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三二)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三頁,經文第三行「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那麼這個我們上一次有簡單講過,這是法藏比丘的心願,那麼他智慧很高,不會像一般人一樣,認為修福就等於是修道,現在在佛門有很多人以為修福做慈善就等於是學佛。那麼世間人在看,他也會誤以為佛法就是心好就好,所以你們大家在勸導一些初學佛、要學佛的人,就是剛要接觸佛法的人,我們不要講初學佛,正要接觸還沒接觸的,你勸他學佛,他一定告訴你:心好就好了。可是心好的標準在哪裡?世間人的標準,他沒有犯法、沒有違背法律、不偷、不搶,他就說他是好人啊,那這是在法律上的認知,你不違背法律,在法律上認知你是一個好人。那麼有一些人會玩法律的,那這個心態就是不對的,所以就不能算是好人。那麼世間人他認為做好事是好人,可是他有沒有想過,有一些好事,是你眼前上看是好事,事後呢,對於大多數人的影響,它就不是好事了。所以雖然做好事,智慧力也不一定具足,那麼這個好事,在好中帶有禍,福中有禍,所以也不能算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好人。所以修福-慈悲救濟、做慈善事業,這個不是佛教最主要的,佛教是兼著做,有碰到有這個因緣,那可以隨喜。佛陀教導眾生的是出家修行,出家還要修行,所以為什麼佛教的正傳是比丘,他是出家修行人。那麼在家人也可以修行,但是呢他沒有做到出家,所以你就要知道,出家的功德是非常的殊勝,這不光是我們自己讚歎,十方諸佛都讚歎。那麼法藏比丘知道,你做世間再多的好事、再多的善福,終究出不了輪迴,縱然你供養佛陀、供養恆河沙數諸佛,這是好事當中的好事啊,為什麼?你供養一尊佛,這尊佛住世,我說的供養不是你們在佛像面前捐點錢、投個功德箱,不是。是佛在世的時候,你護持整個僧團,就像給孤獨長者一樣、祇陀太子一樣,建這個祇園精舍;或像這些國王一樣,邀請世尊到他的國家來說法、受供,幫他蓋精舍、道場......等等的,那這個叫做供養,他不光是供養佛,供養整個僧團,那麼僧團是佛他所制定的,那麼也可以算是供養佛。所以法藏比丘他知道,縱然你供養恆河沙數的諸佛,這聖者。聖者包括佛、菩薩還有這個阿羅漢,你不如自己好好修行求正覺。你供佛,佛在這一區他可以教化這裡的眾生,讓這邊的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能夠證阿羅漢果、能夠出三界、能夠證菩薩果,菩薩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法雲地,那佛可以幫助這麼多眾生,所以你供佛的福報很大、供養僧團的福報很大;你請佛住世,那麼供養一尊佛,福報尚且無量,何況供養恆河沙數。法藏比丘當國王,絕對有能力供養無邊諸佛,讓佛的僧團能夠住世教化,但是他學了佛他更清楚,即使我有能力供養恆河沙數的諸佛,還是不如用功修行「堅勇求正覺。」所以在佛門供佛是好事,但是呢,「不如堅勇求正覺。」所以你世間事做的再好,都是生死輪迴,就像你們孝養你的父母,這七月在中國叫做什麼-教孝月。那這是隨順世間人說的,那麼這樣的日子也過了一段時間了,這是隨順中國這裡的習俗。那麼一般人都懂得孝順父母、師長,但是呢你的孝順是世間人的孝順,甚至你會引佛經,孝養父母是世出世間第一福田,講的沒有錯,這個是佛經上有說的,但是對不孝的人說,對不孝的人說,那麼已經罣礙、在意了,那你就不用在這個上面著眼了,藥要會吃啊!