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觀相元妄 觀性元真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四(6)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四】   (精彩節錄)


觀相元妄  觀性元真


悟顯法師 講述



以下顯示「理事無礙」。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徵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陵滅義。

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復如是。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云何俱現。

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這裡是佛回答富樓那前面問的問題。佛說,你問到:「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你懷疑水火會相互不容,我們一般人說的水火不容,所以你「疑水火性不相陵滅。」水跟火性沒有辦法相容,「又徵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你看虛空跟大地俱遍法界,全部都是空跟地,地是障礙的,空是虛通的,空跟色它是沒有辦法相容,你在這裡產生疑問。這邊是佛跟富樓那解釋說:「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虛空就如同自性一樣,你在裡面大火怎麼燒,也燒不到虛空,眾生雖然輪迴顛倒,自性仍舊如如不動。所以「譬如虛空。體非群相。」它不屬於地水火風,它能夠包含地水火風在這虛空當中有種種的變化,所以說「不拒諸相發揮」。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在虛空裡,太陽照就是光明。雲層囤積把太陽遮蔽,就產生黑暗。「風搖則動。」有風吹拂就會搖動。「霽澄則清。」「霽」就是下雨過後轉晴。雨後轉晴就有清明的感覺。「氣凝則濁。」氣凝結在一起,空氣就產生渾濁像霧霾的現象。「土積成霾。」就是講塵土積聚在一起,沙塵聚集在一起,所以就產生霧霾的現象。「水澄成映。」水上沒有波浪,澄清的時候,就能映現。


「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這些種種不同的現象,到底是從哪裡來的?「若因彼生」,什麼叫因彼生呢?日照的時候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真的是太陽生的嗎?太陽生的話,那十方世界都應該是亮的,為什麼有黑暗?「云何空中更見圓日。」既然都同為日色了,你應該看不到太陽在那裡。「若是空明。空應自照。」若是因為有虛空而會發光的話,那這個世界自然有明亮的現象,虛空應該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中宵」就是講半夜的時候。那為什麼半夜有烏雲的時候,沒有太陽光。所以「當知是明。非日非空。」所以知道這「明」不從日來,不從空來,但是又「不異空日。」所謂「不異」就是說它仍舊在空日當中顯現出來。說其相,元是虛妄,所以說「觀相元妄。無可指陳。」就像你叫虛空華給你結果子一樣。「猶邀空華結為空果。」所以,相元是虛妄的,就如同要求虛空華結虛空果一樣,那是不可能的。


「云何詰其相陵滅義。」你就不用在這裡認為「水跟火」會相滅,「通跟塞」會不相容,因為它本來就是虛妄。其體本空,無有來處,無有去處,只是虛妄現相而已。這是講「相元是虛妄」的。


「觀性元真。」所以常講「相妄性真」,觀性元真,其性就是妙覺明心,「妙覺明心。先非水火。」妙覺明心本來就不屬於水火,就如同虛空一樣,不屬於水火,也不屬明暗、通塞,「云何復問不相容者。」怎麼還問相不相容的問題。

「真妙覺明。亦復如是。」「真妙覺明」就是講真如妙性,也是如此。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這個講得很好,就是說它能夠現虛空。「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你有業感,因為這業感能夠現地水火風,產生了虛空國土大地,則各各現。所以說「汝以空明。則有空現。」


「若俱發明。則有俱現。」所以能夠同時顯現山河大地,「云何俱現。」


佛說:「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就像這水中有太陽影像,「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兩個人同看水中的太陽,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你說太陽是往西走還是往東走?「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你不應難言,這個日是一個,為什麼會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一個日怎麼會現有兩個太陽,既然兩個人都各有看到太陽,怎麼會在水中只有一個?你作此妄想,「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這個是簡單解釋一下經文。


下面這一段顯「理事無礙」,以示不空如來藏性。


富樓那疑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疑虛空大地本不相容,所以如來舉虛空之喻以顯事理無礙,所以說「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以喻妙覺性空,體絕諸妄,而不妨隨業發現。一樣的,就如「汝以空明。則有空現。」眾生的業感「空」,就現空,感「地、水、火、風」的業,那就現地水火風。


