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四三)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九頁,第三行,「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是法藏比丘四十八願前面兩個願,〈國無惡道願〉跟〈不墮惡趣願〉。那麼上一次有做了一半的說明,那麼我們今天再接著再跟大家來解釋。那麼他說我若證得無上菩提,就是我成佛的時候,所居佛剎具無量不可思議,這就不是凡情所能想像的,凡夫思惟都在對待、能所、好與壞、是與非當中,所以都是可思議法。那麼菩薩諸佛如來住不思議境界,也就是說這個境界不是一般人可思可議的,議就是議論,就是宣說或是說明的意思,這他住不可思議境界,所以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還有就是要不思議才能到的境界,不思議哦,因為你有思有議,就有言說,就生心動念,生心動念就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性,那就入不了這個菩薩的解脫境界,所以這個話當中啊,有兩重的意思。一重呢是:不是凡夫可以思量的,另外一重是要不思議才能到達,所以叫不思議境界,那麼這個不思議就是功德莊嚴,因為他的功德莊嚴不是一般人所能到達,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他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所以教人深信淨土,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學其他的大乘經還容易,但是教人深信淨土,沒有這麼簡單。通途的經教,透過修行,能夠成佛,或是百劫修相好,這個次第修啊,一般人可以接受,但是二乘人他就沒有辦法接受,那你要說一念頓脫、一念頓超,這個一般的經教,一般人不能接受,這一念頓脫,學一般經教的人,一般經教的一般人不能接受,那麼講到帶惡業一念頓脫,帶業頓超的,就是這個淨土法門,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這帶惡業,而且頓超以後是直證阿鞞跋致,所以有一句話讚歎:「莫訝一稱超十地」啊,這阿鞞跋致是八地以上,超十地這個說法正不正確呢?也可以這麼說,他不會是在八地以下,這圓教八地以上,這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再來這個十地,十地,或是十信、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這都是講五十一個位次。那麼往生淨土,即使惡業凡夫等同圓教八地菩薩,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他能徹見本性,能夠斷除了俱生我執,這個功夫非常的高,非常的高,比你現在看到那些表演神通的,說他能通鬼的這些人,那是高上百千萬億倍,這些人沒有辦法跟他相比啊,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這圓教八地菩薩,有得這個意生身自在啊,想要變化什麼身形都可以,而且同時變化不同的身形,應化不同的眾生,這應化就是度化,應現變化的意思,所以叫應化,那所以這個都算是功德莊嚴。那麼西方淨土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沒有這個三惡道,地獄、餓鬼,禽獸就是畜生的意思,這禽獸就是畜生,那麼乃至蜎飛蠕動這些小蟲、小飛蟲,或是爬蟲,那邊都沒有,所以你要到極樂世界去,跟他說有蟑螂,他沒看過,因為極樂世界沒有蟑螂,你要跟他說有螞蟻,他也沒看過,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無有蜎飛蠕動之類。