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為何要多吃素?😋 ~ 健康長壽

吃素有福




💥為何要多吃素?😋


 健康長壽
素食才是美食,可淨化身心。
吃肉相當於吃毒,病從口入,動物死屍富含大量毒素物質,根本無益於人體健康。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為何要多吃素?😋 ~ 社會和諧

吃素有福




💥為何要多吃素?😋

 社會和諧
尊重生命,拒絕暴力,可為社會帶來祥和之氣。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為何要多吃素?😋 長養慈悲心


吃素有福


💥為何要多吃素?😋

● 長養慈悲心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為了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減少殺生。
吃素是愛護動物的表現,保護生命,使牠們遠離宰殺的恐懼,也是放生。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為何要多吃素?😋 歡迎分享 功德無量

吃素有福



💥為何要多吃素?😋

 長養慈悲心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為了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減少殺生。
吃素是愛護動物的表現,保護生命,使牠們遠離宰殺的恐懼,也是放生。

社會和諧
尊重生命,拒絕暴力,可為社會帶來祥和之氣。

健康長壽
素食才是美食,可淨化身心。
吃肉相當於吃毒,病從口入,動物死屍富含大量毒素物質,根本無益於人體健康。

生態環保
保護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
使地球減少負擔,節能減碳,保護人類以及物種的生活環境。

什麼時候最應吃素?
如果能保持這樣的良好習俗下去,從年初一到十五,乃至整年都吃素,就能如佛經所說,這個世間沒有刀兵劫。那大家就能得到真正的平安。你不殺生,你吃素,那跟眾生結的是好緣、結的是善緣,有善緣就有好運,善緣能帶來很大的福報,那所想要的「事事如意」也都可以得到了。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淨語1 夏蓮居居士

蓮公淨語


 淨語  夏蓮居居士    著

題指月錄(二首)

其一

 初祖來東土 教外傳佛意 笑殺寶誌公 活埋梁武帝 

一葦可渡江 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頭陀 真不立文字 
既已絕言說 胡為復招忌 屢毒不肯死 忍痛緣何事 
後來見神光 面目翻然異 無法與安心 開口又說偈 
更予四卷經 秘密為授記 前後若兩人 直似小兒戲 
我欲一問之 只履竟西去 從此起葛藤 糾纏永難息
(於此下得轉語,方可談宗。)



✨農曆四月四日🌸文殊菩薩聖誕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恭祝 ✨🙏✨  文殊菩薩聖誕

❤️一心觀禮,法王長子,七佛之師,勝妙吉祥,無垢大聖,願共眾生同生極樂,繫心一佛,專稱名號,即於念中,得見彌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師利菩薩。

🌺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問文殊菩薩:「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

🙏 文殊菩薩回答:「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如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

🌺 大師又問:「當云何念?」

🙏 文殊菩薩開示:「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阿彌陀佛48願


❤️我們知道佛門裡面菩薩眾中,最有智慧的就是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為什麼這麼有智慧?

🌺 文殊菩薩自己說:「過去生我也是因為毀謗大乘的緣故才種下善根,受完果報以後,因為這善因,再出生就感得辯才無礙。」他的智慧能力是那個時代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的,他說:「我現在成就菩薩位次,回想當初要不是我接觸到大乘,種了一點善根,就不會有現在。當然,毀謗大乘一定有果報,但等果報結束以後,善根會發起,所以不必擔心。」所以佛菩薩及祖師都說:「或讚或謗都是利益。」你把佛法推廣出去,把正法弘傳出去社會才會安定,眾生的心才會安詳,才不會貪欲心重、我相重。

🙏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一分去替別人想,這個社會就會進一大步。可是相反的,若每個人只想著自己,每多一分想自己,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退步,人就越自私,社會就越不和諧。所以流通正法是有絕對的必要性,尤其是佛法,佛法不但能夠幫助社會,幫助國家,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了生脫死,幫助眾生遠離災難。它不但可以解決現生,還可以解決來生的。

🌺 有時或許你現生的厄難不一定消,但你來生不會再輪回,不會再遇到這些厄難。佛法不但可以解決你現在的痛苦,還告訴你「種善因得善果」的觀念,你要是真肯念佛,就不會再造惡業,佛法可以把「惡」的根斷掉,這是流通佛法的真實利益,佛法給眾生現前的好處。

🙏所以希望大家能發菩提心,為佛教,為眾生,為正法久住而流通佛法,這是相當重要的事。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恭錄自~ 放下我執• 修行解脫之道-念佛開示(悟顯法師 開示

💥請關注~大乘定香精舍微信公眾號 : mdxvbd




🎊悟顯法師的博客 :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二十二願:國無女人願 第二十三願:厭女轉男願 第二十四願:蓮華化生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願文)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講述)

