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離心意識參


離心意識參
悟顯法師 開示:

禪宗的祖師常教學人,所謂「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其實佛法任何的宗派包括淨宗,也都不離開這一句開示,為什麼呢?淨宗雖然「指方立相」,但是目的也是為了見性,但凡你要見性,必須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而妄想、分別、執著正是禪宗講的心意識攀緣造作的一個作用。所以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就是教你離開日用現前種種的顛倒、分別、能所、對待、同異等等的這些一切相待相,一切貪、瞋、癡,你才能夠打開本來,你才能夠見到真如佛性。

「離妄想境界求」,妄想境界這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你要見性,你每天都在自己的妄想境界裡面,天天在那裡打妄想,那個沒有辦法見性,你沒有離開心意識,你參究不可能有成就,念佛也不會有成就,學教也不可能有成就。所以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不是教你不用心意識,是叫你「離」,祖師講得很清楚,離心意識參,而不是無心意識參,無心意識參那你就變木頭了,也不用參了,也不用學佛了,沒有人成佛,它只是叫你離開顛倒分別而已,你才能夠參究。

所以,你看祖師大德常講一些禪宗的詩句,無外乎都是教你離心意識,不讓你起絲毫的見解、想念,像你們常聽到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又說見性後如何?如何能見性?等到石女能生兒,那這個就是見性之時,什麼叫「石女生兒」?就是石頭做的女人,雕刻出來的女人,這個像能生出兒子,那這個就是見性的時候,你這心意識離掉了,離心意識參。所以你平常就應該離妄想、顛倒、執著,可是現代的人學禪,他反而是看到了禪宗祖師的開示,卻沒有離開心意識,反而墮在心意識上,墮在心意識參,墮在妄想境界求,那就沒有辦法參究,他一參,他是一整篇的道理啊,這個就是問題。

為什麼說末法的眾生他的心很執著,教你不著文字,結果就一堆人不看經典,孰不知你不看經典,正好墮邪見,不能見性;教你看經典又著文字,實際上文字性空,是教你離文字相;聽經呢,著名相、著音聲相。所以都沒有離心意識,都是墮在自己的凡情分別裡面,愛見分別當中,這個就是你還是在那裡取著。黃檗禪師講的,你如果要學佛,一切法總不用學,唯學什麼?唯學無求無著。你看看有的人聽到離心意識參,就跑出了一個「捨識用根」,「捨識用根」這個是交光大師提出來的,他也是完全沒有搞懂,不光我們看他沒搞懂,蕅益大師甚至把他斥為邪見,你把意識心捨掉了,那誰成佛啊?《楞嚴經》講的「識心圓明,遠離依他及遍計執」你要把識捨掉,那你不就如同木石了嗎?所以教你離心意識,不是教你無心意識,你的心還是正常在那裡作用,只是離開了顛倒分別而已,離開了能所、對待、有無、一異。



所以剛才講的禪宗祖師的開示就是給你脫黏解縛。你著有,他給你講空;你著空,他給你講妙有;你又著空又著有,他給你講非空非有;你著非空非有,他給你講亦空亦有,遣情去執而已,所以這個叫離心意識,從這裡發悟,從這裡成就,不然你墮在心意識當中,那你就會產生妄想境界。有些人他參禪,他想出來那個境界,那是他妄想境界,他以為他開悟了,他以為他見佛了,所以就造成「暗證」。所以為什麼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這是禪宗修行的方法,根器要相當地利,他可以用很強的慧力打開本來,明心見性;還有一種就是用禪定,很甚深的定功,然後再加上慧解也可以。所以他的根器本身要非常利,重點在於悟心,還不在於禪定。

黃檗禪師講,凡夫初悟心跟等覺悟的這個心是完全一樣的,沒有差別,差在哪裡呢?差就差在你的習染重,他的習染輕,所以為什麼說開悟後,勤除習氣,但是你要能夠發悟,你要能夠明心見性,第一個教你平常日用當中不生分別想,教你離心意識參究,就像教你參念佛的是誰,這叫「話頭」,不是你去想念佛的那個人是誰,誰在念佛,它不是,它是用這一句話頭打斷你的妄想,古德所謂的「把斷要津、鎖斷咽喉」,讓你用一句話頭,你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而後豁然心開,為什麼?因為你在這個話頭裡面得力了,你碰到什麼境界,你這話頭一提,你就能夠離開心意識,離開妄想境界,你就不墮於凡情聖解當中。