下面講所有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焰摩羅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個像是管理地獄的判官,你要說他是閻羅王,經典上也沒有這麼講,但是它有焰摩羅界,就是這個焰摩羅界這個地方它距離我們南瞻部洲,現在講地面上,一般講海平面去地五百由旬,那可以到達這個地方,叫做焰摩羅界,那這個地方是掌管地獄的地方,掌管刑罰的地方,那他會做一些審判訴訟的事情,現代人說的我們中國人講的陰曹地府,陰曹地府,那你說他是不是中國講的閻羅王,這個我們就不做這樣的一個比較,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是相似,是相似,那焰摩羅界就是指去地五百由旬這個地方,那麼是指地獄眾生,地獄的眾生,所以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這焰摩羅界算是地獄最低的,三惡道中是總說,這三惡道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來生我國,往生到淨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我法化,這個話很重要,你們受不受佛的法化?你要不受那沒有辦法,你如果心裡懷疑你只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邊地疑城喔,你不受佛化,後面有講你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智慧,你要用你自己的意思,用你善惡對待心在那裡分別、計較、思量,還有人說學淨土不行,這些人半信半疑的也都是不受佛化,所以他這裡講受我法化,受我法化以後呢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呢不復更墮惡趣,這個很殊勝、非常的殊勝。前面是〈國無惡道〉這裡是〈不墮惡趣〉,你受佛的教化就不墮惡趣,你肯接受肯轉變,每一個人都有習氣,就是有習氣才要學佛,你要沒有習氣了那就不用學佛了。有一些同修他心懷下劣,什麼叫心懷下劣呢?就是他自己對自己很沒信心,覺得自己業障重沒資格學佛,沒資格來道場,其實你就正是因為業障重才要來道場,才要來轉變,道場有規矩、道場有戒律可以幫助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可以轉凡成聖,可以把你的習氣調伏。你在家裡你自己用功,你一個人我最大,這個我啊!我相!想怎麼怎麼聽經你就隨你的習氣去,你不是隨順佛陀的教誨,所以為什麼說要修行,修行要到如法的道場,如法的,這道場講的是大乘佛法,講的是一乘了義,這個才是真正如法的道場,那麼來這裡受佛教化,這道場依法不依人,奉行佛陀的四依法,這裡的法師他不是教你:你只聽他的,或是只跟他笨笨的學,你要是跟他學你是真的笨、真的沒有智慧,佛在經上教我們要跟佛學、跟祖師大德學,要依這個了義法不依不了義,要依法不依人,不可以依著個人、個人的看法、個人的見解、個人的想法或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覺得佛教是怎麼樣、應該是怎麼樣,這些統統都是不可以的,不能依個人。所以你要受佛法化,什麼叫受佛法化?你的見解要放下、成見要放下,你這一生不管你之前看了什麼、你的學歷是什麼、你工作職位是什麼,都要不生貢高想、不生下劣想。即使習氣再重你也不生下劣想,那受佛的教化,佛教持戒你就持戒、教學大乘你就學大乘、教你了脫生死你就要了脫生死,這個才是受佛的教化。你不要用自己的意思,你用你自己的意思,覺得可以覺得不可以這些統統都是我執我見,這個不能成就。所以受佛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你到了道場你學佛你要確認你學的這個佛能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要是學了佛你不能成菩提、不能成就,那就沒有必要學,所以學佛是要成就什麼?成就佛道。學佛不是告訴你,啊!學個做人!做人你們不用學,你們每一個都是人,都做得好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大道理啊!都有自己的我執我見啊!就是要把這個做人的觀念給他放下。很多人很會做人啊!迎來送往啊!禮儀不缺啊!這世間這一套他很會啊!太極拳的段數都非常高,推過來又推過去,這個世間人。眼睛呢都是在看人家的過失,看人家的錯誤,自己呢都沒錯,這就是世間人啊!所以你不用再學啦!那五戒十善呢?佛門裡面就有了,而且五戒十善這是人天乘,我們常講你不能說大乘建立在人天乘之上,好像呢把大乘說的很高,實際上是置之高閣啊!置而不理啊!