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願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二十一願)

(講述)
這是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這一願很明白地說明了,欲生淨土者,沒有一個人不能往生的。即使是具足「宿惡」,過去生就做了很多的壞事,而且不只一生,是生生世世帶的習氣非常地重,所以這一生一遇到緣,又做壞事。那這樣的人想發願往生能不能?看了這一願,我們肯定「絕對可以」。所以佛講:「我作佛時。」包括「十方一切眾生」這是講他願力所攝受的眾生,對象是「十方眾生」,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是例外的,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修證,甚至你沒有修證,他都願意幫助你。「繫念我國」,「繫念」就是一心繫念,「心裡有」叫繫念。聽聞阿彌陀佛名號,對於世間真正放下,想要求生淨土,這個叫一心繫念,不是口念,很多人只是口念。有一位法師告訴我,他生病的時候佛號念不出來。這是信心不夠,我告訴他:你有時間打妄想,你為什麼沒有念佛?他說他口沒有辦法念,很害怕,怕萬一死了、昏迷了,佛就不來接引他。我說:「你這個觀念是錯的。念佛在於心念,不在口念,重點在於心裡有佛」。他甚至跟我講,他沒有見過阿彌陀佛,所以他沒有信心。我說:「你房裡掛的都是佛像,你怎會沒有見過阿彌陀佛?那就是啊!你還要去哪裡找呢」?這下他心才安下來。臨終或生病的時候,就會業障起現行了。他沒有辦法口念,我跟他講:「念佛是心在念,心裡要念。這「念」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而是你心裡有」。眼睛看到了佛像,就是在念佛;耳朵聽到佛聲,心裡心念隨之,這就算是在念佛了,即使口不能念也沒有關係。那一般正常的人可以口念那當然是口念,生病的時候沒有辦法口念,就心念。但是心不能散亂,不然你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為什麼講繫念?很簡單的,就是心裡有,心繫彌陀。就像你們心裏罣礙事情,你嘴巴不說,一樣工作,一樣待人接物,也是走在路上,但是你心裡面就是一直罣礙著這件事情,嘴上不用刻意去念這件事情。你心裡面掛著、心裡面就在意著,這就是「繫念」的意思,也叫「憶佛」。所以他講「繫念我國」,這是不能口念的時候。那口念算不算呢?也算是一種繫念,但是真正最重要的就是心裡要有,才叫「繫念」。心口要相應,心口要一如。如果口沒辦法念,你心裡要有願生淨土。

「發菩提心。堅固不退。」這跟前面講的一樣,要發大覺悟的心,「堅固不退。」無論什麼樣境界,你都不退。很多人學佛學到最後,尤其是年紀大的時候,反而貪生怕死的妄想出現了,他就擔心:學佛不知道什麼時候要死呀,或是,學佛怎麼還生病呢?吃素怎麼還會生病呢?他心裏就害怕。會這樣他就不算是真正發菩提心了。

