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 法華經講座 精華 什麼叫做言辭柔軟

言辭柔軟





言辭柔軟,這言辭不是像世間人,他為了要給你推銷一些東西,服務很好,言辭柔軟,那個不一樣。

佛說法的言辭能夠破眾生心中的貪瞋癡,使眾生身意柔軟,所以叫言辭柔軟。

如來說法的言辭,能夠令眾生身意柔軟,為什麼?能破眾生的這個很深重的垢障。

不是只說一些好聽話,要說一些好聽話,妳先生很會說,你太太也很會說,他這個柔軟,是把你的道心給柔軟掉,讓你道心不堅固,他也是言辭柔軟。


佛的言辭柔軟是包括斷煩惱的這個功能在裡面,他能夠告訴你貪瞋癡性空,告訴你諸法實相,讓你能夠捨除貪瞋癡。

本文節錄自法華經 方便品講座 2-1



悟顯法師 法語

放生


Ven. Wuxian Dharma talk

Buddha told the beings that the strange sickness is from killing the animals. The only way to change it is to save the captive animals and become a vegetarian. 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eeping life longer.


悟顯法師 開示


佛告訴眾生這些怪病就是從殺生而來,唯一挽救的方式就是吃素、就是放生,這是保命延壽的第一妙法。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 開示:

菩薩戒


像二十四孝中,有些是他父母喜歡吃魚,他就想辦法找魚給他吃,那是殺生,所以就破戒了。

佛法講的孝道,跟你認知的世間孝道不一樣。所以你不要自己隨便開緣,你要懂得無作戒體。

眾生都有佛性,你殺牠、吃牠,等於是殺父母,說「殺父母」是告訴這世間的人,因為這世間的人重視父母。其實你是在殺佛,牠有佛性。

悟顯法師 菩薩戒正說

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 遍行心所~~

已生善令增長


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

遍行心所~~

凡夫就是因為動念,動念所以他變成凡夫。所以我們現在凡夫一樣會動念,但是你執持名號,同樣是作意,但是你念佛熏習佛法,自然能返本還原、能夠成就無上佛道,所以熏習佛法非常的重要。

那麼我們剛才講的這個遍行心所,你如果能善用、能夠知道它的變化的一個過程,你就懂得要中止你的妄念,這個叫什麼?已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未生惡令不生,剛好符合這四個原則,這四個綱領。

所以修行你要會善用,你不要看到唯識宗的名詞、名相就開始心有八個識,背這個「八個兄弟一個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開了帳都不關你自己了生死的大事,你背這個名相沒有用。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淨宗法要 節錄

修行


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然悟有解證之不同。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觸途成滯,多作障礙,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

若證悟者,從自己心中實樸樸做將去,逼拶到水窮山盡處,忽然一念頓歇,徹了自心,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

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淨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皆鎔成一味真心矣,此證悟也。

此之證悟,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證者深。其餘漸修,所證者淺。

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何者?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皆是識神邊事,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古人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於此一關,最要透過。

所言頓悟漸修者,乃先悟已徹,但有習氣,未能頓淨,就於一切境緣上,以所悟之理,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顯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綿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為得力。

全文點入

悟顯法師 法語

放生


Ven. Wuxian Dharma talk

If you make a barrier to people who let the captive animal free, or if you tell them the wrong views, sayings and try to change their compassion and conscience. The karmic reward will be incredible in the future.

悟顯法師 開示


你障礙人家放生,用這些邪見、不正確的想法、說法來汙染大眾的慈悲心、大眾的清淨心,這業報不可思議。

悟顯法師 開示:道心如何不退轉

真如


大多數人在學佛的過程中,一碰到境界,道心總是容易進進退退。所以在學佛的道路上,一旦有疑惑就要發問。

心有懷疑或是於法不能融通,這對修學佛法是非常大的障礙,所謂疑能生苦,苦又生疑。所以對於佛法的疑惑,如果不能斷除,是沒有辦法開明心性的,心性如果不開明,念起佛號來,就會越念越沒有味道。

很多同修發心要學佛,要護持正法,但是做到一半就退心了,沒有力量再持續下去,這就是在佛法裡面沒有得到法喜,認為學佛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認為自己本來在家裡,生活過得好好的,不學佛時早上可以睡得很晚,三餐可以恣意而食,也不用吃素,也不用持午,甚至也沒有戒律約束,自以為很自在。

可是學了佛,要持戒、要吃素、要做課,還有經典要學習,還有煩惱習氣必須要斷,難免會生疲厭的心。剛開始學是會這樣子,這時就要知道,這就是自己修道的障礙,障礙就是這樣子悄悄現前。

