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迴向文的意思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

悟顯法師  開示:
迴向文的意思

「迴向」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每天做的功德迴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累劫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乃至迴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同生西方、同成佛道。

迴向文第一句:願以此功德」,願將我修行的功德,或是讀經的功德,或是念佛、拜懺,乃至今天所做的一切善行。這是「願以此功德」的意思。

下一句是「莊嚴佛淨土」,從這裡就開始迴向,希望迴向國土莊嚴,什麼叫國土莊嚴?簡單講,就是希望這個環境更美好,心要是清淨,國土就清淨,心要是汙染,國土就汙染,像這個世間的眾生心染濁,每天社會上所造作的,所表現的都是染汙的。像這些新聞最好不要看,看了只會讓心愈來愈壞,愈來愈汙染,所以不要看社會新聞,不要看滿是社會黑暗面的報紙,這樣是莊嚴佛淨土,心清淨國土才會莊嚴。

我們對上要做到「上報四重恩」,四重恩就是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國家恩,剛開始學佛會覺得報父母恩很重要,尤其現在的人比較沒有孝順心,學了佛以後會開始重視父母養育的恩德,這是第一個父母恩。

再來他會想到教世間學問的老師、出世間法的和尚,這是師長恩。

再來就是擴大至一國的人民,國家的軍隊,國家的政府,他們讓我們有安定的生活,所以要迴向給國家,希望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是國家恩。

再來是迴向給一切眾生,我們今天吃的穿的用的,雖然是用錢買的,要是沒有這些眾生製造,我們有錢也沒有用,一樣沒有飯吃,這是上報四重恩。

學佛深入以後,就會感覺情執放下,就會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沒有父母、師長、國家的界限,一切眾生都是老師,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所以應該要拓開心量,這是學佛學到比較老修的程度,希望大家要往這裡邁進。

對下,要做到「下濟三塗苦」,我們講的三塗,是地獄的眾生血塗、火塗、刀塗,這是三塗苦,要迴向給這些三惡道的眾生,希望他們永離癡闇,永離這些惡道,永離痛苦。

接下來是利益眾生,若有見聞者」,希望看到聽到的,無論是人、畜生、蚊子、螞蟻,或是我們看不到的非人、鬼、天人,若看到我在用功,或者聽聞我讀經的都能發菩提心,能發覺悟的心,「菩提」翻作中文是覺悟,我迴向很多人都能發覺悟的心。

盡此一報身」,這個業報身不論善報,惡報,都算是業報,希望大家在這一生業報報盡時,都能夠永脫輪迴往生淨土,那裡才是最好的去處。

最後一句結歸,「同生極樂國」。印光大師告訴我們,生於末法,你修其他的法門,不可能有成就;黃念祖老居士也這麼說,只有修淨土才可以,這講的是大多數人,不過我們不要自以為是那些少數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選擇了淨土法門,我們當學生的就乖乖聽,老實念,不要好高騖遠,不要談玄說妙,不是說玄妙不可說,而是若只說卻入不了境界,說就沒有意義了。

談玄說妙可以幫助眾生,自己也可以熏習,但是更重要是要契入玄妙的境界。《無量壽經》就講到無生無念,遠非凡夫之所及,所以還是回過頭來依止佛號,念熟了,你的妄念除掉了,佛念也空了,能所雙忘時,這就是無住,真心本性現前,就是生心時,不著世間、出世間法,這就是無住,真心本性顯現就生心。這是大概講一下迴向偈。

將我們念佛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剛剛解釋的迴向偈是一般大眾都在用的,也很圓滿。

還有一個迴向偈:

誦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迴向偈一般都是迴向求生淨土的,因為只有到達淨土才會究竟,所以普賢菩薩講的:所有一切菩薩要成佛,都要修普賢行,普賢行就是結歸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到極樂世界圓滿成佛,這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告訴我們的,這是最真實沒有虛假。

那念到「願以此功德」,要想到我有沒有功德,功是功行,德是德行,我們面對境界的時候還會不會起心動念,若起心動念是凡夫,不起心動念是二乘,起念也不對,不起念也不對,統統都不對,壓念不起也不對。說不起心動念是不要有世間念,不是沒有正念,念是講「正念」,正確的觀念。

