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正月初八 放生祈福 悟顯法師開示:放生是傳統美德

 



正月初八 放生祈福

悟顯法師開示:放生是傳統美德

今天正月初八,按照我國傳統,家家戶戶都會放生祈福,放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藉由放生,長養自己的慈悲心,減少殺業,得健康長壽的果報,這是非常好的傳統,大家應該要遵守,要知道吃素有功,放生有德,既是隨順我國優良傳統,也是隨順佛陀教誨,一切眾生無不愛命,過年當中能行放生救護,真是成就無邊功德,但是在放生的時候一定要如法,不可造成生態破壞,所放的物種,也要注意,這樣才能真正的放生,讓眾生都有活路。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雨水】十牛圖 ─ 修行的過程

 


【雨水】 2021218日  農曆正月初七



勸修淨土詩  清 省庵大師

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

紅蕅華藏金砌鴨,綠珠簾映玉樓人。

塵沙莫計聲聞輩,海水難量大士倫。

博地亦能容入會,何時得與聖賢親。






十牛圖─修行的過程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佛門裡面還有一個修行的過程,也是以牛來作譬喻的,在禪宗有一個「十牛圖」,十牛圖它從你沒有學佛,一直到你學佛究竟圓滿,明心見性開悟了,都離不開這個十牛。

 

剛開始是「未牧」的時候,它總共有十個過程,未牧、初調、受制、回首、馴伏、無礙、任運、相忘、獨照、雙泯,這總共有十個過程。一開始學佛,他還沒有調伏,調伏什麼?第一個他連心是什麼都搞不清楚。簡單講就是調伏我們的心,但是實際上,連心是什麼,他都還沒搞清楚,所以還沒找到牛,還在找牛,它把牛比喻作心,實際上心無論是真是妄,就是以心來看待,你迷失本來,所以我們稱為浮動的心、狂躁的心、妄動的心,就像牛未牧的時候。

 

再來,你才剛開始調伏牠,逐漸地這牛受你調伏了,到後來越調伏越自然,到後來獨照,最後雙泯,也無能調的人,也無所調的牛,也就沒有能觀之智與所觀的這個境界,能所一如,真心徹底顯現。這個是古德,特別是臨濟宗,它以「十牛圖」講述修行的過程,歷代的高僧大德都有對十牛圖作解釋,我們一般比較少講,剛好今年是牛年,我就把它拿出來跟大家稍微這樣解釋一下,大家有因緣,可以去認識。

 

所以你看牛,我們中國人是很喜歡的,這是在世間上,我們中國人一般是不吃牛肉的,就是因為牠辛苦勤勞,這家家戶戶都有養牛,一隻牛養活一家,為我們耕田,所以我們不會因為牠老了,就把牠殺掉吃掉,會對牠特別照顧,而牠又有我們中國人的特色,喜歡的美德在其中;在佛門也是一樣的,就是拿「大白牛車」來比喻作一乘,拿「十牛圖」來解釋修行的過程,所以與其說一些祝福的話,不如我們直接用牛代表的意思,來提升自己的道業,希望道業增進,希望貪瞋癡消除,希望佛號越念越好。

 

這念佛它的力量,大勢至菩薩講:「令離三塗。得無上力。」能夠讓你離開三惡道,出離三界六道輪迴,出離煩惱。你看你在煩惱的時候,你心裡面抓住這句佛號,這佛號就有把你從煩惱中帶出來的強大力量,這是我們應當去應用的,應當去學習的。這就像你坐在大白牛車上面,牠有這個力量,行步平正,其疾如風,讓你能夠快速地處理煩惱,不要再墮在煩惱當中,不要再墮在妄想當中。

 

希望大家在這一年,還是要保持精進心,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共修暫停、講經暫停,但是不是修行暫停,修行沒有暫停的,連世間人都知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世間法都知道,可是世間之道,常斷而常離,雖然他想不離,但是常斷常離;佛道不生不滅,沒有所謂斷離的問題,那你就是應該精進,與道相應,與佛心相應。所以只是形式上沒有聚會,並不代表是停止修行,不是停止修行,不是停止用功,我們還是要常看經典,常念阿彌陀佛,常常護持正法。


精彩節錄  悟顯法師   新春特別開示

【積功累德福慧圓滿】


   



積功累德福慧圓滿

 