真正發菩提心的人,他心裡面想的就是「求生淨土」,這念頭不會退,而且是「堅固不退。」到臨終他都不害怕。現在有些人到臨終的時候反而害怕,再加上外面的「退緣」,什麼退緣呢?你們都很會鼓勵人:要堅強、要繼續活下去、要勇敢面對生命......。很多出家人都這麼講,他還說這叫「臨終關懷」。請問你關懷他去哪裡啊?沒教他求生淨土,那是「關懷」他,教他繼續輪迴啊。我從不跟人講這種話,特別是臨終的時候。臨終的時候我只告訴你:「你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沒有別的路可以去」。我不跟你講六道輪迴,講太深、太多了你聽不懂,就是教你念佛、就是求生淨土。這樣助念就可以了,現在很多人助念招術很多,這個助念團、那個助念團,每一個團玩的招術都不一樣。有的要蓮花燈,有的不用蓮花燈的;有的要金剛砂,有的沒砂的;有的要蓋陀羅尼往生被,有的沒蓋的,有的要講開示、有的不講開示的,有的還觀想推神識的......。有很多各種招數,其實那些都是題外話、不是重點,重點是什麼?就是教他念佛、教他放下。你不要看到你朋友要往生了、看到你家人要往生了,你就去跟他講:「你還要繼續堅強的活下來,多利益眾生。」其實很多人都在障礙人家求生淨土。你要幫助人家修行、幫助人家修道,看到人家臨終,不能障礙,就是要勸他求生淨土,這是真正在幫助眾生。這才是《無量壽經》講的:「惠與眾生真實之利。」這天下的利益沒有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更大的。你嘴上說希望他利益眾生,實際上是妳的情見不捨,是你捨不得他。當太太的捨不得先生死,就說我先生有很大的願望,要幫很多的眾生,希望大家來幫他迴向,讓他能留下來再幫助一些人。先生對太太亦復如是,男女亦復如是,對小孩、六親眷屬統統都是一樣,就是情愛心捨不下,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有的出家人臨終時,家親眷屬就過來障礙,那都是障道,你不要心想他是你的親戚,他是為你好。他是在讓你輪迴,而且他也不懂正確的處理方式,你不聽他的,他就給你又哭又鬧,說:「我發好心,你還誤會我」,這樣又哭又鬧,非得叫你留下來繼續生死不可。所以臨終很重要,遇到善知識,那你臨終就多一分把握,這個是真的。
所以你們去幫人家助念,自己就要有正確的方法。不管有沒有蓮花燈、不管有沒有往生被、有沒有金光明沙......,這些都不是重點。有,最好。沒有呢,就請阿彌陀佛放光加持。怎麼請他放光?你不要到佛前去跪著禱告、求佛來放光,不用!你念阿彌陀佛他自然就放光。佛有臨終接引願,所以他一定會來接引。那是哪一尊佛像來接引你呢?所以平時你要固定看一尊佛像,你不要今天看看這尊、改天又換一尊,把他當藝術作品。現代一些學美術的、佛門雕刻藝術、繪畫藝術的人只把佛像當藝術。佛像在學佛人來說,就是真佛,所以你千萬不要把他當藝術品來看,不要著相。你看佛,把佛那個相記起來,印在腦海,臨終就是他來接你。所以千萬不要去看地獄變相圖,愈看情況會愈嚴重,你本來對地獄沒什麼概念、印象的,看了以後自己的貪瞋癡、習氣全部都出來。看地獄變相圖,等於種下地獄的種子,地獄就現前。為什麼?依唯識宗《瑜伽師地論》裡說的,什麼叫種子?就是你現在在造作的,現在造作的就是「種子」。所以種子具「能生」之義,具未來之因,「當下」又是過去之果,他講的道理就是如此。所以你現在造作的就是未來的種子;現在的行為就是過去的種子起現行。所以為什麼講:「念佛成佛」,念佛的種子你種下去,現在在念佛,將來就必定成佛。所以唯識宗的學人,很多都是念佛求生淨土。夏蓮居老居士有一首詩,講:「唯識何嘗輕淨土。慈恩莫忘舊宗風。」「慈恩」就是慈恩宗,唯識宗又叫慈恩宗,陜西的大慈恩寺就是唯識宗的祖庭。慈恩宗的祖師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無量壽經》會上受佛的囑咐「弘揚淨土法門」,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唯識所現。所以,你看地獄,你現在就是在造地獄業,你看極樂世界圖,現在就在觀想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你不看經論,你是不會懂的。所以,教你看地獄變相圖那是教你造地獄業、教你下地獄去。我從不教人看地獄的圖,只教人心裡想佛、想西方淨土就可以了,你如果不小心看到了,趕快避開不要看,這道理是依唯識、依《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所教導的。種子就是現行、現行就是種子,你不能說它有生,因為它是過去之果;你不能說它無生,它能生未來,是未來之因。所以講「不生不滅」!你真正了解什麼是阿賴耶識的種子,你就會心心念念想佛,你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那臨終的時候當然一定往生淨土。你現在念佛,惡業一定會消,所以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你種成佛的善根,漸漸累積善根,必定成佛!所以要懂得,你不用去看地獄、不用去想那些惡境、那些不善的境界,因為地獄的相就是惡業所成的相,你再看就都是造惡業。為什麼現在的人心越來越壞?就都是看一些惡相,出去穿衣服,穿了一件印鬼樣子的,他覺得這樣子就跟人家不一樣。同樣是跟人家不一樣,佛還跟人家特別不一樣,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沒有看過人家出去,穿印佛的樣子。眾生的心呈現在他的穿著、他的現像當中。所以,教你去想地獄,教你看地獄變相圖的,你都要小心,那些都是地獄的鬼卒,要來抓你下地獄去。這說法是依《瑜伽師地論》而說,所以只能想淨土。