正確的觀念就是心空無住,知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是正念,了達諸法不生不滅是正念。要是壓住念頭,如石頭壓草,表面上好像沒有念,就像水流一樣,看起來平靜,實際上它流動非常地快,只是看不出它波動,但它卻是在急流。真正的急流,看起來是很平靜。石頭壓草的境界,根並沒有除掉。

那「願以此功德」,什麼叫功德?功就是功夫、功行,德就是德行。在平常生活當中,要怎麼樣積功累德?現在很多人做善事喜歡人家知道,這樣好不好呢?如果這個人是有影響力,有起模範的作用,不為自己的名利,那這是無量功德。

如果只是為了顯示我多有錢,多有能力,我能幫助多少眾生,希望眾生看到我無不感恩戴德,那這就沒有功德,根本就落在意識心裡面,落在我相裡面。

所以做一件事情,包括念佛也是一樣,要三輪體空,無能念之心,無所念之佛,沒有自他,也不執著念佛清淨的境界,一切都不著,念就是老實念,不要看看念得有沒有見佛?有沒有什麼瑞相出現?不要去求這個,求這個心就亂了。今天念得不錯,明天心又亂,就開始煩惱了,想要找回昨天清淨、輕安的感覺,落在覺受上,這樣沒有功德,只有一點小福報,比說世間話好些。

我們念的「願以此功德」,要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功德。開始當然做不到剛講的境界,沒有關係,只要專心念就好,至誠心念佛,誠心誠意地讀經、拜懺,這樣就有功德,心愈誠愈專,將來自然就功夫成片,會有功效出現。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小雪】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老實念佛

【小雪】 20181122日  農曆 1015


小雪持名面向西。寒風入口氣難提。
深深念句彌陀佛。淺淺能歸淨土棲。
內有瑤池含性月。外無塵事即忘蹄。
若人會得其中意。便悟蓮邦月映谿。


【金剛決疑】18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決疑
明 曹溪沙門憨山釋德清 撰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解﹞此直示安心之法也。
空生疑謂佛既無成,涅槃無住。若如此又何須莊嚴佛土耶?執此疑者,謂度生之行,實要莊嚴佛土,如修寺一般,此執相之愚也。故世尊疑問空生:菩薩果有莊嚴佛土不?空生領旨。答言: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何以明之。然而佛土者,淨土也。且此淨土,豈可以七寶累砌而為莊嚴也。以眾生所見者穢土,乃惡業莊嚴,種種苦具。在諸佛所居淨土,但以清淨覺心,淨彼諸染,染業既空,則土自淨。是以清淨心而為莊嚴。然此莊嚴,非同彼也。故曰「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如此看來,菩薩莊嚴佛土,不假外來,只是自淨其心。心淨則土自淨。故曰:但應如是生清淨心而已,不必別求莊嚴也。

﹝疑﹞既云「清淨」,如何生心。佛言清淨如何生心?但不當生六塵染心而已。非有清淨可住而生心也。所謂執謝情忘,淨心自現。故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三祖云:「莫逐有緣,無住空忍」。此為無住生心安心之法,妙不過此。故六祖一聞,言下頓悟。

﹝疑﹞既不莊嚴佛土,是無佛土也。且千丈大身之佛,又何所居耶?
此疑報身必居實土。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kdA744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印送佛法的善報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講到經教的重要性。那麼,學佛人要了解華嚴宗所謂的五教、天台所謂的四教,你才有能力去知道佛教經典的內容,到底是小乘還是大乘,在大乘裡面到底哪一部經是了義、哪一部經是權巧方便、哪一部經是開權顯實、哪一部經是接引小乘迴小向大,這都是我們學習經教要了解的。

還有講到一個就是你能夠辨別佛經的真偽,因為這一部經的真偽,最後還是要從它的義趣來判斷,即使你找不到出處,但是它這個義趣是圓教的義趣,是如理如法的,那這個受持,你受持這部經還是能夠了生脫死;相反地,如果它種種的文體都模仿得很像,但是裡面有的是在暗諷出家人,或是毀謗禪、律,即使你找得到它的出處,那這部經也是假的,所以一定是以義趣來判別。

