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佛海釋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佛海釋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佛海釋疑 ~《文昌帝君陰騭文》是佛法嗎?

 


佛海釋疑  《文昌帝君陰騭文》是佛法嗎?

悟顯法師 開示:

弟子問:

弟子看到某位法師說:「《文昌帝君陰騭文》就是談人天乘的善書,故其也屬佛法。」弟子不認同這樣的說法,請問師父此說法對否?

 

師答:

《了凡四訓》、《弟子規》看看無妨,但是如果當成是佛經,以為可以出輪迴,那就糟糕了。

 

說一切法都是佛法,不是指外道經典,而是說一切法當體即空,因為當體即空,了無有一法可得,無所得是為大覺,所以說一切法都是佛法。

 

那如果按照他們這種錯誤的認知,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那小說、詩詞歌賦,裡面所說的都是闡述佛教的嗎?當然不是,所以一切法都是佛法,自然不是說《弟子規》、《文昌帝君陰騭文》等是佛法了,否則還有許多不善之法,你看,你依靠不善法修行,能成就嗎?

 

佛者覺也,覺悟之法,覺什麼?悟了諸法空相,這才是佛教,所以大家不要誤解了,否則因藥得病。

 

末法的眾生,看不懂經典文字,所以才有這樣的誤解,要是按照他們這麼錯誤的理解,那佛不就自語相違嗎?

 

龍樹菩薩很厲害,一語道破,讓我們知道,什麼叫一切法都是佛法。不然大家都誤解了,所以才會有你們現在看到這種解釋,就像煮沙不會成飯。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佛海釋疑 ~不受戒就不會犯戒嗎?

 


 問:

不受戒就不會犯戒嗎?

悟顯法師 開示:


有人說他不受戒就不會犯戒,這說法完全是愚癡的說法,因為即使你不受戒,你還是在造殺盜淫,還是輪迴。

受了戒,還有受戒的功德,反而還知道要出離殺盜淫,還有出世的正因存在。

所以不受戒者必然墮落,有受戒的人縱然墮落,相比沒有受戒的人來說,他也很快就能夠覺悟,特別快,尤其是受大乘戒。

 悟顯法師【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四】   (精彩節錄)



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佛海釋疑 ~抄寫完的經文該如何處理?

 問:


抄寫完的經文該如何處理?


☀悟顯法師 開示:

這抄經,有些人就會問一些問題,抄經抄完,這經怎麼辦?

一般我們都火化、燒掉,燒掉會不會「燒經」呢?不會,你不是以惡心焚經;你是以:希望這個經典不要受到人家的輕視或是踐踏,那你以妥善的方式把它處理。



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中國佛教跟道教有什麼差異?




問:中國佛教跟道教有什麼差異?

開示:
同樣都講「修道」,其實差異很大。

我們講的「道教」,最簡單的,它離不開五行,它還是在這五行裡面;佛教它能超出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完全不一樣。道教它是修這個身,讓這個色身不壞,他煉丹求長生不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你看呂洞賓,他說:「我囊中有不死藥。」他的目的是長生不死。我們佛教有一位祖師叫曇鸞大師,曇鸞大師以前學道家,也是修仙的,他碰到菩提流志大師,大師告訴他,說:你想長壽嗎?曇鸞大師說當然想啊!他說我佛教就有長壽的方法,他給他一本《觀無量壽經》,他說這佛在佛教叫長壽佛、無量壽佛,修這個保證你「三界無復生、六道不復往矣。」意思是:你不會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這是真正的長壽,不生不滅,所以曇鸞大師善根很好,一聽他就改學佛,所以佛叫與道教二者的差異很大。

我們不是要貶低道教,而是說出它與佛教的不同,因為現在有些學道教的人,他會覺得我們佛教是在貶低他,實際上我們回答這些問題,不是為了要貶低他,更不是要貶低其他的宗教,而是就事論事,我告訴你我佛教是在講什麼,佛教講的是超越三界六道輪迴,而道教它並沒有講。肯定道教沒有講;如果有講的話,那佛教就不用傳進來了。所以二者的差異很大,無論是在道理上的差異、在境界上的差異、在修持上的差異都非常大,尤其用心也非常不一樣。

道教還是認世間為實有,它的「無為」就是「空」,還是「以空為有」,仍是有個「無為」,有個「空」;而佛教講的「無為」,有講好幾種「無為」,講「真如無為」,它這「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不是斷滅。佛教講的「無為」,是「無為」而「無所不為」,講的就是「真如無為」。真如不假造作,本自現成,故名「無為」,這就是「真如無為」;它能起作用,從心起用、從體起用,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無為」,跟道教講的「無為」有明顯的區別,彼此的差異很大。當然它們所修的果位當然也不一樣,道教頂多讓你生到天上去,佛教它能夠讓你超三界六道輪迴;道教它一般離欲就離欲界天了,可是有的差的,還會在欲界天的頂層,高的話,他會到色界天或無色界天去,可是還是出不了三界,這是講佛教與道教的道理不同、修法不同、修證不同、所求的也不同,就算用我們佛教小乘來相比較,那也跟道教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個:「出三界」就不一樣了,還有「修行的方式」也不一樣。在心法上,我們佛教小乘知道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這跟道教也不一樣。這些真實內涵都是要知道的,因為同在一處「坐」,都叫打坐、都叫修道,從外表看,一般人是無法分辨其中差異的。

