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五三)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三頁,倒數第一行「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九願跟第二十願,「聞名發心願」跟「臨終接引願」。那麼我們接著上一次所說到的—我作佛時,十方的眾生,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皆能「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皆能夠如此;那麼「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那麼我們現代的人在修行,聽聞佛的名號,就應當要像他這裡講的跟第十九願相應;第十九願—念佛的名號、聽佛的名號。上一次講到「聞思修」這三慧,聞而思,思而修。那麼在聽的時候,你就要與實相相應。這個實相我們對於初學,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教你做到;像憍尸迦一樣,這憍尸迦就是帝釋啊。須菩提尊者在打坐,他向尊者詢問、他向尊者說道,他說:「尊者善說般若」,須菩提在用功啊!那麼他看他是在講般若;最後又講:「尊者無說,我亦無聞」。這就是「聞思修」三慧,不是一般、一般的人可以馬上做到的。所以呢先教你聽講經—要聽大乘了義,聽了以後呢—要觀照、要思惟,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所謂「洒心易行」,「洒心」就是把你的心裡這些汙垢給洗掉,「易行」呢、就是改變,這「易」就是改變的意思。改變你的行為,從心地上轉變—洒心易行,所以叫「聞思修」。那麼最後你功夫夠的時候,確實是「尊者無說。我亦無聞」。那麼就「說聽俱泯」啊!也無能說之人、所說之法,無能聽之人、也無能聽法的—也無所聽之法,所以「能所俱泯」。那這個就是功夫啊,禪宗講:你有這個見地啊。你的功夫有到達這樣的一個程度啊,世間人講叫見識,禪宗講叫見地。你在用功、你是這樣用功的,所以「尊者善說般若。尊者無說。我亦無聞。」這個才是真正的「聞思修」三慧。尤其啊從聽聞到思惟,這個思惟啊、不是思考,一直強調的不是思考。思考它是著相的,思惟是離相,佛法講思惟是離相的,所以你不能把思惟當作思考。有很多的道場他告訴你,你看了佛經你要去思考……越想越錯。你在名字上思考,那就是見相生心啊,分別名相啊,就落到六粗相裡面去了。接觸境緣開始起分別、動念,這就是「智相」;相續、繼續分別,那就是「相續相」;在分別好壞、愛憎當中去執取,就有「執取相」;所執取的相當中再計著名字,就「計名字相」。所以為什麼說墮在這個名相當中,當文字學人啊,當知解宗徒啊。學的是什麼?文字般若。那麼跟自己想法相同的就生歡喜心,不同的生瞋恨心;那再來就「起業相」,你就開始造業了,《楞嚴經》講的「同想成愛,異見成憎」。跟你相同想法的,你就說這個是同參道友,你也會幫他取個好名字—同參道友,實際上是你們在道場搞小團體。你們幾個同參,那邊又幾個同參,一個道場好多群同參。跟你意見不同的呢,那你就加以排斥打擊,甚至分化,那這就起業了。那如果是在道場,那你「當墮無間地獄」啊!這就是後面講的「業繫苦相」。那受苦受報的時候,自己的心不會服氣啊。很多人我們之前講過啊,家庭不幸福、家庭不美滿,做事情、事業不順心,縱然有億萬的財富,他還是覺得他不順心,所以眾生他就是不滿足啊。那麼到佛門裡面來,希望能夠得到順心如意,在這當中呢又落到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又造業、又受報。就是這樣子在輪迴,所以叫:「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你對境遇緣的時候長六粗相。所以為什麼眾生……佛在經上講:「虛受輪轉。妄見生滅。」虛妄輪迴,不是真的;輪迴是假的,不是沒有輪迴的相續相,是當下即空如同夢境。你在夢中的境界感覺再真實,把你嚇的一身冷汗,你在夢中再高興、醒來你都還會笑,那畢竟都是虛妄的。輪迴亦復如是,輪迴是假的、並不是真的。