所謂的「真假」:真的,就是能讓你出三界;假的,就是讓你出不去,甚至你還會造作罪業,像我們中國以前有一些外道,他看佛教很興盛,他就偽造一些佛教的經典,說他們也有這個佛教的內容;或是佛教的經典裡面,加入他們外道的這種思想;不然就拿著我們佛教的咒語變成他們的咒語,這在歷史上都有記載。像在元朝初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所以蒙哥皇帝跟少林寺的高僧,曹洞宗的高僧福裕禪師,還有當時候八思巴大師就作了《辯偽錄》。所以你如果沒有真正的經教基礎,或是基本的佛教常識,很可能你聽到這個出家人講的內容,好像講到一些五戒十善,你就以為他說的就等於是佛法。實際上,佛法不光是涵蓋著五戒十善,涵蓋著能夠讓你了生脫死的方法。那麼,看到經典,如果你沒有基本常識,你沒有辦法辨別。

所以我們講過,你如果不學經教,就像一個沒有基本醫藥常識的人,你看到長得像藥的東西,你就把它當藥吃,沒想到反而生病了!而學佛對於經典,對於現代出家人的種種說法、開示亦復如是,你沒有辨別的能力,你是沒有辦法知道它到底是正法?還是邪法?是如法?還是不如法?那麼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既然你能知道這個經典的真偽,那你在印經的時候,你就曉得,所以你去發心。

我們常鼓勵同修要發心印經,印經開智慧、消業障、增福慧,但是你印到的是不是佛經?還有它這個道場流通的是不是佛經?這個佛教道場,跟你講說要印經,結果搞的都是世間的書籍,這種不了義法,你還以為是佛法,那很可惜呀!你捐的錢沒有修到功德,沒有佛經的功德。所以你學經教,第一個你能夠辨別這個經典的真偽;第二個你能夠建立正知正見,你在聽經聞法的時候,能夠揀別邪正;第三個你在印經布施,做種種佛教事情的時候,你都能夠以智慧來判斷,真正修到福、修到慧,而不是盲從,盲修瞎練,人云亦云,或是一窩蜂去捐錢給這些不如法的。所以學習佛法、學習佛經,有這麼大的好處。

你要學佛,你要了解佛法,你不看經,你是不可能了解的,你光聽開示,這個還不夠,遠遠不夠,真的遠遠不夠,所以你自己要去看佛教的經典,要去看祖師大德的著作,要聽如理如法的講座。你不要想說人家講得死板,好像跟你生活沒有關係。我告訴你,不會跟你生活沒關係,是你自己體會不到佛教經典當中的境界,你的心轉不過來,那是自己業障的問題,不是人家如理如法講經的問題。真正的出家人,講經的出家人,我們看憨山大師,看歷代祖師大德,處處指示讓你見性,處處讓你能夠解脫,而不是講一些小情小愛,講一些世間的這種是非人我、貪瞋癡等等的,他們不會講這些,甚至有人向憨山大師請教、向他請法,憨山大師也不認識他,他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啊?」他就跟他講我的法名是如何,他就用他的法名就直接跟他開示了,所以祖師大德教學如此善巧方便,處處都是銷歸自性,處處都是讓你能夠圓滿成佛,給你建立正知正見。所以一個學佛人一定要了解經典,你才能夠知道什麼是佛法,才能夠知道怎麼修行,那你在印經布施,你才知道我護持的這個道場,到底如不如法,他拿了我的錢去做了什麼。

世間人講賺錢不容易啊,大多數人賺錢不容易,那要把錢花在如理如法的地方。我們今天辛苦賺來的錢,是要拿來護持佛教,是要拿來印經的,那我們求無上的般若智慧,也必須從經典當中求,也必須透過你印經布施這個智慧,從前的業障才能漸漸消掉,般若智慧才能逐漸打開,包括你從前障礙人家聽經聞法的業,都能夠透過印經布施消掉,消掉以後,你再看經典就很容易能夠契入,至少你能夠遇到正法,你印送正法,你的果報就是遇到正法,這個是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這個就是業障消了。