我們學大乘要學以致用,大乘佛法不是建立在人天、不是建立在小乘上,大乘佛法我們之前用過的比喻,就好像你蓋房子、你要蓋豪宅,豪宅的地基絕對不會跟一般的平房是一樣的,絕對不會!絕對不會跟一般的房子它的地基、它的構造是一樣,絕對不同!你今天要成佛這是蓋豪宅,不是蓋這個世間一般的這種房子。所以你要知道要怎麼樣子來學佛、怎麼樣子能夠成就,所以你要確定你在道場學的法能成就,怎麼確定呢?用經典!經典才能夠做為我們的依止,你要是依個人説,你們不要出去說:喔!我依悟顯法師說。我說的法是依經典而說,不要依人。現代人很方便,我是依哪一個法師說的,為什麼他也搞不清楚。所以呢!佛法就錯亂就敗壞,那你用的法能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像有些道場他不教你學菩薩戒,你要去受菩薩戒他還告訴你不用,你把五戒做好就能成佛了,這個是壞人家受戒的道心,你不能壞。你不能被他損害,你也不能去壞人家的道心,人家發心受,你要告訴他:如法求戒,如法持戒。因為他發心了嘛!你不能跟他說菩薩戒不用,菩薩戒是成佛的根本,成佛的因,你來世要得人身你就修這個五戒、想升天就修十善、想證阿羅漢修四念處,那想要成佛你要持菩薩戒,菩薩戒是非常的重要!有了菩薩戒保護你,你不會受到這些外道邪師的汙染,因為你受戒有無作戒體保護,你發願要學大乘、發願要學一乘了義,所以不會受到這個汙染,那也不要把菩薩戒講成人天乘,我也常聽到幾乎現在講菩薩戒、十重戒核心他抓不到,他就拿五戒、十善套到這個菩薩戒裡面去,加以附會加以穿鑿,說相似法。很相似!但是菩薩戒你看不殺戒就分事跟理啊!我這是講方便的,要論究竟「事即是理,理即是事」。所以,你如果只重視事相上,那你理上迷昧。你要重理呢,又廢於事。所以,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菩薩戒每一條都是這麼看的。從古到今,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勸人受菩薩戒。這個是真的。祖師大德自己都受,他怎麼不勸人受?永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一輩子傳菩薩戒。這個是歷史上在公案上有記載的。他的戒子滿天下。你看,阿彌陀佛都提倡菩薩戒。所以,你不受,那這個跟佛的心相違背啊。你要成佛,那是必定要受。所以這個法要用對。修淨土要專修,不要今天修了淨土,明天又想搞搞禪、又要學學密。不排斥禪,不排斥密,但是呢,並不是叫你一個人去學這麼多種。你要有能力,那當然可以。可是,如果以現代人來說,你就是要專學。專學跟我們講的排斥,那不能劃做等號。你自己用功,可以用一種方式,你要覺得禪宗得力,你就用禪宗。有的學禪會兼一點密,也有呢會歸於淨土的,這個都可以。但是不要這個朝此暮彼。早上想學淨土,晚上就又想學密了。這個都是沒有修行的根本。這就叫做雜修,什麼雜呢?法門不雜,是你的心在雜。你的心動亂,如同猿猴一樣,沒有定性。所以,你會覺得說我修修這個沒有得力,趕快又換別的。你沒有耐性,你只是圖一時的覺受而已,一時的感受。這樣念有定下來、有見到光啊;或是參禪,有體會到一點點道理了。過兩天心又迷悶起來了,你又放棄了。那這個就不行。所以,我們常教大家,你學佛最重要,明瞭實相。實相一明白,這個理一通,一理通,萬理徹。你所有的道理都貫通,你修行自然會修。從古到今的祖師就是這麼教。祖師大德先教你明理,理是什麼?一切眾生的真如自性。這個要懂;你不懂,你修其他的法門都是門外漢,都是門外。所以,要認真、要努力。現代人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他以為他在事相上在那裡用功,那叫門外打轉,進不了門。所以,佛教你要看祖師大德怎麼教,他教你先明理,你不能只事相上用功。所以,經典上講:「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於乘不急。乃名為緩。」在教乘上你要是搞不懂,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即使事相上修行修得再好,你也不算是真正精進、真正用功。所以叫:「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於乘不急。乃名為緩。」乘就是教乘,也就是佛法的教理。所以,釋迦牟尼佛是這麼說的。有些人說學佛人只在這個道理上,不在事相上用功,學到後來即使通三藏十二部也是枉然。