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23)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五眼

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

並佛眼。名五眼。見所見。皆無限。

《金剛經》第十八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乃至「如來有佛眼」,就是講這五眼。

「眼」是五官之一,也是六根之一。因有凡聖的不同,所以就有五眼之別。

「肉眼」:凡夫所有,假父母血氣而成。他的功用只能見近而不能及遠,見前而不能見後,見外而不能見內,見明而不能見暗。不能見暗者,黑暗中不能見物。其實,見暗之見還是見。譬如生下來,就是瞎子,眼前一片漆黑,就不能說,他是無見。然而肉眼之見所以有這許多障礙者,因為它是色質所成。
「天眼」的「天」有自然之義。天上的天眾所用作視覺的眼,名曰「天眼」。天上的天眾,因修禪定,所以獲得天眼。六欲天的天眾雖然未能斷欲,但是他有這福報。還有,在肉眼中有一特殊的現象,那便是證阿羅漢果的聖者和菩薩們,都可以肉眼而作天眼。

「慧眼」者,智慧之眼也。慧有明辨是非、抉擇性相的作用。具備這種作用,就是具有慧眼,並不是肉眼以外,另有一對特殊的眼睛叫慧眼。二乘聖者們接受佛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的教義而修行空觀,因而斷除了貪、瞋、癡、愛等十種煩惱障而證得阿羅漢果。然而他們所修空觀的觀,就是空慧,也就是「慧眼」。

「法眼」:聖者們雖然觀一切法皆空,但他們對於世、出世間的諸法,行、止、取、捨,有抉擇的能力,名曰「法眼」。一般人於諸法中著有我相的存在。因接受佛陀無我的教義而修我空觀者,因而斷煩惱障而得偏空的正理。但是他們昧於諸法無不皆空,所以執著有眾生可度,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證。根據這一心理,而發出「大患莫若於有身。故滅身以歸無。勞形莫先於有智。故釋智以淪虛。」的呼聲。所以小乘聖者,既修得我空以後,多證入無為的涅槃。然而這不是我佛出世說法的本懷。

佛陀出世說法的本懷,是要我們發菩提心明心見性,無條件地利濟他人,使彼此皆成佛道。什麼是菩提心?就是觀照諸法皆空。諸法的法不外乎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世間法、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甚至菩提、涅槃的出世間法。無一不是緣生無性,無一不是假名。觀世、出世間法皆空而不取證,那就是「法眼」。

因信佛、學佛而皈依三寶的人,所在多有,而且沒有一個人不對佛發菩提心,但是多數的人固然是發了,就罷了。有少數的人,在皈依以後,孜孜矻矻,繼續研究。然而他的我見、我慢,卻與佛學相對的「水漲船高」。初發心時虛懷若谷的態度,完全消釋無遺了。是名曰「我執堅固」,更說不上法空。這是凡夫知見卒難除滅的通病。

「佛眼」:集合前面的四眼,就是「佛眼」。「見所見。皆無限。」者:肉眼只見障內色,天眼可以見障外色。慧眼呢?慧眼也只能徹照真空之理。法眼照了諸法是假相的和合。至於佛眼,固然備具肉等四眼的功用,同時,以徹見第一義諦為其最大的功用。然而這都似乎是有分限的。融會起來說,五眼之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所以能「見、所見」,悉「皆無」有「限」量。諸如《法華經》上說:「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就是挺好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