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學佛行儀圖文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學佛行儀圖文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學佛行儀】出外第二十二【圖文版】3

 



出外第二十二......

凡入市,不得坐酒肆。不得坐屠家。不得行柳巷。除菩薩自己所作已辦,發心特欲入彼教化者,不在此例。凡購物,無爭價值,不合值,不受可也。若已購就,雖貴亦不應退,令彼有恨生舌。若受辱,須方便避之,不得決欲申明。若受小兒戲罵,須直行,不得反詈。若聞有險厄之處,不得冒難遊行。若乘輿車,須多與辛力,勸其念佛。(反詈:反罵。辛力:車資。)



【學佛行儀】敬法第二

 


敬法第二
凡沙門、居士,讀佛經律,必焚香正坐,如見佛然。不得依靠,不得汙手持經像。欲讀經,必先靜坐少時,默念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念完,方合掌舒經。讀經必字字理會義解,與心相應,不得草草涉躐。


凡讀經,須著方袍或長褂。桌上除經與香爐燈光外,不得置諸茶果雜物,即筆硯亦須另處置之。經上有塵,須用淨紙掃之,不得口吹。讀畢或休息,必將經籍關合端正。讀至何處,須用黃紙為條,夾入經內,露少許於頭,不得屈摺經角,不得狼籍。讀至中間,若生雜念,亦必將經關合,念去再舒。


若客來,或上座、同學來,俱應將經關合,然後言談。有經在案,不得談世諦語言,不得笑,不得高聲,不得涕唾。若咳嗽,須以袖掩口。若讀經稍有心印,俟讀畢後,另以紙筆記之,不得記於頭上。若書寫經律,須端楷正字,筆跡鮮潔,不得隨意草書,又不得前後參差脫訛。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奉。《梵網經》云:「若佛子……。常以七寶。無價香華。一切雜寶為箱囊。盛佛經卷。若不如法供養者。犯輕垢罪。」若經籍損壞,宜速修補,令恆常如新。



凡持經像,皆當兩手捧之平胸,不得隻手攜行。己持經像,不得向人作禮。並不得隻手作揖及合掌,但兩手捧經,齊眉一舉足矣!凡敬法,不僅敬經一門,即衣缽錫杖等亦同然。而無形無相之法尤多,茲不具列。


常見應赴緇流之經懺,多屬偽撰,縱有一二正經,亦爛碎汙穢不堪。又近時諸新學家,見佛經淵博,亦間常取而觀覽。覽經時,非仰臥倚靠,則捲之若筒,斯之現象,俱非學佛者之所宜,更不應稱居士、沙門也。望諸同志極力勸之,免遭惡報。(應赴緇流:指應赴經懺之僧侶。「流」,徒輩。)

                                       節錄自 學佛行儀 


【學佛行儀】出外第二十二【圖文版】2

 


出外第二十二......

凡逢尊長,須先立下傍。凡遇演戲、演幻術,及鬥爭、爭勝、喜慶、神會、博奕等,須端身直行,不得觀看,不得眼角傍看。凡遇官府及兵卒,須迴避之。凡見一切生物,應先慈念。《梵網經》云:「見一切眾生。應當唱言:『汝等眾生。盡應受三皈十戒。』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云云。」


【學佛行儀】敬佛第一

 



前言
昔蓮池大師於律藏中集諸要義,著威儀門二十四章,以便學者易於記憶,簡而易持,久之相習成性,則於戒律,必無瑕疵矣!無如今世沙門,弊習尤多,有非斯篇所能盡及者。又近時一班新進居士,發心雖猛,而於行儀,多未合法。夫學佛乃超凡入聖之事業,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若行儀未審,而能自修有得,深入佛道者,蓋未之見。

是以不揣固陋,擇其日用所必需者,重述二十四章,曰學佛行儀。凡比丘、沙彌、居士及女尼等,皆可習而行之。惟其中有可共習者,有不可共習者,茲恐文繁故未類別。但於每章首句點出之,望諸同志,各自分別習行可也。

敬佛第一
凡沙門、居士,(女尼亦在內,以下例此。)見佛像時,無論塑像畫像,皆應整衣禮拜,最少亦須問訊(即作揖)或合掌。若在佛殿經堂見佛像,則必須禮拜。拜時當默念偈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唵‧嚩日囉‧斛。(三遍) 
(凡偈文祇念一遍,凡咒語須念三遍。以下例此。)



凡入佛殿經堂,不得攜帶器物,除佛經像及供佛物。入內不得東西顧視,必於禮拜後,始可抬頭瞻仰。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又須默讚云:「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暫皈依,能滅三祇業。稱揚若讚歎,億劫莫能盡。」


