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開示:念佛就是悲智雙運

悲智雙運

念阿彌陀佛即是「悲智雙運」,念佛的時候心空無所著,這個就是「智慧」;念佛的時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就是「慈悲」,說一句佛號它就能圓滿,真的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法的僧讚僧~


如法的僧讚僧



 現今佛教有 悟顯法師  為我們講演大乘、讚歎祖師,並為大眾破邪顯正,令我們破迷開悟,這才是正確的僧讚僧。

ㄧ般人看不懂經典,若非有祖師大德開示,沒有悟顯法師為我們講說大乘、讚歎祖師,錯解經典者比比皆是,大家根本不知道誰是可以依止的,誰的知見不正,是應當遠離的!

佛教講的「僧讚僧」是:出家人讚揚真正的出家人。不是明明知道對方不如法、講邪見,還互相吹捧!


感謝  悟顯法師 教大家正確的佛法。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行四好-做好人



「行四好」,我們接著講最後一個就是「做好人」,好人不是鄉愿,不是濫好人,不是那種沒有智慧的好人。我們學佛人講智慧,悲智雙運,那麼在佛門裡面講,這個好人就是修行人,只有修行人才算是懂得慈悲跟智慧;世俗的好人,有很多他帶的是情見,所以我們學佛法,要依般若來做人。

昨天講的所做所存的心都要離相,不可以著相,你一著相就有取著,再好的事情都變成人天有漏的福報,你在這個世間要用佛法來幫助眾生,也就是幫助眾生的同時要給予佛法,你在幫助眾生的同時,你自己要不迷,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修行之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正念,不要忘記菩薩戒上教給我們的戒法,你能這樣做,就是我們佛門講的做好人。

簡單來說,做好人就是做一個修行人,不是只有做世間的好人、做世間的好事,更重要的,要懂得做一個修行人,要懂得放下,要懂得悲智雙運,要懂得護持正法、流通正法,所謂「處世不忘菩提」,這個才是一個好人的定義。所以一開始我就跟大家講,這個好人不是世間的好人,不是濫好人,這種濫好人是愚癡的,「鄉愿」叫黑白不分,是非不分,忠奸不辨。所以我們佛法是跟佛學,佛是什麼?覺悟之人,覺悟什麼呢?覺悟諸法實相,佛是悟了心性之人、開悟之人,我們跟佛學,做一個學佛的人,所以在這四好當中,我們在在處處都跟大家導歸在佛法上,讓你可以落實,讓你可以懂得怎麼去做。世間意的人來看,這四好就變成世間的四好;我們學佛人來看,它就變佛門的四好,可以幫助大家用功進道,可以讓你懂得修行的標準在哪裡,同樣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做好人」這四件事情,但是我們用佛法來把它圓滿起來,也就是說只有佛法才可以做得圓滿。

你看世間的聖賢人,道理講得是不錯,但是往生之後,沒有結果啊!縱然得人身,來生他就忘了,所以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況且得人身又有隔陰之謎,福報很大,但是後生他就墮落,為什麼?因為享福的時候他就造業,造業他就墮落,所以我們學佛,我們要做一個修行人,不是只做一個世間人,我們依般若智慧,悲智雙運,這「悲」就是體會到眾生跟我同一法性,「智」就是照了諸法皆空,所以叫「悲智雙運」,你這樣子在這個世間真正做一個修行人,真正做一個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即是「悲智雙運」,念佛的時候心空無所著,這個就是「智慧」;念佛的時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就是「慈悲」,說一句佛號它就能圓滿,真的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總結這個四好,結歸在修行,不是只有表面的善事,或是人天有漏的福報。