這時要檢視看看,自己修行是在哪裡出了問題?要把問題解決,或是求佛菩薩加持。絕對不能退心!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無量劫來好不容易遇到佛法。《淨語》講:「若非夙植福兼慧,雖欲暫聞亦不能」。

如果沒有宿世種無量的福報、善根,即使想要聽聞佛法,也是沒有辦法遇到的。現在遇到了,一定要堅持,不能只發五分鐘的道心,那叫「露水道心」,這樣此生沒有辦法成就。

點入看全文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悟顯法師 法語


放生

Ven. Wuxian Dharma talk

Killing living beings will not only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pollute the compassion. This act will lose the compassion, the intellect, and the conscience. Also, it will make the atmosphere of the society become unlucky. So, free the captive animal is necessary.


悟顯法師 開示



殺生不但汙染環境,還汙染慈悲心,這行為讓人失去慈悲、失去理智、失去人原有的良心,所以不但汙染環境,又增長社會不祥和的氣氛,所以放生是必要的。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 節錄

釋迦牟尼佛


縱然是畜生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他的自性之光明也跟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完全一樣,沒有高下,這是講自性。

所以《華嚴經》講的你要見性,如果你有高下心,那不能見性。但是如果就利用差別上,什麼叫利用差別上—願力。

每一尊佛的願力不同,唯有阿彌陀佛發願普度一切眾生,而且在這普度眾生的願當中,他開了淨土法門,最差的下至十念、一念皆能往生。

所以你看他的願力有這麼大,不光只有願而已,而且這個願當中有超拔的力量叫願力,能夠拔苦與樂,這是真正的願力。

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也等於十方諸佛讚歎,佛沒有高下心,只要能幫助眾生,誰做第一都一樣。

世間人有高下心,總是覺得自己要第一,在學校要唸第一,考試要考第一,讀書要讀第一志願,薪水要第一……等等的,職位也要第一,你這高下心帶有利養心,所以有高有下,佛沒有這些問題。

今天阿彌陀佛第一、釋迦牟尼佛第一,只要能利益眾生,個個都第一,為什麼?就是他的力有強弱,

決定力量的強弱在於什麼?在於跟眾生的緣,還有他過去生所行道、他發的願,過去生發願,然後再加上跟眾生結的緣。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讚歎「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威神就指他的功德,光明是指他智慧、指他四十八願,在諸佛的願力當中最尊第一,而且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全集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 節錄

真如


我們的妙明真心,既不屬有,亦不是無,

你說它有,無相可見,無聲可聞;你說它無,語默動靜,行住坐臥,無一不是它在起作用。

古德喻之「海中鹽味」,「色裏膠青」,雖不能目睹,而體實不無。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它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寶藏。

所謂真空者,別於頑空和斷滅空,以妙有故,空而不空;所謂妙有者,別於妄有或實有,以真空故,有而不有,不有而有也。

次從相用來說,也是非有非無,非無非有的。你說它無,形形色色歷然現前,而妙用恒沙;你說它有,一切色相,皆因緣所生,無有自體,所起事用,宛如水月空花,無可把持。

《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說色空不二,非有非無。以一切事相皆是真空妙體之所顯現,而真空妙體亦不能離開色相而另有。

比如水起波浪,離開波浪即不可得水。我們用功,既不可執色相為實有而粘著不捨,更不能偏離色相,廢有而著空。所以,不論上座習定,還是下座起用,均須無所取捨,方契中道之理,走上真空妙有的大道。

未完,點入看全文

佛遺教經 節錄 少欲為因,涅槃為果~~

 
少欲為因


佛遺教經 節錄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

少欲為因,涅槃為果~~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文有五種所知覺相:
一知覺障相。謂「多 欲」是煩惱障,「多求」是業障,「苦惱亦多」是報障也。
二知覺治相。謂「無求無欲,則無此患」也。
三知覺因果集起相。謂少欲無患,已應修習,況能生諸功 德,成就無量聖善法耶!
四知覺無諸障畢竟相。謂無諂曲,是無惑障;無求人意,是無業障;不為諸根所牽,是無苦障。蓋眼根牽人受色,乃至身根牽人受觸,令人 不得自在,是大苦故。
五知覺果成就相。謂「心則坦然」,故法身成就;「無所憂畏」,是般若成就;「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是解脫成就。三德具足,名大涅 槃。是知少欲為因,涅槃為果也。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

元音老人 開示節錄 怎麼樣是明心見性? ~~~

 
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 開示節錄

怎麼樣是明心見性? ~~~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我人欲了脫生死,先須知道生死之由來。

  由此可見,身心世界之所妄起,實係一念認明(即無明)之過咎。眾生既迷失本性,而認物為己,於是追逐物境,迷著不捨,造業受報,輪迴不息!