 積功累德福慧圓滿

悟顯法師   新春特別開示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祝福我們全中國人民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安樂,福慧增長;祝福我們的國家永遠強盛,永遠沒有這些災難病苦;也祝福我們在全世界各地的同修,在新的一年當中道業增進,煩惱能夠減少,比前一年都更為用功,希望佛光普照,大家都能夠消業障、增福慧。

 


新的一年,我相信這個願望大家是一樣的,就是希望這個疫情趕快消除。我們常把疫情比喻作疫魔,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魔以害善為業,什麼叫害善?就是他破壞你的善行,所以你要怎麼消除?怎麼除魔呢?就是你做善行善,吃素、放生、念佛、印經……,做種種的善事,存種種的好心,自然就能夠消掉魔業。

 

你看去年這個時候,新冠肺炎在武漢我們先發現的,全中國有十四億人,每人行一分善就好了,就有十四億分的善行,以這麼大的善去滅這個惡業,那惡業一定能消除,所以我們中國是最優先控制住疫情的。

 

去年四月八號,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正式宣告疫情已經控制住了。離漢就是離開武漢;離鄂就是湖北,湖北的簡稱是「鄂」,離漢離鄂通道,一直到現在,我們在防控上面都不敢疏忽。

 

今年是牛年,這牛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牠有勤勞、吃苦耐勞的這種美德,有大力的美德,也就是力量強大的這個美稱。在我們佛法也是一樣,以羊車、鹿車、牛車比喻作三乘法,最有力的是牛車,牛車裡面最好的是大乘,是一乘,是大白牛車,《法華經》上講的「行步平正。其疾如風。」也就是說你修學大乘佛法,修學一乘佛法,你在菩提道上,就像乘著大白牛車一樣,行步平正,其疾如風,非常快速地,非常舒適地就可以到達目的地,這就是大乘佛法。所以常把大乘法比喻作大白牛車,這白牛就是當時候印度,形容牛的力量裡面算是最大的一種,拿牠來拉車子,所以就把大乘佛法比喻作大白牛車。

 

今年是牛年,我們要清楚牛代表的意思,我們學佛人要懂得勤奮,在道業上勤奮,在世間法上懈怠一點,沒有關係;在世間法上,稍微放下一點,沒有關係,不用那麼執著,不用那麼在意,這世間你看看,夢幻泡影,一口氣不來,真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你有再多的計畫,一個疫情一來,一個無常一來,它都把你破壞掉了。

 

所以要看清楚這世間,什麼是平等的?你說生命是平等的嗎?那大家都應該同樣的壽命,為什麼有人壽長?有人壽短?你說權利是平等的嗎?很多時候只是形式上的平等。

 

我就世間來觀察,什麼是平等的?你在因果面前是平等的;你在生死面前是平等的,所以要看清楚,然後發菩提心,要像大白牛車一樣,有強大的力量,在菩提道上勇猛精進,能夠降伏魔怨,能夠消除自己心中從來沒有的貪瞋癡。為什麼講從來沒有?你現在起煩惱,不然你把貪瞋癡拿給我看看;沒有起的時候,那它應該回歸到你心中的某一處,那你指出來看看在哪裡?實際上找不到,所以叫來無所從,去無所知,無來無去,煩惱即菩提,無來無去,那即是如來。所以說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這個道理是非常地清楚,非常地明白。

 

那麼,我們佛門裡面還有一個修行的過程,也是以牛來作譬喻的,在禪宗有一個「十牛圖」,十牛圖它從你沒有學佛,一直到你學佛究竟圓滿,明心見性開悟了,都離不開這個十牛。

 

剛開始是「未牧」的時候,它總共有十個過程,未牧、初調、受制、回首、馴伏、無礙、任運、相忘、獨照、雙泯,這總共有十個過程。一開始學佛,他還沒有調伏,調伏什麼?第一個他連心是什麼都搞不清楚。簡單講就是調伏我們的心,但是實際上,連心是什麼,他都還沒搞清楚,所以還沒找到牛,還在找牛,它把牛比喻作心,實際上心無論是真是妄,就是以心來看待,你迷失本來,所以我們稱為浮動的心、狂躁的心、妄動的心,就像牛未牧的時候。

 

再來,你才剛開始調伏牠,逐漸地這牛受你調伏了,到後來越調伏越自然,到後來獨照,最後雙泯,也無能調的人,也無所調的牛,也就沒有能觀之智與所觀的這個境界,能所一如,真心徹底顯現。這個是古德,特別是臨濟宗,它以「十牛圖」講述修行的過程,歷代的高僧大德都有對十牛圖作解釋,我們一般比較少講,剛好今年是牛年,我就把它拿出來跟大家稍微這樣解釋一下,大家有因緣,可以去認識。