我告訴你,他講這個話跟佛經講的不一樣;跟《般若經》講的不一樣。般若二十二年啊,講的佛法教乘的核心啊。權實雙用接引一切眾生啊。他告訴你實話,你對於教乘你不懂,你行修得再好都是盲修瞎練。五祖弘忍禪師講,這五祖這傳佛心印啊,弘忍禪師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什麼法都沒有用。講這個話,至論。你不明白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你不明白真如佛性,你學什麼法門都沒有用。五祖講的話就是佛說,因為他是傳佛的這個法脈。禪宗這個是如來的正傳,傳心的。其他的確實是方便。所以,佛在這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裡面告訴後世的學佛人,後世的學佛人不管用什麼方法,不可以與我傳給迦葉的這個真心、講的這個本性,以及迦葉所得的法有相違背。否則,外道說、波旬說,也就是印證了迦葉所悟的這個本心是如來的正傳。所以說:「祖祖唯傳本心,師師密付本意」,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雖然是講淨宗,但是呢,絕對不會把事實真相給你掩蓋。禪宗確實是高妙,那後面的人無法直下悟本心,藉教,藉教悟宗;藉由淨土來這個帶業往生,然後呢,再來聽佛的講經,再來開悟。這個就是接引的方便。但是,這個方便呢值得讚歎,因為真的可以達到究竟。有很多的方便不能達到究竟;你看,像這個釋迦牟尼佛開二乘法,這二乘,它沒有辦法達到究竟。它很方便,它讓人家可以感受得到自己身心的變化,能夠知道這無常、流動、和合、四大假合,這是方便。那入了一個叫寂靜涅槃的境界,把你的六識心全部都消滅了。這個消滅不是真滅,是讓它不起作用了。它很方便,它住止化城,不是真正到了寶所啊,不是真正找到了自性這個身中的這個寶珠、無價寶珠啊,這個「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這個無價的寶珠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真如佛性。這個二乘雖然方便,但是達不到究竟。所以,為什麼《法華》破斥二乘,開權顯實;開示你這個權啊、這二乘,它是不究竟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目的呢在於你直悟本心。所以,他說這個火宅之喻,告訴你趕快出離,出離以後呢,等與大車、等賜珍寶,這個等與家珍,因為大富長者,富可敵國。所以,這佛法是以這個佛心為中心。《楞伽經》講的:「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但是「無門為法門 」,你一般人進不來。尤其在末法,那眾生特別執著,你叫他離相,他做不到。他連自己在著相,他都不曉得。就像你們在念佛堂,你自己睡著了,你都不覺得自己睡著了。我們坐在那裡一看,遠遠看過去就知道,你在打瞌睡、你在昏沉。提醒你,你跟我說:沒有,我沒有睡。反而還看我睡著了。所以,你看,這沒有正法眼啊,只有睡眼惺忪啊。在打瞌睡、昏沉。那他自己著在昏沉當中、掉在這個昏沉蓋裡面,他自己都不曉得。他還覺得我念的很好,我都有在念。頭都拚命點,拚命點頭。那所以呀,這末法的眾生他沒有辦法離相,你叫他頓脫沒有辦法,甚至沒有信心,他沒有見到釋迦牟尼佛,甚至有人說,其他,他方沒有諸佛,他不敢相信,種種的業障,所以教你拜懺,然後呢我們提倡念佛法門,讓你呢念佛消除你的重業,能夠帶業往生;那麼在這當中,如果你根器好的,可以學教乘,可以直悟本心,所以為什麼禪宗祖師,真真實實上根利智,但是呢他們自己開悟了以後,確實也不捨大悲,你看像智者大師,他得的一旋陀羅尼,那在當時候無人能及,只有他師父可以為他印證,智者大師得的是一旋陀羅尼,辯才無礙,他說這個世界上,你講什麼法都沒有障礙,他讀《法華經》得一旋陀羅尼,他也是勸人求生淨土,他的弟子章安灌頂大師也是求生淨土;禪宗像永明延壽大師在法眼宗,天台德韶國師,德韶國師會下開悟,也是在天台山國清寺開悟,開悟以後呢,他也是教人學淨土,自己呢也是日行一百零八堂佛事,這接引眾生,他自己沒有問題;寒山、拾得也勸人家念佛;中峰國師也勸人家念佛,他自己成就了勸人家念佛;近代的這些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我講虛雲老和尚,大家沒話說了,真正的大德,也勸人家念佛,參禪不離念佛,為什麼?