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種子起現行,現行復熏種子,由因成果,果復感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因是眾生從無生死中,枉受生死輪迴之苦,不得停息!

佛說:「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這就將心物互為因果而虛幻生起的道理,說得一清二楚了。

  心物既俱虛幻而不可得,我人一旦夢醒了得身心世界本空,這就是明心。於本空處,非如木石無知無覺,而是虛明了了,雖了了虛明而寂然不動,一念不生,這是什麼?這奇偉而又平淡的景象,非吾人不生不滅、亙古長存之真如自體,又是何物!當此自體豁然顯露時一把擒來,即謂之親證本來面目,亦謂之見性。

     所謂見性,並不是用眼睛去看見什麼東西,而是心地法眼親切深徹的體會與神領。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故明心見性,乃於打破妄知妄見,狂心息處,身心消殞時,徹見真性也。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道源老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 節錄

修行


「我聞」是聞成就,我們要想修行用功,增長智慧,明白佛理,必須廣學多「聞」,不明佛理怎麼修行呢?所以「我聞」名為聞成就。

我是指誰呢?我是指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在諸大弟子中是多聞第一,而且得到總持法門。凡是佛說的法他統統記得,一句也不會忘記。

所以佛涅槃後,他將佛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全部背出來,把所背誦之法集錄出來,即是現在流通的經典,這是阿難尊者他親從佛聞的。

再把「如是」合起來講,「如是」若以淺的來講是指法之詞,「如是我聞」,就是指著如是這一部阿彌陀經,是我阿難親從佛聞的,故為「如是我聞」。

講解佛經可以講深,可以講淺,但是不可以講錯,講錯了就瞎眾生的智慧眼。


悟顯法師 開示:三淨肉不能吃

三淨肉不能吃


 佛教釋迦牟尼佛是提倡素食的,作為佛弟子就應當遵守佛陀這慈悲的教導。這樣你在菩提道上才能夠一帆風順,沒有障礙,佛在經上有講,他為了接引一些殺心重的、喜歡吃肉的人,佛為教導他,佛出了一道數學題目,讓這些人自己思考一下、反觀一下。而世尊也預言,這一道題目在末法時,會被很多小乘人或是一些外道人、不學佛的人,對他所出的這道題作曲解。甚至毀謗釋迦牟尼佛,說釋迦牟尼佛讓弟子可以食肉。有關於這些毀謗,佛在《楞伽經》第八品〈斷食肉品〉中,已經跟我們澄清了。
 這一道數學題目就是講佛門多年來誤傳的所謂「三淨肉」。佛對這些好樂肉食的眾生,告訴他說:「你去找一種肉,如果你找得到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我們就稱之為淨肉,那你就可以吃」。問題是世間上沒有一塊肉是符合三淨肉條件的,所以三淨肉是不可以吃的。
 因為肉本身就穢汙不淨,哪有什麼三淨肉。當你看到肉,你就已經見殺;你看到肉,你就已經聞殺了;因為你如果不願意吃,那他何必殺呢。所以沒有一塊肉是符合「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三個條件的,當我們看到這些葷腥的時候,必然知道這肉一定是從眾生身上取下來的,因為你要取眾生的肉必然要斷牠的命。
 所以佛在菩薩戒裡告訴我們,如果你吃肉就犯了兩條重戒,都是菩薩波羅夷罪,也就是菩薩斷頭罪。你犯兩條,第一、你犯殺生,因為你吃肉,你一定殺生。第二、你吃肉,你一定犯盗戒,你偷取眾生牠身上的肉,牠不會願意給你,所以你犯了這兩條戒。佛制三淨肉,目的是要教這些人能夠反省,能夠不要再吃這些葷腥。但是後人,尤其是修學小乘法的,常常有人引這些小乘經,小乘戒律在毀謗釋迦牟尼佛,說佛告訴弟子這些肉可以吃。
 實際上,學佛修行要依了義的經典,《楞伽經》是了義經典、《涅槃經》是了義經典。《楞伽經》上釋迦牟尼佛講:不光三淨肉不可以吃,乃至於動物牠自己死的都不可以吃。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有正知正見,學佛是要依四依法,依了義法不依不了義法。
 小乘的經典以及戒律是不了義經,你學佛要是依了不了義法,對你修行沒有好處,你還會多病跟短命。所以吃肉對於眾生是沒有好處的,對於修行有絕對的障礙。佛在《楞伽經》講,你如果吃肉,無論你修行什麼樣的三昧、什麼樣的法門,都不會有任何成就,絕對不會成佛。
我們是學佛人,是佛陀的弟子,就要聽從佛陀的教誨。這是佛在《楞伽經》當中告訴我們,他禁止他的弟子吃肉,他說:我是個具大慈悲心的人,平等視眾生猶如一子,「一子」就是獨子的意思。就像你疼愛你的小孩,而且你這小孩就是獨生子。佛對一切眾生都是這樣,想要救度他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教你去吃眾生的肉呢!
 佛不是只度人,很多人只站在人道的立場來看,以為佛教只有在人間,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釋迦牟尼佛連畜生道的眾生也要度,他怎麼會叫你去殺生吃肉。釋迦牟尼佛連對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都一律慈悲,還交代後世的弟子,中午要出食、晚上要變食。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佛門裡面有變食真言、有普供養真言。所以道場晚上都放蒙山,為什麼?就是希望這些鬼神也都吃素,不要讓他們吃肉。原本曠野鬼神他們吃的是人,鬼子母他是吃小孩,大鵬金翅鳥是吃龍。釋迦牟尼佛都告訴他們:不要再殺生,不要再互相食啖,我讓我的弟子變食來供養你,你們都吃素。所以不光是人不可以去吃畜生,而畜生,佛也希望牠不要吃人。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慈悲心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稱為「釋迦牟尼」─最極慈悲。