經文說:「發菩提心。堅固不退。」就是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樣的境界都不退心,臨終生病你也不退。你也不要害怕昏迷了,阿彌陀佛不來接。前面講的那位法師,他就是害怕,我告訴他:絕對的不會。我說:「你《無量壽經》讀得比我還多,你有沒有讀到心裡去」?他就是沒讀到心裡去。我拿《無量壽經》這第二十一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給他看。我說這經文你很熟,我念上句,他可以對答下句。他看了以後,他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子。他的疑惑心、業障才消掉。不然他很害怕,怕臨終阿彌陀佛不接引他。怕他氣喘不過氣來,不能念佛。實際上,我們講「繫念」就是「心裡有」,無論遇到什麼樣境界,都「堅固不退。」以這一念心不退,發願求生,「植眾德本。」植眾德本就是什麼?你所做的事情要與真如本性相應。《金剛經》講:「不住相而行布施。」、「不住相而行六度。」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講:「無所捨而行檀,無所持而具戒;修進了無所起,習忍達無所傷;般若悟境無生,禪定知心無住。」這就是與真心本性相應。這叫「不住相而行六度。」這叫「植眾德本。」這講到究竟了。

在事相上呢?要遵守、要做到五戒十善,不可以學外道典籍,像《弟子規》那些東西絕對不能學、不能看,那是外道,邪見外道,在佛門學,破壞佛門。龍樹菩薩講:外道相善,亂菩薩法。特別是末法,他自己是出家人,講一些你不敢反對的:「孝養父母、尊重老師」。那你看他有沒有尊重他的本師?他本師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講的話,他不聽。他還叫人家要聽他的話,才叫「尊師」,你說這個人是不是大邪見。真是徹徹底底邪見,大有問題,拿著孝親尊師做幌子、拿著孝養父母做他的護身符,其實是教人家背叛佛教、教人家學外道典籍。釋迦牟尼佛教我們要依四依法,要依法不依人,釋迦牟尼佛也沒說要依他,就是要依法,什麼法?心性之法、了義之法、離言說之法。什麼叫離言說之法?就是「依智不依識」。「識」落言詮,「智」離言說,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我們看清涼國師,這個國師是了不起的人物,九朝國師,一個人可以當九個朝代的國師,人稱華嚴菩薩,他的學問、他的證量,都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想像的。他不只通佛法、通小乘甚至通外道,通世間的典籍,他都學,全通,他都會。為什麼?他說「我已經有功夫了。我已經了生死了」,所以他可以廣學多聞,什麼都學,為利益眾生。可是他教學人:當取信於佛,不取信於人。他也沒有教人家依他,他是唐朝的國師啊!華嚴宗五個祖師幾乎都是國師。初祖是國師,三祖、四祖也是國師,都教人「依法不依人」,他們對於世間法、出世間法,樣樣都通。善導大師說: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歷代的祖師大德,講經、註經都是皈命三寶,希望三寶能夠加持。說法要能夠與佛心相應。「佛心」就是真心本性。連玄奘大師也是!在印度的無遮大會,幾千人與其辯論,無人能敵啊。他翻譯的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前面都會寫一首皈命偈,皈命三寶,絕不敢有自己的意思。你一個生死凡夫怎麼可以教人依你。這就是今人拿著「孝親尊師」做幌子來破壞佛教、拿著「孝順父母」來混充佛法,講一些你們不敢反對的,用一些話,讓你乖乖地聽從他,再跟著他一起破壞佛法。

佛教我們三皈依,三皈依又叫「三皈戒」,就是要遵守的。「皈依佛,不皈依外道邪師;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眾」。所以你自己要知道,什麼叫「植眾德本。」眾德之「本」要與心性相應,與心性相應是要一念轉過來才相應,不如是,你任何造作都不相應,這個要清楚,一定要明白。你所做的這些好事、善事,你要知道: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不能算好事、不能算善事,不能算是一般的世間十善。做一個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是正常本分事,都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恭敬師長」也都是應該做的。所以你要清楚,如今有一些人在佛門裡面,特別告訴你要孝親、要尊師,其實他只是不敢直接叫你要聽他的話。透過推廣人人認同的孝親尊師,要你把它當父母親以及師長一樣孝順,他之後就要叫你違背釋迦牟尼佛所教的。所以龍樹菩薩講:「外道相善,亂菩薩法」。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外道、邪師都不敢這麼作亂。如今佛滅度後三千年了,大家都忘記「本師」是誰,人人只重視自己眼前的和尚,至於和尚所說的是否如法,也沒人去查證,可見佛說四依法的依法不依人是確實重要。也是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在翻譯的時候,加「本師」二字。是有他的用意。就是知道末法的時候,有人會用這些話術,來教你違背佛陀的教誡、教你聽他個人想法,做他愛好的事。

