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九)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二頁,經文倒數第三行,這是第十五願跟第十六願:「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這是壽命無量願跟聲聞無數願,壽命無量,聲聞無數。那麼在娑婆世界修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內有貪、瞋、癡、慢、疑,惡見;外呢,又有這個五欲六塵的誘惑,分別是財、色、名、食、睡。那麼想要修行,這一念心要發起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使你發心想要修,也都認真的落實佛法,但是呢壽命不夠,壽命不夠。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一個世間,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七十幾歲,那麼七十幾歲當中,每一個人學佛的時間點不一樣。有的善根福德因緣好的,從小學佛,有的到中年才學佛,有的是老年才學佛。那麼時間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即使你從小時候開始學,每天用功精進,不間斷、不夾雜、不搞世間事、不起世間念,你想要圓滿成佛,都還未必能達得到。為什麼?這壽命到了。再加上你過去生的業力,有的雖然學佛學得早,但是壽命短,不到七十歲,他就往生了……等等的、複雜的因緣狀況,所以壽命短促。那麼一旦斷氣,功夫不夠的,就有隔陰之迷。隔陰之迷一入胎一出胎,那你過去生修行的事情全部都忘記了,就像中國的這個秦檜。秦檜他過去生是修行人,雖然用功但是沒有把煩惱斷掉。所以一投胎變成宰相,大富大貴,可是呢他完全忘記了他過去生所發的願,所要做的事。所以這一生修行,來生享福,後世墮落。那麼這是一件事實。在這個世間的眾生,都遇得到壽命短促的問題;天災、人為的災禍,都會導致人的壽命減損。所以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就看到這樣的問題,所以他發了這一願:壽命無量願。凡是往生到西方淨土的,所有的大眾,乃至下品下生,下品下生,他的壽命都是無量,無量壽,壽命都是無量無邊,不可稱計。那麼這些人要修行那就容易了,他的壽命不是只有七十歲。而且極樂世界沒有天災,沒有人禍,真正安穩之處。所以祖師講:「世出世間思惟遍」,世出世間都想過了,想清楚了。「不念彌陀更念誰」,你在這個世間的所有辛苦,到最後都是化為烏有啊。所以順治皇帝講的:「自古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你做的事情,事業再大,你這個大英雄到最後,死了以後都化為塵土啊。你的錢財為五家共有啊,被你的子孫分掉了,被國家給收回去了……等等的。所以你賺再多的錢、再多的名都沒有用。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真正最好的去處。我們學佛的人應當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絕對不懷疑、絕對不夾雜。到那裡你不用怕壽命短促,那邊也不會生病,前面我們都講過了。又具有天眼通、天耳通……六種神通。往生到極樂世界,一旦開始修行就不會退轉。你在這裡修行絕對會退轉,所以這裡修行確實不容易。你看看多少人退轉,多少人被邪見所惑,多少人被世間的愛欲、世間的事情纏住不能脫身?這世間不好修啊!那又有諸多的疾病、災難,又再加上壽命短促,一旦無常到來,那麼就是來生啊!來生能不能遇到佛法,那是一個未知數啊。縱然遇到了,你能相信嗎?你能接受嗎?接受的時候又是什麼時候?也許是你老年的時候了。所以應當要發願求生淨土啊。法藏比丘在因地,他就看到這個問題,眾生輪迴到此方,輪迴到彼方,彼此輪迴。所謂:「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隨其強弱。遞相食噉。」互相吃來吃去啊。你今天做人,你吃人家的肉,來生你做這些畜生被人家吃,還債啊。所以即使是修行人,想要修,壽命也不夠。何況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它要三大阿僧祇劫,需要久修方成,久遠劫才能成佛。那你人的壽命只有七十歲,這個絕對的不夠用。我所講的佛是究竟圓滿佛,究竟圓滿,不是圓教初住菩薩。圓教初住就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可是他不圓滿。所以這裡這一願壽命無量。那麼「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剛才講過,下品下生這些眾生,乃至聲聞、天人,這些人數量也無數,壽命也都是無量的。那麼就算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圓覺,都成就了辟支佛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也就是一百億個日月,這裡面的眾生全部成就了圓覺,全部證辟支佛果,「於百千劫。悉共計校。」不能知其量數啊!沒有辦法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的壽命,以及蓮池海會的數量。所以你就要知道,非常的殊勝。往生到西方淨土,全部都是上善之人,沒有不好的朋友、不好的人事。去那裡不用工作,想吃飯,衣食自至。你不用想要花錢買房、買樓,都不用。房子你想要什麼樣的樣子,它就現什麼樣的樣子,而且跟著你走。走到哪,你都不要找飯店,而且保證是七星級的,是頂級的住處。家裡不用打掃,絕對的乾淨、絕對的清潔。那裡沒有空氣汙染、沒有水汙染,沒有疾病,沒有傳染病,根本不會生病。然後,所有的你的朋友,我們講同參道友,每個都是上善之人,都是大菩薩。你跟這些大菩薩是同學,你有什麼問題,你找他幫個忙,他馬上幫你解決。不用你到廟裡去拜拜、燒香。搶頭香,搶破頭都還不一定得到他的保佑。往生到淨土就是這麼殊勝啊!那麼你佛法不會,你也不用查佛學字典,你直接問他,他就懂了,他會告訴你。有時候你們查佛學字典,查一查還查錯。人家祖師講對了,你看錯。這末法的眾生,釋迦牟尼佛講過:「不識句讀」。這個問題很嚴重啊。那麼到西方淨土,沒有這些問題。你要佛法不會,你問一下文殊菩薩,問一下普賢菩薩,他馬上教你。文字看不懂,沒有關係,他表演給你看,現場實境的展現。所以這個才是真正的殊勝啊!你煩惱不能斷,他會告訴你方法,給你指點迷津,指點迷津,真正的指點迷津。這「津」不是你們想的金錢那個金啊。愛錢的人是「指點迷金」,想錢,不知道錢去哪兒了。愛名的呢,看看人家怎麼告訴他才能成名……等等的這些利養、受用。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真正的現實啊。你得的到啊。這個世間你多貪戀,沒有任何益處。你對這個身體好,它就像逆子一樣,將來一定報復你。很多人很喜歡養身啊、氣功、這個瑜珈……等等的。他貪著這個色身,希望長命百歲。就像當初呂洞賓一樣,想要做個長生不老漢。黃龍禪師喝斥他:你這個守屍鬼。現代人喜歡養身,看看什麼樣的方法,能讓自己活久一點;甚至有的人想說把自己冷凍起來,等科技發達的時候,再把自己救回來,打這些妄想。他不知道有生就有死,這世間是變異的、是無常的。唯一能夠抵—跟生死反抗的,就只有修行而已。只有這個可以抗拒生死,可以超脫生死,你用這些科技沒有用。所以現代人想的怎麼養身,希望自己長命,多活一點,多造一些業。他不曉得往生到西方淨土,光壽無量,他不知道。所以天天呢在身體上做功夫,看看這個身能不能這個強壯,所以每天除了三餐,把運動、把這些養身,也當做是一餐。甚至佛門裡面也都在搞這些事情。道場,道場變按摩院。去道場幹什麼了?學按摩的、學養身的,都有啊。不光是台灣,國外都是一樣。到道場去學按摩、學養身、學這個看看怎麼能夠把這個色身滋養好。這個都是教你貪著自身啊!刻意的貪求,那一群人不曉得,他掌握不住學佛的方向跟宗旨,以為到道場很熱鬧,你看起來好像很興旺,吸引了很多人,吸引了很多貪生怕死的人,不是真正修行漢,不是「本色衲僧」啊!真正有成就的人啊!他也不是真正想修行啊!所以即使人再多、再興旺,這個興旺是假相,所以在末法道場,你不要看人多,人多你要看看裡面是做什麼?有得搞的就是世間法,講的就是世間話,你不要聽到有善啊!因果、孝順啊!你就認為他講的是佛法。佛法告訴你真如本性,告訴你呢一切法不生不滅,而且告訴你怎麼樣證得,用正確的方法,絕對不會叫你在現在這個六塵緣影的妄心上做功夫!你現在用的心是妄心,雖然他的體是真如,但是你現前你迷失了真如,所以你是隨境流轉,就是隨業流轉啊!業力強、境界強就把你拉到這裡去輪迴,所以你是做不了主的,這個就是緣影心。六根攀緣六塵所謝落下來的影像,我們現在講的印象,印象,你把它當做是你的心,所以在這上面,生滅變異起貪瞋癡,禪宗講「直指人心」不是指六塵緣影喔!他是講真如佛性啊!「直指人心」也不是講「第八意識」喔!「第八意識」那個是生死根本,有些人他不懂,他以為「第八意識」它就等於是如來藏啊!你要看過經典的你就曉得它叫「在纏真如」、「在纏佛性」、「佛性在纏」就名為第八阿賴耶,它不是真正清淨,要轉過來,「轉識成智」這個就清淨,這第八意識,它原來是清淨,可是它現在被汙染,就好像大摩尼珠體性明淨,但是有礦穢之垢,《起信論》講:「若不加以種種磨治。終無得淨。」、「若人唯念寶性,不加以種種磨治,終無得淨。」真如佛性亦復如是,沒在這個無明生死當中,如果不加以熏修、不加以修行、學道,真如佛性沒有辦法顯現。所以叫「佛種從緣起」。《法華經》講「佛種從緣起」啊!是故說一乘,唯有一乘法能啟發眾生的佛性,其他的法沒有辦法,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法華》是成佛的《法華》,《法華經》就是教你成佛,從古到今的祖師都是這麼講,你要成佛,那要看《法華經》上說什麼,法華說一乘啊!所以你學佛學教,學經教,你要依經典,不能依世間法、不能依世間意啊!不能整天到道場就是看看,要怎麼煮飯才會健康,吃這個米、那個米、用這個油、用那個油,大家到道場來不是來學道,是來學養生,那這個地方就不叫道場,那你還是貪著娑婆,這叫「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為什麼?因為娑婆世界還有東西可以吸引你,還有人事可以讓你起心動念,不管你是起好心、起惡心都是輪迴,所以達摩大師講:「造善造惡俱是輪迴」。所以佛法修行以「離相」為宗旨,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離一切相,你就證得實相,所以《金剛經》教我們「應無所住」,「應無所住」就是「離相」,真心本性就生出來,「而生其心」,應緣接物的時候心無所住,「心無所住」煩惱自然銷落,煩惱一銷落,真心本性就顯現出來,你不用刻意,不用滅煩惱顯真心,小乘講「苦集滅道」,要滅苦斷集才能證滅—才能修道證滅,這苦集—這個集苦之因要斷,這苦才能斷,集苦之因斷了,你才能證到滅盡定,喔!這小乘,它有修有證,有能有所,有所取證啊!所以不了義啊!大乘講的真心本性,不用修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這是臨濟宗的祖師講的,我們的法脈是臨濟宗的法脈啊!所以跟小乘不一樣、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不離人我相啊。我是你非、你是我非啊!小乘法不離能所對待啊,大乘法即能所而非能所,能所宛然而能所雙泯,所以叫「遮、照同時」、「遮、照無礙」,遮就是泯除能所,照就是能所雙行,所以雖然用而不礙空,雖然空而不礙有,空有雙泯、空有齊現,這是大乘中了義中的了義。就像眾生雖然在迷惑顛倒,但是一念念佛,三時繫念講的「一念回光而易往啊。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你們很多人做了三時繫念,你回光了沒有?你說要念佛精進,「且道一念未萌以前。還有者箇消息也無」啊,還需要念佛精進嗎?若不起一念的話還有什麼念佛的消息,所以這個三時繫念你要是會參,中峯禪師處處給你指示、處處教你回頭,不假外求啊!當體即是無量壽啊!你見得—見到佛性即是無量壽。見到真心本性,你所有的作用受用,就是聲聞天人無數,所以叫《華嚴經》講的:「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能禮剎塵眾。」就在你現前的身中,問題是、關鍵點,你能不能見性,不能見性,那沒有辦法,壽命無量,聲聞無數,就在一身,不光聲聞無數,菩薩也無數,佛亦無數,異類眾生能現同生性啊!異生性就講沒有見性啊!同生性就講已見性,已經見性了!在眾生身中有十方諸佛如來。在一微塵中,有大千經卷,你能不能破呢?破一微塵,即見大千經卷。這大千經卷不是別的,就是你自性所流露出來的般若智慧,是真實之法,這個是真正的壽命無量,不是只有人的壽命、天人的壽命、聲聞的壽命,而是你在這一段經文當中直接返照,你直接見到本性。這個返也無可返,也不回頭、也不向前,所以「無始終。無內外。」沒有始終,沒有內外,不得已給你立個名,「強立名。為法界。」這個法界之性就是你自己,不是指別人,你證得了法界性,你就壽命無量,從此不墮分斷生死跟變異生死,一般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確實沒有這個分斷生死,他沒有這個變異生死,但是修行還有進有退,還有這個層次的進步,所以若論理性上來說,不是真正無量壽,但是就一生成佛來說,確實可以達到無量壽,所以你往生西方淨土,完全了卻分斷跟變異二種生死,這個要清楚。了變異生死,那你就不是凡夫;了分斷生死,那你就是諸佛如來。所以說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你看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的壽命,他到娑婆世界來示現,來這裡示現八千次,他示現涅槃,也不是真的湼槃,只是轉計他方,在他方國土作教化,並不是真正他有生死,所以真正的就像張拙秀才講的:「生死涅槃等空花」。你有這樣的境界,你真正見性了,「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花」。這是壽命無量,是聲聞無數,聲聞就是作用,循聲救苦;天人無數那就是千手千眼,所以每一個人佛性就具足千手千眼,你就是沒有證道。你現在一個人,你在煩惱當中,也是千手千眼啊,一下要忙這個事,一下要忙那個事罣礙放不下,嘴巴也是億口億舌,七嘴八舌講是非,你為什麼不能轉一轉啊,講佛法-正語、正思惟,那你的這個身口意,三業當下就變成如來藏性,當下就變如來藏性起的作用。你們搞世間事也是東奔西跑,菩薩救度眾生也是百千億化身。你們化身是幹什麼?賺錢去、搞煩惱的事情去,不然就去度假,做的這些世間事,曾無少分利益眾生。你為什麼不能轉過來啊,所以我們把這一願,把它義趣給開展開來,讓大家知道,不光西方淨土壽命無量。你現前你要是迴光返照,你念佛把煩惱放下,你就壽命無量,你所有的作用,那就是聲聞無數。聲聞無數是什麼?循聲救苦。這個講四十八願才有一點味道,你在落實這四十八願,要是只告訴你聲聞、四果、斷三界、九地、幾品煩惱,這個就講名相。講名相你就著名相,沒有什麼意義;名相,你去查字典,你就能知道,沒有什麼好講的,重點是什麼,你看了經、讀了經,你要能夠受用,要能夠學習裡面要教你的道理。不然一般人看到天眼通,他好高興,到極樂世界就可以到處亂看,實際上是什麼?眼見色而不著。天耳通-耳聞聲而不著;宿命通-接觸一切境緣,不起煩惱。通是什麼?通暢無礙。你這一生受用的,今生這個所受用的,都是你前生所造啊,你能不能在這當中不起煩惱,如果你做得到,這就得宿命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離當念啊!你能不能從這裡轉?這個才是佛法。佛法講求的是實相,你對於實相瞭不瞭解,你對於佛法能不能去做到。這個做到不是照做,很多人以為我來落實佛法,落實是什麼?心念轉,心念轉行為就轉,為什麼身口意,念佛叫你攝意,意根攝住了,身口自然就不造惡了,以聲攝念,把意念轉過來了,那自然你就成就了,你就不會再造貪瞋癡,再造這些惡業。所以佛法修行有它的道理,教你落實佛法就教你轉念頭,不是叫你起念造作。很多人聽到要落實佛法,我起念造作,到處攀緣,找事做,他以為找事情做,跟人家攀緣,這個叫做落實佛法。很多人他不會,與人攀緣,他以為自己在修行,他以為他在接眾,實際上他在攀緣,他心沒有安住菩提。所以你落實佛法你要知諸法性空,你才有辦法去行佛法。這落實佛法,落實是現代人的用詞。為什麼祖師叫你修行,修就轉心,行就不著。你在行動的時候,如果喜歡這樣東西,你是不是就停下來,就像你們去逛賣場、逛市場,尤其是女眾,這個是我的經驗,走一走,突然人就不見了,他不是在修行,他是在攀緣,看到東西就停住了就開始著相了,打妄想了,我們去逛市場、逛賣場,那個是知道怎麼修行,該買的東西買一買,心就不要動了,趕緊就回家用功了,一般的女眾她不曉得,去這裡攀緣,那裡攀緣,本來只要買一樣東西、兩樣東西,買了一車回來,每一樣東西都有理由可以使用,那是當然的,因為廣告告訴你嘛,你就被轉了。所以為什麼講修行,行就是什麼?不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於一切萬物都不在意,這叫行,行就是不著,所以後面《無量壽經》講:「不著如風。無諸障礙。」所以,這個要會,還有你們講的趕流行,流行是什麼?你就知道這流行是一陣子一陣子不要趕,這一陣子流行這樣,下一陣子它又改變了,所以不要追,你追不到。行就是,會變化,不住著,用在佛法上,用在世間法上,一個字,兩面的意思,所以中國人很聰明。行,你要清楚,修就是轉念,從生死妄想當中回頭,什麼是生死妄想?你貪、瞋、癡起來的時候,你對境,受不了的時候,你覺得我忍不住的時候,我忍無可忍的時候,這就是叫你修,就回頭,快要撐不過的時候,這就轉念。行就是放下,你就能夠成就,你就真正會修,那麼,常時如此,常常碰到境界你都這樣,沒碰到境界你也是,平平淡淡的,也不住、也不著;不住身,不住鼻息,不住氣息,當下反觀,念佛的人,安住在佛號上,念到後來連佛號也不住著,那你就能夠成就,久而久之,就有功夫,那個時候念一聲,等於念幾千萬聲的佛號,所以說,「千萬句如一句時,何愁不見彌陀面,此事非易亦非難」,這件事情不難也不易,你要得到這個三昧,全部要靠信願行。這裡講的壽命無量,聲聞無數。下面我們來看,「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世間人好名,想要名聞十方,他是為了利養的緣故,中國明朝,有一位將軍,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專門打倭寇─戚繼光將軍,山海關就是他修建的,他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他出來做官,封侯,拜相,不是他個人生平的意志,他只希望能夠天下太平,所以這個世間人他就有這樣子的胸襟,何況是法藏比丘,所以他希望他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都能稱歎他的名字,為什麼要稱歎他的名字?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講的,「名能召德,罄無不盡」,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召一切的功德,罄無不盡就是什麼?完完全全的,沒有一絲毫的缺漏,所以叫名能召德,感召的如來果地上的功德,罄無不盡,那麼他希望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的諸佛,都能夠讚歎他的名號,為的是什麼呢?為的就是接引眾生往生淨土。所以善導大師講的那一句話有沒有錯呢?「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在四十八願裡面看完全正確,所以善導大師處處,他講經都是依經,註解《觀經四帖疏》也是依經,而且是依什麼?依菩薩藏,所以他一開始做了一首歸命偈:「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與佛心相應」,所有的都依菩薩藏,依頓教一乘,說偈歸三寶,與佛心相應,所有註解,所有著疏,全部都歸三寶,皈依三寶,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版權,沒有自己的創作,這是一個真正放下這個世間的人。現在有的法師,唱個梵唄,他也說這是他的版權,智慧財產權,不曉得你這個智慧從哪裡來,你寫個佛—寫個註解,你說這是你的智慧,你有版權,你要賣錢,這個是盜十方僧物,盜十方僧物。華聚菩薩講,你犯所有的罪他都能救,盜這個十方僧物,他沒有辦法救。你犯了很嚴重的偷盜啊,你說這個佛經的意思是你的,佛經裡面的內容這是三寶啊,講盜戒,有分佛物、法物、僧物,你偷的是十方眾生的東西,法是佛說的,理應歸佛,你竟然說裡面的意思是你的,你要拿下來要謀利,現在釋迦牟尼佛不在,你盜取他的版權,要是他在,他一定可以對你制裁,那麼他不在了,因果對你制裁。所以你解釋佛經,你不能加註「版權所有」,不然你要翻印,因果必究,你要印出來謀利的話,因果一定追究你,所以你看到人家的註解,後面加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你就知道,這因果要找他,閻羅王要跟他算帳,為什麼?偷盜十方三寶物,佛經不是他翻譯的,佛經也不是他講的,他竟然說這個意思是他解出來的,從古到今,沒有一位有修有證的祖師大德是存這種財利之心,好求名利,所以,你就要看,其實加註了版權所有,這種書也不必看。心量太小了,他怎麼能夠意會到如來普度一切眾生的心願,他想都想不到啊,沒有辦法想像,他只在乎自己的衣食。釋迦牟尼佛捨國,棄國捐王,捨國家王位、捨財富、捨妻妾、捨權力,全部捨掉,你要的,他全部都不要,天壤之別。那麼你心量這麼小,你要來講佛經,你要把佛經據為己有,甚至不准人家印,那你這是偷盜三寶物,偷盜三寶物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呢?你要是不懺悔,很難,很難出輪迴,為什麼?你的罪太重,這個重到我們沒有辦法解釋,因為連佛都沒有辦法救你啊,罪孽深重,真的是罪孽深重,中國古人講的:無可救藥,或是你們常聽到的,罪該萬死,罪該萬死是什麼?下地獄,一日一夜就萬死,死一萬次,這樣生死,死生,經過一萬次,所以講的罪該萬死,不是真的死一萬次,是下地獄,這是佛教的用詞。所以不能把佛經據為己有,認為這是你的版權,所以我們印經,版權完全開放,歡迎你印刷流通,甚至我們幫你做好了,現在平板電腦都可以看到的檔案,都可以使用的格式,讓你去網路上流通,隨便你轉載,只要佛法可以久住,我們絕對不沾染任何名聞利養,這個才能夠符合佛陀教育的精神。釋迦牟尼佛講經、教你法器,這法器都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它是什麼形狀、要怎麼做,佛經上都有記載,不是後人自己想的,是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他教出來的梵唄,製造出來的法器,你不能把它據為己有,說這個叫你的版權,那你就偷盗十方三寶物,這經典都還算有主物,有主物不得故盗,故意盗,你不要以為你是出家人,你可以唱、你可以流通,但是你不能說這是你的,所以這個要清楚。所以這邊所說的:「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皆共稱歎阿彌陀佛名號。稱歎西方國土功德之善。目的呢就是要接引眾生都來學佛、都能成佛,你看極樂世界有沒有教按摩,他這個大道場有沒有教按摩、教養生、教氣功、教這些瑜珈?沒有啊。所以你看看極樂世界怎麼教學的,你就怎麼建立道場,很簡單啊;能夠學就學,不能夠學就不亂開緣,開緣是什麼?對想學的人開緣,譬如說他想學,大眾在做課,他因為腳受傷沒有辦法,這才開緣,你要是不開,那你失了慈悲心,你違背佛陀的教誡,所以戒律不是死的,規矩不是死的,正常下是這個樣子;那有特例,他又想學,那就開緣,就像我們講:來道場受三皈,要求你吃素,你能吃你盡量吃,你不能吃,你要受三皈,還是想學,我們會開緣,所以你不必擔心,每一個人因緣不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規矩不是死的,正常下你願意做,我們很讚歎,像現在你們每個都持齋了,都能持,這樣就很好,所以規矩你要懂得開、遮、持、犯。開遮持犯,該開緣的時候,要開緣,該持的時候,要完全的遵守。什麼樣的狀況下屬於犯?什麼樣的狀況下是遮?都要去瞭解,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道場在建立,不能使用世間法,你不能為了要接眾,你就是用這些世間的手段,他接進來的不是要學佛,而且浪費十方的信施,浪費十方信施這個話很文言,講白一點,浪費大家的錢,浪費錢,浪費人力、物力,因為這個錢來自十方,十方的眾生希望道場成立,是要能了生脫死,這些施主來供養給出家人,希望出家人能了脫生死,希望這一個道場在這裡能了脫生死,能幫助大眾了脫生死,這道場成立的目的,違背了這個目的,不叫道場。有一些在家人不懂,他覺得他的道場不夠熱閙,收了十方的錢,辦世間的事情,你看他問題嚴不嚴重?盜十方財物,人家是給你辦佛法的,你給他拿去辦世間的活動,這就盜十方的錢,犯極重的罪,菩薩戒算波羅夷罪,斷頭;沒有受那罪更慘,你們不要以為沒有受就沒事,受了,有一重的犯戒罪,沒受,他犯的這叫性罪,違背本性,現在人講:沒有良心。拿著十方的錢做世間的事,這佛陀不允許,佛陀不允許,你不要只想到印經,我們之前講印經,跟人家講印經,拿去印這個《弟子規》、《群書治要》,這也算盜十方財物,這將來還不起喔,出家人還不起,結罪是十方,因為他接受是十方的供養,人家要印法寶,你給人家拿去做世間法,將來你每一個人都要還,所以叫「披毛戴角還」,後面還要加一個「都還不完」,那拿去搞世間的活動亦復如是。甚至有的出家人,跟這些宗教在一起,想說他很隨和,看到回教的請他吃牛肉,請人家吃葷的,辦這些葷的筵席,他自己吃素,但是叫人家吃肉,你看犯不犯菩薩戒?這些人沒有要學佛啊,你做的事情不能利益佛教;錢,在錢財上結一重罪,犯嚴重的盜戒,在自分的修行上犯殺戒,教他殺,這在戒律上,還有業道罪。所以為什麼說要瞭解戒律,你才會害怕,你才會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可以做,怎麼做才如法、怎麼做不如法,這個很重要,所以這裡的意思就要知道,要宣揚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道場怎麼建,道場要如法,你就看極樂世界怎麼建,那你去瞭解你就曉得了,道場是拿來修行的。