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佛海釋疑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9

吃素有功 放生有德


🌾佛法答問影音全集開示: https://goo.gl/vPPkXu

問:
佛弟子可以只吃五辛素嗎?感覺比較方便,因為一般人都不懂什麼是五辛,一樣是植物為什麼不能吃,解釋起來很麻煩。

開示:
你問佛弟子可不可以吃五辛素?
在佛教的定義:五辛就不算素食。因為有些世間人他可能是做餐飲業的,他們認為不吃肉就等於素食,他的定義是定在「不吃肉」;但是佛門有特別規定「不吃五辛」,就像印度有些宗教他不吃五辛,蛋,他也不吃,他們認為肉不吃、蛋不吃、五辛不吃,特別講不吃蛋,這才算素食。

我們佛教定義的素食,五辛他是不吃的,嚴格來說蛋也不吃。那這「五辛」是哪五種?是蔥、蒜、韭菜、薤菜跟興蕖。「蔥」大家都知道;「蒜」是蒜頭、大蒜,「韭菜」,「薤菜」就是小蒜頭,「興蕖」就是洋蔥,這五種─蔥、蒜、韭菜、薤菜、興蕖這五種,就是五辛。那近代有一個出家人說「芫荽」也不能吃,芫荽在台灣這裡是講「香菜」,吃香菜沒有問題,那法師他搞錯了,他看到的是道教的東西。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問賢首國師,賢首國師在《梵網經菩薩戒疏》裡就有講到:不吃荽菜、芫荽是屬於道教,因為道教它要煉丹,他們修練的方式,所以他們不吃芫荽、不吃荽菜;實際上佛教是沒禁止的。所以香菜你可以吃,不是問題。

但是佛門有一些東西它會特別禁止,比如說像:燕窩,因為損害生命很重;像你在《楞伽經》還看到「香油、麻油」不吃。可是你看我們現在人做香油、麻油,他並沒有所謂殺生的問題,可是古代因為做香油、麻油的時候,旁邊會有很多蟲子聚集;現在的衛生觀念很好,你要是去一家專門做油、煉香油的廠,你看到它在榨油的時候,旁邊都是這些蟲子、昆蟲螞蟻、蟑螂的,你肯定會去舉發它,說這食品製作有問題,不衛生,現在基本上沒這個問題,所以就沒有特別禁香油、麻油這些東西,而這在古代它是禁的,為什麼?因為可能它在製作的時候,這旁邊有蟲子圍繞在旁邊,它會殺很多生,會損害物命,所以佛門有特別講要禁止,不要吃。那麼現在取它的精神,凡是會損命的,會讓眾生損傷的,我們就不吃。你看像燕窩,為什麼不吃?就是因為燕窩它是燕子的唾液去做巢,你拆人家房子讓人家無家可歸;這個事情,我們佛弟子不吃燕窩不會怎麼樣,可是你吃燕窩,你把燕子的窩拆了,或是讓牠的小孩沒辦法居住,你是毀人家一家,我們佛教有慈悲心,我們不吃這種東西。還有「血燕」,這個就更不能吃,這是舉燕窩作例子,當然還有別的。凡是會傷害眾生、殺生,殺的業特別重的就要盡量避免,這是慈悲心。

所以關於五辛素,問「佛弟子可以只吃五辛素嗎?」這問題本身就不對,「五辛」就不是素食,你「感覺比較方便」,這「方便」就出下流,你們看《楞嚴經》上就講了,五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而且我記得我們佛教有一個道場,它修淨土宗的,它那個裡面的出家人搞五辛,這確實跟《楞嚴經》講的一模一樣,那些鬼神就喜歡來找他,所以他動不動一下說鬼神告訴他講什麼訊息、附身啊、有災難來啊,你看,這種道場就是沒有守佛教的規矩,他自己也沒有守佛教規矩,他還吃五辛,所以就招引鬼神來擾亂,鬼神出來在那裡發話。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才知道,啊!原來他講的那些鬼神就跟經典上在講的一樣,末法就有這種鬼神,或是城隍、或是一些孤魂野鬼……等等,出來附在人身上,然後也會講一些佛教的道理,還說有多少的鬼成就了,還罵詈比丘、罵出家人,毀謗正法,這些鬼都會下地獄,還有自稱他是城隍爺再來的,......,他道場有各種附身。很簡單,這就是因為道場沒有誦楞嚴咒,佛在經典上講,沒有誦楞嚴咒,這些鬼神就「得其方便」,就能夠來擾亂;你吃五辛,十方天仙都「嫌其臭穢」,護法善神都遠離,你道場就是妖魔鬼怪會來,所以都常有附身、......各種亂七八糟的事,道場裡面的人常常在鬥爭、耍心機,習氣都一直起來,因為你常與鬼住,常無利益,你修行也不會得力,這都是《楞嚴經》裡面講的,講得很清楚。

