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悟顯法師 宣講 第二十五願:天人禮敬願 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願 第二十七願:修殊勝行願


天人禮敬願


(願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願)

 (講解)
這是第二十五願「天人禮敬願」,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願」跟第二十七願「修殊勝行願」,這裡總共有三個願。法藏比丘發願當他作佛的時候,十方的眾生聽聞他的名字,都「歡喜信樂。禮拜歸命。」只要這位眾生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天人都會恭敬他。

很多人是希望天人恭敬,所以心不清淨,做的行為也不清淨,就像道宣律師當時候,還沒有真正有大成就,他持戒持得很精嚴,得到天人送飯給他吃,可是呢?

因為他認為自己有持戒,所以看不起沒有持戒的人,甚至他認為窺基大師整天放蕩不羈,不像個出家人。有一天窺基大師來拜訪他,他想正好給窺基大師一個機會教育,結果呢?反被教訓了一頓。才知道自己是個大凡夫,處處著相、處處看人過失,雖有天人恭敬,也不是真正的清淨。所以為什麼我們之前講六波羅蜜是要:「無所持而具戒」,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持戒。雖持戒,但心裡無所著,故名「無所持」。你不見他人的持犯,不見人的過失,甚至自己也持到「無持無犯」。什麼叫「無持無犯」呢?就是做得自然了、正常了,那就沒有持戒跟犯戒的問題,所以教你無所持而具戒。《般若經》上講:「戒性如虛空。持者為迷倒。」戒的本性也就是「無作戒體」,猶如虛空不可執著,你如果認為真的有「戒」可持、有「體」可得,以「有」所得故,不是真正見性,所以說「持者為迷倒」;那「不持」呢?那是大迷倒,那是最為顛倒。所以佛是救這些持戒的著相人。現代人很多持戒的,越持越著相,修行越修越著相,認為自己很有修,其實都落在「造作」當中、都落在「有所得」當中。

還有一類人,他是不修也不持,以為不修不持,他就不執著。但是他又去學《弟子規》、學世間法,還告訴你「法法都是佛法」,他自以為他很圓融,說一些滑頭話,告訴你:「萬法都是心,心外求法才叫做外道」,所以他會辯稱《弟子規》不是外道。實際上呢,他這是「心內有法」,連外道都不是,而是個大凡夫。所以學佛不可認心外之法,亦不可認心內之法。說「心內、心外」只是釋迦牟尼佛方便施設,在救眾生的一句話而已。實際上,心哪有內外?根本沒有內外的差別,只是你心著了,就告訴你,你這叫「心外取法」。有些人他對於大乘不瞭解,他認為《弟子規》也是佛法,大家都是一家,他認為是可以包容的,這種人就叫墮於「同見」當中,而前面則是墮於「異見」。墮於同見,叫取心內之法,一樣是個大凡夫。所以大家對於「般若」要清楚,你不要以為學外道典籍就是心外取法的人,自己現在只要把《弟子規》、《感應篇》認為是佛經,這樣去學就不是取心外法了。一樣不行的,因為你取心內之法也不可以。取心內之法的就是大凡夫。我說的這個「大」,不是「大心凡夫」的那個「大」,而是業障深重、業障甚大的「大」。因為這類人根本沒有擇法眼,沒有揀擇能力,他們只求人天福報,以為修一點人天小善,就想要帶業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這麼容易啊!你沒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怎麼能出三界?所以要清楚。現在的出家人大多知見偏邪,也難怪,現在是末法時期,身處末法時期你就要小心,因為你是初學,你不瞭解,所以他就用這些「看似高妙的話、能包容一切的話」來欺騙初學。對於常在看經的人沒有問題,他騙不了我,可是很多人聽他狡辯後就受騙上當了,以為「不取心外法,能夠容納《弟子規》,把不是佛經,他強辯解釋成佛經,他就是圓融了」,實際上正好相反,這叫黑白不辨、是非不辨,這是大愚癡。大愚癡者又認心內有法,那是成了惡業凡夫,而且背大向小,去學外道典籍,這些人絕對不可能成就。如果是出家人這樣做,我告訴你,你已經犯菩薩戒了;人家要受戒,你教人家不要去受,你教人家學《弟子規》就好,那你已經在犯戒了。不過,相信那些出家人他也不怕,因為「因果」怕和尚,所以他也不害怕,他只看眼前有沒有錢?眼前有沒有人恭敬?有沒有人聽他的話?所以他教你要孝親、要尊師,他是希望你聽他的控制,他不是真正希望你學佛;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孝親」,是以什麼為親呢?以「心」為親,所以禪宗第八代祖師告訴第九祖:「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你的言語造作,全部都是真如佛性的顯現,這叫孝親尊師,你要能夠體會這層道理,「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這才是佛門真正講的「孝親尊師」,而不是搞世間法去了。所以佛教所教你的,跟世間的學說,跟世間的論調完全不同,所以你要能夠揀別。現在佛門充斥著邪知邪見,但他們表面也講一些好像很高妙的話,實際上那都是祖師講的,他們沒有真功夫,只用來穿鑿附會,正是為自己「換作下鐵圍,吃鐵棒的張本」。「鐵圍山」就是地獄,「吃鐵棒」就是在地獄受刑,所以講這些話其實一點都不高妙,而且非常地低賤。在不懂的人聽起來,好像是說佛教什麼都能包容,但是對於懂的人來說,這些人是心內有法,而且這個法還不是佛法,是世間法,那就是個大凡夫。祖師尚且不許你心內有佛法,何況是心內有世間法。所以若你說《弟子規》、《感應篇》是心裡之法,認為心裡有這個法,就應當接受外道典籍是佛經,那這個人講的根本就是邪說,這是魔王應世。你要看披著袈裟的妖魔鬼怪,你就看誰講這個話,那他就是妖魔鬼怪。