那麼你們都懂得供養父母、奉事師長,佛說:假使就算你供養父母、師長,把他揹在背上,左肩挑父、右肩挑母經歷百劫,相信你們各位的父母都活不過百劫,不要說百劫,看能不能活兩百歲。百劫。佛說:百劫。縱然經過百劫做盡世間的孝養,仍然不算是孝順父母。這佛他的佛眼在看,為什麼呢?因為你的父母親都還是在生死輪迴當中,出不了輪迴還是受五陰熾盛之苦還是受八苦……等等的苦惱,所以佛說你要怎麼孝順你父母呢?勸他吃素、勸他供養三寶、勸他學佛、勸他持戒,修梵行。給他種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的種子,幫助他修行、幫助他成道。所以雖然在經上說這父母是世出世間第一福田,但是法藏比丘看得很清楚,你縱然供養恆沙的聖者,你把你的父母親當聖人供養也都不如堅勇求正覺,不如你好好修行來成道,不然你修的是什麼?修的是福。現在出家人他不教人修行,教人修福,行凡人之福,當然這個是違背佛陀的教誡,違背佛陀教誡。佛教出家人、教佛弟子,你要以成道做為最主要的,你不能出了家教人家只是孝養父母教人家修五戒十善,這個不是佛法,或是只教人家學世間禪定或是只有持戒不求明心見性,不管你是自己這麼做還是教人這麼做,統統都是違背佛陀的教誡。所以這裡法藏比丘講到的供養恆沙的聖者,讓我們想起了在經典上、在戒經上釋迦牟尼佛有這麼一段話,教誡後面的出家人、後面的學佛人,教你學佛不要只有修世間的凡人之福,否則依然造罪依然造罪。你修得再好三界有漏的福德,你不能把福德做功德。我們常講的六祖惠能大師他所說的,他說:「迷人修福不修道。」迷惑的人。什麼叫迷惑的人?認世間為實有,愛戀三界、愛戀這個娑婆世界的人,你對於家庭執著、對於父母執著、對兒女執著,這是迷人修福不修道。他只修福!他修福的原因為什麼呢?他有目的的,說得好聽是為眾生,實際上他的心是什麼?多半都是希望自己家庭能夠順利、兒女聽話、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造無量無邊罪業,他的希求啊!你活得久業就造得深,一般人都是如此。吃肉、殺生、吃補品殺害動物的生命,為了就是長命百歲,有了長命百歲還想要更長,一百二十歲還不夠要活到兩百,兩百不夠要活到八百……等等的這種貪生怕死的念頭啊!所以摻雜在你修福當中,即使你不摻雜這些私人的欲望、私人的想法你所得的仍舊是世間福,是世間福。所以這是告訴你們什麼是世間福?甚至有人以為淨業三福只要做第一福就能往生了,你做好第一福那叫世間福屬染業不是淨業,要三福具足才叫淨業。你要看清楚後面釋迦牟尼佛講:「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三件事情!如果說他告訴你如此一事名為淨業,那一事就這三條任舉一條都是淨業,可是他今天告訴你的是三事,三條具足稱為淨業,這文言文你要看得懂。這三福要合起來修!你只修第一福這個世間人,世間隨便什麼人都做得到,你修第二福,這是二乘人之福,聲聞乘,對凡夫來說是淨,對大乘來說是染所以不能不算淨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只是這個二乘福,也可以算大乘入門但沒有達到究竟清淨。到第三福「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等等的這個才算是淨業正因,有根有本啊。所以你不能把世間的孝道,當做是你學佛的根,這不對啊!有人還說學儒,把儒家學好了你學佛才學的好,那你去看看宋朝的程子、朱子他們儒家都學得很好,倒過來毀謗佛法!所以你要是按照他們這麼說,你學好儒家以後你就會謗佛,你看印光大師從小就學儒啊;蕅益大師也是學儒,蕅益大師十七歲造《闢佛論》啊,十七歲就會造論,批評佛教,後來他學佛了,自己知道以前所做的完全錯誤,趕緊懺悔把這個書燒掉啊。