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三願:身悉金色願、第四願:三十二相願、第五願:身無差別願

第三願:身悉金色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三、四、五)

這裡總共有三個願,就是「身悉金色願」、「三十二相願」跟「身無差別願」。

法藏比丘發願:我作佛的時候,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這四十八願念完,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所有眾生」,所以他發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他是真正的發心在修行。那麼現在有一些人,他也拿一切眾生當作藉口,他也說要發心幫助眾生,可是呢,缺了智慧。譬如說,像:乾隆大藏經造假的事情,擅自標上句讀,他也是發好心要利益眾生,希望大家都能看經,但是他用的方法,是絕對的錯誤。你不能因為要讓大家看,你就去改變佛法,你不能因為要眾生來接觸佛教,你就破壞佛教的戒律跟規矩,給人隨便亂開緣,隨便行方便。像有的傳戒的人,他想要讓人家來受戒,他不好好講戒,他反告訴人家:學菩薩戒也可以煮葷腥。像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學菩薩戒、持菩薩戒不能煮葷腥。誰說你可以做,那他就犯了菩薩第一條大戒─波羅夷罪。戒律規定不可「自作教他,見作隨喜」啊。他雖然沒有自己殺,可是他教你殺,教你煮眾生的肉,而且還是在戒場裡面說,那他自己就破戒啦!所以你們要會看,不是說他方便接引你,就可以讓你殺生煮葷腥。雖然方便接眾,也不能讓佛教變質,眾生是來學佛的,如果他沒有辦法受,沒有辦法學,那他可以不受,可以不學,你不要亂改變佛法,你不要刻意曲解經論。表面好像引來了很多人,但是這些人根本不是真要學習正法,他只是來道場湊熱鬧,聽說很多人去,他也去參觀參觀、去看看。但是造這種破壞戒律業的人,他卻說:「我是要利益眾生」。請問你給眾生什麼利益了?你連自己都破戒了,自己對於佛法都無知錯解,你還說你有多方便,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真正引眾生來學佛。反而呢,把佛法弄得更衰敗,所以你不要拿「我要利益眾生」作藉口。像現在的人印經,他不印古德的,他就印一些講得也不如法的什麼白話,他也說他是要來接眾,對方只要肯出錢,他就幫他印,甚至有更誇張的,「你不用出錢,反正呢,我這裡是在辦佛陀教育的地方,也申辦了一個某某基金會的,你不用拿錢來,你只要放棄版權,我就可以幫你印了」,結果內容錯誤他也印,像這種都是不如法。你說你是為了眾生,你自以為很會接眾,結果根本是無知,都是一群在家人,在家人不懂,在破壞正法,還以為在護法。有些出家人也不懂,還跟著一起唱和。所以你不要想「我是學法藏比丘,幫助一切眾生」。你是要幫助眾生聽聞正法,「正法」就是什麼?不變質的佛法。祖師大德講的法不會變質,他要求的事情不會令佛法變質。所以你說你要接眾,你要怎麼接,你接進來的是真正要學佛的嗎?錯誤的開緣,所接到的都是一群好樂世間之人,都是一群來湊熱鬧的。好像他有看到佛像,實際上是視而不見;好像有聽到佛經,其實是聽而未聞。他們也沒有真正想轉變。你告訴他事實真相,跟他講要修行,他就受不了了,他就臉紅脖子粗,臉色馬上就變了,不能接受。所以你要知道,這「所有眾生」指的是願意學的眾生。佛門不能隨便開緣使佛教變質,不能破壞佛教。那當然你守規矩也不能守得過於死板,或是拿規矩專門來約束別人,證人入罪。你如果拿戒律證人入罪,那你有罪,人家沒有問題。所以有老修的在家人,自己以為老修,或出家以為自己出家很久,好像看過幾本書,懂了一點東西,就開始:出家的嚇唬在家的,在家的再嚇唬初學的,一個嚇一個,嚇到後來人家也不敢學了。你也沒有把佛教弘揚出去,還覺得自己戒律守得很好,很守規矩,很清淨,很清高……貢高我慢。所以,法是要對自己要求。給人呢?要給正法,要方便接引,但不是使佛法變質的方便,這方便的前提必需是「他願意接受佛法」。佛門的規矩是能夠幫助你消除煩惱的,不是拿來嚇唬人的,欺騙人的,隨便證人入罪的,這個不是佛教的規矩,不是佛的本意啊!

人家因為你是法師、你是老同修,信得過你,聽得上你講幾句話,你別穿上方袍大領(指海青袈裟),就貢高我慢,你也不要拿所謂的大規矩證人入罪,……,這大規矩是誰立的,其實是你自己立的。那你就沒有遵守佛陀的教誨,你基礎的佛法沒有學會。你去看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教你怎麼做一個出家人、教你怎麼做一個和尚。不能亂打弟子、亂罵弟子,不能證人入罪!經典要多看,看了要入心、要轉變。那也是他不想轉習氣,沒想轉,看再多也沒有用。這種人在世間混不下去,就到佛門裡面來討碗飯吃,想說只要在這裡又能指使人,又有飯吃,這類人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往往這種人都拿著「我要為眾生」來做幌子,讓佛法蒙羞,甚至使佛法變質,讓眾生退心,有的出家人還幫人家證婚,有的在寺院裡做生意,這些統統都是讓佛教變質,還有辦佛化婚禮的。釋迦牟尼佛自己都沒結婚了,他哪還會幫你證婚,他都不想結婚了,他對世間看得很清楚,人生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苦。他有智慧,所以他出家去了,佛沒有在幫助眾生輪迴的,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就是要幫助眾生解脫的。所以你看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眾生解脫的,幫眾生離煩惱的,而且絕對不會破壞佛教,他都能夠善接引眾生,所以你看阿彌陀佛的手是下垂的。這個人根器好、根器夠,佛就接引,根器不行他不接,就像大鵬金翅鳥王一樣,以止觀二門,「止觀二門」就是他的兩翅,震開香水海,看到壽命將盡的龍,給予搏撮把牠吃掉。如來大鵬金翅鳥王亦復如是,用止觀二門震開生死大海,其中有緣得度的眾生、要捨報的眾生,他把他們接引出來出生死海,這是《華嚴經》的公案,把大鵬金翅鳥比喻做如來,所以如來有慧眼,善巧接引眾生,用止觀二門方便接引一切眾生,這「止觀二門」統攝一切佛法的修行。令一切眾生,出生死大海而且使用的「方便」絕對不會破壞佛教。

所以你看經文講的:「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他要接引的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但是不是沒有條件的,你要信願持名、要深信切願才能往生。有一些毀謗淨土的、學小乘法的、根本不信的,那就沒辦法往生。凡具信心,能夠持名的,皆能往生。「信」跟「願」還有「行」這三個要合在一起,信願是往生的關鍵,老實念佛是往生的表現,你想往生淨土,你要老實念佛,你不老實念佛,顯現不出你的信願。不念,你的信願是假的,每天發願是發空願。所以為什麼我講你們每天最起碼要念佛號一萬,無論你做什麼行業,這已是最少的,不能再少!再少就沒有辦法了!一萬聲佛號誰都做得到,你真正有空,三萬、五萬、十萬都可以,你真正的發心,真正的做,你可以解脫。

有一些人想要學講經,那我告訴你方法:你每天念佛一定要三萬以上,不能少!經典要老實讀,讀要讀大乘經,讀誦《楞嚴經》、《圓覺經》、《華嚴經》、《法華經》......,先不求解義,這是修根本的大乘智慧,先紮這個根。你對於經典想要了解,你沒有透過佛號,你絕對沒有辦法做到,這是我的經驗。講經不是隨意看看兩本書、查查資料、背背人家的講稿、讀讀講記就能把經講得好,有的人還去參加一些培訓,拿培訓班的什麼證照,這種都靠不住!要老實修行、老實念佛,這是在淨土宗我教你們的方法。如果你是學禪的、學教的,那就老實修止觀、老實參禪;是學密的,就老實持咒,觀想本尊,要下真實功夫!絕不能像古代一些學儒的一樣,只有理論,卻沒有定靜的功夫,所以他伏不住煩惱習氣。現代佛門的人亦復如是,整天就只想:看我在經教上能解出什麼意思。空口說白話,所講的話都不入心,沒有辦法契合佛教的義趣,所解釋的都只是文字,講不到佛陀的心法,更沒有佛力的攝持。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講的整部經,都是他自己打妄想去拼湊想出來的解釋。你們要是肯照我教的方法去做,你就是老實念!你心清淨了,這經典翻開來,意思自然具足,而且不會走錯路;再加上你讀經,你有根本智,你再去看祖師大德的註解,因為你業障消了,華嚴的十玄門、百門、千門......你都馬上就能融會貫通,這是針對要學講經的人而說,確實沒有別的路。你說要跟我學怎麼去做科判......,這些統統都是枝葉!做科判很簡單、沒什麼困難的,看一看就會了,樹喻式的、條列式的......等等,這些都後面的人想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講經,阿難尊者可沒有做科判,這些諸大弟子、大比丘沒有人在做科判,也沒人去參加培訓活動,釋迦牟尼佛也沒教他弟子講經,那他們怎麼會講?