這一段義趣還沒講完,但是今天時間到了,好,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八)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二頁,經文第二行「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三願跟第十四願,那麼上一次我們講了一部分的道理,那這個光明無量願跟觸光安樂願,光明無量這光明就是作用,不光指的是佛身上的光,他包含了分身、化身等等的利生之事,所做的事情都含有般若智慧,所以稱為光明。所以這個光不屬於世間這種認知,他不屬於我們一般認知的光明跟黑暗,直接講的就是作用,這作用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入國土身,乃至十四種施無畏力都是光明的顯現,莫不引導眾生給予眾生安樂,凡是能令眾生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的,這個都稱之為光明。出輪迴才叫安樂,你不出輪迴這個安樂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會長久,就像天上。有一首偈子講的,「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尚自有風災。」就算你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還不如啊往生西方淨土,乘願再來。從這首偈就可想而知這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你看一場地震、一個颱風、一場火災就奪走數千甚至數萬人的性命,有幾百萬人前一天都還幸福安樂,風災過後幾百萬人甚至近千萬人瞬間變成災民,所以這個三界是不安的,很多人想要移民到國外去,可是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氣候環境等等的差別的因素,這些都不是真正達到安穩之處,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勸我們求生淨土,你真正求生淨土這才是到達安穩處,你接受佛陀的教化,接受佛法的熏習,這個才是真正安穩,不然你去哪裡都不會安穩,因為這個世間是無常、會變化,所以你要想到,佛菩薩教化你的方式這就是他的光明,就是他的智慧的顯現,所以為什麼講光明無量普照十方,也就是他能對應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的根器,對應他根器,為什麼要對應根器呢?目的要讓他離苦得樂,離什麼苦?一般人不覺得苦啊,叫他修行他比較苦,就像道場,如果一個道場他不要求你斷煩惱,不要求你改習氣,你來道場愛吃就吃、愛喝就喝、愛睡就睡,相信這個道場的人非常多,在末法愈不如法的道場的人愈多,當然不是多人就代表不如法,你要聽清楚,是不如法能吸引的世間人非常多,為什麼呢?不教你改煩惱、不教你斷習氣啊,他說這個叫接眾,這是方便啊!那這個方便裡面有沒有般若呢?沒有般若!這個方便是假的所以他不能稱為光明,也不能—不算是真正的無量,他是屬於生滅的。所以佛的光明、佛的善巧方便一定可以達到究竟涅槃,縱然一生不能到,也能為你做多生多劫的遠因、根本,給你種善根,幫你種下成佛的種子,這個才是方便。所以這個光明無量,這無量包括方式無量,還有呢讓你證得無量,心性不可思議、具無量的妙德,般若智慧不可測量,都是無量的意思,有一句話講「佛法無邊」,為什麼呢?你有邊就有量,有量就有界限,有邊量就有界限,所以說佛法無邊,他的無邊是什麼?沒有界限、沒有分齊,就是沒有分限的意思,事上有分限、理上無分限,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叫無量啊叫無邊啊。世間人形容無量無邊他是看到東西多到他一眼數不清他就說無量無邊,佛法的無量無邊是什麼?沒有界限!沒有盡頭!都是心所顯現的。這個才稱之「無量」,所以用光明照十方眾生超勝諸佛。他用的方法超勝諸佛,就像淨土法門,其他的諸佛沒有接引。他沒有接引你往生淨土,只有念佛法門「阿彌陀佛」這個,我們講這個念佛法門就是指「極樂淨土」他有接引。不管你遇到什麼緣,《觀無量壽佛經》講的「九品」。這九品是什麼?九種不同的因緣,不同的品類、種類。這講現在用品類都還太過於文言,講種類。九大類的眾生,他都平等接引往生。下至五逆十惡,上至這個持戒清淨、深信大乘,這個淨土法門他都平等接引。那是不是因為他平等接引,你就懈怠了!有一些人他就會投機取巧。想說:這個淨土法門他是接引鈍根的、障重的,所以呢就教大家修行不用認真、不用努力,不用得「一心不亂」。甚至呢!說淨土宗在大乘裡面是這個特別的法門,是這個佛的異方便,所以可以不用持戒、不用守戒律。古德講啊:「缺戒成魔侶」啊!你要是沒有「戒」,這個念佛不能成就。這「戒」你不要拿《弟子規》,或是這個一般的這些五戒、人天小善,當作是根喔!「戒」要以大乘喔,大乘就是「菩薩戒」啊。佛教要興盛,戒律很重要啊。這戒律不是世間法,他能夠作為你解脫之本喔!解脫的根本。《華嚴經》講「戒為無上菩提本」,在這個《四十二章經》講「戒為正順解脫之本」,隨順解脫。有戒才能解脫,要是沒有戒,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為什麼?沒有戒你就做的是「殺盜淫妄」,做「殺盜淫妄」怎麼會是一心不亂呢?念佛要是沒有「一心不亂」,你怎麼能往生?你臨終就算「十念」,這十念也是不亂,也屬於一心,也是一心不亂啊!所以你不能因為淨土法門接引的範圍之廣,你就懈怠了,你就放逸了。這個要清楚,眾生投機取巧啊!所以為什麼真諦三藏、真諦三藏法師他要帶《菩薩律藏》這菩薩,《菩薩律藏》要帶來我們中國的時候,這船都快要翻了,他知道啊!護法善神不讓這個菩薩藏過來—《菩薩律藏》過來啊。所以傳來了一般的《聲聞律》,真正的大乘《菩薩律》沒有傳過來,就是因為眾生「投機取巧」。給你講淨土法門,你還要懈怠、你還要投機—這個「投機取巧」,那沒有辦法成就。所以佛光雖遍照、雖勝於日月,但是呢!就是沒有照到你。為什麼?你的苟且心把光明障礙住了,你的懈怠心不願意出來,讓你不願意從無明窟宅裡面出來受佛光的照耀。都是因為懈怠、苟且啊,對於佛法得過且過,「聽經」每天都不願意認真。以前人聽經最起碼要聽八個小時,天天這麼做、天天這麼樣熏習,才能夠建立正知正見,還不敢說能成就。正知正見啊,那我們所說的,當然是你聽聞的是正法。要是聽邪法每天聽八個小時,那就是邪知邪見。可是現代的人看電視、看新聞、看報紙可以看八個小時,所以建立的就是什麼?世間意。所以你事情一來,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世間意」。你要是聽經,每天聽八個小時,事情一來、你的直覺反應就是「佛知佛見」。就像有時候,我在叫一些同修的名字;在佛門叫你的名字,你要答「阿彌陀佛」。很多人答「有」,這個就沒有在念佛,你平常佛號念得再多沒有入心。這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你功夫不深、道力不堅、用心不專、「三不」,沒有功夫啊!碰到事情你一定馬上起煩惱,你凡事都是用世間、世間法、世間意為優先。你處處搞的都是人情,你沒有、沒有道心,所以從小地方就可以勘驗出功夫啦。我們不要講你能睡覺念佛,你能病中念佛,那個都談得遠,且看你動中即使在佛堂你都還念不出佛號來。那何況是境界!我們共修一繞佛、一出去,或是我在拿麥克風正要講開示,這麼一瞬間十秒鐘內,你就開始散亂、開始東看西看。那功夫在哪裡?表示你沒有相續啊,你的心沒有攝住。剛才在念佛的時候攝住了,可是佛號一停了、你馬上開始攀緣。那功夫要用在哪裡?就是在這十秒鐘,這個才至關緊要。你不要看十秒鐘喔,你這十秒鐘的散亂就表示什麼?你出了佛堂那叫「一團亂」,心裡呢就七上八下,動之於—發之於身口,那就迷惑顛倒。所以真正明眼人他看你用功,他不是看你坐在那裡啊!他就是看你「行住坐臥」。行、住、坐、臥你的舉止動念、起心動念,你的言行舉止是不是與道相應。所以為什麼廣欽老和尚講:「真正念佛的人,雖然嘴巴不念、手也不撥念珠,但是他就透著一股佛氣」。念佛的氣氛在他身上,怎麼樣他就是不亂,他跟你嘻嘻哈哈他也不亂。大家都亂了,他不亂,這個是廣欽老和尚,真正念佛、真正有功夫的人,他的看法,他知道念佛的人,時時刻刻就透著一股念佛的氣氛,這個是真的。你不念佛、你不修行,你再裝,你裝不像,不可能。你以為你放掌、叉手、合掌合得很好,裡面是貪瞋癡、裡面是散亂,不用大的境界考驗,小小的試一下,世間意就起來了,每天念佛念多少都是枉然、都沒有用,不是做課沒用,是你沒念到心裡面去。功夫在哪裡?就在這裡勘驗。你去看去參加放生的,我就有碰過,專門念佛的道場管的很嚴,一去放生參加活動,放生還有念佛,結果呢?他們就放逸了,放生在傳遞這些物命的時候要念佛,沒一個人提得起來,我看真正能提得起來的,就那麼一兩個,幾百人裡面就那麼一兩個。這個就很清楚,你的功夫在哪裡?在佛堂每天念八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一出去放生,心就放逸了,表示什麼?八個小時以外,他在放逸、他在懈怠,所以你說怎麼能成就,習氣這麼重啊!念佛要什麼?要轉心,念佛不轉心沒有用。你心要轉,要跟著佛號「心聲相依,妄念自清」。這個心聲相依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你沒有這麼踏踏實實的走過,你是體會不到,這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什麼叫心聲相依,這個是真正念佛,不是翻開經本第幾頁寫個講稿這麼呼嚨一下、矇混一下,他就能過關了。心聲相依就是你的功夫啊!心裡有佛,就像廣欽老和尚講的,透出來的就是念佛的氣氛。不光拿念珠的時候如此,嘻笑、打罵都是如此,這個是真正修行、真正用功,真正一心不亂。所以淨土宗無論九品,都是要求一心不亂,那麼你認真去做,就是下面講的:「觸光安樂願」,莫不照觸其身,「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所以念佛修行,守佛陀的教誡才能安樂。其他的安樂那個就像吸食這個毒品一樣,你以為你安樂了,那只是你這一樣東西你攀緣到了,你想要的東西你得到了,可是得到了以後你又想要別的。就像小孩,小朋友買玩具一樣,這樣玩具他買到了,他就吵著另外一樣;沒得到的時候他就不安樂,得到的時候安樂一下,他又想要別的,又不安樂。這個三界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同理可證,同理可證。那麼這裡講「莫不安樂。慈心作善。」這是單就淨土來說「慈心作善。」「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來生我國,往生淨土。願意求生淨土;那相反的你自己檢點,你願不願意往生淨土,尤其很多學佛人,講到死、講到往生,嘴上說不害怕,就像這個鴨子嘴巴很硬,他就講不害怕,真的來的時候他放不下。有的人是提到死,他就害怕,不可以有一點點不吉祥的話,他很迷信。那你想想你有沒有要求生淨土,你接觸到了淨土法門,你有沒有放下,你有沒有「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如果有,那這個佛光有照到你;如果你沒有放下、你沒有看破,這個佛光沒有照到,你要這樣相反的去做觀照。你不能只要佛光照我了,我就能往生。這個光照的意思,你不能這樣解,你要想到自己是不是真正放下、是不是真的看破了。真正看破、真正放下,那表示佛光有照到你,而且是徹照;如果沒有,那你是結個緣,你做善事,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就好像射箭,「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你看有福的人,他要造業很容易,一般的人殺人、殺一個人,他判死刑,你要是有福報做皇帝、做帝王,殺的人再多,旁邊都有人讚歎你,殺的好,真有智慧,殺一個不夠,他還告訴你全部殺光,而且你也不必接受法律的制裁,這個福報很大。但是呢他有因果,因果會制裁他,世間的這個王法、法律,奈何他不得,他有福,但福報大,造的業就大,甚至一個念頭就可以損害千千萬萬的眾生。所以為什麼我們不求人天福報,這人天福報裡面,沒有般若智慧。你般若智慧才能出三界,有般若才能出六道輪迴,沒有般若,福報再大都沒有用。那福報要不要修呢?還是要修,人不能不修福,但是更要啟發般若智慧,你的般若智慧發起了,你修的福那就更大。利益的層面就更廣,就是如此,所以這𥚃講安樂慈心作善,這是迴向求生淨土。你不要看到善就開始跑去做善,淨土宗講的善-信、願、行,深信切願,老實念佛,這是作善。那麼剛開始是有作,有心作善,有心念,念到後來會無心念,就無心做善,叫無作,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得理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分事分理,事上的一心不亂,它涵蓋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念茲在茲,什麼境界他不亂,習氣起來能馬上調伏-功夫成片。就是我們常講的,念起不隨,念起他能不隨它,習氣起來,他可以調伏,他可以調伏得住。事一心,他就能降伏習氣,令習氣不起、令煩惱不生;可是呢?不明心,沒有真正見到真心本性,不明心性,也就是無明沒有破,所以剛開始從有作,再來慢慢漸漸熟悉,就能夠成就無作之善,那麼來生我國。所以這個作善,你不要想到造作,很多人看到做善,造作世間善法,趕快回去幫父母洗腳、學《弟子規》去,做善-去呢做這個回收、做一些公益,他就以為他這個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作善。這個這裡講的作善,它有它特別的意義存在,所以在解釋經典的時候,要與經的義理相應,你不能隨意拿世間的善法或是其他經典刻意穿鑿,這就是說相似法。其他經典什麼?包括外道經典、小乘經典,很多法師講慈心作善,他教你先學小乘,那《往生論》說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二乘的人,沒有辦法往生淨土,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所以往生淨土平等平等,沒有男女相,所以你們要聽清楚,跟你講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那你這個世間的眾生很愚癡,沒有女人,那你就想只有男人,這二元對待。經典上講沒有女人,可是它沒有說有男人啊,所以就是你的對待心太重啦。所以有人就毀謗這個阿彌陀佛,說淨土宗男女不平等,去那裡還要給阿彌陀佛變性、整型,這謗佛,那就是他世間的意、世間的情欲-男女相太重了,所以你看他這個四十八願講「國無女人願」。他只講沒有女人,他沒告訴你有男人,所以他沒有男女相,這密意在裡面,你要參得透,你要看清楚,世間人有的是女眾,他說沒有女眾,他就想到那極樂世界只有男眾,他就是男女對待,因為男女是相待法,相互對待的,就像黑跟白,沒有黑那一定純是白,沒有暗,一定都是明,他落在這個對待當中,所以一講西方淨土沒有女眾,他就想到那純是男人,實際上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沒有男眾的問題,所以前面告訴你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大丈夫相他就是一個相好的呈現,他也不分男、不分女,你不要聽到丈夫相,你就認為說一定是男的,所以佛經告訴你,極樂淨土沒有女人,沒有女眾,沒告訴你,有男人啊!所以你自己看經典要看清楚,不要在佛門裡面虛妄造謠、妄生事端。有一個法師,他說你看,男女要平等,所以呢,這個他要來造個五百女阿羅漢,阿羅漢沒有男女相,他這個男女相太重了,他要造這個他認為阿羅漢也要給他分個男女,這個是敗壞佛門,敗壞佛門。五百阿羅漢,誰告訴你他一定是男的,沒有人說啊,阿羅漢該現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阿羅漢也沒有所謂的男阿羅漢、女阿羅漢,所以不要這樣分別,不要心生分別,在這裡妄生事端,把佛門搞的非常的不清淨。那麼以如來的智慧眼觀察,這如來就像大醫王,就像一個醫生,他觀察這個人體的構造,分析,所以醫生會分析,解剖學,分析這個男生是什麼樣、女生是什麼樣,男生身體有什麼特質,女生身體有什麼特質,他是一個很客觀的分析,如來是大醫王,就男眾上,男眾有什麼習氣;女眾上,女眾有什麼習氣,因病予藥。你不能說這個醫生,這個男女不平等,因為構造上不一樣,所以他開的藥不會相同。就像你們化妝品,保養品,擦臉的、擦脖子的、擦手的、擦大腿、擦小腿的、擦腳的,那你說這個化妝品公司不公平,為什麼不能出一種啊,偏偏要我們買整組,那他經過研究分析的。那佛是什麼?親證的,佛眼平等普觀,這世間的男眾,他有什麼問題,所以對於男眾,比丘用比丘戒;女眾呢,用比丘尼戒,三百八十四條,還加個八敬法。有人說這個八敬法就變成男女不平等,那這個就是他錯怪了釋迦牟尼佛這位好醫師啊。他開的藥方正好能治病,他說我不要吃,明明他就有這個病,就有這個傲慢病,他就不行八敬法,他不吃這個藥,病就不會好。只是對治煩惱,把煩惱都除掉了,男女本自平等,沒有男女相,這法界就是如此。所以《楞嚴經》講,這個《信心銘》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法無異法,一切法平等平等,你自己虛妄分別,產生了執著心, 都是你自己妄自愛著,在心上立心、頭上安頭,所以說「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自心取自心相,自心取著自心變現出來的男相或女相,所以造成輪迴、造成淫欲啊、造成輪迴啊。所以《楞嚴經》講的「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這男女相是巧幻的、假的,誰幻的呢?你的煩惱習氣幻的,煩惱習氣不同,造成的色身感得的報身不同,身體是你自己感召的,沒有上帝給你安排,自業所感啊。所以你是女眾你要修行佛就給你這些藥,這些藥裡面就是治你的病的。男眾他就服這些藥。我們講醫學上你們就很清楚了,男女構造不一樣,就像習氣不同啊,這構造不一樣—為什麼呢?心裡面帶的業不同,所以感得的這構造不同,就連男男女女,男眾跟男眾相比每個臉相也不一樣,身材大小也不一樣,女眾也是,都是自業所感。所以你不能錯怪釋迦牟尼佛,不能在佛門裡面妄生男女二相的分別。你說排班一定要男女並排才顯示平等啊,這個就太牽強了,佛法講實質不講形式,那麼釋迦牟尼佛他觀察即使連排班,為什麼讓女眾排後面,都是他給大家開的藥,對治習氣用的,就是如此而已啊。所以你要知道很多現在的比丘尼很無知,跟著幾個人在佛門裡面搞女權運動,跟個世間人一樣,這個都是沒有得到佛力的加持,沒有接受佛光的照耀。所以為什麼講觸光安樂,你有接觸到了,接受到佛法了,你就懂得佛陀教化的意義了,你就不會在這裡妄生分別啊。你接觸到了佛法你還不安樂,還要起對待心,在這裡造謠生事,破壞佛教那就是你的問題了。你這一生縱然遇到也是當面錯過,所以不要妄分男女,這世間心重的人他就喜歡在那裡分別,在一些沒有必要的地方刻意去製造事端。古人講平地起風啊,這個妄起大風啊。起風以後就興風作浪啊,那最後就感召至業海茫茫,罪山岌岌啊,造無邊罪業啊,所以要清楚,這是我們要講的這個觸光安樂願。所以你真正接觸了,接觸到佛教、接觸到佛陀他的善巧方便了,你就會發心萬緣放下,一心一意修行求生淨土,為什麼講求生淨土呢?因為此淨土一法門即同時攝受一切法門,往生西方淨土等於往生十方國土,一即一切,所以為什麼講萬法,所有的法門啊他歸宿是淨土。淨土是什麼?心淨則土淨啊,在住處我們稱為淨土啊!託顯,託名而顯性而已啊,《華嚴經》講的「託事顯法生解門」借由事相上告訴你,事就是心,心就是事。顯現出心性之法,令眾生能夠理解能夠證入,叫託事顯法生解。這個事相上即是法性,不是比喻也不是神變,所以你看《華嚴經》講的一一相好,一一塵,一一剎能出無邊妙寶。這妙寶代表佛性的功能。你看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所以到西方淨土,六根接觸到極樂世界的六塵都能成道,為什麼?託事顯法令眾生能生般若之正解,這具有華嚴一乘的這個教義在裡面,所以為什麼這個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同。古德講華藏密嚴不離極樂。密嚴土是大日遮那如來,大日遮那如來其實就是毗盧遮那佛,密嚴土就是華藏,華藏世界。那極樂世界呢亦復如是啊,所以說華藏密嚴不離極樂啊,他裡面受用完全相同。但是極樂世界更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凡夫下下品也能夠往生等同如來受用。所以西方淨土具有這個華嚴一乘十玄門的義趣在裡面,要是你真的懂華嚴的十玄,你再來看極樂世界你就完全沒有疑惑了,你就不會心生分別啊,認為淨土是權教、是化城。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淨土宗是權、認為他是化呢?《法華經》講的化城,因為他不了解事即是理,他不知道什麼叫事事無礙,所以他才會誤解認為這個淨土宗不了義,認為一定要究明心性才是唯一的入手處,這也是禪宗謗淨土的原因。當然這個禪啊他不是真正了解禪,所以古德說這個「離佛談心未始聞」。離開了佛我們要來細究於心性、來深入這個佛性之理,他說從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叫「離佛談心未始聞」,攝禪歸淨是從來有。禪宗導歸淨土是都有的事情啊,離佛談心未始聞。這古大德開示,夏蓮居老居士講的,真正的是誠哉是言啊,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錯,完全正確,但是知道這一層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他說「佛云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這萬億人當中是指學佛人,千千萬萬的學佛人,這當中就那麼一兩個知道,知道的人太少了,真正有這樣的境界,有這樣見識的人不多,這在《華嚴經》講這是稱之為普眼境界,非凡夫可入啊。所以為什麼導歸極樂世界的是普賢菩薩,因為只有他才有這方面的見地啊!為什麼導歸極樂世界的是文殊菩薩,只有他們智慧才夠高,他才能見到。這個是觸光安樂願。下面我們來看:「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這個是第十五願跟第十六願:壽命無量願跟聲聞無數願。這個光明跟壽命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也顯現出這個阿彌陀佛名號所代表的功德。一切法本自無生,無生之法起的作用就是智慧跟光明,智慧跟壽命。沒有了—你有智慧,沒有壽命,沒辦法修行;有壽命,沒有智慧,那累劫愚癡。就像眾生累劫輪迴,他都有壽命啊,但是他沒有般若智慧。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壽命無量。它這個無量是不可稱計,沒有辦法算,所以稱為「無量」。是多到無法去計算,在數學裡面無限大,這等於無量,無法計算。所以這個這裡講的「壽命無量」。那麼「國中聲聞天人無數」,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大海眾,我們之前講二乘種不生,那二乘種不生怎麼會這裡又有聲聞,為什麼又有天人?這是從古以來,凡是學淨土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連我們初學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問題。極樂世界不是沒有聲聞嗎?沒有二乘?為什麼這裡又講聲聞?這是從他的修證上來說。實際上他的心呢是大乘心,他沒有這個二乘心,可是他的修證、斷證上等於阿羅漢、等於人、等於天,那是就修證上來說。實際上就發心來說,他沒有二乘心,所以說二乘種不生。種就是心,極樂世界的人不生二乘心。二乘種性能不能生?也不能生,除非他迴小向大,就是他就現在的修證,發願求生淨土,那能生。為什麼?因為他大乘心生,二乘心滅。所以你說阿羅漢求生淨土,能不能?可以。不是說小乘阿羅漢不能往生,那你搞錯了,他用他的這個功德求生淨土,可以往生。這個當中你要搞清楚。因為他已經發大乘心,淨土—能信淨土即是大乘。你深信切願,這個大乘心就生出來了。所以極樂世界才有聲聞、才有天人。這就修證來說的。就像天台宗講的「六即佛」,同樣是佛有分六個層次。第一個叫「理即」,「理即」就是什麼?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有修沒修、有學沒學、或是諸佛如來、或是地獄眾生,大家都是「理即佛」。「理」是什麼?道理如此。眾生的佛性個個本具,人人本有,個個不無。從古到今不可破壞。這理即,理上如此。再來呢,明瞭此理,知道了眾生有佛性,你學佛了,對於佛法道理你都了解了、開圓解,這稱為「名字即」。你了解佛法的名義了,就是—佛法名義就是講的,你對於佛教的義趣你了解了,道理你懂得了,「名字即」,開圓解了。所以其他的宗派他是要開圓解,圓解就是知見圓融。我說的圓融不是你們世故那種。很多人在世間他很會做生意,很會與人打交道,又是總經理、又是總裁。他來佛門每個都讚歎他:你好圓融。那叫圓滑,不是佛法講的圓融。他為了做生意嘛、為了賺錢嘛。他不是真正對於佛教能夠了解,不是對於佛法的義趣能夠圓融通達。大小乘他都通達;事理通達,事事通達,這才叫開圓解。那開圓解這個還沒有起修,叫「名字即」。起修以後,叫「觀行即」。依所解之理而起圓行,剛開始了初步,還沒有斷煩惱,一直到這個、這個小乘初果須陀洹,這個叫做「觀行即佛」。都是佛。再來往上呢,「相似即」,相似即他就有修證了,就類似。再往上,這「分證即」,「分證即」他就是像到這個菩薩的位次,分證一分佛性,圓教初住菩薩。到最後「究竟即佛」,圓滿成佛,最後一品無明他斷掉了,他這才叫「究竟即」。所以同樣往生極樂世界,他這個修證上都叫往生淨土,但是呢他就修證的位次上,有聲聞天人無數。我用天台家講的「六即佛」,天台宗所說的「六即佛」給你們做說明,那你就很清楚了。就像學生在同一個教育體制底下,有分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樣的道理。這樣比喻,你也就清楚了。同樣的一間學校,或同樣的一個教育體制下,分的這個年齡、階層不一樣,他的學識程度不一樣,所以才有「聲聞天人無數」。這是講那邊的人。那麼「壽命亦皆無量」,壽命同等無量。這個喜歡長生不老的,就看到這裡你就要懂得了,天下沒有不死的人,沒有不毀滅的事情。