所以永嘉真覺禪師說到,永嘉大師他講啊:「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實際上夢裡有沒有六趣呢?也沒有六趣啊!覺後空空、大千宛然啊。所以有人問祖師:什麼是佛法啊?藥山禪師、藥山惟儼禪師告訴他:「雲在青天水在瓶」太陽、天空的雲依舊在青天,水在瓶子裡面。悟了同未悟,夢裡也沒有六趣可得。所以你不要聽到,喔!夢裡明明有六趣,你現在這個六趣是假的。為什麼加明明呢?明明就是好像有,實際上沒有啊!所以這個世間是虛妄的,一直強調是虛妄的。大家都曉得可是不知道它假在哪裡,因為你沒有起觀啊!說的再多、懂的再多,中峰禪師講啊,現在的人差在哪裡?就是沒有親自走一回啊!真正的來修一次,無量劫來生死,他也遇過佛法、也供養過佛、對於佛講的道理他也懂,但是呢就是沒有踏踏實實的走一回。所以你沒有辦法體察這世間虛妄啊!把為什麼虛妄的原因跟你講,你也想像不到。為什麼?你沒有起觀、你沒有作觀。所以《金剛經》講:「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常常這麼觀照,你對於世間你才放得下。你這才叫「聞我名號」,「我」是誰啊?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啊,就是每個人的天真佛啊。這佛性沒有分你我,沒有分彼此,沒有分你的佛性、我的佛性,沒有啊。所以你現在看到的眾生都是你心現識變的,第八阿賴耶識顯現的。前五識在攀緣,第六意識在思量的,第七意識在傳送,心現識變啊。就像八個人同看一月,各有八月隨八人去啊,一樣的意思啊。眾生千差萬別,所用的都是同一真心。雖然月亮往八個方向,但真月只有一個,就是天空的月亮啊。眾生在六道,真性不隨眾生而輪轉啊。好像有八個方向,實際上只有一個月亮,這是佛在經上的比喻啊,非常好的比喻。所以「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這個才是事實真相,你瞭解這個道理叫「聞我名號」。所以每一名無不是佛名,每一號無不是佛號,觸目皆真啊!當體湛然啊!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你才聽聞佛的名號,所以阿彌陀佛叫「無量覺」。你聽了以後你覺不覺?每天念─這是一個方便,目的呢要你覺醒過來。你喊這個無量覺,不是喊他的名字,他跟你不二、沒有分開。《楞嚴經》上講的:「如母憶子。如子憶母。母子歷生。不相違遠。」這是用世間人母子的這種比喻,大家都有的感受來讓大家曉得─你跟阿彌陀佛的關係。可是你不要生情見,有的人認觀世音菩薩做乾娘的、拜阿彌陀佛做爸爸的。很多啊!一聽到世間的名相,你跟佛的關係、就趕快到佛門裡面來認親。不是啊!這舉個比喻給你聽,就像母子一樣這種感覺。這種親情的感覺,那是不是親情呢?不是啊!那是愛欲想,不是真正你跟佛有什麼愛欲。所以要知道啊,很多在佛經上它是一個比喻,把佛性比喻做虛空,你不能說虛空就是法性、就是佛性。虛空是一個比喻嘛!佛性如同太陽,那你說太陽光它能照覆盆嗎?不能照,覆盆就是蓋覆的盆子,陽光沒辦法照。佛性之光、佛光可以照,無所不遍。你說佛性如虛空,那虛空頑昧,佛性湛然、湛寂、靈明湛寂。虛空是頑昧啊,空空蕩蕩的、黑黑暗暗的。所以只是一個比喻啊!所以聽經要會聽,聞、思、修、三慧。那麼你能夠知道真心本性故名「聞我名號」,所以隨舉一法無不是佛名。不光名號如此,六根對六塵,隨舉一香、一色、一味,無不是佛色、佛香、佛味。任何一觸,感觸的觸、覺觸的觸,無不是這個佛觸,佛不落覺受,但是呢有正遍知,正遍知就是佛的觸覺。佛發大心,所緣的一切眾生,這眾生就是如來心中的眾生,就像意根所緣的法塵一樣。所以你要知道,六根對六塵都稱真如法性,不光「聞我名號。」亦復聞我音聲,乃至見我色相,這個才叫做一句具無量義。所以阿彌陀佛的心量廣大,你看聽他的名號能不能成就?可以;見他的色相能不能成就?可以;見佛的光明能不能成就?可以啊!所以你看《觀經》講的:大勢至菩薩,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諸佛淨妙光明,「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個因是什麼?菩薩之因就是你見他的光,菩薩表因地,因地你見性起修,因地所見之光與果地的光明完全一樣,完全一樣,所以見佛的光能不能成就?可以啊!能滅無量億劫生死之罪;聽佛的妙法能不能成就?可以啊!