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

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

(願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

(講解)
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這一願非常地好。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修行這麼久,就是因為心永遠沒有辦法清淨,諸根不能寂靜,所以雖修行,修一修,一隔陰、一入胎,馬上就忘記了。中國民間講你喝了孟婆湯啊!那碗湯誰喝的呢?你自己喝的,你見相生心,《楞嚴經》講「見明色發明見想成。同想成愛,異見成憎。」

你就是這麼來投胎的,你在中陰身的時候與自己的父母有緣,你就會看到光明,這光明不是很刺眼,但是有光。因為你是處於一片黑暗,你看到有光,你就循著這個光走,看到父母行淫欲之色(也就是現象)顯現出來,這叫「見明色發」。因明而見所以叫「明見」,見了以後,自己心中的欲想顯現出來,「明見想成,......,同想成愛」,喜歡父親的變為女眾,喜歡母親的變為男眾,「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這就是眾生怎麼來的,這答案全世界的婦產科都不知道,你找那些婦產科的權威,他也絕對不了解這層道理,這是釋迦牟尼佛真正成佛了,他告訴我們的。他知道中陰身是怎麼入胎、怎麼來投胎的,現在的科學、現在的醫學都沒有辦法了解,即使是在中國古代,中醫很厲害,他們知道入胎的時候,有個陽體在身上,所以基本上女眾受孕的時候,有兩個心臟,她身體會發熱,因為她有陽氣進入,中醫也只知道這樣子而已。但是,怎麼來的?不曉得,醫學看到的都是結果。但是一切過程釋迦牟尼佛看得很清楚:你是怎麼來投胎的,或你從哪裡來......,禪宗祖師常會問「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父母未生前,意思是:你還沒輪迴的時候,你是何面目?祖師不是要你回答「中陰身」喔,是要你反觀沒起心動念時,而不是要你去想、去找,若墮於思索就全違背祖師的一番慈悲接引了!

這裡是講眾生怎麼樣來投胎、來受生的,就是因為諸根不寂靜啊!六根對六塵,接觸到境界,你就見相生心、起心動念,生出愛憎、取捨,有我相、有人相、......,《金剛經》講的「四相俱生」,四相都出現了。

常說六根都在躁動,實際上六根真的有浮躁嗎?沒有!這六根就像攝影機的鏡頭一樣,它只是負責拍攝而已,一旦拍攝進來,是後面的在分別,是你這一念妄心在分別,也就是第六意識在分別。第六意識能出生前五識,它推動前五識到五根上去做分別,第六意識它分別法塵,也就是前五識在前五根所感受到的謝落下來的影子。

所以小乘只講六識,他不懂什麼叫第七識、第八識,所以阿羅漢縱然斷除煩惱了,他以為他自己斷除,其實他是滅一切見聞覺知,他獨緣什麼?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涅槃寂靜的境界,他以為他真得涅槃!這也就是玄沙師備禪師講的「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愚癡的人搞錯了。所以賢首大師判小乘為「愚法聲聞教」,連小乘都沒有智慧,那一般凡夫那就更不用說了,他連阿羅漢的程度都沒有達到。就是他錯認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涅槃寂靜」,所以《楞嚴經》講:「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即使他什麼都不看、什麼都不聽,他裡面緣的還是法塵,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所以你要搞清楚大乘跟小乘的差異啊!大乘轉第八意識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前五識它能互相共用,沒有問題,因為它是同一心的,它變成佛性的作用---「成所作」。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意識為「平等性智」,也就是轉「八識成四智」。這是大乘它幫你轉過來,「轉識成智」,不是「捨識用根」喔!以前有祖師大德講是「捨識用根」,那是錯的,你把「識」捨了,你的「根」也沒有了,很簡單,「根、塵、識」三個缺一不可。所以蕅益大師講交光大師的《楞嚴正脈疏》不能看,甚至斥為「邪說誤人,遺害後世」。所以現在很多學《楞嚴正脈疏》的,學到「捨識用根」捨到後來呢!識也沒捨,根也用不上,其實他是抓不到修行的重點。但蕅益大師他了解,他用天台宗「一心三觀」來解釋《楞嚴經》。所以你要真正了解《楞嚴經》,我推薦你看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如果你看不懂,那再推薦一位現代的法師,海仁老和尚的《楞嚴經講義》,不是圓瑛法師的,是海仁老和尚的。他是我們現代的首楞嚴王,人已經不在了,他就是專學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你想要當他的徒弟,這整本《楞嚴經文句》都要會背。《楞嚴經》背起來都不簡單,連《文句》他都要你背,這只是一個基礎而已、一個門檻而已,所以他要求相當地嚴格。所以你不要走「捨識用根」的路子,因為你把識捨掉了,那你等於是直接否定彌勒菩薩講的「識心圓明」。因此你可以肯定,交光大師在解釋《楞嚴經》確實有他的盲點、有他的疑惑之處,這是蕅益大師為我們指出來的。這裡講的「諸根寂靜。」「根」就是講六根。其實六根根本也沒事,就是後面那個第六意識心在分別、在打妄想的。它很厲害,連睡覺作夢,你能在夢中感受到境界就是第六意識。「第七意識」它很笨,它就是執著這個色身為「我」,對內執著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我,就是執著這個色身是我。第六意識很厲害,《八識規矩頌》云:「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講的就是它。它能夠驅動你的身體,它能夠講話、能夠想、思考......六根對六塵本來沒事,就是它在使壞。那第六意識的問題怎麼解決呢?你就緣佛法。所以「所緣境」很重要,佛法教你以第六意識來念佛,心想佛,那你意根就攝住了,眼看佛像,你的眼就不攀緣,耳聽佛號,耳根就不亂聽了。這是講怎麼修行,裡面還有微細的分別,這裡就不多說。這是淨土宗所教修行的原理原則,就是用你現在的六識心,這六識心是妄心,但是透過念佛,它可以「轉識成智」。所以歸根結底「識」也沒好壞,就看你所接觸的、所緣的是什麼。不要講得這麼文言,所謂「緣」就是「接觸」。你接觸世間法,你就變世間人;你接觸世間人,你就變成一個凡夫,所以我不教你看了凡四訓,因為袁了凡徹底是個世間人!我教你看經典,我教你看祖師大德的開示、著作,是有它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心沒有主宰,只是隨你「所緣」的境而轉,雖然你有佛性,但是若你緣的是世間法,你一樣沒有辦法成就。

