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離心意識參


離心意識參
悟顯法師 開示:

禪宗的祖師常教學人,所謂「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其實佛法任何的宗派包括淨宗,也都不離開這一句開示,為什麼呢?淨宗雖然「指方立相」,但是目的也是為了見性,但凡你要見性,必須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而妄想、分別、執著正是禪宗講的心意識攀緣造作的一個作用。所以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就是教你離開日用現前種種的顛倒、分別、能所、對待、同異等等的這些一切相待相,一切貪、瞋、癡,你才能夠打開本來,你才能夠見到真如佛性。

「離妄想境界求」,妄想境界這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你要見性,你每天都在自己的妄想境界裡面,天天在那裡打妄想,那個沒有辦法見性,你沒有離開心意識,你參究不可能有成就,念佛也不會有成就,學教也不可能有成就。所以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不是教你不用心意識,是叫你「離」,祖師講得很清楚,離心意識參,而不是無心意識參,無心意識參那你就變木頭了,也不用參了,也不用學佛了,沒有人成佛,它只是叫你離開顛倒分別而已,你才能夠參究。

所以,你看祖師大德常講一些禪宗的詩句,無外乎都是教你離心意識,不讓你起絲毫的見解、想念,像你們常聽到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又說見性後如何?如何能見性?等到石女能生兒,那這個就是見性之時,什麼叫「石女生兒」?就是石頭做的女人,雕刻出來的女人,這個像能生出兒子,那這個就是見性的時候,你這心意識離掉了,離心意識參。所以你平常就應該離妄想、顛倒、執著,可是現代的人學禪,他反而是看到了禪宗祖師的開示,卻沒有離開心意識,反而墮在心意識上,墮在心意識參,墮在妄想境界求,那就沒有辦法參究,他一參,他是一整篇的道理啊,這個就是問題。

為什麼說末法的眾生他的心很執著,教你不著文字,結果就一堆人不看經典,孰不知你不看經典,正好墮邪見,不能見性;教你看經典又著文字,實際上文字性空,是教你離文字相;聽經呢,著名相、著音聲相。所以都沒有離心意識,都是墮在自己的凡情分別裡面,愛見分別當中,這個就是你還是在那裡取著。黃檗禪師講的,你如果要學佛,一切法總不用學,唯學什麼?唯學無求無著。你看看有的人聽到離心意識參,就跑出了一個「捨識用根」,「捨識用根」這個是交光大師提出來的,他也是完全沒有搞懂,不光我們看他沒搞懂,蕅益大師甚至把他斥為邪見,你把意識心捨掉了,那誰成佛啊?《楞嚴經》講的「識心圓明,遠離依他及遍計執」你要把識捨掉,那你不就如同木石了嗎?所以教你離心意識,不是教你無心意識,你的心還是正常在那裡作用,只是離開了顛倒分別而已,離開了能所、對待、有無、一異。



所以剛才講的禪宗祖師的開示就是給你脫黏解縛。你著有,他給你講空;你著空,他給你講妙有;你又著空又著有,他給你講非空非有;你著非空非有,他給你講亦空亦有,遣情去執而已,所以這個叫離心意識,從這裡發悟,從這裡成就,不然你墮在心意識當中,那你就會產生妄想境界。有些人他參禪,他想出來那個境界,那是他妄想境界,他以為他開悟了,他以為他見佛了,所以就造成「暗證」。所以為什麼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這是禪宗修行的方法,根器要相當地利,他可以用很強的慧力打開本來,明心見性;還有一種就是用禪定,很甚深的定功,然後再加上慧解也可以。所以他的根器本身要非常利,重點在於悟心,還不在於禪定。

