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二七)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一頁,倒數第六行,也就是前面數過來第三行,最下面:「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頌曰。」這「頌曰」應該是接下一段。那麼這是講述法藏比丘當時的一個狀況。前面讚歎他德行出眾,天資聰穎,是個修道人的好樣子。那麼這裡世尊告訴我們,即使你再有才能、再有德學,也都不及於佛。所以呢我們學佛要懂得虛心納受,心如同太虛能包沙界,顯示啊自己的心量廣大,能夠容得下一切的言論、一切的眾生,是順你的、逆你的、不及你的、高勝於你的,統統我們都能夠包容。所以即使法藏比丘他的智慧、他的資質比一般人高出非常的多,但是仍舊啊要頂禮世尊。那你看他,前往世間自在王如來所,見佛就長跪,長跪頂禮,禮佛三拜。所以為什麼說你們到佛堂來,看到佛菩薩的形相要頂禮三拜。有一些人他覺得他自己很厲害,學佛很久,懂得規矩,他就免除了這樣的一個禮儀,那麼這個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自己都要知道要恭敬三寶,要尊重釋迦牟尼佛,尊重一切諸佛。所以你看法藏比丘見世間自在王如來,頂禮長跪,這頂禮就是接足禮;長跪呢就是雙膝著地,雙膝著地。那麼向佛合掌,合掌就是合十。所以在合掌的時候,你的十根手指頭要合起來,不可以散開來,那叫合十。這些呢都是代表至誠恭敬的意思、至誠恭敬的樣子。這是誠於中,形於外。他為我們做出來的非常好的示範,即使自己再有能力,也都恭敬三寶,這是一個學人的樣子,學佛人的樣子,沒有一絲毫的我慢、沒有一絲毫的高傲。何況他是世間自在王──他是世饒王,也就是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有權力的人,他都能夠向佛做這樣的一個最敬禮,顯示他沒有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認為自己有錢有勢、高勝於人,那以自己的財勢欺凌對方,這個就是一種增上慢的表現。所以你看法藏比丘在這裡沒有我慢、沒有增上慢,離開佛所說的七種慢。所以他在學佛能夠成就,這是從這裡就看得出來。那麼向佛合掌以後,即以伽他讚佛,伽他就是偈頌的意思,也就是歌詠讚歎世間自在王如來,讚歎佛的功德莊嚴。不但讚佛,而且自己發廣大願,像現在很多的學佛人,看到人家修行他會讚歎,可是呢自己不能發心,不願意修行。他很樂意拿錢來護持,但是呢自己要真修他就退卻了。所以現在很多佛門所謂的護法,都沒有在用功,都沒有在修行,犯了規矩,出家人人情也沒有人敢說他。所以呢這些人在佛門裡面有沒有護到佛法呢,這是可想而知的,不但沒有護持,還破壞了佛教的規矩。那麼出家人人情不願意勸導他,還替他開脫,把開脫當做是開緣、當做是方便、接眾,那就是不可以的事情。實際上他不是接眾,他是接錢,錢接到自己口袋裡面來,那這個是出家人的過失。還有一類呢這是護法的過失,他自己不願意學,出了錢就想到佛門裡面來當老大,希望每一個人都恭敬他、讚歎他,說他是大居士、大護法,你要求他佛教的規矩,他不願意改正,總是理由,那這個就不稱之為護法了。這是破壞佛法的行為。所以現在很多人他能讚歎,看到法師、看到居士修苦行,嚴持淨戒,他可以讚歎,可是呢他自己沒有辦法發願。所以你們看到法藏比丘讚佛以後發願,你們就要跟著學,要跟著學,不能只有讚歎,讚歎這個是很容易,但是能發心修行這更為難得,所以應當發願,《彌陀經》講的:「應當發願。」看到如來的殊勝功德,要發願我要跟佛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你本來是佛,佛在經上講的:你本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那既然跟佛完全一樣,所以應當要發願做佛。「應當發願。」啊,所以我們看到法藏比丘讚佛之後發願,願意做佛,這個才顯示他修行的殊勝啊!有些人修行、有些人讚歎佛陀,他目的是要求福報,求這個人天的受用,這個都是不了義法,想說來生還來做人,拿著一些佛教在人間的名義,戀著世間,放都放不下,那個學佛是假的,他沒有學到佛法真正要帶給他的真實利益。所以我們讚歎佛陀,自己就要發願,也要做佛,不能懷疑、不能夠有一絲毫的退卻。那麼下面是他讚歎的偈頌,「頌曰。如來微妙色端嚴。一切世間無有等。光明無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這是第一首讚歎世間自在王如來,也同時讚歎十方的如來,進而讚歎未來的如來、過去的如來、現在的如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皆如同世間自在王如來一樣微妙色端嚴,相好微妙。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佛叫做「應身佛」。佛有五種身:「法身、報身、應身、化身、等流身」這五種。那麼示現在人間的,或是給十地,這是地前的菩薩看都是屬於應身,地前菩薩,應該是初地以前,地前菩薩的,都屬於應化身。所以我們現在看的釋迦牟尼佛這是應身。那化身呢?這化現的、暫時而有的,也許只有幾分鐘、幾秒鐘而已,這是化身佛。等流身呢?就是現國土、現畜生、現這個餓鬼,等同凡夫之流,等同這個凡情之流,所以叫等流。我們講的現同類身去度化他,所以佛有五種身。那等流身當然除了有情以外還包含著無情,譬如說在沙漠現綠洲,或是在大火當中現一場大雨,所謂的即時雨,這有時候都是諸佛如來化身,這個救度眾生現等流身,化現等流身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所以如來有五種身。那麼讚歎他微妙色端嚴,這是讚歎這五種身功德莊嚴,利生的慈悲,度生的智慧,自身的嚴淨,這法報身就自身的功德就自受用。法身、報身都是自受用身。所以這個化身、應身、等流身都是屬於他受用-他受用身;他受用身就是利益眾生的部份。那麼法身、報身它的嚴淨清淨莊嚴,一身能現剎塵身,能現國土;一毛孔中能現十方無盡國土,一一國土中又現十方諸佛如來,現無量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所以這是顯示如來的身形的微妙,所現的相呢?有菩薩、眷屬圍繞乃至因地一切功德法行,這是色端嚴啊!在《華嚴經》上講:這是報身佛。