所以你不要想說「聞我名號」就是狹義的指他的阿彌陀佛名號,我們講:「名能召德。罄無不盡」。三藏十二部都在裡許,就是這個道理。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三藏十二部,三藏十二部講了什麼?六根對六塵,皆是真如佛性啊!所以這一句「聞我名號。」你不要只局限在名號,剛才從橫向的來說,這個是從名號上來說,一佛名即是一切佛名,從廣融無礙來看,一佛名即是一切經典、一切經教、一切律教,律典、一切論典,裡面所說的:八萬四千威儀,三千威儀、八萬四千細行,乃至本生、本事、未曾有,第一義這些,統統都在裡面,所以你學什麼法門要往生淨土都沒有障礙,所以這淨土這個門是大開的,這個是普眼境界。我們只能講得一點點,唯證乃知,只有證得的人他才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有多麼殊勝啊!《華嚴經》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不能執定這個名號作這麼狹義的認知。為什麼聞名能發菩提心?你們家每天都放佛號機,你們家裡每天都放佛號機你不天天聞名嗎?你家養的小貓、小狗怎麼都沒有發菩提心,看到葷的還是要吃,那是不是阿彌陀佛騙人?因為他沒有聽聞到,不知道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嘛,所以你這個名號你不能只作狹義的認知,要知道這個說的「聞我名號」包含三藏十二部經典啊!包含世間、出世間法,這才叫「一即一切。」你聽得懂了發菩提心。所以我們在這裡講經,也是宣揚彌陀的名號。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十方諸佛如來興出於世,善導大師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就是我們剛講的這個道理。一句佛號含攝無盡的法門,所以無盡的法門皆入一句佛號,《華嚴經》說的:「一切法門無盡海。同入一法道場中。」所以不是一般人看到、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好,執持,執持名號。你們那個不是執持,那叫執著名號,也不知道名號是什麼意思,知道了,你也沒有發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有的人從《金剛經》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發菩提心,像六祖惠能大師;有的人從《華嚴經》,聽聞《華嚴經》發菩提心-文殊、普賢、善財童子,這些都是彌陀名號;吉祥雲比丘,都是從華嚴會上發菩提心;阿難尊者從《無量壽經》會上發願求生。每一個人的因緣個個不同,真所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白雲流水盡是真如」。這些都是彌陀名號。那麼你真正會聽,你就不會認為說我只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殊勝,釋迦牟尼佛次一等、其它諸佛次一等。經典上講:如果你生起這樣的念頭,「若生如是解。此佛此最勝。顛倒非實義。不能見正覺。」這是《華嚴經》上說的。你認為這一尊佛最殊勝,這一處最殊勝,你就有所住,其他的諸佛不如這尊佛,這尊佛超勝其他諸佛,你這高下心就出來了,高下心出來,佛說顛倒非實義,不能見正覺,不能成就。那你們一定很疑惑,《無量壽經》後面不是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連你悟顯法師自己都讚歎,那是不是顛倒非實義呢?所以告訴你是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實際上佛沒有高下,如果就《華嚴經》一乘圓頓來看,不妨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與其他佛平等無二啊;最高與最下平等無二啊;主經跟伴經、跟眷屬經平等無二啊。所以也沒有障礙,這是差別中無差別門。所以沒有—確確實實沒有高下,這是離心意識境界,非思量所及。所以為什麼《華嚴經》二乘絕分,他聽都聽不懂,他沒有辦法接受,不敢面對事實真相。