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弘法現代化



弘法現代化
悟顯法師 開示:
你看從前在弘揚佛法,用的是寺院這種雕刻;現在用的就是影片動畫。所以佛教的出家人、在家居士,你在推廣正法,你的這個要靈活一點,靈活但是不能使佛教變質。不能說我為了推廣佛法什麼不如法的都做,那就不叫推廣佛法。所以你不要守舊,我發現佛教的人很會守舊。你看我們到大陸去,我們精舍也有,你看它那個功德箱,很多時候都不用投零錢,你直接手機拿了一掃就掃碼支付。

在大陸說實話,連乞丐都用掃碼支付。他知道現在的人身上不帶零錢。他跟你要錢,你說我沒有零錢,他說我有微信、支付寶,你用手機掃碼給我,連乞丐都這樣子。

你到車站去,你身上沒帶零錢,你要跟出租車司機換零錢,人家根本沒有零錢換給你啊,這些都只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基礎建設,生活基本的而已。可以說第5代通訊,也就是5G,在我們中國來看,可以算是準備進入傳統產業了,就是大家都有,兩、三年內就變成傳統產業,非常地快。所以佛教徒你如果不用現代化的方式推廣,你還在那裡只是做法會,你真的會把佛教給耽誤掉!


這麼好的佛法,推廣的方式不對,那是不行的。有很多種方法,大家可以都用用看,只要如法都可以推廣。所以我就講到聲塵、天樂、黃金為地,你看如來說法這麼善巧,這麼有智慧,你後世作為他的弟子不及他一半吧,那你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總得有一點吧,不要佛法傳到你手上了,到我們這一代,大家學了佛,結果每天都在做法會。

法會不是不能做,但是佛法還是要推廣。做法會沒什麼,有些人認為做法會好像就是很糟糕的,其實我不這麼認為。這法會畢竟也都是經文,唱誦梵唄也都是可以的。

所以善巧方便地來推廣佛教,這是一定要。



佛教的未來弘法之路


佛教的未來弘法之路
悟顯法師    開示:

今天利用這一點時間來跟大家講一講,未來佛教弘法我們的一些做法,還有一些想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佛教的祖師從當時候天竺傳法到我們中國,佛法傳到今天已經三千多年,當時候最早的是把經文寫在貝多羅樹葉上,我們稱為貝葉經。那麼到中國來以後,我們因為有紙,因為漢朝就發明了造紙術,這個是世界上偉大的發明之一。所以我們佛法就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去記錄下來,而且流通出去。

那麼,流通的方式有很多,你看除了從書法上,我們常講的公案,佛印禪師讓蘇東坡抄寫《楞伽經》,幾乎天下人只要想學書法的,就會針對蘇東坡的書法作一個臨摹。有些祖師他善於繪畫,所以他就做經變圖;有些他善於雕刻,所以他就造石像或是做石刻經變,都有;有的人他會編劇,他會編排戲曲,你看在元朝有一本戲本子叫做《歸元鏡》,這個本子我有我看過,裡面就是演我們佛教的故事。用種種多元的方式推廣佛法,你看我們佛教的祖師把握的一個原則把握得很好,實相的道理不會變質,佛法的核心教義、核心道理,它不會變質,但是方法手段有很多種,一直這樣子下來傳到今天,讓我們認識到佛教有很多種多元的弘法方式,包括你看我們講經,講經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因為這是講道理,你先認識佛教的道理,你才能修行,不聽經,你是不會修行的,然後你懂得佛教的道理,你才有辦法去推廣佛法。



所以方式就很多了,你看你們有些人會畫畫的,你們有些人會寫書法的,有些人會雕刻的,有些人會編戲的,你都可以把這個東西,佛教裡面的內容編成戲曲,以前是要拍電影,現在那更簡單了,手機就能拍微電影,一個小小的劇目,你就可以幫助很多人。

