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 開示 蛇鑽竹筒的譬喻~

一念迴光

悟顯法師       開示

蛇鑽竹筒的譬喻~

古德講:「通教不通宗,如蛇鑽竹筒」。

如果你學佛只在文字上打轉,不了解心地,那就如蛇鑽竹筒;好像蛇鑽著竹節一樣,一個節、一個節地破。前面的經文懂了,後面的經文你又不懂了;這一條戒懂了,那一條戒又不懂了,這就是「如蛇鑽竹筒」。

對於戒律也不知道怎麼開遮持犯,「開」是要開明本心,「遮」是要遮除過患,「持」是要持而不忘,「犯」是要犯而有悔。

犯菩薩戒是可以懺悔的,但要知道該怎麼懺。要知道罪性本空,一念迴光立即就懺除了,這就是見好相。

所以,若是不了解心性、不了解佛性之性,不知道我們真心本來清淨,從來不受染污。

譬如太虛空能夠包容群相,而太虛空始終不壞;譬如大水隨眾生心能現種種不同的形狀,能夠潤澤眾生,不論好人、壞人、持戒人、犯戒人凡是飲水都能除飢渴,這就是心性。

學佛人要是不了解心性,就沒有辦法持戒、沒


有辦法學佛,念佛也沒有辦法明心見性。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菩薩戒

悟顯法師 開示 無解作師

菩薩惡作罪


悟顯法師      開示

無解作師

如果你是出家人或者你有在傳戒,在平日生活上,人家問你:「什麼是佛法?」你不講佛法,卻講世間話,那你就是這裡說的無解作師。包括在講經的講座上也一樣,都是名菩薩惡作罪。或是你在講經時胡說八道:預言或轉述災難吉凶、作為通靈附身者的代言人、以自己的世間妄想情見揣測、貶抑佛菩薩祖師境界,或自己東拼西湊經典及祖師著作,詐言為自己所造的論,自比諸佛如來,自己把自己當作菩薩,叫人家要恭敬師長,卻暗指著自己,吹噓自己的修行境界,招攬信徒......,這些都是菩薩惡作罪。這些一定都會受很重的果報,都毀犯到前面的重戒,因為你斷眾生的法身慧命。你又把佛法解錯,那一定犯了謗三寶。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菩薩戒

悟顯法師 開示 日日六時持菩薩戒~


憶持不忘

悟顯法師 開示 

日日六時持菩薩戒~

「日日六時持菩薩戒」,必須每天都不忘失,不可以只有誦戒的時候才想到菩薩戒,在平常時就要憶持不忘。所謂「半月半月誦」,這「半月」一個是黑月,一個是白月,代表在一切染、淨的境界當中,你都能夠不忘失,跟這裡剛好相應,所以說日日六時持菩薩戒。一般人只曉得十五的時候;或是黑月的時候;或是三十的時候要誦菩薩戒,實際上這都是只在事相上裝模作樣而已,不是真正如法。真正的如法是你學了戒,念念不忘、日日六時不忘,在古代是晝三時、夜三時,所以翻譯為「六時」,實際上在現在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意思。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菩薩戒

悟顯法師 開示 光明金剛寶戒~


光明金剛寶戒



悟顯法師 開示 

光明金剛寶戒~

《楞嚴經》講的:「喪本受輪。」喪本就是迷失本心,然後受輪迴的苦報。因為你有這個色身你就開始有煩惱,六根對六塵產生情見、產生情解,所以生煩惱,生煩惱以後,他就要造作,造作就造業,造業就有報應,就在六道當中輪迴。歸其根本都是一念無明而來,這一念無明,就是迷失本性。再尋其根本,這念無明本空,不是真的有無明。所以佛為你講「光明金剛寶戒」、 為你講菩薩戒,開發眾生本有的佛性。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菩薩戒