所以佛是告訴我們三淨肉是不可以吃的。在《楞伽經》上釋迦牟尼佛就講得很清楚,尤其是在他滅度以後,也就是現在,有很多聲聞人,也就是學二乘的人,或是引二乘經典以及小乘戒律的人,他們引不了義論、不了義經在謗佛,引用這些經典在破壞佛教清淨慈悲的形象,這些人將來一定會受到很重的果報。因為毀謗釋迦牟尼佛這罪報不輕!小乘人本身就沒有發菩提心、慈悲心利益眾生,所以當然不會想到要吃素,同修們要把學佛以來這些錯誤的觀念轉過來。
 這些錯誤的觀念來自哪裡呢?說老實話,還是來自於戒場。是從戒場傳出來的錯誤觀念,導致很多人不願意吃素,甚至有人錯認為吃素是梁武帝說的。實際上梁武帝他也只是佛陀的弟子而已,是他看到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上這樣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上這樣說,才恍然大悟原來釋迦牟尼佛吃素,他就想到:「我是佛陀的弟子,又是皇帝的身分,所以我應當遵守佛陀的教誡,也應當素食,還要把佛陀的教誨告訴大家,讓佛教恢復原來的樣子」。當時有很多持小乘戒的人,都很不願意吃素,所以他召開了一個無遮大會來說明,不吃素的那些人才心服口服改吃素。所以佛教幾千年來都是素食的,絕對不吃所謂的三淨肉,因為沒有肉是符合三淨條件的。《楞伽經》講「肉」是眾生的精血所成,本身就汙穢不淨,怎麼會有肉是三淨的!而且,教你觀照─觀身不淨。不光觀自身不淨,他身亦不淨,眾生身皆是不淨的,九孔常流不淨物,怎麼會有「淨肉」呢?
 所以大家的觀念要清楚,知見要正確。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不光是教弟子不可以吃這些畜生的肉,甚至教比丘們走路都不可以踏生草。
 再者,吃素食也都是不得已的。阿羅漢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十四天吃一餐,就是要儘量愛護這些物命。所以曉得佛是最慈悲的人,絕對不讓自己的弟子吃眾生肉。不光佛教禁止吃肉,佛說連外道、不學佛的、邪知邪見的人都還素食。這是講佛當時候的六師外道,他們也都是素食,何況是世尊是具大悲心者,那佛教當然是素食。
 佛都還教你,你縱然吃素,也不要多吃、不要貪欲,吃這一缽飯要作「如食子肉想」。佛都還叫你在吃飯時,就像你在吃著自己孩子的肉一樣,那你就自然貪心不起。所以佛又怎麼會教你去貪食眾生的血肉呢!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說明、要讓大家清楚,希望每位同修把這正確的觀念弘揚出去,那你有莫大的功德,你是阻止這些外道、惡人、邪見人毀謗釋迦牟尼佛。所有受菩薩戒的佛弟子都有義務,要維護釋迦牟尼佛聲譽清白。因為菩薩大戒,是佛親自傳給你的,菩薩戒有講,如果見三寶被毀謗,那你應當為三寶說明、為三寶澄清。
 所以世尊是提倡素食的,絕對不會教你吃眾生肉。《楞嚴經》上說,在佛陀時代,當時佛弟子托缽托到的肉,都是釋迦牟尼佛神力化現的。可是現在佛滅度了,不再化現。佛在《涅槃經》、在《楞伽經》就已經告訴佛弟子不可以吃肉,現在你再吃的話,這些肉就是有命根的,那你就屬於犯殺生,你就破戒了,你退失了菩薩心、退失了慈悲心。
 佛法以慈悲為本,「慈悲為本」是怎麼表現的呢?第一就是叫你吃素。所以你進寺院道場,先看到的是彌勒菩薩像。彌勒菩薩代表慈悲,「彌勒」翻作中文叫慈氏,他的全名叫「彌勒阿逸多」,「阿逸多」翻作中文叫作「無能勝」。也就是「慈無能勝」。意思是:慈悲到了極處。也就是告訴你:進佛門首先就是要吃素,沒有商量處、沒有別的理由,這叫慈悲為本。
 「方便為門」的「方便」不是你自己圖方便、圖一時口快、口腹之欲,而是要方便救護一切眾生,這才叫方便為門。不是自己方便,有葷腥的就吃葷腥,還把自己殺生的行為解釋成「很隨緣、很自在」,學著濟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但是濟公後面的那兩句偈一般人都忘記了:「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是說你如果學濟公吃肉、喝酒,那你就是妖魔鬼怪。這是道濟禪師說的。
 所以你看到佛寺中天王殿裡彌勒菩薩的表法,你就知道要跟彌勒菩薩一樣,方便慈悲救護一切眾生。所以吃素是佛教入門的基礎,素食是你學佛行持上的最初轉變。即使你明心見性也一樣,你明了心性,一切眾生同一體性,你怎麼還會忍心吃牠!吃牠就是吃自己,所以也是以慈悲為本。
 修持素食一行即攝一切諸行,說素食行是根本,一切行莫不攝歸素食之行。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華嚴十玄門裡的純雜具德門。當你在修學佛法的時候、落實佛教的時候,你是以吃素為先,再來談其他的,像:修法、修三昧、得陀羅尼……等等的,才再來談修證,這些都是後話。所以學佛最先要做的就是吃素。