佛經已經從漢朝傳到現在,我們中國是最早有貨幣的一個文明、一個國家。那麼最早使用貨幣,到紙幣,到現在的電子支付,我們也是最早使用造紙,因為紙是我們發明的,到現在紙有多樣化、多元化,包括你們看到的電子紙這些,還有現在的電子書,所以你看我們的佛法從紙本到數位化、數字化;藏經從一大套到現在你裝到手機裡面去,手機現在容量都很大,都可以裝下好幾套藏經都不是問題。所以時代在變,一直在進步,科技技術不斷地在改變,我們佛教徒也要有所轉變,有所提升。你看像我們講經常講的精舍的電子書,以前我們流通是身上帶著光碟、帶著VHS,就是錄影帶到處送,跟有緣的人結緣,或是送佛像,或是送佛書,可是你看我們現在就把它化為一張這麼薄薄的一個,我叫它「電子書籤」,為什麼?因為你看我們流通佛法,我們跟人家介紹佛法好,那他想看經,我們就拿這麼薄薄的一張給他,甚至不用,為什麼?因為這張你拍下來,我們後面有二維碼,一個碼是我們精舍全部的電子書,一個是這一本電子書,這張圖片你存在手機裡面,你走到哪要跟人家結緣,手機拿出來,平板拿出來,他用他的相機,掃一下,就能夠下載。所以為什麼說未來的弘揚佛法、推廣佛法,電子書非常地重要。


電子書在製作,在閱讀一定比紙質好,怎麼說呢?因為我們一般人是看紙習慣了,尤其是老一代的,他看到螢幕他就覺得不太習慣,但是現在的螢幕它越做越好,甚至不會反光,甚至可以依照光線調整顏色,依照日出日落去做改變。依照你現場的環境光去做顏色改變,我們叫它白平衡,自動的白平衡,你書本是做不到的,書本是沒有辦法,你是什麼紙質,那麼這本書印出來,它註定它從頭到尾,擺十年、擺二十年,它就是這樣的狀態。可是電子書就不一樣,電子書可以讓你有互動的功能,讓你有互動的,比如說這個字你要查,它可以幫你讀出來,給你做參考。你可以一個按鍵就上網,把相關的資料找出來,當然你要找對,找錯就不是我的責任了,你可以找到網路上的電子辭典等等的,現在的人、未來的人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精舍打一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做電子書的一個安排,這個是未來的一個書本,甚至是互動的,你可以讓它朗讀,你甚至可以透過你家的智能管家,你告訴它幫我把哪一本書準備好,把它投影到電視上,我要準備看,記得幫我放個四字四音的佛號,是哪一首,是什麼樣的佛號,你都跟它講。未來的人他是這樣子的。




所以佛教你必須得前進,你必須得改變,不要死腦筋,我發現很多佛弟子都在死腦筋,每天尤其是出家人,他每天想到的是下一次法會要準備什麼?我講這個話真的是很感嘆,他想到是下一次法會,我們想到的是未來的人,看什麼?怎麼讓他們去接觸到佛法,怎麼讓正法推得更廣?所以未來的弘法它是一個很多元的,我剛才講的可以用戲劇,你可以做動畫,你的變相圖經變圖,你可以做成虛擬實境,就是VR或是AR,或是有更先進的,這樣子的方式,甚至可以互動。因為現在5G,甚至未來的6G5G在我們中國已經算是老舊技術了,6G已經開始研究了,取得相當一段的成果了。5G在全世界,現在有些國家它是新的,甚至聽都沒聽過的,可是在我們中國已經算是越來越成熟了,甚至可以算是老舊的技術了,新的技術已經開始,人工智能會越來越蓬勃發展。現在就處於一個這五百年來未有的大變局當中,你身為一個佛弟子,你要怎麼面對未來?你還在守舊嗎?你還在印經嗎?我告訴你,你現在印經,印這些書,我只能做保存的工作,就是做個保存,你要流通,會越來越不容易。後面的人要聽經聞法,他是上網路聽,所以我們精舍很早就沒有做光碟了。當時候還有人問我說要不要做電視弘法?我說不需要,因為將來都是直播。現在你們也知道,直播或是手機弘法非常地方便,這些你們也都看到了。所以我希望說同修們你面對未來,尤其是佛教的,其他外面的我們不管,我們佛教徒在家的、出家的,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你看看我們精舍的義工,可以說非常厲害,相當不錯,又會學佛、法器,還會校稿、排版,很多佛教規矩你們都懂,但是我們還要再提升,像排版的能力我們要具備,我們同修,無論你有沒有來過我們精舍,或是你在網路上幫忙校稿,你的能力也要提升,也要能夠排版。