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是報身,華嚴祖師告訴我們的。在天台宗它把它分為三個: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是毘盧遮那;報身是盧舍那;應化身是釋迦牟尼,這三個。但是在華嚴宗來看他就是毘盧遮那就是單指報身佛,這你們去看華嚴祖師的註解就非常的清楚了。那麼這裡講的:「如來微妙色端嚴。」微就是講它能夠現非常微細,小能容大、一能容多,多中之一復能容多,重重無盡,如同帝釋天羅網上的寶珠,帝網無盡啊!寶珠跟寶珠光光互照,重重無盡這是微妙,裡面具足一切功德,所以《華嚴經》講:「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現法界。寶光現佛如雲集。此是如來剎自在。」現國土沒有障礙,身中可以現國土,國土當中再現如來、再現六道眾生,所以這是微妙。微中有妙;妙中有微。所現的相呢?利生的功德皆是色端嚴,你不要想到端嚴就是很好看,又化妝、又上口紅、身體呢是黃金的顏色,那你著相了,「如來微妙色端嚴。」這端嚴就是什麼?利益眾生的行為端正莊嚴,皆能令一切眾生趣向薩婆若海、趣向佛智啊!薩婆若就是佛智的意思,讓眾生能夠平等成佛這叫色端嚴,他不是顯現色相要來誘惑你,現代的人世間人穿的好看的樣子,目的是引起人家注意,希望人家覺得他很美、很好看;他不是,一切的諸佛如來顯現莊嚴的色相,是為了利益眾生,所現之相呢,一一皆莊嚴,譬如說眾生需要幫助的時候,在急難恐怖他就現這個救護他的形相,這就是莊嚴,所以叫色端嚴。這色包含六道一切眾生,乃至十法界一切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而行教化,這叫色端嚴。那麼所現呢皆是究竟,所以「一切世間無有等。」一切的世間包括人、天、天王、聲聞、緣覺、菩薩在利益眾生的功德上,所現的端嚴色相上都不及如來。所以《華嚴經》上講:假使天下的眾生都證得等覺菩薩,集合他們的智慧要來思量毘盧遮那佛的功德莊嚴、毘盧遮那佛的境界,竭其神通、盡其智力,千萬億分不及其一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無法測度,所以它這裡講:「一切世間無有等。」這世間包括六道這個四聖法界。世間呢又分三種: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還有就是無情世間,這三種世間亦無有等。你看《華嚴經》上講的:如來的功德、身相乃至如來所居住的國土,確實不是一般菩薩所能測度的、所能夠比擬的,所以說為「一切世間無有等。」沒有辦法跟它有所比較。那麼下面說的:「光明無量照十方。」如來身有光明,放光照十方法界,一一諸佛如來其實皆是放光照十方法界。那麼這個光呢就代表智慧的意思,在佛門裡面光明就代表智慧,有引導的義趣,也有破除昏暗的意思,也就是說諸佛如來有能力,破十方法界任何一個眾生他的無明昏闇。在利生上是破眾生的昏闇,在自身上表示自己昏闇已盡,所謂「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這《無量義經》講的:這如來的身相、如來的光明智慧,所以「光明無量照十方。」這世間的一切光皆不能相比,所以說「日月火珠皆匿曜。」這世間我們不講現在的電燈,最亮的就是太陽,晚上呢就是月亮,那如來的身相超於日月,這個火啊以前是點蠟燭,現在就是電燈;珠呢就是珠寶,俗話講的:「珠光寶氣」,珠寶上有光明啊!我們這裡的珠寶是你看到它的光,它的顏色是折射的,你並沒有見到它本體的顏色,不光是珠寶,所有的東西都一樣都屬於反射光,並不是它這個東西真的有顏色,所以這色相是虛妄的。你要懂得一點攝影的人,你就清楚了,光都是反射的。所以其他諸佛國土,像天上的它的這些寶石,它本身自己就有光明、自己會發光,不用使用其他外加的燈泡或是日光來照耀,這是世間寶跟天上的寶有所區別。那麼我們拿西方極樂世界的來看這佛境界啊,它那裡的寶能徹照十方,那個光明能徹照十方,每一個花瓣、每一個花葉皆是七寶所成,都能夠照耀十方,照耀的時候不會刺眼,還能在光中現佛剎,光是無情,無情還能說法,而且同時說不同的法應不同的眾生,一音而說法,所以到西方淨土不光是如來一音而說法,小貓、小狗、小鳥都是一音說法,乃至花、池、寶、樹都是一音說法,所以這個「一切世間無有等。」「日月火珠皆匿曜。」那麼世間最好的寶物就是摩尼珠,摩尼珠它自身會放光,自身會有光明,但是比起如來的光,那是不能為比啊,不要說一個摩尼寶珠,即使是幾百億顆摩尼寶珠也不能為比,因為畢竟是世間有相、有形生滅之法,如來所現的光明是自性清淨所顯現的,自性清淨所顯現的,不是世間這些珍寶所能比較的,所以這裡讚歎如來的色相、如來的光明,他的智慧、他的深廣。色相呢?「一切世間無有等。」光明呢?照耀十方一切日月、一切的火珠皆匿曜。那匿就是隱藏的意思,隱藏它的光耀,耀就是光耀的意思,就「日月火珠皆匿曜。」這世間的珍寶所不能比,可是聽到這裡你們還是喜歡金銀財寶,世間人還是喜歡啊,聽到這裡讚歎佛有多好多好多好,等一下如果出去每人發一塊黃金,唉,還是黃金比較好、還是珠寶比較好,黃金可以換錢,珠寶可以嚴身,所以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比較看看,你到底覺得佛法好還是世間的這個東西好?所以你不得不讚歎順治皇帝啊!黃金白玉非為貴啊,他自己當皇帝他能看破這層道理,他能放下中國最有權勢、最有財勢、最有地位的這個身份,他把它放下,還感歎自己過去生就是因為一念的錯誤,所以生在帝王家。那試問這世上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覺悟啊?且不管他成道與否,有這樣的發心,那是不容易的事情。大多數的人都是喜歡財色名食睡,所以孔子講:「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好色者財色名食睡啊,在佛法就是這樣看。那財色名食睡後面那一句──地獄五條根,地獄五條根。它就像枷鎖一樣、像鐵鍊一樣,把你拴在三界當中,甚至把你鎖在地獄當中。所以祖師比喻:「鎖真覺於夢夜」,把你的真心本性鎖在大昏大夢當中,夢夜啊,做惡夢啊。所以我們自己學佛要能夠警醒、要能覺悟啊,要提起來啊,要向上之心、求道的心,不是求財的心。有些人說:哎呀,你們出家人也不賺錢,也不利益社會。實際上你看看,你叫他放下,他放不下。這放不下的人比比皆是啊。