現在佛門裡面,很多人在講要怎麼樣得人身……等等的,我告訴你,你老實念佛到極樂世界去,萬修萬人去,祖師告訴我們念佛往生淨土,比你得人身還容易,你為什麼放棄祖師大德的話不聽,反而聽這些偏小的邪見。所以我們要懂得依法不依人,要懂得以四依法來修行,依四依法來做,希望大家懂得怎麼來落實,懂得怎麼修,要懂得提起你的正念,要懂得心要空,要懂得行一切事不執著,懂得為人講說演說佛法,這個就是我們佛門講的四好。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修行解脫之道│悟顯法師 念佛開示(1_1)─成就自心莊嚴的道場(明徹居士複講 粤語版) (護法居士複講 中文版)


修行解脫之道
念佛開示(1_1) ─成就自心莊嚴的道場 (明徹居士複講 粵語版)
原文:
有學過《學佛行儀》的人就知道,法師一講話就馬上合掌,要法師說放掌才放掌。這是祖師大德教的律儀,非常的莊嚴,有的同修學過,這樣很好。和尚講話講一個小時,我們就合掌一個小時,講兩個小時,就合掌兩個小時。出家眾也是要合掌,這是律儀。
今天講:為什麼要來道場?為什麼要來共修?
什麼是「道」?「道」是清淨,是本性。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這是道。
「場」就是大家用功的地方。所以一個如法的道場,一定提倡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無論是什麼宗派,什麼修行法門,是淨土宗也好,是禪宗也好,都一定要讓諸位明心見性,這才是佛法的宗旨。所以《法華經》講:「如來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告訴我們的。所以佛教的宗旨就是要「見性」,見性的方法有很多:像念佛、參究、觀照、或者是修習止觀、或是持咒、或是結印、或禮懺、誦經……。一個如法的道場,無論是什麼修行方式,它都有一個宗旨,就是要讓大眾明心見性,如果沒有,那這個地方就不能算是道場。所以道場是要幫助我們修行,幫助我們消除我執、我見、我癡、我愛、我慢。我們不是來道場看看這個人如不如法?看看那個人有沒有修行?結果到最後,來道場最沒有修的就是自己,有來等於沒有來。其實這樣也不算來道場,因為真正究竟的道場是遍滿十方法界!因為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圓融,沒有染著,沒有對待,是遍十方法界。諸佛如來證得此心,我們眾生具此心,所以說本自遍滿,本自清淨。
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此心,也就是念我們的常住真心,念我們本來的覺性。它有很多的名字,或叫真如、或叫如來藏、或叫真諦、或叫一心。念佛在工夫上叫理一心不亂,在禪宗叫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密宗叫三密相印。
它在修行、在經典上有很多的名詞。但是講的無外乎就是本性,就是佛講的眾生本來清淨的這一念心。所以來道場修行就是要讓我們恢復本來面目,這才是來道場的意義。
平常自己在家修行,也聽師父講經,但是你沒有來道場,就沒有辦法落實,因為你聽到的就像是軟體,軟體是程式,道場是硬體,硬體跟軟體要能配合,這個道才能夠運作,你學佛才真有學到,這是來道場的目的。常會碰到一些同修,他說有聽過師父講經,可是一來道場,看他威儀也不會,甚至還直呼老和尚的名諱,我們聽了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一般人在家不可以直呼父母的名諱,不可直呼兄長的名諱,怎麼會來到道場反而直呼和尚的名諱!何況是親教師。﹁和尚﹂翻作中文叫﹁親教師﹂,比﹁阿闍黎﹂還親,阿闍黎是軌範師,阿闍黎是做模範,就像現在的模範老師一樣。和尚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的。絕不可以直呼名諱,這太沒有禮貌了。乃至到道場對任何一位法師,都應該要恭敬,不管他有沒有修,或是年紀大小,一律都應該恭敬。
像釋迦牟尼佛就這樣提倡:優波離尊者,在印度的種姓裡屬於「首陀羅」,在印度是比較低賤的一個「種姓」(出生的身分),可是他先出家入了僧團,後來出家的這些佛弟子,見到他也是作禮,因為他先進入出家僧團的行列裡面。所以後出家的婆羅門,即使像世尊的一些親戚朋友、一些王公子弟,來到佛門也都向優波離尊者禮拜。
釋迦牟尼佛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僧團是平等的,講求的是師道、是孝道。孝道是要孝於佛,「當孝於佛,常念師恩」這是釋迦牟尼佛教誨我們的。所以,如果沒有來道場,我們學不到這麼多東西,在家裡聽聽經以為好像懂了,但實際上,自己在聽經的時候,是不是前面擺了一盤水果,邊吃邊聽;還是吃飯的時候聽經?吃飯的時候聽經,除非是不得已,實際上吃飯最好不要聽經,吃飯的時候最好念佛,不然聽久看久了,對師父講的法就輕慢,對佛陀的教法就沒有恭敬心了。印光大師教給我們,要對法恭敬:「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的利益。」所以聽經不要吃東西,要端身正坐。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他對法至誠恭敬,所以得滿分的利益。我們讚佛的相好,就是「滿分二嚴身」。他就是得到理事二嚴,福慧二嚴種種的功德莊嚴,所以學佛要從恭敬心中求。多數人平常在家裡都沒有辦法修行,一下先生的事情、一下太太的事情、一下小孩的事情、一下這個電話來、一下那個電話來,還有自己的事情,沒辦法用功,坐在那裡打妄想,一下想想這個、一下想想那個,這些統統都是障道因緣。所以要來道場共修,才比較有辦法靜得下來,也可以學到佛門良好的氣質。我們現在講的威儀,威儀是一種氣質,這是學佛人必須具備。說你學佛,人家看不像呀!你也沒有吃素,也沒有良好的威儀,走起路還是一樣東倒西歪。有人走路肩膀會搖晃,沒有行如風,行步也不從容,這在《學佛行儀》裡面都有提到。這本書有機會要多看,對學佛人來說很重要。外表要學得像佛,心裡面也要像佛,佛是最極清淨,佛是無住,是不執著,心裡面有煩惱時,你要想到自己要跟佛一樣,要放下這本無的煩惱,一切法本來就虛妄,妄性本空,煩惱性空,空性即是菩提性,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只執著在生死?只執著在煩惱?就是因為忘失菩提。所以我們要來道場用功。因為在道場有法師帶,有大家共修的力量;若在家裡,念佛沒念幾分鐘,你就覺得腳會痠、又累,躺著呢等一下就睡著了。我們的命光,我們的生命就在睡眠時消耗掉了,我們的正念就這樣流失掉。