那時他們也沒有去拿過什麼證書、執照。他們就是老實修行,佛陀教他修行他就修行,他也不囉唆、不打妄想,就真正的實修。當佛一講經,他就開悟了,開悟以後呢?那真的叫做「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隨手拈來無不皆是,這才是真正會修行的。

所以你們想要學講經,我先教你,你就是每天念佛,你不要間斷,你也不要管「要念幾年」,或「要念到什麼時候」?告訴你,就念到「業障消」。每天讀經,讀到你對經典熟悉了,再來看註解。如此長時以往地下去,你對於經教自然通達。你心清淨了,心越清淨,記憶力越好;內容看一遍馬上就記起來。我講的是實話,絶對不是誑語。所以,要是有機會,就來開個班,我不教你解釋經典,我教你念佛,先念三年。每天就是念三萬聲,每天就是讀經,也不跟你解釋什麼經典的道理,這樣才能教出真正的講經法師,才能帶出真正的佛教人才。無論你是「在家人」,無論你是「出家人」;只要你按照我告訴你的話這麼做,你對於佛經絶對通達。哪一宗都一樣,什麼名相都一樣,你不用背,名相念幾句就記起來,不用刻意背。為什麼?你心清淨,這是可以從經典上印證的。你看華嚴十地菩薩,於一念頃得百萬陀羅尼門,能夠遍至十方無數的世界參訪、供養一切如來。這些如來的一言一行他全部都記錄下來,然後同時能夠證入,因為他心清淨。所以講經真正是要靠修行,你要弘揚佛教,不是你去上世間的學術課程,心急就直接看經典、看註解,所能夠了解的,那些都是在尋枝摘葉。

學經教要深達實相,那實相要怎麼明呢?要從念佛下手,藉念佛來明,這才是真修行,是真正要學講經的人他所要做的。那要修行的人呢?你這麼學,一樣能通宗通教,一樣能夠明白佛經講的義趣。所以你們不念佛,你們沒有好好修,對於經典不了解,那是你自己的問題。而且你不要以為,你每天隨便做一些簡單的功課,打混一下、交代一下,你聽我講經你就能聽得懂。你好像聽懂了!實際上呢?這螢幕要是一關、掉頭一走,馬上就忘記了。為什麼?因為你心裡面都是煩惱,就好像一個碗沒有洗乾淨,必須要用佛號洗淨,否則你要是拿去盛甘露,甘露也變毒藥。

所以像現在的人,為什麼看佛經會看成邪知邪見?就是他心裡面煩惱沒有洗乾淨,沒有人教他這方法,或是聽了當耳邊風,沒當回事。原本他心裡面就滿心的煩惱,再加上看佛經以後胡思亂想,他就變成邪知邪見。這些邪知邪見的人,對於佛法不了解,還說:學佛法也要學世間法。最後還要給乾隆大藏經標句讀,還想標給後面的人看,你說糟不糟糕。

所以要知道,你要怎麼利益眾生、怎麼樣才能幫助眾生?念佛不是自了漢。就好像一個學生他將來出社會要有利於社會、要利於群眾,他要先當學生、先做功課。你不能夠說他去學校上學學習,是逃避社會、是不願意面對現實。至於那些本身不愛念書的、不想工作的人,不在我說話包含的範圍,我講的是正常狀況的。所以,你願意先修行,才能真正利益眾生,才能幫助眾生。

你看法藏比丘,他是真正自己實修,他不是去哪裡給人培訓的、給人教的。像現在外面教的內容大有問題:一下教大乘、一下又教小乘,一下又教道場怎麼經營、教管理學。教這些世間法,是教不出祖師的。所謂大、小乘佛法,小乘就是方便,就是不了義,你怎麼能拿來做大乘的基礎啊。大乘的止觀專破小乘,那你學了豈不白學了,所以你要懂啊。「先小後大」是世間人的概念,不是佛教。

我看有的單位辦佛學院、辦課程,那些法師開出來的課程,我一看就知道他不了解佛法。一下學學內觀,內觀學完他要學大乘止觀。內觀用六識,大乘止觀從第八意識下手,一個往南、一個往北,兩個根本就不同的路啊!又想往北又想往南,那你根本就是站在原地,所謂「腳踏十字路,帆祝兩面風」,張帆要順水。可是若一張帆,卻有東、西兩面的風一起吹來,那你的船就動不了了,你就原地不動。

你真正要去培訓,你就照我這方式去做,你絶對會得力,絕對會有成就。而且呢,縱然你沒明心見性、不通宗通教,你也能帶業往生,阿彌陀佛也會接引你,因為你持的是「阿彌陀佛」名號,你是「信願持名」。

所以你不要再說:唉呀!我經怎麼看不懂,經怎麼聽不懂?那是因為你沒有依教奉行。沒有依誰的教呢?依釋迦牟尼佛的、依祖師大德的。你在需要下痛切功夫的時候,你選擇了逃避,你選擇了放棄,以致於你是沒有功夫的,所以要懂得怎麼來利益眾生。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都往生到西方淨土;「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在《水經注》裡講,「金」中「紫磨金」是最好的。在《涅槃經》上講,金有四種:青色的、黃色的、赤色的、還有紫磨。紫磨就是「紫」,就是講它的顏色,「磨」就是講它非常純淨、沒有雜質,所以叫「紫磨金」。《涅槃經》講這金裡面,紫磨金是最上等的。我們中國人也是這麼認為,所以常常用來讚歎如來的身相有如「紫磨金」。那是不是像黃金一樣的顏色呢?你要是看到有一個人,長得跟紫磨金一樣,你會嚇一跳!往生到淨土,身相像阿彌陀佛,我們讚歎他像紫磨金,是因為他身有光明,這光明是顯現出來的,看起來就像金色光裡面最純淨的光明,這就是紫磨金的樣子。

不是臉長得黃通通的,那不是莊嚴相。你走近一看,是正常的樣子,他不是紫色的,不是赤金色的,也不是黃金色的,所以你要懂得這「紫磨真金」的意思。有些人不懂,想說:我現在長得還挺好看的,到極樂世界去要變成跟金子一樣的顏色,他就不願意去了。所以「皆具紫磨真金色身」是講他的身相好、他給人家的氣質是如同紫磨金,這裡都是說明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的相好。十方的眾生只要往生到淨土,沒有分十地的菩薩去是紫磨金,初地去是赤金,再來依次而下。只要能往生,就都一樣,真正沒有差別。

第四願:三十二相願

「三十二種大夫丈相」。這是第四願─三十二相願。「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就像道證法師畫的,我們精舍供的這一幅,這就是完全依造《佛說造像量度經》畫出來的,裡面,頂成肉髻相、馬陰藏相等等,這些端正殊勝的相好。這是當時候人認為,佛的形象,因為佛來世間,他示現的就是世間人認為最好的形象,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化身在娑婆世界,他就是顯現出「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大丈夫相」,你不要想是男的或是女的,你們世間意太重,一聽到「丈夫」就想到妻子。所謂「大丈夫」就是講他的形象非常的莊嚴,沒有絲毫的缺陷,所以稱為丈夫相。看起來就是大器之人。我們常讚歎人家:這個人有「將相之風」!難道他真的是「將相」嗎?他不是,但是呢,他有那種器度,所以稱讚他為大丈夫。

「大丈夫」就不是一般你們家的小丈夫。現在學佛的男眾很多都不爭氣,不敢當大丈夫,只敢當小丈夫。叫他共修,叫他修行,他說:「我要照顧家庭,我要拚事業」,其實全都是在打妄想。男眾不修行,你就不是個大丈夫。現在反而多是女眾修行,所以女眾具大丈夫相,可以斷除煩惱。

這裡講往生到淨土,身相沒有差別,都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形象跟佛完全一模一樣。所以生到那裡,自然就不起分別了,沒有你長得好看、我長得不好看,或人家說我好看、人家說你不好看,......這些都是女眾會計較、會犯的問題,只要有人讚歎你:「哎呀!你今天衣服穿得真好、妝化得真好,把該遮的缺點都遮掉了......」,你聽了就很高興,你就心歡喜,就動念了,覺得這個人大概是個好人。這就是身相有差別,心有差別。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因為你起心動念了,所以產生出了這樣的差別煩惱。這裏就是說明往生淨土的人,皆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你要是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趕緊發願求生淨土。不用花錢去整形,到那裡相貌直接就變成最好的了。其實,你對於這世間要「知身可厭。是身如聚沫。是身如電。不得久住。明智者所不怙。」有智慧的人,他不會貪著這色身,不會把它當作是長久的,這是《維摩詰經》上講的,學佛當樂佛身,當樂法身,所以應該要發願求生淨土。要是相貌長得好的人,你自己要知道,再好的相,你都會衰老,你只要活在這世間,你就免不了要生老病死,誰都一樣,這是最平等的。

人生下來最平等的是什麼事:每個都有生、老、病、死。而不是天賦人權,「權利」那只是理想。實際上是天賦生老病死,這「天」是誰啊?就是你自己,沒有別人,你自己造的業,帶來了生老病死,每一個人都有。不光人有,畜生也有,天上的人也有,只要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的人,絕對都有生老病死,所以應當發出離心,應當生遠離想,不應當生貪著想,不應當生愛欲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清淨的相貌,大家應該要希求。

第五願:身無差別願

經云:「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這是「身無差別願。」所以你往生到極樂世界,真正沒有差別,完全沒有差別。你現在就不要生差別想,不要生愛欲想。要做到見色不起心,離諸欲想,不要好淫好色,這都是於境界上起差別想。學大乘的人,不做這些事情,不起一念差別想。你起差別想,你就有愛欲,你就有貪著。楞嚴經上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之故。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意思就是常在輪迴。「想愛同結。愛不能離。」這都是差別念。往生到淨土,沒有愛欲。

有位出家法師講經講得很離譜,他居然說「夫婦之道是成佛的根本」。這根本是妖魔鬼怪啊!妖魔鬼怪出來了。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說,他末法有這種披著袈裟的魔子魔孫,「廣行貪淫。為善知識。」「各各自謂成無上道。」魔還說只要照著他說的做,就能成佛。現在看看,講得一點都不錯,真的穿著袈裟來破壞佛教,說「夫婦之道是成佛根本」,教人行淫、教人搞輪迴,有辦佛化婚禮,給人家證婚的啦!這些都是搞輪迴。都是心有差別,令眾生起諸愛欲想,生貪著,不能放捨。所以導致了種種輪迴的現象。

所以你要清楚,男眾好色,女眾好情。別以為「我不是喜歡他長的樣子,我是喜歡他的個性,......這統統都是你在打妄想,都是愛欲,都是差別念,這都是佛經上講的「愛根沒有斷除」,你愛根沒有斷除,你就出不了輪迴。「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只有念頭「一」了,你的愛欲才斷得掉,愛欲不斷,念頭不一,總是妄想紛飛,異念紛馳、異念馳走,心就跟猿猴一樣,心猿意馬。所以看到這「身無差別願」,形貌完全相同,就表示往生到淨土,沒有這些男女的愛欲,有男女就有差別,就有愛欲,「男女」就是差別相,男男女女再分「好醜」,那就千差萬別。相貌好的,貢高自大;相貌差的,自卑,這些統統都是眾生的妄心變現的。所以我們看到這一願,自己就要知道,於一切境界上,你不要起這些愛欲的念頭,要先做到「心無差別」,你就能感生淨土,感得往生淨土,「身無差別」。