所以為什麼佛特別講《楞嚴經》?因為他要幫助末法這些眾生沒有障礙,能夠好好修行;所以為什麼《楞嚴經》裡面它特別禁五辛,這可以幫助我們修行,這才是真正「方便」啊,讓你好修行。

那「五辛一樣是植物,為什麼不能吃?」這剛才解釋過了,「熟食發淫,生啖增恚」,意思是你熟食的時候,淫心會容易起來,不好修行,那「生啖增恚」就是你吃生的,你很容易發脾氣,很容易起瞋恨,你也不好修行,總歸來說,就是不好修行,所以同樣是植物,也一樣不能吃。

就像佛在經上,他沒有講到「不能抽菸」,可實際上抽菸破壞佛教形象,直接在「攝善法戒」就禁掉;也沒有說不能吸這個毒、那個毒,對不對?現在有些吸毒的,因為它會損你的道、障礙你修行,那在大乘菩薩戒裡面的「攝善法戒」就直接禁掉,這類就可以用攝善法戒。反正對你修行有幫助的,這個才叫「攝善法戒」,絕不是把世間的善法強當作佛教的戒律,那這個叫「背大向小」,所以關於這方面,你腦筋要很清楚。現在末法了,有的出家人他「解經」解不清楚,反變成「背大向小」,他誤以為是攝一般善法,其實菩薩戒的「攝善法戒」是什麼?是能「攝歸大乘」,攝善法重點是在回歸於「大乘」。所以,小乘受持「攝善法戒」,就是要迴小向大;從前搞外道,現在受持攝善法戒,捨棄外道、聲聞緣覺,歸向於「大乘」,這才叫進步;你從前學不了義的,你現在把它捨掉,歸向如法的,這是對的。

所以要知道,五辛本身就不是素食,所以沒有所謂「五辛素」,也沒有所謂吃五辛等於吃素,那是世間人講的。那麼五辛什麼時候可以吃?在生病的時候,醫生給你開藥,像北方的地方,醫生在要祛寒時,可能會開一些韭白入藥,韭白就是韭菜入藥,那這是醫生開的,醫生開的那就當藥來吃。所以你不能說我沒有吃這個我會怎麼樣,我非得要天天吃,那這就變貪欲好樂,那就不對了。實際上那個五辛吃起來味道不好聞,你真的吃素習慣了,你再去聞那個五辛,你會覺得很臭啊。你真的心清淨,你就知道。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44問 佛弟子可以只吃五辛素嗎?感覺比較方便,因為一般人都不懂什麼是五辛,一樣是植物為什麼不能吃,解釋起來很麻煩。




問:
佛弟子可以只吃五辛素嗎?感覺比較方便,因為一般人都不懂什麼是五辛,一樣是植物為什麼不能吃,解釋起來很麻煩。

開示:
你問佛弟子可不可以吃五辛素?
在佛教的定義:五辛就不算素食。因為有些世間人他可能是做餐飲業的,他們認為不吃肉就等於素食,他的定義是定在「不吃肉」;但是佛門有特別規定「不吃五辛」,就像印度有些宗教他不吃五辛,蛋,他也不吃,他們認為肉不吃、蛋不吃、五辛不吃,特別講不吃蛋,這才算素食。

我們佛教定義的素食,五辛他是不吃的,嚴格來說蛋也不吃。那這「五辛」是哪五種?是蔥、蒜、韭菜、薤菜跟興蕖。「蔥」大家都知道;「蒜」是蒜頭、大蒜,「韭菜」,「薤菜」就是小蒜頭,「興蕖」就是洋蔥,這五種─蔥、蒜、韭菜、薤菜、興蕖這五種,就是五辛。那近代有一個出家人說「芫荽」也不能吃,芫荽在台灣這裡是講「香菜」,吃香菜沒有問題,那法師他搞錯了,他看到的是道教的東西。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問賢首國師,賢首國師在《梵網經菩薩戒疏》裡就有講到:不吃荽菜、芫荽是屬於道教,因為道教它要煉丹,他們修練的方式,所以他們不吃芫荽、不吃荽菜;實際上佛教是沒禁止的。所以香菜你可以吃,不是問題。

