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 念佛開示:何謂人成即佛成 (明徹居士複講 粵語版)



原文:

來到道場,不要把其他道場的是非搬來這裡講,不要說看人家道場如何……,這些統統都是是非,是沒有必要去講的,聽到人家講也不要去附和,乃至於到別的道場去也不要講是非,在道場就是要用功,就是來修行的,大家就念一句佛號就好,有不懂的可以向義工菩薩請問,但不要講世間話,說家裡閒事,哪裡又如何的,這些都是破壞修行人的清淨心。學佛要放下習氣,不要像個世間在家人一樣,要學得像佛一樣,要出家要離欲,要離開貪瞋癡慢疑,離開這些煩惱。

同修在問:「什麼叫人成即佛成?」

這話是太虛大師講的:「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我們知道太虛大師是民國初年的一代龍象,八宗並弘。所謂人成即佛成,這話用淨土宗來看最貼切,我們講的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所謂帶業往生,也就是說你不用破身見,你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或是最基本的工夫成片,那就可以即人身而轉換成佛身,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是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真實的利益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不僅說人成即佛成,畜生成即佛成,地獄成即佛成,餓鬼成即佛成都可以。這說法在淨土宗都能用得上,所以求生淨土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情。你的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但是卻能夠超出三界六道輪迴,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叫做橫超,祖師大德有一個比喻:就像一隻白蟻在一根竹子中,直接從橫向壁面咬開一個洞爬出去,叫橫超,這是比喻淨土宗橫超三界,豎出就是一個竹節接一個竹節咬,這個竹節咬破了再下一個竹節,繼續往上爬,直爬到頂端,這是豎出,淨宗是橫超,人到極樂世界那裡就是人,這樣的往生,當然隨著個人修學淺深不同,還有臨終佛威神力的攝受,品位會不一樣,也許有人煩惱輕,臨終見佛的時候,有可能會證阿羅漢果。有可能會證須陀洹果。這個不一定,四土三輩九品,以後我們在《無量壽經》會詳細說明。所以不能說人到那裡一定是人,那這樣還不夠完美。

有些人認為:把人做好就能成佛,來解釋這句話,這說法是誤會太虛大師的意思。說人做好了就能成佛,這個人,我們要看什麼叫人,眾生所做的一切,起心動念,無論善法惡法,都落在有為法裡面,有為法,是有所作為,心有相,心有相就有所對,有對待,有能所。佛法是無為法。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是做而無做,無所不為。雖然做卻沒有一法留在心裡面。無論是善境界,惡境界,順境界,逆境界,統統都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所以簡單的講人與佛,就有很明顯的差異。果地的佛,有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才。這些都不是一般的菩薩所能夠測度,你看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位菩薩都無法測量佛智慧。經典上講,如來的智慧:「假使滿天下。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華嚴經》講:「剎塵心念可數之。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人能讚佛功德。」這是說佛有圓滿的德行智慧,跟一般人不一樣,人有愛欲有貪欲,有貪瞋癡。有這些世間的種種妄想,比如想要家庭美滿幸福,連這個都是妄想、都是雜念。你心裡一定想:學佛不就是要求這個嗎?學佛,是要求除斷煩惱習氣,不是要求這些,這些終歸變滅,不是實在的,不會恆常不變,你好像有得到,實際上你只是在作夢而已呀!在夢中有這幸福美滿的妄覺錯覺,都不是真的。

所以不要想:我把人做好,就是佛,差太遠了。那還有天界大梵天王、忉利天王,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他們對佛都是至極恭敬,他請佛去天宮講經說法,而不是請人去說法,所以這二者不一樣。

人成即佛成這句話,在淨土宗來看比較貼切,因為念佛可以橫超三界,逕登四土。就實際理地來看,眾生都具佛性,講人成即佛成,是因為人跟佛的本性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從修德上來看那就不一樣了,佛具有性、修二德圓滿,人具有性德,修德還不圓滿。凡夫還有三界八十ㄧ品思惑及八十八品見惑,不但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凡夫通途修行必須經歷五十ㄧ品,直到等覺妙覺,只要還有一品沒有斷就差很多,所以我們要用功努力,要精進。

佛法很深很廣,不要認為佛法中五戒十善做好就能做佛,沒有那麼簡單。五戒十善做好你最多可以生天,上品十善,當然以此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也可以。但是講到要成就圓滿佛果,那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楞嚴經》講:「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即使對於實相的道理能夠頓悟,能夠明了,但是煩惱來時你還需要提起觀照。淨土宗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時時刻刻違背你的貪瞋癡,違背你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才能夠出離輪迴。所以說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事相上煩惱沒有辦法立刻除滅,要久修得力方能滅除,所以要有耐心。很多人念佛念一念就沒有耐心了,妄想念幾句佛號,就要得三昧,得一心不亂,念佛是需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長時用功。能一心一意的用功,才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所謂「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至;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極樂世界雖說是易行道,但是也沒有這麼容易去。老是懈怠,總是隨順煩惱習氣,心想:「沒關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嘛!十念必生,佛會接引我。」存這僥倖的心態,那就不對。就辜負佛發的第十八願。他是要我們至心信樂,至心信樂不是只在臨終的時候,平常就要至心信樂,所以為什麼唱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


當在起煩惱的時候看看,自己有沒有願生西方淨土中?還是掉在煩惱裡面、掉在自己的執著裡面?那這個「願生」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了。所以不管是修什麼法門,「放得下」又「願意修行」是最重要的,還要時時刻刻能夠覺察,能夠對治自己的毛病。對自己要稍微嚴格一點,而對別人,不要總看人家的過失,看人家有沒有持戒,有沒有守法?我們自己要發心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