現在也有人會講一些「儒、釋、道三者都相同」的話,這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起紛爭,並不是要講儒家、道家、佛家它在事相上或義趣上都是一樣的,不是要講這個,因為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會講「儒、釋、道三個都相同」這話也是佛教講的,為什麼?因為佛教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心想生,這在圭峰大師的《原人論》中有講到,可是有些人搞錯了,他把《原人論》誤認為是在講「三教合一」,錯了,不是講三教合一,它跟你講得一清二楚,然後告訴你:這三教的根源實際上本乎心性。那這個「本乎心性」就只有大乘佛教裡面才有講到,大乘知道法「唯心所現」,這個連小乘也沒講到,小乘它只知道法是生滅的,卻不知道法從哪裡來。這講得很清楚。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講「儒、釋、道三個一家」什麼的,這是明朝以後才有這個說法的,特別在明朝末年,明末很亂,才有這個說法,實際上在唐朝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唐朝佛法興盛,那個時候高僧很多,像清涼國師,他就講:「妄謂儒佛合融者,必墮無間地獄。」這表示說唐朝的時候,真正那時候佛法傳來,佛教鼎盛,你看國家有像唐太宗、武則天、高宗,後來的唐玄宗,大家都是學佛的,乃至在更早,隋朝的時候,你看像隋文帝楊堅,楊堅本身可以算是半出家的,他小時候住過寺廟的,他本身還有一個小名,那時候他們都習慣自己有一個小名,他小名叫做「那羅延」,「那羅延」翻作中文是「堅固」的意思,所以他叫楊堅,他自己學佛有一個法名叫「總持」,他往生以後,他的兒子幫他在長安造了一座寺院叫「大總持寺」,他兒子就是隋煬帝楊廣,所以他們都是學佛的。

佛教在隋朝的時候、唐朝的時候都是非常興盛的,所以不會有所謂跟人家合融的事情,沒有的事。直到後來,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朝綱非常地紊亂,就有一些比較極端的人說儒要滅佛、儒也要滅道、道也要滅儒、道也要滅佛,都有這些問題,為緩和這狀況,所以佛教才講「儒、釋、道其實是一家」,在講「一家」的同時,也跟他們講「同一心性」的道理,把他們攝歸進佛門裡面來;但是現在的人雖也是講「一家」,他卻變成是不學佛教,而跑去學儒跟道,這個就是忘失了這話的原意了。

我知道有些人會講:蕅益大師說引儒道這是善巧方便。但這個「善巧方便」是度他們來學佛,法華經上說,所有的世俗文字語言,皆要攝歸佛法,也就是要導歸到佛法中來,不是你沒有任何的工夫,然後跑去學跟你了生死不相干的東西,人家祖師是已經學好了,生死了了,是像蕅益大師這種大人物,高僧大德他能夠善巧方便去教化他們。你是一般人,根本沒那個工夫,你就老老實實地按部就班來。

在佛門裡面有句話叫「談玄說妙」,就是講一些空話沒有用,你說都一樣,你最後還是得了生死啊,生死還是得了,你生死也沒了,生死沒了你就說「都一樣」,那這個話就是空話了。

講「三教合融」,「三教一體」的,這是佛教才有這麼說法的。所以為什麼會有這個話出現,我們去看到歷史上佛教發展,我們去找它的源流,其實是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緩和爭鬥的,但現在就沒這個問題了。但是現在有一些人他還是極端的,有一些他是比較文明,他就沒有這個問題。

這個就是佛教跟道教的差異,雖然同樣都叫修道,絕對有差異。也順便跟你們談到:現在人說的「儒、釋、道這三教都是一樣」,這是什麼時候才有這個說法的,我們看到特別是明朝末年以後才有這個說法,特別明顯的就是「明末四大士」,四大士裡面尤其看到蕅益大師他們在談論,可是那時候他們是接引人家來學佛,而不是把佛法破壞掉,或是不學佛了,跑去學儒家、道家或是其他的外道,那就叫「背大向小」了,就叫做「退菩薩心」了,在出家人就叫「退戒」了,你不學大乘戒律,反學外道、邪見、二乘、阿毗曇雜論等等的世俗論典,這都算是背棄佛法,佛的戒律不會教你背棄佛法,祖師也不會教你背棄佛法,一定是接引世間人、儒、道他們來學佛。所以那都是後人自己搞錯祖師的用意。


佛海釋疑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為什麼學佛一定要聽經?



問:
為什麼學佛一定要聽經?

開示:
這在講經當中常常講到,學佛如果不聽經,你是不會了解佛法的,學佛如果不聽經,你的「信根」不會堅固。

什麼叫「信根不會堅固」?就是你不會深信佛法。你聽到佛教的道理,你也只是聽了一個道理而已,因為你沒有熏習,沒有熏習,你的印象就不夠深刻,不夠深刻,它對你就起不了作用,如果起不了作用,當你世間意現前的時候,你就會被世間意帶著走就像前面講,習氣跟戒律相違背的時候,你就被習氣給帶著走。

所以,不聽經,不知道怎麼修行;不聽經,不知道佛要怎麼念。所以說「學佛一定要聽經」。

學佛一定要聽經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習氣與戒律相悖時,應如何戰勝習氣堅持守戒?



問:
習氣與戒律相悖時,應如何戰勝習氣堅持守戒?