這四十八願是法藏比丘發願,只要往生到他國土,身無差別。所以你就要懂得,自己在這裡,心要沒有差別,心要離貪瞋癡,才是真正的依願修行。「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也就是肯定地告訴我們:往生淨土絕對沒有任何的分別。你不要學世間人,有分別才有高下,才有好醜、才有優劣,往生淨土大家都一樣。這世間的好醜優劣,都是高下心、都是差別心,「差別心」導致有高山有巨海,心貢高就生高山,心下劣就產生出巨海。你有優越感,你感現的業就是有高山,「我慢高山不流德水」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極樂世界沒有砂石瓦礫,也沒有高山,一切平整,西方淨土沒有山給你爬,也沒有海給你游泳,更沒有海嘯、沒有巨浪,沒有這些不平的事情,海底它地底下沒有火山,也不會地震,它純是琉璃,依阿彌陀佛的心願所顯現的,這是西方淨土。你在這裡就要懂得怎麼修行,所以你不要有高下心,你不要有差別念,你心有差別,那就感得有高山、有平地、有深谷,也就有所謂的大海,其實都是眾生的貪瞋癡所感現,去除貪瞋癡,這一切自然化為平整。僧璨大師說:「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心裡平平靜靜的、平平常常的,沒有高下。所謂「悟了同未悟」,縱然證悟本心,也沒有「證悟本心」的念頭,同於未悟,這是真正清淨的功夫。我們在這當中要覺悟,要了知一切從心所現。達摩大師在《安心法門》講:「迷時人逐法。悟了法逐人。迷時色攝識。解則識攝色。」「色」就是外色、境界。你迷惑的時候,外境吸引著你的心。悟了,這「識」就是你的心,你的心能夠轉變環境,這個很重要。你要真正懂得一切法從心所現,心不隨境轉,不起高下、不生分別,那你修行就非常容易。人能轉變種種的萬法,能夠轉變種種的現象,只是現在的人,心不清淨,心力也不夠大,反都被色物質所轉,被色身所轉。以前祖師大德生病了,只要用天台宗教的六氣十二息,他就能調好,現代人生病,吃藥、打針、開刀,都不會好,為什麼?因為他被這個色身轉,所以只要心轉了,色身就轉,境界也轉。所以你心有差別,你就有高下、就有美醜、就有好壞,心無差別,就感得身無差別,乃至一切境界悉皆平整,沒有任何的差別,這是講第三、第四、第五願。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一願 國無惡道願、第二願 不墮惡趣願

 
第一願:國無惡道願

唐朝善導大師講過:「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那彌陀本願海在哪裡?就在這第六品:「發大誓願」。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彌陀佛未成佛前的身份,他向世間自在王如來求教,說他想了解十方諸佛剎土功德莊嚴以及建立國土的過程因緣,現在,他的心願已經完成,也就是說他心裡已經知道,極樂世界要怎麼建立,所以他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地方,向他的和尚做報告。

世間自在王佛告訴他:你應當把你的心願說出來,令大眾歡喜,也讓之後的眾生聽聞你所說的,能夠發心修習攝受,以滿足你的大願。所以這一品叫做「發大誓願」。所謂「大」就是沒有界線。法藏比丘不是為了要逞「我相」,顯示我高過於人、我比人厲害,我我發的願、建的國土,比人家殊勝高廣,他心裡沒有這樣想。

世間人發願要成立單位或是公司,他也發了很大的誓願,下了很大的決心,但目的是要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高過於人,自己帶的公司獲利比誰都還高,想做全世界五百強的公司,他雖也發了非常大的心願,也是一種大誓願,有著前瞻性的眼光,但他是世間人,因為他的目的是逞「我相」,他是希望自己能夠被尊敬、被人推崇,但實際上都是虛妄的。因為,他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是「我」。若說他的「名」是「我」,那把名利去掉;若說他的「身」是「我」,那把色身去掉。名字是因緣所生的,色身是四大假合的,都只是立了虛妄的假名而已。當把他這些所有的東西都拿掉,根本就找不到這「我」的存在了。世間人不認得什麼是真我,所認得的只是虛妄的我,即使有再大的成就,都是虛妄的、都是假的。

世間人雖有大誓願,有這個崇高的成就,但他帶著的是一種想要發揮自己我相的心願,這還包括了世人所謂的「修身」行為,為顯示他自己有道德、有學問,甚至有很多都是為了讓人家恭敬,這也都是有「我相」的存在。總不能做到像法藏比丘這樣,他確實把「我」放下,他不為自己的名聞利養,所以能名聞十方;他不為自己求安樂,所以能建立安樂國土。沒有我相,不求名聞,這就是空義。那他所感得的功德,就是名聞十方;不為這色身求安樂,他感得的就是極樂世界,證得的就是報身、就是法身。所以「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眾生就是心不空,整天想著看怎麼樣把身體養好一點、健康一點、長壽一點,腦袋想的都是要滋養這色身,種種的經營賺錢,統統都是為了貪著自身。你心裡不空,就隨著你的命數而走,世間人講命運;道家講命數。你被你的業力所趨使,也就是佛教講的:隨業流轉。這是一個標準的世間凡夫。修行人不一樣,他不是想著我們身體的安樂、不是想著自己的受用,也不是說自己要發個大願,做個大修行人,出家當個大法師;真正的修行人,沒有這樣的願,這種願也都是染汙的。修行人就是要修行,要見得自己本來面目,要見性、要成佛而已,沒有利養心或好世間名聞的目的、或是好出世間的清名,他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此處講發大誓願,所謂「誓願」就是不退的意思。不但發誓而且是大誓願,是絕對會做到。一般人發願都只是三分鐘熱度,發了願,等一下世間事來了,就忘了菩提心,這是三分鐘菩提心。做事情,總是世間事擺第一,還說「沒有飯吃,那要怎麼修行?身安才道隆」。這麼一念錯認,就開始做起世間事來,一做就是幾十年的蹉跎。這就是一般人在修行,他不能覺察自己人情的地方;還不光對人人情,對自己都人情,所以修行不會有成就。即使去道場聽經、學佛,要是這道場的法師話講得真實,正對他的問題,說到他所貪愛、所執著的,講到痛切處,他的「我相」就現前,就不願意再學了。就想找看看有沒有較輕鬆放逸,學得皆大歡喜的地方。即使去受菩薩戒,還要問說戒和尚:「受菩薩戒後能不能吃肉」?我老實告訴你:「不行」,這種人就一問再問,從受戒講戒的第一天直問到受完戒出堂。他心中想要得到的答案是「可以」。

如果可以,那就不必受戒了。要知道,受菩薩戒者不可以煮葷腥,不可以吃肉,菩薩戒它連酒都不讓你酤-「不准買酒」。怎麼還能買肉?有人說,要是受小乘戒,他告訴你不能買酒,可是他沒有講不能買肉…。其實所謂的小乘,也是不能吃肉,甚至連三淨肉都不行,只要是佛弟子,都不能吃肉。佛在楞嚴經中就說到,佛陀時代,出家眾「托缽」所托到的食物,是無命根,是佛之神力所化現。

近代因為一般人不懂經典,看錯意思,以為佛說可以吃「三淨肉」,其實在楞伽經、涅槃經中都講得很清楚,不准弟子吃肉。一般人錯解有所謂「三淨肉」,常說只要一、沒有見到殺生的情形。二、沒有聽到被殺的聲音。三、不是特地為我而殺 就能吃。這是錯誤的觀念!

其實,沒有你要吃,誰費勁去殺、去洗、去調味、去煮...?你看到那盤肉,就應知道有眾生因為你要吃而被殺,否則牠們是怎麼在你眼前、口中的?

因為錯解經典或因為沒看過經典而誤以為可吃三戒肉的佛弟子比比皆是,如今有經典依據說要吃素,那我們就應該讓所有佛弟子知道這真相。像中國的梁武帝 他就是依止世尊所教而提倡吃素。

大乘的菩薩戒有兼攝義,所謂「攝善法戒」,酒都不讓你買,肉當然不行,這點要清楚。你不能想:鑽一下戒律的漏洞,再從中獲得一些機會,可以做因循苟且的事情。實際上,你有這種心態,你就不是真正要學佛法。受菩薩戒,就是不能再煮葷腥了。你不要認為,這樣子對家裡面的人說不過去、不好意思,其實很多學佛障道因緣就是這樣來的。這個障道因緣就會告訴你:「你一個人受戒,你一個人解脫了,我們吃肉的怎麼辦?你看你一個人持戒倒是清淨了,你給我們帶來多大的不方便啊」。他就說這些話讓你退道心,壞你的戒法、壞你的戒行。那你心裡面要是有一點點的世間意,你就被他牽著走了。你們不要覺得我講起菩薩戒來,不跟你們講人情。那「人情」是害你們;不光害你們,還害眾生。你們來問我,我若不跟你講實話,那耽誤的是你的慧命,講的人也有過失。所以,我今天跟你們講,你們要清楚,你回去不要再搞人情了。你可以跟你家人講:我受戒,我不買葷腥了。以前我們受戒也是如此,我們都老實告訴對方,我們受了菩薩戒,所以我們不買葷腥、不喝酒、不做這些世間染汙之事了,學佛就從這裡開始轉,你不要講人情。

 有些戒場會告訴你們「沒關係」,還教你邊煮肉邊念《往生神咒》,那是牠往生,你沒有往生,你還是造殺業。當然,說戒的人、教你的人,他的知見是不對。但你這聽的人本身也很歡喜,嘴上說:「法師好圓融。」心中卻是想:「終於有人替我的罪行開脫了」。你也覺得:「法師很慈悲,戒持得很好,懂得開遮持犯」。其實是因為他能幫你開脫,讓你造殺業造得心安理得。所以,你就要反省檢點了,因為你這誓願是假的。你已經在十方如來、十方大菩薩面前發誓、發願。你不能因為你自己的習氣、你自己的因緣,去欺騙諸佛如來。

欺騙佛,佛不會跟你計較,但因果還是會算在你的頭上,它會跟你計較。所以,持戒不能講人情。你就老實跟家人講:「我已經受戒了,我要專心持戒。你要我煮葷腥、要我幫你買葷腥,很抱歉,沒有辦法」。你在家裡就只煮素的;他們回來吃,你就煮素食,他要吃葷腥的,請他到外頭去吃,一定要護持你自己的戒行清淨。有的人習氣重,一聞到葷腥的味道,他馬上就起心動念。有些邪見人還說:反正吃肉也是度眾生。他不知道他自己就是眾生。所以,受了菩薩戒,你要發大誓願,不能夠再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情。

你更不能在受戒時去問法師、去問「說戒和尚」,說自己必須煮葷腥,想找他幫你開脫,這是絕對不可以。你心裡面想要的答案,其實你都知道不行,但是,你偏要拖人下水,總是希望有人告訴你:「可以,你可以做這種不如法的事情」,你心中希望最好是說戒的人親口說。