有佛教我們依四依法,你就不會學錯、你種的這個德才有本。所以你不要認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算是有功德,這都是應該的。不做,你有大罪過、做了,沒有功德、這是正常,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誇張。你做一個人本來就應該,不然你跟畜生無異。可是你如果想從孝養父母裡妄圖有什麼功德,告訴你,那是沒有的。

你在佛門裡面,真教你修行、教你修功德,要叫你離相你做不到,現在有人一講:你從孝順裡面就可以修到無相的功德。你想:這麼簡單就可以拿到無相的功德,那還不快搶著參與!所以你就順從他錯誤的話。你有沒有反省過自己是什麼心態?佛法教你離相、教你放下世間,你捨不掉。人家一告訴你:「佛法就是孝親尊師」。你心裡想:孝順就可以有無相的功德了,那容易。你心地不明就隨順這些錯誤的知見。

佛門講的「尊師」是教你尊重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重視他所傳的佛教,你不能破壞,尤其是出家人,在家人一樣不能破壞;因為眾生過去生都是你的師長,所以你要趕緊修行、趕緊成佛度他出輪迴,這叫「尊師重道」。講「孝養父母」是指一切眾生,所以《梵網經菩薩戒》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應當修行持戒不惱害眾生,這叫「孝養父母」。做了,你才真正「植眾德本。」你做這些好事要能銷歸自性,不然只是表面的善法,心裡的貪瞋癡都沒有改,貪瞋癡不改是沒有功德的。所以你們要清楚這個「植眾德本。」不要跟世間的有相善法搞混了。很多人都講相似法,講一些似是而非的法、說聖賢之道是自性的流露,什麼自性?孔子、老子見性了嗎?沒有見性啊。那是什麼?那叫意識,是以第六意識做染淨的根本,在妄想、分別。老子所說的道,就是第八意識的相分而已,並沒有見性,他們連阿羅漢都沒有證到,所說的怎麼會是自性流露?那叫「識神」的流露。「識神」是什麼?是生死本。玄沙師備禪師講:「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只有佛講的經才是自性的流露,菩薩都還不算。所以《仁王經》講:「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只有佛一個人最究竟,其他的都不算是真正有功夫,佛是聖中之聖。現在許多出家人講相似法,用佛教的名相來破壞佛教,所以當年釋迦牟尼佛就說過:「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就是這個道理,不如法的人用佛教的名相講一些相似法,把想學佛法的人都引導到去世間、引導去輪迴了,讓大家無法瞭解佛教的真實義趣。所以搞得現在大家認為佛教就是做做法會、做點善事而已,或說就是「心善」,或說「每個宗教都一樣」。其實大家都知道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更不是只說說善法而已,這點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

