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金剛決疑】10

金剛決疑

金剛決疑
明 曹溪沙門憨山釋德清 撰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解﹞此破著相之疑也。空生因聞「眾生皆空」則疑,謂眾生既空,則菩薩布施,無有受者。以「六塵非有,眾生本空」,故云「應無所住」。此教不可著眾生塵相也。又伏疑云:若不住相,何以有福?故下答以「離相之福更大」。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kdA744


✨農曆九月十九 🌸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循聲救苦

觀世音菩薩贊

觀世音 聖中尊 大悲願力宏深 廣度群生出苦輪 
證圓通 伏聞熏 稱名無剎不現身 循聲妙應普門 
常念消罪滅貪瞋 全憑信念真 

潭清風定月始臨 靈感在自心



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悟顯法師 開示:

念佛的同修,也就是淨土宗的同修,平常如果遇到急難恐怖的時候,可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是在《無量壽經》、在我們淨土宗的經典裡面都有談到的,淨宗講的「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是講正行。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能救急難恐怖,這個也是佛說的,可以作為助修。所謂「助修」,就是幫助你度過這些苦難、危惡。所以你也可以教導你認識的人,包括你的兒子、女兒、孫子,你都可以教他們。

如果在外面碰到急難恐怖,碰到危難的時候,要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要趕快至心稱名,觀世音菩薩一定循聲救苦,現三十二應入國土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而為說法,這個是在《法華經‧普門品》裡面說到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是故娑婆世界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說的「或在危厄多憂怖。日夜六時稱我名。 我時現住彼人前。為作最勝歸依處。」所以當你碰到困難、災難,或是你的生命財產即將受到威脅的時候,可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不會造成任何的夾雜,也不算是盲修瞎練,也不會走火入魔,你放心好了,這是有經典依據的。

為什麼今天拿出來講呢?因為有的人看經典就死在句下,認為「執持名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執持,其他的都不用念,甚至偏激到認為念其他佛菩薩名號就是不對的,這是你錯解,你看《法華經》講的「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這都是經典上說的。《地藏經》上講的,如果你要出去,進入到森林當中,或到險難之處,也可以念「地藏菩薩」名號,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地神歸「堅牢地神」所管,堅牢地神是娑婆世界的總地神,堅牢地神擁護地藏王菩薩。所以都有經典依據,你不要自己偏見邪見。

「專修」是要你心要專,不是在事相上打轉。如果你看一本經、念一句佛號,心能專、能清淨,這就叫「專修」,就叫「執持名號」,而執持名號的目的在於一心不亂;如果你念兩尊佛的名號,你能夠達到一心不亂,那你就念兩尊,絕對不是盲修瞎練,只要有經典依據,都可以如理如法的修持。你看像歷代有多少祖師大德開悟,他們都做《禪門日誦》,他們有沒有夾雜,有沒有雜修,沒有啊。就像家裡煮飯不會只有一種鹽,你家的廚房不會只有一種調味料;如來成就萬德,不會只有一行,就像醫生開藥,他的醫藥櫃子裡面不會只有一種藥材。同樣的道理,諸佛如來發願用種種不同的法門,攝受不同的眾生,各有其本願,你不要無端地批評毀謗。所以這一個道理你要是通了,你要是了解了,那你就知道,遇到這些問題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一定得觀世音菩薩加持,一定得感應的;你要是半信半疑,那感應不上。

所以淨土宗的學人,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是你正行,這是可以肯定的,百分之百肯定。遇到一些問題,可以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或是你重病,你也可以稱「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這個沒有問題,不算是夾雜,只要把所稱的功德都迴向求生淨土,你一樣是歸心淨土,依然是不離淨土宗,所以這個道理要懂。

什麼叫雜修呢?亂修一通的,今天聽說念佛很靈,他就跑來念,他也不懂道理,念沒兩天他覺得沒效了,他又改修別的法門,對於修行的方法、道理、理論完全搞不清楚,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人家做他就跟著做,這個就叫「盲修瞎練」,這個就叫「雜修」。

還有跑道場的,來道場,他也不安住,他也不是來修行的,就在這裡走走看看;有的人誇張一點的,連規矩他也不守,然後搬弄是非的,這種就是散亂。所以夾雜、雜修,是你心裡面不懂道理,無有依止,這個叫「雜修」。你聽經、讀經,你懂道理了,你念佛,你知道你這個時候需要用上「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至誠稱念,那這個沒有問題,相信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一定會現前,會使你解脫痛苦,所以這個正知正見你一定要有。

