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12)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淨土宗......


唐道綽。暨善導。唱專修。為妙道。

道綽法師以及善導法師這兩位都是專修淨土宗的大師,下面就介紹他們的生平。
道綽法師是并州汶水人,俗姓衛。十四歲出家,學習《大涅槃經》,宣講二十四遍。習經論,又跟瓚禪師學禪。
後來到汶水石壁谷玄中寺,這是曇鸞大師所立的寺院,讀了寺中碑文,因此仰慕鸞公淨土之業,隋煬帝大業五年,於是潛心觀想。時年四十八。
師坐常向西,六時禮敬無有缺少,每日念佛七萬。
普化道俗,為眾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將近二百遍。
聽講者各各手捏念珠,稱念佛號,猶如潮汐聲。或時散席,念佛音迴響林谷。平時勸人專修淨業,理致泉湧。或邪見不信,欲相抗毀者,見到大師之相,輒飲氣而歸。由於法師的極力弘揚淨土法門,當時晉陽、太原、汶水三縣七歲以上的男、女都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
貞觀二年四月八日,於祝聖誕時,並欲捨報。見曇鸞大師於空中,坐七寶船上,告訴道綽大師:「汝淨業成就,但是餘報未盡耳」。
隨後又見化佛住空,天華下散,大眾共睹,皆忻仰歎異。天華降時,男女等以裙襟承得,薄滑可愛。又曾以乾地插蓮花,該花一連七日都不枯萎。凡此種種,不可盡說。
大師從此,容色盛發,道俗嚮風者日眾。年紀七十歲,忽然斷掉的牙齒又新生,如本無異。
談述淨業,理味奔流,詞吐包蘊,氣霑醇醴。年常自業,穿諸木欒子以為數法,遺諸四眾,教其稱念;道俗皆受其感化,專修淨土。並著有《安樂集》二卷。分為十二門,勸信求往最為殷勤。在卷首謂:「所引用的經律論釋,多至四十餘部。其中常引用的除《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所謂淨土三經外,還引用有《大集經》、《涅槃經》、《華嚴經》、《維摩詰經》、《法華經》、《般若經》、《大悲經》、《增一阿含經》、《十地經》、《觀佛三昧經》、《隨願往生經》、《法句經》、《大乘同性經》等經,《大智度論》、《大乘起信論》、《俱舍論》、《往生論》等論,以及淨土曇鸞《讚阿彌陀佛偈》等。」引用經律論釋,統該龍樹菩薩、天親菩薩,及慧遠大師、曇鸞大師文句。
於貞觀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曰,示寂於玄中寺,年八十四歲。
另一位是善導大師。
這位大師大家耳熟能詳,知道他是阿彌陀佛化身。
十歲就跟隨密州(今山東諸城)的明勝大師出家,一心向佛。剛開始是學習三論宗,讀《法華經》、《維摩詰經》諸經,見西方變相圖,大受感動,很早就發願希望生西方。
唐貞觀十五年中,善導大師參訪道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高興地說:此真入佛之精要。修其他行業,難以成就;唯此法門,速超生死。於是勤篤精苦,晝夜禮誦。
道綽大師圓寂後,善導大師轉赴長安,在慈恩寺弘淨土法門,激發僧俗諸同修,虔誠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善導大師自修則「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則「每逢人即演說淨土法門」,三十年如一日;言傳與身教並舉,以身作則,勉己勵人,專弘念佛法門,普度眾生共修淨土宗,遂成當時著名的弘傳淨土法門的大師。
三十餘年從未睡眠;護持戒品,纖毫不犯。
好食供眾,粗惡自奉。所有供養,用翻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圖,三百餘壁;修營塔寺,燃燈續明。
平時不與大眾攀緣,恐談世事。道俗受其教化的人非常多,有人誦《阿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者;有人日課佛名,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三昧,生淨土者極多。
有人問:念佛能生淨土嗎?
善導大師曰:「如汝所念,遂汝所願。」
有一首善導大師的勸世偈:「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又有人問:何故不令人作觀,直遣專稱名號耶?
大師回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
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號。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
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報佛恩故。
雖作行業,常與名利相應故。
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比見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普願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前念命終,後念即生。
長時永劫,廣受法樂,乃至成佛,豈不快樂!
又作「臨終正念文」告訴大家:
「凡人臨命終時,欲得往生淨土者,須先準備,不得怕死。
常念此身多有眾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捨此穢身,超生淨土,受無量快樂。
見佛聞法,離苦解脫,乃是稱意之事;如脫臭敝之衣,得換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貪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須囑家人,及問候人,凡來我前,但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閒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之語。
若病重將終,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嘆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得同心念佛,助其往生。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若依此者,決定往生無疑矣。
多見世人,平時念佛,發願求生,甚是勤拳;及至臨終,卻又怕死,都不說著往生之事。
死門事大,必須自家著力始得;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以上是大師苦口婆心真實教誨,學人應當依教奉行。
大師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於百,光亦如之。有一日告訴大家:此身可厭,吾將西歸。而後爬上寺前柳樹,向西祝曰:
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
祝願已,即投身而盡。
唐高宗皇帝,知其神異,賜寺額曰「光明」,從此他的寺院改名為光明寺,所以人稱他為光明和尚。

此法門。三經說。

淨土法門是依據淨土三經而建立的,分別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以及《觀無量壽佛經》。所以說「此法門。三經說。」

大經該。小經切。

「大經」,就是指《無量壽經》,「小經」是指《阿彌陀經》。
其中《無量壽經》說得詳細,《阿彌陀經》說得精要。

觀經語。最驚人。

這三經當中,又屬《觀無量壽佛經》所說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許五逆。得往生。

因為佛在《觀無量壽佛經》告訴我們:五逆罪亦得往生極樂。五逆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即使一個人造這麼重的罪,只要懺悔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蒙佛接引帶業往生,這是淨土法門最殊勝,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三藏教。所不攝。

三藏教是天臺宗所立四教之一,指小乘教。
因佛入滅之後,大迦葉等結集經律論三藏時,偏重於收集小乘的教理,故叫小乘為三藏教。
小乘教典當中,並沒有許五逆往生的說法。所以這是在三藏教中所不攝。

佛願力。誠難測。

因為淨土宗是一乘,往生西方是阿彌陀佛願力接引而往生的,這確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是不可思議的法門,大家只要肯修,都一定能出三界,一定能出輪迴,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專為接引末法業重的眾生而發的四十八願,建立的極樂世界。

一稱名。眾罪滅。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
願文: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所以淨土宗臨終一稱佛名,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觀無量壽佛經》云:「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臨終時。佛來接。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一段文就是最好的解釋了,臨終稱名重罪消滅,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所以對於淨土要有絕對的信心,老實念佛一定可以出三界。

下中上。根不齊。一句佛。同生西。

無論你是上根,中根或是下根,只要一心念佛,執持不退,必然同登西方。

既生西。皆不退。親見佛。得授記。

一旦往生西方以後,皆得不退轉,《阿彌陀經》講:「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阿鞞跋致」翻成中文是不退轉的意思。
從這句就可以知道,往生淨土都是不退轉菩薩。
甚至蒙佛授記,「授記」是印證決定成佛,而且預言在某處成佛,住世多久,正法、像法、末法各有多久,將利益多少眾生等等,這就是授記的意思。經文說「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也只有「一生補處」方能得佛授記。

淨土宗。真簡要。協時機。妙中妙。

這是讚歎淨土法門,確實是入手簡單,方法精要,最適合現代人。
念佛的方法最契合這時期的眾生,因為隨時隨地可以念只要肯念肯修就能出三界,確實是「妙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