賺錢富貴、有名有利這沒什麼好希奇啊,你做的事情每一個凡夫都會,每一個凡夫都想要,都希望擁有啊,這個沒有什麼好追的,而且也不一定追得到,追到也不是你的。佛在經上講:財為五家共有啊──水、火、盜賊、冤親債主,還有一個就是國主、國家。我們現在是生在這個時代,沒有所謂的抄家的這個問題,但是有抽稅的問題,也都是屬於國家的。水火無情。這一些外在的都能防範,你要是生了一個冤親債主來討債的,俗稱的敗家子,你有再多的錢,你都得送給他。那你就算繼承龐大的家產,你也不用高興,俗話講:「前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你還有你的冤親債主,等著跟你要債,前人家產是後人收啊。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啊。世間的一個循環就是如此呀!都是為了這些事情,為了財產、為了名利,在跟人家鬥爭、排擠、嫉妒,到兄弟姊妹都不肯罷休啊。所以這是貪欲所造成的。是不是錢的問題?錢很無辜啊,是你貪心的問題、你看不破的問題,所以我們學佛要把這些東西要看淡。有錢沒錢、有名沒有名,我們都要放下,不可以在意、不可以執著,這樣你才會知道佛法的殊勝啊,才知道佛的光明照耀十方。這世間的金銀財寶、日月火珠,真的沒有一樣超勝佛的光明啊,你才真正有學到啊。不然你看這段經文只聽到法藏比丘在讚歎如來,讚歎的真好,問題是你自己的心好不好樂。這日月火珠皆有光明都是世間人所愛樂的,世間人愛樂財富、愛樂壽命,壽命就以日月做代表,所以日月在這裡就代表壽命,壽命、財富,日月火珠都是有光明的,佛的智慧可以幫助你看破它。那金銀財寶有些人不要,有些人貪的是什麼?貪的是感情、恩愛,這恩愛勝過它金銀財寶,勝過日月火珠。那你放不放得下?你能不能用佛的光明智慧照破它、看破它?有些人學佛很不甘心呀,跟自己的先生講,跟自己的太太講:哎呀,我們一起共修,一起修行來成佛。我沒有看到佛有男女相啊,佛無男女相啊,無有世間分別相啊!不要說佛,連天人都沒有,天上的人都沒有。所以你自己就要曉得,雖然你不好樂錢財,你好樂感情──情執、情見,有的是對先生的,有的是對家庭的,對小孩的,尤其是女眾,結了婚都是貪戀小孩,先生沒有,丈夫啊,一丈之外是別人的了。小孩不一樣,她跟他有很深的業,她覺得這是從她身體裡面出來的,所以她對她的小孩特別貪愛。無論你是貪男的、貪女的,都一樣是輪迴,所以這個都是要放下的。這就是世間的日月火珠啊,沒有弄好燒到自己啊,讓自己在這當中受諸輪迴。所以要用佛的智慧來照耀、照十方、智慧照破它。知道什麼?世間的一切因緣和合,緣起性空。這緣起現在講一般人都會認為這因緣是有的,實際上因緣是空的,沒有任何能夠產生,因不能生,緣也不能生。因緣不能生,怎麼會生出果呢?所以菩薩告訴我們,要知道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所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你有這個智慧,你才能夠照破,你對於家親眷屬,緣起緣滅,就是這個心態,緣起不執著,緣滅不留影於心,不罣礙。你至少要有這一層功夫啊。要知道一切的所有都是因緣所生,不是實有的,你不要當真。如夢幻泡影,說你好、說你壞,找你麻煩、傷害你的、這些你都要起如幻觀,觀諸法如幻,把它看破、把它放下,這才是用光明來照破。下面講:「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這是講如來演一音,一切的有情各各隨類得解,你是大乘根器的聽到就是大乘,你是小乘根器的聽到就是小乘,你非器的聽到就是人天。所以我要跟你們講:小乘非佛說啊!很多人說大乘非佛說。……小乘非佛說啊,這是真的,小乘才非佛說,這個很重要啊,你不要被他們的科學考據歷史考據給弄糊塗了,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在〈藥草品〉上就講到他說:我說法如同大雨啊,普潤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如同藥草,品類個個不同,有大有小,小草、中草、大草、小樹、大樹這五種差別。那麼隨著眾生的品類聽到的法不一樣,但是佛他所要宣說的是一乘,所以小乘根本不是佛說的,是你自己妄情所見的,虛妄顛倒的,凡情所顯現的,隨自己的業力所解出來的。你去看很多小乘的經典,其實我們以大乘佛法來看,它是大乘,不要說小乘的經典,以大乘根器的人去解儒家、解老子的《道德經》都是大乘,所謂「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但是孔子跟老子是不是佛講的這個境界呢?不是,名同而義別,名字雖然相同,也叫做「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但是他的善—世間有漏善,佛講的善-無漏善,這儒家的啊。所以你們就要清楚啊,你在這世間看到的這些小乘法,那個不是佛說的啊,眾生妄情分別出來的啊,所以看到這裡,我就想到《法華經》裡面講的,他就是要告訴我們,小乘不是他說的,是你們自己解的,眾生自己解的,當時候的這些阿羅漢根器不夠,解成小乘,還有一類根器更差的,如來說法他解成人天乘,就像《楞嚴經》,大乘的學人看是《楞嚴》,小乘人看是《佛說缽吉帝經》,同樣是同一時間講的,解出來的不同,所以會集出來就有不同,所以如來一音說法。但是佛說我要說的是大乘,所以《法華經》講:「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目的是要入大乘,我看到你們是小乘根,我只是投其所好而已,就像長者騙他的小孩,他的小孩在火宅當中,著火了不肯出來,他知道他的小孩喜歡什麼樣的禮物,送這個羊車、鹿車、大白牛車,投其所好,出了火宅以後,等與大車,一樣的意思啊。世間的眾生,有的好樂人天五戒十善,有的好樂小乘,他就投其所好,所以「如來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小乘非佛說啊!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啊,不用考據啊,釋迦牟尼佛親自講的,你考據都是推論啊,那什麼學院那個都不足為信,猜測、猜想它屬於生滅之法,你生滅之法,剎那即斷,怎麼考據啊!所以大乘佛法遍法界虛空界啊,《法華經》到現在都還在宣說啊,爲什麼?