凡在殿堂經行,必右繞,不得左旋左右以殿為主。,三匝或七匝,皆須平視直行念佛。不得談世諦語言,即言佛法,亦勿高聲。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須以袖掩口。



凡禮拜,必須從容,五體投地,精勤作觀,不得急落急起。教列七種禮,不可不知。(七種者:一、我慢禮。謂依位次,無恭敬心,心馳外境,五體不具,如擣碓然。二、唱和禮。謂心無靜想,見人則身輕急禮,人去則身惰心疲,蓋心散而口和也。三、身心恭敬禮。謂聞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無厭怠。四、發智清淨禮。謂達佛境界,隨心現量。禮一佛,則禮一切佛。禮一拜,則禮法界,蓋諸佛法身融通故。五、遍入法界禮。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佛我平等,今禮一佛,即禮法界諸佛。六、正觀禮。謂禮自佛,不緣想他佛,以一切眾生,各有平等佛性故。七、實相平等禮。謂上六種,有禮有觀,自他兩異,惟此一禮,無自他分別,凡聖一如,體用不二。故文殊菩薩云:能禮所禮性空寂云云。此七種前三名事禮,後四名理禮,學者常依後五種,不依前二。)



凡拜佛、拜塔、拜經、拜大沙門,皆須如此,下不重宣。
若於各處,遇見有佛像、佛經、或一佛字,在不潔淨處,急宜兩手捧持,安於淨處。若見他人對佛經像有不恭敬者,宜於二人共坐時,細細以正義勸之。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若安臥室內,則須常坐不臥,縱臥亦不得久臥。更不得並置溺器於臥室內,蓋像在即如佛在也,安得不敬。





常見世人,於佛經義,則極其深慕讚歎,而於經像,則多視若尋常,以為佛法不在經像。殊不知敬佛經像,原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若於經像不敬,則其佛法妙理,又奚從來哉?是故無論何人,皆應敬佛經像也。(沙門中之不敬經像者,俟下文居庵章中再及。)


                                  節錄自 學佛行儀 


【學佛行儀】出外第二十二【圖文版】1

 



出外第二十二

凡沙門、居士,無事不得外遊。若因事出外,不得馳走,不得搖臂行,不得二人攜手行,不得數數傍視人物行。不得談笑行,不得男女或僧尼前後互隨行。不得與醉人狂人前後互隨行。不得故視女人,不得眼角傍看女人,女尼看男亦然。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學佛行儀】寂居第二十一【圖文版】1

 


寂居第二十一

凡沙門、居士,寂居寮房內,尤宜嚴肅,不得放逸自便。不得獨食,除老病。不得吃煙酒。於衣缽行李外,不得辦精緻玩器,圖其美觀。不得製絲類衣服,不得製獸皮衣服,除極寒地。昔有高僧,周年著一鞋,近時亦有一納終身者。故凡佛子,皆應淡泊。
不得置彫彩大床。室內除一榻一桌凳外,不得廣置多物。不得掛字畫,除警語座銘。不得赤身赤背。不得晝寢。不得修習外道工夫,不得習拳術。不得習圖畫,除畫佛像等。不得儲寄財物、珍寶等。剃髮時,須默念偈云:「剃除鬚髮,當願眾生,遠離煩惱,究竟寂滅。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三遍)

2022年2月12日 星期六

【學佛行儀】看病第二十【圖文版】1

 



看病第二十

凡沙門、居士,見疾病人,須時看護之。《梵網經》云:「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師僧。弟子病。諸根不具。百種病苦惱。皆供養令瘥。而菩薩以瞋恨心不看。乃至僧坊。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

看病時,須默念偈云:「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唵‧室哩多,室哩多,軍吒利‧莎訶。(三遍)」念畢,以善言安慰病人,勸其多念佛。若有所需,宜竭力辦與之,除不宜者。

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學佛行儀】入眾第十九【圖文版】4


 


入眾第十九

凡入浴,脫衣著衣,須安詳自在。須先小解。不得以湯水濺鄰人。不得受人擦背。不得共人語笑。不得恣意久洗,防礙後人。浴時當恆默念偈云:「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唵‧跋折囉惱迦吒‧莎訶。(三遍)

凡入廁,欲大小便當即行,莫待內逼倉卒。須換鞋,不得著淨鞋入廁。入廁當三彈指,使內人知,不得促迫內人出。已上須默念偈云:「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唵‧狠魯陀耶‧莎訶。(三遍)

不得持草畫地。不得低頭視下。不得努氣作聲。不得隔壁共人語。不得唾壁。出入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繫衣帶。若小解,須撩起衣服,不得著方袍小解。(小解亦須默偈)便畢,當澡手,未澡手不得持物。