你們去戒場聽戒,你要聽對治自己毛病的開示,你不能只聽台上人說的,台上的人有時候會人情,有時候,他也不曉得自己是胡說一通。這就會讓你的戒持得不好了。一旦持得不好,你成佛的因就壞掉了。你現在發的是成佛的因,透過戒律、透過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六重二十八輕、十重四十八輕這些戒,這就是「緣」。就像種子要發芽,要陽光、空氣、水,你離開了這些緣,種子沒辦法發芽。

你受了戒、你發了菩提心,若你離開了戒相,菩提心沒有辦法發芽。所以說要真正地去受持、去學習。大家發願,求生淨土,就要想到阿彌陀佛發這大誓願建立國土,我也要發大誓願求生淨土,誓死不退。現在有很多人會毀謗淨土宗,說:沒有學世間法,不能往生。或說:沒有學世間法,你學佛等於零……,諸如此類毀謗淨宗的話。你聽見也絕對不退心。因為你可以去查經典,「念佛」在四十八願當中,絕對是往生的正因。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因緣,就是不退心,絕對不退轉。生病也好、沒錢也好,這些種種的磨難、考試,你都不害怕。那麼,你最基本的功夫能夠成就了。

你不要想:我念佛怎麼沒有得到身體健康?怎麼沒有長命百歲?怎麼沒有大富大貴?不是說「學佛是最好的」嗎?「學佛,命可以轉」嗎?......其實這些都不是學佛的重點,學佛要能了生死、要能夠明心見性,最少你要做到能往生淨土,這才是學佛的目的,其他的都只是你人生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差別境緣罷了,並不是永恆的,並不會長久,所以我們要能夠發這大誓願心,絕對不退。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這是法藏比丘向世間自在王如來「白言」,就是向他報告。「唯願世尊。」希望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聽察,就是請佛聽他說。「察」是察證,證明它。佛能夠證明他的誓願,就像你們受戒會請十方如來、大菩薩證蒙受戒,是一樣的意思。你發願受菩薩戒,是盡未來際,請他來為你做證明,也就是請他聽察。所以這裡叫「大慈聽察」,發大慈悲心,憐愍眾生,這是學生對老師說的話。所以你學《無量壽經》,裡面就能夠學到什麼叫尊師重道,這是很基本的,而且他重的這個「道」,不是世間的道,是了脫生死之道、是大誓願之道。

(願文 )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一、二)

(講解)
這是第四十八願的第一願跟第二願。

「國無惡道願」跟「不墮惡趣願」。「國無惡道」這願是總願。

往生淨土沒有三惡道,也沒有二乘人,所以你們不要有二乘心。為什麼我教大家「深信大乘,心不退轉」,因為極樂世界是「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極樂世界沒有女眾,也沒有諸根缺陷的人,二乘種性的也不能往生。你存著小乘的心,你沒有辦法往生淨土,所以不要有二乘心存在你的用功當中。這裡說:「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意思就是:我成就無上佛道的時候。「成正覺已。」這個「正覺」不是阿羅漢,這裡是略說,前面已經說了無上菩提了,所以下面這個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他成佛的時候,所居的佛剎,他住的國土具足,「具足」就圓滿的意思,「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是總說,後面四十八願,裡面的內容它都涵蓋了。

所以要知道裡面兩個意思:一個是:具一切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第二個意思是:四十八個大願裡面所有的大願,每一願,現在人講極樂世界的「場景」,每一個「教學設施」,都具不可思議功德莊嚴。「國無惡道願」,就是不可思議莊嚴。「不墮惡趣願」,是不可思議莊嚴。後面的身悉金色願、三十二相願、身無差別願、......,統統都是不可思議莊嚴,所以這話是從這裡一直連貫到下面,全都是不可思議莊嚴,也就是說:凡夫想像不到。
  
有人說「地球每天都在轉,哪邊是西方?」看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但是要知道,我們的東西南北是用磁力線來分析的,所以還是定得出來。整個娑婆世界來說,也就是有百億日月,它有它運行的一定軌道。以前是九大,現在科技發達可以看到十二大行星,繞著地球走,也許還有第十三大、十四大、......,隨著太空科學的發展,所看的範圍會越來越廣,會找到的共通點會非常地多,有它一定的軌跡,只是人還沒有發現而已,所以你不能因為你沒發現就說沒有。

在這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個佛國土,每一個國土都如同這裡,有百億日月,這樣的國土有十萬億。非常地遠,現在的科學家根本看不到,他連娑婆世界的邊際也看不到,何況是「過十萬億的佛國土」。根器差的阿羅漢、聲聞人不作意,他眼睛可以看一千個世界,也就是一個小千世界,作意則可以看中千世界,也就是兩千世界;利根的,不作意可以看兩千世界,「作意」就像阿那律,他可以看一個娑婆世界。這是阿羅漢,他的天眼通可以看到這麼遠,一個大千世界百億日月,他清清楚楚看得到。有的人近視很深,有的人沒有近視,沒有近視的人,他看的距離也相當有限,即使刻意看清楚,也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但是阿羅漢的能力就能夠看一個大千世界。這是講阿羅漢裡面視力比較好的,像阿那律有天眼通,現在人講「視力比較好」的,他的天眼可以看一個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羅果。這是天眼通能夠看到的距離,就好像看手掌心上的水果一樣,這麼清楚。

但不能說你沒看到就是沒有,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以外,過十萬億佛國土,每一個國土以百億日月來算,再乘上十萬億。所以是遠之遠矣,非是凡夫心力所能及,還有很多小乘的阿羅漢說:沒有他方佛。其實不是沒有,而是他視力不好,他有近視,他看不到,很多都只能看到二千世界而已,他看不到整個娑婆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阿那律天眼第一,因為他可以看一個娑婆世界,算是將阿羅漢能力做到極限了。所以當你們遇到小乘阿羅漢,他跟你講:我沒有看到有其他的國土。你就要知道,他有近視。阿羅漢是比一般人看得遠,可是比起大菩薩,比起諸佛如來,他的能力還是差太多了。所以,不能說「沒看到」就等於沒有。要是用科學來看,科學能力都還沒有阿羅漢厲害,要依《四十二章經》來說,未證阿羅漢前,不可信汝意。沒有錯,但是證得阿羅漢難道就可信嗎?所以,要相信佛說的:有他方國土。因為阿羅漢的能力真的不及佛,雖然他們有天眼、天耳、......他心通,最厲害的像大目犍連,能力也是一個大千世界而已,他方國土他就沒有辦法了,他從娑婆世界要到娑婆世界附近,去旅遊一下,都要跋山涉水,都要用上點功夫,對他來說算是比較費力的事情。但是在娑婆世界內,他的神足通是隨意即到,他能夠想到,他就能到,這是阿羅漢。所以你不可以說你沒有看到,就說沒有。
  
這裡講「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所以凡夫看不到、想不到,那當然也說不出來,能說出來的就不是凡夫了,所以大家要清楚,你要有善根、要有福德,你才能夠相信。很多人不能相信,真的是「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像權教的菩薩也不能相信,連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等覺菩薩,對於如來的境界他都沒有辦法測度,因為這是佛果地上的境界,這些等覺菩薩來測佛的智慧,想見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大部分他知道,但是知道得不徹底,所以有一個形容叫「隔羅望月」,就是隔著一層羅紗,這羅紗雖很薄,但是畢竟是遮住了,隔著羅紗看月亮,就是「隔羅望月」,羅紗就是布裡面算是最薄的。所以即使是等覺菩薩也沒有辦法測。經典上說,就算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成就了等覺,智慧都跟文殊菩薩一樣,把他們的能力,神通道力集合起來,給他想百劫、想千劫、想億劫,要來測度佛的智慧,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為什麼呢?因為佛的智慧、境界是證到的,你沒有證道,你想像不到,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圓滿果佛的境界,不是化佛。很多人都誤解,說極樂世界這佛是化佛,他說錯了。極樂世界的佛是圓滿報身佛,是成就功德法身的,圓證三智三德的,他三智已經圓顯了,三德也都顯現,顯現三德秘藏,他都證到了。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確實是不可思議,確實是萬德莊嚴。所以能夠相信諸佛如來的功德,那你的善根都不淺。

講這一篇,就知道真的是「如來興出於世,所說的確實是要講彌陀本願海」。因為,要是離開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方諸佛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普利群生」。你若說「在阿彌陀佛以前的佛,他也沒發四十八願......」,這就是你著相啊!佛的願通三世,雖沒有願文,但是其願心是一,所謂「佛佛道同」,所以他所同的是「道」,願文隨其方便而發,而行願力。就像地藏菩薩,他已能成佛,可是他仍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每一尊佛的願力不一樣,像藥師佛十二大願,也跟阿彌陀佛的願,在事相上多有不同之處,但是他的願心一樣,所以說「佛佛道同」,過去佛如是,現在佛如是,未來佛也如是。這裡講「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不只一樣不可思議,每一樣都是無量不可思、不可議,因為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你們讀《普賢行願品》,「一身復現剎塵身。」這就是無量不可思議;「一一遍禮剎塵佛。」於一塵中能出塵數之佛,能夠「各處菩薩眾會中」,菩薩都能顯現;「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這是講報身佛,成就功德法、功德身,他的境界,所以無量不可思議,一切相好皆不可思議,而且一相好攝一切相好,這是超情離見,,當然不是你用凡情能懂、能入,你現在所帶著的是凡情,你要去想,你想不到;你現在畫的佛像,你頂多畫個大概樣子,凡夫要畫佛的相好,不可能,你畫不出來,確實是如此。

這裡加強說明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功德就是他修行成就的。你們到寺院裡面投個錢進功德箱,那個不叫功德箱,在常住的立場,那叫要錢箱。有的在每一個菩薩前面都放一個缽,說好聽是跟菩薩結緣,實際上,他是跟你要錢。那你投錢下去,心裡面就想:我只要出一百塊,這錢投下去,就會有什麼功德;我花一百塊,我就能夠買到事事順心、年年如意、課業進步、業績增長......有的比較大方一點,投個一千、投個一萬,捨「一」想要得「萬」報。捨「一」都能得「萬」報呢,那捨「萬」不就可以得「萬萬」報。所以都是帶著計度之心、算計之心,在那裡修福、在那裡投功德箱,投下去的叫做福德,而且是非常小的,它不是真正的功德。所以前面就告訴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這才叫「功德莊嚴。」什麼叫「功」?對境不生心,這叫「功」;隨緣應物叫「德」。《金剛經》講:「應無所住。」這是功;「而生其心」叫德,我心不執著於世間任何一物,我把世間的這些東西,金銀財寶……等等的,拿來轉做利益眾生的事,可是我心還是不著;我雖做一切事情,心裡面不著,不著世間、不著財寶、不著名聞、不著利養,對內,沒有能布施的我,就離我相,知道這但只是性具的。因自性無慳貪故,所以行檀波羅蜜,這個叫功德,這是修因。果上,就成就報身,跟眾生結緣。