這是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跟第二十四「蓮華化生願」。前面講到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這一願其實對於修學淨土的人來說,非常地重要,關係到每一位同修,甚至關係到十法界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有宿惡,也就是過去都有習氣。這個迷沒有根本,迷的時候沒有時間相。不得已跟你講個「無始」,就是「沒有開始」,也就是常說的「無始無明」,這「無始」裡還有一個密意,就告訴你這個迷「無根」,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大乘講「無生法忍」,「無始」就是無生的意思。所以《釋教三字經》講:「無始終。無內外。」就是無始無終。這個無明有沒有開始呢?沒有。有沒有結束呢?也沒有。因為當體即空,當體即空。方便說以「無始」為始,實際上這個說法,是方便中的方便,從無始生死以來,你都有習氣、都有業障。一切眾生都應當悔過,懺悔過去所造的業,不光是做的事、結的果,乃至帶的這些習氣毛病:喜歡攀緣、貪瞋癡、慳貪、自大、憍慢、……等等的這些問題,這些統統都是習氣。你應當要看到,要了解自身的問題,這才稱之為悔過,因為你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毛病,你沒有辦法懺悔。所謂你要抓賊,你要知道賊在哪裡、誰是賊。那麼就在你起心動念處,你習氣正在起來的時候,你要能夠覺察它,這就要看大家平常的夫。

所以為什麼講要修戒、定、慧,「戒」能防非止惡,惡防,非止。你粗重的習氣止住了,你的心才能夠定得下來。所以提倡學佛人要用《學佛行儀》,讓初學「由外而內」,而後「內外一如」。你有好的威儀,你的心才能漸漸地定下來,才不會犯大過失。有「定」以後,你看經才看得懂,你才能夠覺察、才能夠覺照,又再加上你對於經典、對於般若能瞭解,你才能生發出「慧力」。有智慧力能斷除煩惱,所以說這個戒、定、慧是三無漏學。「戒」狹義地來說,是指戒經上佛教條式的制定,告訴你這不能犯、那不能犯。廣義地來說,對治你煩惱習氣的,乃至經典上所說的這些道理,統統都可以算是戒法,所以你要看經、要讀經,這樣才算是悔過。所以拜懺很好,你們去拜懺,在懺本裡面、懺儀裡面都會告訴你,你有什麼過失、你有什麼毛病,教你發露懺悔。所謂「發露懺悔」不是讓你把過失再講一遍給大家知道,而是讓你知道自己有什麼毛病,然後再告訴你,你本自清淨、一塵不染,這些過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才叫真正的懺悔。你去拜懺,這樣才有真正懺除業障。這裡講「悔過得生願」,你是不是真正悔過?真悔過的人,就不再貪著世間了,不再好樂你的家庭了,從前所希求的你統統都放下。也不與人爭,也不跟人家比較,這才叫悔過。佛教講這個不是消極,世間人看佛教,覺得:你們佛教也不跟人家競爭,也不跟人家比較,你怎麼知道你的能力有多強,這個社會怎麼會進步?實際上佛法講的是修為;你事業做得大不大,講的是福報。沒有福報,能力再好,你一樣沒有辦法做大生意、沒有辦法發大財。佛教講因果、講德行。「德行」特別要註明的是離相之德、離相之行,這才叫德行。你心裡面真正離相了,得失心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自在了。是「得」、是「失」都無所謂。人家讚歎你、說你能力好、賞識你,你心裡面一絲毫不著,不在乎、不在意。說你差,你就當消業,破除你的我執、斷除你的「我相」,這都是修行的方法。那麼你才真正算是一個悔過之人。既悔過,你就不能再造新殃。

佛法講的「懺悔過失」,跟一般世間人講的修身,不算是完全相同。因為修身只在這個身上做夫,頂多在心上做夫,我們佛教是叫你要離相、離念,世間人從事相上的過失改到心地上的善良,只做到善良而已。佛教是教你要離相,心要不著相,布施要三輪體空,持戒也要三輪體空,忍辱也要三輪體空,統統都要三輪體空,經典上教的是要叫你離相,讓你不住相而行布施,不住相而持戒,不住相行六波羅蜜,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你在生活上,要能不住相,要觀一切法當體即空,要常作如是觀,常常這樣觀察、這樣觀照,那你的心自然離相、自然離念,這才算是悔過,你才能夠得生淨土。很多人講淨土宗不用斷煩惱,所以他就處處著相,放肆地著相,那一樣不能往生。為什麼?因為你著世間相、著出世間相,都不能證果,可是你執持名號可以往生,淨土宗持名,是專門讓眾生來執持名號的,可以帶業往生淨土;但是你要是著世間,貪戀世間名聞利養、家親眷屬、榮華富貴,那就沒有辦法往生;還有貪戀貧窮的也是。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有人貪戀貧窮?當然這個「貧窮」不是你們所謂的貧窮,是指喜歡清貧生活的人,他覺得這樣生活很清高,有人讚歎、有人供養,處處受人尊敬,這些統統都是修學的問題,都不是真正悔過。所以講到修行出三界,只有佛教講的最圓滿、最究竟,所以應當要依佛的經典、依佛的教誡。