開示:
這個是所有佛弟子的問題。

戒律本身就是跟你習氣相悖的,就是跟你習氣逆著走的,就像我們講十二因緣的時候,所謂「逆十二因緣還滅門」,你想要成佛,你想要成道,你必須得跟令你流轉的這煩惱習氣相違背,要背棄你所貪愛的、背棄你所執著的,這才能夠出三界。
知道戒律本身就是來跟你的習氣相違背的,既然想要能夠堅守,那麼第一個你要有發心,再來你要有工夫;佛號要念得夠,行要修得夠,不然你這習氣它還是大過你的發心。正所謂你的「願力」要能夠大過你的「業力」,因為習氣本身就是業力,一旦「願力」大過「業力」,那自然就能夠堅持守戒,就能夠降伏習氣。

不是你馬上受戒,你就能夠馬上把戒都給持圓滿的,因為習氣有粗有細,戒也有粗有細;所以有根本的戒,有微細的戒行。

所以當習氣與戒律相悖的時候,你要如何戰勝?那你念佛要念得夠,還有你的正知正見要有,發心要堅固,有的時候還要有助道因緣,你的環境要好。比如說你在道場,就不容易去犯戒,在家則就容易犯,這個就是「因緣」,就是你的環境。
那麼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要發心。自己真發心,那你自然能夠堅持得了;如果不小心犯了,那就禮佛懺悔或是拜八十八佛懺悔。佛門有很多種懺悔的方式,也有各種拜懺的懺悔,都可以。


佛海釋疑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一般學佛人要如何超度冤親債主?



問:
一般學佛人要如何超度冤親債主?

開示:
一般要超度冤親債主,會去做法會,那麼如果是你自己要做的話,我們佛門有一些迴向文、懺悔文,你把念佛、讀經、護持正法的功德,你做一個迴向,這樣就能夠超度冤親債主了。當然還要跟冤親債主懺悔,因為有很多種冤親債主,有的是感情債,有的是欠錢的、欠命的......都有,有的人過去生很壞,一人害眾人,所以這一生多病,也有很多的問題,像這些都要跟冤親債主求哀懺悔。

那還有一種就是「拜懺」,寫超度牌位,拜懺的話,自己在家拜也可以,自己在家裡拜,拜好以後,一般懺本後面都有迴向文,你就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你的冤親債主。

講到要超度的話,你要多積累一點功德,那麼還要看冤親債主願不願意跟你解冤釋結。「解冤釋結」是一回事,那你要「超度」的話,想要讓他能夠從「鬼道」生「善道」,那這個是要靠佛法的力量,還有你自己本身用功的力量。為什麼說去「做法會」,因為這是依眾靠眾的力量。所以我說佛門不是在做法會的,但是我絕對不會反對你去做法會,因為法會它是有超度的功德,既然有這樣的一個功德,那它還是有其作用存在。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你自己,要自己能夠真懺悔業障,你不能只靠法會,有時候有些人是那種「花錢了事」的心態,那是不行的。

這個是講一般學佛人要如何超度冤親債主:你自己要用功、要修行,這樣才能超,不能只靠做法會,所謂「一子得道,九祖生天。」正是此意。你自己修行,自己有工夫,然後來迴向,這樣超度才是真正的超度。

佛海釋疑



2019年4月13日 星期六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佛菩薩很莊嚴,能拍照能配帶嗎?會不會不恭敬?






問:

佛菩薩很莊嚴,能拍照能配帶嗎?會不會不恭敬?


開示: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在現代很多初學佛的人都有這個疑問。


拍攝佛菩薩的相,一般我們拍攝都是拍全身的相,照相也都是照全身。那有一些特例,因為現在的照相技術它有所謂的「特寫」,那也還好,因為你不是刻意毁壞。但是你供佛的相,你不要單獨只供一個佛的頭;你拍攝佛的相,你可以配帶在身上,這沒有問題,但要拍得莊嚴。


有些寺院他不讓人家拍,每個道場每個道場規定,你去了,你就聽他們的吧。理論上是沒有這個問題的,有的不給你拍照是怕你拍照回去亂放等等的不恭敬,其實這些是你要知道的:你對佛像應該要恭敬。

道場應該要宣導「對佛像要恭敬」,而不是禁止人家拍照,這照片影片拍回去也許不是他看到,也許是別人看到,人家有善根就跟佛結緣了,是這樣子的。

那會不會不恭敬?恭敬或不恭敬是在於你自己,拍照這個動作基本上不會不恭敬。有些世界級的藝術品造像會因為照相或攝影的閃光燈而受到損壞,所以禁止人拍照,若是一般的像就沒這個問題,而且,想拍,多半是因為看了生歡喜心,才想留下影像來。若是寺院不反對,那是可以拍的。

那這裡就講到「造像」的問題,製造佛菩薩形像,也就是塑佛菩薩形像,你要塑全身的,要如法地供養,你不要去只供一個頭或供個半身的,沒有頭的這種佛像不行,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這在以前古代是沒有的,你看我們中國有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有的人說是大足石刻,這個說法都有。這些石窟裡面的佛菩薩形像其實原來都是完整的,那為什麼後來會有不完整的呢?就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發生戰亂,外國人他到中國來看到這些佛菩薩像,他覺得是藝術品,但因為這些人比較野蠻沒有文化,就把這佛的頭砍下來帶回去,把這菩薩的手砍下來帶回去當戰利品,當然也是我們中國國運衰弱,所以也導致佛教衰弱,要是我們中國越來越強盛,我相信佛教也會跟著興盛起來,也會高僧倍出,這是身為佛弟子的一個希望。我們當然希望自己國家強盛,因為這種佛像被毀壞的狀況,是國家衰敗的時候造成的,隨著國力的強盛,慢慢地我們有能力去保護我們自己的文物,不會讓這些侵略者、蠻夷之徒來破壞、掠奪。

他們砍了佛菩薩的頭、手,去供一個頭、擺一隻手,還說這個叫藝術,其實這都是他們的狡辯之詞,因為他不敢說他當年侵略。實際上我們中國造佛像都是造整身的,沒有供一個頭或是一隻手的,絕對沒有這種事情,所以你們不要不知真相,不懂道理,還人云亦云,不知道那些外國人他是在為自己之前造的業脫罪,為自己的暴行惡行脫罪。