但是佛門有一些東西它會特別禁止,比如說像:燕窩,因為損害生命很重;像你在《楞伽經》還看到「香油、麻油」不吃。可是你看我們現在人做香油、麻油,他並沒有所謂殺生的問題,可是古代因為做香油、麻油的時候,旁邊會有很多蟲子聚集;現在的衛生觀念很好,你要是去一家專門做油、煉香油的廠,你看到它在榨油的時候,旁邊都是這些蟲子、昆蟲螞蟻、蟑螂的,你肯定會去舉發它,說這食品製作有問題,不衛生,現在基本上沒這個問題,所以就沒有特別禁香油、麻油這些東西,而這在古代它是禁的,為什麼?因為可能它在製作的時候,這旁邊有蟲子圍繞在旁邊,它會殺很多生,會損害物命,所以佛門有特別講要禁止,不要吃。那麼現在取它的精神,凡是會損命的,會讓眾生損傷的,我們就不吃。你看像燕窩,為什麼不吃?就是因為燕窩它是燕子的唾液去做巢,你拆人家房子讓人家無家可歸;這個事情,我們佛弟子不吃燕窩不會怎麼樣,可是你吃燕窩,你把燕子的窩拆了,或是讓牠的小孩沒辦法居住,你是毀人家一家,我們佛教有慈悲心,我們不吃這種東西。還有「血燕」,這個就更不能吃,這是舉燕窩作例子,當然還有別的。凡是會傷害眾生、殺生,殺的業特別重的就要盡量避免,這是慈悲心。

所以關於五辛素,問「佛弟子可以只吃五辛素嗎?」這問題本身就不對,「五辛」就不是素食,你「感覺比較方便」,這「方便」就出下流,你們看《楞嚴經》上就講了,五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而且我記得我們佛教有一個道場,它修淨土宗的,它那個裡面的出家人搞五辛,這確實跟《楞嚴經》講的一模一樣,那些鬼神就喜歡來找他,所以他動不動一下說鬼神告訴他講什麼訊息、附身啊、有災難來啊,你看,這種道場就是沒有守佛教的規矩,他自己也沒有守佛教規矩,他還吃五辛,所以就招引鬼神來擾亂,鬼神出來在那裡發話。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才知道,啊!原來他講的那些鬼神就跟經典上在講的一樣,末法就有這種鬼神,或是城隍、或是一些孤魂野鬼……等等,出來附在人身上,然後也會講一些佛教的道理,還說有多少的鬼成就了,還罵詈比丘、罵出家人,毀謗正法,這些鬼都會下地獄,還有自稱他是城隍爺再來的,......,他道場有各種附身。很簡單,這就是因為道場沒有誦楞嚴咒,佛在經典上講,沒有誦楞嚴咒,這些鬼神就「得其方便」,就能夠來擾亂;你吃五辛,十方天仙都「嫌其臭穢」,護法善神都遠離,你道場就是妖魔鬼怪會來,所以都常有附身、......各種亂七八糟的事,道場裡面的人常常在鬥爭、耍心機,習氣都一直起來,因為你常與鬼住,常無利益,你修行也不會得力,這都是《楞嚴經》裡面講的,講得很清楚。

所以為什麼佛特別講《楞嚴經》?因為他要幫助末法這些眾生沒有障礙,能夠好好修行;所以為什麼《楞嚴經》裡面它特別禁五辛,這可以幫助我們修行,這才是真正「方便」啊,讓你好修行。

那「五辛一樣是植物,為什麼不能吃?」這剛才解釋過了,「熟食發淫,生啖增恚」,意思是你熟食的時候,淫心會容易起來,不好修行,那「生啖增恚」就是你吃生的,你很容易發脾氣,很容易起瞋恨,你也不好修行,總歸來說,就是不好修行,所以同樣是植物,也一樣不能吃。