所以為什麼我勸你們要受菩薩戒,因為你受了菩薩戒,你就有無作戒體,你就照著菩薩戒本上面教的去做,它會告訴你不要學外道典籍,

教你要學大乘,教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大乘佛法相應,教你跟同參見面,就是談論大乘佛法,那你才真正能夠不受這些邪知邪見的汙染。一般人沒有辦法揀別,外面講這個話,有些人他不懂,他覺得好像很高妙、被這麼一矇,他就受騙上當;所以我要跟你們講出來,讓你知道「心外取法是外道,心內有法那是凡夫啊!」所以,你不論心外之法,而你心內有法、有《弟子規》、有《感應篇》你們是一「家」,那是輪迴業。什麼叫「家」?「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愛才會成一家。「念不一不生淨土」你有愛欲心,你認為「誰」跟我是一家,那你就有對待,你心裡面就有差別、就有分歧、就有界限、就有「我愛、我不愛、......」,所以他是愛世間法,不愛佛法;愛世間法者,究竟墮落。愛佛法者,究竟出離。跟《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的是一模一樣的意思,能觀心性者究竟出離、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那麼誰不能觀呢?愛《弟子規》的人不能觀、愛《感應篇》的人不能觀、愛《了凡四訓》的人那是更不能觀了。你看了凡先生都不知道輪迴到哪裡去了!他跟憨山大師同樣遇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了生脫死,一生成辦,他對於心性卻一個字都聽不懂,只知道做人天善事,求名聞利養,你看他的命運有沒有真正轉變?並沒有真轉變啊!還是生死輪迴的命運。反觀憨山大師,他是真正轉變了,真正在佛法當中得利益,所以他是真有見到雲谷禪師;了凡先生卻是見猶未見,有眼若盲、有耳若聾,見等於沒見到、沒聽到,而且袁了凡轉命運,不是因為他行善,我跟你們講,是因為他持準提神咒,是因為持咒的力量,還是佛教的力量,而不是世間善法的力量。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世間善法,猶如螢光,這些螢光不只沒有功德,而且還會增長罪結。所謂「波離螢光增罪結」,你們會想到:明明是善法,怎麼會有罪結呢!為什麼呢?因為無論善惡都叫罪結、都是輪迴、所以都不可得。所以要你無所著而行六度,這才是真正的善、才是真正出輪迴的佛法,所以要能清楚、要能揀別。