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見到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啊,還在說《法華》,塵說剎說無間斷說啊,這個才是事實,所以小乘斷然不是佛說,我們是有經典做依據,不是你的思想,不是你的妄見來推測的,這個是可以肯定的,小乘不是佛說,大乘才是佛法,這個問題已經不用爭論了,很明顯了。一千多年前,玄奘大師在印度,立了《真唯識量》這個至論無人能破,小乘外道都不能破,所以這個小乘佛法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不是佛的本懷啊。那麼這裡世尊一音演說法,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他看你的根器善巧引誘你,誘導你學佛,記住喔是學佛,不是學了佛以後又叫你去學世間的,學《了凡四訓》、學《弟子規》、《感應篇》、《陰騭文》,你要搞清楚,印光大師開這些方便是接引你來學佛,你不能以藥為病啊,因藥得病,接引不學佛的來學。你學了佛以後,佛法裡面講的因果比這些書籍裡面講的更圓滿,而且是佛親眼見到的-現量境界。凡夫見的是比量、非量啊,非量就是與真心本性完全不相應,非量境啊,唯識宗講的,凡夫所見的非量,如來所見的是聖言量,是現量,他告訴我們的因果絕對可信,不是捏造的,也不是故事,所以目的是要讓你來學佛,那你們學佛自己就要知道,歷代的祖師大德有很多的方便,有時候會講一些世間話,說一些世間法,接眾而已。所說的所開的方便與經典不一樣你都不能依,所以教你依經不依論,論就是祖師大德菩薩的這些著作,要依經不依論啊,他們開的這些方便,有時候是暫對一類根器的人,而且只限於當時候那個時間點,像很多禪宗的公案都是如此,就當時候那個機緣,所以你現在再用,那時期過去了,當時候的人、事、時、地、物,祖師大德有能力觀機,跟他這麼一說他開悟了,所以你不要看後世的學人,學祖師呵佛罵祖,現代很多學了禪的,我看是想下地獄不想出來了,學了禪宗開始罵佛菩薩、罵祖師,倒行逆施,倒說經律,實際上連初關都沒有透,初關透了見思煩惱就斷了,見思煩惱斷了很簡單的拿刀割你你不會痛啊,沒有身見啊,不著這個色身是我啊,初關後面有重關、有牢關,牢關就根本無明啊。只會學祖師大德的言語,不學祖師大德精進用功,學人家呵佛罵祖破壞佛法,好的不學專學壞的,還出來教人說這叫藝術、這叫禪,什麼時候造口業變成禪!所以你要知道啊,這種行為也是歷代禪宗祖師所喝斥的,沒有功夫不要學祖師的樣子,很多人不想吃素的,就說濟公,學濟公,他是濟公的弟子,學濟公吃肉喝酒,學他示現善巧度眾生,他說他吃肉喝酒也在度眾生,你看他臨終業障現前的時候誰來度他?就是他吃的那些眾生要來度他,度他去哪裡呢?去三惡道報復,所以要看到最後啊,講的再高妙沒有用啊。所以世尊能演一音聲,就隨眾生的根器說法,令其成就,讓他成佛,那麼有情呢,隨各各種類隨類而解,這個解都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你聽到佛說法,即使講的是小乘也能得利益啊,也能得利益啊,為什麼你會解成小乘?是你自己的業障習氣,並不是佛要講小乘給你聽,所以世尊在《法華經》講,他說:「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不可為啊。」這件事情他不能做啊,所以釋迦牟尼佛,你要看清楚,他從來沒有用小乘法度眾生啊,是你自己錯解啊,也沒有用人天乘來度眾生,都是你自己心中好樂啊,所以你要解要解正確,要正解,知見要正,要學一乘了義,知道佛教的宗旨,你們不要學了大乘,最後自己不好好用功,不放下煩惱,最後跑去學現在有的搞一些小乘的,還出來講、做見證,說他以前是學大乘的,學的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不得力啊,現在改學小乘很得力啊……諸如此類的這些很好笑的言論啊,丟人現眼的行為,他都還敢出來給大眾做見證,見證什麼?見證他沒有修啊,自曝其短,顯示自己無功無行,在大乘佛法都不能得利益,小乘能得什麼利益,我不是說小乘不行,而是說這些人不肯修行,不是法門的問題,他不肯修,倒過來說大乘沒有用,哪一天你就會看到他說小乘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他只修了一下,有一點感覺了、身體有一點感受了……「我覺得我存在了」,那個就叫我執啊,他感受到有我執了,他就覺得:嗯~有體驗。那個不用體驗,我一根針就可以讓你知道你有「我」了,你不用調呼吸了,調那麼辛苦啊,每天調,不用啊,自己拿針多扎幾針就好啦,「我」就存在啦,體會到「我的想法」很簡單啊,拿刀割割看啊,你就知道什麼叫痛啊,痛了要趕快去擦藥啊等等的妄想都出來了,把妄想當作是體會,他說這叫內觀,應該叫內想,在那裡打妄想,所以這要清楚啊,內觀是化空你的四大啊,觀身不淨啊、觀心無常啊,不可執著啊,還覺得說有個我,那不對啊,觀受是苦啊,這受會變壞啊是苦啊,樂受是苦啊,苦受不會變樂啊,觀受是苦啊,不可執受,執著這個感受啊,觀法無我啊,這才叫內觀,這內跟外實際上也沒有分別,只是教你不要向外攀緣,所以故名為內,你說內外怎麼分別,分不出來啊,是以身體做界限嗎?這在《楞嚴經》上就講得很清楚了,你說的內外怎麼分?佛仔細分別,阿難尊者他才知道沒辦法分啊,在邊非中,在中同內啊,以身體的邊做界線分內外,那在身邊則不屬於身,在中則同於內,就屬於身內,所以沒辦法分啊,很清楚啊。一句話就講得一清二楚了,所以你要學小乘,你要學內觀,你要真的有觀到,不是在那裡打妄想,調個呼吸,數息觀、五停心觀,看一些恐怖的畫面,骨頭啊做九想觀,他就覺得有受用到,那個不用用到五停心觀,你去看恐怖片就可以了,就夠恐怖了,看電影看恐怖片,自然你就會感受的到,他叫你修九想觀,修五停心觀,是教你看破,不是教你去感受,你一去感受它的恐怖,去感受它的這些種種,那你馬上就墮到覺受當中,所以說觀受是苦啊,那你還是沒有修到啊。所以現在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說他是小乘,實際上也不像,你看真正小乘的他就是照我剛才講的這麼修行,是真正這樣修的,不是落在感受上,落在什麼心靈的覺受上,不是的,所以要清楚。那麼眾生隨類各得解,有情各各隨類解,你要解真實了義,那麼這一段啊,我們還沒講完,但是今天時間到了,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二六)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一頁,經文第二行,「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者。」