可是你要是活在現代,現代印刷術發達、網路發達,你把你手上那一本燒掉了,沒有用啊!救不了你啊!它幫你流通全世界啊!你以前闢佛,鐵證如山,蕅益大師那個時候自己寫,寫完了放到自己的書櫃裡面去沒有人知道,知道錯了拿出來燒掉,沒事了,這個罪就滅掉了。所以你要認為你把儒家學好了,你就能學佛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而且儒家跟佛教的基礎核心概念根本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沒什麼關係,儒家講的是愛自己、愛家人,佛法講的教你出離啊,告訴你這個身不是我,身見要放下,這第一個啊。你的家親眷屬是緣生,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假的啊,生是生滅的生,虛妄和合,你家庭是虛妄和合,因緣和合,假有啊不是真的有,你執著家庭幹什麼,這跟儒家講的就完全不一樣啊。所以你縱然做世間的福,做的圓滿、做得再好,孝養父母、恭敬師長,這世間福做得再好不如你修行。縱然你能供佛,你能供養佛陀、整個僧團,這個福報已經是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但是不如你「堅勇求正覺。」真正的來修行,改變你的習氣、改變你的問題,很多人到佛門來他很樂意修福,道場要什麼他來發心出錢、出力,這固然很好,但是呢你要叫他修行,他就怯步了。說實話我現在也不太敢叫人家修行,為什麼呢?修行可不是修福啊,修行是要講到你的問題,你的邪知邪見,你錯誤的行為,那麼你們堅固了這麼久,這些錯誤的看法、想法,從你過去生帶來的,這一生又養成的,錯的這麼嚴重、錯的這麼離譜,一講你就起煩惱了;但是呢雖然不正面說,會旁敲側擊、會暗示你,所以你們自己在聽經,在日用生活當中,你自己就要警覺了,不要渾渾噩噩。那真正要修行,給你講的話那不一樣,你會覺得法師怎麼一直挑我問題、挑我毛病,我們不是愛挑人毛病,是這個東西你把它轉過來了,你氣質轉變了,你的業障消掉了,你的功德提升了。像修行第一步你要吃素,又有幾個人肯做?吃素以後,不光自己要能吃,叫小孩吃,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家親眷屬吃,自己不要再煮葷的了這很簡單。學大乘第一步:「不殺生」,大多數的人,人情,他做不到,講了要起煩惱,所以要「堅勇求正覺。」堅勇就是堅固;勇是勇猛。勇猛是什麼?要有勇氣要敢做、敢斷;這你的煩惱、你的習氣要敢斷,不能放著,放著呢它就給你生根發芽,如同藤蔓一樣,把你綁住了、束縛住了,所以要「堅勇求正覺」求正覺,堅固就是不退轉;勇是勇猛,就是一直這樣做下去,有過就改、有錯就修正,知非便捨,時時磨練、時時惕勵,警惕,時時警覺,這叫修行。有些人說我講的話很真,實際上真話都還沒有講,我們講的、講經台上講的話,那都經過修飾了,你要去看釋迦牟尼佛經典上講的,他在駡人不留情面的,絕對不留情面,他的弟子都是王宮貴族啊,他在教他、他在駡他,不留情面也不做修飾,常常駡他弟子:你是畜生。你要想到他的弟子都是皇親國戚,他還駡他是畜生,駡他是旃陀羅。旃陀羅就是印度四姓裡面最低的......奴隸,現代人講:奴才。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真正的教學,那麼後世的人業障深重,話聽不得真話都要聽好聽的,當然你們來道場我也不會跟你講好聽的,只是說要像釋迦牟尼佛這麼教人,在這個時代很難做到了。所以這裡講的:「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你們要去發心,要發菩提心,知道你供養恆河沙的聖人,都不如真正自己用功。