現在那些人學了大乘,卻吃裡扒外,拿著佛陀的供養、拿著十方的信施,吃著大乘的飯,做那些世間的事情,將來即使披毛戴角都還不完啊!你以為披毛戴角真的能還嗎?他們還不完的,出家人那是更還不完啊!出家人吃的飯叫袈裟飯,因為你吃著袈裟飯,人家給你的供養,依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人家供養你,是希望你能給他佛法,是希望你能好好修行出離六道輪迴,可是你卻拿去搞世間事,還去弄政治、推廣《群書治要》,你將來絕對還不完。那些不懂因果的人、不懂佛法的人他還會投機取巧,說「我拿錢是為了讓他來做這些世間事」的,你以為這樣規避就逃得了因果嗎?跟你講:因果結罪在心,不是你說了算,不是結罪在你,法律縱然你說了算,因果不是你說了算。出家人出了家,受了大戒,就要清楚,即使居士拿錢叫你搞世間事你也不能搞。何況是你自己有興趣、愛搞,居士拿錢來資助你,所以你應該懺悔,應該去拜懺,為什麼你世間心這麼重?為什麼對這世間這麼著為實有!所以要能反省、要能檢點。經典上講「菩薩以空去執。凡夫以空滋愛。」這「空」就是什麼?講的就是因果、佛法,佛法講緣起性空,緣起是佛法、性空也是佛法。那你用佛法、你用因果,來滋長你的貪愛心、來滋長你的分別心、滋長你的世間心,那你是出不了三界。所以要能夠揀擇、要能夠分辨得出來。那些邪知邪見充斥在電視、網路當中,那些人穿著袈裟來破壞正法。佛在經典上講,那些都是獅子蟲,而且在末法時特別地明顯,大家都看得到,你不要看他假裝頭低低的樣子、好像很慈悲跟你笑一笑,他是希望你拿錢來幫助他搞世間法。他沒希望你成就、他也不希望你出輪迴,他嘴上叫你念佛、求生淨土,其實他看到你跟著他一起搞世間法,他很高興,這就是第六天魔王的心態。第六天的魔王他會勸你做善事,可是你要跟他講:我想學大乘、我想出三界,他就告訴你:「你不行,你沒有基礎、你應當先打個基礎,先做個世間人,才能夠學。」可是這基礎要怎麼打,他都沒跟你講,結果你一直往錯誤的方向打基礎,還不停的打,一直打,打到地獄去了,你還在打基礎。挖地基,愈挖愈深,你學《弟子規》就是在給地獄打基礎,把基礎往地獄打,你學《感應篇》、學《了凡四訓》、學《群書治要》你就是在找地獄的門,找到了,那你也該受苦了。
  
所以佛法基礎要往哪裡打?告訴你,尤其是大乘佛法、大乘《楞伽經》講:「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楞伽」翻作中文叫「不可到」。不是你世間知見可到,不是你凡夫眼可見到,要無所著、要不可到,方是真到;無所住著,這「到」就是住著,「無所著」才真正到達,這就是大乘,所以說「無門為法門」。在淨土宗,是方便告訴你「念佛」;末世的禪宗則告訴你「參究」,在六祖的時候都是直指,所以他見惠明時,說:「汝等少時斂念,不思善,不思惡,那個便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正「不思善、不思惡」時,心不墮善惡之時,這個便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六祖用直指人心的方式,而不是叫你參究。後世到了宋朝圓悟克勤禪師,他才叫你「參」,跟你講:「念佛的是誰。」現在則是叫你「想」,而不是叫你「參」。今時無明眼善知識,都是不懂的人在教,他叫你去想:什麼是「無」。結果你在那邊左想右想,想這個也是無、那個也是無。偏偏那個想的都不無,天天想、天天想,那叫「話尾」不叫話頭。所以根本不會參,參話頭要參到沒有味道,如果你參到又是這個意思、又是那個意思,你的心都在動亂中,你絕對見不了性。所以教你行起解絕,教你持咒,為什麼持咒力量大,因為咒沒有意思,但是你在持這個咒時,佛力密加持你;你持的時候,你不曉得它的意思,你心無行處,行起解絕。話頭就是要給你參到心無行處,故名「真參」,這才叫「實究」。不是在那裡想......哎呀!什麼是「無」?有哪一部經典講這個是「無」、那個也是「無」,......。像你這樣想,其實都是「有」啊。「念佛的是誰」?舌頭在念?心在念......?
不會的人就會在那裡猜、在那裡想,總是不能透脫、不能成就。所以要知道,禪宗無門為法門,它本來是用直指人心的方式,末世才用教你參究的方法。
  