就像佛在經上,他沒有講到「不能抽菸」,可實際上抽菸破壞佛教形象,直接在「攝善法戒」就禁掉;也沒有說不能吸這個毒、那個毒,對不對?現在有些吸毒的,因為它會損你的道、障礙你修行,那在大乘菩薩戒裡面的「攝善法戒」就直接禁掉,這類就可以用攝善法戒。反正對你修行有幫助的,這個才叫「攝善法戒」,絕不是把世間的善法強當作佛教的戒律,那這個叫「背大向小」,所以關於這方面,你腦筋要很清楚。現在末法了,有的出家人他「解經」解不清楚,反變成「背大向小」,他誤以為是攝一般善法,其實菩薩戒的「攝善法戒」是什麼?是能「攝歸大乘」,攝善法重點是在回歸於「大乘」。所以,小乘受持「攝善法戒」,就是要迴小向大;從前搞外道,現在受持攝善法戒,捨棄外道、聲聞緣覺,歸向於「大乘」,這才叫進步;你從前學不了義的,你現在把它捨掉,歸向如法的,這是對的。


所以要知道,五辛本身就不是素食,所以沒有所謂「五辛素」,也沒有所謂吃五辛等於吃素,那是世間人講的。那麼五辛什麼時候可以吃?在生病的時候,醫生給你開藥,像北方的地方,醫生在要祛寒時,可能會開一些韭白入藥,韭白就是韭菜入藥,那這是醫生開的,醫生開的那就當藥來吃。所以你不能說我沒有吃這個我會怎麼樣,我非得要天天吃,那這就變貪欲好樂,那就不對了。實際上那個五辛吃起來味道不好聞,你真的吃素習慣了,你再去聞那個五辛,你會覺得很臭啊。你真的心清淨,你就知道。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43問



問:
弟子本來學小乘,要怎麼轉學大乘?如何幫助走錯路的師兄們?

開示:
第一個你要知道什麼是小乘,第二個你要知道你現在學的是大乘。你要知道什麼是大、小乘,你才能轉得過來小乘法講什麼?大乘法講什麼?這在我講經裡面都有說到。

小乘法它是以「生滅六識」做染淨根本。凡是認為世間為實有,有境界可取、有煩惱可滅、有佛道可成,這都是小乘;大乘講的是什麼?大乘講的,第一個是「頓超」,頓超裡面不礙漸次,雖說漸次實際上還是頓超的意思。大乘法裡面講「即心是佛」、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境界就遠超二乘,《無量壽經》講「遠超聲聞辟支佛地」,也就是遠超二乘境界。

那麼你本來學小乘,你轉過來了,能夠讀大乘經典,能夠以大乘的心法在用功修行,這就是大乘學人。像我講經這裡面的東西,統統都是大乘的。所以要怎麼轉學大乘?你要讀誦大乘經典,聽大乘佛法,你才能夠真正轉過來,還要受持大乘戒律:受菩薩戒,這個才是學大乘。

那麼要怎麼幫助走錯路的?說實話,這些人你能幫盡量幫,但有些人啊,所謂「薄德少福者,不堪受是法」,他福報不夠,他沒有辦法去學大乘,你還是給他種個善根,但你不要強求,強求他,你自己起煩惱。就像有些人要度自己家人學佛、小孩學佛,可是那小孩就是愛玩,就是不學,沒有關係,你先給他種個善根,你不要急。

像有些人他就會帶他的小孩到道場來,他給他的小孩、給他的孫子種善根,這善根不一定是他在的時候發起。也許你往生了,那麼你的孫子或是你的兒女善根才起來,像我們現在的人講「做長遠的投資布局」吧,布局到自己往生了,他的善根這才起來。

所以你不要氣餒,還是要去跟他推廣,讓他知道大乘佛法是什麼,要讓他知道大乘佛法才究竟。他走錯路了,你可以好心地勸說,但是你自己不要起煩惱;還有一個方法,你可以幫他迴向,你念大悲咒幫他迴向、念佛幫他迴向,希望他能具足正知正見,希望他能夠來學大乘佛法,這就對了。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42問



問:
佛教有許多靈驗的咒語或行法,怎麼很少人知道或使用,反而是外道在使用?

開示:
這就講到現在的心靈法門、盧台長......那些東西,那就是附佛外道、是邪見,在現代還有這些附佛外道,他們這些邪見的,拿著佛教的咒語教你念,說只有他才知道,你要念幾遍才會有效。大家要知道這些咒語能靈驗是佛菩薩的功德,並不是那些外道的功德,他們並沒有任何的功德。

至於「很少人知道或使用,反是外道在使用」,是因為佛教的這些佛弟子,他就只想保個平安,他也不深入經典、不看經
而外道他想要賺錢,想要賺錢總要弄一些新奇的商品,有著奇貨可居這樣的心態,他就把佛菩薩講的咒語拿去用了,他們那是外道。