所以,在家裡懈怠的人多,精進的人少。你來道場可以幫助大家道業增進,這就是共修的功德利益,還有,來道場不要看人家的是非對錯,不要看哪一個人有修沒修,要一律恭敬、一律平等,大家來這裡都是向佛菩薩學習,用這種心來道場,那這個道場就如法,來供養護持這道場的居士,也就有功德、有福報。我們要是沒有要求,讓道場是非多,不如法,那護持的人就沒有福報。所以這個一定要要求,我在這裡帶大家修行,帶大家念佛、講經,一定要有這些的要求,不能沒有規矩,這樣才不會對不起十方的信施。大家供養道場會有福報,就是因為這地方是清淨的,它不屬於世間,不講人情,不是用關係,不是搞世間那一套,要打通關節、要送禮、要什麼的……,沒有的,來這裡大家都要把「我」放下,不論是做什麼行業,有什麼成就,或你是大老闆,甚至你帶的公司是全世界五百強的公司,你到這裡也是放下,跟佛菩薩學習,向無生中會去。這道場才是真正的道場,才是「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的道場。

修行解脫之道
念佛開示(1_1) ─成就自心莊嚴的道場 (護法居士複講 中文版)

修行解脫之道│悟顯法師 念佛開示(1_4)─無相念佛釋疑 (明徹居士複講 粤語版) (護法居士複講 中文版)



修行解脫之道
悟顯法師念佛開示(1_4) ─無相念佛釋疑 (明徹居士複講 粵語版)

