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大慈大悲│拜願開示15-11





大慈大悲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佛門講的「大慈大悲」,意思是講到佛教的根本上面去。「大」就是沒有界線,沒有「能所」,沒有條件;「慈」就是能夠予樂,給予眾生安穩快樂;「悲」就是能夠拔苦,眾生哪邊有苦,能夠把他的苦給斷掉,不光解決他眼前的苦,也解決他將來的苦,這才叫做「大慈大悲」。

這「慈悲」應用得非常地廣,在佛門要求你,要入佛門,你要先吃素,這是佛陀教導的;一定是吃素,才能顯現眾生本具的慈悲心,這在「菩薩戒」裡面盧舍那佛也多次宣說。

一般凡夫覺得的慈悲是:隨順自身的欲望、欲求。來道場、到佛門裡面來,看能不能捐點錢、燒個香、拜拜佛、拜拜懺等等的,做一些佛事祈求平安,祈求自己的願望能夠滿足,而說願望其實就是欲望。但是佛菩薩有慧眼,他知道你現在所想要的,你現在所希求的,對你不一定好,所以他不會給你。如果給了你,增長你的貪瞋癡,增長你的習氣,反而害到別人,這就不是慈悲的一個表現。所以說「慈悲」裡面還含有「智慧」,悲智雙運,有悲有智。

我們修行就要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凡是好的藥,能治你病的藥,不一定順你的口,你吃起來不一定快樂;凡是能夠讓你道業增進的話,聽起來不是好聽話,甚至在佛門裡面,臨濟宗有八棒四喝等等的這些教學手段,這都是大慈大悲的展現。

所以慈悲在佛門的應用上並不侷限在感情上,個人的愛欲上,或個人的喜好上,或是單方面的認知上;它是全面性的,普遍十方,這才稱之為「大慈大悲」。不能只看眼前,就像你到道場來,我們勸你修行,這修行對於一般人來說,覺得很苦。修行不光要打坐、要念佛,要對治散亂、對治昏沉、對治貪瞋癡。這對不修行的人來說,覺得很苦啊!他覺得我到佛門來,我只要求佛菩薩保佑讓我的貪瞋癡能夠順一點,讓我的願望能夠滿足,就以為這樣就是有在信佛、有在拜佛了。殊不知隨順你的欲望,隨順你的世間意,這不是慈悲的展現。

反倒是你看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八千返。他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業障很重,愛欲心很重,貪瞋癡很重,好樂五欲六塵,好樂名聞利養,甚至覺得沒有五欲六塵,沒有名聞利養的滋潤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佛看到眾生,生在這五濁惡世當中,不光外面的世界染濁,自己的心垢也非常重,他還是來這裡善巧方便廣說三乘,目的是要攝歸一乘。即使是要往生、要入涅槃了,都還是告訴你:我雖然入涅槃,不是真實滅,不是真的有生有滅。譬如良醫,一個很厲害的醫生,自己的小孩得了重病,但是如果這個良醫不說他要入滅的話,這個小孩一天都不肯吃藥,他對眾生就是存著這個心態,這在《法華經》上都有講到。

釋迦牟尼佛的行為,就是大慈大悲的展現,教你持戒,教你修行,教你放下五欲六塵。所以真正的慈悲,一般人很難感受到,反而反過來毀謗世尊,說世尊不通人情,說佛教不通人情;要知道人情會讓你的道心都退失掉,會讓你的道業完全消失。這「情」就是愛欲啊,你要出三界,你帶有「情」,就落在愛見坑當中。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真正是慈悲的展現,用種種善巧方便、譬喻、言辭、放光現瑞,乃至跟他方諸佛互動式教學;現在人講互動式教學,跟十方諸佛互動式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要你肯修行,妄想本空、五陰非有,一定可以成佛,一定可以解脫。

佛門的慈悲就是如此,就像我們講的淨土宗,淨土宗的大慈大悲不是讓你病好,不是讓你身體好,他是讓你往生淨土。一旦往生淨土,清虛之身、無寂之體,永不聞三塗惡惱苦難之名,連名稱尚且沒有,怎麼會有實際的現象。這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大慈大悲,十方的諸佛亦復如是,普勸眾生往生淨土,目的就是要眾生快速出輪迴。

普賢菩薩講:我此普賢殊勝行。因為菩薩六度萬行,不管菩薩什麼樣的行持,最後一定會歸普賢,不離「普賢行」,也就是以普賢行總攝一切諸行,總攝一切波羅蜜、陀羅尼、三昧門。所以他講:「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就是希望眾生能夠脫離三界六道輪迴,脫離自心變現出來的幻妄境界,這是徹底悲心的顯現;又教你念佛,把如來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作因地心,這就是非思量處。確實如同蕅益大師說的,此乃諸佛所行的境界,是心性之極致,悲心之極致。

這就是佛門講的「大慈大悲」。不是只有在一期,這一期就是這一生給你一點溫飽,給你一點人天法、善法,給你一點愛的感覺、溫暖的感覺。那溫暖會涼掉,那愛欲一旦不順你的意,轉過來就變恨了。你看有些人,他很愛一個人,但發現這個人背叛他,恨不得把他殺掉,甚至有的就把他殺掉了。所以這世間人的愛,世間的這種欲,不是真正慈悲的展現。

佛法講的慈悲建立在般若智慧,所以叫「悲智雙運」。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沒有障礙、沒有能所、沒有對待,普遍救度一切眾生,令眾生即身成佛。所以你看淨土宗橫出三界,畜生身念佛,畜生身往生極樂世界;人身念佛,人道直接超脫、直接往生淨土;不管你是什麼身,不管你帶著什麼樣的業習,一往生淨土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所以為什麼祖師讚歎《無量壽經》是十五的月亮,這就是大慈大悲的展現。

到極樂世界去,學的是明心見性的法門,學的是真真實實的佛法。極樂世界不會給你辦佛教婚禮,不會給你搞佛教商業化。所以你不要想說:有一些出家人慈悲、接眾,這樣也能來學啊。他接進來的這些人不是要學佛,是看能不能學一些變質的佛法,好滿足自己的欲望;托名為慈悲,托名為度眾,托名就是假借度眾之名,假借慈悲之名而行破壞佛法的事實。就像在助念的時候,你就可以感受到慈悲,什麼叫慈悲?慈悲就是送現前的這個亡者趕快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再搞輪迴了。所以要做好一切萬全的準備,家親眷屬你要跟他開導,你要放得下。所以佛門的慈悲,在臨終的時候,那是最能感受得到的,尤其是參加助念的同修。

佛教講的大慈大悲,就是建立在悲智雙運。「智」就是般若,建立在沒有能所,沒有對待,令眾生能「明心見性」上,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希望大家能夠體會,能夠仔細觀察,你才能夠感受到佛菩薩都在照顧你,佛菩薩都在保佑你,沒有一絲毫間斷。確實如同《普賢行願品》講的:「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菩薩、諸佛如來在照顧眾生,就是這樣照顧。

以上就是要跟大家說的「大慈大悲」,希望大家能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