所以「能捨」是空義,「得成」是莊嚴義,所以「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這是「功德莊嚴。」從無住本,立所有法。你要是「有所住」,那這功德不會顯現,不光一項的功德不會顯現,無量的功德都不會顯現。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因為發的是大乘心,修一行即是一切行,所以極樂世界隨舉一法,都具無量功德,他行布施的時候,一切法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皆是布施,亦同時兼攝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橫豎交徹,所以行布施的時候,其他五度皆是布施,這是「純」,亦同時兼攝五度,這是「純雜具德」,顯示出,隨舉一法皆是「功德莊嚴。」這一橫一豎,「豎」就是講不壞本位,布施還是布施、持戒還是持戒、忍辱還是忍辱、精進還是精進,各各不壞本位,都收攝於布施,所以布施裡面有持戒、布施裡面有忍辱、布施裡面有精進,這是雜門。那「純」就是行一布施度,其餘皆攝歸布施,持戒也等於布施,這是純。橫向,一橫一豎,橫豎交徹,深達法界,這是華嚴十玄門裡面的:「諸藏純雜具德門。」

深達法界「同時具足相應門。」所以總收一切功德,從「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持布施度門,亦同時兼攝一切行門、一切功德相門,所以說:隨舉一法攝無盡法界。所以極樂世界能「樹現佛剎、能徹照十方、能夠無情說法」,而且不光說一法,可說種種法,這就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發大乘心,行的是普賢菩薩的無盡願行,所以要用華嚴的一乘十玄門來解釋,而且遍於三世,橫該法界。三世裡面各有三世,收九世為一念,打破時空。所以過去諸佛也讚歎、現在諸佛也讚歎、未來諸佛也讚歎,叫「名聞十方」,皆讚歎。

 所以善導大師講得沒有錯,如來唯說彌陀本願海,一如來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如是,華嚴宗叫「普眼境界」,唯智能入,你有智慧才能契入,沒有智慧你只能聽聽而已。我這是略說「功德莊嚴。」要是細說,無量億劫說不能盡。這是說法藏比丘他是怎麼用心的,你們要是學世間典籍,絕對沒有這個功德,以世間心做不了,你要發的是大乘心、發的是菩提心。所以從一法普攝諸法,又一一映現諸法當中,那就有「因陀羅網境界門。」這一法收一切法,映一切諸法當中,一切諸法又有收、又有攝、又有入,展開就變成如帝網珠,無盡復無盡,不光彌陀具足,我們眾生身中亦具。我們與佛來說,算是相對的,也具他一切法,所以你念佛,可以開啟彌陀所有的功德。這「因陀羅網境界門。」《華嚴經》十玄門叫「交涉無礙門。」或叫「攝入無礙門。」這是華嚴法界,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功德,不可思議。你想不透,因為你有「我相」、你有「我執」,你連解都沒有辦法解,所以怎麼可以去學世間法?世間法只會越學越執著。你想要弄懂經典都沒有時間了,怎麼可以有一絲毫的念頭,耽著到世間去,或是看世間這些典籍。所以一句「功德莊嚴。」不可思議,所以總收一句佛號同時具足,這真的是如來果地上的功德,「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而且皆是無量。
  
下面要講第一個願:「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這是講最差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也沒有「蜎飛蠕動。」地獄,最根本的地獄─「八熱地獄」,八熱地獄最底層是無間地獄,一一往上,第一層是等活地獄。八熱地獄附近有八寒地獄,這八大地獄,八大地獄是八熱地獄,每一個獄所有四個城門,四個城門外,各有四個地獄,所以叫做十六遊增地獄,「遊」就是遊戲,「增」就是增加,總共再乘以八,一百二十八個地獄─小地獄,還有在曠野的地獄,這是孤獨地獄,曠野深山當中。

所以為什麽現在有的人去深山、曠野,聽到地獄哀嚎聲,那就是孤獨地獄,大概可想而知。

所以極樂世界「無有地獄」,統統都沒有這些地獄。「餓鬼」這是指鬼道中最差的。餓鬼在鬼道來說,他是最辛苦的,沒有飯吃,而且看到人他就非常害怕。有一類的鬼,他是能令人畏懼,那是他還帶有一點福報。所以鬼有好多種,你可以去看《地藏經》,如果喜歡搞鬼的,那不要被迷了,不要搞到後來變附身、神通啊,只要了解一下就好。《地藏經》的重點在地藏菩薩,不在於那些鬼。現在外面很多附身的,講的都是鬼話連篇,你不要相信。那些鬼講的話你不要太當真,你相信,你就被他欺騙了,你就會跟著一起去搞鬼。現在佛門連淨土宗都在搞鬼,整天就是講鬼附身,說某鬼神附身,說有災難,說這個世界要毀掉了......。經典上說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你看是佛講的準,還是這些鬼講的準?那我們是佛弟子,可以百分之百肯定,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正確,所以你不用擔心,不要被他嚇到了,那些鬼神只是想要利用你的恐懼做法會,讓你弄一點吃的給他們,其實何必打這麽大的妄語,造惡業。所以,他自己墮在鬼道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極樂世界沒有餓鬼道,所以你要是去搞這些鬼神,你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你愛生氣、瞋恨的就生地獄道,極樂世界沒有地獄。也沒有禽獸,禽獸是指畜生。

從地獄、餓鬼、畜生這三個來看,極樂世界沒有貪瞋癡,這講「道」是講果。你修什麽因,感什麽果,你造的是惡因瞋恨,感得是惡果,感得的是地獄;你造的是貪欲,感得的是餓鬼,你要是愚癡,就變成禽獸。當然這三大類眾生,當中都具貪瞋癡,也是重重無盡的業相。所以為什麽《地藏經》講若廣說地獄罪報,也沒有辦法說盡,也是千萬億劫說不能盡。為什麼?他跟如來的果地,剛好是一百八十度相反過來的,如來在最頂,他在最底,所以他那裡也是惡業叢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完的。

所以前面講的八熱地獄、八寒地獄,一百二十八個近邊地獄,這都是佛在經典上大略而說,不是真的只有這樣的數目,實際上非常地多,地獄當中有小地獄,就像刑場,我們不要說遊樂場,那不是去玩的,沒辦法這樣玩,太辛苦了,下地獄不是好玩的,你不是大菩薩,你去只有吃苦的份,若非願力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那就像一個刑場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刑罰,就是要折磨這些罪人,所以千萬不要看地獄變相圖,看完以後,將來你就下地獄,一切法從心想生,知道害怕就好,不要天天看,就是因為害怕,所以不忍心看。看西方極樂世界圖就好,我從不教人看地獄變相圖,我也不看,因為,「地獄變相」就是你心所現的,你現在心裡面貪瞋癡這麽重,再看那個相,你心裡貪瞋癡就會更重,為什麼?「種子起現行」。這個地獄相是你惡業種子起的現行,你畫下來,那你現在又跑去看,「現行的相」又熏起你惡業種子,那不是起貪瞋癡嗎?「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啊!

你看極樂世界的相,你看《觀經》,你想《觀經》,《觀無量壽佛經》講極樂世界的莊嚴,也是種子起現行,它是你心具的淨土,講的都是你稱性的功德,所以就帶起你稱性的功德,臨終就是往生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前。所以《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如果你心想什麽?想地獄,想:「唉呀!我很慘,我惡業很重啊,我將來死了以後一定就下地獄」。那你死了以後就去了。為什麼?因為你一輩子當中只有這個願嘛!你要是這一輩子當中你想的就是極樂世界,除這一條路以外,沒有第二個商量處。「天上」我也不去,「地獄」那是免談,想都不想,只有往生淨土這一條路。所以你們在幫人家助念的時候,你不要跟他講六道輪迴,他聽不懂。你就告訴他:你現在只有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跟著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給人家助念,我就只給他講這條路,其他的都是岔路,他要是心神迷惑,正好聽了你講的岔路,走到那上面去,那你把他害慘了。我不敢害人,所以我就只講西方淨土。再來,念佛念下去,有佛光攝受,自然不墮惡道,這是助念的訣竅啊!很多人不會,一去就拿著一張紙,嘀嘀咕咕的,開示兩個小時,講完了那個人也不知道去哪了。不懂助念訣竅,真的是讓人家不能解脫,俗語叫吵死人,讓死人都沒有辦法安寧,還跟他講六道輪迴如何如何……有的還分析唯識怎麼修、天台怎麼修,不用講那麽多,就是叫他念佛求生淨土。也不要一直開示,有些人他會兩個小時開示一次,不用!我們教你的,你就是念佛就好!去開始的時候講一下,不講也沒有關係,沒有機會講就不要講。不是一定什麽都按照說明書上來走,那是死腦筋,死腦筋你就要出大問題,人家念佛念得好好的,佛要來接了,你突然把佛號停掉,要亡者聽你講廢話,聽你講了這廢話,反害他不能往生淨土。你要看狀況,要會助念,不是去都是照課本上教的操作。

有很多初學的同修,很執著這流程,認為:沒有蓮花不行、沒有香不行、沒有佛像不行,沒有......也不行。你放心,往生淨土,沒有你不會不行,人家照樣往生,你做這些事,很多都是多餘,重點要抓到,有也好,沒有也好,重點是要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才是正因,其他的都可以商量。絕不要燒紙錢,或家屬在那裡摺蓮花,家屬如果在後面打麻將、閒聊的,都叫他們排班,輪流來前面念佛,很多人家裡有人往生了,家屬見面,不是難過,而是變成大家可以聚一聚,打打麻將,說說閒話,好像助念是你們家的事情,像這些都是不孝的舉動。為什麼叫「慎終追遠」?「慎終」就是要臨終要助念!
  
