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

【素的好-18 三昧常寂】


三昧常寂


三昧常寂

材料:
高麗菜1/4個、朝天椒、乾辣椒、薑末、辣椒

調味料:
辣椒油、鹽、糖、胡椒粉、香油適量

作法:
將高麗菜洗淨切小片,朝天椒、乾辣椒、 薑末、 辣椒放入油中炒3分鐘,再放入高麗菜,調味料翻炒至高麗菜熟了,起鍋盛盤。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淨土或問】7


淨土為歸



淨土或問        惟則禪師


問曰。
淨土修法其詳可得聞乎。

答曰。
淨土無修。修因迷有。法無高下。高下由根。根有多殊。
修分多類。攝其多類,總有三門。一曰觀想。二曰憶念。三曰眾行。
皆依極樂彌陀以為之主也。

一曰觀想者。
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

天台疏曰。
「諸佛如來」下泛明諸佛。是故應當下遍觀彌陀。「法界身者」報佛法性生也。眾生心淨法身自在。故云「入」。
如白日昇天影現百川。明佛身自在能隨物現也。
又法界身是佛身無所不遍。法界為體。得此觀佛三昧。解入相應。故云「入心想」也。
「是心作佛」者。佛本是無。心淨故有。
「是心是佛」者。向聞佛本是無,心淨故有。便謂條然。故云「即是」。始覺名「作」。終成即是「佛」。

妙宗釋曰。欲想佛身。須知觀體。體是本覺。起成能觀。
本覺乃是諸佛法界之身。以諸如來無別所證全證眾生本性故也。
若始覺有功。本覺乃顯。故云「法身從心想生」。
又復彌陀與一切佛。一身一智應用亦然。彌陀身顯即諸佛身。諸佛相明即彌陀體。是故泛明生諸佛身。以為觀察彌陀觀體。從「法界身」下。是約感應道交釋。
從又「法界身」下。約解入相應釋。
融心解云。若無初釋則觀非觀佛。若無次釋則生佛體殊。二釋相成。是今觀法。
妙宗又曰。今之心觀非直於陰觀本性佛。乃託他佛顯乎本性。故先明應佛入我想心。次明佛身全是本覺。故應佛顯。知本性明。託外義成。唯心觀立。
若論「作」是。即不思議三觀也。以若破若立皆名為「作」。空假二觀也。
不破不立名之為「是」。中道觀也。全是而作。則三諦俱破。三諦俱立。全作而是。則於三諦俱非破非立。即中之空假
名作。能破三惑。能立三法。故感他佛三身圓應。能成我心三身當果。即空假之中名是,則全惑即智。全障即德。
故心是應佛。心是果佛。故知作是一心修此三觀。
十六觀之總體一經之妙宗也。又曰。此觀能令四佛土淨。如是方為此經宗致。

乃至云。以此經本為韋提希厭同居穢。求同居淨故。談妙觀觀彼依正。三觀若成。麁垢先落。非有餘淨。更生何處。須知正為生同居淨故說三觀。
良由觀妙能破三惑。不獨感於同居淨土。隨其惑斷淺深之處。自然感得有餘等三。如病須藥。本為身安。求得仙方修合服
之。不但身安。兼能輕骨。身安可喻生同居淨。輕骨可喻感上三土。只是一藥。効乃深勝。如一妙觀能淨四土。
解云。韋提本欲捨穢取淨。而佛示觀法。捨穢必盡。顯淨無遺。如月蓋為免舍離果報之病。故請觀音及乎宣呪。乃能消伏三毒之根。具足五眼之果。
故一心三觀求生淨土者。以三惑為穢土之因。以三諦為淨土之果。故別惑盡則寂光淨究竟三諦也。別惑未盡則實報淨分證三諦也。云云。
如上所明一心三觀能破三惑能淨四土。其或未破而生安養同居者。託勝增修。則有餘等三淨可待矣。

且教有云。五濁輕重同居淨穢。而圓觀輕濁所感同居依正最淨。比修戒善及餘經眾善感安養土。其相天殊。故天台宗以圓觀為定善也。

二曰憶念者。
或緣相好。或持名號。皆名憶念。而有理有事。如華嚴解脫長者云。我若欲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隨意即見。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來我若欲見。隨意即見。
我能了知一切如來國土莊嚴神通等事。無所從來。亦無所至。無有行處。亦無住處。亦如己身。無來無去。無行住處。

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皆如夢故。如夢所見從分別生。見一切佛。從自心起。
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諸法。如水中影。又知自心。猶如幻術。知一切佛。如幻所作。又知自心諸佛菩薩。悉皆如響。譬如空谷隨聲發響。悟解自心。隨念見佛。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貞元疏曰。「無所從來」下正辨惟心。即心無心便入真如。了彼相虛。惟心現故。既了惟心。了心即佛。故隨所念無非佛矣。
下列四喻。通顯惟心。喻無來往。別喻兼明不出入等。
四喻皆具四觀。

正是惟心。二惟心故空。三惟心故假。四惟心故中。
融而無礙。即華嚴意。
夢喻不來不去。影喻不出不入。幻喻非有非無。響喻非合非散。
又如般舟經。教修佛立三昧。專念彌陀。
其略云。常念彼佛。譬如夢見金寶親屬相與娛樂等。
永明曰。此喻惟心所作。即有而空故無來去。又如幻非實。則心佛兩忘。而不無幻相。則不壞心佛。空有無礙即無去來。不妨普見。見即無見。常契中道。是以佛實不來。心亦不去。感應道交惟心自見。
又如楞嚴大勢至云。若子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至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霅(ㄓㄚ)川以理事判之曰。觀其母子相憶之喻。則是同居事相而已
。觀其自證無生法忍則念佛心。不可單約事相而解。念存三觀。佛具三身。心破三惑。無生忍位乃可入焉。