這一願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只要你有悔過之心,你一心繫念,能夠心心念佛堅固不退,都能夠往生淨土,真是給我們無比的信心,而且一往生淨土,皆是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這麼殊勝的大便宜,確實不是其他經典裡面的法門,所可以相比的,確實沒有辦法跟《無量壽經》的殊勝相比。一個凡夫,甚至造惡業的凡夫,臨終之時,十念、一念皆得往生,往生以後皆是阿鞞跋致,皆是一生補處,這一生絕對成佛,不用有任何疑惑。確實太殊勝,以至於世間人不相信,學佛人不相信,阿羅漢也不相信,甚至多有菩薩也不能相信,他們不知道佛法講頓超,淨土宗就是圓頓之法。為什麼說「圓」呢?一生補處,圓滿成佛;為什麼說「頓」呢?惡業凡夫,十念、一念頓超三界,徑登四土,這真正是圓頓。我不是說禪宗不好,但是禪宗講頓,不是人人可修,這是事實。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我接上上根人,其餘中下根人絕分。但是淨土宗呢?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每一個人都可以修,而且都是圓滿成佛、圓滿頓超,這是不可思議的。不光「人」可以修,畜生、地獄、餓鬼這些眾生都可以修,需不需要經歷次第呢?不用次第。命終也不復更三惡道,也沒有中陰身,直接往生淨土。現在的人不瞭解淨土宗是圓滿頓超,所以他自以為是,他給你立一些次第,要你先做人,再來做天,再來修小乘,其實全是他自己妄立次第,他不瞭解淨土宗。淨土宗是橫超三界,就像一隻白蟻,牠要從竹子的最底端爬到頂端再出去,用一般的法門,是一個竹節一個竹節地咬破,才能到竹子的頂端,但淨土法門不用,他從竹子的側邊咬破一個孔,直接就出去了,不用經歷次第。所以淨土宗是大乘,大乘法不是建立在小乘之上。如果大乘法是建立在小乘之上,那阿彌陀佛的十念必生願必然是虛設,可是今天阿彌陀佛成佛了,所以這一願必然兌現了,這是圓頓之法。這些惡業眾生將要臨終時,十念、一念皆得往生,他有沒有先學小乘?沒有。有沒有先學人天?沒有。他就是發願往生,稱十句阿彌陀佛名號。由此可知,認為沒有先學世間法,沒有先把人做好,就不能生淨土,這個知見是錯的,跟經典所講的不一樣,所以你要把那些錯誤的觀念改過來;你想想,你對於淨土法門懷疑不信,你對於阿彌陀佛的願力不相信,你還起這麼大的懷疑,還把這懷疑帶給其他眾生,你看你要造多大的業?你要受多苦的果報?古德講:疑能生苦,苦生疑。為什麼「疑能生苦」?因為他對於淨土法門不信,所以他三界出不去;三界出不去,業障又越來越重,又對淨土法門更疑惑。唯有念佛可以破除疑惑,《無量壽經》講:「疑是菩薩修行最大的障礙。」你認為要先做人才能往生淨土,你是對於淨宗疑惑,你是不信淨土宗,你不信佛的智慧,你不信自性的功德,再講更貼切一點,你甚至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你不知道他確確實實可以普遍接引十方一切眾生,這是真真實實的。

所謂「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這法門不用透過次第修。而學小乘還要先修五停心觀:多欲眾生不淨觀,散亂眾生數息觀,多瞋眾生慈悲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學淨土不用經歷這些次第,你只要念佛發願求生,佛一定來接,單提一聲佛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絕對會接引你,有沒有說要先把人做好?沒有!所以你從四十八願的願文裡面,你就看得一清二楚了。祖師大德講:「萬億人中一二知。」為什麼這麼多人不信?為什麼你聽到人家講的話就退轉去學世間法呢?因為你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夠,你對於淨土宗的原理原則、對於心性不瞭解,所以人家給你說兩句:「你沒有根、沒有基礎」,「你學佛沒有先學做人,怎麼能夠成佛?」講一些邪見的話。再加上你心裡面的邪見,內邪跟外邪同時引發,那你一定生病。

