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觀耳根圓通 (25-3)│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六(3)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六】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觀耳根圓通  (25-3)


悟顯法師 講述  ......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這是說現「獨覺身」。

什麼叫「獨覺」?就是出於無佛世,觀十二因緣而悟道。有一個翻譯叫「麟喻」,麒麟是非常少見的吉祥物,所以把他(獨覺)翻作中文叫「麟喻」,是比喻說他(獨覺)非常稀少,非常獨特的。他叫「獨覺」,在佛門裡面有大乘、有小乘,獨覺算中乘,也就是三乘佛法裡面算「中乘」,裡面各有「資糧位」跟「加行位」,「資糧位」跟「加行位」都算「有學」,待「斷惑」以後便證「無學」。所以說「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這「有學」,他有資糧位跟加行位,這是還在獨覺裡面的有學位。證獨覺後,就是「無學」。約從自乘理智,就是以獨覺乘的理智將證未證,叫「寂靜妙明。」所以說「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這「勝妙現圓。」就是他將要證獨覺的時候。那菩薩於這一類眾生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證入,所以叫做「解脫」。這是講度獨覺乘。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梵語「辟支迦羅」:翻作中文叫「獨覺」,也可以叫做「緣覺」。獨覺他是自悟,就是前面所講的,那這裡講的「斷十二緣。」就是教觀十二因緣,出有佛世,佛教觀十二因緣,這個叫做「緣覺」。作「流轉」跟「還滅」二種觀,順十二因緣,它是「流轉觀」,逆十二因緣,則是「還滅門」。還沒有證得以前都名為「有學」。他用七十七智,就是他依十二因緣,扣除最後無明,前面的十一種因緣,他以「聞思修」三慧下去觀照,推審起因,所以叫做七十七智。這細節以後有機會再說。所以用七十七智觀照,「理智將圓」就是他將要證入,所以叫「勝妙現圓。」菩薩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前面是「獨覺」跟「緣覺」,這裡是聲聞乘。

四果前面的三果名為「有學」,到第四果證阿羅漢,名為「無學」,將證「生空」,所以叫「勝性現圓。」菩薩現身,「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速證。

上面是現三乘的身。

下面現世間的世主身,包括:梵王、天王。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這是現梵天身。為修梵行的人說法。厭欲界是苦、是粗、是障礙,欣禪天是淨、是妙、是離,「離」就是「捨」的意思,捨受。故曰「欲身清淨。」所以菩薩現身為說四禪出入定法,令其離欲,生於梵世,所以「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個是現色界天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觀世音菩薩示現修「地居天」行的帝釋身來說法。

愛統諸天:就是帝釋居忉利天,統三十三天,他居中央,旁邊有三十二天圍繞,為說上品十善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現欲界第三天跟第四天,在慈恩大師也就是窺基大師的《法華玄贊》裡面,他講:得異熟果,隨意所念。「得異熟果」就是他修福、修善,成就生天的果報,所以叫得異熟果。「異」就是變異,「熟」就是成熟,是他前一期的報盡,後一期的報成熟了。「隨意所念」,他只要動念就可以了,勝過下面的二天。下二天的果報是依樹而求,也就是「四天王天」跟「忉利天」,這兩天想要的受用,在事相上要祈禱這樹來成就;而上面的他只要動念就可以了。所以對上二天思念而止。下之二天要祈禱,依樹而求得。所以不叫做「自在」。今天能夠隨自己的意念,他想要得到他就得到,所以他叫做「自在」。下二天他想要的東西他還要去祈求,上面的欲界第三層天、第四層天,他就是動個念頭就可以了。所以叫做「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個就是現大自在天。「樂變化天」跟「他化自在天」,就是第五層天跟第六層天,樂自樂他,變現為樂具而受用之,所以名為「大自在」。現大自在天身為他說法令其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