悟顯法師 開示 反對放生的果報~~

放生


悟顯法師 開示

反對放生的果報~~

現在佛門裡,有的人反對放生。你看他有沒有受菩薩戒?如果他有受,他的罪很重。因為人家要放生,而你阻止他,那等於是讚歎殺、隨喜殺。前面講過,包括「見作隨喜」,「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你不能阻止別人殺生,你反而還讚歎別人殺生,那就是犯了前面的殺生重罪。


        一般人不曉得,以為只是阻擋了放生。實際上就是增長殺業,以因果來看,阻擋放生的人,他的果報,絕對是不得好死。不要拿環保作藉口來阻止放生。真相是:殺生最不環保。這些人不懂,殺生同時還帶著殺業;當然放生的人也應當注意,如果因為你放生而破壞了生態環境,那也不算真正的放生,一樣是犯戒,犯了「不行放救戒」,因為放下去不會活。

引用自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悟顯法師 開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佛門常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本覺講的就是我們本有的覺性,本有的佛性。佛性有起智照的作用,能照破無明,我們叫「如如智」;佛性體是空寂的,我們叫「如如理」。理與智是一如的。所以我們稱為本性或佛性。佛性是我們本來具有的,所以叫「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不覺就是無明,無明本無。無明不從因緣而生,因為它無有起處,沒有生它的本因;就好像大家迷路一樣,你說這迷從哪裡來? 大家都迷過路,無論是走路或是開車。此迷是無根由的,一念無明是迷情,《楞嚴經》第四卷講到:「此迷無本,性畢竟空」。下一句說:「昔本無迷,似有迷覺」。本來就沒有這個迷情,你只要覺了迷,迷就滅,覺不會生迷。真如佛性從來就沒有迷過,就像迷路的時候,「方實不轉」,方位不會因為你迷路了,它就改變了原來正確的位置,東還是東,西還是西,南還是南,北還是北。所以迷人「四方易處,方實不轉。」方位還是沒有變,所以無明是佛性當中本來就沒有的,叫不覺本無。我們現在所有的煩惱,都是從無明妄起的,你念佛時打的妄想,對境生的所有想念,無論是好的、是壞的,它本來就都是虛妄的,我們眾生不了達這道理,所以一直坐實為有。這妄念又念念相續,所謂「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才造成根身器界這種十法界輪迴的現象。要是你能悟得本心,那就沒有所謂十法界,也沒有所謂一真法界的問題。

本覺是我們本有的,不覺是本無的,大家常常聽到,所有的煩惱都是從無明而來,但是,佛又在經上告訴我們,這無明根本沒有根,就是沒有來處,也沒有滅處,更沒有煩惱可斷,從來沒有「起」,怎麼會有「滅」!要有起處才會有滅處,有起有滅那就是實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無明是徹底的虛妄,縱然是現在仍舊是虛妄的,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好像有六趣的現象,就像現在大家在無明中,妄有我人,有我有眾生,好像也有眾生在跟我們說話,也有善法、惡法、出世間法,但是,畢竟都是一場夢,這夢是無明在執持,而無明是虛妄的,一旦你覺悟,明心了,打破煩惱,這個大千世界,也就根本消殞了。所以大家在念佛的時候,起了妄想、雜念,不必去管它,這是淨土宗歷代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妙法,「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