 

所以你看牛,我們中國人是很喜歡的,這是在世間上,我們中國人一般是不吃牛肉的,就是因為牠辛苦勤勞,這家家戶戶都有養牛,一隻牛養活一家,為我們耕田,所以我們不會因為牠老了,就把牠殺掉吃掉,會對牠特別照顧,而牠又有我們中國人的特色,喜歡的美德在其中;在佛門也是一樣的,就是拿「大白牛車」來比喻作一乘,拿「十牛圖」來解釋修行的過程,所以與其說一些祝福的話,不如我們直接用牛代表的意思,來提升自己的道業,希望道業增進,希望貪瞋癡消除,希望佛號越念越好。

 

這念佛它的力量,大勢至菩薩講:「令離三塗。得無上力。」能夠讓你離開三惡道,出離三界六道輪迴,出離煩惱。你看你在煩惱的時候,你心裡面抓住這句佛號,這佛號就有把你從煩惱中帶出來的強大力量,這是我們應當去應用的,應當去學習的。這就像你坐在大白牛車上面,牠有這個力量,行步平正,其疾如風,讓你能夠快速地處理煩惱,不要再墮在煩惱當中,不要再墮在妄想當中。


希望大家在這一年,還是要保持精進心,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共修暫停、講經暫停,但是不是修行暫停,修行沒有暫停的,連世間人都知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世間法都知道,可是世間之道,常斷而常離,雖然他想不離,但是常斷常離;佛道不生不滅,沒有所謂斷離的問題,那你就是應該精進,與道相應,與佛心相應。所以只是形式上沒有聚會,並不代表是停止修行,不是停止修行,不是停止用功,我們還是要常看經典,常念阿彌陀佛,常常護持正法。

 

這一年下來,還是感謝所有的同修護持,有同修給我們送米、送口罩,像你們來精舍做種種的護持。佛法的興盛,就是需要大家一起來成就,大家把自己的世間事情放下,來這裡成就無量的功德,這就是大眾一心,也是修行,也是幫助眾生。所以我們修行的心不退,護法的心不退,越是苦難我們越要護持,越要修學佛法,因為就像大海當中,你溺在業海裡面,你現在有了佛法,就像你有了浮囊,就是救生圈,你不至於沉到海底。所以,佛法我們要持續地用功,持續地這樣修行;佛教大乘佛法,像我們精舍,大家要持續這樣子來護持,來助佛轉輪,幫助佛法流通。

 

你看,你們看到的佛經,可以說是一眼千年,你看幾千年前翻譯的經文,傳到現在,我們有義務要讓它傳到後代,我們有義務要把它解釋清楚,讓人家了解佛教。

 

佛教絕對不是迷信,就像我之前講過的,在疫情當中,有些人他去灑大悲水,他以為就是形式上的那個大悲咒水,實際上,就像你在沙漠當中,你能夠遇到綠洲,這個綠洲就是大悲水;一個人很渴,快要撐不住了,你給他一杯水,這個水就是大悲水;在疫情裡面,這個酒精消毒液就是大悲水,甚至你可以持誦大悲咒再來灑都沒有問題。所以它不是只有一種形式,佛法它不是迷信的,它是很實質的,只是我們佛教的形容詞特別優美、特別好,所以大家反而有點著在文字相,實際上大悲水,我們講的佛光加持,其實都是運用佛經裡面給我們的智慧,來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離開煩惱,離開痛苦疾病,增長道業,增長你的安樂,這個就是佛教。


佛教不是迷信的,它是正信的,所以你看這佛經裡面,有這麼多寶貴的內容,就是我們生活上,馬上就可以接觸到的國寶級文物,你看到它就像看到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講經一樣,所以說是一眼千年。

 

所以大家應該要發心修學,要發心從佛經上面學習佛法的智慧,學習佛陀的智慧,從佛經上面學習消除煩惱的方法,然後我們要再把這個方法、這個智慧傳給後面的人,傳給現在十方的眾生,這就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橫遍十方就是現在跟你同一時代的人,還有很多沒有聽聞佛法的,我們希望透過包括網路,包括種種的方法,讓他們能夠接觸到佛法,能夠得到大乘佛法的利益,這就是我們的心願,這就是大家共同來佛門,除了自己修學用功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希望佛法能夠久住,佛法能夠廣傳,就是我常講的「正法久住」,這就是我們的心願。

 