所以大家要曉得,大乘佛法不是建立在人天,大乘是建立在心性。我們中國的祖師講經凡是大乘經典,講經以前一定講玄義,所以你看大乘經典,像《無量壽經》前面玄義,我們在十門開啟的時候就有講到:「本經體性。」就是告訴你這部經是依什麼而說的,是依自性而說、依佛性而說。所以是告訴你「大乘是建立在心性之上」,以心地做為基礎,這個道理非常明白,絕對不是建立在小乘,也不是建立在人天。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楚:「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乃至「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佛從來都是用大乘幫助眾生,「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佛從來不用小乘度眾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又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佛只給你講一乘,這淨土宗就是一乘,一佛乘,所以說是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就是一乘了義。是華嚴的奧藏,法華的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都不離念佛,所以你們一定要相信。若佛講的話你不信,你要信人的、信鬼的,那就沒有辦法。現代人講話都是不負責任、鬼話連篇,老說是哪一個通靈的來講,又是哪一個附身的來說,全部都在搞鬼神,這清淨的佛門裡面被那些人搞得亂七八糟的,你們還以為那些是什麼奇特的事情,好像能夠顯示哪一個人是多有修、多有德,其實那都是鬼通,是鬼在作怪。如果出家人學佛學到後來,是由鬼來幫你印證,說你有修,那你這修行就很悲哀了,既不是佛菩薩來印證,也不是祖師大德來印證你,居然是鬼來印證你有修,那你還很得意?真的越修越退轉,這基礎連人道都沒有,打到鬼道去了,所以一定要清楚「悔過得生願」。

很多人誤解「國無女人願」這一願,說阿彌陀佛不平等,阿彌陀佛有分別心,甚至藉此毀謗阿彌陀如來,當然這些無知的人將來必定都是到拔舌地獄、耕舌地獄去受苦報。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看到這世間有男女這些問題,在男女當中又特別體察到女眾特別辛苦,以現代話講是「女人真命苦」,又要工作,又要養小孩,又要照顧先生又要照顧婆家,在工作上要跟人家競爭,在婆家上要維持表面的和諧,其實心裡都很苦。法藏比丘看得到,他知道女眾有這些問題,所以特別照顧你們,你要真正要能體會到,所以你不能說他男女不平等,他是真正的平等,他就是知道你苦在哪裡,所以告訴你:「國無婦女。」無婦女就沒有女眾之苦;那「國」有沒有男子呢?「男子」是方便說。極樂世界無男女相,男女相是對待,無女就無男,有男就有女。後面講「大丈夫相」,「厭女轉男」是隨順這個世間講的,因為這個世間的人思惟不出男女,極樂世界佛菩薩沒有男女相,佛菩薩要是有男女相,那他四相就具足,那他就是凡夫,他不能有意生身,不能夠方便隨緣示現,那你們向觀世音菩薩求男就不會得男,求女也不會得女,因為他不得自在。佛菩薩沒有男女相,但是他看到這個世間女眾受的苦難,所以告訴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女眾,就是沒有這些苦,所以不是不平等,而是真正平等。經典上告訴你:「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所以你們不要毀謗阿彌陀佛。

有一些披著袈裟的假出家人,那些女眾她反對八敬法。要知道,不守八敬法就不能稱為「比丘尼」。有的人很傲慢,她還說佛教如果不廢除八敬法,她就不出家。告訴你:那妳最好不要來佛門出家,佛門不歡迎妳。妳要進佛門,妳要出家當比丘尼,釋迦牟尼佛規定女眾就是得守八敬法,不守,就不能稱為「比丘尼」,妳不算入僧數。有些人她不想守,她就說八敬法是假的,她說沒有八敬法,甚至燒毀八敬法,這就是睜眼說瞎話,亂更改戒律、更改經典,謗佛、謗律,她們是現世的提婆達多,這些人將來果報都在地獄,你要看下地獄的人長什麼樣子,