這個上一次講到的,法藏比丘發心出家,那麼他的功行是世間所不能及的,我們現在講的高材生、模範生、天資聰穎。所以「修菩薩道。高才勇哲」,那麼超越一切世間,對於佛法真正能夠深信、能夠理解、能夠明白,沒有疑惑,而且呢對於境界現前的時候不會啊忘失。《華嚴經》上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我們現在大家都能夠發心要修行,可是修行它會給你考驗,誰給你考驗呢?你無始劫來的業障,會起現行;也許才剛吃素,你就生病了;也許呢才剛學佛,你家庭就沒有像以前這麼和樂了。許多人因此不敢學了、不敢念了,甚至有人說念佛、學佛,業障會現前。實際上呢,那叫重業輕報。你想想你這一生、過去生、無量劫以來,所造的惡業又有多少?普賢菩薩講:「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就是說你造的這個惡業有那麼一點相狀的話,我們就拿最小的鄰虛塵,這麼小,以鄰虛塵當作是你造的惡業,你無量劫以來,你造的惡業有多少?所以菩薩告訴我們:「十方虛空不能容受」,也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容納不下你的業障啊。那麼你現在學佛當然會有魔障,你不學佛你的魔障更多。你不吃素,你不轉變,你隨業流轉,那麼將來要受三塗以及六道輪迴的苦報。這件事情,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又有幾個人可以曉得?又有幾個人真正體認到了,把它做為最重要的,所謂當務之急啊。古德講:「世人皆從忙裡過」,這世間人天天做的就是世間事,東忙西忙,就這麼空過了一生,到後來呢?帶了一身的罪業。為了生意、為了生活不擇手段,種種的妄語、欺騙,這些都是造業啊!損人利己、毀謗正法、撥無因果……這些的惡業,世間人整天都是這麼過生活啊,所以「世人皆從忙裡過」啊。「誰人肯向死前修」,又有多少人能夠在他臨命終前能遇到佛法,能夠願意修行?那麼這些發心修行的人,又有多少真正碰到境界他是不會退轉的,還能勇猛精進的?甚至呢沒有境界,你就已經退轉了;譬如說道場愛來不來,能少來就少來。殊不知你能夠進到佛門裡面來,確實就像剛才你們唱的,開經偈上面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沒有福報,你沒有辦法學佛,你對於善法不能聽聞,對於出世間法不能信受。世間人能夠接受善法,但是不能接受出世間法,佛門搞的是出世間法,這是要真正有福的人。那麼你遇到了,怎麼掌握你現在遇到的福報,現代人講的「惜福」。你遇到佛法,那是莫大的福報,那你要怎麼把這個福留住,就是你要真正肯學。碰到境界,要提起來用功,這叫「惜福」呀。不光只是你東西吃完、不要浪費物資、過著簡樸的生活,叫「惜福」。那個都還是貪戀世間,想說我福報少少的用、省省的用,希望呢這個年輕的時候不要享福,老的時候享大福。結果呢,年輕沒造的業,老的時候全造了。那不是一樣墮落嗎?所以佛他從來不教你什麼年輕的時候不要享福,老的時候再來享福,沒有這個事情。教你完全放下。所以你聽到這個話,你要會珍惜啊!這叫「惜福」呀。佛陀不教你世間法,不教你搞輪迴呀。他為什麼會講一些世間話?人家問他的,所以你要曉得啊這法藏比丘「信解明記」,記就是不會忘失不會退,能夠憶持不忘叫做記啊,憶持不忘前面是建立在信解佛法之上,你能對於佛法能信解,最後要做到憶持不忘。你對於佛法如果知見不正,那你憶持不忘,那就叫邪知邪見。如果你認為學佛是先學做人,是先學這些世間法,學《弟子規》,那你是邪知邪見,還對此念念不忘,這叫癡愛難斷啊!你是世間人、你是凡夫啊!你是帶著惡業的眾生,什麼叫惡業?輪迴業。所以法藏比丘你看他,我們一直強調,發無上真正道意,想要成就無上佛道,聽佛說法,真正了解佛法,歡喜開解。所以這裡「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各個他都具足,在他自分上,每一個具足,與他人相比較,他算是做的最好的。所以這個第一有兩個意思,還有一個意思,解契合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啊,與如來所說的諸法實相相應,信第一義諦,解第一義諦,明第一義諦,記第一義諦,「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啊!這才稱得上是不退轉,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第一。你世間考取這些功名富貴,在學校考第幾名,那個都不足為道啊,今天你贏了明天就輸了,都是在那裡爭高下,那都是造輪迴業啊。所以為什麼現在的學校,從小就教學生造業,教他競爭,怎麼跟人家比較,如果你沒有好好念書,那將來就會輸在起跑點上,他不講因果啊,他不講德行,完全喪失了一個做人最基本的教育,把道德當做是選修,把競爭、鬥爭列為必修課程,所以這個教出來的不是好人啊,教出來的是壞蛋啊!即使能力再強也都是自私自利,為自己的利益、為自己的得失、為自己的面子去爭啊!爭到後來呢?什麼都沒有,到哪裡去呢?無間地獄!為什麼?都是情欲在作怪呀,你的貪瞋癡慢就是情欲,所以末法的眾生多數墮三惡道,全球六七十億人口,大概百分之八九十全部都下三惡道啊,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你沒有學佛,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佛在《無量壽經》講:「五惡、五痛、五燒啊,久後轉劇」啊!這五惡是什麼?財色名食睡啊!你造這五惡,必然感五痛五燒,馬上就會危害到你的自身,勸導我們,汝等轉相教誡,應當互相提醒、互相告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要如理如法。在家人要如法,出家人也要如法,出家、在家都要如法,這是佛在經典上跟我們預言的。所以現代的人他不講道德,修行人也不講道德,你去道場很多的,他也說他在修行,他不講道德,什麼道德呢?他只為他的利養啊!佛法不老實說,胡說八道,辦這些佛化婚禮,搞《弟子規》、《群書治要》的,這個不講道德啊,不講出家的道德。