人是要進步的,為什麼?因為這個社會它在進步,它在變,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你不能再守舊,大家都想過安穩的日子,但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需要的東西會不一樣。尤其你看十年前、二十年前,大家從來都沒有想像過會有今天,這樣方便的!所以未來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五百年來,所謂工業發展以來,五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當中,佛教你如果不做一個轉型,你還在保持原有的方向,還在那裡只想著做法會,怎麼維持一間道場,最後你會被淘汰。

所以你看像二維碼,像未來的弘法,你們都要去想一想,還有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你不能再是一個傳統的佛教徒,傳統佛教徒要聽經、念佛、吃素,然後就沒他的事了。現在的佛教徒不一樣,你除了聽經、念佛、吃素,你還要幫忙弘法,你還要會做道場的事情,你還要想到說未來佛教我要怎麼推,甚至你還有你自己的這個團隊,你要想到說我的專長在哪裡?我要來幫助佛法推廣。



我知道你們有些人會畫畫,有些人會編劇,這個都用得上。有些人你們的專長其實都可以發揮出來,發揮你的想像力,發揮你的能力,為佛教來盡一份心力,未來其實就在我們的眼前了,已經到了,離我們非常接近,所以你不能再守舊了。我知道我們精舍的同修都知道,因為義工我都會講,可是為什麼我今天利用短短的時間來講,因為我們平常講經很少去講這個東西,佛法你要推廣,你就要去想到後面的人,他是怎麼接觸到佛法的,他的媒介在哪裡?我們要先準備好等他,準備好,等到他有因緣接觸到了,他就會先接觸到佛法,他就會很方便地學習到佛法,現在你看我們精舍的電子書接受程度是越來越高了。你來到我們精舍,你要請我們的書,我們都會拿一張書籤,電子書籤,甚至你可以拍下來,放在你的手機裡面,那麼他來請書,甚至不用跑到精舍來,他就可以直接把書就放在他的手機,或者放在他的平板電腦裡面,他就可以看,所以還算是成功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個就是讓大眾能方便,讓大家能夠快速接觸到佛法,快速地來學習佛法。

希望大家都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能再守舊,你想要推廣佛法,你這個能力要越來越強,越來越強,不能只是做一個傳統的學佛人。所以說我們的同修們,你們幫忙校稿的,你自己的能力要再提升,要學會排版,學會製作我們精舍的電子書,當然我們相關的執事,你可以向他請教,他一定會耐心地來幫助你,我們大家一起來為佛教、為眾生,為佛教付出、為佛教來盡心盡力。因為弘法不能只靠一個人,這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需要大家一起來前進,菩提道上我們一起前進,弘揚正法的這條路,我們需要大家的幫忙,需要大家一起來協作。

我知道我們的同修們遍布在各個地方,臺灣地區、大陸,包括有的在美國、有的在英國,有的在歐洲,大家都是散布在世界各地各個角落,但是我們用一張網路,我們可以這樣講,雲端佛教之路,以前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就是佛教之路,這樣傳進來,現在我們用雲端佛教之路來幫助佛法弘揚。大家心連心,把這個能力大家串聯起來,我相信佛教的未來一定會更好,尤其大家推廣正法,推廣大乘佛法,那就是活在正法時期。要知道弘揚正法,推廣佛法功德確實不可思議,佛法傳到我們這一代,我們有能力,我們有義務讓後面的人繼續學習到正法,繼續延續正法的影響力,這個是我的心願,也希望大家跟我一同發這個願,讓佛教正法可以久住,可以接引更多的眾生學習到佛法。