你要讓正法久住,你自己要懂正法,不然怎麼久住?所以還是回歸到我們前面說的,你要熏習佛法,你要深入經藏,你要常常用功打坐。什麼叫用功,什麼叫功夫?你看少林寺的這些僧人,早上要練功,晚上要練功,每天就這樣做;我們念佛的人早上念佛,晚上也念佛,時時刻刻都在念佛用功,日久功深,這就變成一個功夫,所以用功是這樣用功的,而不是我今天禮拜六禮拜天來用功一下,然後禮拜一至禮拜五又到世間去,又開始散亂,這不叫用功,用功就是我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這樣做,我在道場我也是這樣做,我在生活上我也是這樣做,這個就是用功。那麼久而久之你這個功夫,你這個正知正見,因為熏習的力量,就能夠越來越強,這功夫越來越強,你就能斷煩惱,所以煩惱來了,變成煩惱很弱,你的正念很強,它自然就像冰塊碰到沸湯一樣,這冰自然就消掉了。所以說這就是修行,這就是修學佛法,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在這新的一年當中,能夠用功精進。

 

祝福大家,有個美好的一年,這美好並不掌握在別人手上,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要積功累德,要斷惡修善,要吃素放生,要老實念佛,要護持正法,要熏習大乘,這就掌握在自己手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掌握在閻羅王手上,閻羅王他只是行政而已,他是做行政的,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大家要能夠用功精進。

 

那麼,特別提醒一下,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大家出門口罩、手套、護目鏡都一定要帶著,身上還要帶著酒精,而且不要往高風險的地方去,不要去群聚,不要扎堆,你們坐公車,或者是坐地鐵,臺灣這裡叫捷運,都一樣的,你儘量不要跟人家擠在一起,要提早出門;注意你生活上的這些細節,該消毒的地方都要消毒,該要做好清潔工作的,要做好清潔工作。

 

過年期間精舍防疫並沒有做任何修改,只有更為嚴謹而已,所以希望大家也都能夠把精舍該做的事情做好,把你自身照顧好,把你的家人也照顧好,為什麼?因為現在大家是在同一條船上,把正確的觀念,正確的事情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怎麼做,稍微約束一下自己,你今年會過得非常地平安,非常地健康。我有看過一個居士講,他說今年最大的收穫就是體溫正常,那當然他講的也沒錯,雖然講得非常直接,但是非常踏實,希望大家,這一年當中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菩提道上如何修行

 

菩提道上如何修行

悟顯法師 開示

 

修行你要會修,在行持上,你要吃素、持戒,這是根,這是本。

 

在教理上,你要通達實相,要能夠明心見性,從這裡起修,這叫「稱性起修」。

 

你不要想說我是凡夫,要明心見性不可能,誰說不可能?佛都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若離妄想分別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怎麼會不可能呢?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給你佛法,你依著修、照著做,絕對能成佛。

 

眾生不是本來是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你用佛法修行,絕對可以成就,你要有信心,尤其是修學淨土,第一個要「信自」。

 

什麼叫「信自」呢?信自心是佛,你不要看你現在剛念佛,念了一支香,打了很多妄想,控制不了,那個妄想是假的,那不是真的,如虛空華本無所有,你不必去把這個虛空華給除滅掉,你只要把你的眼睛治好,這虛空華自然就沒有了;你只要把你心地法眼開明,則不會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狂華亂相,這個非常清楚。

 

所以永嘉大師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在煩惱上再更加煩惱,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個不對。

 

所以教你,直下念佛,直下觀心,當下跳脫出來,那煩惱本空,六塵非有,你就能夠知道真心本性,心如虛空,也無虛空之量,到這個境界,你就不與萬法為侶,你就不受萬法的束縛,那是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超度。


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你的心在哪裡? 楞嚴經 十番顯見 七約顯見性惟真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二】  

 (精彩節錄)


你的心在哪裡?