就像如意寶珠,你如果只知道這顆珠子它是如意寶珠,但是它掉到爛泥巴裡面去,你如果不把它拿起來,用甘露法水把它洗乾淨了,它始終沒有辦法恢復原來的樣子。眾生修行亦復如是,如果你還繼續熏習世間法,繼續跟這些世間人在那裡起世間意,就好像你雖知道你是一顆如意寶珠,但是你不把爛泥清洗乾淨,你還把它砸回去爛泥巴裡面,那始終沒有辦法清淨。所以《起信論》講:「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礦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眾生的心就如同大摩尼寶珠一樣,所以要教你修行、教你用止觀,才能夠把它外面的垢穢給除掉。宗密圭峰大師說:「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你雖知道冰即是水,但是呢,你還是要用熱湯才能把它化掉。「悟妄即真」,知道妄想當下就是真如,「尚須藉佛慧而熏煉也。」所以還是要藉由佛陀的智慧來熏習,這點很重要。

這裡所說的「諸根」,不是指你的「根」有問題,也不是「識」有問題,而是你所緣的東西、所緣的對象、事情有問題,所以《觀經》教你想極樂世界。現在外面有一些法師叫你看地獄變相圖,看了以後,我保證你下地獄。為什麼?因為唯識經論講到「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你意識現在所緣的,就是你意識所現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你心裡想地獄,你的心,它就現地獄。這就是「識所緣,唯識所現」。你心想淨土,它就顯現淨土。所以為什麼唯識宗的人他也修學淨土,因為他知道唯識所現,所以淨土法門是一切宗派的歸宿。你修行就要找對方法,要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這個「想」才是正確的,這個「思惟」才是正思惟,這是修淨土宗的理論。

經文講「諸根寂靜」就是要告訴我們,一旦往生極樂世界,你的這些妄想、煩惱、習氣不會再起現行了,真正住於正定之聚,「正定之聚」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因為你已經遠離分別。眾生就是因為不能「遠離分別」,當然,「不能遠離」是一個原因,其實,「不想遠離」是主要原因。因為眾生迷惑得太久,太習慣了,迷失本性太久,不想遠離,所以你叫他要修行,他沒辦法,一旦聽經他就打瞌睡,要念佛他就昏沉、打妄想,沒有一絲毫遠離心、出離心,聽到人家講世間法,他就很樂意聽,就趕快研究,看怎麼樣做,先生能聽話一點、小孩能聽話一點,整天看電視、看報紙、看哪個專家說些什麼。其實那些所謂的專家,他們自己都在業力裡面出不來,你去聽他講,你就跟他同業。他都還被業力所拘束住,沒有出離,那你說他怎麼能夠幫你解脫?

沒有想要遠離煩惱的心、沒有出離的心,這就是佛教講的「道心不夠」。雖然學佛,整天都是在打混,雖有做早晚課誦、讀經,功課有交,但自己的心念沒有一絲毫轉變,沒有一絲毫想修、想要用功。所以為什麼講:沒有絲毫遠離之心。大家要覺悟、要去反省、檢點,要趕緊放下。世間法要放下,不要再執著了,你大富大貴又如何?你功成名就又如何?總是免不了一死啊!死以後去哪?沒有人知道。臨死前擔驚受怕,得失心全部顯現,你說這境界有多痛苦?你不要告訴我你放得下,因為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說:「法師,沒有關係,我到時候一定放得下」。那我就只能笑一笑了,笑什麼呢?笑他很愚癡,哪有現在放不下,以後能放得下的道理啊?他不認識他自己,他不知道他自己有多執著,他不曉得他自己有多業障。你現在不逐漸地修行、逐漸地放下,還以為自己是六祖惠能大師,聽到佛法就能放下?到臨終能一念頓脫了?即使如此,那還「次」六祖一大截,六祖是一聽佛法,他就放下了。