你看大英博物館裡面,有很多我們中國的佛像都是他們搶來的呀,英國過去就是透過搶劫才富裕的,講這話也不為過,不怕得罪他們,在他們歷史上,是透過搶劫富裕的,這個是事實,而我們中國人沒有,歷朝歷代從來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這樣子辛苦地耕耘,自己有好的工藝,然後國家富強起來,我們不是靠去搶人家的,你看外國,現在看到所謂「強盛的國家」都是搶來的。所以這是講到,為什麼佛像會只有頭、一隻手,就順便講一講,這就是當初外國他們來搶回去的。那是他們不恭敬佛像。

那麼,能不能配帶佛像在身上呢?這有人就引用了印光法師、李炳南老居士說的,說「身上配帶佛像放在衣服裡面不恭敬。」那你可以放衣服外面啊,在身上帶佛珠,這些都沒問題。其實我告訴你,為什麼會說這樣不恭敬,因為以前沒有現代化衛生設備,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時候洗一次,結婚的時候洗一次,然後臨終的時候洗一次,洗三次,所以他身上都有很多的垢膩,都很髒,但是現在的人沒有這問題啊,你們應該是天天都洗澡的,每天都洗得香香的,所以人的身上不會有所謂骯髒的問題存在。


我以前看戒律,講比丘戒,還有沙彌戒,它都有講到人身上會有蟲子,這是大家很難想像的,在現代人的身上要是有這些寄生蟲,那就是大問題了,那這個人可能要去找醫生了。因為從前的人衛生條件沒這麼好,所以他身上有的有寄生蟲的,有的有頭蝨。以前說要護生,還把牠們放生掉。這是以前的狀況,那現在的話,因為大家本身每天都在洗澡,所以不會有特別骯髒的問題。

你想要恭敬,你就把它放在衣服外面。還有,我告訴你:「恭敬」不要只有形式上的恭敬,你要懂得你配帶佛像的意義,你是要「心裡有佛」,這才是真正的恭敬。那麼,有一些人他會問:「配帶佛像能不能進廁所」?我告訴你,現代人的廁所跟古代的廁所那是不一樣,你回想你小時候,你們有些年紀大的人就知道,小時候你們那個茅廁,真的就很臭穢!但是現在你到商場去,在城市裡面它的廁所,說實話,人家蓋得都比你家佛堂莊嚴,打掃得都比你家的佛堂還要乾淨,可以這樣講啊,都噴了芳香劑,甚至有人定時就打掃,當然也有例外,有特別髒的。所以基本上它已經不像以前這茅廁了,所以你的觀念要改變啊。那你如果還是想更恭敬,那你可以把它拿下來,放在你的背包裡面,那也就沒這個問題了。


所以不要因為這些問題、這種地方,你就把佛給忘掉了,念珠也不要帶了,有的人怕自己身上髒,他不敢帶念珠,因為念珠是法器;但要知道,法器是拿來學佛用的,恭敬它是沒有錯,可是你也要讓它發揮它的作用,佛像也是,出家人僧人出去他都有帶佛像、都有經書,你要說對佛像不恭敬,你看放在以前那個行李箱裡面,走路這樣晃啊晃啊,佛都頭暈了是不是。那你真的要是吹毛求疵的話,是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不帶佛像。所以要講求實質:在形式上、事相上我們要恭敬,但是實質上的意義,我們也要讓它發揮出來。

所以雖然有一些人他引述印光法師及李老居士所說,但古代那個時候是那個狀況,現代人他沒有這種問題,像我前面講的,你到一些比較好的商場、飯店,它的廁所裝潢得真的比你家的佛堂都還高檔,這是事實,我講的是裝潢,你們不要聽偏意思了。真的,搞不好去檢驗,還比你們家乾淨,這就是舉個例子,讓你們有不同的思惟去看待這件事情。

因為一般人會覺得說:我進了廁所,廁所就是不乾淨的地方。這在道理上是沒有錯的,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廁所都算是比較不乾淨的地方,但是你要知道,我們配帶佛像的重點不是在於要不恭敬佛像,而是為了提醒我們自己有正念,能夠學佛,這個才是重點。其他的細節,我相信釋迦牟尼佛不會在這個點上去責怪你,因為你的用心佛都知道。

那如果你是以惡心把佛像擺在廁所那就不行,或是把佛像亂丟,惡心破壞,那就是真的不恭敬。你的恭敬心不要恭敬到動輒得咎、不要恭敬到連佛也不敢學了、佛也不敢念了。你要是說身體會髒,配帶在身體上不恭敬,那你嘴巴更不能念佛啊,為什麼?因為嘴巴有口臭啊,念這佛、念這咒語都不恭敬,因為人的嘴巴即使刷乾淨了,還是有口臭,是不是;人縱然嘴巴是香的,有時講的話,講這世間話、世間語也不清淨。


那你要真的學戒律學到這樣子,那你這個戒就白學了,所以要懂得戒律的意義,這個很重要。

佛海釋疑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現代人事忙,都有工作、家庭,要如何念佛才算不間斷?



問:
現代人事忙,都有工作、家庭,要如何念佛才算不間斷?