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參究,這是實話,所以呢他教你念佛給你保個險,這個險保很大,不是他來保你,是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拖住你,讓你不墮惡道。所以你就知道,這個佛菩薩的用心是大慈大悲,是大慈大悲,他確實就看到你不行,叫你直接明心見性,告訴你:你就是佛,你們大家都聽到了,你就開始打妄想為什麼是、為什麼不是;我有什麼、我又有什麼,你看,這些念頭馬上就是生出來了,你不能頓脫、不能頓捨,直指人心,他沒有辦法,就連這個達摩祖師,他說禪宗不立文字,都還傳這個四卷經。四卷經是什麼?《楞伽經》給你後人做印心的,做印心的。禪宗不是真的沒有文字喔,傳這個《楞伽》,他度慧可,慧可大師,還是用了些手段-「將心來,與汝安。」慧可大師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覓心了不可得,頓脫身心世界,他這功夫到家了「與汝安心竟。」這個是直指人心,還是有用了些手段,真的直指人心的方式,這個講座就不用講了,上台驚堂木一拍,可以下座了,一部《般若經》講完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做這樣的示現,無法可說啊!凡夫沒辦法說,如來無法說,所以真的是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但是真的一般的眾生,你入不了,所以教你念佛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淨土,這帶業是什麼呢?很多人聽到可以帶業,好,習氣就不改啦,越錯越離譜,錯到現在說他依善導大師的,只要有信心就能往生了,不用用功也不用精進,也不用看經教也不用懂教理,只要信心,信得過阿彌陀佛,你就能往生了。那你看善導大師他怎麼做,三十年沒有睡覺,你不要說三十年沒睡覺,你看你三天不睡覺來用功,你受不受得了,三天打麻將不睡覺可以,三天用功沒有人願意,你要是上網路玩網路遊戲,三天不睡覺很正常,現代人他就是這樣業障啊,所以善導大師一輩子都在用功,發願以後,認真努力精進,他絕對沒有一絲毫懈怠,要是你真的依善導大師,那你應該學不倒單不要睡,每天念佛,善導大師是念佛念到昏倒為止,他不是念到像你們睡著為止,他是念到昏倒為止,非力竭不休,是這麼用功精進的,你說你要學善導,要學善導和尚,你還差得遠呢,所以越錯越離譜,想說可以帶業往生,就跟人家講不用修行了,你不用修行,你絕對出離不了三界,連念佛法門你都還要投機取巧,那你是濫用佛菩薩的慈悲,濫用佛的慈悲心,濫用人的慈悲心就已經獲大罪了,濫用佛的慈悲,投機取巧。所以念佛要老實念,說帶業呢,不是說你可以保持你的習氣,到道場來可以不守規矩、可以講話、可以講是非、可以散亂、眼睛可以亂看。或是來道場,你聽經的目的,就是來聽法師你講的很對、很有道理、很好,拍個手走了,回去依然故我,還是一樣,一樣的業障,一樣的凡夫的行為,那學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你縱然去學《弟子規》你也不能成就,為什麼?你那個心不死、世間心不死啊,學《弟子規》那是絕對不能成就啊!世間心又再加重啦,所以這個你們要能夠知道,學佛學成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復更墮惡趣。」這個是十方法界裡面沒有的,你一個帶業的凡夫,像現在大家都帶業,帶的輕重而已,但是都帶業,所以你要努力的修行、要認真修行,才能把業消掉,他說的帶業是可以帶業,但是不是教你一分都不改,毫無悔意,那這個不行,你恣意而為這個不能成就,所以你看到這裡他講的帶業,你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想說我可以帶業,你帶得動嗎?業這麼重,把你綁在娑婆,我看你去得了極樂世界?你去不了的,所以這個帶業的眾生,一品煩惱都沒斷,往生到極樂世界,「不復更墮惡趣。」這裡面有幾重的意思,假設你現在是一個業障很重的人,你念佛往生到淨土,因為你發願求生,雖然你有業,但是往生淨土,不會馬上墮三惡道,所以你看這個有的人造殺業很重,像張善和他念佛求生淨土,他本來是應該要下地獄的,可是因為念佛發願,這個願心急切、用功猛利,所以往生淨土。他往生淨土以後他不會再墮三惡道。還有一種是來教化的時候,他示現在這裡,他也不墮三惡道。