說將來要放下的,都是生死凡夫說的話,所以沒有生一絲毫遠離之心。《四十二章經》講:「牢獄有釋散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如果你坐牢呢,早晚有一天可以放出來。縱然死了,也是可以出來。死在牢裡面,他也是把你送出來。可是你的家親眷屬、妻子、兒子、女兒,沒有一絲毫遠離之念。你要是被這些感情,被這些冤親債主束縛。這裡說的冤親債主不是死的,是活的,那些活冤親他纏住你;給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來軟的,跟你愛情、愛別;沒有你不行,非要你照顧他;我看你怎麼放下。沒道心,他們就來硬的,障礙你修行。如果你有道心;他們就來軟的,又哭、又吵、又鬧。你現在都捨不得,你將來怎麼捨得?這是修行人嚴重的問題。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在學佛、有在用功、有在精進、有在發心護持三寶、供養道場,送米、送錢,印經、布施......都有做。不光有護持三寶,世間好事他也做。但是他沒有做到一件事情──就是「放下」。沒有一念要遠離六道輪迴。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出離心最重要。你有出離心,你就會修行;你有出離心,佛力就加持得上,你就能遇到正法。就怕你遇到正法,不願意出離。所以你現在就要學啊,往生到極樂世界,「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而且決定成就無上佛道,叫「定成正覺願」啊!「若不決定成等正覺」,這「若」就是假設,假設不成正覺的話,不證大涅槃的話,那我就不取正覺。那也就是一定成正覺,一定正定聚。這正定聚就是什麼?「定聚」有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這些後面會講。「正定聚」就是以正確的方法修行成就無上佛道。正定聚,「聚」就是聚集,以正確的方法集一切功德法。其他兩個應該可知。所以這一願,你發願你想往生淨土,阿彌陀佛就幫你成就無上佛道,所以往生淨土一定成佛。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

我有聽過有一些搞學術的、搞研究的,還是個出家人,大概現在一些在研究佛學的,都在看他的書,他毀謗阿彌陀佛、毀謗觀世音菩薩、毀謗大乘。......,太虛大師說他是溫和派的「大乘非佛說」,那不用講,你們應該知道是誰。太虛大師斥責他,知見邪知邪見。可是你現在看到的,在佛門裡面搞學術的,都在看他的書,也覺得很妙,把他的著作都會集在一起。所以他就毀謗,毀謗淨土。這個人死以後一定下三惡道。已經死了,沒有人可以救得了他。這講了又要得罪人。
《楞嚴經》講「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宰相被抄家了,沒有人敢救他,也沒有人有能力可以救他。他講往生淨土會墮落,把大家搞得不信淨土,毀謗大乘。所以,你看現代只要有毀謗大乘的,都有他的學生。還有出家比丘尼說不用守八敬法,也都是他的學生。凡是破壞佛法的,都有他的學生。那群確實是魔子魔孫、妖魔鬼怪。把太虛大師的話曲解,故意弄一些「佛教在人間」、人間的佛教,這些東西。只教你要做人,胡說「人成就佛成」,還說這就是現實。......我告訴你,把佛做好,才能做人。人做好,不會作佛;否則你看孔子作佛了沒有?顏回成佛了沒有?上古的聖者成佛了沒有?所以宋仁宗讚歎釋迦牟尼佛,真正是至聖啊。

佛留下的舍利。宋仁宗說:「三皇掩質皆歸土。五帝潛形已化塵。」上古的三皇五帝死了以後,塵歸塵,土歸土,「孔子聖中誇是至」,人家誇孔子是至聖,「老君世上亦言真」,人家讚歎老子是真人,是真正有得道的,但是呢,這些上古的聖賢包括孔子、老子,「埋軀祇見空遺塚」,往生後把他埋到土裡面去,最後什麽都沒有,骨頭都化成灰燼,都被土壤給分解掉了,「何處將身示後人」,死了以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而釋迦牟尼佛留下了舍利,他讚歎佛教是最殊勝的,他大興佛法。所以你不能毀謗大乘,你不能因為你沒看到、你沒想到、你沒考據到,你不相信,你就胡說八道。釋迦牟尼佛是至聖,宋仁宗讚歎說:「惟有吾師金骨在」。只有本師舍利存在,「舍利」一般俗稱金骨,「金」就是表示不壞。「曾經百煉色長新。」佛舍利遇到什麽都不會損壞。宋仁宗學佛,他是三寶弟子,也是一位很好的皇帝。

這裡講「定成正覺。」所以你要相信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絕對不會退,絕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不要聽那些附會在佛教中搞學術、賣文章的人,在那裡胡說八道,他就靠寫寫字、靠賣書賺一點錢,混口飯吃。全為了他自己的名聞利養,所以他敢破壞佛法,有的是蓋了學院、……等等的,就說他自己是在紹隆佛種,學的是錯誤知見,那根本是紹隆魔種!一群妖魔鬼怪,還敢毀謗八敬法,說八敬法不是佛說的,類似這種邪說一大堆。他們沒修行,又不依照聖言量,只要他找不到或不認同,他就說不是佛說的。中國的佛教傳了幾千年,有修證的祖師這麼多,他居然說大乘不是佛說的!中國的帝王派遣使臣去迎請佛,祖師跋山度沙漠、跨大洋.....次次帶回來的經典那麼多歷史都有記載,只是他們業障深重不願信受,真是徹底的大邪見。有些甚至毀謗大乘,說大乘是部分地區信仰,全球有六十億,整個亞太區域有三十億人口,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在亞洲佔一半,怎麼會是部分地區信仰?佔了十幾億,怎麼會是部分地區!所以他是以偏概全,說他是「小乘」,他就說:「我是原始佛法。」你說他「不了義」,他就改個名,說:「我不叫小乘,我叫解脫道」。告訴你,真正的解脫道是大乘佛法,真正原始佛法是《華嚴經》,是你沒有能力看到,不要說世間人,你就算叫大目犍連、舍利弗來,他自己也沒有這本事去參加華嚴法會,所以說華嚴七處九會二乘絕分,這是大菩薩才能參加的法會,真正的大人物,就是現在人講的「上流社會」,菩薩算真正的上流,他們才能參加,凡夫、二乘沒有辦法,所以那些所謂的「學者、專家」無論掛什麼頭銜,都還是凡夫,他們用凡夫眼去找,當然找不到,自己沒那境界,還到處穿鑿附會毀謗大乘、毀謗阿彌陀佛、毀謗極樂世界,甚至還說「往生極樂」會墮落,不能成就,諸如此類的邪說,如今充斥在佛門裡面、充斥在教育體系裡面,所以你就要清楚,要懂得去防範,不要被這些邪知邪見給汙染了。