經典上講:「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這是一個學佛的修行人,應該要有的願心。我們總說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看阿彌陀佛因地是怎麼樣發心為我們作模範,他說:「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又說:「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這都是《無量壽經》的經文。所以不可以因為自己身體的一點不舒服或是難過,就退失了菩提心。

 

有人問:「什麼是『無相念佛』?」

 

念佛本身就是無相,不用再另外立一個方式、用一個方法來達到無相念佛。念佛的時候自然離開一切相。有人說:「那還有個佛!」其實佛本來就無相,如果你認為佛有相,那是心外取法,心裡有二法,所以認為阿彌陀佛是有相。

 

你要是會得無生,你要是真得一心不亂、真正老實,那這持名念佛即是無相。所以說,淨土宗的四種念佛:持名、觀想、觀像、實相。「實相念佛」不是獨立在另外三門念佛方法之外的,它就含攝在持名、觀想、觀像裡面,因為實相無相,不可以有相的心來緣取,不可以以「離相」的心來證取,這是大乘,就是我們的本心。有人說:「要離開持名念佛來求個實相。」這是心外求法。要是離開持名,要是離開觀想、觀像,就好像一棟樓、一棟房子,離開了設計圖要蓋,那是不可能的。那就像執理廢事、執事廢理一樣。所以用念佛這方法,要達到無相的境界,無相就是你心裡沒有一切相,不起一念,唯是佛,這就是無相,自然就無相。淨土宗功夫分三層,一個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念熟了佛號現前,再來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有能力達到阿羅漢的境界,再來是「理一心不亂」,它統統稱為「一心不亂」,也統統稱為「實相念佛」,因為實相遍在一切念佛法門當中,遍在一切念佛的境界當中,你說功夫成片他不是念佛嗎?是。理一心不亂也是念佛,事一心不亂還是念佛。所以說,持名就是無相,你要離開持名念佛,再要去找個無相來讓你安住,根本沒有另外一個無相給你安住,沒有另外一個法給你安住,因為佛即是無相,你一心不亂,一心即是無相,這無相不是斷滅,不是離開阿彌陀佛,不是離開釋迦牟尼佛,也不是離開一法,你要有一法可離,有一法可取,有一法可修,那「相」就在,不是無相。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初學的念佛人,他也想進步,也想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他想要離開持名的方式去求個無相,祖師說任你怎麼求都求不到,越求越遠,因為既是無相的,本自無,你現在要去造作,那是造作不來的,所以只有你心「離念」才是無相。


念佛時心裡沒有任何一個妄念,是離世間相。佛不住世間,亦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不住出世間相,就是從持名你就能入無生的這個道理,這叫「入有得空」,也是淨土宗超越所有法門的地方,這是非常特別的,在大藏經裡面找不到比這方法更好的了,眾生執有,就教你老實念佛,心裡不要有妄想、不要起分別。對境的時候,不要隨境,仍舊保持這句佛號,這就是實相。

 

實相無相,求是求不到的,因為有求就有相,無求就又斷滅了。《圓覺經》講:「無作。止。任。滅。」認為可以造作,不對,任運隨緣也不對,因為你所謂的隨緣只是隨業流轉,有個要滅除煩惱再來求證個本心也不對,你刻意要止息煩惱,也不對,「作、止、任、滅」指出修行人有造作之心統統都錯。動念即乖,這是大乘佛法,一動念就落窠臼,就落二三,落到意識心裡去,所以念佛時,完全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就是無相。

 

