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唐宮典範—璀璨奪目的金銀器具-6

鎏金象首金剛鏤孔五足朵帶銅香爐:通體鎏金,由爐蓋、爐身組成,蓋、身以子母扣開合。蓋面鏤空,蓋頂仰蓮蕾上跪一人身象首金剛,金剛身披綾帶,雙手合捧一寶珠,為密教造像。

長柄銀手爐:鏨銘:“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銀白成手爐一枚,並香寶子共重十二兩五錢”。香囊兩件:均為鎏金銀質,一大一小。二者構造相同,以兩半球扣合構成囊體。囊內鉚接二持平環和香盂,持平環之間及內環與香盂之間成直角相互支承,使香盂保持平衡。囊體鏤空,供香氣溢出。

鎏金雙蛾紋銀香囊:系唐僖宗所供奉。直徑12.8cm,鏈長24.5cm,重547克。系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發現最大的一枚。香囊囊蓋、囊身各作半球狀,上下對稱,以子母口相扣合,一側以鉸鏈連接,另一側則以勾環相連。香囊外壁鏨飾十二簇分佈均勻的團花,團花內分飾四隻或兩隻飛蛾,紋飾鎏金,香囊內有一個缽狀香盂及兩 個平衡環,香盂用短軸鉚接,內、外平衡環間也以短軸鉚接,在圓球滾動時,內、外平衡環也隨之轉動而香盂的重心始終不變,使香盂面始終保持平衡狀態。這種平衡裝置,與現代運用於航海、航空上的陀螺儀原理完全相同,這種陀螺儀原理,歐洲1718世紀才掌握,而我們的祖先,早在8世紀之前,已熟練的運用了這種技術。

香囊在當時是一種熏香用器,其缽內放置香料,點燃後香氣從鏤空處外飄,以改善室內的空氣。香囊以前出土較多,西安何家村窖藏、沙坡村窖藏均有發現,英國的哈克期美術館,日本的正倉院也均藏有我國唐代的銀香囊,不過以前人們都稱其為“熏球”,而法門寺地宮《物帳碑》明確記載其為“香囊”,則更正了以前考古定名的錯誤。同時,我們也明白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從四川返回長安,讓高力士到馬嵬坡尋找楊貴妃屍體時,“唯香囊在”之香囊不是用香料和絲織物縫製的香包,而是以金銀製成的熏香器皿。

鎏金仰蓮瓣荷葉圈足閼伽水碗:卷荷葉形圈足。碗壁模沖兩層蓮瓣,錯置排列,瓣尖自然形成口沿。圈足為翻卷荷葉,外鏨葉脈。圈足底鏨文“衙內都虞候兼押衙監察禦史安淑佈施,永為供奉”,內足壁墨書之“吼”字,系密教咒語。此二水碗與四閼伽瓶同為智慧輪所供,《物帳碑》稱之為閼伽水碗。閼伽水碗為供淨水之具,其圈足所飾之魚梵名摩竭魚,意譯為大體魚、鯨魚、巨鼇。為經論中多處記載之大魚,被視為與鱷、鯊魚、海豚等同類,或為假想中之魚。印度神話中,以之為水神之坐騎。

臂釧:臂釧為阿闍黎修法用具之一。在舉行修法灌頂儀式時阿闍黎臂飾寶釧。也是密教造像中的八莊嚴之一。以前僅見于敦煌壁畫中這是首次出土實物。

三、法器

所謂法器,即為用於修法,祈禱等莊嚴佛事之物。寺院的法器常見的有香爐、金鼎、雲板、雲鼓、歡門、金幢、寶蓋、幡、長明燈、香案、供具、蒲團、鐘、磬、木魚、鐃、鈸、鉦、鈴等數十種。在法門寺地宮,唐王朝為佛祖設置壇場、法器,以行佛道。出土的錫杖、缽盂、如意等均屬此類。僧人們攜行之念珠、錫杖、缽盂、如意等物亦屬此類。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