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心賦註 (16) │永明智覺禪師

 



心賦註 (精彩節錄)

永明智覺禪師


註心賦卷第一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剋從凡夫之身。便登覺位。類在白衣之地。直坐龍牀。

若信入華嚴一心無盡宗趣。長者論云。如將寶位。直授凡庸。似夜夢千秋。覺已隨滅。華嚴疏云。頓教之人一念不生即是佛者。即一切眾生心。本是佛體。妄念起故為眾生。一念妄心不生。何為不得名佛。故華嚴經頌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又頌云。法性如虛空。諸佛於中住。又般若經云。以本性空為佛眼。若論性空。皆是凡聖之體。祗為不覺。忽起妄念。隨境流轉。所以云法身流轉五道。號曰眾生。設一念起時亦是佛。以妄念無體。不出性空故。但要直下信解圓明。不在更思量推度也。華嚴疏云。眾生心中佛。為佛心中眾生說法。此明眾生稱性普周。而佛不壞相在眾生心內。又佛心稱性普周。而眾生不壞相在佛心內。喻如水乳和同一處。而互為能和所和。且約說聽解釋。以能和為說。所和為聽。且將水喻於佛。乳喻眾生。應言乳中之水。和水中之乳。水中之乳。受乳中之水。雖一味。能所宛然。雖能所宛然。而互相在相遍相攝。

聽而不聞。觀之莫見。

法身無像。真聽無聲。

常在而莫更推尋。本瑩而何勞熏鍊。三界之門無體。谷裏傳聲。

首楞嚴經云。三界之法。揑所成故。是知無體。猶如谷響。皆是我聲。長者論云。一切法如谷響。以表萬法唯心故。華嚴經云。一念之間悉包法界。又云。一念三世畢無餘。又云。一念現於無盡相。

六塵之境本空。鏡中寫面。

六塵之境。皆從妄念而生。如人照鏡。自見其面。非有別影。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30)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涅槃四德

涅槃,梵文的原文是「般涅槃、涅槃那」。譯成中文是圓寂。
「德無不備」曰圓。「障無不盡」曰寂。也就是諸德圓滿,諸惡寂滅的意思。
不再有生死之苦,獲得淨妙之樂,是大乘功行圓滿果位。

曰常樂。曰我淨。此四德。涅槃證。

大乘所謂涅槃四德,「常、樂、我、淨」是佛境界。
對凡夫眾生而言並不具上四德,反而是處於相反的狀態下,凡夫不知自己與世界的真相本是:無常、苦、無我、不淨。
無常:
不談六道中的惡道,只拿天道和人道來說:人類的壽命,即使活到一百歲以上也是曇華一現。
人間小三災是刀兵劫、瘟疫劫、饑饉劫。佛講人間有小三災,世界將壞時有大三災。
天上眾生的壽命,可以活上幾千萬萬歲,但是畢竟是有盡期的。天人將死前會有五種徵兆:衣裳有垢膩、頭上花枯萎、身體有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稱為「天人五衰」。天眾的五衰相現,就是死亡的預兆。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世界壞時,有大三災,火災可以燒到初禪天,水災可以淹到二禪天,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天,到四禪天就沒有災難了。四禪天叫福天。
所以古德說:「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然而無論是「天或人」的本身,乃至人天所依以居止的依報環境,都是「無常」的。
但是眾生卻都執以為常。這叫「非常計常」。
縱然告訴你「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或者「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還是有許多人看不開、放不下。
因一切法無常所以說「苦」。人有「生、老、病、死」;大地有「成、住、壞、空」。加上災害:颱風、地震、刀兵、水、火、山崩、海嘯、盜賊、車禍,甚至輪船、飛機等等的事故,時時給予眾生死亡的威脅。
明明也實在夠苦了。然而還是有些人覺得有醫藥在進步,覺得一切都還有希望,誰也想不到死亡時時刻刻在候著自己,仍過著自認為快樂的生活。這叫「非樂計樂」。確實,必須有極高覺性的人,才會在平日生活中生起覺悟的心,想脫離一切無常苦。
「我」有主宰的意思。世間人有幾種錯誤觀念:
一種是:「人死如燈滅,死了就沒了」,這是斷滅見,是屬於惡見和邪見。
或是,認為人死了後還是再當人,這是「常見」也是不對的。有了這些錯誤的見解,眾生就會不斷地發展個人的占有欲「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或滿足於自己相關的,而忽略了他人的存在,變成自私自利,一切的罪惡,都會由此產生。
學佛人要知道,一切都是因緣假合,猶如空華在眼前一閃,隨時就會消失。誰也控制不了。
但是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總是於「非我」中妄認有我,這就是「非我計我」。
「淨」是清淨。
眾生生活環境要優美、身體要清潔,皆有賴於人工。不用說外境,即使是自己的色身,也不能使它永遠保持清潔,在經典中常講:眾生九孔常流不淨物。我們的臟腑,本來就腥臭異常,加上飲食所變化的糞尿,其骯髒、齷齪,不是拿言語來可以形容的。但是人類卻依舊安於這狀態。所謂「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因此,也就不想進取。這叫做「非淨計淨」。
「計」:不是卻執以為是。
這世界人身是沒有常、樂、我、淨可言,根本不用貪戀。像聲聞、緣覺之流的聖者們,接受世尊的教誨,首先觀世間「苦諦」,修「不淨」等觀,斷欲去愛,超越三界,證阿羅漢。對於世間法不執著,但是二乘人還不能了解究竟無住處大般涅槃的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的四種德用。
德是德相。「用」是作用。用可以顯體。
三際莫能易、四相之所不遷,叫做「常」。「三際」是指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四相」是指生、住、異、滅。有情世間,尤其是天、人六道和無情的器世間,都不能逃出時間的遷流、生滅四相的變易。唯有「真心本性」不受三際和四相的拘束,所以叫真常。
要知道「心本無生」。無生,故無苦;無苦,故無樂,因為苦者,樂之對也。無苦無樂,所以名之曰真樂。
「我」者,仍然是主宰的意思。眾生們在血肉身中執著以為有我,這是生死之根本,等於認賊為子。
這個我,誠如清涼國師答唐憲宗皇帝所問「何為法界」,曰:「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從本已來。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唯一真境而已。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無有邊際而含容萬有。昭昭於心目之間而相不可睹。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非徹法之慧目。離念之明智。不能見自心如此之靈通也。」
如果能細心審察清涼國師的話,就可以知道,此中說的就是「真我」。
「淨」者是解脫一切垢染,不是普通清淨或潔淨的淨,而是無一物而又不遺一物的「淨」。
如禪宗人說:「有土不為淨。」這只是說,法界法性的本體上空無一物,並不是毀棄淨土法門。所以《楞嚴經》上說:「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禪宗祖師們問學人,說:「你來這裡幹啥?」學人回答,說:「我來求作佛。」祖師將兩手一攤:「我來這裡一法也無。」這才是「真淨」。
佛陀本無實法與人,但為了令學人放棄「非常計常」等等的凡夫知見,趣求無上佛果菩提、涅槃而說。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 開示:一念淨土一念娑婆