「蜎飛蠕動之類」,蜎飛是現在講的微小生物,「蜎」是小飛蟲。蠕動就是像毛毛蟲之類的,像一些爬行類的動物。蜎飛蠕動,牠力量比較小。

禽獸就是體積比較巨大,而且具有暴力傾向,所以就叫做禽獸,有的是肉食性的,有的是草食性的,講的是統攝禽獸、蜎飛蠕動之類的,統攝這個畜生類。

舉地獄餓鬼畜生,統攝三惡道,也包含惡人。那裡沒有惡人,所以你跟他說殺生、偷盜,極樂世界的人不知道,他沒這個緣,連這名字都不會聽過,那個地方是真正的淨土啊!是最極清淨的,所以一定要發願求生。這是發大誓願第六的第一個願:「國無惡道願」。
  
法藏比丘說「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意思就是:我成佛的時候。「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這就不是凡情所能想像的,凡夫的思惟都在對待、能所、好與壞、是與非當中,所以都是可思議法。諸佛如來菩薩住不思議境界,也就是說,這境界不是一般人可思可議的,「議」就是議論。也就是能宣說或是能說明的意思。佛住不可思議境界,所以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還有就是,必須要「不思議」才能到的境界,達到不思議哦。因為你有思有議,就有言說,就生心動念,生心動念就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性,就入不了菩薩的解脫境界,所以這話當中,有兩重的意思。一重是:不是凡夫可以思量的,另外一重是:要不思議才能到達。所以叫不思議境界,這「不思議」就是功德莊嚴,因為他的功德莊嚴不是一般人所能到達、所能想像的,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所以,教人深信淨土,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學其他的大乘經還容易,但是教人深信淨土,卻沒有這麼簡單。通途的經教,是講:透過修行,能夠成佛,或是「百劫修相好」,這是講次第修,一般人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是講到帶惡業一念頓脫,「帶業頓超」的淨土法門,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帶惡業,可以頓超而且是直證阿鞞跋致,學一般經教的人不能接受,二乘人他也沒有辦法接受。所以有一句話讚歎:「莫訝一稱超十地」。阿鞞跋致是八地以上,「超十地」這個說法正不正確呢?也可以這麼說,他不會是在八地以下,圓教八地以上,這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再來十地,或是十信、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這都是講五十一個位次。往生淨土,即使惡業凡夫也等同圓教八地菩薩,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他能徹見本性,能夠斷除俱生我執,這個功夫非常地高,非常地高,比你現在看到那些表演神通的、說他能通鬼的這些人,那是高上百千萬億倍,這些人沒有辦法跟他相比,所以是不可思議。圓教八地菩薩,有得意生身自在,想要變化什麼身形都可以,而且同時變化不同的身形,應化不同的眾生,「應化」就是度化。應現變化的意思,所以叫應化。這都算是功德莊嚴。

西方淨土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沒有三惡道,地獄、餓鬼,禽獸,禽獸就是畜生,乃至蜎飛蠕動這些小蟲、小飛蟲,或是爬蟲,那邊都沒有,所以你要到極樂世界去,跟他說有蟑螂,他沒看過,因為極樂世界沒有蟑螂,你要跟他說有螞蟻,他也沒看過,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東西,所以說「無有蜎飛蠕動之類」。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焰摩羅」就是管理地獄的判官。焰摩羅界這個地方距離我們南瞻部洲,現在一般講「海平面」,去地五百由旬,那可以到達這個地方,叫做焰摩羅界,這是主管世間生死罪福種種業報的地方,也是掌管刑罰的地方,他會做一些審判訴訟的事情,是中國人講的「陰曹地府」,那你說他是不是中國講的閻羅王,這我們就不做這樣的一個比較,他所做的事情是相似,但正確稱呼是「焰摩王」。那焰摩羅界就是指去地五百由旬這個地方,是指地獄的眾生,所以「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這「焰摩羅界」算是地獄最低的,「三惡道」中是總說,這三惡道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來生我國」,往生到淨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我法化」,這個話很重要,你們受不受佛的法化?

你要是不受,那也沒有辦法,你如果心裡懷疑,那你只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疑城。後面有說不受佛化,是講你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智慧,你要用你自己的意思,用你的善惡對待心在那裡分別、計較、思量,......還有人說學淨土不行,這些人半信半疑的,也都是不受佛化,所以他這裡講:受我法化。受我法化以後,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不復更墮惡趣,這個非常地殊勝。

前面是「國無惡道」這裡是「不墮惡趣」,你受佛的教化就不墮惡趣,你肯接受、肯轉變,每一個人都有習氣,就是有習氣才要學佛,你要沒有習氣了那就不用學佛了。

有一些同修他心懷下劣,什麼叫心懷下劣呢?就是他自己對自己很沒信心,覺得自己業障重沒資格學佛,沒資格來道場,其實,正是因為你業障重,才要來道場,才要來轉變,道場有規矩、道場有戒律,可以幫助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可以轉凡成聖,可以把你的習氣調伏。你在家裡自己用功,你一個人,還是我最大,這個我相,想怎麼聽經,你就隨你的習氣去,你不是隨順佛陀的教誨。所以為什麼說要修行,修行要到如法的道場,「如法的」,這道場講的是大乘佛法,講的是一乘了義,這才是真正如法的道場,來這裡受佛教化,這道場依法不依人,奉行佛陀的四依法,這裡的法師,他不是教你只聽他的,或是只跟他笨笨的學,你要是跟他學,你是真的笨、真的沒有智慧,佛在經上教我們要跟佛學、跟祖師大德學,要依了義法不依不了義,要依法不依人,不可以依著個人的看法、個人的見解、個人的想法或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覺得佛教應該是怎麼樣......,這些統統都是不可以的,不能依個人。所以你要受佛法化,什麼叫受佛法化?你的見解要放下、成見要放下,你這一生不管你之前看了什麼、你的學歷是什麼、你工作職位是什麼,都要不生貢高想、不生下劣想。即使習氣再重你也不生下劣想,來受佛的教化,佛教你持戒,你就持戒、教你學大乘,你就學大乘、教你了脫生死你就要了脫生死,這才是受佛的教化。

你不要用自己的意思,你用你自己的意思:覺得可以或
覺得不可以,你所想的都是隨著你業習而判定,這些統統都是我執我見,這個不能成就。「受佛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你到了道場學佛,你要確認你所學的佛法,能不能令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你學的佛法,不能令你成菩提、不能成就,那就沒有必要學。所以學佛是要成就什麼?是要成就佛道。學佛不是只告訴你學個做人!「做人」你們不用學,你們每一個現在都是人,都做得好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大道理,都有自己的我執我見!學佛就是要把這人情世故的做人觀念給它放下。很多人很會做人,迎來送往啊!禮儀不缺。世間這一套他很會,耍太極拳、見風使舵的段數都非常高,推過來又推過去,世間人的眼睛都是在看人家的過失,看人家的錯誤,自己呢,都沒錯,這就是世間人啊!所以你根本不用再學啦!
  
五戒十善是人天乘,佛門裡就有了。我們常講:你不能說大乘是建立在人天乘之上,乍聽之下好像把大乘說得很高,實際上是將大乘置之高閣、置而不理啊!我們學大乘要學以致用,大乘佛法既不是建立在人天,也不是建立在小乘上。大乘佛法就好像我們之前用過的比喻:你要蓋豪宅,豪宅的地基絕對不會跟一般平房的地基構造一樣,絕對不同!你今天要成佛,這是蓋豪宅,不是蓋世間一般的房子。所以,你要知道怎麼樣來學佛、怎麼樣能夠成就菩提,你要確定你在道場所學的法能成就。那要怎麼確定呢?必須用經典!經典才能夠作為我們的依止,你要是依個人所説,那是不對的,不要依人。你們不要出去說:「我依悟顯法師說」。我所說的法,都是依經典而說。
現代人學佛很方便,總說:「我是依哪一個法師說的」,問他為什麼,他也搞不清楚。所以呢!佛法就錯亂、就敗壞。那你所用的法能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像有些道場,他不教你學菩薩戒,你要去受菩薩戒他反而還告訴你:「不用,你把五戒做好就能成佛了」。這就是壞人家受戒的道心,你不能被他損害;你也不能去壞人家的道心,人家發心受,你要告訴他:「要如法求戒,如法持戒」。因為他發心了嘛!你不能跟他說不用受菩薩戒,菩薩戒是成佛的根本、成佛的因。你來世想要得人身,你就修這五戒,想升天就修十善,想證阿羅漢,就修四念處,想要成佛,你要持菩薩戒,所以菩薩戒是非常地重要!有了菩薩戒保護你,你不會受到那些外道邪師的汙染,因為你受了戒,有「無作戒體」保護,你發願要學大乘、發願要學一乘了義,所以不會受到汙染。

也絕對不要把菩薩戒講成人天乘,我也常聽到現在的人講菩薩戒、十重戒,他幾乎抓不到核心,所以他就拿五戒十善套到菩薩戒裡面去講,加以穿鑿附會,說相似法。

乍看很相似,但是你看菩薩戒的「不殺戒」就分事跟理!我這是講方便的,要論究竟「事即是理,理即是事」。所以,你如果只重視事相上,那你理上迷昧。你要是只重理呢,又廢於事。所以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菩薩戒每一條都是這麼看的。