黃檗禪師講,凡夫初悟心跟等覺悟的這個心是完全一樣的,沒有差別,差在哪裡呢?差就差在你的習染重,他的習染輕,所以為什麼說開悟後,勤除習氣,但是你要能夠發悟,你要能夠明心見性,第一個教你平常日用當中不生分別想,教你離心意識參究,就像教你參念佛的是誰,這叫「話頭」,不是你去想念佛的那個人是誰,誰在念佛,它不是,它是用這一句話頭打斷你的妄想,古德所謂的「把斷要津、鎖斷咽喉」,讓你用一句話頭,你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而後豁然心開,為什麼?因為你在這個話頭裡面得力了,你碰到什麼境界,你這話頭一提,你就能夠離開心意識,離開妄想境界,你就不墮於凡情聖解當中。

凡情是問題,聖解也是問題,所謂佛見、法見、還有凡夫情見,這些但存有絲毫見地、絲毫見解,你都沒有辦法見性,你都沒有辦法開悟,因為我是剛好想到禪宗祖師在講的這一句「離心意識參」,特別是這一句,在末世很多學人,不管是學教下、學禪的,他都有誤解,以為說我心不要動,我不要想了,我跟一個木頭一樣,那我就叫離心意識,或是無心意識,或是把識給捨掉,或是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用心意識,他不知道怎麼離,心意識是什麼?你用名相來解釋,心就是第八意識……,那個都是名相,六祖大師講「但用名言無實性」,重點是「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是教你不墮情見,不墮分別,這個才叫離心意識參究,相當地重要。

當然淨土宗為什麼說到後來,你還是得離心意識,因為你要見性,但是它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的方式,用一句佛號代替八萬四千煩惱,它厲害在這裡,你縱然沒有見性,一樣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禪宗它是必須打開本來,打開本來還猶有隔陰之迷,有的一投胎他就忘記了。你看秦檜、看草堂青禪師、五祖寺的戒禪師這些人,他們都是開悟的,都是打開本來的,但是悟後又迷了。你看像蓮池大師就是開悟以後,他又學淨土,他知道淨土宗確實保險,所以古來祖師講的「離心意識參」,不是教你墮心意識當中參究,也不是教你把心意識滅掉,《維摩詰經》講的「但除其病,不除其法」,去掉的是什麼?去掉的是你的妄想、分別、顛倒,你對境產生的有無、一異、人我、是非等等,這個要把它去掉,這個叫離心意識,而不是說我的心都不要動,我也不要分別,我也不要看,我也不要聽,那你就跟木頭一樣,這樣子沒有用。你是要成活佛,不是要成木佛;是教你成佛,不是要成木頭,成木頭那你就修個無想定,你可能可以修成木頭、修成石頭,你的定功很好,幾劫都不用出定,但是你要見性沒有辦法,見性須是離妄想顛倒,離開一切的情見分別,離開一切能所,這個叫離心意識參究。所以用話頭,話頭是教你離開情見分別顛倒,妄想分別顛倒,不是教你去想這個話裡面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境界。所謂「宗門最忌談境界」,這是禪宗最忌談說我參禪有什麼境界,又見佛,又悟了什麼,又得了個什麼道理,這些都是問題。



「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希望後面的人不要誤解了,這個誤會其實滿大的,就像我剛才講的那幾種誤會。有人自己在那裡打妄想顛倒,墮妄想境界當中,還以為自己在離心意識;有人認為說我不要用心意識,我也不要看經,我也什麼都不要想,墮在無想當中,如木石無異,他以為他這樣叫離心意識。所以祖師用詞很巧妙,教你離心意識,不是教你無心意識,也不是教你著心意識。為什麼講心意識呢?就是它是能起一切煩惱顛倒的根源,但是這個煩惱顛倒的根源,你只要能夠離煩惱,《楞嚴經》講的不隨煩惱,它就恢復本來的作用,就像祖師講的「車匿解真,不改賤稱;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這蛇變為龍,牠沒有絲毫更改,這個悟了還未悟,同樣的道理,所以這個叫離心意識參。

為什麼不用心意識?因為讓你迷惑的,它的根本的作用還是心意識;讓你覺悟的,你還是得靠它,但是你不能說用它,用它那你就墮凡情,不用它那你墮木石,這個是很巧妙的一個說法。所以後面的人一定要知道,是教你不墮凡情,不墮聖解,不墮自己的妄想顛倒當中,這才叫離心意識,而不是說沒有心意識,不要想,你這樣參才有可能有一點小小的契入,有一點走在參禪的正途上,走在學佛的正途上,包括你學教也是一樣,學淨土宗也是一樣,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立冬】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老實念佛