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

【學佛行儀】入眾第十九【圖文版】3

 




入眾第十九

凡聽講,宜早至。整理衣服,兩手捧經,平視直進,坐必端嚴。不得大咳嗽,咳嗽須以衣袖掩口。聞法,須聞而思,思而修,不得專記名言,以資談柄。不應入耳出口,若有疑問,須於講畢後,捧經至法臺上案邊,向上問訊,然後方申疑問。問答畢,又問訊而下。

凡圍爐,不得彈垢膩入火中,不得烘焙鞋襪。凡息燈,須問他人更用否,不用,須撥息之,不得口吹。房中有人睡,不得打物作響,及高聲語笑。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學佛行儀】入眾第十九【圖文版】2

 


入眾第十九

自身衣服,不得異彩特色,須青、灰、木蘭。著長褂短衫,須雙手垂下。著方袍,須兩手合於胸下。不得扛腰行立,不得扣背合手行立。凡行住坐,皆不得倚靠。不得以缽挂杖頭,置肩上行。不得攜手在道行。須當束縛褲襪,不得放逸自便。不得閑走,不得多言。不得拖鞋有聲。(木蘭:木蘭樹皮所染色,赤多黑少。)

不得私取三寶常住物自用。不得談非佛法事。不得因小事爭執,若大事難忍者,須心平氣和與之論辯,不依,則他行。動氣發粗,非佛子矣。凡見他人禮佛,不得向彼頭前經過。人看經,不得向彼案前經行。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學佛行儀】入眾第十九【圖文版】1

 



入眾第十九

凡沙門、居士,入大眾中同住同行,不得爭坐位。眾中有失儀者,當隱惡揚善,不得昧他人之勞,顯己之功。凡睡不得在人前,起不得在人後。

凡洗面,不得多用水。擦牙吐水,須低頭引水下,不得噴水濺人。不得高聲鼻涕嘔吐。不得於殿塔、淨地、淨水中涕吐,當於僻處。手中有物,不得隻手作合掌式揖人。不得多笑,若大笑及呵欠,當以袖掩口。不得急行。不得將佛燈私就己用。若燃燈,當以玻璃或紙覆罩,勿令飛蟲投入。不得聞呼不應,凡呼俱宜以念佛應之,不得云嘖、云啊。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學佛行儀】睡眠第十八【圖文版】2

 



睡眠第十八

床座偈:若敷床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寢息偈: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穩,心無動亂。(觀阿字二十一遍)
早覺偈: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聞鐘偈: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唵‧伽囉帝耶‧莎訶。(三遍)
著衣偈: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束帶偈: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下榻偈: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迴護,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唵‧逸帝律尼‧莎訶。(三遍)
舉足偈: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唵‧利利‧莎訶。(三遍)
出舍偈:從舍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學佛行儀】睡眠第十八【圖文版】1

 


睡眠第十八

凡沙門、居士睡臥,不得仰臥、覆臥、及左臥。當以右掌枕頭,左掌搭膝,右而臥,名吉祥臥。又宜獨榻,不得與人同榻,雖居士自己夫婦亦不應恆。臨睡時,不得多用思想,想則睡不能眠。當先靜坐一小時,默念如下偈文,坐疲方睡。不得脫裏衣睡。不得笑語高聲,宜默念如下偈文。若夢遺有偶,斯係持戒心未堅所致,故持戒念應堅也。天未曉,宜早覺,起而靜坐一小時,方下榻出舍。其中所歷,皆須默念如下偈文,以防散亂,增長菩提。凡攜溺器,不得從聖像前法堂前經過。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學佛行儀】受食第十七【圖文版】2

 



受食第十七

不得以食與鄰人及摘與狗。不得皺眉厭惡食。不得彈爪頭屑物觸鄰人。不得噴食觸鄰人。不得嚼食有聲。不得使碗筷羹等有聲。食中有蟲螘,宜密掩藏之,勿使鄰人見。如挑牙,當以袖掩口。不得見美味生貪心恣口腹。食中有穀,去殼食之。不得食五辛。不得大摶食。不得大張口待食。不得摶食遙擲口中。不得遺落飯食。不得頰食,不得食。不得以舌舐食。不得手把散飯食。不得汙手持食器。桌上不得碗筷狼籍,須排列齊整,不得使湯菜蔓筵。食訖,不得以指刮碗缽食。不得含食語而起行。非在齋堂隨眾食,須自添食,不得令人接碗,除自係尊長或老病,作客亦然。(摶:以手捏食物成團狀。頰食:吃飯兩頰鼓起。)