講「至心迴向。植眾德本。」告訴你,即使你做了很多的善事、做了很多好事,如果你不發願迴向求生淨土,那正是中峰國師講的:「縱有功行。亦成虛設。以不順佛故。」你跟佛的願不相應。就拿黃錫勳醫師的例子講給你們聽,他這一生做很多的好事,不光醫治病人的病,還幫助他的家庭、幫助他就業,做很多好事。可是他臨終如果不發願求生,他做的這些好事只是「夢幻泡影」而已,他死了以後也許升天,但天福盡就下三惡道,這就叫「三世怨」。幸好他的根器好,懂得發願求生淨土,所以他「至心迴向。」他把做的那些世間的善事全部迴向求生淨土,不是因為他做這些好事可以作為往生的正因,是因為他「至心迴向」,能「至心迴向」就是信願持名,信願持名才叫至心。所以你們不要搞錯了,看到《觀無量壽經》講九品往生,上品要「讀誦大乘、行大乘法」,自己做不到,那我就挑個中品、下品的,只來「孝養父母」、來做「五戒十善」。實際上,你不學,當你偷了常住物,你自己也不曉得、你鬥亂兩頭,你自己也不知道。而且淨土宗所謂的「九品往生」是講已經往生者的分類,不是講修行的次第。詳細地說,是說這些往生的眾生,總共有九種不同的大類,所以九品往生在於遇緣不同,不是修證的位次、也不是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是要依《觀無量壽經》所講的:觀想極樂世界,從日觀、水觀一直到後面的真身觀;觀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相好、觀世音菩薩的相好,用修觀的方式來想無量壽佛。《觀無量壽佛經》中觀想無量壽佛、想極樂世界的修行方法在於「十六觀門」。你不能說持五戒、孝養父母是修行的方法,那個是不對的。很多人都以為:「我做了世間的好事,這就是修行的方法」。祖師告訴我們,修行是什麼?是以離相為宗。佛法是教你離相,你要聽懂喔,持五戒要離相,才叫真正持五戒;行十善要離相,這才叫修行,才是真正修行的方法。不然只是十善、只是五戒,是人天之因,不能夠出離三界,外道也持五戒、十善,所以不算是佛門真正修行的方式。

佛法修行的方法不出三大類: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奢摩他」是止;「三摩缽提」是觀;「禪那」是止觀雙運。簡單講,這三種搭配起來有二十五輪,先修、中修、後修都可以,還有齊修三觀的,共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八萬四千法門,不會超過這二十五種,這是講修行。這裡面沒跟你談「五戒十善」。所以你不要看到《觀經》講「上品」,你覺得自己達不到,你就自己選個「下品」、選個「中品」來修,或選個「中上」,你搞錯了,不是你以為的那樣,那是人家已經往生以後,把它做個歸類。所以善導大師說:九品往生在於「遇緣」不同。他遇到的緣不一樣,所以才有九品的差別。如果大家都遇到一乘了義,那大家都是上品上生。所以當你看到經文講「至心迴向。」你就要知道,要將你所種的這些善本,迴向求生淨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下面經文講:「欲生極樂。無不遂者。」佛這一句話講出來,大家就安心了,你所有善根統統迴向求生淨土;發願求生,「欲生極樂。無不遂者。」每一個都可以往生,所以叫「萬修萬人去」。但是你不要聽到「往生」這兩個字又開始害怕,很多人聽到,要「往生」了,就想到「要死了」,過年到了,法師你講這個話不吉利,這一年都要不順了!告訴你,你要是能今年往生,那當然很好,因為這世間順不順,跟你就沒關係了。所以學佛人沒有忌諱,特別是講求生淨土。我們以前過年就在討論,往生的時候要怎麼處理?臨終要怎麼樣來辦理才會如法?這一年「到頭」了,你就要覺悟,過了一個年,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學佛人沒有這忌諱,當然往生的大事,要拿出來討論討論,這事情要趕緊辦,不然措手不及,你發願求生是好事,往生極樂世界不是死亡,是「往生」,是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出生,而且這出生不是一般人講的「投胎」。為什麼我們不講投胎?因為投胎是胎卵濕化,人間的化生是天人,輪迴的時候才有。極樂世界講的是「蓮花化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得已跟你講蓮花化生,轉凡成聖。所以往生淨土是好事,是天大的喜事,就像周靜芳居士一樣,臨終她往生淨土,她跟我們講,她說「不收白包」,好,不收白包,這個我們早就知道,她說若要收,我們只收紅包,她說希望大家都穿著紅衣服,慶祝她往生,她說往生是一件法喜的事情。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沒有這方面的忌諱,你自己平時就要有這心理準備。