這是什麼,這個滄海會變成桑田啊,這你要清楚啊,都會改變,到極樂世界壽命無量。在古代有一個論師,外道。他覺得自己的論很厲害,無人能破,他執著他的論點,他就希望自己—他到這個梵天那裡去,請大梵天王把他變成一顆石頭。石頭壽命很長啊,他是變成一顆石頭,這是真的。他立了這個論,那外道論。那確實—這個他叫他的弟子守護,守護這個石頭。只要有人來破論,他叫他貼在這個石頭上,把人家的問難貼在石頭上,隔天這石頭會冒出文字來,就有答案了,就能回了。那麼經歷很長的時間都是如此。所以這個貪生怕死,叫這個梵天把他變成石頭。那麼後來陳那比丘,陳那菩薩──唯識宗的祖師,立這個「自體二分」、「見相二分」,這陳那菩薩。後面的護法菩薩是「自體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講「自體四分」來解釋諸法實相。那這陳那比丘是立「自體二分」,用這個唯識破外道論。剛開始問他一個問題,三天能答。陳那菩薩再問,七天能答。再問,二十一天能答。再問,答不出來了,石頭氣到炸掉,氣到炸掉。所以你看這眾生對於自己的論述有多執著,何況是生命?所以你想要長生不老,你變成石頭都沒有用啊。滴水就能穿石啊!這個只有往生到淨土,才是真正的無量壽。所以他這裡講「壽命亦皆無量」,也就是往生淨土,你的壽命就算無量了,永遠不受輪迴。有些人會擔心,那我這樣子是不是以前的朋友、以前的家人,你都不認識了呢?你回想一下,我們前面講的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你的家人、你的家親眷屬,你在極樂世界你都看的一清二楚。他有需要的時候,你隨時可以幫助他。所以到極樂世界才是真正幫助眾生啊。所以你們不要再給人家做障礙了。不想自己親人往生,你就說:唉呀,我請佛菩薩給他延命,希望呢他能在這裡多幫助一點眾生、多做一點好事。你要真正做好事,往生極樂世界,那才能真正做好事,而且做的事情不會錯。不然就像有些人想做好事,希望佛法可以流通,給《乾隆大藏經》標句讀。不然就弄這個《群書治要》,提倡這個《弟子規》,這個都是沒有智慧。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損害佛教、損眾生的慧命。拿十方的錢去做這些世間的事情。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不要貪生怕死,一定要幫助你的家親眷屬求生淨土。那當然這一段意思還沒有講完,但是時間到了,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這經文內容義趣很精采。好,下一次再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七)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二頁,經文第二行,「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三願跟第十四願光明無量願跟觸光安樂願。那麼這是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所,發四十八願的第十三跟十四。前面他講到,他發心為菩薩道,棄國捐王,行沙門之行。那麼願意呢成佛,願意呢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來救度一切眾生。那麼世間自在王如來,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和尚,證知他的發心、證知他的心願。那麼現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給他看。看完以後思惟五劫,思惟了五劫。這個得到了這個四十八願,他心中有這四十八個大願,來成立這個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這邊是第十三跟十四,所以他講「我作佛時。光明無量。」光明無量,希望他自己做佛的時候光明無量。這光啊,你看這佛像,到道場去你看佛像,有的佛像後面有一個圓圈,那個是常光,也就是說他平常的時候,這個光明就存在,常光。那你看這個圓圈後面還有一個很大的一個圓圈,這是放光。就像我們道場這一幅佛像一樣。他平常有身光,然後他放光的時候,就是他後面的那個樣子。所以他說:「光明無量。」那麼照多遠呢?「普照十方。」他成佛的時候,光明要「普照十方。」因為有一些佛他發願,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願,他成佛的時候,光明照一個佛剎、兩個佛剎。他想要度這一佛剎眾生、二佛剎眾生。那也有願度百佛剎、千佛剎的眾生,都有,這個每一尊佛的願望不同。你不要在這裡心生分別,認為阿彌陀佛比較厲害,其他的諸佛不行。那如果你生這種見,你不能見性,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這是他因地的願不同,不是在成佛以後啊,能力上有所不同。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一樣。你不能看到淨土的經典裡面讚歎,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讚歎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就在這裡面妄生分別。說這個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其他都是他的子孫、都是他的子民,都不算真正的佛,有人這麼樣做分別。那這個是妄分高下,不達如來真實義趣。剛才《開經偈》裡面你們唱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那如果你在這裡心生分別、打妄想,認為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其他的不是;佛的能力有高下、有深淺;那是你的心生分別,並不是這個釋迦牟尼佛不如阿彌陀佛。所以大家要清楚。那麼這裡講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也就是說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的眾生,他都照耀。問題是現在佛光照著你,你拿著一把傘拒絕他。現在的傘都可以抗紫外線,不光是遮雨啊,還可以抗紫外線……等等的功能。你就拿了一把抗拒佛光照耀的傘在遮擋佛光。這個傘是什麼呢?就是你不願意修行的心、你不願意放下的心。佛法講叫慳貪,慳貪。慳貪的心你放不下。慳貪你不要想說只是對財物,對你的家親眷屬、對你的事業,有一絲毫執著、一絲毫罣礙,都算是慳貪。你用這一把慳貪的傘,去遮住佛菩薩要照耀你的光明。那實際上能不能遮擋住呢?也沒有辦法,因為佛光不是一般的日月之光,不是世間光。世間光能照大地,不照覆盆,不照覆盆,也就是倒蓋起來的盆子,它沒有辦法照。就像你待在屋子裡面,太陽光沒有辦法照進來。你要是沒有窗戶、沒有門,太陽光是沒有辦法進來的,你看不到太陽的光明。但是佛光不一樣,遍入一切眾生心想。所以心想佛時,就是接受佛光照耀。《觀經》說的:「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心跟佛就完全感應了、完全相應了。所以佛光不是一般太陽光,不是世間的光明。這個你們要能清楚,即使你再重的業障,念佛都能消、讀經都能消,這就是佛光照耀,這就是佛菩薩攝受你啊!所謂四種感應,顯感顯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這個顯感冥應四種感應。感應有四種,這世間的感應不出這四種,世出世間感應不出四種。你心裡面有佛,佛光就照耀你,隨個人的根器,有的開悟、有的證果、有的善根發起,都有。所以為什麼我說你要熏習佛法,你要想到、要能夠放下這個世間,不然你就是等於我剛剛講的,拿著一把傘在遮擋佛菩薩要照耀你的光明。實際上你也擋不住,在你自分的受用上,那是你自己不得佛法的利益,沒有辦法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所以要能清楚。什麼叫接受佛光的照耀?就是你這一念想放下的心、想要成就的心,你要知道這個世間是生滅變異、是無常的,沒有一樣東西實在,這是最基本的認知;那再來知道有如來藏、有真如本性,這個本性人人本有,本來就有,不用修,真心本性不用修,本來就有,這是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要把煩惱滅掉,取一個涅槃,它是知苦、斷集、這個修道、證滅,苦、集、滅、道。知道苦,斷除苦因,這個集就是因,集苦之因,斷集、修道、證涅槃。那麼一旦煩惱斷,想不證、想要不成阿羅漢,他也不行,可是大乘可以,你看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來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那實際上他的煩惱早就斷掉了,他還可以示現做等覺菩薩,要成便成,不成也無所謂。不光地藏菩薩如此,釋迦牟尼佛也如此,阿彌陀佛也如此,他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他是伏住他沒有斷;他有能力斷,可是他沒有斷,那叫什麼?留惑度生。你們不要自己煩惱沒斷,說你要留惑度生,有一些人就是這樣,很愚癡,自己是個大凡夫,他說他也要度眾生,也要陪眾生吃肉,所以他不要吃素,他以為這個叫留惑度生,代眾生苦,想要下地獄,還跟你講的頭頭是道,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可以去試試看,你用火,自己燒自己看你會不會痛?會痛,你沒有功夫;不會痛,你是木頭,也沒有功夫。有一些這個神經麻痺的,你用火燒他,他不會痛,我們就講神經麻痺的,他不會害怕,所以不是在色身上打轉,這個要知道。所以我們剛說的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大乘的,你成就了,你想留惑度生?可以。你想要把煩惱斷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掉也可以,那真正是得大自在。小乘沒有辦法,他把這個第九品煩惱斷了以後,他非證阿羅漢不可,他沒有能力不證,所以你要清楚。菩薩修學大乘的,可以,你看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七佛之師,這七佛的老師,他自己早就成就了;觀世音菩薩,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未來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全部都是留惑度生,放大光明,照耀眾生。實際上真正把生相無明斷掉了,無佛無眾生,沒有佛也沒眾生;有沒有因果?也沒有了。這是不是斷滅?不是,這叫寂滅。寂滅跟斷滅不一樣,他確實把生這個一切世間的這個因斷除。生相。什麼叫生相無明,生一切世間相,最後一品無明他把它斷掉了。所以大乘跟小乘,在修證上也完全不同,你看像《圓覺經》、《楞嚴經》後面這些護法善神,都是法雲地的菩薩,久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他不成佛,留惑度生,示現做護法善神、示現做這個金剛神,他們都是留惑度生,阿難尊者也是,太多了。所以你要曉得,你不要把大乘跟小乘混到一起。那實際上呢,我剛講的這個是一乘的,在揀別這是一乘。你修學一乘法、一乘了義,要成佛便成佛,不成佛也可以留惑。這個漸教的,沒有辦法,漸次的,漸次修行他沒有辨法。即使你學大乘,通教跟終教他沒有辦法,想不成都沒有辦法。所以為什麼說一乘了義,一乘的殊勝。那你不要在大乘跟一乘上又妄生分別,講到究竟大家都一樣。就像這個唯識,第八意識清淨以後,那麼祖師大德給它立個名叫阿陀那識,諸佛如來給它立個名叫阿陀那識,白淨識、無染識,立個名,實際上它跟阿賴耶識是完全同體的,是一樣的。所以你不要在大乘、小乘上妄生分別,大乘跟一乘上面妄生分別,這個要清楚。那麼現代有一些法師他揀擇不出來,他就說都一樣,大乘跟小乘一樣,那麼有的呢,甚至毀謗大乘,像我們上一次講的,近代的這些佛教的學院都用他的書 ,但是對於這個人,他的和尚太虛大師,對他有嚴厲的批判。他說他是溫和派的大乘非佛說,溫和派的,告訴我們這個人的知見是不行的,不可以聽。還有現在很多,搞一些人間佛教的,給人家伸手要錢,辦一些什麼佛化婚禮的,你去看看,他都說他依太虛和尚。太虛和尚有沒有辦佛教婚禮?太虛和尚持戒精嚴,絕對不做這些不如法的事,他是一代的高僧大德。你說你依太虛大師搞人間佛教,破壞佛教,那我們去看看太虛大師有沒有做這些不如法的事?肯定沒有。就像很多他說他修本願念佛是善導大師教的。善導大師自己一生念佛三十年不暫睡眠,非力竭而不休。那這些學本願念佛的,他說他是學善導和尚,他說修本願,只要臨終十念,平常不要念。那善導大師三十年不暫睡眠,一心念佛、一心用功,這兩個相形之下,你看他是不是真的?本願念佛那個不是啊!那個不能成就,絕對絕對的不能成就,那個就是佛的光雖然亮、雖然普及,到他眼前了,擋住了。這裡講的雖然普照十方、雖然普願攝受一切眾生,可是就是有眾生不願念佛,所以《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 :「若逢不逢。或見非見。」譬如窮子捨母逃逝,那麼這個當媽媽的,天天想著小孩回來,從來沒有間斷;可是呢小孩看到他當作不認識、當作沒看到,這些學這個本願念佛的就是如此。經典在前面,教他好好修行,他說不用。祖師講要學經教、諸佛如來講要學習經典,他告訴你不用,因為這是針對末法業障特別重的,所以不用學經教。那麼善導大師對此也作了批評,他肯定知道在當時候有人用他的話來曲解淨土法門。所以他造《觀經四帖疏》,一開頭就破斥本願念佛,引經據典的破斥,那個時候不叫本願念佛,他只是就當時候的人錯修,錯引經論來作批評,但演變到後來,他們自己創了一個名叫「本願」。那再者,他說他依親鸞聖人,這日本的淨土宗高僧,親鸞聖人為了對治昏沉,一個昏沉而已啊,冬天比現在還冷,日本的緯度更高,比現在還冷,跳到這個冰河水裡面去提神,這樣用功、這樣精進,跑步、跑山,邊跑邊念佛,對治昏沉,後來成就了。你說你也可以貪瞋癡,也不要學五戒,還想結婚生小孩,你說你是學親鸞聖人,你說親鸞聖人也結婚,他是被逼的,就像玉琳國師一樣,他的狀況遭遇跟玉琳國師很像。你不要想到玉琳國師,就想到那本小說,什麼再世情緣,滿心的世間意、滿心的妄想,這個你要清楚。不然佛光在你面前,你看不到、你聽不到,有眼若盲,有耳若聾,把自己這一生大好的成佛的因緣給錯過了。佛法教你的是什麼?教你的是放下貪瞋癡、教你的是放下邪知邪見。什麼是邪知邪見呢?就是你的世間意。世間的意念就是邪知邪見,沒有一絲毫正確,沒有一絲毫可以依止的。《華嚴經》講:這「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沒有一法可以幫助你見性、可以幫助你成道。所以要能放下,放下是什麼呢?從心裡上放下,但是你不要想說,法師你講從心裡上放,我事相上就抓著。心上放了,事相上就不在意了。心裡放了,事相上自然就放得下,可有可無。這樣也好那樣也自在。有些放不下的,他就會說他心裡放下了,可是你仔細觀察,處處著、處處障礙,處處執著,他只是嘴皮子放下,心裡沒放下,事相上也沒放下。那麼對於初學來說從事相上先放,事相上先捨。那麼在現代這個時代教你捨,從事相上捨,不是每一個人就可以馬上做到,所以我先教你從心裡上放下。因為在家人多,你先從心裡上放下、不執著,因緣具足,事相上放下,能夠出家的,就去出家,出家很殊勝,祖師大德讚歎啊!「孔雀雖有色嚴身。」孔雀就比喻作世間人,可以穿著很好的衣服,受用很好,但是呢牠不能高飛,永遠是在下面,「不如鴻鴈能高飛。」就像修行人,鴻鴈就比喻作修行人,能超三界、能斷煩惱,高飛於三界之外,不在九界之內,圓成佛道。孔雀雖然穿的很漂亮,沒有辦法飛行,沒有辦法出離三界。下面又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世間人做得再好、再有錢,蓋廟、建寺、修大福報做這個大功德,都不如出家人能修行,這個功德最殊勝。《無量壽經》第四品前面你們也看到了,「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你緃然能供養恆河沙數的諸佛,換來無量無邊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說的福報,你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固勇猛來修行,勤求無上佛道,這個才是真正的,你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得到佛教的好處,所以佛法不是一般的民間信仰。教你求神、拜佛、擲筊杯……等等的這些民間的祈求,燒金紙,求這些鬼神來保佑你,讓你呢事業一帆風順,這個民間信仰它不講因果啊!它那個因果是附帶說的,好像有講,沒講清楚啊。所以現在佛光照耀你,你看到《無量壽經》這就佛光照耀,不要向別處求,就在這個上面安住,在這上面用功啊!要不要去搞世間法、搞《弟子規》?不用啊。那個不是佛光,李毓秀沒有光明,闇鈍之人啊!說實話,名不見經傳啊!不知道他是誰啊,在古代大概是個窮秀才,他沒有求出離的心,你不能依著他的《弟子規》來學習,這個不能成就。我們淨土宗這個歷代的祖師,佛教各宗各派的祖師都是國師,通世出世間法,你看華嚴宗從第一位帝心和尚,帝心和尚就是杜順和尚,唐太宗賜號帝心,文殊菩薩再來,封他做國師;賢首和尚也是國師,歷朝歷代的華嚴宗國師,我所瞭解至少就三個;淨土宗也是一樣,永明延壽大禪師也是國師、善導和尚也是國師,都是國師啊。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會,他都把世間法放下,甚至你看鳩摩羅什大師他是達官顯貴;安世高大師是王子;甚至釋迦牟尼佛他是可以繼承王位的太子;韓國金喬覺是這個新羅國的王子;達摩祖師也是王子,他都把這個世間法全部放下,接受佛光的攝受,接受佛光的照耀,所以他不搞世間法。很多出家人到現在都沒有醒過來,不知出家所謂何事,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搞得很多在家人想學佛法他不瞭解,他認為要先學《弟子規》,甚至有的佛學院都還學《弟子規》,顛倒至甚啊,太顛倒了,這個歪風絕對不能盛行,這是歪風啊。講這些話的人是邪知邪見,他不是正見,他不瞭解佛法怎麼修證,他也不想看祖師大德的開示,為什麼?因為斷煩惱對他來說實在太難了。他以為孝順父母、友愛一下兄弟,他就能夠出三界輪迴了,這些東西畜生都做的到,人怎麼會做不到呢。所以明明佛法在眼前,就是他不願意接受光明照耀。下面講「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他成佛的時候「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也就是淨土法門,代表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超勝世間、出世間法,所以祖師大德讚歎叫「教內真傳」,禪宗是「教外別傳」,淨土法門是「教內真傳」,又說是徑中之徑,徑就是捷徑的意思,捷徑當中的捷徑、了義當中的了義、圓頓中的最極圓頓。為什麼說圓頓呢?因為禪宗是圓頓大法,各個宗派、各個大乘都是圓頓大法,但是淨土宗可以幫助一般、甚至將墮地獄的眾生,能夠念佛超升三界,一往生淨土,同佛受用,這是沒有法門做得到的,沒有。是找遍《大藏經》沒有任何一個法門,可以像淨土宗這麼殊勝,所以真正是「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而且不是超勝一點點,不是只有贏過一點點,贏個一分、兩分,它是超勝多少呢?千萬億倍,最極殊勝,這就是佛的光明,你不要聽到佛的光明就想到佛的光明什麼顏色,那個顏色不稀奇,現在的燈泡都做得到,再加上一點攝影技巧、拍攝技巧,就可以造假騙人。現在的照片都是修的,都是用程式去做修正,所以我說你們都修得很好,程式修的、電腦修的。所以不要聽到佛的光明,你就心裡想,法師你怎麼還不講光明,已經放光動地了。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光明,正在照耀眾生,可是你卻不相信,你卻要用錯誤的方法,要聽信個人的看法,學《弟子規》那個、《感應篇》那些都個人看法,不是佛說。釋迦牟尼佛絕對不這麼說,所以你看《心經》,大家都讀過,要怎麼成佛呢?《心經》上有說: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依什麼呢?依般若,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說依《弟子規》、依《了凡四訓》,這個都不行,是教你依「般若波羅蜜多」,所以《禪門日誦》這佛門的早課,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就可以證明不是依世間典籍,是依般若,念一句佛號就是般若,因為心依佛音聲不取諸相,念到後來連這句佛號念而無念,心佛打成一片,證得「理一心不亂」,知道這個不亂本是一心,了了常知。這就是所謂的「一心不亂」啊!了了見,無所見。了了知,無所知。心裡不著一點塵勞、不染一點灰塵,真正的一心不亂,念佛念到後來就是如此。所以你要知道,他這裡講的「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這是代表淨土法門就是如此,那麼就經文上說,他成佛的時候,光明無量普照十方,而且超勝諸佛,超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光明比世間的還亮。所以這個梵王出現,大梵天王出現,他身上的光明,可以隱蓋天眾的光。天人身上也有光明,但是沒有梵王的亮,《無量壽經》講的:「日月火珠皆匿曜。」「日月火珠皆匿曜。」佛身上的光明,能夠掩蓋一切眾生的光。你阿羅漢可以蓋住天人的光,菩薩可以掩蓋阿羅漢的光,所有阿羅漢;一尊菩薩就可以掩蓋所有阿羅漢的光明;一尊如來能夠,他的光明可以蓋覆一切眾生的光明,那是最極清淨,所以叫「超日月光」。阿彌陀佛有一個號叫做「超日月光佛。」所以這裡講:「絶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不光超日月之明,還超一切諸佛。那我們剛才講的:「佛佛道同」,他這裡講:「超過一切諸佛。」因為有的諸佛的光明,只照一個佛剎、兩個佛剎。他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也就是說他一切眾生他都接引,就代表淨土宗這個接引眾生的法門,普及十方法界。十方佛土都有諸佛讚歎、勸修淨土,這個是可以肯定的。善導大師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不光釋迦如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如此,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十方諸佛都稱歎「阿彌陀佛」的名號,讚歎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證明呢?你們每天讀《彌陀經》都很清楚,《彌陀經》講「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東方有恆河沙數諸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有恆河沙數諸佛。「出廣長舌相。」「廣長舌相」就是不妄語。一般人不妄語是「三世不妄語,舌頭能覆面」,能把吐出來可以把臉蓋住,三世不妄語,有人說是蓋到鼻子。反正不管蓋鼻子還是蓋臉,都沒有辦法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他「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十方佛土、十方的諸佛都讚歎《無量壽經》,讚歎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殊勝,難得。上至等覺、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淨土法門普遍攝受。那有人說:沒有學《弟子規》不能往生,這個就跟經典不相應了。《彌陀經》你拿來看,四十八願你拿來看,他們這些話都是個人的思想、個人的見解,而且沒有一絲毫正確,他也不依經典。所以我們依經典來看,依經典才是最客觀的,因為是佛親口宣說。親口宣說的絕對不會錯,不會有任何問題,而且有歷代祖師大德為我們做證明,他們都是有修有證,都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十方諸佛都讚歎淨土法門。所以他這裡講:「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這日月之明就比喻作世間法,所以淨土法門絕對超過日月之明。有人說:學淨土還要用世間法來做基礎。你們看看這個四十八願,再看看這些邪見之人他的說法,那你就很清楚了,絕對是他錯。你要是跟佛經講得不一樣,那絕對是你的問題,不會是佛的問題,絕對是你胡說八道。所以為什麼我們常講:學佛你要依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四依法,你才真正學佛,依法不依人啊。淨土法門超過一切法門,絕對不是建立在世間法,或是二乘之上。有一些學小乘的,說小乘也有念佛法門。那個胡說八道,他根本不相信「他方佛」,他怎麼會有淨土法門,他只相信一尊「釋迦牟尼佛」。我們之前講天眼通、天耳通,他只看到一個娑婆世界,他方國土他沒看到,他有近視,他沒有看到,他根本不相信有「他方佛」。他的天眼通的能力,阿羅漢天眼通的能力,頂多到娑婆世界國界的邊緣,再過去一點他看不到,他甚至不曉得前面、前面有什麼。有的他知道有一個佛剎、兩個佛剎,可是他不曉得有他方諸佛,因為有的佛剎,這諸佛如來沒有出現。所以你要曉得,而且他也不是每一個佛剎都能到。為什麼?他還有煩惱沒斷,業障沒有消,不是他不願意知道,是他能力就是如此,想知道也沒有辦法。所以有的人講:現在有的在這個宣揚小乘的,他就剽竊大乘。剽竊大乘的禪宗說他的那個調呼吸,那個也叫、也算是禪,那六祖惠能大師就講得很清楚。神秀和尚派弟子志誠法師,去向六祖惠能大師請教,六祖惠能,惠能和尚就問他,他說:「你這個、你師父在北方,教你些什麼?」他說教他「住靜觀心」,住靜觀心就調呼吸啊;然後呢,長坐不臥。六祖大師劈頭一奪,劈頭一奪就告訴他,完全否定他。劈頭一奪就是,奪就是奪取他、否定他的意思。