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 道祥法師與惠悟法師 (6)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乘定香精舍義工白話翻譯......

【原文】

第六篇

永徽年中。禪定寺有兩僧。名道祥惠悟。咸隱太白山中。祥即持誦涅槃。悟即持誦華嚴。服餌松禾。六時禮懺。晝夜誦持。積有年歲。忽於一時見一居士。鬢髮皓首。所衣潔素。儀容恢美。前來設禮。庠序而言。弊居設齋。欲請一僧。僧曰。此唯二僧。俱往可不。居士曰。弟子貧家。本擬請一僧。僧問意欲交誰行云。請華嚴法師。悟遂赴請。隨居士行。可百餘步。居士於是。騰身於空中問悟曰。師何不升空。悟對曰。貧道無翅。升空未得。居士問悟。師猶未得神通耶。悟答曰。實未得。居士却從空下。安致悟於居士衣襟中坐。又令冥目。于時只聞耳邊颼颼風聲。可半食頃。還放履地。遂令開目。不知到處。環視唯見大山。觀其屋宇。皆是湧出。延悟入堂。禮佛纔畢。忽見五百異僧。執錫持盂。翔空而至。悟敬異僧。寧敢居上。遂從下行。居士來語曰。師受持華嚴。是佛境界。何得於小聖下坐。遂却引悟。坐於五百聖眾之上。齋後洗漱已。諸聖便騰空而去。居士乃遣人擎一床寶物。將以嚫悟。令與咒願。悟曰。貧道來不由地。居士携攝至此。自迴不得。請垂送歸。誦經報德。居士曰。本所齋意在師一人。雖有五百羅漢來食。皆臨時相請耳。師且與咒願。當即發遣人。送歸本居。悟與咒願已。庭前有三五童子。各可六七歲。居士呼之。又重標名於一童子遽來。居士語曰。汝可祇事此法師。童子便請於悟曰。師暫開口。悟即依開。童子觀之云。師甚多病。童子即將手。向身上摩。遂取少藥。大如麻子。分為三丸。與悟吞之。又請開口。童子忽飛入口中。悟當時便騰虛。還本所居。住空中謂祥曰。向蒙神仙居士請齋。遂獲神通。今欲暫之蓬萊金闕紫微等宮。以持誦本業。言訖辭祥。攝三衣瓶缽及所受經。升空而去。

 

【白話參考】

第六篇

唐高宗永徽年中,禪定寺有兩位僧人,一名道祥,一名惠悟,兩位僧人隱居於太白山中。道祥法師依止,受持,讀誦《涅槃經》;惠悟法師依止,受持,讀誦《華嚴經》。服食松禾。晝夜六時禮懺,誦持《華嚴經》、《涅槃經》。精進修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一天出現一位居士,鬢髪皓白,衣裝潔白素雅,儀態端正,相貌堂堂,前來向兩位法師作禮問訊,安詳肅穆地說:「弊舍設齋供僧,想禮請一位法師。」法師說:「這裡只有二位出家人,可以都去嗎?」居士說:「弟子家道貧寒,就準備供養一位法師。」僧人問:「施主想請哪一位?」居士答:「華嚴法師」。惠悟法師接受信施,即隨居士前往。

大約走了百餘步,居士此時騰身於空中,並且問法師:「法師為什麼不升空?」惠悟法師回答:「我沒有翅膀,無法升空。」居士問:「法師還未得神通?」惠悟法師答:「真的未得神通。」居士從空中下來,把惠悟法師置於自己的衣襟中安坐,並且告訴法師閉上眼睛。與此同時,只聽到耳邊颼颼風聲,大約半食頃的工夫,居士從空中而降,放下法師,讓法師站立在地面,並且睜開眼睛。

當下,惠悟法師不知自己來到什麼地方,環顧四周只知身在大山之中,眼前的房舍屋宇如地湧出般,居士請惠悟法師進入廳堂,剛禮完佛,忽見五百異僧手執錫杖,拿著缽盂,飛翔而至。惠悟法師禮敬異僧,謙讓不敢居上坐。居士上前說:「法師受持《華嚴經》,是乃佛境界,怎能坐小乘聖人之下坐。於是帶引惠悟法師坐於五百聖眾之上。供齋畢,洗漱後,五百聖眾便騰空而去。然後居士命人抬出眾多寶物,以用布施,供養惠悟法師,請法師為其說法,持咒祝願。

惠悟法師說:「貧僧不是自己的能力來此,乃居士攜攝而來,實在無法就路返回,請施主送貧僧回去,貧僧當持誦《華嚴經》回向施主,還報信施。」居士說:「本來設齋是為供養法師一人;雖有五百羅漢來食,他們是臨時應邀而來;請法師為弟子持咒祝願,弟子一定派人將法師送歸本居。」

惠悟法師為居士咒願巳,當時庭前有三、五童子,分別大約六、七歲;居士叫喚童子們,然後指名其中一童子,那童子隨即過來,居士告訴童子:「你來恭敬侍奉法師。」童子恭敬向惠悟法師說:「請法師暫且張開口。」惠悟法師依童子所說張開口,童子觀看著說:「法師甚多病。」然後童子隨即用手在身上摩搓,取藥少許,大如麻子,分為三丸,拿給惠悟法師吞服。又再請法師張開口,童子忽飛入法師口中,惠悟法師當時便騰飛空中,回到本來住處。

這時候惠悟法師住虛空中,告訴道祥法師:「之前蒙神仙居士請齋,因而獲得神通,今欲暫往蓬萊、金闕紫微等宮,以受持讀誦《華嚴經》,修習菩薩本業。」說完辭別道祥法師,攝取三衣、瓶缽及《華嚴經》,升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