就像阿難尊者一樣,佛告訴他:你雖然聽聞這麼多的佛法,不如一日修無漏業,不如一天好好的用功、好好修行,這個對你才是真正有好處的。很多佛門的居士他不願意用功,你找他去作法會絕對會到,不會遲到;你找他來修行用功,今天有這個事、明天有那個事,你要想到這個就是你的業障,你逃不掉、你避免不了,叫你吃素你就開始說:營養不良、生病;叫你來聽經,你的事情又來了,不然就說:唉呀,先生反對啊。禮拜六、禮拜天要在家裡陪小孩,你的小孩不會要你陪,希望你趕快去聽經,好好精進,免得你在家裡囉嗦管著他,所以你不要自作多情,自己覺得我很盡責。其實都是你執著心太重,人家對你沒有那麼罣礙、沒有那麼在意,那你何不把這個時間拿來用功,要想到平常能修行的時間已經不多,能夠修行的機緣、能夠熏習的因緣非常的少,在公司、在學校統統都是退墮的因緣,你要在這麼大一股洪流之下能夠不被它沖退,那你就更應該把握共修的時間、把握自己用功的時間,因為整個公司、整個團體、整個學校是一股業力。什麼業力呢?帶你去輪迴的。你要是下班,同事找你去逛街、去哪邊找美食,你要跟他好,他還覺得你跟他不錯,就牽引去輪迴,吃素他就告訴你:唉呀,明天再吃。明明是吃葷的造口業,你要隨順他,他很歡喜,跟你是好朋友;同學也是如此,不管做什麼,可是你要叫他修行,他說你腦筋有問題、說你神經病。人哪有妄想啊,他覺察不到。所以能夠修行沒有這麼簡單,你現在有因緣能夠學、能夠修,這個呢你就要好好的把握,不要被境界給轉了、被你同事給轉了、被你同學給轉了。甚至呢,有的時候你想修行,你父母會障礙你喔,那你們當人家父母的,看到小孩要出家、要修行,你要舉雙手贊成,你不能障礙,障礙你有過失啊,很重啊!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他的母親就是障礙他,有一次佛陀跟著阿難去外面托缽,碰到一個老人,現在講老太婆,看到佛就衝過來把世尊抱住,阿難尊者要把她拉開:你怎麼可以抱佛呢,不禮貌、不恭敬,佛陀他不是一般世間的俗人。釋迦牟尼佛說:沒關係,給她抱。你要把她拉開,她會當場七孔流血死掉,為什麼呢?他告訴阿難:這個是他過去生的母親,這阿難尊者很訝異,佛的母親應當是福報無量、功德無量,怎麼會墮在旃陀羅-就奴隸階級。他請問世尊是什麼原因?他說她過去生障礙他出家,死後直接墮地獄,沒有人可以救她。所以你們要障礙你的小孩出家,哪怕障礙一次,死後直接下到地獄去,父母一樣下地獄,你不要拿孝道來那沒有用,這講因果的。世間孝道只看眼前,它看不到因果。佛說障礙他出家下地獄,他說幸好他沒有隨順她、他沒有受她障礙,堅持走出家,堅持出家,否則她的母親業障更重,他說她現在罪報輕很多了,出來做人五百世貧窮下賤,罪報很輕,從地獄道出來,餓鬼道、畜生道到現在人道,又遇上釋迦牟尼佛,所以還是這麼執著。那麼世尊帶她就是幫她,我們現在講的、中國人講的:把她贖回去,因為她是奴隸。釋迦牟尼佛要贖人,人家說不看僧面看佛面,當然讓他贖走了,贖走以後帶回僧團跟她講佛法,開悟證阿羅漢果有成就,這是真正孝親尊師,不是搞世間那一套啊!所以你的小孩要修行、要出家,你不能障礙,不然呢你就會像釋迦牟尼佛過去生的媽媽一樣,貧窮下賤受人欺負,而且再加上你這一生的業障,那不曉得什麼時候才出來,出來能不能遇到佛法又是個未知數啊!我們講這個故事不是嚇你,是真的,不能障礙人家出家。父母會障礙人家出家、同學會障礙你修行,這個世間人同事會障礙你成道,恭敬就好,敬而遠之。敬而遠之,把這些退緣都斷掉,你不要想說唉呀,沒了他們,你怎麼辦、你生活很寂寞;有了他們,你們也不會比較高興,大家都是互相應酬,今天你應酬我,明天我應酬你,沒有這麼嚴重,同學也是,都一樣,都互相應酬來、應酬去,不用太當真、不用太在意,自己修行很重要、成就很重要,這種是不是自私呢?這絕對不是自私,自私的話不用修行啊,自私的話你回家享福就好了,修行要轉變習氣,不是一個想要享福、想要過快樂日子的人做得到的。