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圖文篇】 悟顯法師 菩薩戒解疑-19





【圖文篇】

 19什麼是開、遮、持、犯
悟顯法師   開示:
學佛一定要知道,不可以忘記「光明金剛寶戒」,用此一戒能貫通十重四十八輕戒、一切的戒法;要是懂了這個,你自然就懂什麼叫「開、遮、持、犯」。「開」就是開明本心,「遮」除習染現前;「持」是持而不失,「犯」而有悔。「開」,不是以你的人情在開緣,而是要能開明你的佛性;開明本心,遮除過患,令眾生能夠「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這就是持戒。不明戒體,只持戒相沒有用,所以經上說:「戒性如虛空。持者為迷倒。」永明大師講:「無所持而具戒。」什麼叫無所持?心裡不執著,則無所持,不貪染則無所持,不犯戒則無所持,自然就具戒了。這是大乘戒律,不是凡夫、小乘戒,而是如來出世的本懷,所謂「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就是要宣說「光明金剛寶戒」。不懂光明金剛寶戒,就不懂「開、遮、持、犯」,連自己到底是犯戒了,還是在持戒;該開緣,還是該持守也不曉得,所以念念執相。甚至到後來把佛法給滅了,自己都還不曉得,還認為自己是在持戒或很開緣;全都是因不了心性、不了光明金剛寶戒。

🙏深入學習 ~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   悟顯法師 講述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B1Aq43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上冊) : https://goo.gl/K3NRkM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下冊) : https://goo.gl/ZqgVDG

【心經白話述義】19 ─ 什麼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什麼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悟顯法師   開示:
色跟空不異,不異就是相同,是說空跟色相同;前句是破凡夫執色為實有的邪見。後是破二乘及外道著空的邪見。「色不異空」,「色」簡單講是四大,地水火風這四大假合本來沒有,當體全空,可是我們現在卻認為實有。地、水、火、風四大,地是屬堅固,是阻塞的,風是屬流動,地跟風相對,所以就抵消;火跟水相對,又抵消,所以一總皆空。一切眾生本都四大皆空,但是眾生不認為自己空,總是執著身為實有,老在這身上打妄想,一再堅固自己的妄想、執著,所以空不了。而這所說的「空」是真空,空不礙色,色不礙空,所以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福到了......【悟顯法師法語】




【悟顯法師法語】
在公司或是在你的工作環境當中,要有一些能夠可以提起你正念的擺設,或是佛像或是經典,或是設定祖師大德的法語開示在你的計算機桌布,在你工作的台面上。

【驚蟄】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老實念佛



【驚蟄】 202035日  農曆二月十二



驚蟄聞雷萬物和。專心念佛意云何。
根塵掃盡彌陀現。業識拽空也是他。
人法雙忘名極樂。凡情不起妄無多。
聲聲佛號真如理。入聖超凡一剎那。



念佛好處何其多
悟顯法師 開示:

🌺淨宗它的功德除了念佛求生淨土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前透過念佛就可以得到身心清淨,這個是通用於每一個人的,沒有分別的,無論男女老少,乃至十法界一切的眾生,包括地獄、餓鬼、畜生這些惡道的眾生,或是善道的眾生,但凡你念佛,至誠懇切,我們看到《觀經》上講的「於念念中,就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這個八十億,我們就當作是煩惱的數量來看的話,把煩惱用這個數量把它量化,你一念當中至誠能滅八十億的煩惱,那你看看是不是現前就能得到身心清淨。

🌺那麼,一定是現前身心清淨,之後才能夠一心不亂。如果念佛的人眼前都得不到利益,你怎麼可能要求他往生的時候心是如入禪定,心是得到一心不亂的呢!所以,一定是現前他就有利益。


🌺所以,像你平常就要養成念阿彌陀佛的習慣,因為「阿彌陀佛」名號,無論是在何時何處何地,你都能念,甚至你可以專念,你可以找你的小孩跟你一起念,或是三分鐘,或是五分鐘,或是十分鐘,或是半個小時,或是逐步延長,或是每天晚上大家吃完飯的時候,或是每天早上吃飯以前,都可以這樣子有一段小小的念佛時間,或是短短的三分鐘,大家一起念個幾聲佛號,或是心裡默念,或是出聲念,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修學戒定慧的一個習慣,不枉他跟你這一生的因緣,來做你的小孩,做你的孫子,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共修的小時間,就能夠讓你的兒女善根增長,人緣變好,遇到的緣會殊勝,惡友遠離,因為念佛的人,每天都有功德,惡友會遠離,善友會親近,貴人會相助,佛力會加持,有種種殊勝的功德。......更多精彩內容

🙏請聽

悟顯法師  念佛開示 :    念佛好處何其多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圖文篇】 悟顯法師 菩薩戒解疑-18





【圖文篇】

 18什麼是性戒,什麼是遮戒?
悟顯法師   開示:
佛在《華嚴經》講:「戒為無上菩提本」,這個戒就是「光明金剛寶戒」是性戒,就是眾生的佛性,跟《梵網經》是相應的。所謂「一切凡聖戒皆以心為體。」這個心是性戒,其餘的都是遮戒,幫助你遮除過患,遣除過失;所以修行你不解心性,你沒有辦法修。十重四十八輕戒,是遮戒,從性起用遮除煩惱。一般的遮戒是你有受,做了才算有犯,或是佛在世的時候,弟子犯了以後才制。憨山大師告訴我們:菩薩戒是性戒,其餘的戒都是遮戒,用來防非止惡。像比丘戒、比丘尼戒,就是遮戒。實際上,這戒相不會離開戒體,但是你不明戒體只有戒相,那是沒有辦法持得好、持得圓滿,所以一定要懂得。不要以為你不受菩薩戒,你就沒有過失,做了還是一樣有過失,這點一定要知道。