他說:「住靜觀心,是病非禪」,長坐不臥這個只是,這個不是真正的修道啊。所以他說:「生時坐不臥,死了臥不坐」。死了就躺在那裡了,你要想要叫他坐起來也沒辦法。一副臭骨頭,如何立功課啊!怎麼能當作修行。所以有些這個在提倡這個小乘的,剽竊,說他這個「住靜觀心」也是禪,六祖惠能大師是禪宗的祖師,直接講:什麼叫「禪」呢?「坐見本性是禪,外不動心是定」這個才叫禪、這才叫定。禪是外不著相,內心不亂是定。什麼叫「坐禪」呢?坐見本性才叫坐;遇緣不亂這叫禪。小乘滅六識,他的滅不是真滅,是使六識不動。第六意識不動,根本不對任何境界,他怎麼能逢緣不亂。所以為什麼有的阿羅漢,一入皇宮受供養,習氣又起來了。大迦葉就是如此啊,聽到這個緊那羅女彈奏音樂唱歌,他雖然在禪定,他以為他在禪定,不知不覺起來跳舞,所以釋迦牟尼佛講迦葉不安啊,迦葉的禪定功夫非常好,可是他沒有見性,他有習氣,所以碰到境界,還是不知不覺地習氣就被勾起來,所以你要清楚,那麽這是講禪宗。他現在也開始說他有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告訴你是大乘、是了義,講他方諸佛,而且往生淨土等於生十方佛土,等於生十方佛土,為什麽?後面有樹現佛剎願、徹照十方願,極樂世界的地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十方國土,寶樹跟寶樹行間就像大螢幕一樣,可以見到十方國土,有他方諸佛,而且我們前面講的神足通願,他能遍供諸佛,這不是一般阿羅漢做得到的,所以由此可知,這是剽竊大乘,大乘的淨土宗,剽竊大乘的禪宗,為名聞利養,顛倒說法,你不要以為你沒有受菩薩戒就沒罪喔,我跟你們講沒有受菩薩戒為利養一樣有罪,因為聲聞乘的戒,他是有犯才制,你有人犯戒,佛才制戒,菩薩戒是跟你說的眾生本具的戒,就是性戒,是性戒喔,沒有受沒有人犯,一樣有這個戒存在,這叫一切眾生本性具足的戒法,所以在《梵網菩薩戒經》講:「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這個戒是什麽?一切眾生心中本具,那你與心性本具的戒法相違背,你說你沒有受大乘,你是學小乘、學聲聞戒,你一樣犯,所以為什麽講大乘講的論事也論心,事相上你有發願要受,算受;心上呢這個戒是本具的,你違背了一樣迷惑顛倒、一樣有罪,所以這叫性戒。性戒,這稱性的,所以你要清楚喔。我們今天講了很多,目的在於保護大家的善根,不要被汙染。這一些邪說對我來說,我不會被他們迷惑,但是對於很多初學、想學佛的,聽到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那他想要成道就非常困難,就像五十陰魔一樣。為什麽釋迦牟尼佛要講五十陰魔,五十陰魔就是講末法修行的亂象,眾生想學但是沒有人為他演說,把事實真相講出來,所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宣說五十陰魔,為我們分析這修行過程當中的微細魔事,那一旦這些魔境現前,你就能夠知道,你就不會被這個陰境給迷惑了。所以希望你們能夠記取能夠專心,把我今天所說的,你回去多聽幾遍,因為講的內容比以往的多,做的揀擇,雖然明確,但是呢非常的多,裡面微細的部分,你要能揀擇的出來,大乘跟小乘,大乘跟一乘它是一樣的,大乘跟小乘不同。在淨土宗、禪宗……等等的現代的亂象,你都要能揀擇,你如果不能揀擇,你就被他迷惑,你不要聽一些好聽話,唉呀,佛法教我們平等呀,教大家不要這樣分別。我告訴你這個分別不是我教你的,是釋迦牟尼佛教的,釋迦牟尼佛講要為大家分別出來,所以你看經典上只要有人提問題,釋迦牟尼佛就會讚歎:「善哉。善哉。」就讚歎他,問得好,他說:「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分別就是跟你講清楚。釋迦牟尼佛可不是像一般人,糊里糊塗的搞不清楚啊,釋迦牟尼佛教眾生要分別,分別什麽呢?什麽是可行的、什麽是不可行的。就像八正道一樣,什麽是正業應當做、什麽是正命、什麽是正語、正思惟,他都給你揀擇出來,叫八個正道,正確的道路,不是世間路喔,修行成佛之路。七覺支第一個擇法覺支,就是教你能有智慧眼能抉擇,什麽時候當用「止」,什麽時候當用「觀」,止觀;如果止過多,就應起觀,若觀過多,就應修止,擇法覺支;再者「如是我聞。」就是在揀擇。你每天讀經「如是我聞。」「如是我聞。」人家請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麽經題前面要安「如是我聞」?他告訴阿難,經首要安「如是我聞。」他還要解釋,就是揀異外道。外道經典前面就是「阿優」,他這揀異外道,告訴大家這個是佛經,不是外道典籍,佛經講的是「如是」,如是之法,是我們眾生所應當聽聞,這在我們眾生受持分上要做這樣解釋,在阿難分上,如來所說的這一部經是他所聽聞的。那我們要聽聞的就是什麽?如是而已。這如是,如就是真如,依真如而修,決定不錯,曰「是」就是如是。所以這回到經典上來看:「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你見到佛光了,你真正感受到阿彌陀佛攝受你的願力了,其身心必然安樂,你的身跟你的心必然清淨安穩,所以阿彌陀佛又有一個號叫安穩光佛。你身心煩亂的時候,你一定要念佛。有一些同修他很無知,我說你為什麽沒有來念佛?他說:法師啊,我心很亂、很煩,所以等我輕鬆愉快的時候,我再來念。那這個是不會修行,念佛就是能幫助你安定身心,所以叫安穩光。所以你念阿彌陀佛,一定得身心安樂,這個我不用多說,你自己去念,你就曉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能有多安樂,你自己念下去,你就知道了。那麽心地一定「慈心作善」,慈心是慈悲;做善是什麽?做一切善法。這一切善法包括世間善法、出世間善法,他都做。如果沒有因緣做世間善,他就是力行出世善法,有因緣他就隨分隨力而做。這做善,你不要又解成十善、五戒,世間人很喜歡看到善,這個《彌陀經》講:「善男子善女人。」,他就馬上解釋成五戒、十善,那個不是。淨土宗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具足信願行,這稱為善。非此則不善,你們要清楚啊!具足信願行才叫「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不具足,那就不稱為善人。那「慈心作善。來生我國。」你接受佛光的照耀,就會如法學佛、如教奉行。那麽發願求生淨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如果做不到,他就絕對不成佛,這個語氣是肯定的。那麽這一段意思,其實還沒講完,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六)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一頁,經文倒數第五行。「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願,神足通願跟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那麼這是講往生淨土的這些清淨海眾,也就是往生淨土的眾生啊都具足神足通。那麼神足通呢有三個意思,一個呢叫運身通、運身;第二個呢叫勝解通;第三呢叫意勢通,意勢,意勢通,勢是勢力的勢,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勢。那麼運身通呢就是他能夠騰空飛行,就好像鳥在空中飛一樣,這叫運身通。那麼勝解通就是他的速度非常的快,距離很遠,他只要一想他就可以馬上到,還有移動的感覺,只是速度很快,所以叫做勝解通。那麼意勢通呢,也是講距離很遠,可是他心念一想,馬上就轉變成這樣的境界,所以叫意勢通。隨其心念而變現出來的境界,所以馬上他就能到,也不用騰空、也不用飛行,所以這個呢都叫做神通自在。神足通,這裡的神通自在就是指神足通。不是指這個前面的天眼、天耳、宿命,他是指神足。那麼這個神足通他要用來作什麼呢?來遍供諸佛,遍供諸佛。這一般啊我們去供一尊佛,你說一念頃馬上到達,這個一般的神足通可以接受,大家能夠理解。可是他這裡的神通呢?真的是神通廣大。他一念頃,能供無量無邊的諸佛,無量無邊,一念頃,這一念是講的時間非常的短。《仁王經》講的「力士彈指」,力士就是講非常有力氣的人彈指,他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每一彈指呢有六十生滅,所以叫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所以他這個一念是比喻作時間非常的短,非常的短,所以於一念頃。那極短的時間,可以呢到達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而且呢去供養諸佛如來,或是供花、或是供果、或是用種種的莊嚴器具來供養。所以這個神足通啊,那不是一般阿羅漢的小神通而已,這阿羅漢我們講的,他的神通頂多到達兩個大千世界,一個到兩個,他很有限,非常的有限。你說他要到十方無邊的世界,而且又要在一時,一剎那之時,他就可以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這個是阿羅漢,甚至是一般權教菩薩他所沒有辦法做到的,這個是大菩薩諸佛如來的受用。所以你看往生到西方淨土,受用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他有的你也有。古德做的一個比喻,修行其他法門的就好像呢一個國家,他有這個百官、有宰臣就是宰相。可是你修行淨土的呢就好像啊皇帝的兒子,皇親國戚啊,生下來就位高於百官,位高於一切的這些功勳大臣,所以判通途的行法,通途的修行是屬於功勳位。功勳位他是要歷劫勤修,非常長的時間積功累德,百劫修相好啊,用很長的時間積集福慧。但是學淨土,你念佛求生淨土,你一往生就具有這樣的一個功德莊嚴,所以很難令人相信,這個都是佛菩薩加持你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攝受。所以不是思量可以想像得到的,非思量可及啊。那麼這裡講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是比喻數量極多,數量極多,億那由他,那由他翻作中文叫這個萬萬、億萬萬,這裡講億萬萬百千佛剎,就講非常的多。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那麼「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你如果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那麼阿彌陀佛這個法藏比丘他就不取正覺,不取正覺。所以這是往生淨土他的殊勝之處,得神足通。那身心啊畢竟與法界相容。法界即是身,身即法界。所以經典上講:「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所以能夠於一念頃遍供諸佛。你要了達這一層道理,那西方極樂世界的神足通,你現前就得到了。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十世,這時間,從古到今不離你現前一念心。「十萬億程不隔毫端」,所以你一念頃就能遍至,唯心所現故,從心所現。若不是眾生心性本具,阿彌陀佛縱然有無盡的神力,也沒有辦法加持你。這一點很重要。你們以為佛力能加得上,那是外來的力量,實際上不是,它是你心中本具的德能。所以蕅益大師講:「藉彼依正,顯我自心」。藉彼依正就是講,藉由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依報跟正報;依報就是講他的世界,正報就是講教主阿彌陀佛。「藉彼依正,顯我自心」。所以說極樂世界、淨土法門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一切的莊嚴、一切妙相、一切神通德用,都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而已,不假外求。所以你心性如果不具有,那佛也沒有辦法加持你。所以為什麼講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層的關係、這層的道理,你要去參透,這才真正得到神足通啊!你才叫遍供諸佛,這是真正供養,你跟諸佛同體啊,同一體性這叫遍供諸佛,不是有能、所。你們拜懺的時候,會常念「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的是你,所禮的是諸佛,但其性呢都是一如,所以故名性空寂。眾生性即空,佛性亦是空;性空寂都是同一真心啊,同體沒有分別啊。所以才能「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法身如來影現中。」這個道場如同帝釋天它這個羅網上的珠子,每一個網它交接的地方有一顆珠子,這一顆珠子照著其他的珠子,收一切網上的珠,入一顆珠子。所以叫我此道場猶如帝網珠,不離於現前的蒲團、不離於現前的大殿,收法界的如來,顯現全部的法身。「我此道場如帝珠」。所以「法身如來影現中」,所以我們道場拜佛給你用投影機,就告訴你如來是什麼?影現的,用影現的。那剛好符合這一首偈子。那麼你自身呢,要能看破,所以「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身投覺地,心與佛合。是這麼禮佛的,這樣叫做懺摩,這叫懺悔。心泯合於佛性,如來是影現,你亦是影現。所以呢「頭面接足皈命禮」,為什麼頭面接足呢?因為前面講的是事實真相,但是你現在迷、迷失了,與其相背。所以頭面,是以我們這個色身,最頂的是頭,最尊貴的是面,世間人都要面子,接足去禮如來的足;足是代表最卑下的。完全把我的我執、我見放下,與自性相對待的放下,完全合於佛性,所以身投覺地;這地代表是覺,覺悟的心地。這就是你們禮佛常講的這首偈。不管你後面是念報身如來、彌陀如來、釋迦如來、觀音大士……統統都一樣的意思。就你所禮的,再攝表法。那麼心裡做如是觀,即是真禮佛、真懺悔。所以凡事要會相歸性,要銷歸自性,這才是真正的禮佛、真正的用功修行。而不是能所相待,這個你我相現,自他二相熾然對待。那這個不叫禮佛。這理啊,中國人講,就是道理的意思。你在這裡禮佛好像是對佛禮敬,要明合於佛法的道理、要契入佛法的道理,這叫禮佛。所以無自他二相。所以跟這裡的「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是相同的,同樣的意思。「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就是周遍巡歷供養。所以一念頃就能到達,因為心性本自如此。所以這個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你到那裡去,你才能得這樣的受用。如果你心性不具如是智慧德相,縱然阿彌陀佛的願再大,十方如來的威神力再強,集合起來也沒有辦法給你。為什麼?你心性當中沒有。所以它這是顯示出,眾生心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這個才是真正神通自在,真正的神足通。前面講的不隨聲、不隨色,這是天眼、天耳通。知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才是真正的大神通,五種神通裡面的道通。對於心性之理,你能夠明白、能夠契入、能夠入道了,而顯現出來的神通叫道通。不然,你是由如果是由禪定而顯現的,咒語而顯現的、甚至現在有的鬼魅附身顯現的,那這個都不是究竟的神通,甚至叫做妖通,跟這些妖魔鬼怪打交道,這不是真正的神通,所以這裡的遍供諸佛你要會看。再來看下面「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這一願非常的好。這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修行這麼久,就是你的心永遠清淨不下來,沒有辦法清淨,諸根不能寂靜,所以修一修呢「一隔陰、一入胎」,我講「隔陰」你們應該聽得懂,不是隔音窗喔!是這個有「隔陰之迷」,一隔陰、一入胎馬上就忘記了,這中國民間講的喝了孟婆湯啊!那碗湯誰喝的呢?你自己喝的,你見相生心,《楞嚴經》講「見明色發。明見想成。同想成愛,異見成憎。」你就這麼來投胎的,中陰身的時候與自己父母有緣,你就看到光明,這光明不是很刺眼,但是有光,因為你是處於一片黑暗,你看到有光,你就尋著這個光走,看到父母行淫欲之色,顯現出來叫「見明色發」,因明而見所以「明見」,見了以後呢自己心中的欲想顯現出來,明見想成,同想成愛,喜歡父親的變為女眾,喜歡母親的變為男眾,「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啊!這就是眾生怎麼來的,這個全世界的婦產科都不知道,你找這些婦產科的權威,他絕對不瞭解這層道理,這是真正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告訴我們的。他知道這中陰身怎麼來的,怎麼來投胎的、怎麼入胎的,現在的科學,現在的醫學它沒有辦法了解,即使是中國古代,這中醫很厲害,他知道入胎的時候有個陽體在身上,所以女眾基本上在受孕的時候有兩個心臟,她身體會發熱,她有陽氣進入,它也只知道這樣子而已。但是怎麼來的不曉得,它看到的都是結果,但是過程釋迦牟尼佛看得很清楚,你是怎麼來投胎的,你從哪裡來,你從哪裡來,所以為什麼祖師就問「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父母未生前,你還沒輪迴的時候,你是何面目?所以這是講怎麼樣來投胎來受生的,就是因為諸根不寂靜啊!見相生心,六根對六塵,接觸到境界,你就起心動念,愛憎、取捨,有我相、有人相,《金剛經》講的「四相俱生」啊!四相都出現了,所以六根都在躁動,實際上這個六根真的有浮躁嗎?沒有!這六根就像這個攝影機的鏡頭一樣,它只是負責拍攝而已,那拍攝進來呢,那後面的人在分別,就是你這一念妄心在分別,第六意識在分別啊!第六意識能出生前五識,它推動前五識到這個五根上去做分別,那它分別什麼?分別法塵,就是前五識在六根感受到的謝落下來的影子,謝落下來的影子,所以小乘講六識,他不懂什麼叫第七識、第八識,所以他阿羅漢縱然斷除煩惱了,他以為斷除,他以為他自己斷除,他是滅一切見聞覺知,他獨緣什麼?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涅槃寂靜的境界,可是他不曉得,他以為他真得涅槃,啊!這個就是玄沙師備禪師講的,這個「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愚癡的人喚作本來人,所以這個賢首大師判小乘阿羅漢、這個聲聞乘、小乘為「愚法聲聞教」,「愚法聲聞教」,他沒有智慧!那一般凡夫那就更不用說了,他連阿羅漢的程度他都沒有達到,所以他認這個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涅槃寂靜」,所以《楞嚴經》講:「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他什麼都不看、什麼都不聽,他裡面緣的還是法塵,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所以你要搞清楚啊!大乘跟小乘的差異啊!大乘轉第八意識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啊!前五識它能互相共用,沒有問題,因為它是同一心的,它變成佛性的作用,成所作。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意識為「平等性智」,就轉「八識成四智」。這是大乘它幫你轉過來,「轉識成智」。不是「捨識用根」喔!以前有祖師大德講是「捨識用根」,你把識捨了,你的根也沒有了!「根、塵、識」三個缺一不可,很簡單的,所以蕅益大師他講這個交光大師的《楞嚴正脈疏》不能看,甚至說為邪說,邪說誤人,遺害後世。但是交光大師講的其它部分也有他的道理,只是說在最根本上他搞錯了、講錯了,你不能「捨識用根」,「捨識用根」不行、不能成就。所以現在很多學《楞嚴》的學到後來「捨識用根」,「捨識用根」,捨到後來呢!識也沒捨,反而根也用不上,他是抓不到修行的重點,但這個蕅益大師他曉得,他瞭解,所以他用天台「一心三觀」來解釋《楞嚴》,所以你要看《楞嚴經》你要真正瞭解,我推薦你看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如果你看不懂,那再推薦一位現代的法師海仁老和尚的《楞嚴經講義》,不是圓瑛法師的,是海仁老和尚的。他是我們現代的首楞嚴王,人已經不在了,他就是專學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你要當他的徒弟,這《楞嚴經文句》要會背,《楞嚴》背起來都不簡單,連《文句》他都要你背,聽說他的徒弟,大約只有六個,六個人會背,這只是一個基礎而已,一個門檻而已,所以他要求相當的嚴格。所以你不要走捨識用根的路子,因為你把識捨掉了,那你等於是直接否定彌勒菩薩,識心圓明,所以你可以肯定,交光大師在解釋《楞嚴經》確實有他的盲點,有他的疑惑之處,這是蕅益大師為我們指出來的。所以這裡講的「諸根寂靜。」根就講六根,六根。六根其實根本也沒事,剛才說的就是後面那個在分別的、在打妄想的,你的第六意識心。這第六意識很厲害,睡覺做夢,在夢中你感受到的境界就是它-第六意識。第七意識它很笨,它就是執著這個色身為我,對內執著第八意識相分為我,這執著這個色身是我。那第六意識很厲害,所謂「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就是它。它能夠驅動你的身體,它能夠講話、能夠想、思考,都是它。所以六根對六塵本來沒事,就是它,它在使壞,它在使壞。那你第六意識怎麼滅除呢?你緣佛法,所以所緣境很重要,教你以第六意識來念佛、心想佛,那你意根攝住了、意識攝住了,你的眼就不攀緣,耳根就不亂聽了。所以這個是講的怎麼修行,裡面還有微細的分別,那我們就不多說。這是淨土宗教我們的,修行的原理原則,就是用你現在的這個六識心,這六識心是妄心,但是透過念佛,它可以轉識成智。所以識,歸根結底上也沒好壞,看你所緣的是什麼,你所接觸的,這緣就是接觸,不要講的這麼文言,大家聽不懂,就是接觸。所以你接觸世間法,你就變世間人,你接觸世間人,你就變成一個凡夫,所以為什麼我不教你看《了凡四訓》,那世間人啊!我教你看祖師大德、我教你看經典,是有它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心沒有主宰,隨你所緣的而轉,雖然你有佛性,但是你緣的是世間法,你一樣沒有辦法成就。就像如意寶珠,你如果只知道這顆珠子它是如意寶珠,但是它外表就有礦穢之垢,掉到這個爛泥巴裡面去,你如果不把它拿起來,用甘露法水把它洗乾淨了,它始終沒有辦法恢復原來的樣子,眾生修行亦復如是,如果你還繼續熏習世間法,繼續跟這些世間人在那裡起世間意,就好像你知道你是一顆如意寶珠,但是呢你不把它清洗乾淨,你還把它砸回去爛泥巴裡面,那始終沒有辦法清淨。所以《起信論》講:「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礦穢之垢。若人唯念寶性。不加以種種磨治終無得淨。」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眾生的心就如同這個大摩尼寶珠一樣,所以要教你用止觀、教你修行,才能夠把它這個外面的這些垢穢給除掉。宗蜜大師說的:「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你知道的冰即是水,但是呢,你還是要用熱湯把它化掉。悟妄即真,知道這妄想當下就是真如,尚借佛慧而熏煉也。還是要借由佛陀的智慧來熏習,所以很重要。那麼這裡說的諸根,你要知道,不是指你的根有問題,也不是指識有問題,就是你所緣的東西有問題,所緣的事情,所以為什麼《觀經》教你想淨土、想極樂世界。有一些法師叫你看地獄變相圖,看了以後,我保證你下地獄,為什麼?《唯識論》裡面說的,這《唯識經論》裡面有講到,「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你現在意識在緣的,就是你意識所現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所以你心裡想地獄,你的心就現地獄,它就現地獄。識所緣,唯識所現。你心想淨土,它就顯現淨土。所以為什麼唯識宗他也修學淨土,唯識所現,這個是……所以淨土法門是一切宗派的歸宿。那修行你就要找對方法,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這個想才是正確的,這個思,這個思惟才是正思惟,這是淨土宗走的方式、走的理論,所以「諸根寂靜」,這就是要告訴我們,你的這些妄想、煩惱、習氣不會再起現行了,住於正定之聚,住正定聚,正定之聚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因為你遠離分別,這眾生就是因為分別不能遠離,不能遠離是一個原因,不想遠離是主要原因。不想遠離,因為他迷惑的太久,太習慣了,眾生迷惑了太久、迷失本性太久,所以你叫他要修行,他沒辦法,你叫他修行,他就睡覺,聽經他就打瞌睡,念佛他就昏沉、打妄想,沒有一絲毫遠離心、出離心,聽到人家講世間法,他就很樂意聽,趕快研究,看怎麼樣先生能聽話一點、小孩能聽話一點,看電視、看報紙、看專家說。那些專家,自己都在業力裡面出不來,你聽他講,你跟他同業。他都沒有出離了,還被業力所拘束住,那你說他怎麼能夠幫你解脫?所以沒有想要遠離煩惱的心、沒有出離的心。那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道心不夠」。雖然學佛,整天都是在打混,做功課,有交了,早晚課誦、讀經,他沒有一絲毫轉變自己的心念,沒有一絲毫想修、想要用功。所以為什麼剛才講的,沒有絲毫遠離之心。這個大家要覺悟啊,你要去反省、要去檢點啊,要趕緊放下。世間法要放下,你不要再執著了,你大富大貴又如何?你功成名就又如何?總是免不了一死啊!死以後去哪?沒有人知道。死前擔驚受怕,得失心全部顯現,你說這個境界有多痛苦?你不要告訴我你放得下,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他都說:法師,沒有關係,我到時候我一定放得下。那我們就笑一笑了,笑什麼呢?笑他很愚癡,他不曉得,他不認識他自己。他不知道他自己有多執著,他不曉得他自己有多業障。哪有現在放不下,以後放得下的道理啊?你現在不逐漸的修行、逐漸的放下,他以為他自己是六祖惠能大師,聽幾句佛法,到臨終他就能一念頓脫了。