一念無明則產生虛空,所以說「晦昧為空」,一念無明堅固,就產生了堅礙之相,所以說「明覺立堅」。


「火」這是自性中一念暖相,「水」是自性中一念濕相。所以說「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


在空中的明暗等相,本非虛空,而不異虛空,不離開虛空;就像世間諸物,然虛空不是諸物,但是不會離開虛空。心現一切法,心不屬一切法,所現之法不離於心。就像夢中的境界,你說心是夢境嗎?心不屬於夢境,但夢境要顯現則不離於心。同樣的道理,所以妙覺明心發現諸相,本非妙明而不異妙明,這是顯「不空」之義。


觀相元妄,觀性元真,就是唯一妙心。此「妙心」原來不屬於水火,所以不用去問它相容不相容。


這個妙覺明心具有廣大業用,所以循業發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俱現,一時俱現者,就如同水中的日影,兩人同觀水中日,東西各行,不可作「一」,也不可作「異」,你不可以認為太陽是一,不可以認為太陽是異,這就叫「俱現」。就是水中的太陽,隨兩個人,一個往東一個往西,他都看到全部的太陽,這就叫自心俱現的功能。所以不應難言此日是一,此日是異,「異」就是多個。


「四大遍滿」的疑惑在這裡就消除了。


「如一水之中現於日影」就是喻「如來藏性」具諸大之性。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這是喻:眾生各依如來藏性,僅是循各自的業不同。如兩人東西各行,則各見有一日,隨二人去,這裡喻各循業所感,因此所現大相不等。


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沒有準的,沒有準確的目的地,「無有定實」是說這相是虛妄的。各人看各人走,這是他自己業所感,太陽還是太陽,你不應該去分別這個太陽怎麼變成兩個了,或是只有一個,這是眾生各人的自業所感的妄相而已,心性它能俱現。


所以不應難言:「水中日影是一,云何各有一日隨二人行?」各行日影既然是兩個,云何水中惟現一個日影,這就是「俱時而現」,一二不定。


「宛轉」就是「輾轉」的意思。


如果說是一,則各行有二,這「一」乃是虛妄,若說是二,則水中惟是一日,則「二」乃虛妄,所以無論左之右之,無非遍計虛妄,究無真理,你找不到哪一個是對的,所以說「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你說是「一」也不對,說是「二」也不對,這只是各人自業所感的妄相,所以說「觀相元妄。無可指陳。」因此它能俱遍俱現。「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它仍舊是不離一個太陽。是同樣的道理。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佛說:「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相傾相奪就是起對待心。色空相傾相奪,而如來藏隨著你這一念虛妄的業緣,也就是「一念妄想無明」,「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所以於中有風動、有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所以「背覺合塵」這話是出自《楞嚴經》的。「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所以產生塵勞,有世間之相。


如來說:我以「妙明」,就是以般若智慧,不隨生滅與如來藏契合,所以說:「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如來藏本妙明心就是圓照法界;唯妙覺明就是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小能現大,大能現小;不動一處,能遍十方,所以說「不動道場。遍十方界。」一身當中能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能出現無量的剎土。這在《華嚴經》裡面都有講到。「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就是於一微塵能轉大法輪。「滅塵合覺。」前面是講「背覺合塵」,這裡是「滅塵合覺」,「塵」就是指塵勞,「覺」就是指覺性,合「覺」是講與覺性相契合。其實,說「契合」都還有對待,這是不得已,總是得這樣講,實際上沒有能契與所契。


《圓覺經》上講的四病:無「作止任滅」。沒有能證取的我,包括最後的一念照心,從體上來講,根本沒有這證得究竟的取證之心,沒有一念照心照於覺性。這才是真正的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所以如來藏本來就周圓周遍,若以色空相傾相奪,則隨色空周遍法界。


為什麼會「以色空相傾相奪」?就是起一念無明互相對待,產生色空互相對待,它還是能現,且事遍即是理遍,事隨理而遍滿,眾生迷悶不悟,背覺合塵,所以發塵勞而有世間相,這個也是顯事理無礙。後面以妙明不生不滅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這是顯「事事無礙」,所以於中大小攝入,毛端現剎,微塵裡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這是事事無礙,顯示不空如來藏性。


這裡顯示不空如來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