你就看那些燒八敬法、破壞戒律的人。你不要看他現在人模人樣的,將來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樣,甚至他的心已經是地獄心了。瞋心毀壞三寶、毀謗三寶,這罪是最重的。其實是他們男女相很重,心裡有高下。還有人妄說要搞十八女阿羅漢,要知道阿羅漢只有丈夫相,沒有男女相。這就是愛欲心太重,出家到後來,賊心不死、偷心不死、世間男女心不死,所以他就見有男女相。佛無男女相,他那叫丈夫相,你不要認為「丈夫」是指「男」,佛的相就叫丈夫相。這樣子講,你才能夠了解,佛身相殊勝,不屬男女垢穢之相。有些人說女眾身體很汙穢,男眾身體也很汙穢,都很汙穢,所以為什麼佛現的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清淨相,不屬男也不屬女,當然也不是「不男不女」,所以稱為「丈夫」。現在的人知見很偏邪,不屬男也不屬女,有些人就會認為是不男不女,這個就不對啦。所以他叫丈夫相。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眾,因為女眾有種種的苦難。甚至,你就活在這苦難當中,你卻不覺得,每天要做這些事情,每天要受這些磨惱,你認為很正常,你認為沒有這樣不行,你不會想出離。所以才講這個世間叫「堪忍世界」!說「堪忍眾生」這是在嘲笑這邊的眾生,說「這樣你還忍得住啊」。這裡的眾生很安於現實生活,受到這些苦難,還很認命,像中國人講的「認命」。實際上,這認命不是真的認命,而是他們認妄為真、隨業流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女眾的地方就有地獄,為什麼?有男女之欲,就有輪迴。所以方便說個「女眾」;你要佛說「男眾」也可以。所以你不要在這裡做曲解,認為佛有分別心;佛根本沒有男女相,也沒有分別心。有分別心的是你,是你世間心太重了。一旦往生到淨土,純是大丈夫相,就是前面講的:「皆是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形貌沒有任何的差別。那是不是每個人長得都一樣呢?是講他的相好都具足,在色身上完全不會損壞。那形貌是不是各個不同?都各個不同,都能揀別得出來。要同,也無所謂,因為大家都有他心通,相貌相同跟相貌相異都無妨,因為都知道對方是誰,所以不必在枝葉上強做分別。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往生到極樂世界確實無有女人。所以你看外面有人,寫了一本極樂世界遊記,說到那裡去看到女眾,這就看錯啦,極樂世界沒有女眾。四十八願講:如果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生我剎。」這「厭女就轉男」。因為在以前女眾很受到歧視,所以她苦惱萬千。釋迦牟尼佛把西方淨土的這個殊勝講出來,讓大家都樂意求生。尤其是在古代印度的女眾,她們沒有社會地位,被人輕賤,所以受種種的苦惱。那麼你只要聽聞阿彌陀佛名號,能夠清淨信,這「清淨信」很重要,你們是不是清淨信?我看很多人來佛門,信都不清淨。金剛經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相信自己本心本自清淨,那你就契入實相。那問你,你對於佛法的信,有沒有達到清淨?還是仍然夾雜你的兒女、你的富貴、你的功名?在裡面。所以看你們投功德箱,我就很清楚。只要講到要印經,大家都樂意,為什麼?因為印經功德最大。你把印經當投資了,風險最小,獲利最大。如果做好事總是想:「我這樣做能夠有多少功德。」你不是想到佛法需要弘傳,希望有更多的眾生聽聞正法。而是用這種高下心在印經,你是用比較心在印經、用得失心在印經。你只想到印經的功德是三個功德箱裡面功德最大的。有這些,就都不是真正的清淨信。你曉得印經功德箱裡面包含三種布施,法布施,因為有法,也包含財布施,眾生聽了經了以後,又能夠得安穩,也包含無畏布施。你看做一個,三個利益都有了。所以一講到要印經,大家都很樂意出錢。但講到放生呢?有些人就不一定了。認為反正是他死,不是我死,眾生死是他家死,不是我家死。還有一些人有慈悲心、有正見的,他也樂意做放生。但講到要供養道場呢?那大家荷包就緊縮了,為什麼呢?你們心裡想:供養道場沒有功德。那你這布施供養做功德的心就不清淨了,你是用計較心在做。試想想:要是沒有道場,誰來幫你印經?要是沒有道場,誰印如法的經典?沒有道場,誰來給你放生?沒有道場,誰講說正法?這個最重要。所以你的心要平等,你要希望的是「正法久住,希望眾生離苦得樂」。你不要只想到:「我自己要做多少功德」。你一想,你落了這個念頭了,你所做的這些行為就不清淨了;你就著相了。所以很多法師跟我講,他說:只要講到印經,大家都很樂意。講到放生,大家也絡繹不絕。但是呢,說要供養道場,心就開始分別了,就想:我這麽供養下去,這個月菜錢怎麼辦?過年又要到了,總要辦一些年貨......,心就起種種分別,那你的心就不清淨了。所以你供養道場也是希望正法久住,你印送經典也是希望正法久住,你放生也是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都應作如是念,你不要計較功德,功德你知道就好。你真正要修,你要修到大功德,

那你要平等心布施供養,不要妄生分別,不然你對於佛法的信,總是帶一點染汙,是不清淨,總是有所求,整天計較得失,看自己念佛能不能多一點福報、多一點功德,兒子、女兒能不能平安?道業能不能精進?沒錯!念佛求道業精進也不對。這下你就老實念,把妄想給除掉,那自然就證入了。習氣要是除了,佛就現前,習氣不除,佛不現;妄想未伏,念不一。所以要知道,你對於佛法的信要清淨。這裡講的是不管是女子、不管是男子都要清淨,你對於阿彌陀佛信得過,你老實念,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夠「轉男相」。現在有一些心裡邪淫的,或女的想要當男的,男的想要當女的,那是心裡邪淫,就另當別論了;或是同性戀的男男、或是女女,這些統統都是邪淫,而且這邪淫比男女之邪淫更為嚴重,這就是佛經上講的大邪淫,絕對不可以。因為講到男女,我們就要順帶一提,不可以搞同性戀,這統統都是大邪淫,將來受的罪比一般男女的邪淫更為嚴重,這當中的因果,不可以不清楚。「厭女」是講不好的,一定「轉男」,是一定會轉成好的,只要你清淨信發菩提心,命終往生到淨土即化為男子。