那還次六祖一大截,六祖是一聽,他就放下了。這種都是生死凡夫說的話,所以沒有一絲毫遠離。《四十二章經》講:「牢獄有釋散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你的家親眷屬、妻子、兒子、女兒,沒有一絲毫遠離之念。可是你坐牢呢,早晚有一天可以放出來。縱然死了,也是可以出來。死在牢裡面,他也是把你送出來。但是,你要是被這些感情,被這些冤親債主……我說的冤親債主不是死的,活的,活冤親他纏住你;給你愛情、愛別的;沒有你不行,要你照顧他;給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來軟的,我看你怎麼放下。來硬的,你有道心;來軟的,又哭、又吵、又鬧。那你現在捨不得,你將來怎麼捨得?這個是修行人嚴重的毛病。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在學佛、有在用功、有在精進、有在發心,護持三寶、供養道場,送米、送錢,印經、布施,都有,都有做。不光三寶有護持,世間好事他也做。但是他沒有做到一件事情──就是放下。沒有一念要遠離六道輪迴。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這個出離心最重要。你有出離心,你就會修行;你有出離心,佛力就加持得上,你就能遇到正法。就怕你遇到正法,不願意出離。所以你現在就要學啊,往生到極樂世界,「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而且決定成就無上佛道,叫定成正覺願啊!「若不決定成等正覺」,這「若」就是假設,假設不成正覺的話,證大涅槃的話,那我就不取正覺。那也就是一定成正覺,一定正定聚。這正定聚就是什麼?定聚有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這後面會講。正定聚就是正確的方法修行成就無上佛道,正定聚。聚就是聚集,以正確的方法集一切功德法,正定之聚。其他兩個應該可知。所以這一願,你發願你想往生淨土,這阿彌陀佛就幫你啊。幫助你成就無上佛道啊!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所以往生淨土一定成佛。我有聽過有一些搞學術的,這個要講又要得罪人。有一些搞學術、搞研究的,還是個出家人,大概現在的一些在研究這些佛學的,都在看他的書,毀謗這個阿彌陀佛、毀謗觀世音菩薩、毀謗大乘。這個太虛大師說他是溫和派的大乘非佛說,那不用講你們應該知道是誰。太虛大師斥責他,知見邪知邪見。可是你現在看到的,在佛門裡面搞學術的,都在看他的書,也覺得很妙,把他的著作都會集在一起。所以他就毀謗,毀謗淨土。這個人死以後一定下三惡道。已經死了,沒有人可以救得了他。《楞嚴經》講的「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宰相被抄家了,沒有人敢救他,也沒有人有能力可以救他。他就講往生淨土會墮落,把大家搞得不信淨土,毀謗大乘。你看只要有毀謗大乘的,都有他的學生。說這個出家人沒有這個不用出家比丘尼不用守八敬法,也都是他的學生。凡是破壞佛法的,都有他的學生。確實是魔子魔孫、妖魔鬼怪。弄一些什麼佛教在人間啊,什麼人間的佛教啊,這些東西的。把太虛大師的話曲解。教你要做人,什麼人成就佛成,這個就是現實。我告訴你,把佛做好,才能做人。人做好不會做佛;你看孔子做佛了沒有?顏回成佛了沒有?上古的聖者成佛了沒有?所以宋仁宗讚歎佛法、讚歎釋迦牟尼佛,真正是至聖啊!他留下的舍利啊。他說:「三皇掩質皆歸土」,上古的三皇,「五帝潛形已化塵」,這些人死了以後,塵歸塵,土歸土,老君……慎終,這個「孔子聖中誇是至」,人家誇孔子是至聖,「老君世上亦言真」,人家讚歎老子是真人,真正有得道的,但是呢,這些人上古的聖賢包括孔子、老子,「埋軀祇見空遺塚」,把他埋到土裡面去,什麽都沒有,骨頭都化成灰燼,都被這個土壤給分解掉了,「何處將身示後人」,死了以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什麽都沒有,所以釋迦牟尼佛留下了舍利,所以他讚歎佛教是最殊勝的,他大興佛法。所以你不能去毀謗大乘,你不能因為你沒看到,你沒想到,你沒考據到,你不相信,你就胡說八道,這釋迦牟尼佛是至聖啊,所以宋仁宗讚歎,他說:「惟有吾師金骨在」。這舍利存在,舍利一般俗稱金骨,金就是表示不壞。「曾經百煉色長新」,碰到什麽都不會損壞,這個是皇帝學佛,宋仁宗學佛。他是三寶弟子,也是一個很好的皇帝啊,那麽這裡講的,定成正覺。所以你要相信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絕對不會退,絕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不要聽那些搞學術賣文章的,在那裡胡說八道,就寫寫字拿出來賣,賣書的賺一點錢,混口飯吃,他為了他自己的名聞利養,他敢破壞佛法,蓋了什麽一些學院啊……等等的,說他是在紹隆佛種,那是紹隆魔種!妖魔鬼怪,毀謗八敬法,還說八敬法不是佛說的,這種邪說一大堆,他找不到,他就說不是佛說的。我們中國的佛教傳了幾千年,他說不是佛說的,我們中國的帝王遣使臣到印度去取經,帶回來的東西他說不是,甚至毀謗大乘,說大乘是部分地區信仰,我們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在亞洲佔一半,怎麼會是部分地區信仰,整個亞太區域有三十億人口,中國人佔一半,全球有六十億,我們佔了十幾億,怎麼可能是部分地區,所以他是以偏概全,你說他小乘,他就說我是原始佛法,你說他這個……不了義,他就改個名,我不叫小乘,我叫解脫道。我告訴你真正的解脫道是大乘佛法,真正原始佛法是《華嚴經》,你沒有能力看到,不要說你,不要說這些世間人,你就是叫大目犍連、舍利弗來,他也沒有這個本事去參加華嚴法會,所以華嚴七處九會二乘絕分,這是大菩薩才能參加的法會,真正的大人物,我們現在人講的上流社會,菩薩算上流,真正的上流,他才能參加,凡夫二乘沒有辦法,所以他們用凡夫眼去找,找不到,到處穿鑿附會毀謗大乘,毀謗阿彌陀佛,毀謗極樂世界,說往生會墮落不能成就,諸如此類的邪說,充斥在佛門裡面,充斥在這個社會的教育體系裡面,所以這個你就要清楚,就要懂得去防範,不要被這些邪知邪見給汙染,你要學北方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持傘蓋,這傘蓋是什麽呢?傘有遮擋的意思,要能保持你的清淨心,保持你的正知正見,不要受汙染,再學南方增長天王持慧劍,斬邪見,南方增長天王是拿寶劍的,這四大天王的表法,所以你進山門他就顯示出來給你看,中國你去看任何一間寺院,第一個殿堂一定是天王殿,一定是天王殿,沒有例外的,現在後來新蓋的我們沒有辦法掌握,但是古代的一定是天王殿,那是真正如法,他一進來就告訴你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彌勒菩薩,告訴你要護持正知正見,要學這個四大天王,能護持佛法,你才能入佛門。護持佛法你自己要懂,懂了你才知道怎麼護,才不會聽人家胡言亂語,信口開河,隨便亂說一通,那麽這個都是毀謗淨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麽無量無邊呢?因為淨土法門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你把人家的信心,把人家一生成佛的機緣,因為你的無知、你的愚癡再加上你的名聞利養,你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你恣意毀謗,謗大乘,那你的罪業當然是無量無邊,這是可以肯定的。那麽你們要清楚,你就知道我是在講誰,這個話我不說,我們不講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很清楚,那碰到這一類人,你就要小心,要注意,他在講席當中,有意無意的就開始毀謗大乘,他先告訴你大乘佛法跟小乘都很平等,但是小乘呢才是真正可以讓你有入手處的,然後再來告訴你小乘是考據的到,符合科學,大乘考據不到,慢慢給你洗腦,我把他們下毒的招數都給他講出來,這些技倆我們看很多,先鬆懈你的戒心,鬆懈你的心防,把你的防毒軟體給解除掉,然後再來植入病毒,都是如此。所以為什麽我講了一個小乘非佛說。不是毀謗小乘,是告訴你它不是佛法的本意,大乘也不是從小乘過來的,因為在講大乘的時候根本沒有小乘,根本沒有小乘的任何的宗派,你要清楚,《法華經》講唯一無二乘,唯有一乘沒有二乘法,釋迦牟尼佛講:「我佛法中無聲聞弟子」。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喔,都有經典依據喔,不是我講的,所以你要了解大乘佛法的殊勝,了解以後,跟你講淨土,淨土就是大乘,你就能深信,你這一生要成就,就沒有問題。你就定成正覺,這正覺是什麽?無上正等正覺,無上,一生成佛一生圓滿,這個是大乘的殊勝,而且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三根普被沒有人例外,你是下根的,他也接引你,中根他也接引你,上根他也接引你,九品平等往生極樂世界,這九品就是什麽?九種大類、品類,不同的人,有一些人是學佛的,有一些人是沒有學佛,有一些人是惡人,這九品還可以歸為三大類,這釋迦牟尼佛歸類,他不是修行的次第,你要清楚,九品往生這個九品不是指修行的次第,是講這個九種不同的品類,他們都能往生淨土,所以為什麽說淨土接眾,為門廣大不可思議,而且每一個人即使你是下下品,五逆十惡具足不善,你一生沒有因緣遇到佛法,臨終念佛往生淨土,你都能夠花開見佛,這是其他法門所沒有的。你去找《大藏經》你找不到,平等成佛,所以這個定成正覺,他這裡所說的是我作佛時,沒有說什麽樣的眾生,只要往生淨土者都能平等成佛,定成正覺,所以這一願不可思議啊!為什麽我們花這麽多口舌在這裡說明,就是你要相信你不要退心,往生淨土的關鍵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是搞世間法,搞世間法不能往生,不能夠了生脫死。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五)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頁,經文倒數第三行─「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這裡總共有三願─宿命通願、天眼通願跟天耳通願。那麼上一次我們略說了一下,這裡所說的,就是你往生到淨土能夠獲得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那麼獲得這三個神通啊,能夠知道無量劫時的宿命,那我們為什麼要知道無量劫時宿命呢?因為眾生啊!特別是凡夫,古德講:「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一定要果報現前的時候,他才會曉得要害怕,可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那麼往生淨土,你有宿命通,你就能知道,你過去生造了什麼業?做了什麼事情?導致輪迴,導致迷失本來,所做的善惡,乃至跟一切眾生的因緣,你都能夠知曉、都能夠看得到,那麼你這一生就不會再造作新的惡業,所謂鑑往知來,就好像在看歷史一樣,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曾經發生過的錯誤,那你記取做為教訓,那你以後呢就能夠防止這些錯誤的發生,所以同樣的道理,修行人他有宿命通,這是對自己修行有幫助,那對眾生呢?也讓眾生曉得三世因果,這因果是通三世,可是呢在因地修行,或是呢示現來教導眾生的時候,絕對不以神通教化,特別是在娑婆世界─南閻浮提,因為呢外道也會神通,所以你看現在有一些他講一些三世因果的、他也講一些神通的,告訴你你過去生是什麼因緣,那有的還說你要做多少的功課、念多少佛、讀多少部經才能消,弄了一張紙,他也說他懂佛法,說要經過他的同意,你的業障才會消,那你看他懂不懂因果,他的宿命通是真的還假的,好像一切眾生都要通過他業障才會消,他講你消就消。所以啊!眾生迷惑顛倒,迷信啊!這個在中國大陸很有名啊!台灣還好,所以你們就要知道,你們喜歡哪些東西,他們就用這些東西來騙你,騙你的信仰、騙你的錢、騙了你的這個人生,讓你浪費時間,不好好修行。那實際上你能不能怪他?你不能怪他,你只能怪你自己,因為你太好神通,以為聽了誰的指示,明師指點,你就能夠消災免難,還有的很誇張的,在自己的講堂裡面掛「明師」兩個字,說自己是明師,叫大家來拜,那個狂妄至極,那麼這些統統都是要世間名聞利養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他們看得透透的,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他說這些外道搞鬼神的、搞神通的,都是要世間的名利,他的信眾也是要名利,他自己也是要名利,嘴巴說不要,心裡還是要,表面上說不要,實際上他還是需要,而且迫切的想要,想要這些名聞利養、人家的恭敬,好增長他的我相。所以你們學佛要有正知正見,不要聽到人家可以講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有的修了個幾年就開始說了:他過去生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啊、在佛陀會下聽經啊!所以要聽他的才對。這些統統都是妖魔鬼怪在惑亂眾生,在惑亂眾生啊!那你自己沒有正知正見,你好樂這些神通,尤其是你們有一些事情碰到不如意啊,實際上也不是真的不如意,是不服氣,覺得自己已經做這麼好了,怎麼婆婆還是怪你!先生還是怪你!先生不要你!太太不要你!這些世間事你就非得問個明白、搞個清楚,到底哪裡還沒有做好,鬼神問不通、神仙求不來!你就去學《弟子規》,看看它能不能教你,看看它能不能給你幸福快樂,我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它能給你,世間沒有因果,佛講的緣起之法、緣起緣滅,那這個就變成妄語了,釋迦牟尼佛說這世間緣起緣滅啊!你要看得破、要放得下啊!你看得破、你放得下,你就得宿命通,為什麼?因為你放得下,那些得宿命通的人沒有真的放下,不是真的通,這通是什麼?放下。對於過去的事情你放得下,過去生什麼因緣、這一生什麼因緣,統統都放得下,你這一生的宿命你也放得下,叫宿命通,於一切法都無所著。不用像袁了凡一樣,他很可憐啊,人家給他算命,宿命注定了,他就想改,好求這些東西,他宿命不通啊,他被他的命所轉。所以學佛,我常講的,你要學憨山大師。憨山大師跟袁了凡同樣遇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明心見性,對於宿命全部都放下了,他真的得宿命通,通就是什麼?對於宿命能放下,這才通,不是在那裡比較─菩薩能知多少事,又能知多少事;小菩薩知多少事,大菩薩知多少事,那個一總不通,放不下就是不通。下面講的「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一切法緣起性空,名為洞視徹聽,這才真的看清楚了,洞視就是看得非常清楚、非常徹底,聽得清楚就是耳不隨聲,不循聲流轉,反聞聞自性。所以你看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功德不一樣啊,你以為是人間的這個宿命通啊,你以為是人間的天眼通啊,那個不稀奇啊。往生到淨土,眼不隨色轉,名為洞視;耳不隨聲轉,名為徹聽,叫做「洞視徹聽」,你才得到真正的解脫。否則依舊被色迷,依舊為聲色所轉,你縱然知道無量劫,你也是被命數拘,拘束著,被它繫縛你也解脫不了,所以你不要想說:哎呀!我學佛,這佛法,哎呀!怎麼都不稀奇,眼睛也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都沒有發神通,你看學一些外道,搞一些鬼神的,或是練這個有一些學這些咒語的,他可以發神通,他可以見到這個牆後面有誰,喜歡偷窺人家,可以聽到人家在說他壞話,他自己再來起煩惱,聽得遠就起煩惱啊。所以這我們台灣傳統信仰、中國這個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為什麼叫順風耳啊?聽到的東西如同風一樣啊,過去,他就不執著了,這才真正的順風啊,如同如風一樣無所住著,《無量壽經》講:「不著如風。無諸障礙。」你才真正得天耳通。你要是聽到人家講你,你好高興;罵你,你起煩惱,生起對待想、怨恨想,起怨恨,要報復,那你縱然能聽無邊法界,你也是不得天耳通,所以這裡講洞視徹聽,你要真正知道它是離煩惱。聽呢,不循聲流轉,《耳根圓通章》講:「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剛開始修耳根圓通的時候,知道一切法即心自性,名為入流,不循聲流轉,不再認為心外有法,名為亡所,入流亡所,那麼從此修行,所以「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就不循動靜所轉啊,如是漸次增進,到「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那你就打破無明,「忽然超越世出世間。獲二種殊勝。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修行,這個叫「圓破五陰。超五濁。」有些人把這一段就講得很次第,先亡這個動靜二相,然後再來覺動靜的,說之次第,理非次第,你在修行的時候,它沒有次第,這才真正叫《圓通章》,耳根圓通。有的人說這個「反聞」就是聽裡面血液的音聲,你聽那個音聲幹嘛,那跟外面的音聲有什麼兩樣,還是循聲流轉啊。所以他從耳門耳根知道圓通常,見到了佛性,然後從此安住,守本真心,常住不滅,所以叫做「耳門圓照三昧。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以此做為本修因,入聖賢之流,從此入三摩地,這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的概要,那後面的十四種無畏功德,三十二應入國土身,都是作用,你保任以後,它會起大用,就是三十二應入國土身,就是十四種施無畏力,這才大機大用啊!它起作用,就從空出假,天台家講從空出假。《耳根圓通章》有很多同修來問啊,今天剛好有因緣,跟你們簡單的講一下。所以入流亡所,是真正耳根圓通,天耳通,不光天耳通了,天眼也通了,所以,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為什麼呢?他見到了真性,所以說:「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你再來看世間,就猶如夢中之事啊,從前男女之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啊?這世間只是如世巧幻師,幻作男女相而已啊,你見到這個現象,你要一念迴光啊,要以一機抽啊,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是適合此方眾生,那你要瞭解這個道理,你要怎麼瞭解呢?「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你要聽經、要聞法,你才能夠知道一切法即心自性,從此為肇修之本,從這裡開始,這個肇是僧肇大師的肇,肇修之本,開始修行,不是造作啊,僧肇大師的肇就是開始、起始,起始的意思,從此為肇修之本,你要聽經你才能瞭解啊。所以或是從眼根入或是從鼻根入,二十五種圓通,沒有差別,不是真正法門有優劣,是大多數的眾生可以從耳根,從這裡見性,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能夠見真實之心,這個是真正得天耳通。所以觀世音菩薩能循聲救苦,你們呢是循聲受苦,所以要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耳門圓照三昧,自然能夠遍聽一切,所以這是真正的修行。不要自己泥菩薩過江,就想幫助眾生,要好好修,先保後任,才能談見性起用,才能夠起作用,見性以後要保任,先保後任。所以你連性都未見,談什麼任運,沒有辦法任運的,一任,那叫什麼?叫出流,你就流轉到世間去了,你一接觸境緣,馬上就迷惑顛倒,所以為什麼說要長養聖胎,為什麼說要住阿蘭若、住寂靜處。現在很多這些法師,甚至有的是出家人的師父都告訴你:要行菩薩道。我看你們想的太多了,你們還沒這個程度行菩薩道,你是尋聲受苦啊,在這個世間你是苦不堪言,碰到一點境界,你都受不了、你都把持不住,你要怎麼行菩薩道?你以為做點好事,掃掃地、接接眾,客人來了給他點頭笑笑,假裝謙虛一下,你就叫行菩薩道。講不出佛教的道理就說要孝順,說孝道是成佛的根,還有的說夫婦是成佛的根,越講越離譜了,都是邪說、都是世間法、都是不了義。所以這裡講的:「洞視。徹聽。」我們剛說的:知一切法緣起性空,你知不知,你不要看到:喔,他可以看到極樂世界,看到蓮花上有誰的名字,你請他看看,看看有沒有你的名字,他要討好你,就說有,你好高興。你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往生?所以不要自欺,你修學你不能自己欺騙自己,更不能找鬼神印證,說找鬼神印證,看看,請他幫你看看,看你有沒有修。我們佛教的祖師,都是祖師來印證,祖祖相傳,從來沒有一個祖師是找鬼神印證的,即使是道綽禪師八十幾歲了,他要印證,也是找善導和尚印證。善導大師是他的徒弟,善導大師二十幾歲,就有能力到極樂世界去,看看這個道綽禪師能不能往生,他就有這個能力了,所以都是祖師在印證祖師的,沒有鬼神在印證法師的、印證修行的,那個就是叫做鬼話連篇。所以你要有正知正見、要真正的修行,你不要懈怠,不可以偷懶、不可以放逸、不要攀緣、不要散心雜話,你這樣用功,距離見性都還尚遠,何況你放逸、何況你懈怠。長慶禪師三十年來不雜用心,坐破七塊蒲團,他才開悟。你們想想,你蒲團坐破幾塊,蒲團沒坐破,換了倒很多塊,都是買新的,為什麼呢?放在那裡放到髒掉了,沒有坐。所以要真實用功,你不真實用功你騙人,不行,最怕的不是騙人,你還騙自己,覺得自己可以,那真的是自欺欺人。學道最怕自欺,你自己欺騙自己,蒙蔽了自己,現在人講:昩著良心,你把自己給蒙蔽了,把自己給騙了,那你是撒天底下最大的謊。所以你不要好樂神通,想說我念佛,你看平平常常的,也不會有天眼通,我也不知道宿命,這個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學佛實事求是,你煩惱斷了沒、見相生不生心、還著不著相,這個最是要緊、最是關頭啊!你還沒有斷除煩惱,要趕緊用功,把斷要津、鎖斷咽喉,就這麼用功下去,不要一絲毫間斷、不要一絲毫夾雜、不要一絲毫懈怠,這個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你學佛才真正對你有幫助,這是佛法。我們只講佛法,即使跟你講孝道也是教你學佛,教你孝順佛道、教你孝順師僧三寶,這個孝才叫做戒。因為「戒是正順解脫之本。」你要是愛戀你的父母,不能解脫。所以你看很多人講菩薩戒,菩薩戒有一段,教你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名為戒,孝順至道之法,很多人就想說:對,孝順父母。你要想到這菩薩戒的內容是誰說的,是毗盧遮那佛說的,對的眾生是誰?是十信的菩薩,這些菩薩早就離開分段生死,對的是十信位以上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對的是這些菩薩講的,所以說名為《心地戒品》,五十心、五十位名為心地,那這些菩薩早就已經離開了這個分段生死,甚至也離變異生死,哪有世間父母,所以他說的孝順父母是什麼?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以你現在奉持戒法、消除煩惱,再來攝受一切眾生,用饒益有情戒攝受一切眾生,這個就是順解脫之法,你就叫做持戒,就是菩薩戒的精神。所以你們後面的要學啊,所以說過去菩薩已學、現在菩薩今學、未來菩薩當學,要學這個才叫真正的菩薩戒,不是孝順你這一生的父母,那毗盧遮那佛他沒有父母,他是法身佛,法身從來不迷惑、從來不墮落,他哪有所謂的父母、哪有愛欲?所以你要清楚這是大乘菩薩戒。要真正會學,不要看到了一些世間的名詞、用語,你就起世間情生世間想,那就冤枉了,那你的眼睛就被蒙蔽了、耳朵呢就被障蔽住了,再講出來那就汙染人家的耳根,寫下來就是汙染人家的眼根,所以人家照你這樣修,絕對不知宿命,不能得天眼、不能得天耳通,這個要知道,所以知道一切法緣起性空,叫做「洞視。徹聽。」知道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名為得宿命通,這是真正得,你到極樂世界他也是這麼教你,從來沒有人會好樂這些神通,那麼往生淨土你就具足這些神通了,雖然有,不會被迷。所以你要因言得義啊!不要被名相所轉,你被名相所轉你不能解脫啊!你看經你不能修行,你著相,那就違背四十八願了。四十八願我告訴你,願願離相,每一願都離相。「我作佛時。所有眾生」,這就離相了。離開我相,離開人相,他不再想我了;離開人相,也不再想他了,他的家親眷屬他都不要了,都放下了;離開眾生相,為什麼呢?所有眾生是強名啊!也無眾生可得啊!為什麼呢?他就希望你做佛啊!也無人也無佛,這離眾生相。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盡未來際,無有絲毫暫捨,這叫離壽者相。所以四十八願,願願離四相,這是真正離相,《金剛經》講的。所以淨土宗,不離《金剛經》,不離《心經》,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看這個四十八願,你要會看,你不要像看故事一樣,「我作佛時」,它講了一些這些話,到那裡呢,有什麼享受,什麼受用,你心裡貪了就想去,那都是執著。下面,我們再來看,「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他心通,現代人就高興了,都不用察言觀色,他就有能力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了。重點是什麼?離自他二相,就得他心通。你有他相,你有自相,他心不通,我講的是真的。所以你每天在研究你的客戶在想什麼,他在想看能不能便宜一點,很簡單啊!看看能不能從你身上多賺一些錢,世間人作生意都是如此啊!所以你不用去想,你也就把你的我放下,把你的煩惱放下。你不要去猜你先生想什麼,你太太想什麼,你兒子想什麼,他想的就三個字─貪瞋癡。你想想你自己就知道了,他都是貪瞋癡,你貪瞋癡有多重,他就有多重,除非他成佛了,或是他是大阿羅漢,那就有所不同,只要他還是凡夫,絕對不離貪瞋癡,所以我告訴你,你們都得他心通啊。