專修跟雜修的差別,我們之前有講過,你們可以去聽聽看、去熏習,你就知道什麼是專修,什麼是雜修。你自己心地雜,你還說佛講這麼多經是夾雜,這個是在謗佛。你自己一本經讀了不會得力,你就認為人家讀經也不會得力,讀其他的經典也不會得力,你這個也是在毀謗人家修行。所以修行念佛,你修你的,用功你的,不要想說只有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叫做專念佛,你不要搞錯了;念佛好多種層次,你以為念四個字「阿彌陀佛」就叫做專念佛,那「音聲性空,名字性離」,你又念到了什麼?你的專是虛妄的,這個就把你著在名相上、著在名字上的錯誤觀念給破掉,你可以迴光返照,去想一想。聽不懂的人,你要是又把我的話誤解了,說我說不用專念,我可沒這麼講。

專念佛專修是對的,但是有助修有助緣,就像念佛的人,他一樣是要持菩薩戒,念佛的人一樣是要讀經、一樣是要聽經,豈可謂念佛可以不用持戒,沒有這回事;也不可以說念佛就好,不用聽經,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因為你不聽經、不讀經,你不懂道理。這都是淨土宗傳久了,古德講的「法久成弊」不是法有弊端,是這個人的問題。有些人在剋期精進的時候,他就是專門用功,他覺得一句佛號很好,他就念這一句,你要學他,你便學他,可以。你不用刻意講念佛的人不必聽經,這個說法不對,或說持咒的人不必念佛,或說念佛的人不必持咒,這個各人有各人的因緣,你不要拿你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強行去讓人家都要跟你一樣。每個人根器不同、業障不同、厚薄不同,各有他的一個修行方式,但是宗旨我要跟你講,你不要雜修,就是亂無章法,不知道修行所為何事,不知道修行要做什麼。所以修行的道理你要懂,為什麼念佛,為什麼念經咒,你要懂,這才能夠做到專修專念。在淨宗來說,還是以「持名念佛」為正行,其他的為助修,這個原則掌握住就可以了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如果碰到這些苦難,碰到天災人禍,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立刻可以得到解脫;哪怕你打官司、被人家冤枉,或是碰到水災、火災、風災、地震等等的這些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普門品〉說的「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這頂禮就是叫你歸命,歸命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在觀世音菩薩,未來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有如是功德之力,不可思議。所以,是故大眾如果碰到這些問題,可以皈依,每一個眾生只要至誠皈依,就像口渴的人遇到甘露一樣,立刻得到解脫;就像重病之人,見到醫王一樣,立刻病全都好了,這個就是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


大慈大悲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心經白話述義】9 ─ 什麼是五蘊


心經

悟顯法師    講述

「五蘊」就是指諸法,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色是色法,指一切物質;受想行識是心法,心有感受、心能打妄想,這妄想不停叫做行,能夠辨別叫做識。一切眾生都認為受想行識是實有的,「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判斷能力」,這都是受想行識的作用。無論是在物質上或道理上的判斷,這都是識心的作用。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https://goo.gl/6hoADB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https://goo.gl/CVxjYZ

【心經白話述義】8 ─ 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


悟顯法師    講述

「般若」翻作中文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多」是印度話,翻作中文叫「到彼岸」,整句來看就是:究竟圓滿智慧到彼岸。這個智慧不在別處,就在眾生的自心中,不是指別的心,就是指你的心,你的心現在就具有般若。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https://goo.gl/6hoADB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https://goo.gl/CVxjYZ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金剛決疑】9

金剛決疑

金剛決疑
明 曹溪沙門憨山釋德清 撰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解﹞此世尊直示安心觀法也。然菩薩發心,所求者佛果,所化者眾生,二者而已。所以於心不安者,以未見眾生如故。滿目都是眾生,何時方得度盡。眾生不盡,則佛果難求。轉見長遠,因此其心不安。而汲汲不休,故求降伏此心。今佛教以度生之方,以觀察「無我」為主。且菩薩所見眾生之多,難盡度者,以有我相,則見人相,人人相對,則三千界內眾生何限!且生生不已,宜怖其難盡也。殊未見眾生本自如如耳。然眾生雖多,總十二類。縱有無量,亦只十二。就十二類一一觀之,收於胎、卵、濕、化四生而已。四生之內,不過色、心二法而已。在「色」則不過有色、無色,論「心」亦不過有想、無想。縱到極頂,則止於非有、非無。如此十二,則盡眾生界矣,又何多耶。況十二類,名為眾生。眾生色心,本是假合,既為假合,則眾生本無,眾生本無,但妄見有。茍以本無而觀眾生,則眾生本自如如。眾生既如,俱成寂滅,即此盡皆令入無餘涅槃矣,又何難哉。淨名云。「一切眾生畢竟寂滅,不復更滅」。如此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其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本「無我」故。以有我則有人,有人則有眾生、壽者。但有此四相,則不名為菩薩矣,何言度生。是故菩薩度生當觀「無我」。無我則無人。既無我、無人,則眾生界自然寂滅。眾生寂滅,則佛果非遙。又何怖其長遠耶。是故菩薩當觀「無我」。下文云: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真菩薩也。