悟顯法師 開示:一念淨土一念娑婆

人沒有要求,就會懈怠,很少人可以主動去用功修行,上下班的時間多半都是在接觸世間法,沒什麼正念,心裡面沒有阿彌陀佛,離佛菩薩很遠,有十萬億個佛國土;

相反地,如果你能夠老實念佛一心用功,那十萬億個佛國土,ㄧ念可到,天天主動讀經念佛用功就與佛菩薩打交道,就是跟大善知識在一起。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立冬】所做的善根如何廻向

 

老實念佛


【立冬】 202211月7日  農曆十月十四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立冬念佛到君傍。一句彌陀意味香。
日短清虛人事少。夜長寂靜道心強。
家中自有蓮邦室。物外豈無淨土場。
到岸請君回香望。彌陀卻在性中彰。






【立冬】所做的善根如何廻向?

悟顯法師開示:

 

世尊講的這世間的眾生,他的習氣很剛強、很難化,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非得用比較粗鄙的言語,跟他講不要造業,造業會受報,殺生是殺生報,偷盜是偷盜的報等等的,做善是做善事的報,做善得善報。


用這種粗鄙的言語來防非止惡,舉一些比較突出的一些譬喻,告訴你如果沒有了生死,你將來就會墮惡道,這個都算是粗鄙的言語,因為眾生的根器不好,覺性很低,所以才講一些這樣的話,你們聽了要能夠接受。

 

要知道我們是來學佛、來傳承佛法,不要聽不得,連一句刺耳的話,你都聽不得,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對你有幫助啊!所以我們把所做的善根,不求世間,我們迴向正法久住,我們迴向佛日增輝,我們迴向求生淨土,這個就是種諸善根,願生極樂,願見阿彌陀佛,這樣就對了。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  第300集 (精彩節錄)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悟顯法師開示:凡心即是佛心

 


學道先須細識心。細中之細細難尋。

可中尋到無尋處。方信凡心是佛心。


悟顯法師開示:凡心即是佛心

 

修行從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就是這邊說的,學道先須細識心,一直修到到空覺極圓,空所空滅,這就是可中尋到無尋處,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就是方信凡心是佛心。

 

我們念佛也是,從功夫成片,到理一心不亂,這理一心不亂,就是夏老講的,原來彌陀念彌陀,這裡說的方信凡心是佛心,念佛念到無可念處,生滅原來就是不生不滅,你就會悟了,原來凡心即是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