我們上網路搜尋佛教經典,很多時候我都看到同修們在網路上的分享,在網路上看到你們校對的書籍,你們分享出去的連結,我覺得很高興,為什麼?因為我是一個想要學習佛法的人,我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我想看的大乘正法,這個是非常好的。如果說你看有的佛教道場,你打「慈善」,你搜尋這慈善,結果它冒出來的是佛教,那他要檢討一下。可是我們的,你搜尋經典經文,跑出來的是我們精舍排版製作的電子書,以及同修們大家分享的內容,我們就覺得很欣慰,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帶著你們大家一起在推廣佛法,大家一起真正在做,然後也都看得到成績,讓想學佛法的人,你想學佛法,你才會搜尋佛法,搜尋佛法都能看到佛法,也證明我們精舍是確確實實在推廣佛法的,不是搞虛的,不是弄虛作假,也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我知道有些佛教單位它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你打一些世間的東西,什麼《論語》、《弟子規》等等的都跑出他的東西,你就知道那個就不是佛法了嘛,掛羊頭賣狗肉的,那個是損害眾生的法身慧命,浪費信眾的信施,那個將來要背很重的因果的,那個沒有辦法還的!

你要知道人家因為你是三寶的形象,捐錢給你,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希望你推廣正法,可是你卻拿去做沒有功德的事情,你這世間法跟佛經任何一本經比,小乘經就可以了,不用大乘,世間的任何善書,都比不上任何我們佛教的小乘經典,哪怕一字一句,我是講真的,何況是人家捐錢,希望你做大乘,你反而背大向小,還向世間法,你可以算是浪費信眾的施與,還有把常住三寶物,人家供養的錢財、財物不如理如法地應用,等於算是偷盜三寶物,很嚴重的事情!你不要想說你是出家人,人家錢交給你,隨便你怎麼用,不是的,還是有規定的,還是有因果的,不可能沒有因果,所以嘴巴說相信因果,但是心裡作為卻絲毫不信,從實際作為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未來其實就在我們眼前,希望大家一起來努力,為佛教、為眾生、為弘揚正法來盡一份心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是五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這是真的,不是高談闊論,已經來到了,確實已經來到了。

你看從世間法上看,工業4.0,我們中國排第一梯隊,引領全世界,包括高端的這些技術,這個都會帶動這個世界,然後會給它產生一個很大的改變,有一句話講「4G改變生活,5G改變世界」,5G,我們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不是之一,我們是唯一,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沒有國家可以跟我們相比,這是百分之百肯定的。我們中國人即使不做美國人的生意,也是世界第一。這是真的,當然我們很樂意跟他們合作,很樂意給美國人帶來很好的生活。那麼這個題外話,我們就先不談,但是這一次整個的改變,是我們中國人在引領的。

所以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又是一個佛教徒,你處在大變局當中,你一定要有所提升,你不能再做一個這種傳統的學佛人,傳統的佛教徒了,這樣子你非但沒有辦法幫助佛教,也沒辦法幫助自己,你還會拖佛教的後腿,我們利益佛教、利益眾生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拖佛教的後腿呢,怎麼可以耽誤眾生、耽誤佛法。所以希望大家有這個認識,然後發大乘心一同來學習,未來的我們需要具備的這些能力,需要具備的這些知識。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素的好- 47 寶蓮佛光】

吃素是時尚與責任



寶蓮佛光


材料:
冬瓜半斤

調味料:
醬油醬油膏香菇粉五香粉香油適量

作法:

