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白露】如何看得懂佛經

 



【白露】 20259月7日  農曆七月十六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白露持名妄又狂。思來想去顯名揚。
須知塵幻輪迴苦。未識身軀不久常。
若向回心勤念佛。何庸思慮悔前殃。
只消四字行將去。果滿功圓歸故鄉。



【白露】如何看得懂佛經

 悟顯法師 開示:



諸位同修大家好。

有人問我說,佛經要怎麼樣才能看得懂?他的問題就是說,他讀到的都是咒語,而咒語怎麼看得懂?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如何看得懂佛經。

那麼咒語的部分,在我們中國的翻經體系裡面,一般有五種不翻,它是其中之一,它叫做「秘密不翻」,因為是咒語,所以不翻譯。咒語有一些是鬼神的名字;有一些確實是有意思的;有一些就是有音聲,就像我們中國中醫裡面的象數療法,也就是用音聲震動的方式去通你這個人不舒服的地方,所以我們有五音─宮、商、角、徵、羽,拿去對應五行,這是中醫裡面的講法,而佛教的有些咒語也是這方面的作用。

另外就是佛經的部分,就是我們翻譯成中文的部分,首先你要有閱讀佛經的能力,你要閱讀文言文,這文言文很重要,因為現在臺灣地區這裡不重視,不重視的話,你就會變成識字的文盲,所謂「識字的文盲」就是你不太會講話,這是一個,所謂「不學詩無以言」,也可以說「不學佛無以言」,因為很多日常生活用詞,其實都跟佛教有關,你要能夠深入了解這個詞彙的意思,你要了解一點佛法,接觸一點佛教。

還有一個就是你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你就會產生脫節,跟整個中華文化脫節、跟佛教脫節,所以很多人他看不懂佛經,就是卡在第一個「文字障」,再來才有所謂的「煩惱障」、「所知障」,所謂的「事障」跟「理障」這二種障礙,所有的障礙不出二種障礙,事障跟理障。那第一個文字上就產生了問題,所以你要常常讀經,常常看祖師大德,你就先朗誦先讀,不會的你利用閒餘或其他的時間再去查,查的時候像一些佛教的名相,要依像《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三藏法數》這些去做了解跟認識,或是看祖師大德的解釋,這樣會比較如法一點,而文字你接觸久了以後,你慢慢就可以突破。

再來就是你要透過修行,讓心清淨,要透過人家說戒、定、慧,了解佛經,剛開始我們了解是字面的意思,而後你要依實相的義理來理解。

為什麼一定要依實相的義理?你看有些人看佛經,比如說他是做這一行工作的,他就把佛經理解成他那一行的道理;有的人是學醫的,就是理解成行醫的道理、醫學的道理,其實都是依文解意。佛經它有它佛法實相的一個法脈,所以叫如來的血脈,要依這個道理來理解,要銷歸自性,這個才叫理解佛經。

那麼還有一個,就是你有宿世的業障,或是過去生謗佛,或是過去生毀壞佛教經典,要靠印經、布施,印送大乘佛教經典、如法的經典,去消這個業障,然後要讚歎大乘,這是消業。還有一個懺罪叫禮懺,所以你看唱誦「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懺悔文或者拜懺,這都可以消除罪業,等罪業消除,智慧增長,心又安定,你再看佛經,自然能走到正確的道路上。

還有一個,你要了解佛經,你要求佛菩薩加持,要先把自己放空,不要自己的意思那麼多,你覺得如何,你自己覺得怎麼樣,是什麼個道理,這個你要先放下,然後依祖師大德的方式,先接受祖師大的開導,你這樣心是空的,空的時候就像一個杯子,你如果很髒又裝滿了這個污水,你自然沒有辦法去盛甘露,你要是能夠把它洗乾淨,把它擦乾淨,自然就能夠裝著甘露,心空就好像杯子是空的、是乾淨的一樣,所以這個是很重要。

你想理解佛經、想了解佛經,就是要做到我們上面講的這些方法,這些方法也是祖師所說的,也是如來在大乘經典裡面所講到的。佛經理解以後,那在修學法門上,要選擇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消除自己的散亂,消除自己的煩惱,然後要會轉心、要轉經,不能只有理解,碰到境界來,心要能轉,要能放得下,這個就是念佛,這個就是讀經,你就真正在實際上修行的時候你就用得上。

那麼有很多人不會用,所以覺得學佛好像就讀個經也沒什麼,實際上不是的,學佛是真真實實在修行,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上面去修行,如果你沒有按照如理如法的方式,你用自己想的一套,同時讀很多經,說實話你連一步都沒有辦法掌握,因為剛開始是簡單的,跟你相應的,後來你再慢慢一步一步向深入的去走。學佛經、學佛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你害怕去學你不了解的經典,什麼意思?就是說你沒有發心真正要學,你只想說我看一個快速說明書,就想要了解整個佛經的道理,當然你可以從簡要的講座裡面去了解一點點經典的道理,但是你要真正深入要說到透徹,要了解佛經,你還得持續地去閱讀,叫讀經,還有看祖師大德的解釋,你才能夠了解佛法。

所以佛經沒有這麼難,難在於學佛人的發心,用真誠心、至誠心,你就能夠把經典讀好。如果不真誠,散散漫漫的,今天讀,明天不讀,後天不讀,大後天又讀,也就是俗話講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而十寒」,那麼你就沒有辦法去深入經藏,一定要相續,要長時間熏習,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來閱讀佛教的經典。

我們淨宗就是看《無量壽經》或是《阿彌陀經》,或是《觀無量壽佛經》,這淨土三經,也可以講說五經,就是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還有《普賢行願品》,還有一個論,這五經一論,一論就是優婆提舍願生偈就是《往生論》,這樣子,這個一定都要看,所以你自己排功課,這都很短,淨土宗的經典算很少了,你比起禪宗那是少很多。

有人說禪宗不立文字,它是不立文字,不是沒有文字,不立是心不立,不是說真的沒有文字依據,沒有文字依據,那就是胡說八道,沒有文字經典的依據,那就是胡說八道,所謂「不依經律,混亂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哪怕是南陽慧忠國師他都講,人家都大徹大悟了,他都講說你學佛的人講經、說法、著述、理論,都一定要依大乘經典,要依經典來做依據,所謂「以聖言為定量,邪偽難移;用至教為指南,依憑有據。」這個是跟大家講的,你如何來了解佛經,有哪一些方法,從最開始的讀誦到解意,碰到了困難,你要懺除宿業、求佛菩薩加持、印經、布施、推廣大乘佛法、流通大乘佛法,還有就是要念佛、要修定,上面你都能做到,這樣就能夠幫助你快速了解佛法。所謂快速也不是說一聞千悟,或是一聞百悟、十悟,就是你能夠在你個人的一個學佛的過程當中,能夠比較容易、比較方便地去理解佛經,然後知道怎麼修行,理解佛經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怎麼修。

那麼所有的經典講經說法,不出一心,念佛為了是要一心,參禪為了是要一心,什麼都是一樣的,所以不管你是顯教、密教;是禪宗、是淨宗、是密宗、是律宗,它所要達到的一個根本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希望大家要能夠掌握佛經的一個重點,但凡你不了解經典的地方,你就銷歸自性,銷歸一心,銷歸真如實相去理解,你就能夠了解什麼是佛經。佛經講的不是別人,講的就是我們眾生本來的心體,講的就是眾生本來的面貌,十方世界都是眾生心所現的,所現之法,有即非有。我希望大家能夠朝這個方向去理解、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