沒有人他的思想、言論可以超過這三大類,起心動念都貪瞋癡,所以《地藏經》講的,一點都沒有錯,「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講話有經典依據,你們都讀過,「其性剛強難化」,性就是習性,根深蒂固的偏見我執。所以你看佛菩薩觀機,觀的這麼清楚啊!你現在能反觀,知道自己有這些毛病,趕緊放下,這就叫他心通。你不用通他的心,先通自己的。自己有哪些東西把你的心給塞住了,你的心不通。那麼這一願很直接的,很了當的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眾生,沒有一個例外的,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我國,皆得他心智通,他心智通。所以下面說的,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億那由他就叫萬萬億,萬萬億,它整個翻過來叫萬萬億,是形容一個多數,你不要算十的幾次方,又幾次方,幾百次方,那個算出來都是沒有辦法用算數譬喻所能知曉。所以這裡講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佛剎不可數啊!你數不清,所以這億那由他是形容數量之多,算不清楚。那麼這麼多的佛剎,裡面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光一個南瞻部洲,一個地球,六十幾億的人口啊,他的心念都知道,所以你在這裡想什麼,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他都知道,他想知道他便知道,馬上就知道。所以你沒有辦法欺騙諸佛如來,因為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你真心切願,想往生淨土,那他就現三身來接引─法報應三身,隨你修行的功夫,遇緣不同。淨土宗講的遇緣不同,也要跟你們講明白,現在是倒著說,就說你想要得中品,你要先修八戒齋……等等的,其實不是這麼說的。佛在《觀經》裡面告訴我們,往生淨土有三輩九品─上品、中品、下品,這三品,善導大師說的,總在遇緣不同。什麼緣?你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你能認真修行,就是上品,所以你們來這裡聽《無量壽經》,聽大乘經典,了義經典,認真修不退就是上品。其他的呢,他沒有緣遇到,他在世間沒有遇到佛法,可是他還很孝順,他也願意來求生淨土,憑著這些世間的福來求生。不是說你要得中品要修孝養父母,要修奉事師長,要修五戒十善,不是。他造作五戒十善的時候根本沒有發願,那是世間一般的凡夫,是行世間善,一生沒有遇到佛法,臨終的時候得遇佛法,所以求生淨土得中品。所以像你們有受菩薩戒的,發心學大乘的,雖然沒有功夫,你能夠保持不失信心不退,都是上上品,所以比你們想像的要容易。你們想要墮下品,那是不可能。中品下生以下,到下品下生,都是有帶一些惡業的,一生有造作一些惡業,臨終遇到善友,隨其業力輕重,往生淨土的品位不同。所以你不要本末倒置,說你要得中品,你就持八戒齋,持五戒十善,不是這麼看,它是講你遇到的緣不同。所以你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了,你就不要再退心了。遇到大乘佛法遇到淨土,你退心,那淨土講的,無信無願者,沒有信願。沒有信願,在〈所被根機〉裡面,我們講過,判為非器,你不是淨土的根。所以你現在遇到淨土,你要老實學淨土,發願往生,至心信樂,求願往生,那絕對是上品。所以善導大師說:萬修萬人去 。真的是萬修萬人去啊!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為什麼?你只要真正肯信、肯願、老實念佛,這三個你做到了,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所以你要清楚,你不要學了佛又退回去,我要打基礎,我要得個中品,我先做世間法,再來做三皈,再來做出世間法,慢慢地把品位升上來,不是這麼算的。所以法久成弊啊!佛法久傳了到後來就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所以為什麼這麼多人學了淨土,後來又退心,退回去學世間法了,為什麼?他就是以為《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這個次第,實際上他把次第搞錯了。是善導大師說:你看你遇到什麼緣。你現在遇到大乘的緣,你就趕快把握,學大乘,學佛,求生淨土。那你一生沒有緣,你臨終做了好事,你臨終遇到淨土法門,你這一生有作一點善業、作一點惡業,中品中下品,這是就你這一生已經作的業,已經作,所以叫「只帶舊業不帶現行」。這是分析給大家知道,讓大家清楚,九品往生是已經是固定的了,而不是一個修行的次第,不像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五十二個位次,第五十二個位次就是妙覺,就是成佛,妙覺位。它五十一個位次是講修行次第,那九品往生是講已經定業,已經固定了。世間業的凡夫,世間善業凡夫,惡業凡夫,乃至極重惡業凡夫,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那他這一生沒有因緣遇佛法,臨終遇淨土,所以善導大師的說法,更顯淨土的殊勝,你們這樣能清楚。所以這個次第你要很明白,它這裡說的次第是已經固定的,你這一生造的業,不是修學的次第。那如果是修學的次第,那你要先做下品下生,再來下品中生,下品上生,再來次第升上來。所以不是那個樣子的。它這裡是講已經固定,你這一生所作的業已經固定,你遇到的不同的緣,你這一生也許沒有遇佛法,可是你遇善法,臨終才遇到淨土。有一些呢,是一開始,就像你們就遇到大乘佛法,那你就不要再退心了,你不要再退回去,喔,我要先修中品,再來修上品。所以我常常講,你如果要這樣做,你要先修下下品。所以這個九品不是講修學次第,要很清楚很明白。經典一個字錯,全盤皆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差一毫釐啊失之千里。所以永嘉玄覺大禪師講的:「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你對於大乘佛法,對於經典,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就像龍女,捨龍珠即身成佛,這《法華經》上的例子。你要是搞錯了這次第,你把不是次第拿來當次第,就非則善星,善星比丘,得四禪定,妄說一切法空,撥無因果,生身陷入阿鼻地獄,非則善星生陷墜。所以永嘉大師後面講了他修學的經驗:「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早年以來都是研究經教,但是「分別名相不知休」啊,不懂得要停止啊,也沒看懂啊,入海算沙,到海裡去算沙,徒自困,自己把自己給困住了,使自己困頓,都是數他人家珍,不見自性,從來蹭蹬都是虛心啊,都沒有真正用功。所以你要真實的用功,要真正的修行,你不要把非次第當作次第,不是淨土的次第,你給它拿來作淨土的次第。所以善導大師一句話道破─總在遇緣不同。就看你這一生遇到什麼緣,你現在遇到的是大乘的緣,那你就不能再退回去了,你再退回去,那就非器,你就不信,不願,不行。非信,非願,非行,那祖師大德講,你就不是學淨土的。現在這種不是學淨土、又認為自己在學淨土的,這種自欺的人非常的多,他也說他是學淨土宗的。所以學淨宗,你要看善導大師的,看早年開宗立派的祖師,你不要看現代人的,所以我說現代人的不可靠。那你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要有,沒有你要求佛加持。你要不要念什麼中文系?國文系?我告訴你不要念,沒有用,因為佛法不在文字,在於心通,心通則法通。從前祖師大德也沒有去讀這些什麼國文國學,你看這個鍋漏匠、持律法師他有沒有去讀?他沒有,他就是老實念,真正的修行。善導大師那他是更沒有念了,他是憑自己念佛,真正契入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才是真的。所以不用拿世間的學問到佛門裡面來,那個沒有用,那個叫什麼?叫世智辯聰。世智辯聰的結果就是增益邪心,不能遠離生死大難,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你用世智辯聰來增益你的邪心,讓你的我相更熾盛,我見更大。我是什麼博士,什麼學位,雙博士……這些,你來增益你的邪知邪見,增益你的我相,使你我相增長,你不能免離生死。我講的是實話,你們不要有的念了博士了跑來怪我,不是念博士的問題,是告訴你這個心不可有。那你要這樣子誤會我的話,那是你的問題,出去亂講,悟顯法師說讀博士的不能成就,那不是我說的,那是你說的。所以不要隨便曲解,你自己要把話聽清楚,要聽明白。所以這裡講的他心智通,他心通願,往生到極樂世界,能知一切眾生的心念,為什麼呢?可以度化他,可以幫助他學佛,這個很重要。來道場是要學佛,現代人的道場是來按摩的,教養生的,教世間法的,書法,教拼布,插花……,都是在搞世間事,他說他這個叫攝受眾生,我不曉得你要攝受進來幹嘛?幫道場插花,還是幫你按摩,還是搞世間事?你要按摩請到專業的店去接受他的治療,不用來道場。所以叫他心通啊!你知不知道他該學什麼法門?你知不知道佛法是什麼?道場不是世間的地方,不是來給你享受的,也不是來討論怎麼養生,怎麼能長命百歲,世間這些啊,我跟你講都沒有辦法長命百歲,你要長命百歲你要去學道教,但是他的長命是有限的,他教你煉丹,教你養生,道教講性命雙修,離宮習定,水府求玄,就是性命雙修,你去找他,他會教你,練的是內丹,還要再配合外丹,內外俱修,還說他很圓融,終究是個守屍鬼。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啊。水府求玄,離宮習定,這個就是道家求長命百歲啊。那你要求長命百歲要健康養生你去學道教。佛教呢,教你證無量壽,教你見性成佛,這個比長命百歲來的要殊勝。所以曇鸞大師,他本身之前就是學道教,他很會煉丹,也很會修道教的心法,他很想長命百歲不要死。有一天,他碰到了這個菩提流志,菩提流志大師,他問他:「你們佛教有沒有這個煉丹法?長命百歲的方法?」菩提流志大師告訴他:「我送你一本《無量壽經》,要講長壽,吾佛之所長啊!我釋迦牟尼佛最專長真正的長壽。」曇鸞大師看了這本經,看了這個《觀無量壽經》,把他從前的這些仙經,煉丹的全部把它燒掉,從此再也不修道教,學佛,為我們淨土宗一代祖師。你看他很有名的註解─《往生論註》,曇鸞大師的。真正有成就,真正證無量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一次講過,皆是紫磨真金色身,皆得金剛那羅延身,金剛不壞身。所以菩提流志大師教他的,教他真正的長命百歲。所以來道場,你要知道眾生的根器,你看這個往生淨土,他得他心通,就是善知眾生根欲,善知眾生他的根器,絕對不是搞世間法,用世間法來接引眾生,你接引到的是一群不想學佛的人,你浪費十方的信施,浪費十方的供養,我們不做這種事情。到道場來守道場規矩,老實修行,不講是非,不攀緣,同修間能夠這樣做到,依《學佛行儀》,依這個佛陀的教誡,那真正是如法的道場,學習大乘佛法,這個才叫如法。你要知道眾生他的心就是貪瞋癡,降伏不了,道場開門,是為了接引想要成佛的眾生,不想成佛的,結個緣,他自然待不住,自然會走,所以想修行的人確實不多。你不用刻意辦活動,不用刻意搞法會,說的好聽是要來接眾,實際上就是怕自己門庭太過清涼,太過冷清,想熱鬧一下,自己的心呢也是浮躁的。所以這裡善知眾生的根器,甚至善知眾生過去的因緣,這是他心通願的力量啊!所以你往生到淨土,你能夠教化眾生,你能夠幫助眾生,這個是真正的利益。所以阿彌陀佛給予極樂世界的菩薩這樣的力量,讓他們也能轉教有緣的眾生,轉相教授,轉相度脫。這個用佛法才能度脫,你用世間法沒有辦法,要是你辦個插花,辦個書法,弄一些古董來展覽,你就能度眾生,那釋迦牟尼佛做王子,他們家有很多的金銀珠寶,有很多的這些古董名品他都有,他一定辦。有的呢教拳教武術,釋迦牟尼佛他的武術,在諸王子中是第一啊!他也能教武術啊!為什麼他沒有教,教打坐,教止觀。就告訴你那個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啊,現在很多穿鑿附會,練武術的,說叫動禪,心都亂動啊!然後呢學一些調氣的,他說他是「安那般那」,說他也是禪定,也是禪。愛喝茶的,叫茶禪;愛吃的,嘴禪……諸如此類的禪,諸如此類的活動,統統都是讓你輪迴的,不能得解脫啊。所以修行要用對方法,你幫助眾生要用對方法,你不能用不如法的方式你說來接眾。你們自己跟人家接觸也都一樣,你不要想說,我學華嚴會上佛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吃肉,誰吃肉呢?陪這些吃葷的人吃肉去了,想說他是你家人,讓他對佛法有好的印象,你吃了肉人家背後笑你啊!控制不住,破了戒了,來嘲笑佛教,對佛法對於眾生沒有幫助啊,你不要想說你跟他們和光同塵,你沒這個本事。你整天想要度眾生,自己是個一尊大大的泥菩薩,比誰都重,這泥菩薩是比喻作業障深重啊,雖然有菩薩相貌,眾生都有佛性啊,但是業障太重,一遇水,什麼水呢?世間的業海啊,一遇到就沉下去了,你還想度眾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講他心通啊,所以通他心以前,你先通自心,自己習氣除了沒有?煩惱除了沒有?如果沒有除,沒有資格談度眾生啊。講經要依經典講,說法要依古德,你不能依自己的意思,未證阿羅漢,不可信汝意,小乘要證阿羅漢,所以這裡講了他心通。下面,「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看到這一願,貪玩的人就高興了,出國不用坐飛機,不要買機票,應念即到,我碰過很多貪玩的,他說去極樂世界好啊!我說為什麼?去哪裡玩都不要搭飛機,不要花錢,要住宿,宮殿隨身,那你看這個心能不能往生啊?這個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裡的菩薩海會大眾,宮殿隨身,確實是住宿不用錢,但是這個不是拿來給你享受的,你貪玩,好樂這個世間,你這三界六道輪迴你出不去。所以這裡說的,我作佛時,所有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啊,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這神通就是什麼?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講像你們現在要到南部去,你要坐火車、要搭飛機、要開車,他不用,他念頭一轉,境界就轉,叫神足通。此方沒彼方出,就叫神足通,不用走路,也不用搭飛機坐船,隨意即到,不光一身到,多身都到,分身也到,這才叫神足啊!那你要是離身心相,故名神足通,不再認這個色身為我,能夠見得法身,見到法身,你就得神足通。這個神足通是真的不會退的,為什麼?所謂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 亦無形相而可得。所以說隨意即到,你要是一般的阿羅漢,他可以到一千世界,二千世界,頂多呢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娑婆世界,他的神足通。你看像大目犍連他的神通,就可以到娑婆世界邊緣,再遠一點,他不行了。那往生淨土呢,他可以同時於一念頃到所有國土,本尊分身都一樣,所以這是真正的神足通。神足通要幹嘛呢?快速學習,就像你們現在出國留學,去國外拿文憑回來想賺更多的錢,這是貪瞋癡啊。學佛的往生淨土那不一樣,他是向十方諸佛請法,跟十方的眾生結緣,眾生有需要,他就可以幫助他,所以你看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眼睛看得到手就到,照用一如,就是代表照用,手是代表作用,眼睛是代表照見,所以他馬上就到,這就是神足通的作用。不一定要這一個身體,他一隻手他也可以,都可以幫助眾生。所以不是為了自己貪玩,喜歡遊山玩水,所以才得神足通,阿彌陀佛給你這個神足通不是讓你去玩的,是讓你去遍供諸佛。所以他下面講,「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那麼這一願啊,我們今天先這樣略說,那麼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四)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頁,經文第二行:「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這裡總共有三個願,就是「身悉金色願」,「三十二相願」跟「身無差別願」。那麼法藏比丘發願,我做佛的時候,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這個四十八願你念完了,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所有眾生」,所以他發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他是真正的發心在修行。那麼現在有一些人,他也拿一切眾生當作藉口,他也發心說要幫助眾生,可是呢?缺了智慧。譬如說像《乾隆大藏經》造假的事情,標上句讀,他也發好心要利益眾生,希望呢大家都能看經,但是用的方法,絕對的錯誤。你不能因為要讓大家看,你就去改變佛法,你不能因為要眾生來接觸佛教,你就破壞佛教的戒律跟規矩,給人隨便亂開緣,隨便行方便。像有的傳戒的,他想說要讓人家來受戒,他不好好講戒,他告訴人家:學菩薩戒也可以這個煮葷的。那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學菩薩戒,持菩薩戒不能煮葷的,不能做葷食,誰要是教你做,那他犯菩薩第一條大戒─波羅夷罪。自作教他,見作隨喜啊。他雖然沒有自己殺,可是他教你殺,教你煮眾生的肉,而且還是在戒場裡面,那他自己就破戒啦!所以你們要看啊,不是說他方便接引你,方便接眾,不能讓佛教變質,眾生是來學佛的,如果他沒有辦法受,沒有辦法學,那他可以不受,可以不學,你不要改變佛法,你不要刻意曲解經論,曲解經論。好像引來了很多人,但是這些人根本不是要學佛,不是要學習正法,他只是來道場湊熱鬧,聽說很多人去,他也去參觀參觀,去看看。但是造這種業的人,他卻說我要利益眾生,請問你給眾生什麼利益?自己都破戒了,自己對於佛法都無知錯解,你還說你多方便,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引眾生來學佛。反而呢,把佛法弄得更衰敗,所以你不要拿我要利益眾生當作藉口。像現在的人印經,他不印古德的,他就是印現在一些什麼白話的,講得呢也不如法,他也說他要來接眾,只要他肯出錢他就幫他印,甚至有更誇張的,你不用出錢,反正呢,我這裡是在辦佛陀教育的,也弄了一個什麼基金會的,你不用拿錢來,你只要放棄版權,我就可以幫你印了,這個不如法。你說你是為了眾生,你很會接眾,那這個是無知,都是一群在家人啊!在家人不懂,在破壞正法,出家人也不懂,跟著一起唱和,所以你不要想說,我學法藏比丘,幫助一切眾生。你要幫助眾生聽聞正法,這正法就是什麼?不變質的佛法。祖師大德講的法不會變質,他要求的事情不會變質,所以你說你要接眾,你要怎麼接,你接進來的是真正要學佛的嗎?都是一群好樂世間,都是一群湊熱鬧的,好像有看到佛像,實際上視而不見;好像有聽到經,聽而未聞,沒有真正想轉變。你告訴他事實真相,跟他講要修行,他就受不了了,他就臉紅脖子粗了,臉色馬上就變了,不能接受了,所以你要知道,「所有眾生」,這所有眾生是什麼?他願意學,佛門不能隨便開緣,不能破壞佛教,使佛教變質,那當然你守規矩也不能守得過於死板,或是呢拿規矩專門來約束別人,證人入罪,那你如果拿戒律證人入罪,那你有罪,人家沒有問題。所以有的老修的,自己以為老修,出家以為自己出家很久,好像呢看過幾本書,懂了一點東西,就開始嚇唬這些初學,出家的嚇唬在家人,在家的再嚇唬初學,一個嚇一個,嚇到後來人家也不敢學了,你也沒有把佛教弘揚出去,還覺得自己戒律守得很好,很守規矩,很清淨,很清高……貢高我慢。所以法是要對自己,給人呢?要給正法,要方便接引,但這方便必需是他願意接受佛法, 不是使佛法變質的方便,也不要拿這些所謂的大規矩……這大規矩是誰立的,是這個人立的。佛門的規矩是能夠幫助你消除煩惱的,不是拿來嚇唬人的,欺騙人的,隨便證人入罪的,這個不是佛教的規矩,不是佛的本意啊!人家不起煩惱你證他入罪,人家想說你是法師、你是老同修,信得過你幾句,聽得上你講幾句話,你就貢高起來了,方袍大領、貢高我慢,那你沒有遵守佛陀的教誨,你基礎的佛法沒有學會。你去看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教你怎麼做一個出家人?教你怎麼做一個和尚?不能亂打弟子、亂罵弟子啊!證人入罪啊!你經典要多看,看了要入心、要轉變,那也是這種人習氣沒有轉,看再多也沒有用,他不想轉,在世間混不下去,就到佛門裡面來,想說啊只要在這裡又能指使人又有飯吃,到佛門裡面來討碗飯吃的,那這個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以往往這種人,都拿著我要為眾生來做幌子,讓眾生退心、讓佛法蒙羞,甚至呢使佛法變質,有的幫人家證婚的,出家人幫人家證婚、做生意的,這些統統都是讓佛教變質,辦什麼佛化婚禮啊,釋迦牟尼佛自己都沒結婚了,他還幫你證婚,他都不想結婚了,他看得很清楚啊!結婚就是生、老、病、死啊!愛別離、求不得苦啊!所以他有智慧,他出家去了,所以佛沒有幫助眾生輪迴的。釋迦牟尼佛就是幫助眾生解脫的,所以你看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都是幫眾生解脫的,幫眾生離煩惱的,而且絕對不會破壞佛教,他都能夠善接引眾生,所以你看阿彌陀佛的手是下垂的,善接引。這個人根器好、根器夠,他就接引,根器不行他不接,就像大鵬金翅鳥王一樣,以止觀二門,止觀二門就是他的兩翅,震開香水海,看到這個壽命將盡的龍,給予搏取把牠吃掉,如來亦復如是,如來大鵬金翅鳥王亦復如是,用止觀二門震開生死大海。其中有緣得度的眾生、要捨報的眾生,他把他接引出來出生死海,這是《華嚴經》的公案,把大鵬金翅鳥比喻做如來,所以如來有慧眼,善巧接引眾生,用止觀二門—這止觀二門統攝一切佛法的修行,那方便接引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呢,出生死大海而且絕對不會破壞佛教。所以你看他這裡講的:「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他要接引的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但是不是沒有條件的,你要信願持名、要深信切願才能往生。有一些毀謗的、小乘的、根本不信的,那沒辦法往生,凡具信心能夠持名的皆能往生。這個信跟願還有行這三個要合在一起,信願是往生的關鍵,老實念佛是往生的表現,你想往生淨土,你要老實念佛,你不老實念佛,顯現不出你的信願,你的信願是假的,每天發願發空的。所以為什麼我講,你們每天最起碼你要念佛一萬,無論你做什麼行業,這是最少的啦!不能再少!再少沒有辦法!一萬聲佛號誰都做得到,你真正有空,三萬、五萬、十萬都可以,你真正的做、真正的發心,你可以解脫。有一些人他想要學講經,那我告訴你方法,你每天念佛一定要三萬以上,不能少!經要老實讀,不解義,讀要讀大乘,讀誦《楞嚴》、《圓覺》、《華嚴》、《法華》,修這個根本的大乘智慧,先紮這個根。你對於經典要瞭解,你沒有透過佛號,你絕對沒有辦法,這是我的經驗,我們講經不是看看兩本書、查查資料就能把經講的好,有的還去參加一些什麼培訓啊!拿個什麼第幾屆培訓班的那個什麼證照啊!要老實修行、老實念佛,這是在我們淨土宗我教你們的方法。你要學禪的、學教的,老實修止觀、老實參禪;學密的,老實持咒,觀想本尊,要下真實功夫!你不能像這個以前一些學儒的一樣,只有理論他沒有定靜,沒有定靜的功夫,所以他伏不住煩惱習氣,現代佛門亦復如是,整天就只想,我看我在經教上能解得出什麼意思,講的話都不入心,空口說白話,沒有辦法契合佛教的義趣,解釋的呢都是文字,講不到佛陀的心法,更沒有佛力的攝持,為什麼?因為整部經都是他自己打妄想想出來的解釋,你要照我的方法,你老實念!你心清淨,這經典翻開來,意思自然具足,而且不會走錯路,再加上你讀經,你有根本智,你再看祖師大德的註解,因為你業障消了,馬上就貫通,華嚴的十玄門、百門、千門都能貫通,這是要學講經的,沒有別的路。你要跟我學怎麼做科判,這些統統都是枝葉!科判很簡單、沒什麼好困難的,看一看就會了,述喻式的、條例式的等等的這些,那都後面的人想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講經,阿難尊者沒有做科判,這些諸大弟子、大比丘沒有人做科判,也沒人參加培訓啊!釋迦牟尼佛也沒教他講經啊!他們怎麼修的?他們怎麼會講?也沒有拿過什麼證照、職照,沒有啊。他就是老實修行,佛教他修行他就修行。他不囉唆、不打妄想,真正的實修。佛一講經,他就開悟了。開悟以後呢?那真的叫做-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隨手拈來無不皆是啊!這個是真正會修行的。所以你們想要學講經,我先教你,你就是每天念佛,你不要間斷,你不要管念幾年。念到什麼時候呢?念到「業障消」。每天讀經,讀到你對經典熟悉了,再來看註解。那麼長時以往的下去,你的經—你對於經教自然通達。你心清淨了,心越清淨,記憶力越好;東西看一遍馬上就記起來。我講的是實話,絶對不是誑語。所以要是我們有機會來辦這個培訓的,我不教你解釋這個經典,我教你念佛,先念個三年。每天就是三萬,每天就是讀經,也不跟你解釋什麼經典的道理,這個才能教出真正的講經法師,才能帶出真正佛教的人才。無論你是「在家」,無論你是「出家」;你按照我告訴你的話你這麼做,你對於佛經絶對通達。什麼宗都一樣,什麼名相都一樣,你不用背,名相打開來念幾句就記起來,不用刻意背。為什麼?你心清淨,這是可以從經典上印證的。你看這個華嚴十地菩薩,於一念頃得百萬陀羅尼門,能夠遍至十方無數的世界參訪、供養一切如來。這些如來所說的話,一言一行他全部都記錄下來,然後同時能夠證入,因為他心清淨。所以真正是要靠修行,佛教你要弘揚,不是你去上這個世間的這些學術,直接看經典這樣子尋枝摘葉,你能夠了解的。要從念佛下手,學經教要深達實相。可是你實相怎麼明呢?念佛來明。這個是真正修行、真正要學講經的人他要做的。那要修行的人呢?你這麼學,一樣能通宗通教,一樣能夠明白佛經講的義趣。所以你們不念佛,你們沒有好好修,對於經典不了解,那是你自己的問題。而且你不要以為,你每天隨便做一些簡單的功課,打混一下、交代一下,你聽我講經你就能聽得懂。你好像聽懂了!實際上呢?