右但專指尋常桌上受食而言,若在叢林齋堂隨眾食,則當依威儀門第五章習行,此不重述。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學佛行儀】受食第十七【圖文版】1

 



受食第十七

凡沙門、居士受食,須先合掌,作五種觀想:「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食時不得語言,若有客在坐,但應諾而已,食後再說明。不得笑,不得太緩太速,不得身伏桌上,不得跋足。不得蹲坐,須端身正坐。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學佛行儀】坐禪第十六【圖文版】2

 



坐禪第十六

下坐時,須先開目,以手掌摩擦面門數下,次將身體略略移動,然後將足放下,起立將衣肅清,又平坐少刻,方起立而行。若與眾同坐,非鳴磬,不得先開目。坐中咳嗽呵欠,皆須以袖掩口。

【學佛行儀】坐禪第十六【圖文版】1

 



坐禪第十六

凡沙門、居士坐禪,先須鬆去衣帶襪帶,肅清衣服,以軟物為坐。坐定,默念偈云:「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唵‧則囉,阿尼缽羅尼,邑多耶,莎訶。(三遍)」然後以左足安右腿上,復以右足安左腿上(名跏趺坐),或安下(名半趺坐)。次以右掌安左掌上,仰掌向上,以兩拇指面相接。坐時腰須直豎,脊背如壁,頭少俯,令領與頸觸為度。唇齒相著,兩目微開,觀心下視,正身端坐。不得偏斜,不得移動,不得靠背,不得鼾鼻。坐定後,或數息或持咒,或念佛或作觀,或習定或參話頭,由各人自擇,其法甚多,不在此列。


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學佛行儀】禮誦第十五【圖文版】1

 




學佛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述


禮誦第十五

凡沙門、居士念誦,須一字一字連連接繼,一版同音,不得每句間歇,不得高低失中,皆須梵音,不得怪音異韻。其中法則,須預先向諸大德前久久習學,不得羞慢不問。若唱梵唄,更須精習,不得臨時失儀。蓋若不習學,致同誦者動念也。凡鳴法器,不得輕重失音,不得亂鳴法器。凡念誦,不得東西顧視。凡經行,不得前後遠隔近擠,不得左右偏曲,不得沿路涕唾,須預先以巾安袖內,以便拭涕藏涎。凡禮拜,須齊起齊落,不得先後。凡問訊,須曲腰至半,不得過與不及。凡合掌,不得十指參差,不得中虛,須平胸高低得所,不得將指籤鼻。禮誦畢,須次第魚貫而出,不得先後。(籤:插入。魚貫:前後有序。)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學佛行儀】作務第十四【圖文版】3

 



學佛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述


作務第十四

凡棄惡水,不得高手當道揚潑,當離地四五寸,徐徐棄之。凡掃地,不得迎風掃,不得聚灰土置門扇後。洗內衣,當拾去蚤虱方洗。夏月用水盆已,須覆,蓋仰則生蟲。不得熱湯潑地上。一切米、麵、蔬菜等,不得狼籍,須加珍惜。凡洗手及諸務,皆當默念偈云如左:

洗手偈:「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唵‧主迦耶‧ (三遍)

洗面偈:「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唵‧‧莎訶。(二十一遍)

漱口偈:「漱口連心淨,吻水百花香,三業恆清淨,同佛往西方。唵‧憨。唵‧罕‧莎訶。(三遍)

洗腳偈:「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唵‧‧莎訶。(三遍)

嚼楊枝偈:「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唵‧阿暮伽,彌摩隸,爾迦囉,僧輸馱你,缽頭摩,俱摩囉,爾僧輸馱耶,陀囉陀囉,素彌麼犁‧莎訶。(三遍)(今人用牙粉,不若用楊枝其利益尤大。)

浴佛偈:「我今灌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右各務,皆不得以湯水濺鄰人。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學佛行儀】作務第十四【圖文版】2

 


學佛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述


作務第十四

凡棄惡水,不得高手當道揚潑,當離地四五寸,徐徐棄之。凡掃地,不得迎風掃,不得聚灰土置門扇後。洗內衣,當拾去蚤虱方洗。夏月用水盆已,須覆,蓋仰則生蟲。不得熱湯潑地上。一切米、麵、蔬菜等,不得狼籍,須加珍惜。凡洗手及諸務,皆當默念偈云如左:

洗手偈:「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唵‧主迦耶‧ (三遍)

洗面偈:「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唵‧‧莎訶。(二十一遍)

漱口偈:「漱口連心淨,吻水百花香,三業恆清淨,同佛往西方。唵‧憨。唵‧罕‧莎訶。(三遍)

洗腳偈:「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唵‧‧莎訶。(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