【立冬】 201911月8日  農曆十月廿六

立冬念佛到君傍。一句彌陀意味香。
日短清虛人事少。夜長寂靜道心強。
家中自有蓮邦室。物外豈無淨土場。
到岸請君回香望。彌陀卻在性中彰。


阿彌陀佛



佛菩薩那麼多,念哪一尊比較好?
悟顯法師  開示

若是告訴你,要念觀世音菩薩,你們就都去念觀世音菩薩了。若說念阿彌陀佛好,那又會有人把念觀世音菩薩的人看成罪人。甚至會說,除了阿彌陀佛可以念,其他的都不能念,否則就是夾雜。甚至一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有人覺得其他的佛菩薩都不如阿彌陀佛,認為「在所有佛裡面他最大」,很多人都是存這種錯誤觀念。其實佛佛道同,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性德上,菩薩與佛與眾生亦無差別,所以心裡不要起分別。可是,在力用上,也就是所發願力上,是有所不同的。像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地藏菩薩願意幫助地獄惡道眾生,如果有需要菩薩他們幫助的地方,請念他的名號,都是可以的。

若是自己修行,可以專念。如果遇到天災人禍,要念觀世音菩薩,或為苦難眾生迴向也沒有問題,是都可以兼修。看你是專念佛或專念觀世音菩薩、專念地藏王菩薩都沒有關係,或專念哪一尊佛菩薩都行,重點在於有念這尊佛菩薩。佛的名號無量,是廣義的,所以大家的心量不要狹隘。

我們還是念阿彌陀佛最好,因為修淨土法門念這尊最直接,不用再特別迴向,所以它又叫不迴向法門,修其他的法門每天還要迴向,將所念其他經咒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這樣因果才相符。

至於正修要念哪一尊,就看你是跟哪一尊佛菩薩的因緣,念觀世音菩薩也能往生淨土,持大悲咒也能往生淨土,沒有說一定要稱「阿彌陀佛」才行,只是我們精舍提倡念阿彌陀佛。這些觀念要知道、要正確。


最後,若問我念哪一尊比較好?我還是要說: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更多精彩: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原來阿彌陀佛的願力這麼偉大 !!




原來阿彌陀佛的願力這麼偉大 

悟顯法師 開示:

那天我才在跟同修講,一個人的福報大的,他能夠帶一家公司,能讓幾十萬人有飯吃。福報更大的他能帶一個大國,讓十幾億人有飯吃,能夠過上好日子,這個算福報很大的,因為他要當一個國家的領導,他的福報要相當大,還要大過這些惡業的眾生,他才能帶他的福上來,我先講世間的。

一個人他能度百人成阿羅漢,度千人成阿羅漢,你看這功德大不大!度萬人成阿羅漢,甚至《法華經》講的度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道眾生,從出生到八十歲七寶供養,乃至成就阿羅漢,你看這個人功德大不大?大!比世間的國主,就是國家領導都還大。

你看看像現在我們中國講的脫貧,國家的領導班子他這個福報就大,他能讓十四億的中國人脫離貧困。美國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我們上個禮拜講過,按照聯合國發布的,美國還有四千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一千八百萬人絶對貧困,這是這一兩年的統計。

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即將在明年徹底告別貧困,五千年來從來沒有,你看這個福報大不大?大!



可是你看到佛門裡面來,他這福報又更大,能讓這麼多眾生都成佛;你再看阿彌陀佛他的智慧、功德、道力,他的願是不是更不可思議,他能令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圓滿成佛,這個不得了的事情!