孔子是因材施教啊,就是我們佛法講的觀機啊,看這個人是什麼根器啊。現代的出家人也是因財施教,錢財的財,看哪一個居士有錢,就巴結他,給他開方便,說度眾,只要度了他,就很多人可以得度了,目的是什麼?因為錢財,因財施教。講出來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啊!那佛門變成這樣子啊!不講大乘佛法、不講真如實相、不教你了生死、出三界,告訴你佛法在人間,要搞世間事才叫佛法,這是標準的倒說經律,完全違背了出家的道德。出家人就是要教人家修行、教人明心見性、教人離苦得樂、教人出三界六道輪迴,傳如來最上乘法,這才叫出家人啊。你供養他,你才有功德,他也才有資格受眾生供養,這個才是真正修行人,真正善知識啊。所以我們之前講善知識的標準,你們都要去熟悉啊。什麼樣的人是善知識?能夠成辦你無上佛道的、令你成就,這成辦就是成就的意思,辦就是完成,令你完成無上佛道的,這個才叫做真正大善知識。那麼這裡法藏比丘除了信解明記悉皆與第一義諦相應以外,又有殊勝行願,不光自己根器好,還能夠發四弘誓願─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發出來不容易啊,你們每天在佛前是「念」四弘誓願,不是「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等一下告訴你,你沒有根,就去學《弟子規》了,只愛自己的家人,只在意自己執著的對象,眾生全部都忘記了,還會曲解,我都沒有我自己的意思,我都為家人服務。你為什麼會為你家人服務呢?因為你執著,你罣礙啊。眾生無邊,為什麼叫無邊呢?沒有分說是你的家人、是你的親戚、是你的朋友叫無邊,沒有界線,無邊。不光是形容數量之多,還把界線給突破,所以叫「眾生無邊誓願度」,不光突破了人道、突破了天道乃至六道,所有的界線統統打破,這叫眾生無邊誓願度,常說要度,問題是你要度他去哪裡?每一個人都說,我會接眾度眾生,你要怎麼度?度─就是從此生死彼岸到涅槃此岸,度生死至涅槃,當中呢這叫業海。眾生無邊誓願度啊,你能不能發?還是只是能念,你們受菩薩戒,戒和尚會問你,能持否?能不能持啊?你能發否?四弘誓願他也會問你啊,能發四弘誓願否?還是能念?你們可以自己去反省,自己去檢點一下,你是念四弘誓願,還是發四弘誓願,既然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己與眾生,同是眾生,同體無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度眾生,要發願斷煩惱,斷什麼煩惱呢?這個煩惱,很簡單─見思煩惱,粗重的,煩惱無盡誓願斷,見思煩惱,遍計所執,遍計無性,所以說為無盡,不可盡故,無有實體,誓願斷,以斷煩惱為修行的主要綱領、主要目標啊,再來法門無量誓願學,斷塵沙煩惱,破塵沙,塵沙是什麼?你要幫助眾生,你自己有分別心,你不能學法門幫助眾生,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斷塵沙煩惱,還是以斷煩惱為最主要。佛道無上誓願成─斷無明煩惱,與心性相應,名為佛道,用般若智照,破除無明,叫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四弘誓願,你能發否?成就無上佛道,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圓滿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即是四,四即是一,這稱之為殊勝行願,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願,不管他發什麼願……藥師佛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都不會離開這四弘誓願,所以你要成佛,你要能發、要能行,所以叫行願,所以這個願是要去做的,不是用念的,所以他叫殊勝行願,因為能行故名殊勝,與真如相應故名殊勝,難發能發,難行能行,故名殊勝,乃至能利眾生,能破無明,能成佛道,故名殊勝。世間人皆依四弘誓願而得成就無上佛道,故名殊勝。種種的一切,難思、難量的,勝妙的,神通、變化、種種的供養、莊嚴,都是殊勝的意思啊,乃至百千三昧陀羅尼門,無量三昧門,都是殊勝的意思,皆依四弘誓願而起,這就是菩薩以大悲心作為基礎,大悲就悲憫一切眾生,這叫殊勝行願。所以法藏比丘有這個行願,這總願,後面那四十八願是別願,就是他觀機。現在講觀機,你們聽起來就像咒語一樣,聽不懂,他觀察眾生的根器因緣,叫觀機。那麼所發的這個利生的四十八願,利益眾生,殊勝行願,這是別願,所以這裡總讚總別二願,總願四弘誓願,別願四十八願。及念慧力,這個修行,三十七道品,裡面五根五力,五根呢是信進念定慧。信進念定慧,有根起作用能破煩惱就叫五力,對於佛法能信不懷疑,有信根,能破懷疑,叫做信力;進呢,就是精進,精進呢不懈怠,這就有所謂進根,能破懈怠─精進力;念呢,是正念,不為邪念所動,能破邪念,叫念力;定,就是所謂的,我們講的禪定,信進念定慧,知法空寂,能斷一切散亂,這叫定力;慧呢,知道一切法無生,這是般若智慧,能破無明,這是慧,所以叫念慧力,他的功夫能斷煩惱,所以他發心就有這麼大的……我們現在講的,威神力。信進念定慧,念當然就是指正念,能破邪念,什麼是邪念呢?很簡單的,所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都算是邪念,乃至一切不善的律儀、不善的發心,都是邪念,法藏比丘都能破啊,那跟後面的那個定力有一點不一樣,他裡面的煩惱不再起來就是定力啊,知煩惱性空啊,所以用念慧力,總舉五力,說其中兩個,代表著五個他都具足,那為什麼不說五根呢?因為五根才剛開始,還有五力,因為有力以後,能推展後面的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所以一發心啊,三十七道品都圓滿了,就在這一句當中呀,這是大乘啊,小乘要次第修啊,先修五停心觀,再修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麼次第修上來,而且他的果證,頂多是阿羅漢。這裡呢能夠成就無上佛道,所以用一乘,所以他一念具足呀!下面說的:「增上其心堅固不動。」能夠增長他的善業善法,有力以後就能增長了,斷煩惱以後,就能與心性相應,叫增上其心。