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五重玄義-釋名(1-1)│念佛圓通章講記(4)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精彩節錄)


五重玄義-釋名(1-1)│念佛圓通章講記(4)

悟顯法師 講述......

我們直接進入「五重玄義」:

第一個:「釋名」。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什麼叫做「大佛頂」的「大」?「無邊」則名為「大」。這是講心性無邊,沒有界限,所以稱為「大」。那什麼叫「佛頂」呢?「佛頂」就是不可見,「不可見」則名為「佛頂」。「不可見」則無能所相對之相,也是顯示心性離能所、無相對。


如來有一相,叫「無見頂相」,這經名取「大佛頂」,這三個字就是顯現「心性無邊」,而且離一切相對之相,不可名狀,所以名「大佛頂」。


按照蕅益大師講的,這《楞嚴經》其實正確的稱呼不能叫《楞嚴經》,要叫《大佛頂經》它的意思才會圓滿。它直接顯示心性,所以這個「大佛頂」就是直顯如來究竟果覺。但你們聽到人家講《楞嚴經》你也不要去跟他們說:「你講錯啦」;反正知道他的意思就好啦。


這「佛頂」不可見,顯示如來的境界不可思議,不可以言語道,不可以思量測,所以名為「大佛頂」。「無邊」名「大」,「不可見」名「佛頂」。


下面:

如來密因。

什麼叫「如來密因」?就是眾生本具,眾生本具如來密因,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那為什麼說「密因」呢?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稱為「密因」。這「密」就表示它隱而不顯。那麼能明了此「因」,你就能像《楞嚴經》所講「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復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這就是眾生能夠自了本因,這「本因」就是佛性;自了本因,所以稱為「如來密因」。


這「如來密因」不是指哪一尊如來的密因,而是指一切眾生皆是如來,眾生的本來面目就稱為「如來密因」。所以這個要懂,你不了解眾生即佛,就沒有辦法修行。


所以為什麼《楞嚴經》裡面講「皆由不知二種根本」,什麼是「二種根本」?一個是「無始生死根本」,還有一個「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就是講「真如自性」。


眾生的「生死根本」他自己搞不清楚,這「菩提本性」他也沒見到。這兩個他沒搞清楚,所以輪迴、所以在這裡起煩惱。我講這些是很核心的問題,也許你要來聽聽看:「我應要怎麼修?我要怎麼來解決煩惱?」這個才是重點。


其實「五重玄義」講的是一個佛學的概論。一開始就直接標出佛法的宗旨,順便介紹這部經它所要說的義趣。


我今天為什麼要講〈念佛圓通章〉?

你可能覺得你一來聽經我就會直接進入正文,沒有,我還是要講個「五重玄義」,這件事情偷懶不得,你了解了,你才能夠知道。今天也等於介紹《楞嚴經》的重點,所以你要仔細聽。


「眾生本具」所以名為「如來密因」,正知正見所以叫「修證了義」。你修證,修行你要依了義法,你知見不正,不能名為「了義」。所以一定是依大乘佛法來修學,你才能開發眾生本具之密因,開發眾生本具之佛性。


諸菩薩萬行。

什麼叫「諸菩薩萬行」?「一切無著」名為「菩薩萬行」。菩薩不管有多少德行,雖行而不著,做到三輪體空。無有能行的「我」,無有所行之「法」,無有所受之「人、事」,這叫「一切無著」,他於一切法皆無所著。《無量壽經》講的「不著如風。無諸障礙。」這就是菩薩萬行。


永明延壽大師講「修習空華萬行。建立水月道場。羅列幻化供具。供養影響如來。」教你「誓斷無染塵勞。願生唯心淨土。」這句句都是稱性的。所以說「菩薩萬行」就是「空華萬行」,猶如虛空華。


你看凡夫做一件善事,要給他一張功德狀、感謝狀,表揚他,他就好開心。尤其現在的小孩去參加比賽,就都有一個「參加獎」,你有來,就有獎盃,這眾生的「我相」就越來越大,他經不得一點失敗,受不得一點壓力,沒有辦法去承受一點挫折,這就是教育出問題了。所以你要是再按這種錯誤的教育持續下去,說你「只是鼓勵他」什麼的,那你這種想法是錯的;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有時候跑得順,有時候會稍微跌倒,就像你讀書有時候拿個第一名,有時候拿個中間名次,難免會有一點變化,會有一點起伏,你讓小孩這樣經歷,這個是沒有關係的,你不要過度地保護他。