無相不是斷滅空,也不是離開個有相去求個無相,這些事實真相都是佛在大乘經論裡面講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菩薩,常常誤以為空是有個「空」,那又變成「有」了,或是取「斷滅空」,以為什麼都沒有了,這幾種錯誤的觀念,初學的菩薩,或是未達深位的菩薩都會有這個問題,所以,如果你要離開「有相」再去求個「無相」,那絕對求不到,就像離開「生滅」要去求「不生滅」那是沒辦法的,就像離波求水,波是海中的波浪,你說:「我不要波浪,我只要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說要離開濕性,水的特性是濕,離開濕性要求波是求不到的,離開波要求濕,也求不到。所以不要認為刻意捨棄持名念佛,可以來修個無相念佛,那你絕對修不到!因為「相」既然是無的,那也不可修,若存心修即是有相,這道理非常明確。所以「無相念佛」不用刻意造作,刻意造作就錯了,這就不是淨土法門,也不是佛法。

 

因為佛法無一法,有一法就不是佛法,這是六祖慧能大師說的,佛法不是二法,解脫跟煩惱是二法,要是認為持名念佛跟實相是二法,捨掉持名要去求個實相,要去證入真如,那是不可能的,所謂不取一法即可。不取一法,不捨一法,這就是念佛,念佛的時候心裡有佛,此時不取法—不取生滅法。如波跟水雖然不可以分離,但是「動義」非「濕義」啊!波浪是動的,海水是濕的,就像妄想煩惱是動的,佛性是如如不動的。

 

「如如」不屬於動或不動,「如如」是在動而不動,在靜而不靜,在染而不染,如如是這個意思,這其中沒有動靜二相,沒有能所相對相,這就是為什麼要大家念佛,你念佛才能跟煩惱脫離,才能跟知見、無明脫離。所以仍舊是持名、仍舊是觀想、觀像,不必離開現前所用的方式,再另外去用一個方法,去修習或是去證得這樣的境界,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講到一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假就是「藉由」的意思,你一假藉方便,就有落處,就有個著處,念佛是無著處,因為佛無所著,所以「以全體果覺作為眾生的因心」,祖師大德講:「念佛人不用想太多,就是老實念。」雖然不知道這就是實相,但你已經在運用了。就好像一台音響,音響買來我們馬上就能用了,雖然我們不知道它裡面的電路原理,但是我們已經在使用。同樣地,我們雖不知道念佛是什麼樣的原理,但是我們在念的時候,即是與實相相應,即是入無生法忍,這是頓超的法門。

 

眾生不覺,不覺想要「覺」那就要聽經、要聞法,仍是藉由經教,藉由聞法來明了,就像你要了解這台音響完整的功能,你要去看說明書,你要了解念佛法門的完整功能,你要看《無量壽經》,你要看大乘經典,你才能了解它完整的功能。但是如果沒有心力去了解,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煩惱一樣能夠解脫。所以才說念佛人不用看這麼多,不是叫你不要看經,也不是叫你排斥經教,排斥大乘佛法,或是淨土以外的經典。本意是說:「如果你不認識字或是年紀稍微年長了,沒有心力,那就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但是要知道,學經教仍舊有它的好處,聽經可以幫助你看破,在面對境緣時,你聽經聽熟了你就會起作用會放得下,這是過來人的心得,教給我們這些學人,一定要聽經要念佛,聽經幫助你看得破這個世間,放得下你的習氣,你面對境緣時要放得下,這才是真功夫。關於無相念佛就講到這裡。


精舍每個禮拜六晚上八點到九點有念佛共修。每週禮拜天下午三點開始地鐘念佛,四點開始拜願,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有《無量壽經》講座,同修有空可以隨喜參加,大家同霑法益,能深入了解淨土的真實義趣,那對於極樂世界就有絕對的信心,對這個世間就能絕對地放下,所謂「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取淨土,取要取到究竟;捨娑婆,要捨得徹底、捨得乾淨,一樣都要達到最究竟才是。

修行解脫之道

悟顯法師念佛開示(1_4) ─無相念佛釋疑 (護法居士複講 中文版)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行四好-存好心