下面經文講:「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願是很特別的,很多人會想到:自己到極樂世界去,是怎麼樣的出生方式?這裡有講到:是「蓮華化生。」這個世間胎、卵、濕、化,總是不離欲念,經文這裡講的「蓮華化生。」就是離開世間的欲念,所以你不要以為學佛還能夠「正淫」,沒有正淫這回事,但凡「淫」者俱是邪。很多人對於菩薩戒沒搞清楚,講在家菩薩戒,講不邪淫戒,他把它講成五戒。五戒是講夫妻以外,你如果犯淫則名為邪淫。但菩薩戒是「但凡淫者俱名為邪」。因為菩薩戒是可以出三界的,五戒還不能出三界,我是就戒法上來做揀別,這個話要跟你說清楚。持五戒是人天身,得生人天;菩薩戒是出三界,成菩薩。要出三界,一定要斷愛欲,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很多已經受菩薩戒的人沒搞清楚,把菩薩戒當五戒來持,你以為你受了菩薩戒,夫妻叫正淫,那你等於是沒有持好,還犯戒。那你如果是個戒師,你講戒,把戒這樣講,那你雖然不自淫,可是你教人淫,甚至還讚歎淫,這過失都非常的大。所以你看梵網戒本制不淫欲,在家菩薩戒本制不邪淫。這「不邪淫」是說「淫者俱邪」,男女是邪,男男、女女都是邪,乃至非人、非道,統統都是「邪」,這個一定要清楚。很多人他不懂,他以為自己受了菩薩戒,是持在家菩薩戒本,所以還可以搞夫妻之事,這樣就犯戒了。所以你要知道,受菩薩戒為什麼殊勝?因為你真正決心發心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想當菩薩,願意遵守菩薩的規範,做一個菩薩的樣子,所以你們不要誤解在家菩薩戒本。很多在家人一聽到是梵網戒本,那他就不去受,其實他是淫欲放不下,他就選去受在家菩薩戒本,因為以為可以正淫。其實在家菩薩戒本上不是說可以淫欲。「正淫」這一詞是來自於五戒,那是佛制在家俗人。只要講到菩薩戒,菩薩戒它是能出三界的,要出三界,那就是要斷淫欲,你看聲聞戒,它就是制斷淫欲,所以持比丘戒、持比丘尼戒,就能出三界了;沙彌戒也是一樣,他能夠做一個沙彌,他也是斷淫欲的,凡是「淫欲」就稱為邪,沒有說沙彌還可以淫欲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了。常常有人在在家菩薩戒本上搞錯,他看到「不邪淫」,他以為夫妻是可以正淫,實際上是不行的。所以你們要受戒,你要搞清楚,要真正發心,其中的義趣我必須跟你講明白。那要不要受,就看你想不想當菩薩,是自己發心的。不過你要求生淨土,你要真正出三界,那一定得受。因為只要你有淫心,你三界是出不去的,《楞嚴經》講「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佛告訴我們:要出三界,一定斷淫欲。如果你講的跟佛一樣,那才算是佛說,跟佛講的不一樣,說菩薩戒可以正淫,那你這是波旬說。釋迦牟尼佛早在《楞嚴經》裡面講得一清二楚。《楞嚴經》要多讀、多拿出來看,此經就是照妖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要出三界,殺盜淫妄,統統都要斷除,甚至淫機,要身心俱斷,你如果以淫根、淫身,來求佛妙果,是求不到的,這是四種清淨明誨裡面講的,我們講的義趣跟佛講的一樣,是名佛說。如果跟佛講的不一樣,誰說受了菩薩戒是可以搞淫欲的,那是波旬說。現在外面波旬不少,連他自己當了波旬都不曉得,所以這點一定要清楚。

往生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蓮花化生就表示不是世間欲望。世間的欲望它帶著情想,情想合離就有胎、卵、濕、化這四類,更相變異,遞相吞食。佛經講叫「迭相吞啖」,就是互相吃來吃去,所以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就是這樣輾轉輪迴的,這些都是帶有「情」跟「想」,「情」就是情欲;「想」就妄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七寶池蓮華化生,這池中有七寶、池中有蓮花。