下面講:「無不遂者。」你有心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都能去,每一個都是上上品,所以不要再害怕。你別又受到恐嚇,聽那些不懂的人告訴你:沒有學《弟子規》不能往生、沒有學《了凡四訓》不能往生。是誰告訴你沒學弟子規就不懂孝順?是誰說沒學了凡四訓就不懂因果?就不能往生淨土?我告訴你:阿彌陀佛沒這麼講。你把四十八願從頭看到尾,沒有任何義趣告訴你說要學《弟子規》,佛只有說:「唯除五逆。毀謗正法。」只有不信極樂淨土者不能往生西方淨土。乃至五逆十惡都能往生。所以你說「沒有把人做好,不能往生」,這話是毀謗正法。大家都清楚「毀謗正法」是什麼樣的罪過,是下拔舌地獄、耕舌地獄。很多人雖然讀《地藏經》,但是都不曉得為何會受這種業報,直到你看四十八願,你才清楚。絕對不能毀謗正法,西方淨土是萬修萬人去,「欲生極樂。無不遂者。」後面講的「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其實講「宿惡」,大家都是宿惡,每個人過去生都做過很多的壞事,都造很重的貪瞋癡。所以你看小孩生下來,才很小,你給他東西,再把它搶回來,他就起瞋恨,小孩他就哭了,這貪瞋癡不用人家教。他愛吃的東西,他自己把它吃完,也不留給你,這是貪念。你告訴他道理,他不聽,要哭、要鬧,這是愚癡,都不用人家教,都是與生俱來的宿惡。而這裡是講一些業障特別重、貪瞋癡特別重的,「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所以為什麼教大家都要懺悔自己過去生的業障。你如果有宿習不除,過去生的習氣很重,這一生雖修行,你伏不住,那你就要發大懺悔心,要拜懺。佛門的早課教你持《楞嚴神咒》,它可以消除你的宿習。你可以加修《楞嚴神咒》,即使淨土宗的道場也持《楞嚴神咒》,這是能消宿習的辦法,都是悔過之法,你不要以為「悔過」就是跪在那裡磕頭,向佛菩薩懺悔。你也沒對不起他們,佛菩薩也不要你跟他們懺悔,