對阿羅漢來說、對於二乘人來說、對於小根器的人來說,《華嚴經》就是他們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們不願意面對,不敢面對,害怕撲個空,所以才說:「寧可著有如須彌山」,這是心裡害怕。所以這裡講的「聞我名號」,這個「聞」你要真的會聽,不要去分別,起高下情見,分高分下、分你分我。不分別,心裡沒有高下,那能不能學外道法呢?在於修學上,初學的你沒有這個資格。所以為什麼佛為我們揀別三乘,揀擇外道。第一時說阿含破外道論。一直到方等彈呵,彈呵小乘,告訴我們小乘是不了義。般若淘汰,把小乘給淘汰掉。法華開權顯實,這才達到真正的平等。華嚴是擬宜啊,擬定所宜,告訴你這是佛的境界,你必須要修到這個程度,所以華嚴擬宜啊。阿含是什麼?誘引啊,就引誘你來學佛。方等彈呵,般若淘汰,法華顯實,顯示出諸法實相,一切眾生皆能圓滿成佛。所以還是有揀擇,不妨無揀擇中方便立揀擇。所以《法華經》上講說:「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這個就叫方便法門。你們心裡面想到,到道場來,看看法師能不能給你一個方便,讓你回去啊可以煮葷的、吃點肉,這樣子好讓你一家和樂。我告訴你別的地方也許有,我這裡沒有。我沒有這種邪方便。你們一家子四口人、五口人、六口人快活了、高興了,人家全家死光光。我沒有辦法造這樣的業,因為我不是寶香禪師啊。寶香禪師吃的進,吐的出,他吃進去可以吐出活的。你們沒有這個本事,絕對不能吃肉。鳩摩羅什大師能吃鐵釘,你們哪一個能吃鐵釘?沒有人啊。縱然能吃,你也不能做。所以呢要有智慧啊!不是說法門平等,那你就不揀擇,外道法亂學。就好像有愚癡的人說:反正藥就是拿來治病的,也不管什麼病,有病就拿藥吃。結果這個藥,他得的是感冒,吃的是癌症的藥,不光沒有效,反而吃死了。得的是癌症,吃的是感冒藥,沒有效,立刻死亡。眾生在輪迴,這得的是癌症啊、重症哪,我們講如救頭燃啊,頭上著火了,如救頭燃哪。如少水魚啊,這池子裡的魚,這水越來越少,這非常嚴重啊。那你要用的是什麼?大乘佛法。你沒有時間再次第修行,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你開淨土法門,一超直入。淨土法門沒有次第,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生成佛。就是因為你的毛病太重,下猛藥啊。你沒有時間再一步一步來啊。那你還去學這些《弟子規》這些東西,再夾雜,在你的道業上夾雜,來不及啊,趕緊放下、趕緊念佛、趕緊學大乘了義,你沒有時間再從小乘開始學啊。這個淨土法門就是密宗最頂級的法門啊,是無上瑜伽啊!無上瑜伽。而且這個無上瑜伽人人可行,每一個人都可以修,每一個人都有成就。善導大師說的:「萬修萬人去。」確確實實「萬修萬人去」,就看你放不放得下。所以我們剛才講的,不能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就學外道法,有很多人如此啊。他講什麼宗教都一樣,結果呢,出家人還俗了,跑去信仰別的宗教了,他覺得都一樣啊,都能出三界啊。絕對沒有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剛才講的比喻:藥都是拿來治病的,他聽到了這一句,對,沒錯。這個道理講的沒錯,結果呢他吃錯藥。現在人很會講啊,所有宗教都一樣,都是勸人為善,沒錯,好像佛教也是如此。基本上講沒錯,但是呢這個善的標準不同。世間人他的大善是無我利他,把這個色身放下,他能夠完全幫助他人。仍舊有自他二相,因為呢他的識心沒有轉過來。第七意識還是念念執著色身是我。煩惱沒有轉過來,福報很大可以生天。那佛法講的確實離了自他二相,講三輪體空啊。所以同樣是講修善,那不一樣。佛教講離相之善、講即體即用,其他的宗教沒有講到這個。所以你不能說所有宗教都一樣,信什麼都可以。那不同啊!路上……很簡單的,同樣都是車子,都能動,那你們為什麼要分別品牌呢?你也知道哪一家的車好,哪一家的車做的不滿你的意,你也會揀擇啊。你這個時候怎麼不說都一樣呢?住豪宅跟住鐵皮屋都一樣,為什麼住鐵皮屋的想住豪宅,住豪宅想買更多的豪宅,對不對?所以你說一樣,真的不一樣,所以佛法亦復如是,同樣是講出三界,講法門平等,二乘就慢,大乘就快,了義、直捷、穩當,尤其是淨土法門,尤其是淨宗法門。