又如彌陀經云。執持名號。至一心不亂。

淨覺曰。
一心不亂例前妙觀同名正受。即定心定善也。據往人之論。則有理事。若達此心。四性不生。與空慧相應。是理一心。若用心存念。念念不間。名事一心也。

真歇亦曰。一心不亂兼含理事。若事一心人皆可以行之。由持名號心不亂故。如龍得水。似虎靠山。此即楞嚴。「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連攝中下二根之義也。
若理一心亦非他法。但將阿彌陀佛四字做箇話頭。二六時中直下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亦有亦無心念。不以非有非無心念。前後際斷一念不生。不涉階梯徑超佛地。

余嘗評之。不以有心念等文有四節。可配三觀。
初節配空。次節配假。第三雙離。第四雙即。雙離雙即可配中觀。
蓋彼中觀亦含遮照之義也。合而言之。無非以修契性。顯其當處即空。全體即有亦非空有亦是空有。不可湊泊。不可擬議。心路絕處。即名為佛。

如上略舉數條通名「憶念」。而各分理事。其理念者。與圓觀同
。能破三惑。能淨四土。此攝上上根也。

若其事相念者。近則感同居淨。遠則可為上三土之因耳。
降此以下事相不等。如諸經所說。或一生繫念。或三月繫念。或晨朝十念。或七七日念。或十日十夜六時中念。或一日一夜不斷專念。加以深信之力淨願之力佛加被力。皆生極樂。

又下而至逆惡凡夫。臨終十念亦許得生。此攝中根及下下根
也。

三曰眾行者。
如華嚴經普賢菩薩勸進善財童子海會大眾。發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其一一願皆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業煩惱不可盡。故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殿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無復相隨。惟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無數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乃至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極樂世界。

又如法華經云。
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花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
為嗔恚愚癡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又如大寶積經。發十種心往生極樂。
佛告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者為十。
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
三者於佛王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
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

又如觀經云。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三種業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淨業正因。

疏曰。初業共凡夫。次業共二乘。後業乃大乘不共之法也。
又如大本三輩發菩提心及諸經論所明。誦經持呪。建塔造像。禮拜讚頌。奉持齋戒。燒香散華。懸繒幡蓋。凡一行一事足以求生者。資之以信願回向之力。無不生也。如上泛引。通名眾行。
然願行既有大小之不等。而又各有理事之不同。且如華嚴十願寶積十心之類。生於極樂者。其所感依正之勝及所見之佛。所聞之法。較諸小行常流。應必懸異也。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農曆四月初四】恭祝 文殊菩薩聖誕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偈贊           
                                                                        ・印光大師・
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
因憐眾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
為七佛師體莫測.作菩薩母用無方
常住寂光應眾感.萬川一月影鹹彰
                     
文殊輔法王.智慧非佛莫量
圓頓教中振玄綱.妙義徹底彰
聞者直下亡情見.達本菩提道場
願如善財沐恩光.究竟證真常


悟顯法師 講述:文殊菩薩示現的因緣 
  
【法華經經文】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

 這是文殊菩薩把當初的因緣講出來。這妙光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為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他也是燃燈古佛的老師,今天再來示現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文殊菩薩在佛門裡面相當受到人家尊重,他過去早就已經成就了,號「龍種上尊王佛」,現在示現叫文殊菩薩。燃燈佛是跟文殊學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叫文殊菩薩應該要叫師公,文殊菩薩是來助佛轉輪。

釋迦牟尼佛跟這裡的眾生有因緣,所以文殊菩薩也來幫著教化,做助教,不為名利,真正是為利益眾生,這裡就看他的示現。 求名菩薩是誰呢?就是彌勒菩薩。所以為什麼用彌勒菩薩來請問,因為彌勒菩薩代表世間人貪求名利,見到這瑞相,沒有辦法通達,所以請文殊師利菩薩來做說明,這就是他們兩位的表法。


 妙法蓮華經今解 序品第一   第六講    悟顯法師 講述    (精彩節錄)


閱讀全文: 妙法蓮華經今解  第一冊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素的好-17長壽泥洹】


吃素得無量福


長壽泥洹

材料:
銀杏1小黃瓜1真空包竹筍1紅蘿蔔1

調味料:
鹽、胡椒粉、高湯粉

作法:
1.將小黃瓜、竹筍切丁、紅蘿蔔洗淨後削皮切丁,和銀杏一起川燙後起鍋。

2.將燙過的小黃瓜、筍、紅蘿蔔放入油鍋略炒後,放入調味料拌勻勾芡盛盤。

【立夏】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老實念佛





立夏】 20190506日  農曆四月初二



立夏清和念佛忙。彌陀句句自承當。
一年瑞氣從今去。九十春光隔歲彰。
東土國中時有變。西方蓮界壽無量。
始知妄念輪迴苦。誓願今生歸故鄉。

【淨土或問】6

淨土為歸


淨土或問        惟則禪師


問曰。
含攝無餘。吾信惟心之大矣。圓融無礙。吾信惟心之妙矣。
何尚滯迷情。未離穢業。則吾惟心之土何由淨耶。

答曰。
心垢土垢。心淨土淨。
故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夫 欲淨其心有。捨淨土之修法。他無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