你要學北方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蓋,這傘蓋是代表什麽呢?傘有遮擋的意思,要能保持你的清淨心,保持你的正知正見,不要受汙染。再學南方增長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是手持慧劍,斬除邪見。所以要知道這四大天王的表法,你一進山門他就顯示出來給你看,你去中國看任何一間寺院,第一個殿堂一定是天王殿,沒有例外的,現在新蓋的就沒有辦法掌握,但是在古代,寺門口是彌勒菩薩,入寺院一定看見天王殿,那樣是真正如法,一進來看見彌勒菩薩就是告訴你「萬法唯識」,告訴你要護持正知正見,要學四大天王,能護持佛法,知道了,你才能入佛門。要護持佛法,你自己要先懂,懂了,你才知道怎麼護持,才不會聽人家胡言亂語,信口開河,隨便亂說一通。


那些都是毀謗淨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麽說「無量無邊」呢?因為淨土法門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卻因你的無知、愚癡,再加上你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喜好名聞利養的心,你就恣意毀謗大乘,你把人家的信心破壞,把能令眾生一生成佛的機緣破壞,那你的罪業當然是無量無邊,這是可以肯定的。你們要是清楚,你就知道我是在講誰,我們不講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很清楚,碰到這一類人,你就要小心注意,他在講席當中,總有意無意地就開始毀謗大乘,這種人一般會先告訴你:「大乘佛法跟小乘都很平等,但是小乘才是真正讓你有入手處的」,然後他再來就告訴你小乘是考據得到,也符合科學,而大乘考據不到......。」他有意無意地說兩句,就慢慢地給你洗腦。我把他們下毒的招數都給他講出來,這些技倆我們看過很多,先鬆懈你的心防,把你的防毒軟體給解除掉,然後再來植入病毒,一向都是如此。所以為什麽我講了一段開示「小乘非佛說」。這不是毀謗小乘,而是告訴你:它不是佛出世的本意,大乘也不是從小乘演變過來的,因為佛在講大乘法的時候,當時根本沒有小乘的任何宗派,你要清楚,《法華經》講「唯一無二乘」,意思是:唯有一乘,沒有二乘法。釋迦牟尼佛講:「我佛法中無聲聞弟子」。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都有經典依據。所以你要了解大乘佛法的殊勝,了解以後,跟你講淨土法門,淨土就是大乘法,你就能深信,那你這一生要成就,就沒有問題了。你就「定成正覺」,「正覺」是什麽?是無上正等正覺。說「無上」,一生成佛、一生圓滿,這就是大乘的殊勝,而且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三根普被」就是沒有人例外。你是下根的,他也接引你,是中根的,他也接引你,是上根的,他也接引你。九品平等往生極樂世界,這「九品」就是九種大類、品類,不同的人,有一些人是學佛的,有一些人是沒有學佛,有一些人是惡人......,這九品還可以歸為三大類,也就是「三輩」,這是釋迦牟尼佛歸類的,它不是講修行的次第,這點你要清楚,淨土法門講「九品往生」,這個「九品」不是指修行的次第,而是講九種不同品類的眾生,他們都能往生淨土。所以為什麽會說淨土接眾,為門廣大不可思議,而且任何一個人,即使你是五逆十惡具足不善,你一生中沒有因緣遇到佛法,只要臨終念佛往生淨土,你也都能夠下下品往生,或是花開見佛。這是其他法門所沒有的。你找遍《大藏經》你也找不到這麼殊勝的,能平等成佛。所以講「定成正覺」,這裡所說的是「我作佛時。所有眾生。」並沒有說什麽樣的眾生,所以,只要往生淨土者,「定成正覺。」都能平等成佛。這一願真是不可思議啊!為什麽我們花這麽多口舌在這裡說明,就是要讓你相信,你不要退心,往生淨土的關鍵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是搞世間法,學弟子規。存世間心、搞世間法絕對不能往生,不能夠了生脫死。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十願:神足通願、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

第十願:神足通願


(願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十、十一)

(講解)
看到這一願,貪玩的人就高興了,出國不用買機票、坐飛機,都應念即到,我遇過很多貪玩的人,他說去極樂世界好啊!我問:為什麼?他回答:去哪裡玩都不用搭飛機,要住宿,宮殿隨身,都不要花錢......。你看存這種心能不能往生啊?這個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裡的菩薩海會大眾,宮殿隨身,確實是住宿不用錢,但不是給你享受的,你貪玩,好樂這個世間,這三界六道輪迴你出不去。

所以這裡說:我作佛時,所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這「神通」就是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講:像你們現在要到南部去,你要坐火車、要搭飛機、要開車,有神足通的人他不用,他念頭一轉,境界就轉,叫神足通。此方沒,彼方出,就叫神足通,不用走路,也不用搭飛機坐船,隨意即到。不光一身到,多身都到,分身也到,這才叫神足!你要是離身心相,故名神足通,不再認這個色身為我,能夠見得法身,見到法身,你就得神足通。這神足通是真的不會退,為什麼?所謂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說「隨意即到」,要是一般的阿羅漢,他可以到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他的神足通,頂多到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娑婆世界。像大目犍連他的神通,就可以到娑婆世界邊緣,再遠一點,他就不行了。往生淨土後,可以同時於一念頃到所有國土,本尊、分身都一樣,所以是真正的神足通。神足通要幹嘛呢?快速學習。就像你們現在出國留學,去國外拿文憑回來想賺更多的錢,這是貪瞋癡。學佛的人往生淨土那不一樣,他是向十方諸佛請法,跟十方的眾生結緣,眾生有需要,他就可以幫助他,所以你看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眼睛看得到,手就到,手是代表作用,眼睛是代表照見,所以他馬上就到,就是代表照用,照用一如就是神足通的作用。不一定要這一個身體,他一隻手也可以幫助眾生。