他不光只是給你吃飽,你看到極樂世界去,衣食自至,這都彌陀的福德、願力。然後能教化你,你即使是五逆十惡具足不善,惡到不能再惡,我們講的惡貫滿盈,這樣的眾生他都能夠幫助。

地獄道的眾生習氣重到不可思議,你只要念佛往生淨土,最遲十二大劫蓮華就開,得百法明門,你就能明心見性,後面還要再起修,而且還壽命無量,沒有生病,你看極樂世界沒有病苦。

你看這世間有的,人最大的敵人是什麼?壽命短啊,在這短命的幾十年當中還有病苦,還有憂悲苦惱什麼都有,但是極樂世界全部沒有。

你看佛的智慧、神通道力大不大?非常地大!而且是十方三世,不是只有這娑婆,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法界盡虛空遍法界。

《華嚴經》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的微塵國土。」這國土像微塵這麼多。蓮華臺藏世界也只是眾多的世界種其中一個而已,雖然裡面就已經品類數不清了,蓮華臺藏世界外還有國土。

他說他能令十方三世一切的眾生皆能往生,然後圓滿成佛,你看這個不可思議!不是你世間的人王,不是世間的天王、梵王可以比的,加起來都沒有辦法比。

所以,你再看到《無量壽經》,「如來深廣智慧海。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講得很清楚。

「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他才能夠開示,才能夠知道阿彌陀佛的願力、智慧、神通道力有多麼廣大!

所以我跟同修講,你看一個世間人,有福的人他能讓幾十萬人吃飽;大一點的能讓幾億人吃飽,過上好日子,沒有太多的苦惱,這個就很厲害!還能修功德。

《法華經》講的,能讓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眾生,滿八十歲的七寶供養,然後又證阿羅漢果,這功德非常大,不及你聽《法華經》。

你看阿彌陀佛能令十方三世一切眾生,普皆圓滿成佛。


我們一層一層地這樣比,那你就非常清楚了,非常地明顯,非常地明白了,所以讚歎阿彌陀佛為大醫王,讚歎他為大願王。你們唱讚不是都有唱:「彌陀佛大願王。慈悲喜捨難量。」就是我剛才講的這樣。

所以這裡講:「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節錄自 悟顯法師 宣講   彌陀要解 第78集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善導大師教授淨土法門



善導大師教授淨土法門
悟顯法師 開示:

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他在他的著作裡面教我們後世的學佛人,他告訴我們:念佛的人,學習淨土宗的人,要有信心、願心,同時還要念佛,不能只有信願,而不念佛。你發願求生淨土,如果沒有透過念佛修行,那是不能往生的。這很重要,因為有一些人覺得只要有信心,願意去,那就能去。但是我們淨宗歷代祖師都是這樣教的,教我們具足信願行。

這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你少一樣都沒有辦法成就,所以不能說我只發願就能夠往生。像一些搞本願念佛的,善導大師是完全否定本願念佛。他說這些人是投機取巧,用這種心態,想說臨終十念,就想要往生淨土。以為自己發個願,發了願以後,那就不再繼續念佛了。那他這個願就等於是間斷,這個信願就不具足,這不能夠往生淨土,這樣子也可以算是偷心未死。善導大師講:這一種修行,是錯解經論,是依論不依經,他不聽佛的,依的是論典。所以我們學習淨土法門,你要看淨土宗的經典。有一些是其他的修行方式,你修學還是要依淨宗,因為有一些菩薩講的論,你看不懂,你還是要依淨宗的經典修學,你不能夠依論來修,要依經而修。像這些以為只有信願就能往生的人,善導大師說這是錯解了菩薩造的論,錯解了這些論典,才衍生出這樣一個錯誤的修行方式。

如果你念佛沒有願能不能往生呢?一樣不能往生。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發願,你只是念佛而已。你念阿彌陀佛,念得再好,沒有發願,那西方淨土你一樣去不了。所以說信願行這三個缺一不可。所以為什麼念佛,像你們剛才念佛的時候,先念六字,六字這是讓你提起來,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稱「南無」,南無就是「歸命」的意思,這歸命就是願往,就有信願,念阿彌陀佛,這就是行。所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信願行就具足在其中,念到後來轉板,越念越直捷,就改稱四字。