經文裡講「十方的眾生,聞佛的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用清淨心來修菩薩行。」你行「菩薩行」,諸天世人都會恭敬、護持你,所以當你看到有人真正發心修行,也應當恭敬、護持。你不能想:「我來修,叫人家來恭敬、護持」,那就不對了。而是要你看到人家有修,你要恭敬、護持,這才對;尤其是大乘佛法的學人,學了大乘要「愛樂大乘、要守護大乘」,要能夠「推廣大乘佛法」,這才是真正的護持。自己更要修習大乘;不要只叫人家修,拿著經本到處送,說大乘佛法有多好......,去問:「唉呀!你要不要修啊。」你到路上去當大乘推銷員,去做業務去了,結果自己呢,沒有半點的功夫,碰到事情來,還是不能夠脫離煩惱、不能夠脫離自己的習氣,那你就不是真正在修習大乘佛法,你也不是真正恭敬大乘,你也沒有能力推廣大乘。這裡是講認真努力奉行佛法,必然得諸天擁護,所以說「天人禮敬願」。念佛可以降魔、念佛可以驅鬼神。現在有些法師,我肯定他沒有在念佛。為什麼呢?因為他說鬼附身的人,常常去找他,跟他講東、講西。我們依經典來看,就可以看出來,你絕對沒有在念佛、沒有在修行、沒有在用功,因為念佛的人有大菩薩擁護、有諸天善神擁護,怎麼會有鬼去找你呢?你怎麼會被鬼迷惑了呢?沒在念佛所以鬼神特別愛找你。你還特別高興,說:「我很相信,所以他也很信得過我。」你們兩個互相相信,所以就會一起到鬼道去。過年要講一點真話,讓大家醒一醒,不要迷在當中,這裡講「天人禮敬、諸天擁護,龍天善神擁護」;如果你有念佛,怎麼會有鬼喜歡靠近你?念佛有四十里光明照耀。《十往生經》云:如果有人發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彼佛即遣二十五位大菩薩,從朝至暮,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二十四小時的保護你。因為你們身體都很健康,所以不說看護。這個保鏢保護你的身心安全、保護你不受邪知邪見污染,所以鬼不會找你,你再怎麼相信,他也不會找你,除非你心裏好樂,你好樂鬼神;你一旦好樂鬼神,這一念好樂的心,佛菩薩就退開了。為什麼?因為你跟佛菩薩不相應了嘛,所以鬼神們就來,他們就開始控制你的思想跟行為,你就開始迷惑顛倒,你就開始毀謗大乘,你的世間習氣就全部出來了,開始提倡世間典籍;再加上現在有些人愛開緣,你很愛開緣,開什麼緣?吃五辛。一旦吃五辛,善神就離開了,佛菩薩也離開了,連十方天仙都嫌你臭穢,可是那些妖魔鬼怪特別喜歡你,跟你天天在一起,晚上都來跟你睡覺,親著你的嘴。也就是《楞嚴經》上所講:「舐其唇吻。」為什麼?因為你吃五辛。所以為什麼菩薩戒教你「絕對不吃五辛」。