他們只希望你能夠回心轉意把習氣給除掉。悔過的方法不只局限在拜懴磕頭,持咒也可以,念佛也是一種悔過的方法,所以叫「即自悔過。為道作善。」教你修行、教你行善都是悔過之法,不光只是在那裡磕頭懺悔。磕頭懺悔是一個形式,是一個懺悔的樣子,但是真正能夠幫助你消除業障,要靠你行道、要靠你做善。什麼叫「做善」?你一聽到「做善」,現在大家就想到:好,趕快去功德箱投錢、到慈善團體捐款、到災區去幫忙,這叫做新善。新的善,不一定能除舊惡。這裡講的「作善」是什麼?違背你的習氣叫「作善」。你貪心很重,就學不貪;瞋心很重,就學不瞋,這叫「作善」。何謂「為道」?與真心本性相應叫「為道」,所行的是佛道,因此叫「為道作善。」現在人世間心很重,所想到的都是世間法。你不要看到「作善」,就只想到孝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不看經、你不熏習佛法,你不熏習佛法,當然滿心的世間意,看到佛經也解成世間法。教你「為道作善。」你就以為:我來做些慈善,這樣就是作善了。其實這只做到一點點,講到一點點的意思而已,而且還沒有做到重點。這「善」是什麼?就是跟你習氣相違背的,這才叫「善」,因為你的習氣是不善的。那「作善」、「為道」要用什麼方式?阿彌陀佛沒有教你學《弟子規》,佛教你「便持經戒。」持經、持戒,教你看經典、看戒律,你就要馬上做。「戒律」就看菩薩戒、看沙彌戒,出家人看比丘戒、比丘尼戒,看佛門的戒律;初學的甚至可以看五戒,這才叫做「為道作善。便持經戒。」佛教導我們是用佛教的方式,不是世間的那一套。接著經文說:「願生我刹。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你修行持經、持戒,求生淨土,臨終往生的時候沒有中陰身。很多死刑犯,臨終念佛求生淨土,往生淨土的人沒有中陰身,而且有第二十一願保證,這個犯人絕對不墮三惡道。因為他臨終念佛,已經是大懺悔了。所以阿彌陀佛大開方便之門,這才叫「接引眾生」,這才叫真正的「方便」。你在佛門摻入一些世間法,那不是方便,那叫破壞佛教。阿彌陀佛這個才是真正的方便度眾生。你們看到的,即使是十惡不赦之人,只要臨終悔過,都能往生。即使他宿習深重,這一生犯了罪、犯了法,被判死刑,要被槍決了,他只要懺悔,然後念佛,「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其他不學佛的人,雖做善事,哪怕有那麼一點點惡,臨終一定會下三惡道。就像小石頭一樣,遇水即沉。念佛之人雖有大惡,宿習業障深重,做很多壞事,惡貫滿盈。但是乘佛的願力,就如同大石頭放在船上,有佛力加持,可以度生死海,不會沉到生死業海當中。所以念佛法門跟世間的善法不一樣啊!《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說:「菩薩最勝神通力。反覆大地不為難。」這是說佛力不可思議。諸佛如來也可以稱為菩薩,他叫妙覺位,是菩薩第五十二個位次。我們跟一般菩薩作揀別,等覺再上去是妙覺,說他是佛,是圓滿覺,實際上他是妙覺位。所以用《觀自在章》來讚佛一樣可以,沒有問題。所以你不要想到你曾做了很多壞事,只要悔過,必然得生。那些講你沒有學《弟子規》就不能往生的謠言,在此不攻自破。你聽到他們跟你亂講,你就想到這第二十一願,佛說即使是宿惡,臨終都不落三惡道。何況你現在就開始念佛,怎麼會下三惡道呢!而且念佛往生的人沒有中陰身,中陰身就是要去審判,七七四十九天,七天一個生死,當中他身形都不一樣。譬如說要投胎做馬的,他的中陰身就變成一隻小馬的形象;下一個七天他可能要當豬,他又變成小豬的形象,他七天一個生死,有的他是下去受審判。所以往生淨土不是等你業障受完才去,是臨終時念佛直接超生西方淨土。這裡再配合前面的願文來看,「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是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但這就是事實真相。「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命終不墮惡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直接往生淨土,而且是不退轉菩薩,確實不可思議啊!不要說你們不相信,多有菩薩不能相信,尤其是權教的菩薩、漸次修行的菩薩,至於二乘人,那是更不能相信了。《無量壽經》一開頭,上首是大智舍利弗,還有大智文殊菩薩,那代表要智慧第一。《阿彌陀經》上面釋迦牟尼佛叫著「舍利子」,就是舍利弗。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但在此,舍利弗也只有聽的分,沒有辦法提問。《阿彌陀經》中佛無問自說,因為這是諸佛所行境界。一生造惡業,業障這麼重的人,到臨終十念、一念經須臾間即生淨土,不墮三惡道、不再輪迴,這已經夠不可思議了,而且還「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真是佔了大便宜,這才是真正的便宜。你不念佛、你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沒有這麼好的事情。你要是只做一些人間善法、學一些人間佛教,你絕對得不到這個便宜、賺不到這個好處。你怎麼還能不信淨土、怎麼能不求生西方?你還嫌極樂世界太遠?再遠都要去,何況「十萬億程不隔毫分」。你只是癡心太重,貪戀這世間太嚴重而已。貪心沒有根本,一念即捨啊。就像你很貪吃一樣東西,這念貪心起現行了,覺得很好吃、很好吃,突然告訴你:「這東西有毒」,你剛剛那貪心瞬間不見、化為烏有了。這時你還貪不貪?就不貪了,甚至還害怕:「我會不會食物中毒?」所以由此可知,這貪心是虛妄的,一句話就可以除。現在不說東西有毒,就說這裡面有蟑螂爬過,你就開始噁心啦,「貪心」就不見,直接變「噁心」。所以你要知道,貪心有多嚴重?不嚴重啊,在大乘法中「一念」就轉過來了。為什麼億劫妄想一棒便除,臨濟宗的「棒喝」就是這麼厲害。一喝,如金剛王寶劍,一喝,如踞地獅子,一喝不作一喝用。禪宗八棒四喝,就是能夠除你的煩惱。

這一願很重要,你一定要能夠理解,你一定要記得。不然人家跟你亂講,你就害怕,或是自己打妄想,你就害怕了,因為你沒有信心、你沒有道力。西方淨土的殊勝,我們只能略說少分。到底是什麼樣的境界呢?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才會知道,這一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辦法用世間的言語來作形容,因為這是諸佛的境界,只能略說少分。雖然說是少分,但是大海一滴水與渤澥之潤性無差,意思是渤海跟大海的濕潤之性是沒有差別的。所以也能從這裡體會得幾分,大家要能夠深信淨土,心不退轉,這就是大乘了義。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如何迴向才算如法