凡情是問題,聖解也是問題,所謂佛見、法見、還有凡夫情見,這些但存有絲毫見地、絲毫見解,你都沒有辦法見性,你都沒有辦法開悟,因為我是剛好想到禪宗祖師在講的這一句「離心意識參」,特別是這一句,在末世很多學人,不管是學教下、學禪的,他都有誤解,以為說我心不要動,我不要想了,我跟一個木頭一樣,那我就叫離心意識,或是無心意識,或是把識給捨掉,或是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用心意識,他不知道怎麼離,心意識是什麼?你用名相來解釋,心就是第八意識……,那個都是名相,六祖大師講「但用名言無實性」,重點是「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是教你不墮情見,不墮分別,這個才叫離心意識參究,相當地重要。

當然淨土宗為什麼說到後來,你還是得離心意識,因為你要見性,但是它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的方式,用一句佛號代替八萬四千煩惱,它厲害在這裡,你縱然沒有見性,一樣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禪宗它是必須打開本來,打開本來還猶有隔陰之迷,有的一投胎他就忘記了。你看秦檜、看草堂青禪師、五祖寺的戒禪師這些人,他們都是開悟的,都是打開本來的,但是悟後又迷了。你看像蓮池大師就是開悟以後,他又學淨土,他知道淨土宗確實保險,所以古來祖師講的「離心意識參」,不是教你墮心意識當中參究,也不是教你把心意識滅掉,《維摩詰經》講的「但除其病,不除其法」,去掉的是什麼?去掉的是你的妄想、分別、顛倒,你對境產生的有無、一異、人我、是非等等,這個要把它去掉,這個叫離心意識,而不是說我的心都不要動,我也不要分別,我也不要看,我也不要聽,那你就跟木頭一樣,這樣子沒有用。你是要成活佛,不是要成木佛;是教你成佛,不是要成木頭,成木頭那你就修個無想定,你可能可以修成木頭、修成石頭,你的定功很好,幾劫都不用出定,但是你要見性沒有辦法,見性須是離妄想顛倒,離開一切的情見分別,離開一切能所,這個叫離心意識參究。所以用話頭,話頭是教你離開情見分別顛倒,妄想分別顛倒,不是教你去想這個話裡面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境界。所謂「宗門最忌談境界」,這是禪宗最忌談說我參禪有什麼境界,又見佛,又悟了什麼,又得了個什麼道理,這些都是問題。



「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希望後面的人不要誤解了,這個誤會其實滿大的,就像我剛才講的那幾種誤會。有人自己在那裡打妄想顛倒,墮妄想境界當中,還以為自己在離心意識;有人認為說我不要用心意識,我也不要看經,我也什麼都不要想,墮在無想當中,如木石無異,他以為他這樣叫離心意識。所以祖師用詞很巧妙,教你離心意識,不是教你無心意識,也不是教你著心意識。為什麼講心意識呢?就是它是能起一切煩惱顛倒的根源,但是這個煩惱顛倒的根源,你只要能夠離煩惱,《楞嚴經》講的不隨煩惱,它就恢復本來的作用,就像祖師講的「車匿解真,不改賤稱;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這蛇變為龍,牠沒有絲毫更改,這個悟了還未悟,同樣的道理,所以這個叫離心意識參。

為什麼不用心意識?因為讓你迷惑的,它的根本的作用還是心意識;讓你覺悟的,你還是得靠它,但是你不能說用它,用它那你就墮凡情,不用它那你墮木石,這個是很巧妙的一個說法。所以後面的人一定要知道,是教你不墮凡情,不墮聖解,不墮自己的妄想顛倒當中,這才叫離心意識,而不是說沒有心意識,不要想,你這樣參才有可能有一點小小的契入,有一點走在參禪的正途上,走在學佛的正途上,包括你學教也是一樣,學淨土宗也是一樣,希望大家能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