聞名得福願

下面經文:「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是「聞名得福願」。世間人看到這願,一定不會很高興,因為是要「壽終之後」,覺得:「不能現世啊」?而且只是「諸根無缺。」而他現世就想要錢、就想要名,所以他看到這個,他不會生出欣慕之心。實際上,法藏比丘這一願,不是要給你發財的,他是給沒有發心求生淨土的人,做一個保障,也就是說:臨終時你幫他助念,他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就不墮惡道,而且「來生」,也就是他命終以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六根都具足沒有缺陷,而且所在之處大富大貴、受人尊敬。因為有錢的人,不一定受人尊敬,但是你幫他助念,念佛迴向給他,他即使沒有發心求生淨土,他必然也是受人尊敬而且大富大貴,所以叫「生尊貴家」,「貴」就是富有的意思,

「尊」就是受人尊敬,或是生在很大的種族裡面的元老,他生就是生在這種尊貴的家庭裡面,或是生在皇室當中,或是生在有家世背景的人家當中,這就是生尊貴家。而且六根都具足,相貌又莊嚴,不會受人輕賤,所以叫「諸根無缺」。下面講:「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句話更為重要。你幫人家助念,這個人臨終之後不墮惡道,而且還生尊貴家,最重要是生了尊貴家以後,還能不造業。一般人生尊貴家,有錢、有名、受人尊敬,很多就開始造業了,行為就不清淨,也沒有出離心,就跟著世間人一起造業輪迴。可是如果你念佛,有讓他聽聞佛的名號,他投生尊貴家以後,還能修殊勝梵行,這在現代應該都還看得到的真實公案。有很多出家人,他還沒出家的時候,他是大富大貴的人,從生下來就有花不完的錢,生下來就不用工作,而且受人尊敬,後來他遇到佛法,改往修來,他發心出家,修殊勝梵行,這些人都是過去生曾經跟佛菩薩有結過因緣,所以他這一生沒有被名聞利養給迷惑,沒有被五欲六塵所轉,還能夠再來出家,修殊勝梵行,甚至有的人根本不會經過這些世間俗人的生活過程,他從生下來他就想出家,就像大迦葉尊者,他們家是高姓,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他小時候就不想結婚,他就想要修行,後來不得已跟一位女子結了婚,因為兩個人都是想修行,所以只有夫妻之名,無夫妻之實,兩個都走修行的路,他太太就是後來的紫金光比丘尼。你們別聽到我講這個事,就偷心不死,想說:「沒有關係,我也來搞一個佛化家庭,我當大迦葉,妳當紫金光。」很多人愛欲心不捨,就想學大迦葉尊者跟紫金光比丘尼,之後又不想捨離,乾脆到佛門一起來出家,有些道場是夫妻一起去出家的,其實是先生放不下,太太也放不下,兩個互相放不下,又想沾點佛法,乾脆就兩個一起出家;還有的是夫妻兩個去出家以後,離開寺院,自己在外面搞一間道場,弄得跟家庭一樣。或是有的出家人出家以後,說要到深山裡面去修行,找了自己的父母親去護持,結果護持到後來,自己就變成一個俗漢,道場的規矩也不講究了,佛法的戒律也不要了,任由父母親在道場當家作主,任著自己的情識隨意地破壞,徹底毀壞自己當初的菩提心,這都是末法佛門的現象。所以你們聽我這樣講,你們這些居士就要有警惕,很多人都很羨慕大迦葉跟紫金光比丘尼,甚至有的女眾學了佛,就想當紫金光比丘尼,看看能不能嫁到一個現代的大迦葉,家裡有錢又有名,又可以修行。你這種心清不清淨?這心是染汙心,你是把你的染汙心帶到佛門裡面來,汙染佛門;那還有一些出家人更可惡,亂七八糟,教大家學大迦葉跟紫金光比丘尼,還蓋結婚禮堂,辦佛化婚禮,叫你們成立佛化家庭。我告訴你:這世間上沒有佛化家庭,佛都教人出家,沒有在成立佛化家庭這事情。佛化家庭是後來的人亂搞,是出家人諂曲、虛偽,才弄出「佛化家庭」這名稱。幾個在家居士,出錢護持了道場,他自己兒子女兒要結婚,就叫出家人出面來證婚。結果這出家人不懂得推託,想說人家給你錢,護持了你的道場,你就去給他證婚,愈證就愈大,證到辦起「佛教婚禮」來。你去看戒律,佛教哪有在辦婚禮啊?戒律禁止合會人家結婚,說媒之類的事情,統統都不可以做,這都是戒律裡面禁止的,出家人不可以、在家人也不可以,戒律裡面都有講,你絕對不可以破壞佛教的戒律。所以你要看清楚自己的情見,你不要迷迷糊糊的,沒有道心,看到大迦葉尊者,看到紫金光比丘尼這兩位,就想學他們,他們是真正有道心,大迦葉的父母親沒有學佛、沒有修道,家大業大,總是想著要傳宗接代,希望大迦葉也能結婚、也能生小孩。紫金光未出家前,俗家也是如此,他們是不得已才過了結婚這場面,他們不像你,你是起愛欲心,起貪欲心啊。在末法,大家就要清楚,很多人沒有正知正見,尤其女眾,當然男眾也有,總想:「我學了佛,我第一個要度我的先生、度我的太太」,你這都叫癡心妄想,你自己都度不過去了,你還要度人家?你想想你自己有沒有一點禪定,我們不要講「首楞嚴大定」,一般禪定就好了,你有沒有禪定?沒有禪定;你「見思煩惱」斷了幾品?「身見」你伏住了沒有?都沒有,那你還想度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這是「無有是處」,你會反被人家度走。歸根結底,就是你自己癡心妄想。男眾也是一樣,妄想說:「我學了佛,看看能不能把我太太一起帶來」,我告訴你,那些人能夠度便度,不願意受度,你先自度,你勸得動,就勸,勸不動,你不要連自己都搭進去。眾生是被業力所繫縛,不是你想拉他,他就出得來。所以你要看清楚,自己要先成就道業。你千萬不要聽人家胡說,現在有些出家人也會胡說,所以為什麼說佛教的罪人是和尚?俗心的出家人會告訴你:他(她)是你的家人,你要懂得把最好的給他,最好的就是佛法,所以你自己要有耐心,要有愛心,要有恆心,這個才是真如,才是真常」,其實這叫墮落。甚至有人錯把「真如佛性」解釋成愛心,他告訴你「什麼叫真性,真性就是愛」。這是公然跟釋迦牟尼佛的旨意相抗衡,佛告訴我們:「愛不重,不生娑婆」。結果你說真性就是愛,那就是玄沙師備禪師講的:「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癡人」就是白癡,也就是精神有問題的人,而且現在的佛門裡面,這種人特別多。