不用去管煩惱的起處,因為根本就是虛妄的,你在念佛的時候打妄想,不要理會它,安住你的佛號就好,安住你的正念,因為妄想沒有自體,沒有來處。妄想如果是從你心裡面來,那心裡面現在想著這個事,它就不會再想別的事了,所以你現前的想念是虛妄的,不是你的心,若是從你心所生的話,它應該有覺知,妄想不是心,這裡講心是指第六意識,意識是了別的作用,妄想不是從意識心生,不從你腦袋而生,不從你身上某一處而生,乃至也不從六塵境界當中生。若有生,譬如說從六塵生,那應該每個人接觸到六塵,所打的妄想就都應該一樣。但是卻都不一樣,妄想根本不從六塵生。妄想不在身中任何一處,它沒有生處,也沒有滅處。所以永嘉大師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佛性就在你六根對六塵當中,妄念本來就是虛妄的,本來就是空寂的。所以你念佛時覺察到妄想,就已經掉到無明裡去了,因為本來清淨,本來寂滅,根本沒有妄想可讓你覺。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德號所代表的意義,釋迦翻作中文叫能仁,牟尼叫做寂滅。能仁就是常照,寂滅就是常寂,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故名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就是我們本性另外一個名號,所說的法都是要我們明心見性。所以你念佛時打妄想,不用去理會它,只要安住佛號,這佛號就是你的正念,念到「能所銷亡」: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打成一片,一片就是沒有對待。這樣你可以算是有一點點小功夫了,但只是小功夫,所以「日暮途尚遙,何堪再蹉跎。」不要再懈怠!要知道妄想本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既然本無,就不要再去執著它。你現在罣礙的、在意的,統統都要放下,因為是本無-本來就沒有的,若去把它坐實,認為它有,那叫迷惑顛倒。佛在《楞嚴經》上有個譬喻:「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大海就比喻作我們的本性,你動念就好像有波浪,波浪產生出水泡,一浮漚,海中的一個水泡,你誤認為這個水泡是自己,執著這個根身是我,佛還說:「眾生還認為水泡裡的水就是全部的大海水。目為全潮。」所以我們眾生迷惑得很深,真的很顛倒,所以佛說:「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迷得非常的深,「如來說為可憐愍者」,真是可悲可愍啊!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心取自心相,本來都是你自心現的,你現在迷惑本心了,以為有能有所,在那裡取,在那裡捨,這就是眾生,這就是不覺。我們應該要曉得自己迷惑的地方。不覺本無-本來沒有,所以既然是本來就沒有的,一定要放下,迷情也是空的,無有迷情可以讓你消滅。所謂「雖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在經典上都有講到,沒有眾生被佛滅度,是眾生自性自覺。《楞嚴經》這部經真的太好了、太重要了,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看,你不看不知道,佛陀一代時教的宗旨,我們講開智慧的《楞嚴》,能開你本有的般若智慧。

所以念佛和大乘實相,要是能夠瞭解,那真的是如虎添翼,對我們修行有絕對的幫助。你念佛不會再掉到妄想裡面去,因為是本無,是本空的,你要是掉到裡面去,那就不對啦!一旦打妄想,你可以馬上離妄想,你可以馬上覺悟起來。所以大乘的實相理地非常的重要,大乘的義趣一定要瞭解,這是所有學淨土的人都應該知道的,不然你念佛很難得力。這個是看破的功夫。你能轉過來就是放下,沒有般若智慧你看不破,對什麼都著為實有,夢境畢竟是虛妄的,我們現前這個境界是不實的,所以大家要是想要瞭解實相,自己要多看經,要多念佛,要向佛菩薩發願:我弟子某某,想要能夠學習一乘了義,祈求佛菩薩加持我,讓我能夠看得懂,讓我能夠在學習的菩提道上,不遭歧路,不要學錯了,學偏了,我相信諸佛如來、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定會很歡喜來幫助你瞭解,幫助你悟入,因為大乘實相,對我們修行非常的重要,你不明瞭,真的沒有辦法把佛號念好。就算你念得再好,仍舊是心佛相對,仍舊會有我、有佛,煩惱放不下。有人念了幾十年,仍舊放不下,仍舊轉不過來,妄想還是相續,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你的心不懇切,你的心不老實啊,「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雖說要求生淨土,但我們自己的習氣就暗藏在六根當中,秘密的在那裡運作,時時刻刻在貪戀,自己卻都不能覺察,這也是一個不能成就的主因。但是無論是什麼因素,你要能夠把本性明瞭了,實相的道理能夠清楚,那看破放下就不是問題了。

「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把灰塵、灰沙撒在順風之下,風吹灰塵是沒有什麼阻礙的,「如湯銷冰,如刀斷水。」



信心銘 僧璨大師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  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  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  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  慎勿追尋
纔有是非  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  齊含萬象  不見精麤  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  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  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  何用疏親  欲取一乘  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  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  良由斟酌  夢幻空華  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眼若不眠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  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  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淨盡  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  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  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




悟顯法師 開示:念佛即是般若 ~節錄


古德所說的沒有錯啊,你要看得懂什麼是淨土,你要真的把《大藏經》看過一遍哪!