楞嚴經 十番顯見 七約顯見性惟真


悟顯法師 開示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身心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按照蕅益大師講的:這是阿難又提了一個問題,他說:世尊,如果「見精」真的是我,妙性就在我眼前,是這靈靈昭昭的一段光景,現在我的眼前,這「見」真的是我,那「我今身心復是何物。」這等於「見」反過來看阿難自身。「而今身心實有分別。」「分別有實」就是「實有分別」,可是這個「見」在我眼前,「彼見無別分辨我身。」它居然不認識我。「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若在我眼前的實是我的真心,「見性實我。而身非我。」反而這個色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所以阿難還是把「見性」當作是一物,認為物可以反見於他。

「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這裡祖師分析了這一段經文:阿難說「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這個觀念是什麼?祖師講這是「計即色是我」,認為眼前的這妙性,即色是我。「見必我真。我今身心復是何物。」這是「計離色是我」,「妄計」離色是我。妄想計度所以叫「妄計」,妄計離色是我。這裡講「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這是「計我大色小,色在我中。」還有一段,「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這是妄計「色大我小,我在色中。」前面是「我大色小,色在我中。」這裡是「色大我小,我在色中。」其實就是外道的妄計顛倒。

再來要講的就是「破我執以顯一真。」

此下破八識自證分,潛破我執以顯一心。因為一向第七意識執此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內我,二乘計此為「涅槃真我」,外道認為是「冥諦」,所謂「渺渺冥冥其中有精」這就是外道認為的「冥諦神我」,才說「有我遍十方界」。繼而產生認為「即色是我,或離色是我,或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或色大我小,我在色中」,這樣子的妄想計度,就是外道二乘他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妄想「計度分別」。

這裡是講外道執此妄想神我,所以說「有真我遍十方界」。所謂「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就是前面講到的外道,說有一個覺性遍十方,這個「覺」是現在他面前,就是覺悟很大。所謂「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或是「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所以他這裡講: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者,「此」這個字指前所轉之物。這若「此」就是講前面「所轉之物」,因為前面講「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斯則現前一切萬物皆是我的見精」。他是這樣認為:若此見精必我妙性,所以他認為「我這見精在我眼前,它能轉物,那現前一切物相都是我見精」。所以講「潛計即色是我也」,認為外頭的「色」都是我。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且今與汝坐祇陀林。遍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明者是日。礙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若必其見現在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

這裡佛告阿難說:你現在說「見」在你的面前。「是義非實。」是完全搞錯了。「若實汝前。」如果這「見」是現在你的面前,「汝實見者。」它是一物,你還能看到它的話,「則此見精既有方所。」所以說既有方所,「非無指示。」那應該可以指示得出來,能說出來它在哪裡。佛說:那我跟你坐在這祇陀林,遍觀林渠,遍觀樹林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面就是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你在如來大座的前面,舉手指陳種種萬象,「陰者是林。」看起來黑暗,那是因為樹林的關係。「明者是日。」為什麼能見明?因為有太陽。「礙者是壁。」有障礙的是因為牆壁,把它阻斷。「通者是空。」通暢的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乃至有花草樹木,有大有小,只要有形象你都可以指示得出來是什麼東西。

如果說這見性是一物,就在你眼前,你可以用手清楚指出「何者是見。」你能告訴我在你眼前的哪樣是「見」。

阿難當知。若空是見。既已成見。何者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這裡佛就問阿難說:如果這虛空是「見」的話,「見」就是講「見性」,那空既已成「見」,那它就能看你了。所以說「既已成見。何者是空。」如果物是「見」,那「空」在那裡?剛才說的祇陀林、講堂、樹林「既已是見。何者為物。」

若這牆壁是見,既然是見性,那見與物,一個是能知,一個是所知,既已是「所」則不是「能」。所以說「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

「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你去萬象當中仔細找找看,哪一樣能析出你的見精,你再告訴我你的見精在哪。「同彼諸物分明無惑。」這應該可以指示得出來,就像一切的萬象,草樹纖毫大小,既然是一物就可以指陳,就可以指示出來。你在萬象當中,你指示出你的見精給我看。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恆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是見者。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佛在這裡肯定阿難。

阿難回答佛說: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到從恆河,上看到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放眼望去, 用眼睛徹底地觀察,「指皆是物」,一切都是物,沒有見精。世尊,如佛所說。況且我是有漏初學聲聞,即使是菩薩也不能於萬物象前分明剖析出見精所在,離一切物還別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菩薩也沒有辦法做到,「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所以說「指皆是物。無是見者。」都是萬象。

這一段就是破物是見,認為說物是你的見精。

下面就是要「破物非見」。

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

今復告汝。汝與如來坐祇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象殊。必無見精受汝所指。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

在這裡如來又再問阿難說:「如汝所言,在一切萬象中找不到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你在這萬象當中,看到這些萬物,沒有見精的存在。「汝與如來同坐祇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的現象,必無見精受汝所指。」那我現在再告訴你,你再看看這當中哪一樣不是你的「見」?