開示:
這個最重要的就是心裡面要有佛,心裡面沒有佛,就處處間斷。

一個心裡有佛的人,你做什麼事情,你都會想到「我要念佛」;剛開始你會不習慣,你一定常會忘記。事相上的念佛還是要的,所以為什麼你要戴念珠;在家裡作課,你要穿居士服,穿海青、搭幔衣,這些都是讓你心裡面有佛,讓你有道心。

你心裡沒有佛,沒有提醒自己要修行用功,不管你是什麼行業,你做什麼事,你一定都會忘記。真正想要學佛的,想要念佛的,你再忙你都可以提得起來。

一旦提不起來,古德他就會責怪自己,就會鞭策自己,讓自己能夠提得起正念,這樣子才叫做「不間斷」。

是「心裡要有佛」才算不間斷,如果心隨著境界跑,那就間斷了。所以為什麼說世間的事情少管,不干你的事情,你就趕快退回來念佛,心裡面要有阿彌陀佛。

這個世間事情知道得少,你煩惱就少,你做你工作上該做的,不該你做的,你就不要打妄想了,也不要去操那個心;你一個學佛人,這樣子才清淨。

心裡有佛,這樣子才是真正的念佛不間斷。你心裡有佛,就算在睡覺,也可以念佛,也都沒有問題。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想拜佛,心中猶豫,怕被說迷信。




問:想拜佛,心中猶豫,怕被說迷信。

開示:
有些人他就有這種心理障礙。他去寺院看到人家在跪拜,心裡也想拜,可是拉不下臉讀經又怕被說迷信。真的有這種人,他想學佛,但是又怕被人家講。

「猶豫」是一種懷疑,還有一種,「怕被人家講」,這是「我相」。這個其實是你自己的業障沒有消,那你只要觀念一轉,你的業障就消了。我以前在念佛,人家也覺得我很奇怪啊,會覺得:為什麼你人好好的,你拿著一條念珠,一直念佛是幹什麼呢?是不是精神有問題啊?

像這種,隨便他笑,隨便他說,你自己心裡面清楚明白,自己是在念佛,這樣就可以了。所以這是你心裡面沒有去轉變,而且你沒有去了解到佛法。你去聽經,你了解到佛法,你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反而是世俗的人不知道他自己在做什麼。

所以,這是你自己心態要去轉變,然後要深入經藏。佛法本身就是破迷開悟之法,根本不是迷信,不同於世間的那些民間信仰。世間的民間信仰,那可能是迷信,因為它縱然講因果,它的因果,也沒有佛教講得完全,也不究竟,所以為什麼說是「民間信仰」。

但是佛法不一樣,佛法它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光因果的道理,因果的根本,我們都可以講得很清楚。佛法它本身就是來破迷的,所以佛教不是迷信。你了解這個道理,你就不用害怕。

有些人他會害怕,明明心裡想拜想學,卻因為人家說佛教是迷信,他就不敢禮佛、念佛、學佛。實際上是你個人要去了解佛法,那就沒有這些問題。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佛法講的「慈悲喜捨」,是不是講做善事?



問:佛法講的「慈悲喜捨」,是不是講做善事?

開示:
「慈悲喜捨」我們之前有講過。

你如果是以一般帶世俗心,有自他二相的,這「慈悲喜捨」是生天道的「慈悲喜捨」。

佛法講的「慈悲喜捨」,這「慈悲」建立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上面。「喜」呢,它建立在契入佛法,是「法喜」;「捨」就是無所不捨,講「心空無住,不著一切」。「心空無住」即是真正的大禪定。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既然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必然能夠成佛。所以當慈悲眾生,給予眾生解脫煩惱的方法。那麼在幫助眾生上,如果他有苦難,就像觀世音菩薩,他能三十二應,能夠隨機教化眾生。這個就是菩薩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同時在教化眾生的時候,自己心安住在佛法裡面,能夠無有「我相」、無有「人相」、無有「眾生相」、無有「壽者相」,要離四相,這個就是佛法講的「慈悲喜捨」。

那它是不是講做善事呢?它有善事。但是它又不像世俗人做善事,是著相的。世俗人做善事,他的悲心,很多是從他個人的愛欲或是認知做出發點的,所以他去行善。

那佛法講「慈悲喜捨」它是我們從心性之理上去學習到的,然後呢,這樣子來修行的。當然,剛開始一般人他沒有辦法達到這麼深的境界,他只是在道理上去了解。但是也不能說你一下達不到,那你就不前進,還是保持在世俗的觀念上,那也不行。

所以一定要體認到我們今天做種種善事,起這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是要依大乘佛法來看,因此所做的都是建立在稱性的功德上面。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佛門講「安住當下」是什麼意思?



問:佛門講「安住當下」是什麼意思?

開示:
佛門裡面講的「安住當下」,跟世俗的不一樣。

我發現現在有些人,他認為的「安住當下」就是:我要及時享樂,要及時把握我現在想要做什麼,然後隨順自己的欲望。這個不叫「安住當下」,這個叫「隨業流轉」。

你隨貪瞋癡流轉,這不叫「當下」。「當下」這一念是什麼?是「無念」、「無心」才叫當下。所謂「前念已滅,後念不生,名為當下。」

如何「安住」呢?就是「心不隨念」,這個才是佛法講的「安住當下」。

一般講「安住當下」都是我們佛教禪宗裡面才說到的,在淨宗來說,就是念念保持佛號,要有正念,心不隨境界走,這就叫做「安住當下」。

淨宗講的正念,就是教你要「老實念佛」,心念口誦耳聞,這個就是淨宗講的「安住當下」。

「安住當下」就是有正念,這是佛教講的,跟世俗人認為的「及時行樂、及時享樂」,或是「我賺多少錢,我就花多少錢」,這種所謂「享樂派」的世俗觀念,是完全不同的。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該找什麼樣的出家人做和尚?



問:
該找什麼樣的出家人做和尚?