﹝疑﹞佛教菩薩度生,以布施為本。其所施者,皆眾生也。今眾生皆空,則所作布施,誰為受者。故下文答云,菩薩布施,不必著眾生相。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kdA744


【素的好-1花開富貴】

花開富貴



花開富貴

材料:
 龍眼肉、中筋麵粉

調味料:
奶油、糖、食用色素(粉、黃)

作法:
1. 將水油皮(麵粉250克、水125克、糖25克、奶油40克、食用色素-粉)和油酥(低粉200克,奶油100克、食用色素-黃)原料分别和成麵團並鬆弛20分鐘,各分成15等份(期間要摔打幾次)。

2.   1份油皮捏扁包入1份油酥,收口朝下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3.取一個小麵團壓扁從中間上下擀開成橢圓形翻面由上至下捲起來,依次捲好後蓋保鮮膜鬆弛15分鐘,如此反復3次。

4.黃色麵團放在粉色麵團上,放入龍眼肉,包成圓形,用刀子划米字,留1公分,放入油鍋油炸,開花即可,裝飾盛盤。   

【心經白話述義】7 ─ 學佛不必從小乘開始學

修學大乘


悟顯法師    講述

學佛的基礎在於先開般若智慧,這才是大乘的根本。有人說學大乘要先學小乘,錯啦!小乘人認為諸法當中沒有我,但他不知道一切法從心所現,所以小乘沒有般若智慧,既然沒有般若智慧又怎麼能做為大乘的基礎?何況佛在《法華經》上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除了「一乘了義」之外,其他的法都是佛方便說,方便說只是為了令眾生悟入一乘,悟入般若,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已。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https://goo.gl/6hoADB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https://goo.gl/CVxjYZ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心經白話述義】6 ─ 要怎麼出離妄想

般若智照



悟顯法師    講述

因為迷失了本有的智慧光明,所以誤以色身為我,或誤以為現前的想法是我的心,因此要靠「般若」來照破它、勘破它;知道這念妄想是虛妄、是影子而已,根本是空,常作這樣觀想那你的真心本性自然顯露。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https://goo.gl/6hoADB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https://goo.gl/CVxjYZ

【金剛決疑】8

金剛決疑

金剛決疑
明 曹溪沙門憨山釋德清 撰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解﹞此佛指示安心之方法也。義在下文。前問安住、降伏二事,今只許說降伏,不言安住者,以凡夫、二乘,一向執著住處,此名言習氣也。今趣進大乘者,先要遣此習氣。以眾生、涅槃俱非實法,皆不可得,但以名言為體耳。名言既捨,習氣頓空。其心不待降伏,而自安恬寂滅矣。故但教降心,不言其住者,恐引習氣。所謂「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但盡凡情,別無聖解」。佛不以實法繫著於人,故不言「住」。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kdA744


【金剛決疑】7

金剛決疑


金剛決疑
明 曹溪沙門憨山釋德清 撰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解﹞唯然者。空生直信佛心無疑矣。已見佛心似不必說,但諸菩薩未領其旨,更欲樂聞也。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kdA744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心經白話述義】5 ─ 如何才能有般若智慧

般若



悟顯法師 講述

這般若智慧大家本有不是修來的,一切眾生皆有。這智慧不從外求,心外求法不是般若智慧。那為何現在無法顯現呢?是因為我們認妄想為真實,把自己打的妄想境界認為是「我」,所以迷失在妄想的影子裡跳脫不出來。這個道理若沒有佛跟我們說破,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沒有佛法我們永遠都在自己的妄想裡頭打轉。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https://goo.gl/6hoADB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悟顯法師開示 佛法的珍貴




佛法的珍貴



悟顯法師開示
義淨大師說的「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為什麼這些高僧大德要離開長安?長安那個時候是全世界最富庶的地方,為什麼取經的僧人,為了佛法要離開這麼舒適的環境。

吐魯番有一座山,你們讀《西遊記》都知道叫火焰山,這火焰山進去,溫度是五十度,因為地形的關係,甚至有時候高溫可以到達七十攝氏度,「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這形容天氣狀況極其惡劣,道路狀況非常地差勁,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從前可沒有高鐵,也沒有蘭新線高鐵,蘭州到新疆高鐵,現在有了,祖師大德去取經不是坐高鐵,也不是坐飛機,也不是坐著這個豪華的郵輪,是這樣走過去的,

那麼回到我們中國,你看要花多長時間,然後再經歷翻譯抄寫,然後流通,以前都是用手抄的,然後流通,有手抄的也有印刷的,不像現在電腦排版;然後再傳到大家手裡面,所以這個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