所以這裡:「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是在警醒我們。下面講的:「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希望呢,能夠安住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正受,三昧正受。發願自己要修行,而且呢不是一般的修行人,像很多同修,他也能發願修行,但是呢你叫他吃素他可以、你叫他念佛他可以,可是你叫他改習氣、改觀念做不到,放下身見他不願意,那麼這就是雖然修行呢,他願意改變的程度有限,但是法藏比丘說:「我要能夠安住三昧正受」,也就是說他要把煩惱、習氣斷掉,他要把煩惱、習氣斷掉,要徹底斷掉,要達到最究竟、最圓滿。所以你們發心修行成就,學佛就要發無上菩提心。什麼叫無上菩提心?就是要成就無上佛道,把煩惱、習氣都斷掉「得三昧正受」,這裡講的:「願當安住三摩地。」不光只是自受用還願意幫助眾生,所以說「恆放光明照一切。」它這個三摩地不是只有一種,是得無量百千三昧,才能放無量的光照一切。一種三昧一種光,眼根得三昧,眼根放光;耳根得三昩,耳不隨聲轉,耳根放光;六根得三昧,六根放光;對境界不迷、不染又放光,所謂「了了知無一物」,這個都是三昧正受啊!那麼這是自受用,利益眾生教人眼不隨色、耳不著聲、身呢不著觸、意不著法,六根對六塵,用而不著,這「恆放光明照一切。」你不要看到「恆放光明。」說想拿個手電筒、開個燈放光照大家,這是一個形容,這比喻呢把自己的智慧、道力,能夠奉獻給眾生;當然自己要成就,成就以後幫助眾生,「恆放光明照一切」。希望呢,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得解脫、得三昧,能夠跟他一樣「安住三昧正受」,這是發廣大願啊!不是自私自利。所以你看修行人不是自私自利啊!每天早課都希望國界安寧兵戈消、風調雨順民安樂,希望大眾熏修希勝進,都能夠增進,能夠一念頓超十地,十地頓超無難事,能夠身、口、意三業,不染啊,所有的檀信,檀信就是施主皈依佛門都能增福、增慧,這出家人每天早上都在念的,那麼才來念佛號、念釋迦牟尼佛,這是禪門日誦。所以學佛人、出家人他不是自私自利啊! 

所以你們要是以後聽到出家人自私自利只求自己好,你可以告訴他:你一定沒有做過佛門的早課,人家一大早就希望國泰民安,你一大早呢只希望自己肚子填飽好去上班,你才自私自利,出家人還沒吃早餐前就做早課,課做完才吃飯;你們是吃飽飯了才工作,出家人是還沒吃飯先工作,早課做完了才吃早齋,早齋完了以後才出坡,所以是真正的在用功、在修行、在幫助眾生、迴向眾生,所以「願當安住三摩地。」我們看到法藏比丘的願,你也要趕快發這樣的願-「願當安住三摩地。」你不要只看:唉呀,這是法藏比丘的願啊,那你就不會學了。學佛見賢思齊,看到人家有這樣的發心,隨喜讚歎。今天是法藏比丘,明天也許是你旁邊那個同修,他也能發這樣的願,但是現代的人他不願意讚歎,有人發心講經,很小,發心講經、發心出家,很多的人都要毀謗他,說不到四十歲不能講經,我告訴你們:不要說四十歲,八十歲以上不懂的,一樣不能講經,不是年齡的問題啊!你看玄奘大師十四歲、十五歲就能講經、就能升座;清涼國師十歲學《大智度論》,十歲啊!學《瑜伽師地論》,十一歲就能講,講的還完全正確,古來祖師大德都是善根深厚,年紀小就學佛,煩惱習氣很輕,一下就轉變了,而且他都是主動出家、主動發心,那都是祖師啊!所以我常講:要是現在真的有祖師來示現,你也是把他當凡夫,你也會糟蹋他;他發心要成道,你給他洩氣,說他在開玩笑,你不重視,為什麼?你是世間人。世間人才有這種想法,要幾十歲才能做什麼。