你從蓮華化生,而蓮花的大小就看你現在用功程度,所以你要是改學《弟子規》的,那你的蓮花就枯掉了。你不要以為你有蓮花,其實你那發心是假的,因為你的因跟果不相符,又貪世間又想出輪迴,抱樁搖櫓,真正是出不去,你想要往生淨土,希望你的蓮花殊勝、莊嚴,那你必須現在好好用功,而且你一發心,那邊的蓮花就有你的名字了,這是出自於《淨土聖賢錄》裡面,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告訴我們的。往生到西方一定是蓮華化生,不屬胎卵濕化,也不屬於一般天人的化生,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這是最為殊勝的。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如果這幾願沒有達到,法藏比丘就絕不成佛。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沒有女人,女眾會轉成大丈夫相,所以叫「厭女轉男」;男眾呢,當然回復大丈夫相。現在的男眾不是真正的大丈夫,都是受習氣所轉,每天就是忙於工作,工作為了什麼呢?為了養家活口。這家哪來呢?不就是你當初一念迷惑顛倒而來的!你頭昏了,把對方也弄頭昏了,兩個頭昏了就結婚,若學了佛你還要再昏,那也沒辦法了。所以男眾到極樂世界去,就自然轉成大丈夫相,回復本來面目而已,不會轉成女眾。不要以為女眾會轉男,男眾會轉女,那你就錯解了,胡思亂想,那你要造業了,所以這一願要清楚了。前面說的,你受菩薩戒就是要斷淫,要使這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你才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你還有一點點貪著,那你就出不去。我講這真話,很多假學佛的人又要來造口業了:「法師,你怎麼這樣講,那我們受戒的心都沒有了,怎麼辦?」那你就別受了。你受戒,就是要依照佛陀的教誡。你要當一個菩薩,你有看到菩薩還在搞淫欲的嗎?有菩薩還在殺生吃肉的嗎?沒有啊。有些人放不下,以為說:「那我就學密宗去了,在密宗也可以當個活佛、也可以當個上師、也可以結婚。」其實這統統都是偷心不死。以這種心態,你即使學密宗,你也當不了活佛,你也沒有辦法成就。所以有些同修你們去受的是在家菩薩戒,自己就要知道,這一條戒你不要去犯;那麼還沒受的呢?要趕快發心來受,因為「戒是無上菩提本」,你要成佛你一定要持菩薩戒。你每天都在念「佛道無上誓願成」,可是叫你當個菩薩,叫你受菩薩戒,你心裡就害怕。結果明天還是繼續講「佛道無上誓願成」,每天在發空願,每天在欺騙諸佛如來;當然佛不會被你騙,可憐的是你騙了你自己,你自己在蒙蔽你自己,你對於這個世間不願意放下、不想放下、不願意捨棄,你還要找很多的藉口,到佛門找很多的「方便」,看看有沒有不如法的、人情的、貪紅包供養的出家人給你開行淫的方便,符合你欲心的。告訴你:這個菩薩戒就是佛開出來的方便。因為真正上乘的佛法、佛的心法,在《楞伽經》就講:「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真正的心性之法,無門可入,不是言語所能至,也不是靠修行所能到;那修行尚且到不了,何況不修的,不修怎麼到得了?即使你認真努力地修行,都還不一定能契入心性,那你要是不修、不持、不願意守戒,那是絕對沒有辦法成就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不可以讓自己因循怠惰,不可以給自己找藉口。你要往生淨土,你要超越三界六道輪迴,你必須得面對你自己的問題,要把這個毛病習氣給改掉。

你不要聽我講:菩薩戒不能夠正淫,你就害怕,我是把實話說出來,我是來說真正的佛法,不是講給大家皆大歡喜的,那種下地獄的事我不做。有些人會說:「哎呀,那是出家人才不行淫欲,在家人還可以。」這是表示他還想淫,那你就清楚了,這樣能不能出輪迴、出三界?不能出啊!所以不能把五戒當菩薩戒來守,這個一定要清楚。


一般人存在著很重的男女相,所以總是在這字面上打轉。我們跳脫名相來看,極樂世界無有眾苦,故名「國無婦女」。娑婆是煩惱、染汙的,比喻作女人。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就是「厭女轉男」,雖然有染、有淨,有欣、有厭,總不出一心所現,故名「蓮華化生」。為什麼用「蓮華」呢?那是表法,代表因果同時,因跟果不相妨礙,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在娑婆染汙之處,發出離之因,那麼自然能夠成就往生之果,生滅去來總為一心之所現,所以名為「蓮華化生」。「蓮華」代表的不光是「出汙泥而不染」,還涵蓋著「因果同時」。而眾生現前這一念介爾之心、這一念瞬息萬變的心,與如來心無二無別,只要透過修行,你就能夠轉凡成聖。所以「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這就是「蓮華化生」。


阿彌陀佛的這三願,你要這樣看:你的煩惱習氣猶如女眾,應當厭離,你的般若智慧猶如男眾,應當願求,這叫「厭女轉男」。乃至於「方便權智,名為女眾;真如實智名為男眾」。「權智」要能夠歸於「實智」,這名為「開權顯實」,名為「厭女轉男」。所以你在看經文的時候,不要著男女相、不要著文字相,要知道這當中所代表的意思。這裡是方便以女人代表種種染汙,以男眾代表聖妙清淨。佛告訴我們:確實在「業報身」上來說,女眾身確實不殊勝。所以女眾的身形不能做轉輪聖王,示現做轉輪聖王一定是男眾。不能做天王,你示現做天王,身一定是男眾。還有一個,女眾的這色身形不能作佛,凡是示現作佛一定是男眾,所以用此對比來顯示出佛果的殊勝。你不要認為這是歧視妳!就是過去生煩惱習氣很重,所以感得的這一生報身不好,妳要能夠「厭女轉男」;那男眾呢?也沒好到哪裡去。你要是帶的習氣重,你下一生就跟女眾一模一樣。甚至你這一生你就像個女眾,就不是男子相,所以這個道理要懂得。

