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往生物類第十~ 鸚鵡


慧律法師著 
唐朝時河東裴氏家中,有一隻鸚鵡,因為牠名字曾記載於經典上(如《阿彌陀經》),因此時常喜歡接近經典、並且知道要恭敬經典。主人曾經告訴牠六齋日的戒律,從此以後只要在辰時以後(過了早上十一時),過午之食物,從下午到晚上看都不看它一眼。有人教導牠:持念佛號時,應當由有念乃至無念。鸚鵡聽到此語則抬起頭振動其翅膀,好像能接受且聽得懂的樣子。從此以後,如果有人叫牠出聲念佛,則默然而不回答;如果有人說牠沒有在念佛,牠就大聲念阿彌陀佛。時常在空屋內等待天亮,天亮時便發出和雅的聲音,其音聲溫和就如笙竽一般,念念相續,聽到的人沒有不感到舒適愉快的。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八○三年)七月,鸚鵡突然憔悴而不快樂。馴養的人知道牠壽命將盡,於是敲打引磬,告訴牠說:「你將往生西方淨土了,我為你擊磬,希望你要保持正念。」每擊磬一次,牠便念一聲阿彌陀佛,等到十念念完後,便收斂起翅膀收縮雙足,沒有振動也不傾倒,隨即安然而往生。火化後獲得舍利子十多顆。節度使韋皋曾為牠作傳記。(佛祖通載)唐朝時河東裴氏家中,有一隻鸚鵡,因為牠名字曾記載於經典上(如《阿彌陀經》),因此時常喜歡接近經典、並且知道要恭敬經典。主人曾經告訴牠六齋日的戒律,從此以後只要在辰時以後(過了早上十一時),過午之食物,從下午到晚上看都不看它一眼。有人教導牠:持念佛號時,應當由有念乃至無念。鸚鵡聽到此語則抬起頭振動其翅膀,好像能接受且聽得懂的樣子。從此以後,如果有人叫牠出聲念佛,則默然而不回答;如果有人說牠沒有在念佛,牠就大聲念阿彌陀佛。時常在空屋內等待天亮,天亮時便發出和雅的聲音,其音聲溫和就如笙竽一般,念念相續,聽到的人沒有不感到舒適愉快的。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八○三年)七月,鸚鵡突然憔悴而不快樂。馴養的人知道牠壽命將盡,於是敲打引磬,告訴牠說:「你將往生西方淨土了,我為你擊磬,希望你要保持正念。」每擊磬一次,牠便念一聲阿彌陀佛,等到十念念完後,便收斂起翅膀收縮雙足,沒有振動也不傾倒,隨即安然而往生。火化後獲得舍利子十多顆。節度使韋皋曾為牠作傳記。(佛祖通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