釋迦牟尼佛禁止眾生吃肉(包括三淨肉在內),也包括自己死亡的眾生,牠身上的肉一概不准吃。希望大家能夠把這正確的觀念發揚出去,讓大家都知道。你把這正確的觀念弘揚給大家,你自己得的果報是「身體健康」。尤其是身體病得很嚴重的人,或是自己不想生病的、不想短命的,你們都要把這些正確觀念給推廣出去,越多人知道越好,這樣你就得「無畏」的果報,也就是沒有生病、沒有苦惱,因為你施予眾生無畏,當然你自己得無所畏懼、沒有熱惱的果。希望大家能夠建立這些正確的概念。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悟顯法師 開示

戒律

為什麼受了戒,天魔驚怖,

因為有無作戒體保護你,你識得他的伎倆、識得他的花招。

告訴你他們的花招,就是告訴你:這個世間你要得個人身,所以你要先做世間人、先孝順,講一些相善之法來亂菩薩法,再加上一些因果、輪迴、感應等等,還有幾句佛教的名詞;講一些世間法來亂菩薩法。

一般世間人無有智慧,不能了達什麼是大乘,有很多是初學,根本沒有辦法去接觸到一乘了義的經典,所以就被他蒙蔽了。


你現在受了,你現在聽了,你就不會受其所害,你就是法王的真子。

可點入,熏習菩薩戒~

往生比丘 ~ 明 妙叶 大師

念佛


妙叶大師。明州鄞縣人(浙江鄞縣)。元朝與明朝之間出家為僧,精心研究天台宗的教理。專修念佛三昧,著有《念佛直指》上下二卷,其中直指心要一篇,破斥邪妄顯示真理,最為精細微妙。其文章曰:

「有大雄力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觀察這個娑婆世界有生、老、病、死、業力繫縛的種種痛苦,因此教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

然而現今距離聖人的時代愈來愈遠,人心世道澆漓淡薄,錯解『一切法在心』的意義,於是只認識心中攀緣六塵影像的妄心,認為極樂淨土在人內心之中,而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然而卻不知此攀緣六塵所產生於心中之影像,皆屬外在客塵,本無自體。外在的塵境若無,此緣影的妄心即滅,怎麼有樂土在此妄心內呢?