🙏深入學習 ~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   悟顯法師 講述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B1Aq43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上冊) : https://goo.gl/K3NRkM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下冊) : https://goo.gl/ZqgVDG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農曆二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




釋迦佛贊

釋迦尊 號覺皇 覺行圓滿難量 娑婆業海作舟航 
轉法輪 開寶藏 九界導師人天仰 破妄顯示真常 
諸佛稱贊遍十方 徑路指樂邦 
大恩大德不可忘 惟有勤宣揚



悟顯法師  開示:戒為無上菩提本,能夠淨化身心

釋迦牟尼佛在《遺教經》講:「戒是正順解脫之本」,經一開頭就講到戒律。從戒能夠出生一切善法,能夠得諸禪定解脫乃至斷苦惱的智慧。這順序要搞清楚,戒律生禪定,禪定生出斷苦惱的智慧。

所謂「因戒得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不要認為「修善」就等於持戒,觀念要搞清楚。如今佛門有人誤以為:「我十善業做好,或是《弟子規》做好,就等於持戒了。」佛在《遺教經》上可沒有這麼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為什麼「戒」能作為無上菩提本?因為它不是世間一般人想像的善法。戒能生定,做善事不能生定。因戒得定,而定能發慧,所以戒是根本,首先要從律儀開始。為什麼有人念佛念不好,看經典看不懂?因為他的戒沒有持好,心不清淨,所以就沒有辦法契入經典。

佛法如甘露。戒沒持好,在佛門稱為「漏器」,「漏器」就是這碗有破漏,就像你用一個破漏的碗要來盛甘露,沒有辦法用破碗,把無上的甘露盛起來喝。所以學佛的人要懂得持菩薩戒,這都是出離的根本。菩薩戒特別講究用心,但不是只論「心」而不論「事」,「心」跟「事」它都講究,尤其特別要求你的「起心動念」。要你從起心動念上下手去改正,做到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兩舌,能夠常讚歎三寶,恭敬一切善友,不能自讚毀他等等,都是從心上去要求,從心裡轉,那你的戒就持得好。

一般世間的善法,只在外相上要求,它不講求心裡,你只要身體沒有這樣的動作跟行為,那就不算是不善。佛門雖然講五戒十善,但是在大乘佛法裡,是從心地上要求起,所以標準跟一般的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要有「出離心」,這三個字我們一講再講,學佛是來出離煩惱的,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做世間的善事沒有出離心,是不能出生死的。不是說善事不用做,十善還是要修,但是心態上要出離。佛法教你「孝順父母」,教你行「孝悌忠信」,跟世間人心態不一樣。

在世間法《孝經》所講,從始至終不離名利情愛。《孝經》一開始就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一開始就教你愛這個身,「愛這個身」在佛門叫「身見」未除。

眾生就是因為愛惜這個身,所以不惜殺生害命以滋養此身,所以說「身為苦本。」連老子都懂得:「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何況是諸佛如來。《孝經》最後講「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他為什麼要立身行道?為了揚名後世,為了光耀門楣,光宗耀祖。所以他立身行道是為了名利,不是為了眾生。

所以,這就很清楚了,用世間法來行佛法,那是行不通的,《孝經》上面講的是世間人的孝順。佛法講的根本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要是貪著自身,為什麼能六年苦行、能剃髮出家;釋迦牟尼佛要是為了名利而修道,他也不用出家,他本就是帝王之家,家世顯赫,不用光耀門楣。

他是為了成道而出家,為了出離生死而出家,所以用心完全不同,不是一般的小民想要光宗耀祖。

佛法講的孝順,也不同於世間人講的「大孝。終身慕父母。」釋迦牟尼佛要是終身慕父母的話,他怎麼能夠發心出家學道。「慕父母」,心裡面就是罣礙。


禪宗第九代的祖師,他過去世又想出家又罣礙父母,所以他這一生五十年不開口說話。他問他的師父:「到底是出家重要?還是父母重要?」他師父告訴他:


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

這位祖師言下大悟。他五十年不開口說話,也不出門,因為罣礙父母而出不了家,那是過去生帶的業,所以他的師父來度他。

這一念罣礙,來生的果報就是如此,幸好得遇明師告訴他,你的真心本性比你的父母跟你還近,你的行跟佛完全無二無別,不用再外求有相佛。他的根器很利,一聽就開悟,所以成為禪宗第九代的祖師─伏馱蜜多尊者。



世間人講求的孝道,在佛門裡面,佛是教你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心,也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學道。由此知道,佛門講求的戒律,跟世間善法不一樣,名字雖然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

尤其大乘佛法,是從心地上下手。也要求心態、也要求事相,都要做到,不能只做樣子。世間人行的善法,或許可以只做做樣子,但是大乘佛法不行,要表裡一如、表裡相應,這才是真正出世的戒律。



戒為無上菩提的根本,戒能夠淨化身心,所以應當一心持淨戒。《華嚴經》講:


戒能開發菩提本。學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學常順行。一切如來所稱美。

......悟顯法師  開示:滅除煩惱的智慧 精彩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UemlGWydI&feature=emb_logo







【心經白話述義】18 ─ 每天都讀誦《心經》,也在聽法師講經,但還是聽不懂怎麼辦?


每天都讀誦《心經》,也在聽法師講經,但還是聽不懂怎麼辦
悟顯法師   開示:
這部經對於初學來說沒有那麼容易學習,若是聽不懂,就要發心,在佛菩薩像面前懺悔自己的業障,懺悔過去生毀謗大乘、毀謗般若的業障;祈求觀世音菩薩加持,這樣才算有一點想學的心及恭敬心,這樣聽經才能契入。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