佛沒有分別心,是依據你煩惱習氣來作揀擇。就好像醫生一樣,男生的身體構造跟女生的身體構造是不一樣的,保養的方式、調養的方法都不同,所需要的滋潤、營養也不盡相同。那你能說醫生比較偏袒女眾?還是男眾?若這樣想,那是你自己妄生分別。醫生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把你的身體給調養好,把你的病給治好。「如來大醫王」亦復如是,心中絕無男女二相,只是因病與藥。所以為什麼說女眾出家要持三百八十四條戒,再加上行「八敬法」,這是因病與藥。男眾呢?要學兩百五十條戒。那麼傳法呢?傳承佛教是以比丘為正傳,這是釋迦牟尼佛因病與藥,你要是毀謗佛有分別心,那你一定會下地獄。為什麼這段我一再加以補充?就是因為現代的人,分別心太重,看到這一段經文,他就想到男女不平等。這都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你還想著,那就是你心不平等,佛門沒有這個問題。佛門講「佛性平等、業報有差」,眾生佛性平等,但業報是有差別的。在差別的業報當中,佛開給我們一帖良藥,適合男眾的藥,適合女眾的藥,使大家能夠契入,一際平等,那是真正沒有男女相,所以這一點要清楚。

極樂世界純一清淨,沒有男女差別相,無有男女垢穢,所以告訴你蓮華化生。有蓮華化生這一願,就可以肯定,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是一般男女交媾而生,所以故名「蓮華化生」。夏蓮居老居士把它會集進來,還告訴我們,這幾願非常地重要,就是因為這一層的道理。前面跟你講「厭女轉男」,再來跟你講「蓮華化生」;所以你要知道,如果你不能厭九法界之「女」,則不能成佛界之「男」,這是天台宗的講法:九法界代表的是汙染,佛法界代表的是清淨。又,自性清淨,無婦女、無有女態,無有染汙之態,所以故名「國無婦女」,婦女跟男子是相對待,無婦女就無男子,有婦女就有男子,它是對待而生的;就好像黑跟白、明跟暗一樣,沒有「明」就沒有「暗」,沒有「色」就沒有「眼界」一樣,這世間是對待而生,所以說是因緣所生法。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心願所化現,不是眾生業力變現的,它沒有這些對待的因緣和合相,這才是真正的究竟清淨。所以西方淨土應當求生、應當願往,所以你在看這一願時,你不要看錯,不要誤解了,因為很多人,尤其是在末法,這些眾生世間心非常地重,業障非常地深重,總是離不開這些世間的思想、世間的情見,所以把佛菩薩也看成是凡夫,把阿彌陀如來也看成是眾生,以為佛跟他一樣墮落、執著,那種就是凡夫眼見,所以這裡要再做揀別。

這「揀別」是好事情,你看經典一開始「如是我聞。」就是揀異外道,揀別這是「佛經」,跟外道經典不同,你要有慧眼能識得。學佛的人要如「鵝王擇乳」,水、乳放在同一器皿,鵝王牠只喝乳,而自然把水給淘汰掉,所以學佛人你的正知正見要具足,要能夠如同鵝王一樣,有揀別是不是佛法的能力、分辨邪正的能力。這「鵝王擇乳」在佛經上相當有名,我們也尊稱釋迦牟尼佛他為鵝王,因為他能善為眾生揀擇世間法、出世間法,讓眾生知道什麼是有營養的?什麼是沒有營養的?什麼是法乳?什麼是水?所以一定要能夠學會揀擇,這叫擇法眼。所以七覺支裡面有擇法覺知,如果不能擇法,那你不能修行,因為你沒有辦法分辨:什麼時候該用定?什麼時候該用慧?你甚至不瞭解自己的心是散亂還是昏沉?定久了會昏沉,觀久了會散亂,所以要定慧等持,漸修上是如此,頓修上其實也不離這個原則,端看你怎麼用功,為什麼?因為頓修者,一念具足圓滿定慧,所以同時齊行,同時平等作觀,所以叫定慧相資,他不會偏於定,也不會偏於慧,他自然就具足擇法的能力,沒有所謂「定多慧少」,「慧多定少」的問題了,他比一般人根器還要利。

這三願一再做補充說明,是希望你們能夠了解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阿彌陀佛究竟清淨,你不能誤解,你要是誤解了,那是你心汙染,你要是誤解了再加上毀謗,你就造了非常重的罪業,因為你謗佛,這法是佛說的,那你是謗法,受持《無量壽經》的,歷代都有人有大成就,那你是謗僧。所以你毀謗經典,等於是毀謗三寶,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