一般人聽到這裡,他就聽不太懂,前面說都是萬物,所以沒有你的「見」。這裡又說「都是」,於萬物當中哪一樣不是你的「見」。

所謂大千沙界,是沙門一隻眼。

阿難言。我實遍見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我又思惟。是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佛言。如是如是。

所以阿難他說:「我實遍見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

阿難說萬物當中都有我的見。

其實它是一如的,可是你要去找它。說這裡是我的見,那見只在一處,或是見在多處,那沒有辦法。但是你要說見不在,那你怎麼見物?

阿難說:「我實遍見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所以不知是中何者非見,都是見精所緣的,到處都是。所以說「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樹。」它前面破物是見,再破物非見,是非破掉了就「一如」。佛講這個,要破除的是妄見,並不是他定要說「是」或是「非」。所以要懂得他言外之意。

所以阿難說若樹非是見。云何見樹。若樹即是見的話,那它就不叫樹,所以乃至「若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所以阿難說:我以此道理如是思惟,微細發明。萬象中無非見者。

佛言。如是如是。你講得太對了。

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失其所守。

如來知其魂慮變慴。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這一段就是「破物非見」。

佛意在直指一真了無是非之相,但阿難跟大眾聽不懂,墮在是見非見當中,也就是墮在是非圈裡,所以說「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惶悚」就是感到害怕。「失其所守」就是從來的妄想顛倒被彈呵掉,所以害怕。

失其「所守」就是他從來的認知。眾生在守什麼?要麼「是」,要麼「非」,一般都是這樣的認知。所以佛把它破掉了,弟子們嚇一跳,失其所守。從來的執著一下被拿掉,那就不知道要怎麼處事為人,不知道要怎麼辦。

「如來知其魂慮變慴」,魂慮變慴講得挺嚴重的,形容嚇壞了。佛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說:「無上法王。是真實語。」事實是如何,我就怎麼說,不會打妄語騙你的,不是末伽梨他們那種外道,四種不死矯亂論議,你仔細思惟,無忝哀慕。

所以說阿難與大眾不達,故世尊說法王所說是真實語,不同外道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矯亂就是「矯智亂答」,沒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叫「矯亂論議」。世尊則不然,以我法據真實義,不忝汝之哀慕也!所以說「無忝哀慕」,「忝」就是輕視的意思。因為你有恭敬心,你仰慕如來,哀求如來,如來會應你所求為你說法,不會輕視你。所以說「無忝哀慕」。

以世尊自指「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足知前面「破我執」這個道理,非常清楚。

前面大眾聽不懂,下面文殊菩薩哀愍四眾,就出來為大眾請問。請佛開示。顯示「見非是見」。

接著下面要講的是「文殊顯真」。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

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惟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因為前面佛講的道理,大眾聽不懂。這時候文殊師利法王子哀愍大眾,「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於是文殊菩薩向佛請法。

他說這些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之義。阿難他們搞不懂前面的義趣。文殊菩薩說:「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如果說見性在萬物當中,都有見性的話,那應該有所指示。「若非見性,應無所矚」,若沒有見,那就沒有辦法看得到。這就是前面講的所謂「精見色空是非是義」,到底是有見?還是無見?

「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不是他的善根不夠,所以希望「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及與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這裡其實是要講「無是非是」,離開了一切是非,特別要顯現見精,可是一般大眾聽不懂,他就會墮在那裡想:到底是有見還是沒見?到底是我的見性,還是不是我的見性?就掉到「是非二相」裡面。因為阿難大眾不悟見精是非之義,文殊菩薩特為啟請。

因為迷「智」而為「意識」,所以妄見有根身器界一切萬物。其實皆是唯識所變現,若「轉識成智」,則一切萬物當下銷亡。所以說經典講: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得相就是得到的「得」。什麼叫得相?你著相那就成「意識」,你不著相那就是「般若智」,所以唯在轉變之間。原本是一真之體,轉成阿賴耶識,故幻起這根身器界。

如果從這裡反觀,內脫身心、外遺世界,即此「識藏」元是如來藏一真法界常住真心,又何有是非之相哉?所以他目的是要你「了妄即真」。所現的這個相,原是心現,所以說都是見性,那見性就非是一物,於是在這當中你無所指示。

如來是要他藉此,離開是非二義,不可說「是」、不可說「非」。說「是」,則見性是一物。說「非」,心境分成兩邊,分成兩邊就不符合實相義趣。實相義趣是心境一如,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說「即此識藏元是如來藏一真法界常住真心」,沒有是非之相,但依妄見,故有是非。若以大智照了,則無彼此是非之相。