所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神足通,不是為了給你貪玩、遊山玩水而有的,而是讓你去遍供諸佛。經文講「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神足通願」跟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是講往生淨土的清淨大海眾,也就是往生淨土的眾生,他們都具有神足通。所謂「神足通」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運身通;第二個叫勝解通;第三叫意勢通。「運身通」就是他能夠騰空飛行,就好像鳥在空中飛一樣,這叫運身通。「勝解通」就是他的速度非常地快。距離很遠,他只要一想,他就可以馬上到,還有移動的感覺,只是速度很快,所以叫作勝解通。「意勢通」也是講距離很遠,可是他心念一想,馬上就轉變成這樣的境界,所以叫意勢通。隨其心念而變現出來的境界,他馬上就能到,也不用騰空、也不用飛行,這些都叫作神通自在。這裡的「神通自在」就是指神足通。不是指前面的天眼、天耳、宿命,而是指神足。那這個「神足通」要用來作什麼呢?用來遍供諸佛。一般我們去供養一尊佛,你說「一念頃」馬上到達,大家能夠理解這一般的神足通。可是他這裡的神通呢?真的是神通廣大。他一念頃,能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這「一念」是講時間非常地短。《仁王經》中講「力士彈指」。「力士」是講非常有力氣的人。他彈指,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每一彈指有六十生滅,所以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念」是比喻時間非常地短,非常地短,所以「於一念頃」,這極短的時間,可以到達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去供養諸佛如來,或是供花、或是供果、或是用種種的莊嚴器具去供養。所以這神足通不是一般阿羅漢的小神通而已,阿羅漢他的神通,非常地有限,頂多到達三千大千世界。若要他到十方無邊的世界,而且又要在一剎那之時,還可以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這是阿羅漢,甚至是一般的權教菩薩所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這是大菩薩、諸佛如來的受用。

所以你看,往生到西方淨土,受用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他有的,你也有。古德做了一個比喻:修行其他法門的,就好像一個國家,他有宰臣,也就是宰相,有百官。可是修行淨土法門的,就好像是皇帝的兒子,生下來就位高於百官,位高於一切的功勳大臣。所以判通途的修行是屬於功勳位。「功勳位」是要歷劫勤修,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積功累德,需要百劫修相好,用很長的時間積集福慧。但是學淨土者,你念佛求生淨土,你一往生就具有這樣的功德莊嚴,所以很難令人相信,但這確實都是佛加持你,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攝受,所以不是思量可以想像得到的。

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

經文講「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是比喻數量極多,「那由他」翻作中文是萬萬。「億那由他」是億萬萬,這裡講「億萬萬」百千佛剎,就是講非常地多。這是不可思議的。「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你如果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法藏比丘他就不取正覺。這是往生淨土的殊勝之處,必得神足通,身心畢竟與法界相容,法界即是身,身即法界。

經典上講:「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所以能夠於一念頃遍供諸佛。你要是了達這一層道理,那西方極樂世界的神足通,你現前就得到了。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十世」是指時間,從古到今不離你現前一念心。「十萬億程不隔毫端」,所以你一念頃就能遍至,因從心所現故。若不是眾生心性本具,阿彌陀佛縱然有無盡的神力,也沒有辦法加持你,這一點很重要。你們以為佛力能加得上,是外來的力量,實際上不是,它是你心中本具的德能。所以蕅益大師講:「藉彼依正,顯我自心」。「藉彼依正」就是講:藉由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跟正報的莊嚴,「依報」是講他的世界,「正報」就是講教主阿彌陀佛。這句「藉彼依正,顯我自心」。所以說淨土法門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極樂世界一切的莊嚴、一切妙相、一切神通德用,都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而已,不假外求。你心性如果不具有,那佛也沒有辦法加持你。所以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層關係、道理,你要去參透,這才真正得到神足通,才叫遍供諸佛,這才是真正供養,因為你跟諸佛同體,「同一體性」這叫遍供諸佛,而不是有能、所。

拜懺的時候,常念「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的是你,「所禮」的是諸佛,但其「性」都是一如,故名「性空寂」。眾生性即空,佛性亦是空;所謂「性空寂」就是講都同一真心,是同體沒有分別。所以,才能「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法身如來影現中。」意思是:這個道場如同帝釋天羅網上的珠子,每個網它交接的地方有一顆珠子,這一顆珠子照著其他的珠子,收一切網上的珠,入一顆珠子,所以叫「我此道場如帝珠」。拜懺時不離於現前的蒲團、不離於現前的大殿,收法界的如來,顯現全部的法身。「我此道場如帝珠。」所以「法身如來影現中」,我們道場拜佛用投影機,就是告訴你「如來」是什麼?是影現的。剛好符合這一首偈子。那你自身要能看破,所以說「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身投覺地,心泯合於佛性,心與佛合。是這樣禮佛的,這樣才叫做懺摩、叫懺悔。如來是影現,你亦是影現。所以「頭面接足皈命禮」,為什麼頭面接足呢?因為前面講的是事實真相,但是你現在迷失了,與其相背。所以以我們這個色身,最頂的是「頭」,最尊貴的是「面」,世間人都要面子,「接足」─去禮如來的足;「足」是代表最卑下的。這是完全把自己的我執、我見放下,把與自性相對待的放下,完全合於佛性。所以說身投覺地;這「地」代表覺,覺悟的心地。這就是你們禮佛常念的這首偈。不管你後面是接念「報身如來、彌陀如來、釋迦如來、觀音大士……」意思統統都一樣。就你所禮的,再設表法。心裡做如是觀,即是真禮佛、真懺悔。