「行四好」,我們講了前面兩個,今天接著再來講「存好心」,這個存好心,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講過,他說這個心有多種,因為你要存好心,第一個要知道什麼叫做「心」?心有多種,第一個叫「肉團心」,就是你現在父母身中血氣所生者是,就是你現維繫你身命用的這個肉團心;再來,就是「緣慮心」,這緣慮就是會攀緣思考,我們稱為緣慮心;再來,第三個叫「靈知心」,什麼叫靈知心呢?就是真如佛性,亙古亙今從來不曾變異,所謂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這個心我們稱為真如。

講佛性,是講此心覺悟,從來不迷惑顛倒;講到存心,一般人就是用緣慮心,在那裡思量想東想西,這稱為存心。真正佛法講的「存好心」是要講「明心見性」,所以無論你對境起什麼心,但有起心就名為執著,但有所存就有所廢,所以你看眾生的心忽好忽壞、忽高忽低,忽動忽靜,在那裡變化不停,這個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在世間種種的造作皆是輪迴。

我們淨宗裡面講的存好心,很直接告訴你老實念,老實念佛就是存好心,能夠離相,心不取著,就是好心,無論做什麼事,行一切善事,對人慈悲、對人寬容……等等的這些好事,對人真誠,沒有欺瞞種種的好事,心都要空,心如果不空,認世間為實有,這個心縱然再好仍舊是輪迴心,所以以輪迴心生輪迴見,欲入如來大圓覺海終不可得,《圓覺經》講的這「緣慮心」就稱之為「虛妄浮心」,「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所以凡夫的心就是緣慮心,在那裡思量,在那裡分別,為什麼?因為他不明心見性,不了達心性的本體,所以妄生有緣慮,那麼對治緣慮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提起佛號,把你種種的思量、分別,這些計度,計是計算,度是度量,思量、分別、計度,統統銷歸一句佛號,這個就叫存好心,此心則名為佛心,為什麼?因為你念佛,所以這個心就是佛心,這個就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你要這樣存心,要懂得用功,而後斷除煩惱,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教你行四好。

這「存好心」要懂得提起佛號,心不取著,正所謂不思善不思惡,怎麼做到呢?在淨宗很簡單,就是單念這句佛號,自然善惡不落,不落於善惡兩邊,祖師講的湛然中道,你行的就是中道,所以我們跟大家講怎麼存心,就是教你心不取著,這個就叫存好心;教你提起佛號,能老實念佛,這個就是存好心。世間的這些好心,照樣用這些好心好意去對待眾生,但是正念不可以沒有,佛號要分明,這個才稱之為圓滿的功德,不然你只是行世間的好事,世間的好事終究是人天有漏的福報,沒有辦法究竟,福報用盡了,還是要墮落,還是要輪迴的,所以今天跟大家講,這個四好裡面的「存好心」,讓你知道在佛門裡面怎麼做,跟前面「行好事」裡面教你怎麼做這些世間事,怎麼在裡面用心用功,這道理是一樣的。在前面講的「說好話」,所談的是無生之法,是離相之法,勸人唯勸佛法,唯說佛法,這個才是說好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行四好-做好事



昨天我們講到「行四好」,第一個就是要說好話,今天接著來講,第二個就是要做好事。佛門講的好事,包括一切的善事,但是最重要的要不著色身香味觸法,什麼叫不著色身香味觸法?因為你一旦著六塵,這個好事再好,都變成人天有漏的福報。我們學佛不是要求人天有漏的福,即使所修的是人天善業,也要將這個善業迴向求生淨土,這個才是真正的好事情。