這個螢幕要是一關、掉頭一走,馬上就忘記了。為什麼?你心裡面都是煩惱啊!就好像一個碗沒有洗乾淨,你要盛甘露,甘露也變毒藥。所以像現在的人,為什麼看佛經會看成邪知邪見?他心裡面煩惱沒有洗乾淨,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他心裡面滿心的煩惱,再加上佛經加上去以後,他就變成邪知邪見。那麼這些邪知邪見的人,對於佛法不了解;最後說:佛法也要來學世間法。還要給《龍藏》《乾隆大藏經》標句讀,還標給後面的人看,你說糟不糟糕。所以要知道,你要怎麼利益眾生、怎麼樣才能幫助眾生,念佛不是自了漢。就好像一個學生他將來出社會要有用,有利於社會、要利於群眾,他要先當學生、先做功課。你不能夠說他去學校上學,這個是逃避社會,這個是不願意面對現實,你不能這麼說。那不愛念書的、不想工作的,不在我說話包含的範圍,我講的是正常的。那所以啊,你願意修行,才能利益眾生,才能幫助眾生。所以你看這個法藏比丘,他是真正自己實修的,他不是去哪裡給人培訓的、給人教。教的內容大有問題,一下教大乘、一下又教小乘,一下又教這個道場怎麼經營、這管理學,教這些世間法,這個教不出祖師。大小乘佛法,小乘就是方便嘛,就是不了義啊,你怎麼拿來做大乘的基礎啊。大乘的止觀專破小乘,那你學的豈不白學了,所以你要懂啊。我看有的法師開出來的單子、開的課程,我們就知道不了解佛法。一下學學內觀,內觀學完;他要學大乘止觀。內觀用六識,大乘止觀從第八意識下手,兩個根本就不同的路啊!一個往南、一個往北啊。又想往北又想往南,那你就是站在原地啊,所謂這個「腳踏十字路,帆祝兩面風」。這個張帆要順水,這「風」你要順風而走。可是呢?一張帆,有東西兩面的風吹來,你的船就動不了了,你就是原地踏步。所以你要真正要去培訓,我告訴你,你照我這個方式去做,你絶對會得力,絕對會有成就。而且呢,縱然不能明心見性、不通宗通教,你也能帶業往生,阿彌陀佛也會接引你,因為你持的是「阿彌陀佛」名號,你是「信願持名」。所以你不要再說:唉呀!我經怎麼看不懂啊,經怎麼聽不懂啊,那是因為你沒有依教奉行。沒有依誰的教呢?依祖師大德的,依釋迦牟尼佛的。你在於要下痛切功夫的時候,你選擇了逃避,你選擇了放棄,那你是沒有功夫的,所以要懂得怎麼來利益眾生。「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都往生到西方淨土;「皆具紫磨真金色身。」這個金呢—在這個《水經注》裡面,講的這「紫磨金」是最好的,我們中國的《水經注》。那麼在《涅槃經》上講,金有四種—青、黃、赤、紫磨;青色的、黃色的、赤色的、還有紫磨。紫磨就是—「紫」就是講它的顏色,那麼「磨」就是講它非常純淨、沒有雜質,所以叫「紫磨金」。《涅槃經》講這金裡面,紫磨金是最上等的。我們中國人也是這麼認為,所以常常用來讚歎如來的身相有如「紫磨金」。是不是金色的呢?像那個黃金一樣的顏色?你要是看到有一個人,長得跟紫磨金一樣,你會嚇一跳!所以往生到淨土,阿彌陀佛的身相,那是我們讚歎他像紫磨金。因為他身有光明,光明顯現出來的,你眼睛看起來就像這個金色光裡面算是最純淨的光明,就是紫磨金的樣子。不是長得一個臉這樣子黃通通的,那個不是莊嚴相。你走近一看,是正常的樣子,他不是紫色的,也不是赤金色的,不是黃金色的,所以你要懂得,不然有些人不懂,想說我現在長得還挺好看的,到極樂世界去要變成跟金子一樣的顏色,他就不願意去了。所以「皆具紫磨真金色身」是講他的身相、相好、他給人家的氣質如同紫磨金,這裡都是讚歎這個—應該是說說明極樂世界這些人的相好,你往生到淨土,十方的眾生只要往生到淨土他沒有條件,沒有分說這個十地的菩薩去是紫磨金,初地呢是這個赤金,那再來依次而下,沒有。他只要往生,就都一樣,真正的沒有差別。下面講「三十二種大夫丈相」啊,「三十二種大夫丈相」,這是第四願─三十二相願。「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就像這個道證法師畫的這一幅佛像,我們精舍供的這一幅,這個就是完全依造《佛說造像量度經》裡面畫出來的,裡面呢,頂成肉髻相、馬陰藏相……等等的這些,端正、殊勝的相好。那麼這是當時候人認為,佛,他的形象,因為佛來世間,他示現的就是世間人認為最好的樣子,最好的形象,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化身在娑婆世界,他就是顯現出「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個大丈夫相啊,你不要想說是男的是女的,一聽到丈夫就想到妻子,所以你們這個世間意太重。大丈夫就是講他是個—這個他的形象非常的莊嚴,沒有絲毫的缺陷,所以稱為丈夫相。看起來呢,就是一個大器之人。我們常講,讚歎人家,這個人有將相之風啊!難道他真的是將相嗎?他不是,但是呢,他有那個器度,所以稱讚他大丈夫。大丈夫就不是一般你們家的小丈夫。現在學佛的男眾很多都不爭氣,不敢當大丈夫,只敢當小丈夫。叫他共修,叫他修行,他說我要照顧家庭,我要拚事業,都是打妄想。所以呢,你男眾不修行,你就不是個大丈夫。現在反而女眾修行,所以女眾具大丈夫相,他可以斷除煩惱。所以這裡講的,往生到淨土,一樣沒有差別,都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八十種好。這個是跟佛完全一模一樣,形象跟佛完全一模一樣,所以到那裡呢,就不起分別了。你長得好看、我長得不好看,人家說我好看、人家說你不好看,這個都是女眾會犯的問題啊!只要讚歎你,哎呀!你今天衣服穿得真好,妝化得真好,把這些該遮的缺點都遮掉了,你就很高興,你就心歡喜。這個人大概是個好人,就動念了。這就是身相有差別,心有差別,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因為你起心動念了,所以呢產生出了這樣的差別的這個煩惱。所以這裡講的「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就是說明往生淨土的人,皆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所以你要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的,趕緊發願求生淨土。不要花錢整容,不要花錢去整形,不用了。到那裡呢直接就變成最好的了。這個世間你要「知身可厭。是身如聚沫。是身如電。不得久住。明智者所不怙。」有智慧的人,他不會貪著這個色身,不會把它當作是個長久之計,這是《維摩詰經》講的。所以學佛當樂求法身,當樂佛身,當樂法身,所以應該要發願求生淨土。那麼長得好的人呢?你自己要知道,再好的相你都會衰老,這世間生、老、病、死,你少不了。你只要活在這裡,你就免不了要生老病死,誰都一樣,這個是最平等的。要說人生下來最平等的是什麼事-生老病死,每個都有,不是權力,權力那個只是理想,天賦人權。實際上是天賦生老病死,這天是誰啊?就是你自己,沒有別人,你自己造的業,帶來了生老病死,每一個人都有。不光人有,畜生也有,天上的人也有,只要在三界六道輪迴裡面的人,絕對有生老病死,所以應當出離,應當遠離,不應當生貪著想,不應當生愛欲想。這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啊!大家應該要希求,這是清淨的相貌。「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這是身無差別願。真正沒有差別。所以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完全沒有差別。那你現在呢就不要生差別想,不要生愛欲想,見色不起心,離諸欲想,不要好淫好色,這都是於境界上起差別想。學大乘的人,不做這些事情,不起一念差別想。你起差別想,你就有愛欲,你就有貪著,「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之故。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常在輪迴,「想愛同結。愛不能離。」這都是差別念,所以往生到淨土,沒有愛欲。我有聽過一個法師,講經講得很離譜的,說夫婦之道是成佛的根本。這個是妖魔鬼怪啊!妖魔鬼怪出來了,釋迦牟尼佛說,他末法有這個披著袈裟的,在《楞嚴經》講,「廣行貪淫。為善知識。」「各各自謂成無上道。」他說只要照著他做,就能成佛。你看,講得一點都不錯,穿著袈裟來破壞佛教,說夫婦之道是成佛根本,教人行淫,教人搞輪迴,什麼給人家證婚的啦!這些的辦什麼佛化婚禮,都是搞輪迴的,都是心有差別。所以呢導致了種種的這些輪迴的現象。起諸愛欲,起這個愛欲想,生貪著,不能放捨。所以你就要清楚,男眾好色,女眾好情,我不是喜歡他長的樣子,我喜歡他的性格,我喜歡他的個性,統統都是你打妄想,都是愛欲,都是差別念,這個都是佛經上講的這個愛根沒有斷除,你愛根沒有斷除,你就出不了輪迴。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只有念頭一了,你的愛欲才斷掉,愛欲不斷念頭不一,總是妄想紛飛啊,異念紛馳啊,異念紛紜啊、馳走,心就跟猿猴一樣,心猿意馬。所以為什麼看到這個身無差別願,形貌完全相同,就表示往生到淨土,沒有這些男女的愛欲,有愛欲就有差別,就有男女,男女就是差別相,男男女女再分好醜,那就千差萬別。相貌好的,自高、貢高;相貌差的,自卑,這些統統都是眾生的妄想,妄心變現的。所以我們看到這一願,自己就要知道,於一切境界上,你不要起這些愛欲的念頭,要先做到心無差別,你就能感生淨土,身無差別,感得往生淨土,身無差別。所以這個四十八願,你要懂得,是法藏比丘發願到他國土,身無差別,你就要知道,我在這裡,我心要沒有差別,心要離貪瞋癡,才是真正的依願修行。那麼這裡,「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也就是肯定往生淨土絕對沒有任何的分別。你不要學世間人,有分別才有高下,才有好醜啊,才有優劣啊,往生淨土大家都一樣。這世間的好醜優劣,都是高下心、都是差別心,差別心導致有高山有巨海,心貢高就生高山,心下劣就產生出巨海,巨海底下有深溝啊,所謂「傲慢高山不流德水」啊,就是這個意思啊,你覺得你自己有優越感,你感現的業就是有高山,所以極樂世界沒有砂石瓦礫,也沒有高山,一切平整,所以你自己在這裡,你就要懂得怎麼修,要知道怎麼來修行,西方淨土沒有山給你爬,也沒有海給你游泳,更沒有海嘯、沒有巨浪,沒有這些不平的事情,海底它地底下沒有火山,也不會地震,它純是琉璃,依願而住,依阿彌陀佛的心願所顯現的,這個是西方淨土。所以你在這裡你不要高下心,你不要差別念,你有差別,那就有高山、就有平地、就有深壑,深谷啊,那也就有所謂的大海,都是眾生的貪瞋癡所現,去貪瞋癡,這些東西化為平整。僧璨大師說的:「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心裡面平平靜靜的、平平常常的,沒有高下,所謂「悟了同未悟」啊,縱然證悟本心,也沒有證悟本心的念頭,同於未悟,這個是真正清淨的功夫。所以我們在這個當中要覺悟,要了知一切從心所現。達摩大師在《安心法門》裡面講:「迷時色攝識。」色就是外色、境界,吸引著你的心,這識就是你的心,「悟了識攝色」,你的心能夠轉變環境,這個很重要啊,又說「迷時人逐法。悟了法逐人。迷時色攝識。解時識攝色。」這在《安心法門》裡面講的,你要真正懂得一切法從心所現,那你修行就非常容易啊,心不隨境轉,不起高下、不生分別,你在轉變環境,人能轉變種種的萬法,能夠轉變種種的現象,從心所現,只是現在的人,心不清淨,心力也不夠大,都被這個色所轉,被物質所轉,被色身所轉。以前祖師大德生病了,只要用個天台宗教的─六氣、十二字訣,他就能調好,現代人生病,吃藥、打針、開刀,都不會好,為什麼?他被這個色身轉,所以要心轉,心轉了,色身轉,境界就轉。所以你心有差別,你就有高下、就有美醜、就有好壞,心無差別,就感得身無差別,乃至一切境界悉皆平整,沒有任何的差別,這個是第三、第四、第五。下面再來看,「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人算命,沒有人看相,也不用看風水,你看這一願就知道了,過去的事情他都知道,未來的事情他也知道,都能洞視徹聽,這洞視徹聽就是指他能夠就好像親臨現場一樣,所以你們現在在這裡算命,看看能不能將來有什麼好姻緣,有什麼看能不能事業順利,要擺個什麼水晶哪,擺個黃色的水晶、紫色的水晶……等等的那些,耍花招,看看自己這個好樂名利的心有多重。洞視徹聽,要算命,算我過去生跟誰是什麼因緣,未來又跟誰是什麼因緣,你往生到極樂世界,統統沒有這些問題,一樣的,「我作佛時。所有眾生。」所以往生到淨土,這算命的要失業了,看相的要失業了,因為都是三十二相嘛,個個都是第一。沒有人是這個相貌醜陋的,都是三十二相。往生到淨土算命的也沒有了,看這個地理風水的也沒有了,環境平整沒有高下,沒有先後,所以極樂世界,沒有看風水的、沒有看相算命,當然更沒有這些欺騙的事情發生。我不是講說在這個世間,你看相算命算是欺騙,你要搞清楚,只是你太迷了,你會迷失自己。你會迷惑顛倒,你活在這個世間,會有這個四大,道家講的五行,道家所說的五行,佛教講四大。你沒有超脫你就有命數,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講的東西沒有錯,但是我們不教你學袁了凡,你學憨山大師。因為袁了凡沒有轉過來,憨山大師轉過來,憨山大師轉法界,袁了凡是求得利養,延那個幾年命,換來的是什麼?萬劫輪迴、萬劫輪迴,為什麼?因為他住相布施,住相布施是什麼?世間人行善,他也會行到無所著,他是行的自然而然,但是他畢竟有所求,你看他這個功過格,天天求,心裡縱然不寫上去,心裡掛著,這叫住相布施。永嘉大師講住相布施生天福啊!你可以生天,但是猶如仰箭射虛空,射箭往天空上射,勢力盡箭還墜,等到這個箭的力量盡的時候,它沒有辦法再向上,它自然下墜,招得來生不如意啊!來生不如意啊!所以我們不學。所以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你要明瞭實相,像憨山大師一樣,通達實相,這個要趕快懂、趕快明瞭、趕快見性,你就能一超直入如來地永脫輪迴。不被這個世間的命數善惡所拘束住,所以你看這個《沙彌律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等等的這些經典,都告訴你不要看相算命。因為你很容易迷在這裡面,佛他不否定這些東西的存在,但是呢,你如果迷在這個數當中,你就很容易顛倒,你出不了三界。因為你著相,你看看這些喜歡看相算命的人,他整天心裡面想的是什麼,看能不能錢多一點、夫妻感情好一點、輪迴久一點,諸如此類的。看祖先墳墓要挖在哪裡、放在哪裡,墳墓旁邊要建什麼,這堪輿學,看這個風水。看怎麼樣能夠讓這個子孫萬代昌盛,這些統統都是世間人好求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提倡,你學袁了凡你只會越學越執著而已。他本身就是個在家人,世間人好樂的東西,他好樂的東西,釋迦牟尼佛早就都有了,佛不要,釋迦牟尼佛全部都放下。國家、王位、財富、權力、妻子,這些皇后王妃,他全部都不要,金銀財寶他也不要,他要的是什麼?超出生老病死,他要的是什麼?明心見性,所以你學釋迦牟尼佛就好了,他是真正轉變命運的人。他可以學,憨山大師可以學,為什麼特別提憨山大師呢?因為他跟袁了凡居士一樣,同樣去参訪雲谷禪師。袁了凡對於大乘實相完全聽不懂,一個字都不認識,憨山大師在雲谷禪師會下,因為一句,因為參一句念佛的是誰?大徹大悟,留下了這個全身舍利,現在在廣州韶關的南華寺,就在六祖惠能大師的真身像旁邊。這個是真正的大德,全身舍利,紫磨真金色身。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憨山大師具有,能夠離諸欲想,能夠不著一切,就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你就具足了。你不用一個一個求,但返照本心,則一切功德自然具足,如果次第,那是百劫修相好啊!那是這個小乘權乘,百劫修相好,要百劫;如果是大乘一念迴光,頓悟自心,不要說三十二相,無量相好一時具足。《華嚴經》講「無量光炎。照耀無極」,《華嚴經》裡面就是講釋迦牟尼佛,他的本尊法身是什麼樣子,證了證悟以後是什麼樣子,所以叫「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是形容、佛華嚴是直接顯德啊!大方廣是因,佛華嚴是德啊!是果,是果德,所以你要知道,你要學你學憨山大師,你學釋迦牟尼佛,你不要學袁了凡。他不能了生死,充其量生天,充其量再得人身,得人身生天這不是佛教的宗旨。佛教的宗旨就教你出三界,出離六道輪迴,這個才是佛教的宗旨。所以你要洞視徹聽,你要看清楚啊,聽清楚啊,不要看經典,掉到經典裡面去了,到那裡才洞視徹聽,你在這裡你就要看清楚就要聽清楚啊。所以這一願現在就護持到你了。阿彌陀佛這個法藏比丘已經成佛啦!接引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普遍接引。所以世間人喜歡看相,喜歡算命,想要知道我的宿命是怎麼樣子,做了什麼好事,做了什麼壞事。像有的婚姻不好的就喜歡算命,看看我過去生到底是怎麼對不起我的先生,對不起我的太太,現在他才這樣對我,總是心裡不服氣啊,心裡不甘心啊,他如果跟人家跑了那最好了,人家幫你養嘛,幫你養得好好的,你不要擔心,你好好念佛好好修行,佛菩薩照顧你,你不用人家的照顧。你念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照顧你,你看《彌陀經》,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你看,你喜歡一個人照顧你,一個人喜歡你。釋迦牟尼佛講,十方諸佛都照顧你,你是佛法當中的第一弟子,所以你要看清楚啊,你要聽明白啊,要懂得要放下啊,不然呢講座結束以後出去,過兩下,迷了,又顛倒了,又放逸了,回去呢再跟你講兩句騙話,你又相信了。所以這眾生不好度啊,根器差,緣又不好,不是說你們沒有大乘的根,是你們煩惱習氣重。熏習世間的東西熏習太久了,所以很容易迷惑顛倒,給你個眼神,給你個動作,你心裡面就七上八下的,開始打妄想了,那這個沒有辦法修行,修行要發決定意,我就是要這麼做,就是要這麼修,不管什麼樣的境界,什麼樣的境緣,是順是逆,一切放下,這才能真正的解脫。這個是下面的願文,宿命通願。那這裡我們道理還沒講完,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三)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九頁,第三行,「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是法藏比丘四十八願前面兩個願,〈國無惡道願〉跟〈不墮惡趣願〉。那麼上一次有做了一半的說明,那麼我們今天再接著再跟大家來解釋。那麼他說我若證得無上菩提,就是我成佛的時候,所居佛剎具無量不可思議,這就不是凡情所能想像的,凡夫思惟都在對待、能所、好與壞、是與非當中,所以都是可思議法。那麼菩薩諸佛如來住不思議境界,也就是說這個境界不是一般人可思可議的,議就是議論,就是宣說或是說明的意思,這他住不可思議境界,所以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還有就是要不思議才能到的境界,不思議哦,因為你有思有議,就有言說,就生心動念,生心動念就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性,那就入不了這個菩薩的解脫境界,所以這個話當中啊,有兩重的意思。一重呢是:不是凡夫可以思量的,另外一重是要不思議才能到達,所以叫不思議境界,那麼這個不思議就是功德莊嚴,因為他的功德莊嚴不是一般人所能到達,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他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所以教人深信淨土,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學其他的大乘經還容易,但是教人深信淨土,沒有這麼簡單。通途的經教,透過修行,能夠成佛,或是百劫修相好,這個次第修啊,一般人可以接受,但是二乘人他就沒有辦法接受,那你要說一念頓脫、一念頓超,這個一般的經教,一般人不能接受,這一念頓脫,學一般經教的人,一般經教的一般人不能接受,那麼講到帶惡業一念頓脫,帶業頓超的,就是這個淨土法門,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這帶惡業,而且頓超以後是直證阿鞞跋致,所以有一句話讚歎:「莫訝一稱超十地」啊,這阿鞞跋致是八地以上,超十地這個說法正不正確呢?也可以這麼說,他不會是在八地以下,這圓教八地以上,這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再來這個十地,十地,或是十信、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這都是講五十一個位次。那麼往生淨土,即使惡業凡夫等同圓教八地菩薩,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他能徹見本性,能夠斷除了俱生我執,這個功夫非常的高,非常的高,比你現在看到那些表演神通的,說他能通鬼的這些人,那是高上百千萬億倍,這些人沒有辦法跟他相比啊,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這圓教八地菩薩,有得這個意生身自在啊,想要變化什麼身形都可以,而且同時變化不同的身形,應化不同的眾生,這應化就是度化,應現變化的意思,所以叫應化,那所以這個都算是功德莊嚴。那麼西方淨土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沒有這個三惡道,地獄、餓鬼,禽獸就是畜生的意思,這禽獸就是畜生,那麼乃至蜎飛蠕動這些小蟲、小飛蟲,或是爬蟲,那邊都沒有,所以你要到極樂世界去,跟他說有蟑螂,他沒看過,因為極樂世界沒有蟑螂,你要跟他說有螞蟻,他也沒看過,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無有蜎飛蠕動之類。下面講所有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焰摩羅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個像是管理地獄的判官,你要說他是閻羅王,經典上也沒有這麼講,但是它有焰摩羅界,就是這個焰摩羅界這個地方它距離我們南瞻部洲,現在講地面上,一般講海平面去地五百由旬,那可以到達這個地方,叫做焰摩羅界,那這個地方是掌管地獄的地方,掌管刑罰的地方,那他會做一些審判訴訟的事情,現代人說的我們中國人講的陰曹地府,陰曹地府,那你說他是不是中國講的閻羅王,這個我們就不做這樣的一個比較,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是相似,是相似,那焰摩羅界就是指去地五百由旬這個地方,那麼是指地獄眾生,地獄的眾生,所以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這焰摩羅界算是地獄最低的,三惡道中是總說,這三惡道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來生我國,往生到淨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我法化,這個話很重要,你們受不受佛的法化?你要不受那沒有辦法,你如果心裡懷疑你只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邊地疑城喔,你不受佛化,後面有講你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智慧,你要用你自己的意思,用你善惡對待心在那裡分別、計較、思量,還有人說學淨土不行,這些人半信半疑的也都是不受佛化,所以他這裡講受我法化,受我法化以後呢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呢不復更墮惡趣,這個很殊勝、非常的殊勝。前面是〈國無惡道〉這裡是〈不墮惡趣〉,你受佛的教化就不墮惡趣,你肯接受肯轉變,每一個人都有習氣,就是有習氣才要學佛,你要沒有習氣了那就不用學佛了。有一些同修他心懷下劣,什麼叫心懷下劣呢?就是他自己對自己很沒信心,覺得自己業障重沒資格學佛,沒資格來道場,其實你就正是因為業障重才要來道場,才要來轉變,道場有規矩、道場有戒律可以幫助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可以轉凡成聖,可以把你的習氣調伏。你在家裡你自己用功,你一個人我最大,這個我啊!我相!想怎麼怎麼聽經你就隨你的習氣去,你不是隨順佛陀的教誨,所以為什麼說要修行,修行要到如法的道場,如法的,這道場講的是大乘佛法,講的是一乘了義,這個才是真正如法的道場,那麼來這裡受佛教化,這道場依法不依人,奉行佛陀的四依法,這裡的法師他不是教你:你只聽他的,或是只跟他笨笨的學,你要是跟他學你是真的笨、真的沒有智慧,佛在經上教我們要跟佛學、跟祖師大德學,要依這個了義法不依不了義,要依法不依人,不可以依著個人、個人的看法、個人的見解、個人的想法或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覺得佛教是怎麼樣、應該是怎麼樣,這些統統都是不可以的,不能依個人。所以你要受佛法化,什麼叫受佛法化?你的見解要放下、成見要放下,你這一生不管你之前看了什麼、你的學歷是什麼、你工作職位是什麼,都要不生貢高想、不生下劣想。即使習氣再重你也不生下劣想,那受佛的教化,佛教持戒你就持戒、教學大乘你就學大乘、教你了脫生死你就要了脫生死,這個才是受佛的教化。你不要用自己的意思,你用你自己的意思,覺得可以覺得不可以這些統統都是我執我見,這個不能成就。所以受佛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你到了道場你學佛你要確認你學的這個佛能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要是學了佛你不能成菩提、不能成就,那就沒有必要學,所以學佛是要成就什麼?成就佛道。學佛不是告訴你,啊!學個做人!做人你們不用學,你們每一個都是人,都做得好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大道理啊!都有自己的我執我見啊!就是要把這個做人的觀念給他放下。很多人很會做人啊!迎來送往啊!禮儀不缺啊!這世間這一套他很會啊!太極拳的段數都非常高,推過來又推過去,這個世間人。