那是不是真的依文解義呢?不是,你「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啊!

《大藏經》所說的,一部《大藏經》所說的,無外乎「實相」二字而已。
這兩個字你能解得通,淨土法門你就能深信,你就能不被他人所惑。所以學淨土,依祖師,不要依你自己的想法。
現在很多學人耍花招,向外馳求,這個都不能成就。所以知見要正確,特別是出家人,我們學佛,最重要就是正知正見。

知見不正,你會害死很多人,自害害他,所以修學淨土亦復如是。
你對於淨宗的道理、理論、方法、事相,你都要去了解,不然人家給你講一些比較玄妙的境界,你心裡就動搖了;
講一些名相,什麼般若、真智、如如啊,你就以為他那個方式比較神奇、比較厲害,
不知道念佛就是寶王三昧,就是般若智慧全體顯現,所以能夠讓將墮惡道的眾生,化地獄猛火為清涼風,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
你說這張善和在念佛的時候,他有沒有起其他的觀想,那他怎麼轉變的?就是靠這句佛號。
所以你要懂啊,不要在這當中,念佛的時候,你又夾雜,在那邊打妄想:「有念有聲、無念無聲是般若,不要念。」去想、憶想、感覺……,統統都是打妄想,你必然誤入歧途。

所以,你修行,你依祖師的,給你保證不會錯,你不要不老實,你不要耍花樣,念佛最忌耍花樣,也最忌你著在這些花樣上,念佛要是念熟的,
或是盡一口氣為十念,或是三三四的念法,或是呼吸,或是行、住、坐、臥都攝心,沒有不攝心的,
不光念佛攝心,念咒也攝心,咒也不用念完,一句咒語馬上就有它的作用,這是念佛功夫得力。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老實,不要耍花樣,這些現代的學人,心裡花花腸子特別多,不願意老實安住;

連教你念一句佛號,你都念不好,你說你修學淨土,你說你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接引你。

為什麼?因為你心亂啊!祖師講的:「煩惱未伏念不一,習氣不除佛不現。」
還是在那裡打妄想,還是我見、我執,阿彌陀佛不會接你啊,你心中本具的佛不會出現,縱然出現也是妖魔鬼怪。
所以我們淨宗祖師大德所教的,講的這個持名念佛,你就是老實地去做。
 
#悟顯法師影音開示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法文法語

信自當作佛

Le discours du Dharma du Vén. Wuxian

 Le Bouddha Amitabha a un nom respectueux "Bouddha de Lumière de la paix et confort". Ainsi, quand nous récitons le nom du Bouddha Amitabha, le corps et l'esprit restent sain et sauf.


悟顯法師  開示:
阿彌陀佛有一個名號是「安穩光佛」。念阿彌陀佛聖號心會安穩,身心就平安。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悟顯法師法語

真放下
這世間你要能放得下,這個叫真正學,你才能明心見性,你才能夠作佛、作菩薩,這三界你才能出得去。


我告訴你這三界,不是真的有界線,就是你心裡面有種種妄想,所以妄現出有三界,有六道輪迴的現象,若離妄想,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離開了妄想,你的無師智、自然智馬上就現前了。

悟顯法師法語

圓證菩提

 我們講戒,就是希望眾生能出三界,能斷妄想,念佛的人能夠求生淨土,能夠帶業往生,所以你自己要提起來,道心要有,不要墮在自己的妄想當中,墮在塵勞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