為什麼你們做父母的會去過度保護小孩?說實話,百分之八十的父母,因為你們年輕的時候日子都不好過,成了家立了業,好不容易生了小孩了,你就開始覺得:「我的小孩不要像我這樣辛苦,我要百般地呵護他。」所以你什麼都把他保護好好的,使得他後來就變成「溫室的花朵」。甚至有的小孩活到四十歲,在路上開車跟人家擦撞了,還打電話跟爸爸講、跟媽媽講,我在路上出了一點小車禍,你來幫我解決吧……。就變成這個樣子。


為什麼他經不得一點風浪?就是你都把他保護得好好的,他就長不大。小孩受一點不如意,沒有關係;受一點壓力沒有關係,他才能夠長得更好。你不能事事都順著他,不然他習氣就越來越大。眾生就是這樣,你順著他的習氣,你養著他的習氣,他的習氣越來越大,所以長大到十幾歲、二十歲,一個不如意,他要用手機玩遊戲,父母不讓他玩,他就跳樓了。真的有啊,所以都保護得太好了。你越保護,因為沒有擔當,反而他長得越糟糕,這是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


所以你不要想說你以前日子難過,現在過了一點好日子,就對小孩這樣無盡地溺愛,這樣是不對的,你會害他沒有辦法成長。這只是題外話,順便講一下。


你修學正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見,這才叫「修證了義」,你不要拿一些「不了義法」當作是「了義法」。像有些人他福報不夠,怎麼不夠呢?他再怎麼學就是學外道,他還以為他學的那個是可以的,再怎麼學就是去搞個神通,弄個鬼神等等的,這就是很大的問題。


他怎麼遇就是遇到邪師,就只是換了不同的邪師而已。他自認為的「學佛歷程」,實際上都是接觸到邪師外道,搞神通或搞鬼神,或搞迷信的都有;從這些事情就能很明顯地知道:他沒有那個福。


為什麼說你要印經,要印送大乘經典?這樣你才有這個福接觸到大乘佛法,所以「印經布施」你絕對不能少。至於流通經典,你沒有辦法印一部經,你可以幫著流通,人家印出來了,你幫忙流通,或是你讚歎大乘、讚歎佛法,都好,你可以這樣做。


像現代這個時代,你流通佛法很好流通,很簡單啊,就到網路上分享去。當然,當你要出門去,你身上要帶些法寶,你就可以跟人家結緣,這個都是流通正法,勸人家來聽聞大乘佛法。這樣你以後才能遇到正法,你也把這功德迴向你的兒子、女兒,將來他們才能遇到正法,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你把這個福慧種在前面。像我下午講的,你把素食變成是一種家風,變成是一種家規,一直傳承下去,把學佛也變成是一種家規,讓子孫都能夠傳承下去。


當然,如果你還沒結婚的,我會勸你不要結,你要搞清楚喔,我講傳承不是在勸人家結婚。你不要說:悟顯法師也都說可以用佛法來傳家。你不要搞錯了!是你已經有家的,我教你用佛法傳下去喔;你還沒家的,你不要搞事啊,沒事最好啊。你不要真的暈了船,你知道嗎?不要跑去辦理結婚啊,有的人就是這樣子。


佛教沒有在弄什麼佛教婚禮的,沒有這回事,弄佛教婚禮的那些出家人都犯戒的。你去看外面有很多,廟子蓋得很大,幹嘛呢?他不是用來共修修行,是拿來辦佛教婚禮啊,你說他這個腦筋是不是有問題啊?還說「佛來幫你證婚」,釋迦牟尼佛才不要幫你證婚呢。那個佛沒開過光你知道嗎,你真的有開光,那個地方是有正法的,有正法的地方又怎麼會去搞佛化婚禮這種事情?你看從前的古道場,祖師有哪一個是在辦佛化婚禮的?沒有啊,肯定沒有的。


你不要想說有的宗教是這個樣子,你也跟著學,你不要去媚俗啊。這佛法是出世間法,釋迦牟尼佛可不是靠辦佛化婚禮起家的,釋迦牟尼佛都勸他的兄弟姐妹、勸他認識的這些國王大臣,都來出家、都來學佛,即使不能出家你也來護持正法。人家是講說正法,這才叫道場。


