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24)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六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神境通。漏盡通。聖與凡。各不同。

六通又名六神通。神者,變化莫測;通者,無障無礙。
六種神通的因因果果以及它的現狀,在《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威力品第五〉上講得最詳細。
第一、六神通的因,也就是六種神通從那兒來的。
六神通的因有三種:
一者、聖威力:謂諸佛、菩薩的定自在力,依定自在的力量,能夠隨心所欲,成辦一切度生的事業。
二者、法威力:法威力的法,就是六度。諸佛、菩薩因修六度,有廣大果,有廣大勝利。
三者、俱生威力:俱生是與生俱來。由於諸佛、菩薩過去多生多劫修集廣大福德資糧,證得俱生甚希奇法。
前二種名修得,後一種名報得。
第二、六種神通的果。「果」也就是效能或者功效。諸佛、菩薩之所以現種種神通者,一、為了引諸眾生入佛聖教,二、為了無量受苦眾生,惠施他們的種種利益和安樂。
第三、六種神通的現狀。
六種神通,即「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神」者,不測之義。「通」者無礙之義。神妙不測無礙自在之六種智慧,是曰六神通,略云六通。
一、天眼通又稱為「死生智證通」:就是說,諸佛、菩薩以超過人、天的清淨天眼,能夠看到一切眾生生時、死時的妙色、惡色以及出生以後的成長、成長以後的善行、惡行。諸佛、菩薩的天眼又可以見到諸光明色、諸變化色、諸微細色、諸淨妙色。至於在空間上說,下至無間地獄,上至色界第四最高的色究竟天。假如作意運用的話,能見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色以及彼土諸佛集會、說法的情形。
還能見到十方世界眾生的作善、作惡,皆隨其機緣,以神通力,惠予他們的利樂。
二、天耳通又名天耳智通。天耳通的妙用,不管是天聲、人聲、聖聲、非聖聲、鳥獸的叫吼聲,十方諸佛的說法聲、六道眾生的享樂聲、叫苦聲,也和天眼通一樣,隨其所宜而予以訓導。
三、他心通又名知心差別智通。諸佛、菩薩以他心智能周遍地知道,十方無量無數世界中的一切有情,有沒有煩惱纏縛,有沒有染心、邪願心、外道心,下至一切禽獸等心,都能洞悉無遺。又能以他心智,知道十方有情根器的勝劣、勝解的程度,而隨其根性、程度,再示以種種的正行。
四、宿命通又名隨念宿住智通。這是諸佛、菩薩能隨自己的意念,知道自己和其他一切有情,過去每一生中,在某一道中受生,姓什名誰,是男是女,受報好醜。又能令他有情得宿住智,對於宿世所有或多或少諸微細事、諸所思惟,皆能纖悉無遺。至於在時間上,過去、未來,無邊際劫,固然是不可數計,尤其是過去生中,為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化諸有情種種事跡,諸佛、菩薩將它宣示出來,令一切眾生,對佛、菩薩生起敬信,生起恭敬,對於生死深生厭離。又將宿世每一生中千變萬化的善惡業果,原原本本、委婉而動聽地道出,使那些執「常」的外道破除常見。
五、神境通又名神足通及神境智通。
神境通又分為二種:
能變通,能化通。
能變神境智通,在《瑜伽師地論》上列有十八種神變,《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上,淨藏、淨眼兩位王子為感化他的父親妙莊嚴王而表現的神通,簡略地敘述出來,讓我們知道個大概。
《法華經》上說:「於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復現大。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然而這只是十八神變中之一二而已!
大致說來,能變通者,能轉變有自性的物體,令成餘物。這便是能變通的一個概念。能化神境智通者:無而忽有謂之化,也就是,能以禪定的力量造作他人未曾目見耳聞的種種事實。
此中又分化身、化境、化語。能變化自身或他人身,或男、或女、或鬼神、諸天、三惡道眾、妍、媸、大、小,皆能隨意自在變化,為無量有情作利益事。這叫做化身。
化境者,對於身外的事物,大小、貴賤,皆能隨意自在地使他轉變。如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之類,使眾生得到受用。至於化語,也有多種,如諸佛、菩薩的化語,他們的聲音深遠,有如雲雷之音。和而且雅的時候,有如迦陵頻伽鳥,因其聲音深可愛樂,能夠感動眾心。最為奇妙的是,諸佛、菩薩以一種聲音說法,能使天、龍八部、十方各類的眾生,各各隨自己的語言,而聽懂佛、菩薩的說法,並且得到受用。
六、漏盡通或名漏盡智通。漏者,破損的意思。譬如一隻玻璃杯被碰了一下子而裂了一條縫,失去作用,只有棄置到垃圾堆上去而不值得一顧。那麼,「漏」究竟是什麼呢?貪、瞋、癡愛等等的煩惱,就是「漏」。眾生們因具備這許多煩惱,所以造殺、盜、淫、妄的惡業,以致不成道器而流浪生死,受苦無窮。諸佛、菩薩於生死道中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千磨百煉中而斷盡了煩惱。這就叫「漏盡」。諸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經得起磨煉,受得起考驗,立定腳跟,不隨生死煩惱所轉,這是什麼力量?那便是「智」慧。由於智慧,斷盡了煩惱,使心性中本具的妙用得到運用的自由,也就是「通」。所以合之則為「漏盡智通」。
六通中的「智通」二字,皆是這樣的講法。
諸佛、菩薩還有個奇特處。諸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雖然獲得漏盡,而不取證。不取證者,不入涅槃也。這在法相宗名曰「留惑潤生」,也是與二乘聖者迥然不同的地方。
六種神通講過了,現在來說說有關神通的故事:《阿彌陀經》序分十六位阿羅漢當中,有一位賓頭盧頗羅墮尊者,有一位樹提伽長者,用旃檀木,造了一隻缽,再用絲繩,結成袋,將旃檀木缽放在袋裡,懸在非常高的杆上,發出消息去說,不管是沙門、婆羅門,不得用梯、杖,誰能取得缽,就送給誰。外道們知道,非神通不可,皆望望然去了。賓頭盧尊者得到這一消息,向大目犍連說:「老兄!你是神通第一人,取之如探囊耳!」目犍連怕受到佛的責難,默不敢應。賓頭盧去到樹提長者家裡,禪定而坐,伸手取缽而去。釋迦牟尼佛知道了,將賓頭盧呼到座前,以喝斥的語氣說:「出家人怎麼可以用外道用的缽?更不應該在未受戒者的面前顯現神通!從今天起,盡你的形壽,不得在南閻浮提居住。」賓頭盧尊者遵佛的教法,去西洲瞿耶尼,教化四眾。過了些時,釋迦牟尼佛的四眾弟子,都很思念他。世尊觀機,將他召回來了,但敕令他,不許他入滅,要常住世間,接受四眾的供養,作人間的福田。賓頭盧也自己發誓,除了北俱盧洲,其餘的三洲,則有請必到。所以賓頭盧尊者到現在還住在捷陀摩羅山中,而唐朝的初年,在各大寺的食堂裡,都供有賓頭盧尊者的像。
出家人吃飯的缽,應該是鐵質和土質的,所以旃檀木質的缽,是外道用的。
不許賓頭盧入滅,就是對他隨便使用神通的一種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