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上冊-10)



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釋迦佛生......
文上說:
愍凡愚。不能聽。
這幾句可算是阿含時的前奏。
「愍」是憐愍;「凡」是指一般普通人而言。「愚」是愚法二乘。「愚」是障蔽的意思。
「二乘」是指聲聞、緣覺,又稱為小乘。
小乘人雖然已能斷除「人我執」,但「法我執」依然存在。
華嚴是一乘圓頓的大教,普通的凡夫固然無分。連還被「法我執」所「障蔽」的二乘,也「不能聽到」。
所以《華嚴經》第六十卷上說:如是皆是普賢菩薩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
以是因緣,諸大聲聞弟子都不能見、不能知、不能聞、不能入、不能得……,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諸大神變。世尊因為「憐愍」凡夫、二乘人們,對於一乘大教不能接受,所以才
隱尊特。顯劣應。
「尊特」是指報身佛而言,尊貴而特別的意思。
《華嚴經》第四十八卷的如來十身相海品中普賢菩薩說:
如來有九十七種大人相。每一相中又包含若干相,所以稱為相海。
相海品的末尾,普賢菩薩作結語說:
「佛子!毗盧遮那如來有如是等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一一身分,眾寶妙相,以為莊嚴。」
照這樣說,「尊特」兩個字,還尚不足以形容。
而「顯劣應」,是說如來為了「應」二乘的根機,所以「隱藏」起「尊特」的報身,而只顯現劣應身的化身佛。
化身佛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妙好。
然而化身佛和報身佛,以相好來比較,報身佛是勝應身,化身佛是劣應身。
《法華經》上拿「脫珍著敝」的譬喻,就是:脫下原來珍貴的衣裳,穿上較差的衣服。來形容「隱尊特。顯劣應。」的殊勝方便,那是最好不過的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