      
你們做課、念佛都會迴向,而這「迴向」的意思,大家要能夠了解。我們佛教講的迴向,跟其他宗教講的不一樣。不是把榮耀歸於上帝,或是讚美主啊,這個不是我們佛教講的迴向。什麼叫「迴向」?不心外求法名為迴向。所以叫「迴」嘛,這迴就不心外求了;向什麼呢?銷歸自性。這個自性、佛性,不是講的你心外別有一物叫做佛性、叫做真如。佛告訴我們,佛法就是要你明心見性,學佛最重要的是明心見性,所有的法門都一樣。所以把你修行的功德,我們不求別的,不求人天福報,但求成就無上菩提。

迴向的意義是要你明心見性。教你心不外緣,讓你知道你今天所讀的經、所念的佛,都是性具的功德,本性具有的。你今天放下的煩惱、業習,都是你本性當中本來沒有的。所以顯現出的就是我們眾生本具的佛性,這個是迴向的意思。很多人迴向,求平安、求事業順利等等的,都是有所求。這心外求法,那你修行就變成福德,沒有辦法變成功德。為什麼?你總是心外求法。貪著世間、貪著名利、貪著親情、感情。那這個迴向所得到的利益非常地小,因為你具有《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具有這四相,你來迴向,那你所做的就變成有漏的福報。所以為什麼說,持戒你要不銷歸自性,你生天而已。住相布施你得的是天福,天上的福報。你心裡面有所住著、有所希求,那你得到的是人天的福報。人天的福報會消盡、會用完,就像你們世間的存款一樣,你要是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再多的錢都會有用完的時候,世間的福就是如此。
 
如法的迴向

所以,佛教我們迴向是銷歸自性,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讓眾生是明心見性,不在物質上、不在於自己的妄想上、感受上去做希求,那你的煩惱才能解脫。解脫了煩惱,那性具了─本性具足了,無量功德寶藏自然顯現。你去讀《華嚴經》,你去看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就是盧舍那佛,他們就是迴向把所有的功德銷歸自性,你看其顯現出來的莊嚴、妙相,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這個是真正功德莊嚴。所以說你不讀《華嚴經》,你不知佛家的富貴,你不知道如來的福報有多大,他的受用有多好。你只是求人天的小善、小福。但是諸佛如來如是迴向,也不是求這些受用,只是明心見性而已。

佛法修學就是講求明心見性,你不管修學哪一個法門都一樣,包括你持戒、你吃素。我要求學佛的人都要吃素,你吃素,這些都只是為了把你本性具有的慈悲心顯現出來。慈悲心對於眾生他不殺害,不惱害眾生。慈能滅苦,悲能與樂;滅苦與樂就是慈悲心。所以為什麼要修不殺生,為什麼要吃素的原因,這就是讓你把本性的功德開發出來。所以,你要會迴向,你就能顯示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性德。所以這是從不殺生上來講迴向。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乃至菩薩十重四十八輕、六重二十八輕,都能如是銷歸自性迴向,不心外求法,那都能夠顯示出自性無量功德寶藏,就像盧舍那佛坐在千花臺上,顯示出功德莊嚴。所以我們學佛,你要懂得迴向的意思。


這個迴向,每一個學佛人,他天天都在做,但是他所希求的各個不同。他不曉得怎麼樣迴向是跟真如本性相應。所以,往往求的都是人天有漏的福報。這個有漏的福報,你們不要想說你講求現實,其實真正的現實你沒有認知到、你沒有感受到。你的現實只是一時的感覺,一時的錯覺、錯誤,這感情用事啊,所以你的現實不是真正的現實。那佛法講的「現實」是什麼?講的是不生不滅。世間人講的現實是生滅的,上一秒鐘喜歡,下一秒鐘他就生氣了。所以,他是建立在生滅變異的妄心之上,他這個現實不是真的,不會長久。所以為什麼結了婚會離婚、兄弟會變仇人,這就是因為他用的是生滅心。佛法給大家的是要大家明心見性,明白你的心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真如。明心見性以後這就是佛。所以要懂得銷歸自性,這個迴向才是真的。不同於其他宗教的迴向,不是向玉皇大帝求,不是向造化主求。你向他求,他也沒辦法給你,因為他還是在三界六道輪迴當中,自己解脫都有困難。俗話講:「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他怎麼能夠幫得了你?如果你求他,他就給你,那這個世間上就沒有因果了。佛法講的是因果,講的是因緣觀。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以因緣為宗,佛教以因緣為宗,從因緣當中你就能夠了解,這是今天告訴大家的,什麼是迴向。希望你們能夠去體會、能夠去落實,把它做到。


銷歸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