你看儒家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的,他是用年齡限制的。佛法不一樣,講的是善根,所以李商隱這一首名句非常有名,「十四沙彌解講經」。這沙彌十四歲就懂得講經,他是在讚歎這個悟達國師啊!有的人說是十四歲、有的人說是十世,世間的世,十世就是他過去生是十世的高僧,他懂得講經,但是後面那一句呢?就很清楚了,「似師年齡祇攜瓶」。在悟達國師這個年紀的學人,我們且不要說這個在家人,我們都講出家人,同樣是十四歲的出家人,只能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情。但是他能解、懂得要講經。「沙彌說法沙門聽」,他是沙彌沒受過戒,他說法,沙門聽法。「不在年高在性靈」。不是在於年紀,在於他對於佛法的真如實際能瞭解,所以為什麼我教你們聽經要聽實相。你不要看年紀沒有用,年齡是可以欺騙的,抹一點化粧品就把你們騙過去了,老成是可以裝出來的,有的到七老八十還很幼稚,在提倡《弟子規》,很幼稚啊!返老還童,自己年輕沒有學過,有一點遺憾存在心裡面,所以你們看看你們家裡面的老人都是這樣子,他年輕有什麼缺憾,他年紀大一定叫他的孫子,唉呀,你要好好讀書啊,我當初就是因為打仗,他就開始倚老賣老,不好好讀書就像我一樣......等等諸如此類,所以不能用世間法來看佛法,世間人他學得的這些技巧、技能,越老越純熟,但佛教裡面有很多大善根的這些同修、這些大善知識,很多都是很年輕他就學佛。像臨濟禪師五歲到道場去,那五歲前不說話,到了道場他問他媽媽,指著佛像,那個是什麼?他媽媽告訴他:這個是佛。他說:「與人無異啊,我亦當作佛」。臨濟禪師是我們的祖師啊,我們的法脈是臨濟宗的法脈。所以這些大祖師、大和尚,帶著過去生的善根,發願幫助眾生,所以他年紀很小。你看玄奘大師十幾歲「遠紹如來,近光遺教」。承接佛陀的正法,發揚光大,這一句話白話的意思就是這樣;所以他可以到印度去取經,名震五印的高僧,可以獨自一人穿越沙漠,一般人七天不喝水一定死亡,他三十天不喝水而且是在沙漠,三十天不喝水還走出沙漠,所以絕對不是常人、絕對不是普通人。所以一般人只看他的外表,像道安大師,要是道安大師生活在這個時代,絕對沒人看得起他。從小長的又黑又醜的,連他師父都不願意教他,那麼他跟他師父要求,說他要學經典,他師父就隨便丟個經給他看,那麼他做道場的事情,邊做邊看,一天以後把經書還給他師父,他師父問他:你看完啦?看完啦!他還要再看別的,他師父就拿一本《金剛經》再給他看,三天後他還給他,他說:你看完啦?看完啦!他師父就覺得很奇怪,你真的會嗎?會啊,怎麼不會呢?那你會背嗎?會啊,我背給你聽!《金剛經》三天就會背,再來給他《法華經》,看過就記得,看過就記得,他的剃度師嚇一大跳,他說我沒有辦法教你,你這個根器不是一般人,送給印度來的高僧佛圖澄大師。佛圖澄大師,你們應該聽過,神僧啊,教他佛法,連淨土宗的祖師-初祖慧遠大師,都是這個道安大師的徒弟。鳩摩羅什大師來中國一半的原因,是因為要見道安大師,他知道道安大師是高僧,要來向他請教,人稱彌天釋道安,彌天釋道安;出家人姓釋就是他提倡的,經開三分就是他發現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傳到中國來,他就先看出來了,經典一定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定有這三分,可以算是義學高僧,義學,義趣的義,這是道安大師啊!所以你不能輕視這些有善根的人,你不能看他的年紀,你要是看他的年紀,你會錯失機緣。那麼眾生都有善根,你只要如法修行,善根必然發起,真性必然顯現,所以他這裡講的:「願當安住三摩地」。