冬瓜去皮切片,放入油鍋加1碗水及調味料燒滷入味,起鍋排盤,放花材為盤飾。

何謂專修與雜修



何謂專修與雜修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常常講學了佛,要看破要放下,但是事情一來或是根本還沒來,心裡就開始罣礙,開始打妄想要怎麼做,如果這樣做了以後又會如何,沒有這樣做又如何。這叫做「未來妄想」,還沒有現前就開始計劃得失,學了佛不是說不能計劃,但是在這計劃當中,若帶了得失心在裡面,帶了自己的好惡心,你會很罣礙,你會很痛苦。要是事情沒有照我的想法進行呢?所以又衍生出另外一些妄想,這都障礙我們的心清淨。任何事情都要隨緣,不隨緣就有罣礙,在你心裡就不自在。所以,講什麼看破、放下,那只是空話。這樣跟人家說,這叫「說來句句空,行時步步有」,所以要能夠覺察,事情還沒到,不要去打未來的妄想。你去想,這在念佛裡叫做「夾雜」,叫做「散亂」,表面看也許念得很專心,你以為自己在念的時候沒想這件事,實際上這事情掛在你的心上,藏在你的意識裡面,如經所說:「潛伏藏識」。念佛的時候不一定冒出來,雖沒有覺察它,但是心裡面掛著,不能覺察、自知。一件事情是這樣,多件事情是這樣,所以念佛念一輩子都不會開悟,都不會成就。不要說理一心不亂,連工夫成片,連專心都達不到,就是在於日用平常當中,沒有注意到自己在罣礙什麼事情。若一覺察有罣礙,就要放下。