非此大智不能徹照,故藉文殊來啟請,到底見精是什麼樣的道理?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佛告訴文殊及與會的大眾說: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在於自住三昧當中,「三摩地」就是三昧。「見與見緣」,「見」就是能見,「見緣」就是所見的。以及能見與所見的,「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徹底是空。所以說如同虛空的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本無能所,沒有所謂的能見與所見。因為能見所見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這個就是禪宗講的直指人心。

所以說在這當中沒有是、沒有非。沒有所謂這裡是你的見性或不是你的見性,但要顯示唯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所以佛在這裡叫他去思惟:萬物當中到底有沒有你的見性?如果有,那見性是一物,如果無,那云何成見。這是承上面的問答下來。

佛說我現在舉一個例子。「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佛說我今天問你,「你就是文殊菩薩,你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個文殊菩薩?還是根本這裡就沒有文殊菩薩?」這裡直接指文殊菩薩那就很清楚了。有「是非二相」就是戲論。

下面文殊菩薩就回答,「我真文殊。無是文殊。」沒有所謂的「是文殊」或「非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有「是」文殊和「非」文殊,那就變成二法。「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所以文殊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至於「是文殊菩薩」,還是「不是文殊菩薩」,沒有這戲論的。所以說見與見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於中沒有所謂「是見性」或「不是見性」的這種是非戲論。因為有是有非,那就墮在四句百非裡面,「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一旦有這四句,展開來就成百非。所以為什麼說就變成戲論,大乘佛法它不是講戲論。

在講義裡面說,如來及大菩薩自住三摩地當中,以智而觀,所以見與見緣并所想相猶如虛空華。為什麼叫虛空華?虛空原本沒有華,本無所有。所以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這是特別顯示一真了無別法,是直指人心的一個開示。

文殊自謂「但一真文殊」,沒有是非二相。意思是說:這裡只有一個文殊,就是真的,沒有所謂的「是文殊」跟「非文殊」,這個道理是很清楚很好懂的。

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所以佛說「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這見精與諸空塵亦復如是,元是無上菩提淨圓真心。「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這就是直指人心,直指真心本性。所以說但是無上菩提淨圓真心。那為什麼你現在會見到有能見、有所見?只是妄為色空及與聞見而已,「色空」就是所謂的塵象,「聞見」就是指能見的見精,猶如第二月。

就如同以手捏目,在天空中看到第二月。你捏著你的眼睛看到天空上有兩個月亮,你還在那裡分別到底哪個是月?是左邊的是月,還是右邊的是月,又誰非是月?這就是戲論,是妄想顛倒。所以佛告訴文殊菩薩:「但一月真。」天空上只有一個月亮,在這當中,沒有所謂「是月」或「非月」,因為「是」與「非」都是戲論。

「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你在這裡分別,塵象當中到底是你的見性,還是非你的見性,這其實都是妄想而已。就像捏目見有二月,你在那裡分別,天上的兩個月亮,到底左邊的是真月還是右邊是真月?還是天空上所見的非是真月,實際上這都是妄想。所以「不能於中出是非是。」你墮在妄想當中,就跳不出是非。只要你不要捏目了,天空但是一月,沒有所謂的「是」月「非」月。所以說「由是真精妙覺明性」,你要直觀一月真,也就是「直觀心性」,才能夠離開是非二相,「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講,「佛言:以此足知此見妙明與諸空塵本是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只是眾生不了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猶如第二月。」若了天空但是一月真,自然就離開了是非二相。

前面破妄見,故曰: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今破見精,則曰:唯一月真,更無二月。所以這裡是破見精,直接指到佛性上面來,把「能見」跟「所見」給破掉。

這裡是破見精,離開了所謂的是非。所以說「但一月真,更無二月。」如來說法從粗到細,漸引歸真,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到。「漸引歸真」就是慢慢引導你回歸真如佛性。若以妄想而觀,則不能出是非之外。以妙覺明性而觀,能令汝出指非指,這就是叫你直觀心性,自然就離開是非。但觀天空只有一月。就把這「捏」放下來,不要捏著眼睛,你就能夠見到天空只有一個月亮。離開是非二相,就能夠見性,而「直觀心性」方能離開是非二相。

這一大段,破我執以顯一真到這裡結束。



永不消失的財富

 


