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宗鏡錄 卷九─8

 


宗鏡錄卷  (精彩節錄)

宋慧日永明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延壽集

敕建慧福寺賜紫臣僧超海 

敕賜遺光寺臣僧通理奉

敕建大慈觀音寺臣僧廣持 


問。此發菩提心。當有幾種。依何等菩提發心。便獲如是功德。

答。若約橫論。隨根所證。有四種菩提。若約豎論。依初中後。有三種菩提。又發有二種。一是起發。二是開發。起發即一乘十信之首。開發即一乘十住之初。今所讚者。是四種之中。依上上根佛之菩提。若宗鏡所讚。多取圓信起發之發。若引華嚴。或是初住開發之發。又今論發者。不依人依法。頓悟自心。萬行圓足。故稱曰發。如華嚴論云。發心有二。一。有久從生死苦。厭苦發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覺聖智。亦名佛智。自然智。無師智。二。依先覺者。勸令知苦本。方能發心。夫發心者。又有此二種。若言要依先佛發心者。即有常過。即同外道常見。即先覺者以誰為師。轉轉相承。不離常見。若有古時常佛為展轉之師。即古佛自體自真。不隨妄者。即不可踐其古跡。為真自常真。不可以真隨生死故。即生死是常生死。佛自是常佛故。若也眾生定有生死者。生死自常生死。不可得成真故。此是斷見。此二種俱非。不離斷常也。為一切眾生生死無性。本無生死。橫計生死。本非生死。一切諸佛本無自性。故實無菩提。亦無涅槃。而眾生妄謂諸佛。有菩提涅槃。若有眾生能如是知者。名為發心。名為諸佛。名為見道。而能開悟一切眾生。是達無明者。無明本無。諸佛亦無。名為覺者。但以無依無住。無體無性妙智。能隨響應。對現色身。能以此理教化眾生。名為大悲。故不可有得有證。有忻有厭。有取有捨。有古有今。有真有假。發菩提心也。如是發菩提心。不為長夜無明之所覆故。又云。善財白德雲比丘言。我已發無上菩提心者。已於文殊師利所。發菩提心。為知菩提無證修。無所求故。但求菩薩。方便三昧加行。其菩提心。自然明白無垢。猶如空中有雲。雲無。其虛空自空。不復云求虛空也。以明但修菩薩三昧觀照。以治執障。然菩提心。無有修作留除之體。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是故今以妙峰山像。以止觀二門。七菩提之助顯。方便菩提。心自明白。及至菩提明白。即菩薩行諸三昧。自是菩提。不復別有菩提。而自明白。以明菩薩處於世間。修諸萬行。世間萬行。乃至菩提涅槃。性自離故。以將此法。教化迷流不了此者。而令悟達性空無垢之智。以淨諸業。令苦不生。名為大悲。猶如化人教化幻士。以智觀業。隨時隨根。十方等利。無心意識。智幻利生。以此義故。但求菩薩一切諸行。以明即行是菩提。一切無生滅。故云我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以明信心菩提。雖未有三昧加行顯發。已知無所修無所求故。今求菩薩行者。以明方便三昧相印方明。行及菩提。如實無二。於此之中。不可說言諸行無常。是生是滅。如此經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是知菩提之心。不生不滅。無得無依。所云求菩薩行者。是方便顯發。當顯發之時。則理行無二。所以般若會中。舍利弗念須菩提。依何法門。善說般若。須菩提云。我以無依故。辯說如是。諸佛弟子。若於一切無依。皆法爾如是。非我能為。亦如妙善堂中天鼓說法。稱為無依印法門。故古偈云。識心達本如如佛。畢竟無依自在人。

宗鏡錄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