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恭祝 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

 

恭祝阿彌陀佛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

              淨修捷要     夏蓮居居士

一心觀禮,極樂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住真實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于無量劫,積植德行,所發殊勝大願,悉皆圓滿成就,名具萬德,聲聞十方,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

悟顯法師 開示

(願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


(講述)......

按心性之理來看,隨舉一名,無非諸佛名號。所以,稱一佛名即是稱一切諸佛名;這是無二無別的。眾生迷惑本心,在自心所現的境界上,堅固執取,計著名字,念念相續,起惑造業。所謂「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但若就根本來說,三細六粗之相原是虛妄,你要是識得本來,那麼你計名字,一切的名字皆為佛名。

 

所謂諸佛稱歎,並不只是侷限於阿彌陀佛名號。一切法無不是諸佛名號,這個是華嚴境界。舉一個為主,其餘皆為眷屬。用一法攝一切法,一切法無不是此一法。所以,一佛名即是一切諸佛名,隨舉一諸佛名,亦是一切諸佛名。如帝網珠,互相影現而沒有障礙,如同光光相照,又不壞一多相收,無障無礙。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這樣的願,希望自己名聞十方。這也只有成佛才能夠有這樣的境界。


如果你還是迷在三細六粗相當中,計著名字,執取起業,那就沒有辦法「名稱普聞」,因為你還是墮在你妄心所現的境界相當中分別執取。


唯有徹底離開妄想、離開煩惱,你才能真正做到「名稱普聞」。現代人要出名,想方設法搞怪,在佛門亦復如是。許多在家人、出家人看到有名氣的大和尚來,趕快去裝一副恭敬的樣子、裝一副孝親尊師的樣子。目的呢,就是希望自己能讓人家注意到他,就是想出名。他不知道只要把三細六粗相給破了,自然名稱普聞,隨舉一名無不是如來德號。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任舉一名,無不是諸佛如來的名號,並不只侷限在阿彌陀佛名號。若悟心性則名稱普聞。你不悟心性,才會整天分別,所以妄有三界六道輪迴,妄有父有子、妄有家親眷屬......,這些全都是計著名字,執取虛妄相,墮在六粗相當中。

 

所以法藏比丘因地發的願,除了彌陀名號能普利一切眾生以外,還有就是:往生淨土必然永斷三細相,所以阿彌陀佛堪為一切諸佛之所稱歎,名稱普聞。



這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就是告訴我們: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皆共稱歎他的名號。為什麼呢?因為任一名皆是他的名號。就像「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白雲流水盡是真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這個境界就是徹底離一切相,最極清淨的境界,所以得十方諸佛稱歎。


一般世俗人看到一定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法藏比丘希望人家稱歎他的名字?如果按照世間的善法來說,不是說要『為善不欲人知』嗎?那法藏比丘是不是有名利心」?你如果用世間的眼光來看,那你就看錯了。所以我叫你們不要學《弟子規》,不要學那些世間法。你學了那些世間法,你就肯定用世間心來看,那照這一願來看,法藏比丘豈不是「為善希望一切諸佛皆知」。以世間的道德觀來看,為善應該不欲人知。那他為善欲人知,他是否有名利心?你就會開始懷疑經典、毀謗經典。


所以為什麼菩薩戒會制定,不可以看外道典籍。在有的菩薩戒本中,看外道典籍是重罪。《地持菩薩戒本》裡面,背大向小是重罪。《梵網菩薩戒本》教你不得宣說外道典籍,它在四十八輕戒裡面講到,犯了,叫輕垢罪。所謂「輕垢罪」是罪的名稱,不是說你犯的罪很輕。

 

你教人看外道典籍、講說外道典籍,這些人看了,將來必然毀謗正法,那正好犯了菩薩十波羅夷罪的其中一條:〈謗三寶戒〉,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可以由小見大。本來講小乘、講人天乘,都只是不得已的方便法。你卻教人家看外道,看了小乘、看人天,他看了以後,你沒把他導向大乘,他反而變成毀謗大乘。那你等於是「自作教他」。所以為什麼菩薩戒會制定你「不能去講說外道典籍」,尤其是在講座上不可以講


釋迦牟尼佛在戒律都有規定,戒只有佛可以制定經有五種人說,也就是說經的有五種人,但是都得佛印可。戒只有佛一個人可以制,沒有菩薩制戒的,也沒有這個阿羅漢制戒的,只有佛一個人可以制戒。


所以你要曉得佛制戒的原因,佛為什麼叫你不要看,就是因為你看了以後,你會學習外道法,你會退大乘心、你會毀謗大乘。所以學一般世間典籍的人來看,法藏比丘豈不是被他看成世間人了,這點要清楚。


佛已經打破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打破無明,煩惱都斷盡了,佛的名稱普聞是可以利益眾生的,可不是世間人的看法、世間人的想法。也因為他四十八願的殊勝,名號功德之大,能令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諸佛稱歎,這是名號的功德。


如果講經只講事相,大家自己看經文就可以了,所以一定要會相歸性。所以不只一佛號普聞,一切名號皆普聞,乃至隨舉一名,無非諸佛名,隨舉一法,無非真如實相,皆是如來藏,本是無上妙明淨圓真心,全都是自性的功德,《華嚴經》講的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這裡亦復如是。

 

所以他講:「我作佛時。」這個「佛」就是指究竟圓滿佛,而不是藏教佛,也不是通教佛,而是圓滿佛,所以名稱普聞。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  第150集  精彩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