眼睛呢都是在看人家的過失,看人家的錯誤,自己呢都沒錯,這就是世間人啊!所以你不用再學啦!那五戒十善呢?佛門裡面就有了,而且五戒十善這是人天乘,我們常講你不能說大乘建立在人天乘之上,好像呢把大乘說的很高,實際上是置之高閣啊!置而不理啊!我們學大乘要學以致用,大乘佛法不是建立在人天、不是建立在小乘上,大乘佛法我們之前用過的比喻,就好像你蓋房子、你要蓋豪宅,豪宅的地基絕對不會跟一般的平房是一樣的,絕對不會!絕對不會跟一般的房子它的地基、它的構造是一樣,絕對不同!你今天要成佛這是蓋豪宅,不是蓋這個世間一般的這種房子。所以你要知道要怎麼樣子來學佛、怎麼樣子能夠成就,所以你要確定你在道場學的法能成就,怎麼確定呢?用經典!經典才能夠做為我們的依止,你要是依個人説,你們不要出去說:喔!我依悟顯法師說。我說的法是依經典而說,不要依人。現代人很方便,我是依哪一個法師說的,為什麼他也搞不清楚。所以呢!佛法就錯亂就敗壞,那你用的法能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像有些道場他不教你學菩薩戒,你要去受菩薩戒他還告訴你不用,你把五戒做好就能成佛了,這個是壞人家受戒的道心,你不能壞。你不能被他損害,你也不能去壞人家的道心,人家發心受,你要告訴他:如法求戒,如法持戒。因為他發心了嘛!你不能跟他說菩薩戒不用,菩薩戒是成佛的根本,成佛的因,你來世要得人身你就修這個五戒、想升天就修十善、想證阿羅漢修四念處,那想要成佛你要持菩薩戒,菩薩戒是非常的重要!有了菩薩戒保護你,你不會受到這些外道邪師的汙染,因為你受戒有無作戒體保護,你發願要學大乘、發願要學一乘了義,所以不會受到這個汙染,那也不要把菩薩戒講成人天乘,我也常聽到幾乎現在講菩薩戒、十重戒核心他抓不到,他就拿五戒、十善套到這個菩薩戒裡面去,加以附會加以穿鑿,說相似法。很相似!但是菩薩戒你看不殺戒就分事跟理啊!我這是講方便的,要論究竟「事即是理,理即是事」。所以,你如果只重視事相上,那你理上迷昧。你要重理呢,又廢於事。所以,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菩薩戒每一條都是這麼看的。從古到今,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勸人受菩薩戒。這個是真的。祖師大德自己都受,他怎麼不勸人受?永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一輩子傳菩薩戒。這個是歷史上在公案上有記載的。他的戒子滿天下。你看,阿彌陀佛都提倡菩薩戒。所以,你不受,那這個跟佛的心相違背啊。你要成佛,那是必定要受。所以這個法要用對。修淨土要專修,不要今天修了淨土,明天又想搞搞禪、又要學學密。不排斥禪,不排斥密,但是呢,並不是叫你一個人去學這麼多種。你要有能力,那當然可以。可是,如果以現代人來說,你就是要專學。專學跟我們講的排斥,那不能劃做等號。你自己用功,可以用一種方式,你要覺得禪宗得力,你就用禪宗。有的學禪會兼一點密,也有呢會歸於淨土的,這個都可以。但是不要這個朝此暮彼。早上想學淨土,晚上就又想學密了。這個都是沒有修行的根本。這就叫做雜修,什麼雜呢?法門不雜,是你的心在雜。你的心動亂,如同猿猴一樣,沒有定性。所以,你會覺得說我修修這個沒有得力,趕快又換別的。你沒有耐性,你只是圖一時的覺受而已,一時的感受。這樣念有定下來、有見到光啊;或是參禪,有體會到一點點道理了。過兩天心又迷悶起來了,你又放棄了。那這個就不行。所以,我們常教大家,你學佛最重要,明瞭實相。實相一明白,這個理一通,一理通,萬理徹。你所有的道理都貫通,你修行自然會修。從古到今的祖師就是這麼教。祖師大德先教你明理,理是什麼?一切眾生的真如自性。這個要懂;你不懂,你修其他的法門都是門外漢,都是門外。所以,要認真、要努力。現代人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他以為他在事相上在那裡用功,那叫門外打轉,進不了門。所以,佛教你要看祖師大德怎麼教,他教你先明理,你不能只事相上用功。所以,經典上講:「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於乘不急。乃名為緩。」在教乘上你要是搞不懂,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即使事相上修行修得再好,你也不算是真正精進、真正用功。所以叫:「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於乘不急。乃名為緩。」乘就是教乘,也就是佛法的教理。所以,釋迦牟尼佛是這麼說的。有些人說學佛人只在這個道理上,不在事相上用功,學到後來即使通三藏十二部也是枉然。我告訴你,他講這個話跟佛經講的不一樣;跟《般若經》講的不一樣。般若二十二年啊,講的佛法教乘的核心啊。權實雙用接引一切眾生啊。他告訴你實話,你對於教乘你不懂,你行修得再好都是盲修瞎練。五祖弘忍禪師講,這五祖這傳佛心印啊,弘忍禪師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什麼法都沒有用。講這個話,至論。你不明白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你不明白真如佛性,你學什麼法門都沒有用。五祖講的話就是佛說,因為他是傳佛的這個法脈。禪宗這個是如來的正傳,傳心的。其他的確實是方便。所以,佛在這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裡面告訴後世的學佛人,後世的學佛人不管用什麼方法,不可以與我傳給迦葉的這個真心、講的這個本性,以及迦葉所得的法有相違背。否則,外道說、波旬說,也就是印證了迦葉所悟的這個本心是如來的正傳。所以說:「祖祖唯傳本心,師師密付本意」,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雖然是講淨宗,但是呢,絕對不會把事實真相給你掩蓋。禪宗確實是高妙,那後面的人無法直下悟本心,藉教,藉教悟宗;藉由淨土來這個帶業往生,然後呢,再來聽佛的講經,再來開悟。這個就是接引的方便。但是,這個方便呢值得讚歎,因為真的可以達到究竟。有很多的方便不能達到究竟;你看,像這個釋迦牟尼佛開二乘法,這二乘,它沒有辦法達到究竟。它很方便,它讓人家可以感受得到自己身心的變化,能夠知道這無常、流動、和合、四大假合,這是方便。那入了一個叫寂靜涅槃的境界,把你的六識心全部都消滅了。這個消滅不是真滅,是讓它不起作用了。它很方便,它住止化城,不是真正到了寶所啊,不是真正找到了自性這個身中的這個寶珠、無價寶珠啊,這個「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這個無價的寶珠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真如佛性。這個二乘雖然方便,但是達不到究竟。所以,為什麼《法華》破斥二乘,開權顯實;開示你這個權啊、這二乘,它是不究竟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目的呢在於你直悟本心。所以,他說這個火宅之喻,告訴你趕快出離,出離以後呢,等與大車、等賜珍寶,這個等與家珍,因為大富長者,富可敵國。所以,這佛法是以這個佛心為中心。《楞伽經》講的:「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但是「無門為法門 」,你一般人進不來。尤其在末法,那眾生特別執著,你叫他離相,他做不到。他連自己在著相,他都不曉得。就像你們在念佛堂,你自己睡著了,你都不覺得自己睡著了。我們坐在那裡一看,遠遠看過去就知道,你在打瞌睡、你在昏沉。提醒你,你跟我說:沒有,我沒有睡。反而還看我睡著了。所以,你看,這沒有正法眼啊,只有睡眼惺忪啊。在打瞌睡、昏沉。那他自己著在昏沉當中、掉在這個昏沉蓋裡面,他自己都不曉得。他還覺得我念的很好,我都有在念。頭都拚命點,拚命點頭。那所以呀,這末法的眾生他沒有辦法離相,你叫他頓脫沒有辦法,甚至沒有信心,他沒有見到釋迦牟尼佛,甚至有人說,其他,他方沒有諸佛,他不敢相信,種種的業障,所以教你拜懺,然後呢我們提倡念佛法門,讓你呢念佛消除你的重業,能夠帶業往生;那麼在這當中,如果你根器好的,可以學教乘,可以直悟本心,所以為什麼禪宗祖師,真真實實上根利智,但是呢他們自己開悟了以後,確實也不捨大悲,你看像智者大師,他得的一旋陀羅尼,那在當時候無人能及,只有他師父可以為他印證,智者大師得的是一旋陀羅尼,辯才無礙,他說這個世界上,你講什麼法都沒有障礙,他讀《法華經》得一旋陀羅尼,他也是勸人求生淨土,他的弟子章安灌頂大師也是求生淨土;禪宗像永明延壽大師在法眼宗,天台德韶國師,德韶國師會下開悟,也是在天台山國清寺開悟,開悟以後呢,他也是教人學淨土,自己呢也是日行一百零八堂佛事,這接引眾生,他自己沒有問題;寒山、拾得也勸人家念佛;中峰國師也勸人家念佛,他自己成就了勸人家念佛;近代的這些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我講虛雲老和尚,大家沒話說了,真正的大德,也勸人家念佛,參禪不離念佛,為什麼?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參究,這是實話,所以呢他教你念佛給你保個險,這個險保很大,不是他來保你,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拖住你,讓你不墮惡道。所以你就知道,這個佛菩薩的用心是大慈大悲,是大慈大悲,他確實就看到你不行,叫你直接明心見性,告訴你:你就是佛,你們大家都聽到了,你就開始打妄想為什麼是、為什麼不是;我有什麼、我又有什麼,你看,這些念頭馬上就是生出來了,你不能頓脫、不能頓捨,直指人心,他沒有辦法,就連這個達摩祖師,他說禪宗不立文字,都還傳這個四卷經。四卷經是什麼?《楞伽經》給你後人做印心的,做印心的。禪宗不是真的沒有文字喔,傳這個《楞伽》,他度慧可,慧可大師,還是用了些手段-「將心來,與汝安。」慧可大師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覓心了不可得,頓脫身心世界,他這功夫到家了「與汝安心竟。」這個是直指人心,還是有用了些手段,真的直指人心的方式,這個講座就不用講了,上台驚堂木一拍,可以下座了,一部《般若經》講完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做這樣的示現,無法可說啊!凡夫沒辦法說,如來無法說,所以真的是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但是真的一般的眾生,你入不了,所以教你念佛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淨土,這帶業是什麼呢?很多人聽到可以帶業,好,習氣就不改啦,越錯越離譜,錯到現在說他依善導大師的,只要有信心就能往生了,不用用功也不用精進,也不用看經教也不用懂教理,只要信心,信得過阿彌陀佛,你就能往生了。那你看善導大師他怎麼做,三十年沒有睡覺,你不要說三十年沒睡覺,你看你三天不睡覺來用功,你受不受得了,三天打麻將不睡覺可以,三天用功沒有人願意,你要是上網路玩網路遊戲,三天不睡覺很正常,現代人他就是這樣業障啊,所以善導大師一輩子都在用功,發願以後,認真努力精進,他絕對沒有一絲毫懈怠,要是你真的依善導大師,那你應該學不倒單不要睡,每天念佛,善導大師是念佛念到昏倒為止,他不是念到像你們睡著為止,他是念到昏倒為止,非力竭不休,是這麼用功精進的,你說你要學善導,要學善導和尚,你還差得遠呢,所以越錯越離譜,想說可以帶業往生,就跟人家講不用修行了,你不用修行,你絕對出離不了三界,連念佛法門你都還要投機取巧,那你是濫用佛菩薩的慈悲,濫用佛的慈悲心,濫用人的慈悲心就已經獲大罪了,濫用佛的慈悲,投機取巧。所以念佛要老實念,說帶業呢,不是說你可以保持你的習氣,到道場來可以不守規矩、可以講話、可以講是非、可以散亂、眼睛可以亂看。或是來道場,你聽經的目的,就是來聽法師你講的很對、很有道理、很好,拍個手走了,回去依然故我,還是一樣,一樣的業障,一樣的凡夫的行為,那學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你縱然去學《弟子規》你也不能成就,為什麼?你那個心不死、世間心不死啊,學《弟子規》那是絕對不能成就啊!世間心又再加重啦,所以這個你們要能夠知道,學佛學成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復更墮惡趣。」這個是十方法界裡面沒有的,你一個帶業的凡夫,像現在大家都帶業,帶的輕重而已,但是都帶業,所以你要努力的修行、要認真修行,才能把業消掉,他說的帶業是可以帶業,但是不是教你一分都不改,毫無悔意,那這個不行,你恣意而為這個不能成就,所以你看到這裡他講的帶業,你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想說我可以帶業,你帶得動嗎?業這麼重,把你綁在娑婆,我看你去得了極樂世界?你去不了的,所以這個帶業的眾生,一品煩惱都沒斷,往生到極樂世界,「不復更墮惡趣。」這裡面有幾重的意思,假設你現在是一個業障很重的人,你念佛往生到淨土,因為你發願求生,雖然你有業,但是往生淨土,不會馬上墮三惡道,所以你看這個有的人造殺業很重,像張善和他念佛求生淨土,他本來是應該要下地獄的,可是因為念佛發願,這個願心急切、用功猛利,所以往生淨土。他往生淨土以後他不會再墮三惡道。還有一種是來教化的時候,他示現在這裡,他也不墮三惡道。所以你往生淨土以後,你到三惡道去除了受報以外,還有就是教化眾生啊。所以念佛的人,他沒有中陰身,直接就頓超,這是頓超的法門。剛才講的二乘雖然方便,但是不究竟,這淨土法門又方便又究竟,可以往生淨土直證「阿鞞跋致」。這個話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佛不妄語。為什麼呢?你看《阿彌陀經》,一般世間人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覆面,可以把臉蓋起來。但是釋迦牟尼佛,他展現出他多生多劫以來不妄語,所以在《彌陀經》上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般人看三世不妄語能覆面,釋迦牟尼佛以舌覆大千,表示絕對不妄語。而且他是長劫以來,所以他出廣長舌相。這廣長舌相是佛的相好,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不可思議。他是要證明給世間人看,我沒有欺騙你,不光我不欺騙,十方的諸佛都不欺騙。所以六方佛,《彌陀經》因為這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時候做了簡化,所以羅什大師的版本是六方,玄奘大師的版本是十方。所以這個十方諸佛,在十方教化眾生宣說淨土法門,都是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語啊,教大家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這一部《彌陀經》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就是稱讚無量壽,稱讚無量壽不可思議功德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彌陀經》也有叫《稱讚佛淨土攝受經》,所以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彌陀經》的全名。這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他所以就印證了他第一願講的「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跟《彌陀經》剛好可以互相印證。所以《彌陀經》講的也是極樂世界,是小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大本的《彌陀經》就詳細說明。所以淨土法門,你要真正能相信,要真正能夠接受啊。最難接受就是帶業往生,尤其是業障重的,或是有犯這個世間這個法律的。譬如說:像一些殺人的、重罪的。到臨終他悔改了,念佛一樣帶業往生。不可思議啊!即使下了地獄,你有這個善根念佛求生淨土,那麼一樣帶業往生,而且不會再墮惡趣。甚至有的用中陰身救度法,也可以帶業往生。所以這個「不復更墮惡趣」好幾重意思,但是就是告訴我們在臨終的時候不會墮惡道。即使有墮惡道的緣現前,因為你念佛,惡境消滅直生淨土。往生淨土的人,沒有中陰身。所以,這個我們要懂得他的殊勝、他的難得。你修其他的法門,那不保證。所以,為什麼永明延壽大師講:「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我們人在世,這一生造的業,強者先牽。你的業習哪一個比較重,它就牽引你往生到那一道。古德講:「重處偏墜」,重處偏墜啊。這個就像這個「秤」一樣,哪邊比較重它就往哪邊先下沉,一樣的意思「重處偏墜」,像蹺蹺板也是一樣,重處偏墜,一樣的意思。所以其他的法門,確實沒有淨土這樣子的一個殊勝。那這裡的「不復更墮惡趣」,所以有這幾重-就是不會下三惡道,還有往生淨土再來也不墮惡道,所以這個是非常殊勝、非常難得的。那麼「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一願要是完成了,我這法藏比丘說-我就做佛。若不完成,那就不取無上正覺,所以他能發願啊。那現在他的願都已經圓滿了,所以這證明他是圓滿佛,他是真正的如來。所以你仔細體會他這個願,你看這個經你都要求佛力加持,為什麼?蕅益大師講的「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你不要看法師,你講得簡單,我都相信。等到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了,你就會不相信了,你就會懷疑了。甚至你現在你想想看,你要死了、你要上哪裡去?你不是說你相信嗎?你心裡害不害怕,你會不會徬徨、會不會不知所措?那就能夠證明你到底相不相信淨土啊,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這個本願功德的加持,這個很重要啊。你對於世間你放不下、不想放、捨不掉、難分難捨,那這是對佛的信願不足。可以肯定的,你沒有深信切願。所以學佛要在哪裡勘驗?在境界上勘驗。在境界上勘驗,你們要會修行喲!不要自己去找境界過來勘驗喔!那叫攀緣。是你檢點你的心,在從前過往面對的境界上,自己貪不貪、著不著,不是叫你現在去找境界過來磨鍊。你們都沒那個程度啊!誰有那個程度?道濟禪師-濟公活佛有那個程度。我目前沒有看到有人有這樣的程度的,所以你們都要保持「保任」,修行要保任啊。沒有人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後都還要保任,對治煩惱,叫煩惱不起現行。你不要想說明心見性以後你就解脫了,那還很早呢!你還有無始劫來的習氣要除。所以道濟禪師是明心見性的,但是呢?他在除他的習氣。習氣除得差不多了,他要破除他的這個分別、我法二執,所以他才去接觸境緣,才去裝瘋賣傻、飲酒吃肉。那他有功夫嘍!他能夠隨,他能夠任。你還沒有這個功夫,還沒這個境界,你要「保」。目前我來看你們連「保」的資格都還不夠,沒有人見性啊。見性以後「保」,沒有見性你不能「任」啊。你一「任」,那就是隨業,這「隨業」。所以為什麼要講要持戒,要用這個戒律規矩來約束,就是你也沒有見性,見性都還要再保持。這個五祖忍和尚講守本真心,對境不生心,逢緣不動,不隨境遷,不被境界拖著走,拉著跑,你這個才是見性以後初步的功夫而已。那這個濟公—道濟禪師他是有這功夫了,所以他才敢飲酒吃肉,到處做這些世間事,而且他見性以後,他修行斷了煩惱,他有發神通,你們不要自己發了神經,以為發神通了,有誰來跟你講話,你是在自說自話,這個是精神錯亂,那道濟禪師這個是他有功夫了,所以道濟禪師不是為了要破除人家的執著啊,人家持戒的執著啊,有些人不懂啊,他以為道濟禪師是要度當時候大家對戒律很執著,當時候的人沒有對戒律很執著,他不是為了要度什麽持戒精嚴的人,持戒精嚴的人不是這樣度的,他不會去毀壞人家的戒行,祖師大德不壞人家戒行,他會告訴你怎麼樣更增進,就像窺基大師見道宣律師,他也沒有說他持戒是不對,他只說你的心態上哪邊要增益,兩個人睡在一起,一個晚上便知功夫,道宣律師持戒持的好,有天人送飯來供齋只有一個,他想說自己真的有點什麽了要度窺基大師。結果呢當天天人沒有送飯來,隔天他還責備他:「你怎麼不送飯來?我要度人!」他說:「昨天大菩薩上山,滿天護法神,我進不來!」他才知道窺基大師是大菩薩,所以兩個人睡在一起,睡一個晚上,道宣律師右臥如弓,如理如法,那這個窺基大師,睡個大字形,晚上一直打呼,隔天起來,道宣律師就罵他:「你一個和尚睡覺這麼沒有威儀沒有規矩,睡大字形,晚上還打呼,你這不像樣。」他說:「你說我啊,我還要說你呢,昨天晚上睡覺,半夜有一隻跳蚤跳到你身上,你自己不歡喜,你把牠往地上一彈,牠斷了一隻腳,吵得我晚上都睡不著。」窺基大師他有功夫啊!他不是毀他的戒行,不是說持戒的人是執著,是告訴他他還能增進。所以道濟禪師他也不是要當時候的人,他要怎麼度他,要破他持戒的執著,持戒怎麼會執著,戒是佛制的,執著是這個人執,不是戒有執著,你腦筋觀念要清楚,你不能說持戒守戒的人,那叫執著,那釋迦牟尼佛最執著,戒還他定的,他教你的,教你執著啊?那你是謗佛。法有五種人說,戒只有一人能制,一個人可以制戒,就是佛能制戒,所以你看《戒經》只有佛說。我們看經典有菩薩說有天仙說,有這個寄位的這些鬼神說,我要講寄位,不然你們會去聽那些鬼神講的話,鬼話連篇,經典裡面講的,這些都是大菩薩來示現,講的佛來印可,所以經有五種人說,就是講經的—這個經典的內容,有五種人,裡面出現的人物,不出五大類,這樣講就清楚了。不出五大類,不是說這五種人都能講,那就亂講了。什麽來個附身的,說他是什麽王爺啊,什麽古代的歷史人物啊,他也要來講講話,講講經,這個不對了。所以你要知道,道濟禪師他是在修自己,他功夫有了以後,保了,保到一個程度,他要任,任運隨緣,他破除他的這個分別我法二執,到處隨緣,能跟人家融和,這叫和光同塵。你們不要和光同塵喔,你們沒有、沒這個本事,去了就完蛋了,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啊,都還沒度到人啊,自己就不修行啊,自己習氣就完全顯現出來,這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你要發好心啊,我要度眾生,我也跟眾生吃肉,我也跟眾生喝酒,喝了人家不醉你就先醉了,出師未捷身先死,所以你不要逞強,沒那個本事,不要去學道濟禪師,要學這些老老實實的用功修行,你不要學人家吃肉喝酒,道濟禪師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你們要是學他,你就著魔,道濟禪師也講啊,你不要學他,學他吃肉啊學他喝酒啊,學他做這些世間事啊,人家是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他有功夫,他是在對治他另外的習氣。就像慧可大師一樣,他傳法給三祖以後,他也是該喝酒的去喝酒,該上這個我們現在講聲色場所,他也是去了,人家說:「你一個和尚,你怎麼不持戒?」他告訴他:「你把你的戒持好,你不要管到我這裡來,我在修行,你們看不懂。」這是慧可大師。你要是學他,一樣,你也會變成一個大凡夫,所以這裡講:「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是發大誓願,一定要成就,一定要做佛。現代的人發這個願啊,都是三分鐘菩提心,三分鐘的道心,不是真正的,一旦有了境緣,到道場被罵了,被念了幾句了,他不學了,了不起啊,你法師有什麽了不起啊,我到別的地方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到別的地方去,還是一樣習氣,還是一樣問題,毛病還是存在。所以不是說你離開道場,你不學了,你不在這裡了,你就代表你成就了,所以你要清楚啊,你那是我慢心在顯現,你是傲慢你不是真證,那如果這個地方不如法,有的道場叫居士去化緣,他說出家人不方便啊,居士去化緣,人家暗示你要給錢啊,供養三寶,叫居士去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或是非人家所願,那這些地方就不用再親近,還有一些地方,種種的不如法的事情,如果說像這地方有的在印假經的,印偽經,印這個假的《大藏經》,現在都有啊,所以為什麽古德講啊,破壞佛教的罪人是誰?出家人。和尚是佛教的罪人,那你就不要親近這種罪人和尚,這種和尚就不值得親近,有的講學戒沒有用,要學這個世間法,把世間法做好了就能做佛,這個講法比比皆是,我不是在講哪一個道場,哪一個人。你去看看這種說法太多了,他自己心裡沒有佛法就拿一些孝道啊、親情啊、人情啊、感情啊,來充作這佛教的慈悲、佛教的愛,佛教沒有跟你講愛,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的用的是慈悲,佛教不講世間的愛,愛是什麽呢?愛是輪迴的根。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所以孔子講:「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你不要邪心,自己思想偏邪,你把釋迦牟尼佛,把歷代祖師大德,都講的好像都是個世間人。釋迦牟尼佛要是照你世間的那條路走,他今天成不了佛,他不會棄國捐王,你看法藏比丘,他也是棄國捐王,出家。諸佛如來都是出家相,沒有一尊佛例外,而且都是國王出家,王子出家。歷代祖師也都是,有的人,有的祖師大德,你看新羅國的這個金喬覺,地藏菩薩的化身,他是新羅國的王子啊,棄位出家。鳩摩羅什大師,本身也是貴族,他也是放棄國家王位出家,有很多祖師大德都是如此,他們不是像電視上講的想不開啊,家裡沒錢啊,受了什麽感情創傷啊,跑來出家的,他們不是啊,他們確實像法藏比丘一樣,修菩薩道高才勇哲,都是高明之輩啊,還有這個安世高大師,安息國的王子啊,他也出家。達摩祖師也是印度的王子,他也出家,都有大成就啊。所以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子,你們電視不要看太多,我看有的電視,人家拿來給我看,誦經每個人發一個木魚,那個不能誦經啊,那叫吵鬧。那個不是誦經。所以你要懂,你不要讓電視把你帶壞,有些都不專業。所以我們講的這一段你要能夠去體會,「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那麽下面的願啊,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