所以,你能有福報因緣接觸到佛法,你要真正能夠學到佛法,要能夠落實佛法,你不要落在自己的情見裡面。現代的眾生情欲特別重,動不動,一不小心,自己滑了一跤,摔到愛欲坑裡面,你都沒有覺察,為什麼?因為你感覺這愛欲坑很軟、很舒服,你不曉得你已墮到坑裡面。自己落愛見坑,失菩提路,自己都不知道,還以為:我天天都在學佛,我將來臨終還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以為有四十八願,縱然沒去也能聞名得福。你雖得福,你來生不一定能夠遇佛法。他這裡講的是「給你種了善根」,你來生不一定遇到;你雖不墮惡道,不一定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佛法,卻因為你習氣太重,你也不一定覺悟。所以你不要以為有這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你就天下無敵,沒有人可以約束你,沒有因果可以制裁你,這一點希望大家要知道,絕不可以拿這三個願來投機取巧。以為:「我聞名得福,來生還能夠繼續修,現在還能繼續貪點」。你這一念心,就是《楞嚴經》上講的:「純情即沉。墮阿鼻獄。」縱然有四十八願,也沒有辦法救你,因為你這個心是不對的。所以要清楚,不要從這裡去濫用阿彌陀佛的慈悲,當然,佛願是不會被你濫用,只是你自己錯解。

修殊勝行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