所以你往生淨土以後,你到三惡道去除了受報以外,還有就是教化眾生啊。所以念佛的人,他沒有中陰身,直接就頓超,這是頓超的法門。剛才講的二乘雖然方便,但是不究竟,這淨土法門又方便又究竟,可以往生淨土直證「阿鞞跋致」。這個話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佛不妄語。為什麼呢?你看《阿彌陀經》,一般世間人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覆面,可以把臉蓋起來。但是釋迦牟尼佛,他展現出他多生多劫以來不妄語,所以在《彌陀經》上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般人看三世不妄語能覆面,釋迦牟尼佛以舌覆大千,表示絕對不妄語。而且他是長劫以來,所以他出廣長舌相。這廣長舌相是佛的相好,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不可思議。他是要證明給世間人看,我沒有欺騙你,不光我不欺騙,十方的諸佛都不欺騙。所以六方佛,《彌陀經》因為這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時候做了簡化,所以羅什大師的版本是六方,玄奘大師的版本是十方。所以這個十方諸佛,在十方教化眾生宣說淨土法門,都是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語啊,教大家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這一部《彌陀經》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就是稱讚無量壽,稱讚無量壽不可思議功德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彌陀經》也有叫《稱讚佛淨土攝受經》,所以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彌陀經》的全名。這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他所以就印證了他第一願講的「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跟《彌陀經》剛好可以互相印證。所以《彌陀經》講的也是極樂世界,是小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大本的《彌陀經》就詳細說明。所以淨土法門,你要真正能相信,要真正能夠接受啊。最難接受就是帶業往生,尤其是業障重的,或是有犯這個世間這個法律的。譬如說:像一些殺人的、重罪的。到臨終他悔改了,念佛一樣帶業往生。不可思議啊!即使下了地獄,你有這個善根念佛求生淨土,那麼一樣帶業往生,而且不會再墮惡趣。甚至有的用中陰身救度法,也可以帶業往生。所以這個「不復更墮惡趣」好幾重意思,但是就是告訴我們在臨終的時候不會墮惡道。即使有墮惡道的緣現前,因為你念佛,惡境消滅直生淨土。往生淨土的人,沒有中陰身。所以,這個我們要懂得他的殊勝、他的難得。你修其他的法門,那不保證。所以,為什麼永明延壽大師講:「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我們人在世,這一生造的業,強者先牽。你的業習哪一個比較重,它就牽引你往生到那一道。古德講:「重處偏墜」,重處偏墜啊。這個就像這個「秤」一樣,哪邊比較重它就往哪邊先下沉,一樣的意思「重處偏墜」,像蹺蹺板也是一樣,重處偏墜,一樣的意思。所以其他的法門,確實沒有淨土這樣子的一個殊勝。那這裡的「不復更墮惡趣」,所以有這幾重-就是不會下三惡道,還有往生淨土再來也不墮惡道,所以這個是非常殊勝、非常難得的。那麼「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一願要是完成了,我這法藏比丘說-我就做佛。若不完成,那就不取無上正覺,所以他能發願啊。那現在他的願都已經圓滿了,所以這證明他是圓滿佛,他是真正的如來。所以你仔細體會他這個願,你看這個經你都要求佛力加持,為什麼?蕅益大師講的「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你不要看法師,你講得簡單,我都相信。