我講淨宗法門,快、直捷、穩當,你不可以去批評華嚴宗、不可以批評禪宗,不要批評其他宗派,這個就是要提醒你們。你聽我們講經,不是讓你起分別的。你在這裡起分別-分別見、分別想,那是你的過失,不可以認為只有淨土宗最快。大部分的根器來看,淨土宗最快,也有適合學華嚴宗、適合學禪宗的,也有。那這個生死大事,你必須得自己決定,沒有人可以替你決定,不是婚姻大事,是生死大事。婚姻不算什麼大事,現代的人朝三暮四,結了又離,離了又結,他不把它當回事,所以生死才是大事,這個事最重要,那你要能夠警覺,能夠發菩提心,勇猛精進,聽聞佛法要能發菩提心,勇猛精進,奉行六波羅蜜,奉行六波羅蜜。布施,我們講:布施-財、法、無畏這三種。財又分內財、外財;法又分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你都能布施;無畏布施呢?最簡單,從自身做起就是吃素,從利他做起-放生、護生,這護生不是只有護動物,像你們回去不要讓你的家親眷屬起煩惱,然後你自己也不要起煩惱,這個就是護生;那如果他看到你還是要起煩惱,那你就當「消業想」,有一些家親眷屬是不講理的,也不能一昧的要求你,一定要符合他的不講理,譬如說他看到你吃素、學佛,他就要起煩惱,那你不聽他的,那他要生氣,你聽他的你要造業,那自然我們要有智慧,不是愚孝。現在很多人愚孝,想說我要讓我父母高興,父母叫我不要吃素,你就不吃素了,叫你不要學佛,叫你去結婚生子,你就愚孝,去結婚去生子,這是錯誤的,因為你已經學佛你有正知正見,這些都是護生,為什麼呢?有一些人他不學佛、不講理、不信因果、沒有善惡,更不要說學了這個,想要叫他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他連世間善惡他分不清楚,顛倒是非。你們當父母的,我執我相也不要太重,很多,你那個叫什麼?增上慢。明明你自己做錯了,你就要增上慢,我慢一下,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媽媽,這就叫增上慢。你是我小孩,我大你幾歲,還有其他人也是,你碰到其他的人,有的年紀大的,一見面─你才幾歲,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就叫增上慢。在佛門裡面常常聽到,動不動就來一個我學佛三十年,始終沒證果,為什麼?他增上慢,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即非菩薩,不要說菩薩啦!若這個小乘初果,須陀洹,若須陀洹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即非須陀洹,他也離開四相。所以就要小心,自己不要增上慢,在道場哪一個老修多老修,真正的老修是釋迦牟尼佛、是觀音、勢至,是我們後面的娑婆三聖,這才是老修啊!真正會修的,你不要想說你待在這個道場,待幾十年,待幾十年一點功夫都沒有,心裡還是妄動、還是攀緣,不要以為自己會唱點梵唄,講幾句相似佛法,為什麼講相似呢?講相似好聽,根本就是影子佛法,六根攀緣六塵,謝落下來的影子,偽為真啊,不是真的,影像佛法,講一些相似法,你就認為你自己有修了,要人家恭敬、要人家讚歎,不可一世,這些統統都要注意。那麼講到布施-內財、外財。現代的人,內財不願意捨,外財也不願意捨,他所賺的錢不願意給眾生用,對於他自己呢?他倒是很樂意,喜歡把錢埋在土裡面,為什麼我會說把錢埋在土裡面呢?他把錢拿來養生,養自己的身,看能不能命長一點,再多造一點業,受更重的果報。蓮池大師說:「往生淨土西方,免在人間造業。」所以他把錢埋在土裡面,為什麼?人死了以後,塵歸塵,土歸土啊!他是把錢往地底下投資,也算是投資地產,往墳墓裡丢,他不懂得把他養身的錢,把他愛護自身的錢,拿來愛護一切眾生,你能這樣做你身體自然健康,釋迦牟尼佛就是如此啊!這就叫不捉持金銀之相。你們受八關齋,很喜歡不捉持金相,那是手不捉,心裡都抓著,心裡都貪著、想著,你只是事相上不捉,心裡捉,那你一定會善言巧辯,說八關齋只重事不論心。有離心之事嗎?你現在眼睛要看、耳朵要聽,能離開心嗎?那為什麼你說八關齋,只要事相做到不用轉心,那很明顯的就是你投機取巧,所以布施,外財要布施,要把你多餘的錢,我不能、也不要跟你講多餘,因為你們都覺得沒有多餘,每一分錢都要用在自己的色身上,用在自己的資產上,不懂得要利益眾生,你存的錢再多,那又如何?財五家共有,國王、水、火、盜賊,還有冤親債主。