又有人說:『悟道後便是佛土在心。既然見性了,那裡有反過來執著極樂世界這些六塵緣影的道理呢?』世間再沒有比這個更下劣的見解了。

你如果想要悟得真實的本心,應當觀察所認取的六塵緣影之心,本來就在你的胸中,而胸住於身,身居於國土,同時一切的清淨或污穢的世界海,都在虛空之中。

虛空沒有邊際,十法界的依報正報,一切都是在虛空之中,此虛空雖然很大,而我真實不動的本心,非有數量大小而又無邊的廣大。

彼虛空在我真實本心之中,就如同一小片的白雲點綴在清淨廣大的天空之中,怎麼可以說一切的清淨或污穢的世界海不是在我們真實本心之中呢?

......未完,點入看全文
http://mdxv1blogger.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3384.html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慈舟法師開示 節錄 學佛法的人,應跟諸佛菩薩學~~

 
學佛要跟佛學

 慈舟法師開示 節錄

學佛法的人,應跟諸佛菩薩學~~


了凡先生將遇孔道士經過,述說一番,並稱讚道士之言,一一皆靈驗。

禪師曰:「所以我說你是一個凡夫。要知道世間有兩種人的數定不得:一極惡人,能折福短壽;一極善人,能增延福壽,二者皆能轉動定業。唯有非善非惡的平常人,為數所局。你不是上等人,亦非下流人,就是被數所定的平常人。」

了凡先生聽禪師開示,便皈依禪師,要求出家。禪師善能觀機,說你這樣人,不是出家的根機,各有因緣,你暫時做個好人,來生再來出家。大凡具眼的人,不是出家的根機,就不給人輕易剃度。

了凡先生沒有出成家,仍然去科舉,遵守禪師訓言,力行善事,孔先生的話,就不靈驗了。以前算的考列第三名,現在名列第一。知道由于行善轉動定業,益加精進,廣修善法。回去對他夫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要出家,禪師不允許。我當在家人,沒有兒子是大憾事。

據雲谷禪師說,修福能轉定業,茲已驗矣。吾初以為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禪師卻說,求則得之,捨則失之。」于是發願力行善事三千樁以求子。夫人想三千樁善事那能做畢,遂亦發願幫同其夫行善,以滿善願。行一善事或說一句好話,就在曆書上打一個紅圈。不久三千樁善事圓滿,果生一子。

淺淺的行世間善事,尚能轉動既定之數,所以俗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天福報,是有漏之法,一個欲界就具有六道輪迴,色無色界與欲界同是一天,即或生到非非想天,也還是個凡夫。

禪師說他是個凡夫,才改名了凡。但是他沒做到了凡地步,名不稱實。

你我學佛法的人,初步功夫,可以跟了凡先生學。再進一步,應跟諸佛菩薩學。佛為究竟聖人,超出三界。要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元音老人 佛法修證心要 開示節錄 淨就是禪,禪就是淨~

 
禪淨不分家

元音老人  佛法修證心要   開示節錄

淨就是禪,禪就是淨~


淨土是三根普攝的大教,對下根雖不明言明心見性,只強調橫超生西,但事實上早將明心見性的要義,暗暗含藏在修法內了。

請試看它的修法:念佛時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請問這都攝六根,不即是一切放下嗎?一切不放下,能六根門頭緊閉,將見聞覺知都攝在一句佛號上嗎?

這淨念相繼四字,含義深廣,留待下面來詳加解釋,今只從文字的表面來講,以清淨心,繼續不斷地念佛,不就是教人用佛念來密密轉移妄念嗎?

因為人不能無念,不念佛法僧,即念貪瞋癡,今善巧方便地用一句佛號來代替妄念,使人於不知不覺中將妄心轉換為佛心。所謂「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請問佛是什麼?不是明心見性又是什麼?

  該宗更進一步說:「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請問什麼是三摩地?三摩地即三昧也。念佛證到三昧,即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一時脫落,也即是根塵脫落、能所雙亡的時節。

念佛念到這步田地,即是宗下桶底脫落,明心見性的時節。到這裡還有什麼淨和禪呢?所以說淨就是禪,禪就是淨,禪淨不分家也。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