所以凡事要「會相歸性」,要銷歸自性,這才是真正的禮佛、真正的用功修行。而不是能所相待,你我相現,自他二相熾然對待,那這就不叫禮佛。這「禮」,中國人講就是「道理」的意思。你在這裡禮佛,好像是對佛禮敬,其實重點是:要冥合於佛法的道理、要契入佛法的道理,所以要無「自他二相」,這才叫禮佛。經文裡的「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是同樣的意思。「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就是周遍巡歷供養,一念頃就能到達,因為心性本自如此。所以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你到那裡去,你才能得這樣的受用。如果你心性不具如是智慧德相,縱然阿彌陀佛的願再大,十方如來的威神力再強,集合起來也沒有辦法給你。為什麼?因為你心性當中沒有。所以,它這是顯示出眾生心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這才是真正神通自在,真正的神足通。

前面講的不隨聲、不隨色,是天眼、天耳通。「知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這是五種神通裡面的「道通」。對於心性之理,你能夠明白、能夠契入、能夠入道了,而顯現出來的神通,就叫「道通」。不然,如果你是由禪定而顯現的,咒語而顯現的、甚至現在有的鬼魅附身顯現的,那這些都不是究竟的神通,甚至有的是跟妖魔鬼怪打交道而有能力的,就叫做「妖通」,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神通,所以這裡講的「遍供諸佛」你要看懂。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九願:他心通願


第九願:他心通願


(願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九)

(講解)
有他心通,現代人就高興了,都不用察言觀色,他就有能力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了。重點是什麼?你有他相,你有自相,他心不通,離自他二相,就得他心通。所以你每天在研究你的客戶在想什麼,不用有他心通也知道,他就是在想:看能不能便宜一點、看能不能從你身上多賺一些錢,......世間人作生意都是如此啊!所以你根本不用去想,你只要把你的「我」放下,把你的煩惱放下。妳不需要去猜你妳先生在想什麼,你太太在想什麼,你兒子在想什麼,他們想的就離不開三個字─貪、瞋、癡。你只要想想你自己就知道了,你貪瞋癡有多重,他就有多重。他們想的都是貪瞋癡,除非他成佛了,或是他是大阿羅漢,那就有所不同,只要他還是凡夫,絕對不離貪瞋癡。所以我告訴你,你們都得他心通。沒有人的思想、言論可以超過這三大類,只要起心動念都貪瞋癡。所以《地藏經》講的一點都沒有錯,「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講話有經典依據,你們都讀過,「其性剛強難化」,「性」就是習性,根深蒂固的偏見我執。所以你看佛菩薩觀機,觀得這麼清楚!你現在能反觀,知道自己有這些毛病,就趕緊放下,這就叫「他心通」。你不用通他人的心,先通自己的吧。看有哪些東西把自己的心給塞住了,導致心不通。

這一願很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們,「所有的眾生」,沒有一個例外的,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得他心智通。下面經文說,「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億那由他」整個翻譯過來就是「萬萬億」,是形容多數,你不要去算十的幾次方又幾次方,或幾百次方,那算出來都還是沒有辦法用算數譬喻所能知曉,所以講「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億那由他」是形容數量之多,算不清楚,是說佛剎不可數,你數不清。在這麼多的佛剎,裡面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光一個南瞻部洲,一個地球,六十幾億人口的心念他都知道。所以你在這裡想什麼,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想知道,他馬上就知道。所以你沒有辦法欺騙諸佛如來,因為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你真心切願,想往生淨土,淨土宗講「隨你修行的功夫,遇緣不同」他就現法、報、應三身來接引。這裡要跟你們講明白,外面很多都講錯,他告訴你:你想要得中品,你要先修五戒、八戒齋……等等的,其實不是這麼解釋的。

佛在《觀經》裡面告訴我們,往生淨土有三輩九品─上輩、中輩、下輩,善導大師說這三輩,總在遇緣不同。什麼緣?你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你能認真修行,就是上品。所以你們來這裡聽《無量壽經》,聽大乘了義經典,認真修不退就是上品。其他的人呢,他在世間沒有緣遇到佛法,可是他很孝順,他也願意求生淨土,憑著這些世間的福,來求生淨土是可以的。但不是說你想要得中品,就要修「孝養父母」,要修「奉事師長」,要修五戒十善,不是。這個人在此地造作五戒十善的時候,根本沒有發願出離,那只是世間一般的凡夫,是行世間善,一生沒有遇到佛法,在臨終的時候得遇佛法,發心求生淨土,得生中品。所以像你們有受菩薩戒的,發心學大乘的,雖然沒有功夫,你能夠保持信心不失、不退,都是上上品,所以生淨土比你們想像得要容易。你們想要生下品,那是不可能。因為從「中品下生」以下,到「下品下生」的人,都是他一生中有造作一些惡業,在臨終時遇到善友,隨其業力輕重,往生到淨土的品位有所不同。如果你遇到大乘佛法、遇到淨土,你還退心,那就是淨土講的:無信無願者,你沒有信願。沒有信願,在「所被根機」裡面,我們講過,是判為「非器」,意思是:你不是淨土的根。所以你不要本末倒置,以為你想要得中品,你就持八戒齋、持五戒十善....,要知道如果沒有信願,這些五戒、八戒做得再好一樣不能往生淨土,九品往生他是個歸類,是講你遇到的緣不同。你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你就不要再退心了。你現在遇到淨土法門,要老實學淨土,發願往生,至心信樂,求願往生,那你絕對是上品。所以善導大師說:萬修萬人去 。真的是萬修萬人去啊!