有些人想要學佛,學成了外道,這在《楞嚴經》上講的,諸修行人本來想要成無上菩提,但是他不能成,反而變成天魔外道,他就是因為不了解諸法實相的關係,就是沒有遇到正法,所以就沒有辦法了解,就變成天魔外道。

今天講的你要了解經典的重要,還有印經的功德,這兩點非常要緊,作為我們的助修。你對經典了解,就像你要出去旅行,你總得要有導航吧,你總得去認識路吧,不是買了車票或買了機票,你就隨便亂飛,到了其他國家,你也不知道東西南北。所以修行,你了解佛教的經典,亦復如是,這一條菩提之道你要怎麼走,你的地圖要先有,沒有地圖,你不曉得前方到底是什麼情況;你沒有地圖,你根本不知道你現在是身在何處。所以了解經典、了解經教,對於佛學人來說有迫切性,而且非常地重要,希望大家能夠發心來學習,不要嫌煩、不要嫌累。你沒有辦法全面了解,你可以少部分了解,有一些概念也可以,有一些概念,至少不會變成邪見,不會變成外道,希望同修能夠注意。


~~~~~~~~~~~~~~~~~~~~~~~~~~
跟著我們一起來印經弘法吧!
大乘定香精舍 發起

集眾印經因緣:
幾年來,許多同修蓮友一再反應,
希望能夠隨喜發心參與精舍佛經印製及佛法流通弘揚。

終於因緣成熟,開啟印經護法專款專用戶,
讓人人有機會印經、護持佛法,
使佛陀正法得以弘傳流通,更是給大家修福慧的機會。
一分發心得一分果報,十分發心得十分功德,大家儘量做,所做的都是護教護法的全分發心。

🎯印經弘法專用戶 
 戶名:葉哲廷(釋悟顯)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富錦分行
代號:822
帳號:134540060094


【為法忘身的玄奘大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為法忘身的玄奘大師
悟顯法師 開示:


有人說玄奘大師是旅行家,或是探險家。實際上,我覺得這麼看並不是很好,雖然他確實是做了一趟這樣的旅行。

從前所謂的旅行家、探險家,他是去挖掘寶藏的,然後從中獲利,他是去賺錢的。

玄奘大師不是,玄奘大師是去求法的,帶回佛經。印度當時候戒日王要留他在印度,他不願意。他說要給玄奘大師相當豐厚的供養,他也不要。玄奘大師說:「我發願是來取經的」,時間到了,他要回來。所以戒日王一路上就派兵護送,他經過的各個國家都有軍隊護送。

玄奘大師他不是去探險的,也不是去找寶藏、挖寶的。他是去取經,取佛法回來的。他想要了解佛法的真實義趣,是為求法而去,不是為錢財而去。這就給我們作一個榜樣,「輕金若塊」,「為法忘身」。

他為了了解佛法,從西安出發,走這麼辛苦的路,到達當時候的天竺,他是為了佛教去的,為了學佛法去的,不是去玩的,所以佛法傳承很珍貴。...... 彌陀要解第39集   精彩節錄



👉讀全文: #學佛一定要聽經  :    https://goo.gl/95DEgC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素的好-3紫金光聚】

紫金光聚



紫金光聚

材料:

紫薯、芋頭、雪蓮子、麵粉


調味料:

糖、糖粉


作法:

1.將紫薯、芋頭、雪蓮子蒸熟。

2.紫薯加麵粉攪拌成泥,加少量的水和適量的糖,搓成圓球壓扁。

3.將雪蓮子切碎放入芋頭加入適量的糖,攪拌成泥。

4.將兩片壓扁的紫薯餅中間放芋泥餡料,捏好之後,放入平底鍋煎熟。

5.擺盤灑上糖粉即可。



【素的好-2黃金鋪地】

黃金鋪地


黃金鋪地

材料:

饅頭、麵粉、麵包糠

調味料:

胡椒鹽

作法:

1.將饅頭切一塊一塊。

2.麵粉加水和成糊,將饅頭沾麵糊再裹麵包糠。


3.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灑胡椒鹽即可,裝飾盛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