從古到今,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勸人受菩薩戒。這個是真的。連祖師大德自己都受,他怎麼不勸人受?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一輩子傳菩薩戒。這是在歷史公案上有記載的,他的戒子滿天下。你看,阿彌陀佛都提倡菩薩戒。所以,你不受,那跟佛心相違背。你要成佛,那是必定要受。所以這個法要用對。修淨土要專修,不要今天修了淨土,明天又想搞搞禪、又要學學密。雖不排斥禪、不排斥密,但是呢,並不是叫你一個人去學這麼多種。你要是有能力,那當然可以。可是,如果以現代人來說,你就是要專學。「專學」跟我們講的「排斥」,那不能劃作等號。你自己用功,可以用一種方式,你要是覺得禪宗得力,你就用禪宗。有的學禪會兼一點密,也有會歸於淨土的,這個都可以。但是不要朝此暮彼。早上想學淨土,晚上就又想學密了。這都是沒有修行的根本,就叫做「雜修」,法門不雜,什麼雜呢?是你的心在雜。你的心動亂,如同猿猴一樣,沒有定性。所以,你會覺得說:我修修這個沒有得力,趕快又換別的。你沒有耐性,你只是圖一時的覺受而已。或一時的感受:這樣念有定下來、有見到光啊;或是參禪,有體會到一點點道理了。過兩天心又迷悶起來,你又放棄了。那這樣就不行。所以,我們常教大家,你學佛最重要,是要明了實相。實相一明白,這個理一通,就「一理通,萬理徹」。你所有的道理都貫通,你修行自然會修。從古到今的祖師就是這麼教。祖師大德先教你明理,「理」是什麼?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如自性。你不懂這個,你修其他的法門都是門外漢。所以要認真、要努力。現代人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他以為他在事相上用功,其實那叫在門外打轉,進不了門。所以,學佛你要看祖師大德怎麼教,他教你先明理,你不能只在事相上用功。所以,經典上講:「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為緩。」在教乘上,你要是搞不懂,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即使事相上修行修得再好,你也不算是真正精進、真正用功。所以叫:「於戒緩者。不名為緩。」而「於乘緩者。乃名為緩。」「乘」就是教乘,也就是佛法的教理。以上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有些人說:學佛人只在道理上,不在事相上用功,學到後來即使通三藏十二部也是枉然。我告訴你:他講這話跟佛經講的不一樣;跟《般若經》講的不一樣。佛講般若二十二年,講的是佛法教乘的核心。「權實雙用」接引一切眾生。佛告訴你實話,你對於教乘不懂,你修得再好都是盲修瞎練。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傳佛心印,他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講這話是至論。你不明白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你學什麼法都沒有用。不明白真如佛性,你學什麼法門都沒有用。五祖講的話就是佛說,因為他是傳佛的法脈。禪宗是如來的正傳,是傳心的,其他的宗派確實是方便。所以,佛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裡面告訴後世的學佛人,不管用什麼方法,都不可以與我傳給迦葉的真心、講的本性,以及迦葉所得的法要有相違背。否則,就是外道說、波旬說,也就是印證了迦葉尊者所悟的本心是如來正傳。所以說:「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雖然是講淨宗,但是也絕對不會把事實真相掩蓋。

禪宗確實是高妙,後面的人無法直下悟本心,所以「藉教悟宗」;藉由淨土修行來帶業往生,然後,再來聽佛講經,再來開悟。這就是接引的方便。這個方便值得讚歎,因為真的可以達到究竟。但是,還有很多所謂的方便不能達到究竟;你看,像釋迦牟尼佛開二乘法,二乘,它就沒有辦法達到究竟。它雖方便,它讓人家可以感受得到自己身心的變化,能夠知道「無常、流動、和合、四大假合......」,這都是方便。還入了一個叫「涅槃寂靜」的境界,把你的六識心全部都消滅了。這個「消滅」不是真滅,只是讓它不起作用了。它看似很方便,但它住止「化城」,不是真正到了「寶所」啊。不是真正找到了自性身中的寶珠、無價寶珠,這「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這個無價的寶珠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二乘雖然方便,但是達不到究竟。

所以,為什麼《法華經》破斥二乘,開權顯實;開示你:這「權」也就是「二乘」,它是不究竟的,只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目的在於令你直悟本心。所以,他說「火宅之喻」,告訴你趕快出離,出離以後,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因為大富長者,富可敵國。所以,佛法是以佛心為中心。《楞伽經》講的:「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但是,「無門為法門 」一般人進不來。尤其在末法,眾生特別執著,你叫他離相,他做不到。他連自己在著相,他都不曉得。就像你們在念佛堂,你自己睡著,你都不覺得自己睡著了。我坐在那裡,遠遠看過去就知道你在打瞌睡、你在昏沉。提醒你,你還跟我說:「沒有,我沒有在睡」。所以你看,這就是沒有正法眼,只有睡眼惺忪啊。他自己在打瞌睡,著在昏沉當中、掉在昏沉蓋裡面,他自己都不曉得。他還覺得自己「念得很好、我都有在念佛」。其實都已經昏沉到頭都拚命點。

  末法的眾生沒有辦法離相,叫他頓脫也沒有辦法,甚至沒有信心,他沒有見到釋迦牟尼佛;甚至有人說,他方沒有諸佛,他不敢相信,......種種的業障。所以教你拜懺,然後,我們提倡念佛法門,讓你念佛,消除你的重業,能夠帶業往生;在這當中,如果你根器好,可以學教乘,可以直悟本心。所以禪宗祖師,真真實實是上根利智,但是他們自己開悟了以後,確實也不捨大悲,教化眾生。你看像智者大師,他得的一旋陀羅尼,那在當時候是無人能及,只有他師父可以為他印證。他辯才無礙,他師父說這個世界上,你講什麼法都沒有障礙。他讀《法華經》得一旋陀羅尼,他也是勸人求生淨土,他的弟子章安灌頂大師也是求生淨土;像禪宗永明延壽大師在法眼宗的天台德韶國師會下開悟,也就是在天台山國清寺開悟,開悟以後呢,他也是教人修學淨土,自己是日行一百零八堂佛事,接引眾生,他自己沒有問題;寒山、拾得也勸人家念佛;中峰國師他自己成就了,也勸人家念佛;還有近代的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我講虛雲老和尚,大家就沒話說了,他是真正的大德,也勸人家念佛。參禪不離念佛,為什麼?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參究。這是實話,所以他教你念佛,給你保個險,這個險保得很大,因為不是他來保你,而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托住你,讓你不墮惡道。所以你就知道,佛菩薩的用心是大慈大悲,他就是看到你確實不行。叫你直接明心見性,告訴你:你就是佛。你們大家都聽到了,你就開始打妄想:「為什麼是、為什麼不是」;「我有什麼......、我又有什麼......」,你這些念頭馬上就生出來了,你不能頓脫、不能頓捨,直指人心。


就連達摩祖師他說「禪宗不立文字」,都還傳這四卷經。四卷經是什麼?《楞伽經》。給後人印心用的。禪宗不是真的沒有文字,他度慧可大師,傳這《楞伽經》,還是用了些手段-「將心來,與汝安。」慧可大師「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覓心了不可得,頓脫身心世界」,他功夫到家了,就「與汝安心竟。」這直指人心,還是用了些手段。真正直指人心的方式,這講座就不用講了,上台,撫尺一拍,一部《般若經》講完了,就可以下座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做這樣的示現,無法可說啊!凡夫沒辦法說,如來無法可說,所以真的是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但是一般的眾生,你真的入不了。所以教你念佛帶業往生淨土,「帶業」是什麼呢?很多人聽到可以帶業,心想:太好了,習氣就不改啦。結果越錯越離譜,錯到現在,變成說他是依善導大師的:只要有信心就能往生了,不必用功精進,也不用看經教,也不用懂教理,只要「有信心」,信得過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了。說這話的人啊,那你看善導大師他怎麼做,大師三十年沒有睡覺,你不要說三十年沒睡覺,你看你,三天不睡覺來用功,你受不受得了?現在的人要是三天打麻將不睡覺可以,要他用功三天沒有人願意,你要是上網路玩網路遊戲,三天不睡覺很正常,現代人他就是這樣業障啊。所以善導大師一輩子都在用功,發願以後,認真努力精進,他絕對沒有一絲毫懈怠,要是你真的依善導大師,那你應該學不倒單,不要睡,每天念佛,善導大師他不是像你們,念到睡著為止,他是念到昏倒為止,「非力竭不休」,他是這麼用功精進的,你說你要學善導和尚,你還差得遠呢。所以今人越錯越離譜,以為可以帶業往生,就跟人家講不用修行了。你不修行,你絕對出離不了三界,連修學念佛法門你都還要投機取巧,那你是濫用佛的慈悲心。濫用人的慈悲心就已經獲大罪了,濫用佛的慈悲,投機取巧,更是要不得,所以念佛要老實念。

說帶業呢,不是說你可以保持你的習氣,到道場來可以不守規矩、可以講話、可以講是非、可以散亂、眼睛可以亂看。或是你來道場聽經的目的,就是來聽完後說:「法師你講得很對、很有道理、很好」,拍個手,走了。回去後依然故我,一切還是一樣,一樣的業障,一樣的凡夫的行為習氣,那樣學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你縱然去學《弟子規》你也不能成就,為什麼?你那個世間心不死啊,學《弟子規》世間心又再加重啦。所以你們要能夠知道,學佛是要學成佛,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個帶業的凡夫,「不復更墮惡趣。」這是十方法界裡面沒有的事情。像現在大家都帶業,只是帶的輕重不同而已,但是都帶業。所以你要努力的修行、要認真修行,才能把業消掉。雖然這裡他說可以帶業,但是不是教你一分都不改,毫無悔意。那不行,你恣意而為這就不能成就。所以你看到這裡他講「帶業」,你不要心生投機取巧,不要想說:我可以帶業。業這麼重,你帶得動嗎?把你綁在娑婆,你去得了極樂世界?你去不了的!
  
這帶業的眾生,一品煩惱都沒斷,往生到極樂世界,「不復更墮惡趣。」這裡面有幾重的意思。假設你現在是一個業障很重的人,雖然你有業,因為你發願求生,不會馬上墮三惡道,你能念佛往生到淨土。

所以,你看有的人造很重的殺業,像張善和,他念佛求生淨土,他本來是應該要下地獄的,可是因為念佛發願,這個願心急切、用功猛利,所以往生淨土。他往生淨土以後,他不會再墮三惡道。還有一種是來教化的時候,他示現在這裡,他也不墮三惡道。所以你往生淨土以後,你到三惡道去,除了自在受報以外,還有就是教化眾生啊。所以念佛的人,他沒有中陰身,直接就頓超,這是頓超的法門。前面講的二乘雖然方便,但是不究竟,這淨土法門又方便又究竟,可以往生淨土直證「阿鞞跋致」。這個話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佛不妄語,一般世間人若能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舔到鼻尖。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可「覆面」,就是舌頭薄寬長可以把臉蓋起來。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他展現出他多生多劫以來不妄語,所以《阿彌陀經》上說「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以舌覆大千,表示佛絕對不妄語。而且他是長劫以來不妄語,所以他出廣長舌相。這「廣長舌相」是佛的相好,他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不可思議。他是要證明給世間人看,我沒有欺騙你,不光我不欺騙,十方的諸佛都不欺騙。
  