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只要你真正肯信、肯願、老實念佛,這三個做到了,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所以你要清楚,你不要學了佛又退回去,還說:「我要打基礎,我想要得中品,所以我先做世間法,再來做三皈,再來做出世間法,慢慢地把品位升上來,......」淨土法門不是這樣修、不是這樣算的,淨土法門是頓超的,若臨終時一念心清淨,即使生前再惡再壞,還是可以頓超上品往生,阿闍世王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所以現在真的是法久成弊啊!佛法久傳了到後來就本末倒置。現在才有這麼多人,明明學了淨土,後來又退心,退回去學世間法,為什麼會這樣?他就是誤以為《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三輩九品」是想往生淨土所必須做到的次第,實際上他搞錯了。善導大師說能否往生是看你遇到什麼緣。你現在遇到大乘的緣,你就趕快把握學佛,學大乘,求生淨土。如果你一生沒有緣遇到,在你臨終遇到淨土法門,你發了求生的心,因為你這一生曾有做一點善業、做一點惡業,蒙佛接引後,就是「中品下生」。所以這是指你這一生已經作的業,要記住是已經作,所以叫「只帶舊業不帶現行」。這是分析給大家知道,讓大家清楚,九品往生是已經固定的定業,而不是修行次第,不像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第五十二個位次就是妙覺,也就是成佛,妙覺位。

這五十一個位次是講修行次第,那九品往生是講已經固定的定業。造世間業的凡夫,無論是世間善業凡夫、惡業凡夫,乃至極重惡業的凡夫,他造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因他這一生沒有因緣遇佛法,但能在臨終遇淨土法門,發心求生極樂,他就得以往生。所以我們透過善導大師的說明,導正大家普遍的錯誤認知,你們這樣就能清楚,也更顯淨土的殊勝。所以對於這「次第」你要很明白,它這裡說的「次第」是已經固定的,是往生者活著時造的業,不是你這一生的修學次第。如果是講修學的次第,那你就要先做些五逆十惡得下品下生,再來下品中生,下品上生,再來次第升上來。所以不是那個意思的。它這裡是講你這一生,你遇到不同的緣,所作的業已經固定。你這一生也許從沒有遇佛法,可是你遇善法,臨終才遇到淨土。而有一些呢,就像你們,是一開始就遇到大乘佛法,那你就不要再退回去學世間法,以為,我要先修中品,再來修上品......。所以我常常講,你如果要這樣做,你豈不是要先造地獄業?先修下下品。所以就知道這「九品」不是講修學次第,學淨土法門的、念阿彌陀佛的佛弟子要很清楚、很明白這點。經典一個字錯解,全盤皆錯,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永嘉玄覺大禪師講:「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你對於大乘佛法、對於經典,你要是清楚明白了,就像龍女,捨龍珠即身成佛,這是《法華經》上的例子。你要是搞錯了,你把不是次第拿來當次第,不是關鍵以為是關鍵,那就「非則善星生陷墜」,善星比丘得四禪定,妄說一切法空,撥無因果,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所以說非則善星生陷墜。永嘉大師在證道歌後面講了他修學的經驗:「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說他早年以來都是研究經教,「分別名相不知休」,不懂得要停止分別名相,也沒看懂,根本是「入海算沙徒自困。」到海裡去算沙,自己把自己給困住了,學名相都只是數他人家珍,不見自性。從來蹭蹬都是虛行,都沒有真正用功。所以,你不要把不是往生淨土的次第,拿來作淨土的次第,一定要真實的用功,要真正的修行。善導大師一句話「總在遇緣不同」道破重點,能不能往生極樂就看你這一生遇到什麼緣,你現在遇到的是大乘的緣,那你就不能再退回去了,如果你再退回去學世間法、學小乘,你不信,不願,不行,那你就是祖師大德講的「非器」,你非信,非願,非行,就不是真正學淨土的。現在明明不是學淨土,卻又認為自己在學淨土的人,他也會說他是學淨土宗的。這種自欺的人真是非常地多。

學淨宗,你要看善導大師、看早年開宗立派祖師的註解,你不要看現代人講的。現代人講的不可靠。你要有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如果沒有,你要求佛加持。那你要不要去念中文系呢?國文系呢?我告訴你:不需要念,沒有用,因為佛法不在文字,而在於心通,心通則法通。從前祖師大德也沒有為了學佛修行而去讀國文、國學,你看鍋漏匠、持律法師,他們有沒有去讀?沒有!他們就是老實念,真正的修行。善導大師他更沒有去念世間書,他是憑自己念佛,真正契入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才是真的。所以不用拿世間的學問到佛門裡面來穿鑿附會,那些都沒有用,那都叫什麼?叫「世智辯聰」。釋迦牟尼佛講以「世智辯聰」學佛的結果就是「增益邪心」,不能遠離生死大難。你用世智辯聰來增益你的邪心,只會讓你的「我相」更熾盛,「我見」更大。以為自己「是什麼博士、是什麼學位,或雙博士……」這些只會使你增益你的邪知邪見,增益你的我相,使你我相增長,你絕不能免離生死」。我講的是實話,你們有的不要念了博士,跑來怪我這樣說。其實不是念博士的問題,而是告訴你不可有這個心。如果你要這樣子誤會我的話,出去亂講,說「悟顯法師講讀博士的不能成就」,那可不是我說的,那是你說的,是你的問題。所以你自己要把話聽清楚,要聽明白,不要隨便曲解。