等到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了,你就會不相信了,你就會懷疑了。甚至你現在你想想看,你要死了、你要上哪裡去?你不是說你相信嗎?你心裡害不害怕,你會不會徬徨、會不會不知所措?那就能夠證明你到底相不相信淨土啊,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這個本願功德的加持,這個很重要啊。你對於世間你放不下、不想放、捨不掉、難分難捨,那這是對佛的信願不足。可以肯定的,你沒有深信切願。所以學佛要在哪裡勘驗?在境界上勘驗。在境界上勘驗,你們要會修行喲!不要自己去找境界過來勘驗喔!那叫攀緣。是你檢點你的心,在從前過往面對的境界上,自己貪不貪、著不著,不是叫你現在去找境界過來磨鍊。你們都沒那個程度啊!誰有那個程度?道濟禪師-濟公活佛有那個程度。我目前沒有看到有人有這樣的程度的,所以你們都要保持「保任」,修行要保任啊。沒有人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後都還要保任,對治煩惱,叫煩惱不起現行。你不要想說明心見性以後你就解脫了,那還很早呢!你還有無始劫來的習氣要除。所以道濟禪師是明心見性的,但是呢?他在除他的習氣。習氣除得差不多了,他要破除他的這個分別、我法二執,所以他才去接觸境緣,才去裝瘋賣傻、飲酒吃肉。那他有功夫嘍!他能夠隨,他能夠任。你還沒有這個功夫,還沒這個境界,你要「保」。目前我來看你們連「保」的資格都還不夠,沒有人見性啊。見性以後「保」,沒有見性你不能「任」啊。你一「任」,那就是隨業,這「隨業」。所以為什麼要講要持戒,要用這個戒律規矩來約束,就是你也沒有見性,見性都還要再保持。這個五祖忍和尚講守本真心,對境不生心,逢緣不動,不隨境遷,不被境界拖著走,拉著跑,你這個才是見性以後初步的功夫而已。那這個濟公—道濟禪師他是有這功夫了,所以他才敢飲酒吃肉,到處做這些世間事,而且他見性以後,他修行斷了煩惱,他有發神通,你們不要自己發了神經,以為發神通了,有誰來跟你講話,你是在自說自話,這個是精神錯亂,那道濟禪師這個是他有功夫了,所以道濟禪師不是為了要破除人家的執著啊,人家持戒的執著啊,有些人不懂啊,他以為道濟禪師是要度當時候大家對戒律很執著,當時候的人沒有對戒律很執著,他不是為了要度什麽持戒精嚴的人,持戒精嚴的人不是這樣度的,他不會去毀壞人家的戒行,祖師大德不壞人家戒行,他會告訴你怎麼樣更增進,就像窺基大師見道宣律師,他也沒有說他持戒是不對,他只說你的心態上哪邊要增益,兩個人睡在一起,一個晚上便知功夫,道宣律師持戒持的好,有天人送飯來供齋只有一個,他想說自己真的有點什麽了要度窺基大師。結果呢當天天人沒有送飯來,隔天他還責備他:「你怎麼不送飯來?我要度人!」他說:「昨天大菩薩上山,滿天護法神,我進不來!」他才知道窺基大師是大菩薩,所以兩個人睡在一起,睡一個晚上,道宣律師右臥如弓,如理如法,那這個窺基大師,睡個大字形,晚上一直打呼,隔天起來,道宣律師就罵他:「你一個和尚睡覺這麼沒有威儀沒有規矩,睡大字形,晚上還打呼,你這不像樣。」他說:「你說我啊,我還要說你呢,昨天晚上睡覺,半夜有一隻跳蚤跳到你身上,你自己不歡喜,你把牠往地上一彈,牠斷了一隻腳,吵得我晚上都睡不著。」窺基大師他有功夫啊!他不是毀他的戒行,不是說持戒的人是執著,是告訴他他還能增進。所以道濟禪師他也不是要當時候的人,他要怎麼度他,要破他持戒的執著,持戒怎麼會執著,戒是佛制的,執著是這個人執,不是戒有執著,你腦筋觀念要清楚,你不能說持戒守戒的人,那叫執著,那釋迦牟尼佛最執著,戒還他定的,他教你的,教你執著啊?那你是謗佛。法有五種人說,戒只有一人能制,一個人可以制戒,就是佛能制戒,所以你看《戒經》只有佛說。我們看經典有菩薩說有天仙說,有這個寄位的這些鬼神說,我要講寄位,不然你們會去聽那些鬼神講的話,鬼話連篇,經典裡面講的,這些都是大菩薩來示現,講的佛來印可,所以經有五種人說,就是講經的—這個經典的內容,有五種人,裡面出現的人物,不出五大類,這樣講就清楚了。不出五大類,不是說這五種人都能講,那就亂講了。什麽來個附身的,說他是什麽王爺啊,什麽古代的歷史人物啊,他也要來講講話,講講經,這個不對了。所以你要知道,道濟禪師他是在修自己,他功夫有了以後,保了,保到一個程度,他要任,任運隨緣,他破除他的這個分別我法二執,到處隨緣,能跟人家融和,這叫和光同塵。