這個冤親債主在哪裡?就在你家,你的兒子、女兒,都是冤親債主。四種緣嘛-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每一個都是要來花你的錢的,所以你不如把這個染業轉成淨業-布施供養,利益眾生,尤其在佛門裡面,確實佛門講布施,不光只是錢財布施,把你對錢財這一念貪心給布施掉、把你慳吝心給布施掉,這個才叫布施,這是外財。內財呢?自己要來修行,你們想到的內財布施,一定是我來道場幫忙做事,我告訴你「叢林以無事為興盛」,道場沒那麼多事,最大的事就是了生死,除這件事情以外,沒什麼大事,尤其是正法道場,尤其是我們精舍。很多人過年他就問我:法師,你過年一定很忙?我說我們都沒有休息,都在用功,修行沒有休息;不然七、八月的時候,他又問我:法師,你一定很忙?都做法會。我們道場沒有做法會,沒什麼大事,也不辦佛化婚禮,都沒有做這些世間事,所以我們只做「了生死」的事情,你不想了生死的,你入不了我們精舍的門;你貪著這個世間的,你沒辦法進來,我講的是真的,我不會拒絕你,你會把你自己擋在門外,我們這個門叫解脫門,你進來是要求解脫的,不是求世間名聞利養、不是求這些榮華富貴,那個不用求,早晚都是虛妄、都是幻化的,都不是你的。所以講的布施,自己內財,什麼叫內財?你現在有這個色身要趕緊拿來修道,《無量壽經》說的:「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你要等到什麼時候?這布施,把煩惱給布施掉,把身心布施給佛教、布施給眾生。所以早課裡面講的,這是《楞嚴經》第三卷末後的偈頌,「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把你的身跟心,當然在第三卷裡面這個「深」是深入的「深」,也有身體的身的意思存在,所以身、心奉塵剎,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內財布施,如果你修證了「一身復現剎塵身」,那就是真正做到圓滿的內財布施啊!你現在還沒有辦法「一身復現剎塵身」。現在叫你「一身復現剎塵身」,你就會變成無頭蒼蠅,亂衝亂撞,叫分身乏術。分身乏術,沒有辦法復現。所以講了布施-內財,自己要發心來修行,有機會的發心出家,但是現在出家要找如法的道場。很多人問我出家,我跟他講:現在外面的道場不適合你出家,確實不適合,我不是反對人家出家,我讚歎人出家。但是出了家以後,這些人他不教你修行,教你去趕經懺做法會,告訴你:他是修地藏法門的,我聽到地藏法門,我第一次聽過,我們從小看經典、學經教,沒聽過地藏法門,後來接觸了一些法師,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叫地藏法門,就是趕經懺。佛門大乘八個宗派,沒有講地藏法門,沒有教人趕經懺,所以出家要慎選道場,那如果出家有的地方,叫你給居士化緣、攀緣,印一些世間書、搞這個假的《藏經》的,那你就造非常重的業,所以這個要警惕。那麼所謂的內財就是把煩惱布施掉,外財也要捨,把這些享受的這些錢財,拿來修無量的福報,不要埋到土裡面去,你對這個身體好,它將來還是報復你,它終究是要報復你的,所以佛在經上講:猶如逆子。惡逆的子孫,你好心好意的對待它,日日三餐這樣供養它、侍奉它,最後它還要給你生病、還要給你四大分離,給你招來這麼大的痛苦,那你何必,你把這些錢財布施供養,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這個才是真正有幫助啊!這講布施。無畏施,之前我們講了很多,那再來就是持戒,布施、持戒。持戒我們所說的菩薩戒,菩薩戒最重要:三聚淨戒-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饒益有情戒。攝善法戒,什麼叫攝善法戒?之前有講過,為菩提道,這個才叫善法。你不要一聽到善法就想:慈善,世間的善,這個算其中之一,不是主要,能斷煩惱是名大善,是真正的善。攝律儀戒,為什麼叫攝律儀戒呢?現在人很多很會鑽,想說只要戒律裡面沒有規定的,他都可以做,就譬如說:出家人抽菸,他告訴你戒律裡面沒有規定不能抽,我就問他:有說可以抽嗎?攝律儀戒、饒益有情戒,心心念念想到要利益眾生,那麼這個六波羅蜜,我們下一次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