你把道場搞成禮堂了,那你是浪費信施啊,你不如法地運用信施,這也是盜三寶物;人家供養你出家人,為什麼會供養你呢?不是因為你長得帥啊,懂嗎!不是因為你長得好看啊,人家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形象,來供養你啊;人家對你恭敬,不是因為你叫什麼名字,姓誰名誰啊,是因為你有這個出家相;人家拿錢來供養你,人家希望你什麼?希望你能給予他解脫的法,人家是來求法的,人家拿錢來給你「蓋道場」,人家是要「蓋道場」,是希望能在這裡能夠得到法師的教化,能夠解脫,你卻忘恩負義,忘記人家施主的信施,是要讓你來修行來教化眾生,不是來求婚的,你把佛堂變成婚禮堂,這個就不對了。所以我講的「佛法傳家」,是已經有家的人,你這樣傳,至於還沒結婚的,你就不要自找麻煩,好好學佛就好了。


所以要知道:在佛門裡面沒有在搞佛化婚禮的,絕對沒有這回事;你看,在搞佛化婚禮的這些人,有的就接著毁謗大乘,他說小乘的經典才是佛說。可是在小乘裡面更不可能搞佛化婚禮,所以,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賺錢,要養廟,蓋一間廟來養一間廟,越養越不像話,這種道場沒有講經說法、沒有教化眾生,這樣子來修學正法,這樣的道場就是沒有用的道場,這種出家人就是沒有出息的出家人;沒有出息,浪費信施,那個將來都墮三惡道,你不用管他現在做多少好事,裝得好像很有德,學門很飽,那個是假的。真的有學問的人,他害怕因果;可是到他那裡就變「因果怕和尚」,那就不對了;他應該是怕因果的,所以正知正見很重要。


一個道場正知正見就是要講說大乘,這個就是正知正見,這個叫做「修證了義」。修行證悟,要依了義法才能修行,依了義法才能修證,「修」是因,「證」是果,這「法」是依「了義法」,了義法就是一乘法,一乘法裡面講的就是諸法實相,都跟你講得很明白,這個才是「修證了義」,所以有些正知正見,有些人想學正法沒有學到,沒有正知正見,你如果知見不正,學的法不正,那就會把菩薩行就搞錯。所以你看看,那些搞人間佛教的,把世間法當基礎的,他有沒有菩薩的萬行?沒有,他把做世間事就當做是菩薩行;所以為什麼說《楞嚴經》是照妖鏡,他們都害怕這一部經,你看,裡面這經文才小小地發揮一下,這妖魔鬼怪就現形了,你就看得一清二楚。


你這個道場要是沒有提倡大乘,他教你修行的方式也不會是大乘,他就是在那邊搞世間法,做世間事,這是很清楚的。他也不可能行菩薩無著的萬行,他沒有辦法做到,所以那《楞嚴經》是照妖鏡,妖魔鬼怪看到這部經,嚇死人了,趕快都說這部經是假的,都說「房融宰相死了,怎麼來潤文?」我說你怎麼知道他死了沒啊,你是幾千年後的人,人家這幾千年前就傳下來的,當時候確實就是房融宰相,在制止寺,就是現在的光孝寺翻譯的,筆授潤文的,歷史上就是有這個人,你要是因為說,在哪裡找不到,那是《新唐書》裡面沒找到,是你沒找到,說他是什麼時候死的,什麼時候翻譯的,……。那個時候交通確實沒有現在那麼發達,消息傳回來,很多時候搞不好大家都已經忘了,或是根本是傳聞他往生,之後就這麼記了一筆,他們也不可能去考證,就聽說往南流放死了,就是聽說嘛,那到底死了沒有?即使一道聖旨下去問,也要一、二個月才回得來,大家也都忘記了。