開示:
「和尚」翻作中文叫「親教師」。
那什麼樣的出家人才能稱為和尚呢?必須是能生你法身慧命的,具有大乘正知正見的,這才能生你的慧命。

為什麼對「和尚」要敬視如佛?為什麼?因為他能夠幫助你破迷開悟,他的一番話或是一個動作,他一指點你,你就能夠從煩惱當中回頭。如果聽了還不回頭的,那當然是學生的問題,而不是和尚的問題。

所以,應選什麼樣的出家人做和尚,首先要具備大乘正知正見。佛在經上講,這種具有正知正見的人,他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不一定是有證量的,但他知見要正確,至少是做到這個樣子;有大乘正知正見。以大乘來說的話,你可以用《圓覺經》中的教導,它教我們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善知識所謂「遠離四種病」,必須無「作、止、任、滅」,那這個人就是善知識。他的知見不墮在「作、止、任、滅」這四種錯誤的知見當中,而能夠直述心性之理,能夠教你修學大乘佛法,這個人你就可以依止他做和尚。

出家人如果具備這條件的話,可以稱和尚;在家人的話,具備這樣的正知正見,也可以教化眾生。你看密宗,有一些上師是在家相。所以,最重要的是:知見要正,知見不正不行。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如何將佛法在生活中運用?




:如何將佛法在生活中運用?

開示:
你要怎麼將佛法在生活中運用?第一個,你要先了解佛法。

佛法教你看破這個世間,至少你要先體會到「這人間無常,因緣和合,不光器物是無常,人跟人之間也是無常」這一層,然後你才能夠放得下。

你放得下以後呢,你在處事上,心境與心態就不一樣。

很多事情遇上的時候,你就可以跟自己講:這個世間都是假的,如夢幻泡影。這就是你有正念,這就是在生活當中觀照放下、歷事練心。這是慧觀之力,你用智慧去觀照;可是,有時候觀不破,俗話講:「看得破,忍不過。」道理都知道,但是按耐不住,這個時候你就要提起佛號,要念佛,要有定力,有了定力而後會有慧力。這個「定」,就能慢慢降伏你的妄心。妄心降伏以後你再「慧觀」,以智慧來觀照,你就能夠放得下,就能夠過得去,這就是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

凡是生活上的人際關係,家庭的、公司等等的這些關係,都要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上。

還有,處事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想著:我的利益、我的覺受。你要多替別人著想,凡事瞻前顧後,這就是學佛將佛法在生活上應用。

普賢菩薩講,在妄想煩惱當中,你能回頭,能夠不隨貪瞋癡,這就是在生活當中運用,佛法是這樣來運用的。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佛海釋疑 ~在家人能不能在家做「蒙山施食」?




問:

在家人能不能在家做「蒙山施食」?


☀悟顯法師開示:
講到「蒙山施食」我跟你們講一下,那一天有居士來問我,他說在家人能不能施食─「蒙山施食」?這個「施食」,實際上多半是出家人在做,他有出食台,他有施食的這些儀式儀軌,你要施食,說實話沒那麼簡單。我告訴你怎麼施食,你到道場去供齋,這個就可以了。

你在家我覺得你不要做,不然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施得好那無所謂,萬一你打妄想沒有施好,鬼神招來了,他聞那個香會過來,你給他彈指他會過來,來了,吃不到或沒有東西吃,你說我靠佛力啊,實際上這施食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力,還有的來了不走了。所以你要施食於鬼神,你到道場去供齋,有打齋的地方都可以,我們現在講的,花點錢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然有的在家裡施食,到後來有的鬼神上身的,這個就不好處理啦。你看精神科也沒用,因為有的鬼根本就是精神有問題,他附著在你身上,你精神錯亂;有些人他覺得,我是持楞嚴咒、大悲咒,怎麼可能鬼神來啊!我告訴你鬼神也會持楞嚴咒、大悲咒啊!所以你要知道,你持得好,沒有這些問題,但是我們講經對大家講,你要考慮那些不行的人,畢竟還是不行的人比較多。所以為什麼說你到寺院叢林去布施、去打齋,他們幫你施食,請出家人幫你施,這個很好、很如法,你也不用在那裡擔心害怕,萬一請神容易送神難怎麼辦?

有些居士他又想施食,又有這樣的疑慮,所以我就勸你,你沒有那個工夫你不要施,你要是覺得自己很行,那可以。你覺得我誠心誠意,你願意這樣做也可以。不過一般這個施食,都是在佛門做居多,出家人做居多,居士去隨喜,出錢、出物資去隨喜就可以了。

在家人能不能在家做「蒙山施食」?

佛法答問


問:

在家人能不能在家做「蒙山施食」?


開示:
講到「蒙山施食」我跟你們講一下,那一天有居士來問我,他說在家人能不能施食─「蒙山施食」?這個「施食」,實際上多半是出家人在做,他有出食台,他有施食的這些儀式儀軌,你要施食,說實話沒那麼簡單。我告訴你怎麼施食,你到道場去供齋,這個就可以了。

你在家我覺得你不要做,不然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施得好那無所謂,萬一你打妄想沒有施好,鬼神招來了,他聞那個香會過來,你給他彈指他會過來,來了,吃不到或沒有東西吃,你說我靠佛力啊,實際上這施食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力,還有的來了不走了。所以你要施食於鬼神,你到道場去供齋,有打齋的地方都可以,我們現在講的,花點錢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然有的在家裡施食,到後來有的鬼神上身的,這個就不好處理啦。你看精神科也沒用,因為有的鬼根本就是精神有問題,他附著在你身上,你精神錯亂;有些人他覺得,我是持楞嚴咒、大悲咒,怎麼可能鬼神來啊!我告訴你鬼神也會持楞嚴咒、大悲咒啊!所以你要知道,你持得好,沒有這些問題,但是我們講經對大家講,你要考慮那些不行的人,畢竟還是不行的人比較多。所以為什麼說你到寺院叢林去布施、去打齋,他們幫你施食,請出家人幫你施,這個很好、很如法,你也不用在那裡擔心害怕,萬一請神容易送神難怎麼辦?