這裡講的他心智通,是說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能知一切眾生的心念。為什麼呢?因為可以度化他,可以幫助他學佛,這個很重要。來道場是要學佛的,可是現代人的道場卻是用來按摩的、教養生的、教世間法的,開書法班,教拼布,教插花……,幾乎都是在搞世間事,他還美化成說他這叫攝受眾生。我不曉得你要攝受他們進來幹嘛?是幫道場插花?還是幫你按摩?還是搞世間事?如果你想要按摩,請到專業的店去接受他的治療,不用來道場。道場不是世間的場所,不是給你享受的,也不是討論怎麼養生長命百歲的。世間這些方法,都沒有辦法讓你長命百歲。你要求長命百歲要健康養生你去學道教。道教講性命雙修,但是他的「長命」是有限的,他教你煉丹,教你養生,修性者離宮習定,修命者水府求玄,也就是性命雙修,你去找他,他會教你,練的是內丹,還要再配合外丹,內外俱修。但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終究是個守屍鬼,還說他很圓融。

你知不知道佛法是什麼?佛教,是教你證無量壽,教你見性成佛,這個比長命百歲來得殊勝。曇鸞大師學佛之前,他本身就是學道教,他很會煉丹,他很想長命百歲不要死,也很會修道教的心法。有一天,他遇到了菩提流志大師,他問大師:「你們佛教有沒有長命百歲的方法?」菩提流志大師告訴他:要講長壽,那是吾佛之所長啊!意思是:那是我佛教釋迦牟尼佛最專長的,佛是真正的長壽。大師送他一本《無量壽經》,曇鸞大師看了這本《觀無量壽佛經》,就把他從前的那些仙經,煉丹的書全部燒掉,從此再也不修道教。改學佛,成為淨土宗的一代祖師。他有一本很有名的註解:《往生論註》,是曇鸞大師的。他真正有成就,真正證無量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紫磨真金色身,皆得金剛那羅延身,是金剛不壞身。所以菩提流志大師教他真正的長命百歲。


所以眾生來道場,你要知道眾生的根器。一旦往生淨土,就得他心通,能夠善知眾生根欲,知道眾生的根器。佛門絕對不是在搞世間法的,如果用世間法來接引眾生,你所接引到的只是一群不想學佛的人,你為此而浪費十方的信施,浪費十方的供養,是絕對地錯誤,我們不做這種事情。到道場來,就要守道場規矩,老實修行,不講是非,不攀緣,同修間能夠依《學佛行儀》,依佛陀的教誡這樣做到,學習大乘佛法,那就是真正如法的道場。你要知道:眾生的心就是貪瞋癡,降伏不了。想修行的人確實不多。道場開門,是為了接引想要成佛的眾生,不想成佛的,只結個緣,他不是真想學,自然待不住,所以終究會走。你不用刻意辦活動,不用刻意搞法會,說得好聽是要接眾,實際上自己的心也是浮躁的,怕自己的門庭太過冷清,想熱鬧一下。「他心通願」的力量除善知眾生的根器,甚至還善知眾生過去的因緣,所以你往生到淨土後,你能夠教化眾生、你能夠幫助眾生,這個才是真正的利益。阿彌陀佛給予極樂世界的菩薩這樣的力量,讓他們也能轉教有緣的眾生,轉相教授、轉相度脫。教化眾生要用佛法才能度脫,你用世間法是沒有辦法的。要是你辦個插花班,辦個書法班,弄一些古董來辦展覽就能度眾生,那釋迦牟尼佛做王子,他家有很多的金銀珠寶,有很多的古董名品,他都有,那他一定辦。還有教拳教武術的,釋迦牟尼佛他的武術,在諸王子中是第一,那他也能教武術啊,為什麼他沒有教,沒教打坐、教止觀。就是告訴你那個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現在外面很多穿鑿附會的,練武術的,說他那叫動禪,是心都亂動啊!然後有的是學一些調氣的方法,他就說他是「安那般那」,或說他那個也是禪。愛喝茶的,就叫茶禪;……諸如此類的活動,統統都是讓你輪迴的,不能得解脫啊。所以你幫助眾生要用對方法,你不能用不如法的方式,還說你是要來接眾。你們跟人接觸也都一樣,你不要想說:我學華嚴會上佛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想說他是你家人,要讓他對佛法有好的印象,所以就「我不吃肉,誰吃肉呢」?你陪這些吃葷腥的人吃肉去了,你吃了肉,讓人家背後笑你,說你控制不住,破了戒了,好來嘲笑佛教,說佛教對佛法、對於眾生沒有幫助。你不要想說,你跟他們是和光同塵,你沒這個本事。你整天想要度眾生,其實自己是一尊大大的泥菩薩,這泥菩薩是比喻作業障深重,雖然有菩薩相貌,其實業習尚重。眾生都有佛性,但是業障太重,一遇「水」,什麼水呢?就是世間的業海。一遇到就沉下去了,你還想度眾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講「他心通」,在通他心以前,你先通自心,問問自己習氣除了沒有?煩惱除了沒有?如果沒有除,那還沒有資格談度眾生。講經要依經典講,說法要依古德,你不能依自己的意思,「未證阿羅漢,不可信汝意」。以上是講他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