你不要挑語病啊,說哎呀這心性本自具足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何必增上啊。體上講不增上,雖然「染汙即不得」,可是「修證即不無」啊,不無修證啊,自性清淨,自性具足,不從外得,這個沒有錯,但是呢?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這樣子才不入斷滅啊!不會落到這個「作止任滅」當中啊,所以「增上其心堅固不動。」這一點就非常的殊勝難得啊。現在人學佛很多都退心,退心再發,發了又退,都是常在動啊,那麼他這裡的堅固,他得的是什麼?得的是首楞嚴大定,一切事究竟堅固,首楞嚴大定啊,所以不會退轉啊,這個是真正的不退,不退的這個道心啊,這個才真的是堅固不動啊。堅固不動就能斷一切煩惱就如同金剛一樣,這金剛我們不講別的,就拿這世間最堅固的鑽石,鑽石堅固啊,能夠破壞任何的物質啊,比喻做法藏比丘─道心堅固, 能斷一切煩惱、能夠摧伏四魔、能夠利益眾生永不退轉,所以他後面講:「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說的:「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就是受再大的苦惱他也不會退心。《華嚴經》講的,食少金剛決定不消啊。他得了我們現在講的這個金剛道心啊,不會退轉了,所以他才能修行精進無能踰者,沒有人可以超過他,直趨無上佛道,所以你看這裡述說法藏比丘出家的發心,有人發心出家是為了講經,為了做法會的,還有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出家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學佛的,尤其是小朋友……我是被逼來的,他都認為是這樣子是被逼來的,不管你是什麼因緣,你到了佛門裡面來,你就與佛有緣,決定成佛,你就在經典裡面瞭解佛法,好好的學習,不用再打其他妄想,業障消了你的心就發得出來,你對於佛法瞭解了,你就能夠發心了。你對於佛法不瞭解你的心發不出來啊!很多人剛學佛發心一頭熱,發了以後呢退心,發心哎護持三寶蓋廟蓋道場啊修行,可是對於佛法不瞭解,之後他就退心了,退心還不要緊,反過來毀謗正法,造無邊罪業,所以為什麼講經這麼重要,聽經這麼重要,因為你對於道理瞭解了,你才能夠啊真正的不退啊。碰到什麼樣的境界你都不會退轉,也不會被家人所影響、被公司所影響、被環境所影響,所以對於佛法你要真正的瞭解真正的修行啊。現在很多佛門的護法,他以為捐了錢就可以護法啦,有時候可以,但是因為他自己不學不懂規矩,不懂得要修行精進,捐錢在滅法,破壞規矩破壞道場,想說啊這個道場他發心的要對他特別,在大乘定香精舍裡面沒有這回事,沒有人有特權,所以這就是我們道場殊勝的地方。不管你捐多少錢、不管你做多少事都要按照規矩來學習,按照佛陀制定的教誡,不是依個人的喜好、依個人的好樂,所以你們護持道場才有功德啊,這個地方是真正的道場,這個道場叫如法的道場,你要修福到道場來絕對修得到,這是我可以保證的。別的地方那不敢說啊,有時候表面如法裡面不如法,我們看不到啊!所以你來道場,你就要遵守道場的規矩,遵守佛陀的教誡啊。為什麼我常勸初學的同修你要看「學佛行儀」。這本「學佛行儀」你要去了解裡面內容所代表的意義,時間、地點所代表的意義,不能死在文字之下。你要知道你在家的時候就是道場,不是到了佛堂來才是道場,你在家就開始這麼做,你到道場來你就很輕鬆、很自在,為什麼?你家就是道場,來道場就是你家,沒有任何的隔閡啊。怎麼會說道場約束你呢?不會啊!所以「學佛行儀」特別的重要啊,學佛人一定要學的,現在的法師我看有的教初學的,教他學《弟子規》那個是儒家的弟子啊,那是跟孔子學。你來佛門跟佛學就是學「學佛行儀」。「學佛行儀」基本的內容就是《沙彌律儀》,給你種出世的正因,這是學佛人律儀上的基礎,在律儀上應當要注意的,那麼你到寺院庵堂去你才不會鬧笑話。所以這裡你看法藏比丘之所以能堅固不動對於佛法他了解,你們要修行的對佛法要了解,要護法的對佛法那更要了解,不然你不是在護法,你是在滅法。護就是保護啊,為什麼你能保護呢?因為你懂規矩,你懂得怎麼讓佛法能夠更好啊!弘揚的更遠更大,無遠弗屆啊這叫護法,讓正法可以久住啊。護法跟修行的都要了解佛法,不然你沒有辦法修,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護持什麼?怎麼護?這個是很重要的。那麼這裡講的「修行精進。無能踰者。」你們就要學習啊,不能懈怠,什麼叫懈怠?今天念明天不念;今天修明天不修,或是呢心裡面呢好樂世事,覺得世間事很重要、同學很重要、朋友很重要。那麼對於佛法你就放棄、懈怠,有來参加應付一下,這個不叫修行,談不上修行,精進不缺課啊!不退轉啊!這「精」是什麼?與真心本性相應,跟真如實際相應叫「精」啊!是不是修一個法門叫「精」?狹義的解釋叫修一個法門,我們不教你修一個法門,你用一個方法你能得力,你可以使用一個方法。佛在經上講有的眾生用一個方法可以得力,有的眾生要兩三種,有的眾生業障比較重的要很多種,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所以他才開八萬四千法門,跟你講這麼多諸佛菩薩、法身大士、這些經咒、禮懺,度不同的眾生,消不同眾生的惡業。所以我們修行抓重點,從心性上作基礎這叫「精」,依性德而起修叫稱性起修叫「進」。這個精進波羅蜜是跟般若波羅蜜相應的。六度波羅蜜裡面前五度是用、般若是體,體不離用,用不離體,你要是布施離開了般若那這布施當中沒有智慧不叫布施,有時候還造業,你持戒,持戒如果離開般若了,這持戒你持的不好沒有根。我聽還有的法師倒說經律,說持戒的根是在《弟子規》,完全亂講,那不叫方便講,隨便講、亂講。持戒的根在哪裡?在般若。般若才能顯戒律是無相啊!無有持犯啊才達到究竟。忍辱不是叫你忍耐,現在人是逆來不順受啊,他這個忍辱不是教你憋著,是教你把這個瞋恨心化掉啊。怎麼化呢?觀一切法性空啊無有我、無有人啊,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啊,誰氣你啊?如露亦如電,你為什麼把它的音聲相續相當做是實有的呢?你的名字相也不是實有的,你生下來如果不叫這個名字誰侮辱你啊,那你覺得被侮辱的這個我又在哪裡啊?這是般若啊!所以叫忍辱啊。禪定,一般人住到捨受裡面去,不思善、也不思惡掉到捨受了,六祖度惠明法師的時候他是不落捨受「不思善,不思惡,那個便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個是真的。