如果你只是求一些人天福報,那麼來生縱然讓你得到,後世還是免不了輪迴,所以佛門教人做好事,就是要你不要貪著於色身香味觸法當中,所謂「色身香味觸法」就是六塵,這六塵就是你六根所對的境界相,在這境界相有善、有惡、有順心、有違背你意願的,你要能夠放得下。做得好,人家讚歎,你不要生歡喜心;做得好,被人家批評,你也不要生瞋恨心。做得不好,人家告訴你,你要懂得隨喜,懂得發願改過;做得不好,人家諷刺你,你要能夠平平順順地看待,不要心懷憤恨,這個就是不著色身香味觸法,所以為什麼講要懂得經典,不然行世間的這些善事,在世間做事情很容易著相,很容易有我相現前,即使再好的事情,也都變成人天有漏的福報,所以我們修行人做好事情,要能夠離相,這個才是真正好事,要能夠不取著於色身香味觸法這六塵當中,這個才是真正在行道,不是只有做一點人天小善,求人天福報,為子女求,為先生求,為你的太太求,或為你的父母求,這些都是有所求,有所求則有所著,有所著則有所苦,所以為什麼說世間人做的這些好事情,來生得了善報,後世還是墮落,就是因為有所求的緣故。

你有所求就有所執著,所以我們所做的這些善事,你要怎麼樣不著色身香味觸法呢?就是把你所做的這些善事統統迴向求生淨土,我們不求人天福報,也不貪著人天福報的享受,我們把所做的迴向,作為我們往生西方的資糧,這是淨土宗特別強調的做好事,你能夠頓脫輪迴,這個就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事,因為一旦脫離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乘願再來廣度有情,能夠幫助一切的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佛門裡面教人家做好事、做善事,特別講教你要離相,如果不能離相,你取著於色身香味觸法當中,取著於人家的恭敬讚歎當中,或是跟人家在那裡比較誰捐的錢多,誰做的好事多,這個都是高下心,你所修的福報都是有漏的,所以大家要懂得佛門講的做好事。


再者,好事最好是修行,時時刻刻提起一句佛號,在在處處不執著,這個就是好事,這一生報盡的時候,見佛聞法永脫輪迴,這個就是我們佛教裡面講的做好事,不然你以為你做一點好事,沒有發心你就想要求生淨土,你就想要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那這個是做不到的,為什麼?信願行這三個缺一不可,所以不能只有人天福報。人間的善事要不要做?肯定是要做,但是用心不一樣,我們學佛人跟世間人不一樣,跟這些俗人不一樣,他們做這些好事出自於「愛緣慈」,我們做好事出自於「無緣大慈」,因為我們了解心性的道理,我們了解佛法的道理,所以這樣去行、這樣去做,在這當中磨除我相、磨除我見,這個就是真正在生活當中修行,所以同樣一句話,你要懂得佛法是要怎麼來行持,不能淺解了,希望大家能夠懂得。

行四好-說好話



永明大師講:「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現在的人講要「行四好」,第一個要懂得說好話。這好話在佛門裡面是怎麼來看呢?世間人往往為了一些目的,去說了一些好話,有時候過分地讚歎,反倒是一種惡口,為什麼?因為就稱之為「綺語」,這個就是過分地讚歎,花言巧語,所以佛們講的這個好話,講的是佛法,勸人家能學大乘,勸不學佛的人能斷惡修善,能夠持五戒行十善,用種種善巧方便來引導他,來為他講說,並且讚揚大乘,這個就是好話。

再者,進一步地教你修行,講你習氣過失的,這個話是好話,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呈現,也許是用譬喻的、用暗示的、用罵的,或是用柔軟語的,只要能夠消除你的煩惱習氣,講著你的過失的,這個就是好話。所以好話的定義,在佛門非常明確、非常清楚,不是像世間人講綺語,或是帶有攀緣的在那裡說,也不是只講一些你愛聽的,隨順你習氣的、貪瞋癡的,隨順你愛欲的,這個都不算好話,為什麼?因為你會輪迴,你會墮落,你會增長貪瞋癡,所以凡是增長你貪瞋癡的這些話,無論用任何形式呈現,你都不能當作是好話來看待,尤其是世間人,最容易用這些綺語來增長人的貪瞋癡,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什麼是好的話該說,所謂「善護口業」,你懂得什麼樣是正確的話,你的口業才會清淨,所以不正確的話我們不講,也不聽,也不要當真,不要喜歡人家奉承你,不要喜歡人家講一些好聽話來討好你,學佛要務實。