這三摩地不從外得,你不用向別人求、不向同參道友求、不用向我求,也不要向釋迦牟尼佛求,他不能送給你,你得自悟自度,自悟自度,你向釋迦牟尼佛求,他沒有辦法送給你三昧啊。你向他求三昧,你就會變成跟阿難一樣,阿難就是調皮搗蛋,想說他是佛的堂弟,佛會可憐他,會對他最好,他也不修行,整天就是聽經,聽經不修,想說如來會送給他三昧,結果呢?出事情了,被娑毗迦羅先梵天咒給束縳住了,回去見佛的時候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心雖明了力不自由,我知道不行,但是我控制不住。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你就是天天聽經就是不修行,所以現在才遭這個摩登伽難;他告訴他:要不是有我在我可以救你,你現在早就完蛋了。釋迦牟尼佛佛頂放光宣說《楞嚴神咒》,讓文殊菩薩將《楞嚴神咒》帶往阿難處所消滅惡咒,把阿難跟摩登伽都帶回來,用神通把他們帶走。所以這裡講的:「三摩地」,你不要向別人求,向自心當中求,自心就是講你本心、本性。這三昧呢?不從外得。念佛、修行,只是修斷你自性當中沒有的東西,就像你擦鏡子,你們回去打掃家裡的時候擦鏡子,你就可以這樣起觀,這擦鏡子只是把鏡上的灰塵去掉而已,灰塵矇住鏡子,並不代表鏡子失去本有的光明、本有的照性;我現在把灰塵擦掉,光明宛然,修行亦復如是,念佛、持戒、持咒......等等的禮懺,都只是像你拿著那塊抹布,把煩惱給擦掉、把塵勞給擦掉而已,把灰塵擦掉。擦掉以後呢?鏡子擦乾淨了,還要不要抹布啊?就不要了。那上面還有沒有灰塵呢?也沒有了。念佛成就了,還需不需要佛號?不用。心中還有沒有一點塵勞呢?也沒有了。這叫藥病俱亡,藥病俱亡,都銷亡啊,藥到病除,藥病俱亡。念佛也是這樣,你不可以執著一句佛號,這佛號你要知道當藥吃,病好了、沒有妄想了,佛號就不用了。所以祖師大德教導淨土宗的學人,你念佛念到至極之處,沒有煩惱、沒有妄想的時候,提起來、提起一句話頭「問念佛的是誰」?把住這句話頭,一直追問下去,到心窮路極、就是到你無思量處,時節因緣到了自然打開,如果當中又有打斷-煩惱,再提;實在不行,心又亂了,念佛,念到平靜以後再提,這麼用功,你念佛可以見性。念佛有好幾種方法,憶、念、觀、參這是屬於參究的方法,憨山大師教的,不是只有一種。蒙古大夫才會用一種藥方治所有的病,天下沒有這種藥,同樣是念佛,方法有很多種,如果你要執一種方法要來對治所有的病,那李炳南老居士講:早晚有一天你要醫死人。所以為什麼當醫生要認識很多藥、要認識人體的結構,也就是像諸佛如來一樣,認識人體的結構就是認識眾生的煩惱,認識很多種藥就知道通曉無量無邊法門。所以佛有一個我們現在講的特殊專長,知眾生根欲,他能夠了知眾生的根器,過去生的習氣、這一生的習氣,那麼他又通曉無量的法門,幫助他。那麼這是「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不光只是對一個眾生,對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是如此,所以你看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大願。四十八願你讀完了,只會記得一句話「我作佛時。所有眾生。」所有眾生不是只有人道喔,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修羅道,所以你說把人做好就是能夠往生淨土,這個話跟經典不相應,經典裡面講的是所有眾生。地獄道的眾生是化生的,沒有父母,他也是化生去的,有的鬼道的眾生,他也是化生的;動物呢有胎、卵、濕、化;人道也有胎、卵、濕、化;天上的人是化生的;菩薩呢,那更是化生的,所以阿彌陀佛講:「我作佛時。所有眾生。」