有些居士他又想施食,又有這樣的疑慮,所以我就勸你,你沒有那個工夫你不要施,你要是覺得自己很行,那可以。你覺得我誠心誠意,你願意這樣做也可以。不過一般這個施食,都是在佛門做居多,出家人做居多,居士去隨喜,出錢、出物資去隨喜就可以了。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6問



問:
有人說家裡開念佛機會招鬼神來,這個說法正確嗎?

開示:
你們家裡有的開佛號機,外面有些傳說鬼神會進到家裡面去;我告訴你
念佛的人四十里光明照耀身體,沒有任何問題。他縱然去,他不會害你,念佛不會有問題;基本上是不會有鬼神,有的話,大概都是護法善神,惡鬼惡神是沒有,因為佛的光明太亮了,他沒有辦法靠近,你念佛這功德很大。
        為什麼說臨終的時候要助念,因為助念的時候冤親債主不太敢過來,因為光明熾盛,觸光安樂。這「觸光安樂」有兩種意思:
一個是自己安樂,這亡者安樂。
還有一個呢,是解冤釋結。冤親債主他的瞋心是一個憤恨不平的心,佛有安穩光,他碰到這安穩光,觸光安樂,他對於這冤業它會釋然、會消除;就會解冤釋結,想說:算了吧,沒有關係。還能增長他的善根。

        所以不會有鬼神去你家給你搗蛋,除非你特別請他,「請神容易送神難」嘛!但是你在念佛的時候,基本上他是退開來的。所以你家裡放佛號機,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你盡量放,二十四小時都放。
        沒有放佛號機,那個家裡才都是鬼神,都是冤親債主。沒放佛號機的問題比較嚴重,放佛號機家裡都有護法善神,所以沒有問題;「龍天護佑,諸佛護念。」所以你看道場都在放佛號,都在念佛,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

       家裡的佛號機不能斷,佛前的光明也不能斷,佛前供佛的燈不能斷,佛號機不能斷,這個很重要。所以你不要聽人家來跟你胡說八道,你自己就嚇一跳。

      所以家裡放佛號會不會招鬼神?其實是不會的,只會招護法善神,找來的都是護法善神,還有找來的都是諸佛如來;這諸佛如來都來放光、來加持,諸大菩薩都來加持,沒有任何的恐怖。而且這些惡鬼惡神、冤親債主都會退散,因為佛號有光明,他不敢來惱害你。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5問




問:
如果平時心很平靜,也都有在做好事,這樣還需要受三皈依學佛嗎?

開示:
還是要啊!皈依佛法跟一般的做好事,那不同。皈依佛法你這一生即使沒有成就,你有受了三皈依,將來彌勒菩薩下生,龍華三會的第一會就是度受過三皈五戒的眾生,都能夠得到彌勒菩薩的度脫。一旦你受三皈依,就有三十六位護法善神來護持你;因為這樣子,你跟人家的只做好事是不同的。好事是一定得做,但是三皈呢,受了還更好的,都跟佛法結了善緣。

所以你的家親眷屬,都可以帶來我給他受三皈,來結緣來受三皈依,讓他皈依佛法。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4問



問:
雖然知道佛法好,可是總是提不起精進的心,尤其家人又沒學佛,更難時時接觸到佛法,請問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多用功?

開示: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是學人自己想學的。我就碰到有個居士,他手腳不方便,從小就小兒麻痺,他的家人也是障礙他學佛,他想要聽經,家人不給他聽經,他就自己去買機器,想辦法躲著聽經;真正要用功的人是永遠都能給自己找到機會跟時間的。

至於怎麼提不起精進的心?
你要看祖師傳記,看《高僧傳》,你看祖師是怎麼求法的,看祖師是如何用功精進的;你看高峰原妙禪師,也就是中峰國師的和尚。大家都知道中峰國師,而不知道他的和尚是誰,他和尚就是高峰原妙禪師,「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這《插秧偈》是他寫的。這高峰妙禪師,他也是很愛睡覺、打瞌睡,所以他就到懸崖旁邊打坐,還是睡著了,從懸崖旁邊掉下去,護法神把他接住了。人家祖師是這樣子在對治他的問題,這就是精進力。

我再舉玄奘大師的例子,他說:「寧可向西一步而死,絕不退後一步而生。」這就是有求法的道心跟決心;所以他到得了。到了高昌國,這國王麴文泰要奉他為國師,要禮請他,留他在那裡講經說法,大師不要,他說:我要到天竺,印度那時候叫天竺,他為了求法而去取經、去學佛;但這國王不讓他走,威脅他,玄奘大師就絕食。因為他的真誠心,這國王麴文泰後來也跟他懺悔。

為什麼我常常講,現代的人沒有什麼求法的心。你看你求法,有沒有像祖師這樣的心?

你學佛要有道心,若沒有道心,想說:「我在這裡,人家說我是國師耶!有什麼治國的理念也可以講一下」,現在的出家人都爭做國師,這就不可取,大家要學玄奘大師求法的心。

所以你沒有精進力,你就看祖師的傳記。家人沒有學佛,他來障你的道,那很好,你就更精進。為什麼說很好啊?沒學佛當然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對你來說就叫「逆增上緣」,他越障你道,你越精進。就怕他哪一天不障礙你,你人就懈怠了,就會開始往後退墮了。你學佛有人來障礙你,你要想到:這是讓你精進;但不是說他障道有功德,絕不能這樣講!