為什麼在佛門裡面,先稱六字?六字提起你的信願,讓你皈依阿彌陀佛,你這樣子念佛才功不唐捐,因為你是帶著信願在持名,而不是只是持名而已。如果你熟悉了,你的信願不退了,可不可以直接念四字?也可以,因為念佛,你已經很清楚了,就是要求生淨土。所以你不要在外面聽人家胡說八道,跟你講只要有信願就能往生,戒也不用持,佛也不用念,臨終靠個十句佛號就能往生淨土,這個說法,這種修行的方式是不對的,而且是祖師大德所喝斥的,因為不符合我們淨土宗修學的方式。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所以他說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說,絕對不會錯。所以你不要聽信這些外道所說,講的這些東西似是而非,剛好又符合你們的習氣。眾生最喜歡懈怠,看能不能少念一點佛就能往生。在現實生活當中,你又想要得個快活,又想要順心如意,佛號也不想念,戒也不想持,行也不想修,臨終還想要往生淨土,你想這個因果正確嗎?這個因果,你造世間的業、造世間的因,你就是輪迴的果;你造出世間的因,你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是成就圓滿的佛果。所以你現在要是不修行,你要是想要偷懶,想說我懈怠一點,看有沒有其他的方式能夠把阿彌陀佛騙過去,那你只是自己騙了自己而已。所以你要去看祖師大德教你的,教你怎麼修才是正確。你要看經典怎麼說,善導大師說的,他都是引經據典,他說的都是經上有說,他也不敢依自己的意思,所以他教我們要依經不依論。

你們不要再亂聽,聽到這些修「本願念佛」的,他說他只要第十八願,臨終十念一念,只要我相信,其他的他都不要,他也不持戒,也不修行。他覺得只要相信了,就能往生,這是祖師大德否定的,而且是完全地否定,你要是這樣修不能成就。所以我們念佛的人,在這一聲佛號當中,你就是具足信願行,就是願生淨土。這個世間你再有錢、再有名;你沒有錢、沒有名,這些都是虛妄的。你事業做得再好,你事業做得不好,我說的事業不光是世間的事業,即使是佛教的、佛陀的事業,你是個大法師、大居士,你做得再好,統統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你帶得去。所以學佛、念佛要帶著信願,要求出離。出家是來修行的,在家到佛門也是來修行的,不是要來做大法師,不是要來做大居士的。你做大法師,什麼大?業障很大;大居士也一樣。你有這一念心,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求了生脫死,了脫生死是學佛的目的。

在末法,你沒有能力斷除惑障,所以教你念佛;有能力斷的,修念佛法門也能斷,所以非常方便,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沒有比淨土法門更好的方法,但是你的心態要正確,方法要正確。心態是什麼?信願求生,發出離心,一向專念。你的心態,要有出離心;你的方法,要一向專念,僅此一向別無雜念,久而久之,你的心就清淨了。這個心清淨不是定在那裡,它虛靈寂照,它有作用的,對境能不迷,遇緣能不亂,在境界當中做得了主,不會被境界給拖走,拉去輪迴,你的心可以算是漸漸清淨,這是我們修學佛法能夠得到的利益。

所以跟大家強調心態要正確,不要整天想一些投機取巧的方法。聽人家講好像很簡單,結果那個方法是錯的,你還拼命地相信,還覺得自己撿到便宜,其實你虧大了。念佛這一聲佛號當中,就是有信、有願、有行。這心態很重要,你不能只發願,你沒有念佛這個願是虛的;你有念佛,沒有發願,這個佛號也是虛的,不是真正能夠讓你往生淨土,所以需要信願行這三個都具足。這是善導大師教我們的念佛法門,教導我們怎麼修學淨土宗,大家一定要記得,不要被這些錯誤的知見給汙染。其實你若是真正一個老實人,他們也汙染不了你。為什麼?因為你不會投機取巧,你是真正想修行的,真正老實的。希望大家能夠老實念佛,祝福大家能夠得一心不亂,得念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