所以你看的這些方法,就是要對應到所有眾生上去,跟他的願才相應,要是這個方法只叫你愛你的家人、關心你執著的對象,那個方法跟佛的願不相應,這方法不對,成就的果就不對。所以你看黃錫勳醫師為什麼能往生,他的是幫助所有眾生的心態,所以因為他這個心態跟阿彌陀佛相應,佛親自來度他;讓他做夢,讓他夢見極樂世界,再讓他有因緣看到《無量壽經》,他才知道這個經典講的境界跟他夢中的一樣,這佛菩薩度他,為什麼?他的心不是只有自己,想到的是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所以他說:「恆放光明照一切。」恆就是恆常不斷、常恆不變,這是恆啊。你們修行能不能恆常不變,能恆常不變就能夠安住三摩地;能安住三摩地,因為你道心不退,所以你的光明就恆放、常常放不間斷。「恆放光明照一切。」也就是說阿彌陀佛願意用他的智慧、用他的神通道力,神通道力,時常幫助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不是只有娑婆世界,你想到娑婆世界還太小。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只是蓮花的中間而已,蓮花中間有二十重,二十重中間,蓮花台藏中間,普照十方熾燃寶光明世界種當中裡面的蓮藕的上方,二十重而已,蓮藕旁邊還有;這個二十重裡面第十三重平行區裡面含有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距離西方極樂世界是十萬億,但在一個平行,所以下方還有世界、上方還有世界到第二十重,這只是中央,中央這個地區而已,世界種對外有一百一十個組合起來一個蓮花台藏世界而已;蓮花台藏世界以外還有更多的世界。所以法藏比丘的願,不是你想像得到的,不是你凡夫那種小情小愛所能測度的,所以叫超情離見,超越你的情執、超越你的想像,所以為什麼說你要把情執放下、業障捨掉,你才能夠有那麼一點點感受到佛力的加持,不是一廂情願啊。有人說我學淨土就賴著阿彌陀佛,你要賴的上才行啊,你心裡面罣礙、執著的要放下,不是依賴、情愛的那種依賴,那個沒有辦法,所以他說的要幫助一切眾生,你們想到的就這個地球、人道、想到六道,可是呢六道當中你又侷限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還不夠多,娑婆世界只是華藏世界的第十三重,華藏世界以下,從十三重佛剎往下要過十三重佛剎微塵數世界,每一個世界又是百億日月,才到第十二重佛剎,每一微塵當一佛剎,十三重佛剎微塵數世界才到第十二重主剎;往上過十四重佛剎微塵數世界,把十四個佛剎磨成微塵,這麼多,一微塵當一個世界、當一個大千世界,有百億日月,過這麼多才到第十四重主剎,一直再向上到第二十重,這只是中間而已。下面有無邊妙光香水海,海底下還有眾生,或居海上、或居水下的,這佛在經上講的:蓮花台藏世界無邊廣大,你看了《華嚴經》你就知道了,你就知道阿彌陀佛所謂的「恆放光明照一切。」豈是只有三千大千、豈是日月之光、世間凡情見解所能測度啊!日月只照一座須彌山,百億日月才一個娑婆,一個娑婆只是一個單位世界而已,有無量無邊的單位世界,裡面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啊。所以觀世音菩薩講:眾生心行無央數,這數都數不清。那麼法藏比丘發願度一切眾生,不光只是娑婆、不光只是這個六道輪迴的眾生,一切他都願意幫,這個是他的心願,所以你們聽了呢?發願要學,不要整天小情小愛的,整天想唉呀,孝養父母就好了,我就能往生了,你的願跟佛的願不一樣,你不要非因計因啊,到時候呢還在輪迴,你又要毀謗佛法了。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