你們不要和光同塵喔,你們沒有、沒這個本事,去了就完蛋了,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啊,都還沒度到人啊,自己就不修行啊,自己習氣就完全顯現出來,這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你要發好心啊,我要度眾生,我也跟眾生吃肉,我也跟眾生喝酒,喝了人家不醉你就先醉了,出師未捷身先死,所以你不要逞強,沒那個本事,不要去學道濟禪師,要學這些老老實實的用功修行,你不要學人家吃肉喝酒,道濟禪師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你們要是學他,你就著魔,道濟禪師也講啊,你不要學他,學他吃肉啊學他喝酒啊,學他做這些世間事啊,人家是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他有功夫,他是在對治他另外的習氣。就像慧可大師一樣,他傳法給三祖以後,他也是該喝酒的去喝酒,該上這個我們現在講聲色場所,他也是去了,人家說:「你一個和尚,你怎麼不持戒?」他告訴他:「你把你的戒持好,你不要管到我這裡來,我在修行,你們看不懂。」這是慧可大師。你要是學他,一樣,你也會變成一個大凡夫,所以這裡講:「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這是發大誓願,一定要成就,一定要做佛。現代的人發這個願啊,都是三分鐘菩提心,三分鐘的道心,不是真正的,一旦有了境緣,到道場被罵了,被念了幾句了,他不學了,了不起啊,你法師有什麽了不起啊,我到別的地方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到別的地方去,還是一樣習氣,還是一樣問題,毛病還是存在。所以不是說你離開道場,你不學了,你不在這裡了,你就代表你成就了,所以你要清楚啊,你那是我慢心在顯現,你是傲慢你不是真證,那如果這個地方不如法,有的道場叫居士去化緣,他說出家人不方便啊,居士去化緣,人家暗示你要給錢啊,供養三寶,叫居士去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或是非人家所願,那這些地方就不用再親近,還有一些地方,種種的不如法的事情,如果說像這地方有的在印假經的,印偽經,印這個假的《大藏經》,現在都有啊,所以為什麽古德講啊,破壞佛教的罪人是誰?出家人。和尚是佛教的罪人,那你就不要親近這種罪人和尚,這種和尚就不值得親近,有的講學戒沒有用,要學這個世間法,把世間法做好了就能做佛,這個講法比比皆是,我不是在講哪一個道場,哪一個人。你去看看這種說法太多了,他自己心裡沒有佛法就拿一些孝道啊、親情啊、人情啊、感情啊,來充作這佛教的慈悲、佛教的愛,佛教沒有跟你講愛,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的用的是慈悲,佛教不講世間的愛,愛是什麽呢?愛是輪迴的根。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所以孔子講:「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你不要邪心,自己思想偏邪,你把釋迦牟尼佛,把歷代祖師大德,都講的好像都是個世間人。釋迦牟尼佛要是照你世間的那條路走,他今天成不了佛,他不會棄國捐王,你看法藏比丘,他也是棄國捐王,出家。諸佛如來都是出家相,沒有一尊佛例外,而且都是國王出家,王子出家。歷代祖師也都是,有的人,有的祖師大德,你看新羅國的這個金喬覺,地藏菩薩的化身,他是新羅國的王子啊,棄位出家。鳩摩羅什大師,本身也是貴族,他也是放棄國家王位出家,有很多祖師大德都是如此,他們不是像電視上講的想不開啊,家裡沒錢啊,受了什麽感情創傷啊,跑來出家的,他們不是啊,他們確實像法藏比丘一樣,修菩薩道高才勇哲,都是高明之輩啊,還有這個安世高大師,安息國的王子啊,他也出家。達摩祖師也是印度的王子,他也出家,都有大成就啊。所以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子,你們電視不要看太多,我看有的電視,人家拿來給我看,誦經每個人發一個木魚,那個不能誦經啊,那叫吵鬧。那個不是誦經。所以你要懂,你不要讓電視把你帶壞,有些都不專業。所以我們講的這一段你要能夠去體會,「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那麽下面的願啊,我們留待下一次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