永不消失的財富

悟顯法師 開示

今天是大年初五,按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初五開市迎接財神等等的。這世俗之財,佛在經上講財為五家共有,水、火、盜賊、冤家、債主五家,所以又稱為「共財」。你賺到的錢有時候只是借你看一看而已,你要有這樣的一個認識,你才不會貪財,才能善用錢財。世俗人認為錢是好的東西,所以今天迎財神,我們今天不妨也扮演財神,來告訴你們什麼叫真正的功德法財。

 


世俗的錢財都有變化,都會散滅,所以說為五家共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一個金融風暴來,或是一個政策,這個錢就減少了,一場水災、火災,它就把你的財產給奪走了,你看國外,美國的這一場火災有多少人喪生,有多少棟房子被燒掉了;一場水災,你迎的到底是世俗之財?還是迎來災難呢?所以這世俗的錢財會變化,不是真的,它會散滅,福來則聚,福散則滅,沒有福了,這錢財就沒有了;但是在佛門講「功德法財」可不一樣,功德法財可以幫助你出三界、出六道輪迴,解除一切的痛苦,這個叫功德法財。

 

什麼叫功德?心不著相名為功德;什麼叫法財?具足般若正知正見,名為法財。心不取相,又能夠有般若智慧,能照見五蘊皆空,能夠成就無量的功德,這個才是真正不散滅的錢財,所以我們將世俗的五欲之財轉為不生不滅的功德法財,這世俗五欲「財、色、名、食、睡」,世間人所貪著的,我們將它轉為功德法財,成就無量功德,自利利他,在生滅當中,我們見到不生不滅;在生死輪轉當中,我們捨生死,捨這個世俗變化、變異的財物,我們來修學佛法,成就不生不滅的功德;又以一個淨土宗的學人來講,你發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念佛的功德永遠跟著你,《華嚴經》說的「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什麼叫「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這個金剛是世間最堅硬的物質,你把它吞到肚子裡面去了,它不會消化,就像你念佛,這是不壞的種子,你把它記到你腦袋裡面去,它是不會毀壞的。

 

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世間人迎的是世俗之財,但是真正有沒有迎來財富呢?那未可知也。有些人好像有錢了,實際上過路財神而已,錢財借他的手稍微過一下;有些人有錢了,但是招來了冤親債主,招來了許多的麻煩;有些人因為有錢了造了業了,所以被水所溺,被火所燒,今生後生沒有好的一個結果。所以我們學佛人認識到這一點,將世俗之財,我們拿來弘護正法,我們拿來修學佛法,將冤家共有之財,我們把它轉為功德法財,我們在佛法裡面熏修,在佛法裡面用功,成就自己「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香,而後廣利人天、廣度群生,這就是不生不滅的功德法財,這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財富。

 

不會消失的財富是什麼?就是你修學佛法,你明心見性,這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財富,所以你能了解這個道理,那麼今天大年初五,方可以說是迎財神,方可以說恭喜發財。

 

我們佛門發的是什麼?發的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財富,這盡未來際都不會消失。你看受菩薩戒,你看你讀大乘經典,你念阿彌陀佛,這都與心性相應,這個是不會消失的;你以世間的這個貨幣來講,貨幣本身它會變化,它沒有實質的一個價值,會生滅變異,連你最執著的這個色身都不會是你的,這個色身你認為是你的生命財產,而最執著的生命都不是你的,何況是你身外之物,所以我們將身外之物把它善用,把它放下,將五欲六塵把它放下,來修學正法,來成就不生不滅的財富,成就永遠不會消失的財富,你這個道理懂了,那恭喜你發財了,這個是真正不會變的。

 

這世間,山會變為平地,平地會變為高山;海會變為桑田,桑田會變為巨海;唯有修學佛法,證不生不滅這個不會改變,所謂「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即使妖魔鬼怪來擾亂,也沒有辦法破壞,為什麼呢?佛法是稱性之法,特別是淨土法門,不光稱性,而且還契機。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捨棄世間五欲六塵之財,修學不生不滅的功德法財。

 

以上是我今天所要說的,新的一年祝福大家福慧圓滿,福慧具足,也要求大家增進道業,在道業上更為精進,那你自己要要求自己增進福慧,不要只有祝福而已。祝福這個只是一個好的願,但是還是得靠你自己修行才能增進,就像世間人知道財富要自己累積,靠別人靠不住的,修學佛法亦復如是。你的功德法財要靠你自己來累積,別人沒有辦法替你修行;煩惱你得自己轉,佛菩薩只是助緣而已,他沒有辦法替你消滅煩惱,所以眾生是自悟自度、自性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