現代人呢好的也不想、壞的也不想掉到捨受,沒有苦樂憂喜,但是有捨受。這五受當中啊他四個沒有了還有最後一個,捨受。所以他得的禪定有進有退、有住有著。如來講的自性本定,心性甚深禪定就不落捨受啊,無有出入啊,這都是與般若相應啊。而且他定不是死在那裡像個石頭一樣,定裡面有覺照的作用,所以你看《圓覺經》修奢摩他,得禪定發作用的時候遍知十方法界一切眾生,乃至十方法界眾生有一眾生起一念者他都能知道,定能發慧啊,這就是作用,從空出假,這天台宗講從空出假用,空假皆是一心,圓融中道啊,不是所謂的次第三觀啊,一心三觀,次第三觀那雙非兩邊中道,非空非有中道但中佛性那個還不算究竟,一心三觀是雙遮雙照中道,空有同時,空不礙有,有不礙空,雙遮雙照,顯中道佛性,這天台的教觀。所以你在這裡修行精進要與般若相應,才能「無能踰者」。為什麼?因為與真如實相相應,沒有高下、沒有先後、沒有次第,所以《華嚴經》講:「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菩薩問明品裡面講的,還是賢首品,那到時候查一下,《華嚴經》上說的。所以才是真正「無能踰者」。教乘上說:「念念流入薩婆若海」。摩訶衍就是大乘哪,就是無上佛道啊。所以下面說的:「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頌曰。」那麼法藏比丘,你看,他雖然這麼殊勝,也沒有一絲毫的我相、沒有一絲毫的傲慢,覺得自己很行、很能幹,這一點龍樹菩薩確實也比不上他。龍樹菩薩年輕的時候就非常厲害啊,通印度所有的典籍呀!學外道的隱身術,到王宮裡面去搗蛋,國王下命令,要把這個用隱身術搗蛋──搗蛋的人抓出來,他兩個師兄都死於非命,都被抓到了,只有他躲在國王旁邊,沒有抓到。跟這個上天祈求:讓我回去啊,我一定好好信佛,不要再學這些外道咒術了。好,回去,學佛,三個月通達所有的佛法。自己覺得自己很行呀,也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啦,他也要開宗立派了,也要創個教。那麼大龍菩薩他知道了,這個人怎麼這麼傲慢呀!就出來度他。問他:你真的覺得你很行?他說:對啊。你成佛了嗎?你佛經都瞭解了嗎?都看過了嗎?沒錯!好,我帶你去我的圖書館看看。結果一去,他嚇一大跳啊。來,這裡有一匹快馬,你騎著牠,騎馬讓你參觀我的藏書目錄。走馬看花。那目錄就像你到圖書館,查這個圖書館的館藏目錄一樣。他騎在馬上看目錄,騎三個月才把目錄看完。大龍菩薩講:你如果不騎馬,你一輩子都看不完。把他的傲慢給降服了。所以法藏比丘確實比龍樹菩薩高明,他所學的、所會的不下於龍樹菩薩。所以仍舊「往詣佛所」,這是「胡跪合掌,頂禮長跪」。長跪,有的長跪是雙膝著地,有的是單膝,都能算是一種長跪,那一般我們看長跪就是雙膝著地。那禮佛是叫做頂禮,以自己的頭禮佛的足,以頭去禮佛最低賤之處,頂禮佛的雙足,所以稱之為頂禮,就是現在用的接足禮。那到中國來有一點變化,中國人講禮節,身體不互相觸碰。但是在印度它是接足禮,你們拜佛翻掌,在中國是翻掌,印度他是用他的額頭去碰你的腳,接足,還要真的碰到,接足禮所以叫頂禮,「頂禮長跪」。合掌,向佛合掌,所以你就知道啊,這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不會因為自己有一點功行就傲慢。啊我講經多久啊,我念佛幾十年,我跟誰學啊,他跟世間自在王如來學,也沒有一絲毫傲慢啊。有很多學佛人倚老賣老,講經法師倚老賣老:啊我講了幾十年了,釋迦牟尼佛都沒有我講的久。倚老賣老。講的久不久不重要,講的如不如法比較重要;跟誰講的一樣不一樣,那個也不是重點,跟佛講的一樣才是最重要的,講經人的原則。修行修幾十年那個不算什麼,煩惱斷了沒?增上慢除了沒有呀?倚老賣老就是增上慢。自己有錢又有身份,在佛門大居士,護持佛教三十幾年,看到初學的來,不然去人家道場就說:哎呀,你才學幾年呀?增上慢,我學三十年了,護持佛法多久啦,出多少錢,增上慢。所以學佛修行,不在於年資,在於能不能與心性相應、與真如實相相應。那麼他這裡用伽他來讚佛,讚佛之時同時發願,讚佛就讚歎如來身相、讚歎如來的智慧行願,乃至讚歎佛、法、僧三寶,都讚歎,這是我們學佛人應當要做的事情。你要常常讚歎三寶、恭敬三寶、供養三寶,讚歎、恭敬、供養。對於不信佛的人善巧方便,讓他跟佛結緣,這都是讚佛。讚歎佛的德能、讚歎佛的智慧,那你是修你的口業,乃至意業。讚歎佛法的正知正見,能破一切外道,這是讚歎法寶;讚歎法寶的殊勝、難遇、難解、甚深,這是讚歎法寶啊。讚歎僧寶,讚歎人家的放下,你自己放不下,讚歎出家人放下、修行。所謂啊:「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這些你都要能夠讚歎,讚歎佛法、讚歎三寶,才能幫助眾生學佛。看到人家毀謗三寶了,抹黑出家人,說出家怎麼怎麼不好,你要護持正法,為三寶澄清,因為你是佛弟子呀!你讓人家誤會佛法了,那對你沒有好處呀,對他那更沒有好處。所以有一句話講:「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僧讚僧不光只是出家人,所有的修行人要互相的讚歎;學禪的要讚歎其他的宗派,學淨的也要讚歎一切宗派,不是互相對立,認為我師父講的才對,你跟我師父講的不一樣,不對。門戶之見。個個呢創立自己的山頭門派,分河飲水,在佛門裡面分化僧團,這些都是毀壞佛法、破壞正法。所以無論是出家的、在家的居士,都應當善巧方便的讚歎。那你讚歎不要讚歎到後來變成虛偽,不對的你也讚歎。像我們剛才講的,很多的不如法的,你不能讚歎啊。你不能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那叫不別是非,那是愚癡。錯誤的你去讚歎,人家跟著講錯的人學,那你不是斷人家法身慧命嗎?本來想說讚歎是為了護持佛法,讚歎佛法,反而呢破壞了正法。你以為你修到自己的口業了,修了口德了,這個沒有修到,你的口缺德。為什麼?你讚歎的不如法,讓人家去錯學。這其中的因果、理事你要懂啊。學佛要有智慧啊。不能說錯誤的人情你也讚歎,那你這個讚歎就不是普賢菩薩講的:稱讚如來,如來是什麼?真如實性。與真心本性相應的,叫如來;與法性相應的,叫如來。所以這其中你要用佛法的智慧去判斷、去做揀別啊。這個很重要。那麼這一段我們呢今天先暫時講到這裡,後面呢還有深入的義趣,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