有一些道場的居士他喜歡攀緣,他就開啟他的這張嘴,在那裡攀緣:「哎呀!誰誰誰有修啊,如何如何……」,開始在那裡講,講到後來就變是非,所以你不要把假的當作真的,不要把不好的當作是好的,這是讓你知道,我們佛門講的說好話,是要懂得讚歎大乘,勸人家學佛,勸人家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才叫好話,不管用任何形式,能夠去除貪瞋癡,斷殺盜淫的,這個就稱之為好話。

再者,講說大乘,所說之法不墮戲論、不墮兩邊,這個是好話;所說的話直指人心,教人家能夠明心見性,這個是好話。所以不是只有世俗的口善,不是只有講幾句好聽話,講一些人家愛聽的,那個都不完全算是好話,歸根結底在於你的知見正不正,講到深入的,所說的話離過絕非,離一切相,不取相不分別,這個是好的,這是正的。你講的話讓人家墮在愛見分別當中,這個話就是惡口,所以你看有些人講經,有些人講佛法,天天都在那裡造口業,那個不是佛法,講的那些話不能令人悟了真性,不能開顯明達之慧,還讓人對於大乘佛法退失正信,這個就不是所謂的好話。所以我們佛門裡面,教人家不要打妄語、不要惡口,怎麼做到呢?你講佛法,講一乘,宣揚一乘;念佛的人,自己多念佛,逢人就勸人家念佛,勸人家修行,這口業自然就善,這就是「行四好」其中之一─說好話,我們用這種方式,讓你明白,接引眾生、接引初學佛;一句好話就是讓你知道你的習氣過失,知道你的毛病,不要講一些綺語刻意討好人,跟人家攀緣,這個都是綺語。不要講人家是非,看到人家讚歎大乘、破斥邪見,你要懂得隨喜讚歎,這個都是修善積德;看到人家破斥二乘外道、破斥邪見,你要懂得讚歎,這個都是好話。所以口業怎麼修?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佛門講的純善,你沒辦法修,真正一乘了義,真正的好話,到絕待圓融之處,那是不可說,所以說:「無說無示。理符不二之門。」但是以方便力故,為大眾演說,所以又講的:「因言顯言。方闡大千之義。」這是佛門講的說好話。


你是一個佛弟子,你就應該懂得讚歎大乘,懂得讚歎佛法,讚歎三寶,這個就是說好話,其他的都是閒話。沒事的時候,你就是念佛,不得已要說就講佛法,不要講一些壞人道心的話,不要講一些世間話令心散亂放逸,不要講一些沒有因果的話,講一些世俗的那種心靈小語、勸世的話,那些沒有用,因為很多都沒有因果,不是正知正見,學佛人要懂,出家人更要懂,如果你周邊的這些出家人不懂,你要告訴他,你要把正確的觀念教給他,為什麼這樣講,因為現在有一些出家人不上進,不學無知,不願意上進、不願意改變,你是懂得的人,懂得的道理這些居士,你要教他、幫助他,大家都是同參道友,雖然他顯現出家相,但是人難免需要提醒,你發好心勸他,勸他學一乘,這個是我們佛門教導的所謂的好話,不是世間的綺語,也不是世間話,希望大家能夠懂得如何善護你的口業,如何來修你的口德,你能讚歎大乘,能勸人家學大乘,這個就是有口德;你能破斥邪見,這個就是有口德;你幫助人家破迷開悟,幫助人家念佛成佛,這個就是你口業善,你有口德。不是講一些綺語,人家愛聽的,那個都是令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所以我們學大乘,要有正知正見。那麼,後面所謂四好當中還有三好,我們會陸續為你用佛教的方式,給你作說明,讓你真正能夠做得到,能夠知道怎麼做,不會變成一個世間人,不會變成沒有學佛的樣子。希望大家能夠把我今天要講的聽進去,並且去省察及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