就像前面開示講過,把出家人不如法說成是佛菩薩示現,絕不能這樣講喔 !你不能說障道的人都是佛菩薩示現,不能這樣說;他障道就有他的過失、果報。所以重點是你自己的心態,你可以知道「他是來障我的道,我就把這障緣拿來策勵自己用功精進」。

至於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多用功?
就是你心的精進力要提起來,所以要看《高僧傳》、看《高士傳》;你看釋迦牟尼佛剝皮為紙、析骨為筆,為半偈而捨身、捨身飼虎、割肉餵鷹這些行為的用心都是爲求法、求道。所以,你常看你就能提得起精進力,你不要只想著退轉、只想著:「我看能不能用什麼辦法跟他好好協調」。人家不是來跟你協調的,人家是來障道的,你要看清楚。不管他講什麼,他今天說你好、說你守婦道,或說你是認真負責的先生、很盡男人的本分,或很盡婦人的本分也好,他不管說什麼,他就是來障道的。他說你有盡本分也好,不盡本分也好;他就是來障道的,你就把他看清楚了。或他說你怎麼都沒有在家裡帶小孩、在家裡煮飯......,這種種傳統思惟觀念;你就想想:那如果是一個世間人他現在在外面,他非得要工作呢?也是不在家啊,他怎麼不罵他了?所以很明顯地,他明明是來障道的。

所以你自己要用功精進,要能看得穿他的伎倆。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3問



問:
我多年來都聽某位老法師講經,但他近年所講的內容越來越偏離佛法,我沒有再聽他現在講的,那請問師父:那位法師以前講的經還能聽嗎?

開示:
所謂「法不孤起,仗緣乃生。」他之後會變質,不是因為突然的問題,是因為他之前對佛法就誤解,也就是理解錯誤了,所以才會導致他後來的出錯。

百分之九十九對,一分講錯,那就是甘露裡面加了毒藥,喝了還是必死無疑。所以,不如法的就不要再聽、不要再看了,這個是很清楚的道理。

就像「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無論他以前講什麼對,再怎麼對,你要知道他現在講這東西就是不如法的;你以前認為對,那是你程度還不夠,你聽不出來他哪邊出問題。這種人我碰過很多,老修的,他真的老修以後,他再回去看他之前聽的這出家人講的這些東西,有一些出家人講的東西,他才知道:他有問題,有出錯;早期就錯了,不會是現在錯。

所以「法不孤起,仗緣乃生。」他今天為什麼會走到這樣一個迷惑顛倒的地步?他是從前就出問題,不是現在才出問題。就像你生病,當然除非你去碰到一些超級病毒、超級細菌,不然我講正常的生病來說,你一定是平常身體沒保養好,慢慢累積起來的,才會有這樣的狀況,會出問題。就像車子為什麼會拋錨?因為你該保養的時候不保養;為什麼會發生車禍呢?你這輪胎該換的時候你不換啊!你輪胎的胎紋都磨平了,終究是要出問題的。所以是他從前一開始知見就不正,後來你發現他不正,那是因為你熏習正法,你的程度提升了。你要清楚,你以為之前講對,其實之前未必是對的。所以你不能因為他之前有某部分講對,你就繼續聽。像外道,外道他也有講對的地方,外道他講孝養父母,這是不是正確的?是正確的啊!有的說要吃素,這是不是正確?是正確的;說要慈悲心對待眾生,這也是正確的,不過,不用他講,佛門都有,但是他的核心宗旨就是錯誤的啊!一旦講到佛法的部分,講到修行的部分,他就是沒有辦法;所謂大乘的經典魔不能說。我一直講,你看經就依祖師的,你依祖師的,你程度就會提升;剛開始看,你看不懂,真看不懂,你要有耐性這樣子去看,每天看一點、看一點你絕對看得懂,到後來你就得心應手,你就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不管是哪一個法師,他講錯的東西就不能再聽,不能聽就是不能聽;這知見不正的就是不要去聽,所以我一直講看祖師的就沒有問題。我知道有一些出家人年紀大了,不信佛了,越來越偏離佛法了,離經叛道了,這叫什麼?叫「晚節不保」。那既然他越來越偏離佛法了,他講的就不是我們要的東西,所以自然就知道,是你該把他淘汰,你該把他開除掉了。不是你背叛他,是你開除他;因為他講的東西不屬於你要的東西,是你開除他,這當中沒有所謂「背師」的問題。

背師,「師」是誰?「師」是釋迦牟尼佛。如果你今天學的佛法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是相反的、唱反調,佛教你要學大乘,你說不行,你要搞世間法,那你是在背師叛道。所以你聽這個出家人講經,你跟的師父,他是不是尊師重道啊?尊這「師」是誰?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他講的東西跟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那邊唱反調,那是他背師叛道,你離開他,你沒有背師;是他背師的問題,他要去懺悔。因為為什麼?他穿著這件袈裟,是他的問題,是他錯了,你沒有問題。如果今天一個出家人或一個在家人他講的佛法是完全符合釋迦牟尼佛的教學,都有經典可以作印證,那你在那裡毀謗他,那是你「背師」了。你離開他,你在後面毀謗他,那就真的背師,那是你背師叛道。

所以我們佛門對於「師」的定義,是定義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上面,而不是在於你跟你和尚,或是你跟你師父的一種感情層面上,不是定義在感情上的。所以你不用擔心,因為你是想要學佛、要學正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