所以就是會有這些問題,但是佛門不妄語,講經翻譯的這個譯場,不是隨隨便便的,不是像現代,你現在人坐在家裡電腦前,覺得這句話可以翻成英文很好,你就自己翻了,我說的是經文;以前翻譯那是要有排場的,有主譯的,有正譯的,有潤文的,……,羅什大師的譯場有八百人,像玄奘大師的譯場,也都是精英匯集在那裡,那時候長安幾個高僧大德,各宗各派的都有,很多寺院都是翻經的寺院,像現在的西安,大興善寺就是以前專門在翻譯經典的,包括現在的大慈恩寺,都是這些寺院在翻譯經典的,而且都有記載,所以這個絕對不假;都有古德把它記錄下來:哪一本經在什麼時候,是有哪些人翻譯的,參加翻譯的大德都有哪些,都有記載,在《古今譯經圖紀》都有記載的,講得很清楚,所以不要看到《楞嚴經》,就在那裡毁謗,《楞嚴經》你毀謗不得,誰要是謗《楞嚴經》,說《楞嚴經》是假經,這個人一定是妖魔鬼怪,你就直接把他列為邪見就好,你不用再來問我,說:「哪一個法師多有名,他講《楞嚴經》是假的,什麼什麼什麼……,他的經能不能聽啊?」我只能告訴你:他這個就是妖魔鬼怪了,絕對就是不能聽,你不用來問了。


很簡單的辨別:凡是毀謗《楞嚴經》的,統統都是妖魔鬼怪,這個常識你要建立起來,這個是基本辨別妖魔鬼怪的常識,你心中有這把簡單的尺,一量你就知道了,很簡單,不管他用什麼說法、方式,只要是批評、毀謗、質疑《楞嚴經》的,或是讓你對《楞嚴經》沒有信心的,這個人就是妖魔鬼怪。為什麼?因為末法第一部滅的就是《楞嚴經》,他們想方設法就是要滅掉它,看看能不能滅,因為這個裡面講的就是他們的問題,你看我才講經題,那些不正見的馬上就顯現出來了。


這一部經告訴你諸法實相,告訴你眾生本具佛性,而且它仔細為你分析出來,講得很清楚,然後還告訴你怎麼修,故名為「修證了義」。 你看二十五圓通,每一個都能證,告訴你菩薩萬行,無著無求的萬行,這個是真正對眾生有用的經典。


下面:

圓修圓證名「首楞嚴。

圓修圓證才叫首楞嚴,「首楞嚴」翻作中文叫「一切事究竟堅固」,也就是證得心性者,證得一切事究竟堅固,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古德所謂的「能夠知道生滅當中即是不生不滅」,能夠於「相上見道」、「肉眼見道」這就稱為「首楞嚴」,這部經傳來,利益了我們中國不曉得多少人。 那麼我前面講過,〈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大勢至菩薩在這裡說他修學的心得,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所以稱為「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的解釋在《觀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為大勢至。」這菩薩有無上的智慧,能令眾生脫離三惡道,成就圓滿佛,所以說是「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所以名為大勢至菩薩。」他就是修念佛法門,就是以「念佛」這麼強大的智慧跟力量來超拔眾生。


有人說大勢至菩薩是念佛法門的法界初祖,這個話不算正確的,因為大勢至菩薩不敢說自己是祖師,你看一開始的經文:「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他不敢說自己是祖師,他是跟佛學來的。所以你要是說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袓,那你這話講得不對,大勢至菩薩有說他這個法門是從哪學來的,就在〈念佛圓通章〉裡面講得很清楚,他說:我是跟超日月光佛學的,是跟佛學的,所以有憑有據,不敢自以為師,因為他是有師承的,你把他封成初祖,那是不正確的。


有時候講經的人,講得太過暢快了,變成胡說八道一通,亂說,不依經律。當然,我們尊重、仰慕大勢至菩薩的功德,稱他「祖師」是沒有問題,那絕對擔當得起,但是實事求是地來講,他這個念佛圓通是有來處的,是有佛教他的,不是他自創的。


除了知道《楞嚴經》經題的義趣外,我們還要知道人題,剛才還講到「圓通章」,在前面還有一個「經」字,是通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是別題,「經」這個字是通題。


這個「經」,什麼意思呢? 一般講具「貫、攝、常、法」,我們這一次就直接說它的義趣,「無說無示」就稱為經,所謂「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這個才稱為講經說法。所以佛雖說三藏十二部,實際上不著一字,所以是「無說無示」, 這個是通題。


每一部經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看《華嚴經》、《法華經》,「經」就是通題,「法華」這是別題,「妙法蓮華」是別題,「大方廣佛華嚴」這是別題,這就像「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是別題,是各別的,每一個時期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