印光大師講:「竭誠自可轉凡心。」這就是竭誠,對自己更要真誠,要老實。要是連對自己都不老實,自己都欺騙自己這叫自欺。對外那就是欺人,你雖不是有意的,但是卻不自覺,不以真誠心對人。真誠就是沒有妄想,心裡無有罣礙,無有牽掛,就是《心經》講的,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這樣你就能遠離顛倒夢想,才能得究竟涅槃。要是心裡有事情罣礙,那就有恐怖了,怕自己不能得到,事情不能照著我的想法走,這就是有恐怖。這就是顛倒夢想,接著你就會生出更多的妄想,更多的雜念,像這樣子想要得究竟涅槃是做不到的。「涅槃」是印度話,翻作中文叫做寂滅。心若有物,那就不寂。存在於心,那就不滅。所以怎麼會跟寂滅相應?任何一事,一人一物,都不能罣礙。就像金碧峰禪師,他用功有禪定,有一天他命盡了,黑白無常要來抓他,可是因為他入定了,怎麼抓都抓不到,找不到他,所以「黑白無常」跑去問土地公,那土地公跟他們講,他說他很喜歡那個水晶缽。你去把缽動一動,他就出定了。那兩個要抓他的鬼,真的去動,果然金碧峰禪師就出定了。他出定一看,黑白無常來抓他,把他逮住了。他說:「好吧,既然被你們逮到了,我只好跟你走。可是,我還有一個遺願,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水晶缽,你再讓我看一看。」這兩位當然順於人情給他看一看,他一拿著那個缽就往地上摔碎,馬上入定。這個時候空中有聲音說:「有人要拿金碧峰,猶如鐵鏈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抓我金碧峰」。這下子再也抓不到他。這就是心裡有一物不能覺察。所以生死就不能了,把那一物給放下,自然無常就抓不到了。生死就束不住你,你就自在了,真猶如鐵鏈鎖虛空,虛空豈能鎖得住,心放下了自然心如虛空,但也無虛空之量,就是這個境界,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學佛,心裡如果有事情,無論未來的事情乃至現在的事情,未來還沒到,現在發生了,也不要罣礙,也不要在意。若一在意,那就麻煩了、就顛倒了。縱然是佛法也不能在意,有人聽了經就發心要「專學」;可是專學跟夾雜,他分不出來,沒有能力分辨。「夾雜」就是心中有物。心若無物,那就叫專。如果心裡有物,即使嘴上說想要專修,那也是夾雜。如果不專一,那更是夾雜。所以要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清淨,才是涅槃。不是取一物,也不是捨一物。「取一物」的心中有法有物,至於「捨一物」,一切法本是無上菩提淨圓真心,你要捨什麼?所以說「不取不捨」。若有取捨,你的心還在妄動,一動那就壞了。清淨心就喪失掉,正念就迷失了。所以,專修是「心要空」。心若無物就是專。剛開始可以依一部經、一位老師學習。但是要知道目的。《楞嚴經》講:「一門深入。入一無妄。」要能無妄,那才算「一」。一門深入,不能達到入一無妄,那這一門並沒有深入,還是夾雜。因為若有妄,那就不是一。所以要懂得目的地,要能夠知道修學的關鍵在哪裡。如果不曉得,那麼這樣學佛叫盲修瞎練,天天念佛,只是隨口叫喊。所以祖師大德對於學人開示首重的是你的知見正不正,「知見」就是你對於你修學的目的了不了解,之後才來談修行。如果不了解,那修行就很困難,很難成就。有一首偈子比喻得很好,「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瞎子騎著瞎馬,晚上走到懸崖邊,那種狀況你看危不危險?所以我們要是沒有道眼,只是自己去想自己揣測,就是剛講那首偈的情形。修行就像在懸崖邊,非常地危險,一不小心一個失足,那就萬劫不復。所以,念佛可以成就,但是要知道什麼是佛,什麼當念,什麼當捨。心沒有取捨,當念;心有取捨,當捨。這才是清淨,是覺悟。許多人都無法辨別專修跟夾雜,以前還有位老居士,學佛很久了,他問:「你怎麼學這麼多經?這樣是不是夾雜?」我告訴他:「如果這樣說,釋迦牟尼佛最夾雜,講這麼多經。」他一聽,就醒過來了。果然是老居士,確實很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四十九年只有說一法,這一法就是諸法實相,就是眾生的本源清淨心!要是離開實相而說才是夾雜。那不要說釋迦牟尼佛夾雜,古佛都夾雜了。要是能明了這道理,地獄眾生就是如來,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修行是要往這個方向去,才會得力。所以事情還沒來,不要放心上。一放心上,那就不清淨了。現在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解決,就多念佛,多拜佛,消業障,要懺悔。我們不明白三世因果,過去生所造的業,所以現在受這樣的苦報,你要是清淨心念佛,你業就消了。所以碰到事情不順自己意,那就是有個「我」,想要人家統統聽我的,都照自己的意思做,所以你要在這裡起大煩惱,就會落到因果裡去。你要是能夠「無我」,那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或遇任何事、任何物,都能自在了。真的是時時是好日,你要是能做到「無我」,那真的像方東美教授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教是教育,就是教「無我」,就這樣而已,沒有別的竅門,八萬四千法門就要除我相。從這個「我」衍生出無量無邊的煩惱,大家可以去反觀,所以不是學多部經就是夾雜。祖師也講過很多經典,華嚴、法華、天臺、唯識、淨土,他並沒有夾雜。八萬四千法只有諸法實相而已。學佛依止道場,要依止如法的道場。要是不如法的地方,你學不到剛才講的內容。所以,聽講經,聽開示,聽法師講話或是聽居士的開示,都要會聽,不要偏在一邊,一偏在一邊就壞了。有人說到處都是道場,說家裡也是道場,如果在家裡懈怠那是三惡道的道場,如果在道場用功精進,那是菩提道。你日常生活當中,慈悲喜捨那是人天道,也是道場。要是於一切時心無所著,那是無上菩提大道,這道場叫大圓覺。如《圓覺經》講的:「以大圓覺為我伽藍。」伽藍是清淨處,就是道場。所以要會選能夠讓我們清淨修行的地方。清淨道場就是如法的道場,要常讚歎如法的道場,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如法的要讚,不如法的要恭敬,敬而遠之。就像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是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禮敬。而「稱讚如來」:如來是性德,若所做的事情與心性相應,要稱讚隨喜恭敬供養,所以要會讚歎,絕不是自己心裡迷迷糊糊,不能明辨,到處亂讚歎,說這個也好、那個也好,那就沒有做到十大願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