因為鳩摩羅什大師翻譯《阿彌陀經》的時候做了簡化,所以羅什大師翻的版本是六方,玄奘大師翻的版本是十方。十方諸佛在十方教化眾生,宣說淨土法門,都是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語啊,教大家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這一部《阿彌陀經》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就是稱讚無量壽。稱讚無量壽不可思議功德,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阿彌陀經》又稱作《稱讚佛淨土攝受經》,所以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阿彌陀經》的全名。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就印證了他第一願講的「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跟《阿彌陀經》剛好可以互相印證。所以《阿彌陀經》講的也是極樂世界,是小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大本的《阿彌陀經》,是詳細說明。所以淨土法門,你要真正能相信,要真正能夠接受。其中最難令人相信的就是「帶業往生」,尤其是講業障重的,或是有犯世間法律的,譬如像一些殺人的、重罪的。到臨終,他悔改了,念佛一樣帶業往生。不可思議啊!即使下了地獄,你有這個善根念佛求生淨土,那麼一樣帶業往生,而且不會再墮惡趣。甚至有的用「中陰身救度法」,也可以帶業往生。所以這個「不復更墮惡趣」好幾重意思,但是就是告訴我們在臨終的時候不會墮惡道。即使有墮惡道的緣現前,因為你念佛,惡境消滅直生淨土。往生淨土的人,沒有中陰身。所以,我們要懂得這法門它的殊勝、它的難得。
  
你修其他的法門,那就不保證。所以,永明延壽大師講:「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我們人在世,這一生造的業,強者先牽。你的業習哪一個比較重,它就牽引你往生到哪一道。古德講:「重處偏墜」。就像「秤」一樣,哪邊比較重,它就往哪邊先下沉,像蹺蹺板也是,「重處偏墜」一樣的意思。其他的法門,確實沒有淨土這樣的殊勝。「不復更墮惡趣」有這幾重意思,就是不會下三惡道,還有,往生淨土後再來也不墮惡道,所以這個是非常殊勝、非常難得的法門。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一願要是完成了,法藏比丘說:我就作佛。「若不完成,那就不取無上正覺」,所以他能發願啊。那現在他的願都已經圓滿了,所以這證明他是圓滿佛,他是真正的如來。所以你仔細體會他這個願。你看這部經,你都要求佛力加持。為什麼?因為蕅益大師講「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你不要講得簡單:「法師,我都相信」。等到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了,你就會不相信了,你就會懷疑了。甚至你現在將要死了,你想想看,你要上哪裡去?你不是說你相信嗎?你心裡害不害怕?你會不會徬徨?會不會不知所措?那就能夠證明,你到底相不相信淨土,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這本願功德的加持,這點很重要啊。你對於世間:你放不下、不想放、捨不掉、難分難捨,那正是對佛的信願不足,可以肯定你沒有深信切願。所以,學佛要在哪裡勘驗?要在境界上勘驗。你們要會修行喲,不要自己去找境界過來勘驗喔!那叫攀緣。是要你檢點你的心念,在從前過往面對的境界上,自己貪不貪?著不著?不是叫你現在去找境界過來磨鍊,我目前沒有看到有人有這樣的程度的。你們都沒那個功夫程度啊!誰有那個程度?道濟禪師-濟公活佛有那個功夫程度。你們沒有人明心見性,都要保持用功,修行要保任。明心見性後都還要保任,對治煩惱,叫煩惱不起現行。你不要想說:明心見性以後你就解脫了,那還很早呢!你還有無始劫來的習氣要除。道濟禪師是明心見性的,他是在除他的習氣。習氣除得差不多了,他要破除他的分別、我法二執,所以他才去接觸境緣,才去裝瘋賣傻、飲酒吃肉。那他是有功夫的嘍!他能夠「隨」,他能夠「任」。你還沒有這個功夫,還沒這個境界,所以你要「保」。我來看你們目前連「保」的資格都還不夠,因為沒有人見性。見性以後才「保」,「保」穩之後,才「任」,沒有見性你不能「任」。你一「任」,那就是在「隨業」。所以為什麼講要持戒,要用戒律規矩來約束,就是因為你也沒有見性。見性都還要再保持,就是五祖忍和尚所講:「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逢緣不動,不隨境遷,意思是不被境界拉著跑,這才是見性以後初步的功夫而已。道濟禪師是有功夫,所以他才敢飲酒吃肉,到處做世間事,而且他見性後,修行斷了煩惱,他有發神通。你們不要發了神經,以為發了神通,說有誰來跟你講話,其實你是在自說自話,是精神錯亂。有些人不懂,他以為當時候大家對戒律很執著,所以道濟禪師要度持戒精嚴的人,告訴你,當時候的人沒有對戒律很執著,持戒精嚴的人也不是這樣度的,道濟禪師不會去毀壞人家的戒行,祖師大德不壞人家戒行,他只會告訴你怎麼樣更增進。就像窺基大師見道宣律師時,他也沒有說他持戒是不對,他只說「你的心態上哪邊要增益」。
  
道宣律師持戒持得好,有天人送飯來。他想說自己真的有點什麽了,要度窺基大師。結果呢,當天天人沒有送飯來,隔天他問天人:「你怎麼不送飯來?我要度人!」他說:「昨天大菩薩上山,滿天護法神,我進不來!」他才知道窺基大師是大菩薩。所以兩個人睡在一起,睡一個晚上,道宣律師右臥如弓,如理如法,那這個窺基大師,睡個大字形,晚上一直打呼,隔天起來,道宣律師就罵他:「你一個出家人睡覺這麼沒有威儀、沒有規矩,睡大字形,晚上還打呼,這麼不像樣。」他說:「你說我啊,我還要說你呢,昨天晚上睡覺,半夜有一隻跳蚤跳到你身上,你不歡喜,就把牠往地上一彈,害牠斷了一隻腳,吵得我晚上都睡不著。......」窺基大師他有功夫啊!他不是毀人的戒行,不是說持戒的人是執著,而是告訴他,他還能增進。所以道濟禪師他也不是要度當時候持戒的人。說要破人持戒的執著?持戒怎麼會執著,戒是佛制的,執著是這個人心執,不是戒有執著。你腦筋觀念要清楚,你不能說持戒守戒的人叫執著,那釋迦牟尼佛最執著,戒還他定的,是他教你的,難道佛教你執著啊?那你是謗佛。佛法有五種人說,但是「戒」只有佛能制,《戒經》只有佛說。

 我們看經典中,有佛說、有佛弟子說、有仙人說,有諸天說、有寄位的鬼神說,我要特別講「寄位」,不然你們會去聽外面那些鬼神附身講的話,其實那些都是鬼話連篇。經典裡面能講法不出這五大類,即使能說法的鬼神,也都是大菩薩來示現,稱為寄位,所講的必須是有佛來印可。這樣講你們就清楚了。而不是說現在這五種人都能講法,那就亂講了。隨便來個附身的,說他是什麽鬼道的王爺,或什麽古代的歷史人物,他也要來講講話,說些似是而非的法,這樣就不對了。
所以你要知道,道濟禪師他是在修自己,他有了功夫以後,「保」到一個程度,他要「任」,任運隨緣,他破除自己的分別我、法二執,到處隨緣,跟人家融和,這叫「和光同塵」。你們不要學和光同塵,你們沒有這本事,去了就完蛋,都還沒度到人,自己習氣就完全顯現出來,自己就不修行了,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

你以為自己在發好心,想:我要度眾生,我也跟眾生吃肉,我也跟眾生喝酒,......喝了,沒度到人,人家沒醉你就先醉,先顛倒了,這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所以沒那個本事,你不要逞強,不要去學道濟禪師,要學「老老實實」的用功修行,你不要學人家吃肉喝酒。道濟禪師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你們要是亂學他,你就著魔。道濟禪師也叫你們不要學他吃肉喝酒,不要學他做這些世間事。他有功夫,是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他是在對治他另外的習氣。就像慧可大師一樣,他傳法給三祖以後,他也是該喝酒的去喝酒,該上聲色場所,他也是去了,人家說:「你一個和尚,你怎麼不持戒?」他回應:「你把你的戒持好,你不要管到我這裡來,我在修行,你們看不懂。」這是慧可大師。你要是學他,你會變成一個大凡夫。

這裡講:「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是發大誓願,一定要成就,一定要作佛。現代的人發願,都是三分鐘菩提心,露水道心,不是真正的發願,一旦有了境緣:到道場被罵了、被念了幾句了,他就不學了。還講:「你法師有什麽了不起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到別的地方去」。老實跟你說,你到別的地方去,習氣還是一樣,問題還是一樣,毛病還是存在。所以,不是你離開道場,你不在這裡,你不學,就代表你成就了。所以你要清楚,你那是「我慢心」在顯現,你是傲慢,你不是真證可以不學。但如果你所在的那個地方不如法,像:有的道場說出家人不方便要錢,就改叫居士去做些不如法事。或是非人家所願的事,像:去化緣,暗示人家要給錢。那種地方你就不用再親近。還有一些地方,做種種的不如法的事情,像有的地方在印偽經,印假的《大藏經》,這種和尚就不值得你親近。現在什麼樣的都有啊!所以古德講:破壞佛教的罪人是誰?是出家人。和尚正是佛教的罪人,那種罪人和尚你就不要親近,還有的和尚講「學戒沒有用,要學世間法」;還邪說「把世間法做好了就能作佛」......,這講法比比皆是,我不是在講哪一個道場或哪一個人。你去看看,現在這種說法太多了,出家人他自己心裡沒有佛法,所以嘴裡講不出佛法,就拿一些孝道啊、親情啊、人情啊、感情啊,來充作佛教的慈悲、佛教的愛。其實佛教沒有在跟你講「愛」,釋迦牟尼佛講的是慈悲。佛教不講世間的愛,愛是什麽呢?愛是輪迴的根。「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你不要自己思想偏邪、邪心,就把釋迦牟尼佛、把歷代祖師大德都講得好像都是世間人。釋迦牟尼佛要是照你世間的那條路走,他不會「棄國捐王」,他今天成不了佛。法藏比丘他也是棄國捐王,出家。諸佛如來都是出家相,沒有一尊佛例外,而且都是國王出家、王子出家,有的祖師大德也都是。金喬覺他是新羅國的王子,地藏菩薩的化身,他也是棄位出家。鳩摩羅什大師,本身也是貴族,都為我們做示範。他們是放下國家王位、放下尊貴身分出家。古來祖師大德他們不是像電視上演的:家裡沒錢,或受了感情創傷,想不開啊,才跑來出家的,他們不是喔,他們確實像法藏比丘一樣,修菩薩道高才勇哲,都是高明之輩。還有:安世高大師,他是安息國的王子,他也出家。像達摩祖師也是印度的王子,他也出家,都有大成就。所以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子,你們電視不要看太多,人家拿來給我看,我看有的電視劇,演出家人在誦經,還每個人發一個木魚,那樣不能誦經啊,那叫吵鬧。所以你們要懂,不要讓電視把你帶壞,不要從電視劇學佛門的規矩,有些都不專業。我們講的這一段「不得是願。不取正覺。」你要能夠去體會 。

第二願: 不墮惡趣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