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面對病苦的正確心態 │ 拜願開示(15-8)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面對病苦的正確心態

悟顯法師    開示:

作為一個學佛人,在佛教裡面修行,有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病痛,有時候來得強烈,有時候感受輕微。祖師大德開示,你在這個時候應當怎麼來用功。善導大師講,你只要生病,就做求生淨土的想念。為什麼祖師這樣教呢?因為你能常作如是觀,對於世間你就不會執著了。

現在有一些學佛的同修,只要生病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跟道場請假,或是就不來共修,或是不為眾生服務了。這種想法、這種思惟是錯誤的,因為你的這種錯誤的思想、錯誤的做法比生病還嚴重。生病用藥石可以治療,可是你捨道,捨棄你的道業,捨棄你的發心,這不是醫藥可治。

修行要有道心,不可以一點點病苦來,你就要告假,那萬一今天是生死來呢!生死現前的時候,你要怎麼告假?你要怎麼來請假?生死不會放過你的。所以當病苦的時候,你就要作如是觀,當作生死現前,當作你要臨終,把這些世間事情、家親眷屬全部拋到腦後去,一心一意執持名號,不管病好或是惡化,隨緣消業。

隨緣消業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去看醫生,你可以做治療,但是心要安住在道上;因為很多同修沒有這樣的觀念,這學佛人的基本觀念,他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碰到這樣的境界的時候,往往退轉,往往被病魔給干擾,在病中不是念佛,是念病。天天就想著我的身體這裡不舒服,那裡又不痛快,沒有在念佛,心沒有安住在佛號上、沒有安住在道上,所以他會被境界給干擾,被病苦給打敗,道心不能堅固。

這一點我今天要講出來,讓大家有這樣的警惕,也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不要等到真正你遇到問題了,你才來措手不及;在你還沒生病以前,你就要常常作如是想念、如是觀照、如是思惟。

學佛人要有道心,要發願、要發誓求生淨土;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境緣,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境界,絕對不退心,絕對不受動搖,你修行這一生才可以算是沒有空過。所以今天跟大家說的,你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不可以以世間的事情作為第一,不可以以生病作為第一。

世間的事情,夏蓮居老居士說的:「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信願持名決不落後。」學佛人要有正知正見,一切以修行為主,一切以道場為先。世間事可以稍微緩一緩,先不做或是找人代替你做,因為有很多人不修行,很愛做世間事,你找這些人去做,讓他來護持你,讓他來幫助你修行,你要會善用。不是一有世間事、一有世間的病苦,你第一個想到的是道場的功課或是你的修行先放在一邊,這個是絕對地錯誤。

學佛人就是以道場為優先,以道業為優先,其他的都是次之。兄弟姐妹、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全部都是次要的,都要放下,這個才叫修行。當然講這些話不順人情,但是也正是因為不順人情才超情離見,你才能夠成就無上佛道。

你看釋迦牟尼佛以修行為先,甚至在雪山苦行的時候,只吃一粒芝麻,常常做這些苦行,連這個身體他都願意放下。所以他今天有這樣的一個成就,不是偶然的,不是僥倖的。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天生的彌陀,你要看他們怎麼發心、怎麼用功,這個很重要。

世間的家親眷屬、父母師長,這些恩愛感情,全部都要放下;這個身體生病了,也把它放下,全心全意專注在佛號上,專注在你的功課上。縱然你不能拜佛,你心裡面可以念佛;不能讀經,你可以持咒,不可以有絲毫地廢捨。廢捨就是廢棄、捨卻,你的功課、你的用功還是要不中斷。有一些人業障起來了,會講一些滑頭話,什麼叫滑頭話?就是講一些敷衍的話,我也有在念啊,我功課也有做,但是心就是沒有道,心不在焉。所以修行要問自己,你有沒有道心,有沒有決定力,有沒有毅力、有沒有恆心,境界現在來了,你要怎麼來度過。你是就像一般的凡夫一樣退轉?還是像諸佛如來一樣前進?就像玄奘大師一樣,「寧可向西一步而死,絕不退後一步而生。」這種道心、這種道氣,這是每一個學佛人,每一個修行人都要有的。

把你的色身放下,把你對色身的執著放下,對色身的感受放下;對身外你的家親眷屬,你的這些世間的俗事,統統把它放下,不要掛在心上,不要有絲毫地貪著,那修行一定可以成就。不管你碰到什麼樣的境界,順你的,發財了,兒女慈孝了,你也不會貪戀;逆你的,虧損了,兒女不孝了,你的先生、你的太太背叛你了,那也無所謂,人家幫你養,你也就自在了。所以心裡面沒有罣礙,《心經》講:「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而後證得究竟涅槃,全在自己的這一念心,看你有沒有道。有道心,什麼境界你都可以轉得過來;沒有道心,你就是心隨境轉,變成生死凡夫,流浪三界的眾生而已。

希望大家有這樣的正知正見,凡事以修行為主,以道場為主,這是學佛人的正知正見,正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