你不能認為說是他教你念什麼咒靈驗,這佛教的咒語是佛法在靈驗,不是外道在靈驗。你不能說:「我之前有認識一個法師,他雖然不如法,可是他教我念佛、教我念大悲咒很靈驗,我很感謝他……」不是,你這個叫「情見」,他不如法還是不如法。是咒語靈驗,這是佛教你的,是祖師教你的,你要感謝祖師大德傳法給你。

你之前或許因為他的因緣接觸到了大悲咒,或是阿彌陀佛聖號,或是楞嚴神咒……等等,但是,畢竟他不如法就是不如法了,一樁歸一樁,你不能情見,還在護持,那就不對了。如果他是外道的話,那就更應該遠離凡是不如法的,也是一樣,都要遠離。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41問




問:
想學佛是否一定要次第經歷「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過程?

開示:
修學的次第,你看《圓覺經》中講二十五種修行法門,也就是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在《楞嚴經》是二十五圓通。

有先修、中修、後修,隨著每個人根器不同,有人先修定,有人先修觀,有人止跟觀雙運,有人先止觀雙運而後再修定,每個人不同。

所以「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當中是有一個順序:惡變成善,迷變成悟,凡變成聖。因為「凡」一定是屬於「迷」,迷裡面要透過修行。

那實際上,惡裡面有善,現在以我們凡夫來說,凡夫有貪瞋癡,那二乘、阿羅漢他就算善;可是二乘對大乘來說,它就算惡。所以它善惡裡面還有次第,不是一定這個順序過來。

那一個「轉惡為善」裡面,他也可以達至究竟。一個轉迷為悟,凡夫對二乘來說算是迷,而二乘對大乘來說、對菩薩來說,二乘他就是迷,凡聖亦復如是。

我們凡夫三界六道叫「內凡」,二乘四聖法界叫「外凡」,除非你見性,才真正超十法界,才真正成聖成賢。

現在有的出家人講「成聖成賢」是變成世間的聖賢,那個不對,在佛教來看,聖賢的教育就是講佛菩薩教化眾生,佛菩薩才是聖賢,佛菩薩的教化,才是聖賢教育。你身為出家人,你不依經典,佛經不依不看,你反教人家學世間人,那個不對。

所以你看永明延壽大師,人家問他:「儒家也很好啊,道教也很好啊,為什麼你要偏讚佛教?」他就講老子的「抱一守雌」,抱一守雌就是講柔和自守不與人爭,獨善其身,僅在這一生當中這個色身在這一生當中獨善。雖然無為,不與他人爭奪,但是他只獨善自己身,不是象外之暇談,不是像佛法教你超出五行,超出色聲香味觸法。而孔子只講人生的道理,所以他引子路問孔子有關鬼神的問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孔子設教只在這一生,也不算是真正談說出世法的人,不能真正解脫。所以唯有世尊、唯有佛法超然物外,能夠運法界之玄觀,這才是真正殊勝的,這是佛門講的聖賢。

所以你看祖師大德的都不會錯。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佛經講的聖賢,是以佛或是菩薩才稱為聖賢。傳統文化它不是佛法,不能把它當作佛法,現在外面他們藉由傳統文化,把它穿鑿附會進佛門來了!

作為一個人,你學習,你看看儒家的東西、道家的東西,說實話以世間人來說,這個無所謂,我們中國人就是有這種倫理道德,這種思想,這是基本的概念;可是你要是把它搞錯了,認為非得學那個才能成佛,那不對!甚至有的還說「讀什麼《玫瑰經》啊,讀什麼基督教的經典啊,或是道教的經典,或是儒家的經典......也能成佛,也跟佛教的功德一樣」,那你千萬別相信,不要搞錯了,他那就是穿鑿附會!

這個正知正見大家要有。
  
這裡「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過程,有的人他會次第經過,有的人他跳著走的,有頓超的,所以你看淨土宗,它是頓超的,即凡而聖;這惡業的眾生十念一念就往生,凡夫是頓超。你看我常講的,「稱一佛名即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一聲滅罪無量」,那怎麼滅罪無量?它就能即凡成聖,從惡轉為至善。所以,要說有次第,它有次第;你要說它頓超,淨土宗有頓超,佛門有頓超之法,就像學生,有些學生他能舉一反三啊,那你就應該為他再做更進一步的說明;有一些學生不行,那你得次第來。那麼在教學過程中,你說有沒有一定得經過這樣的次第?總體來說,它是有次第的,也有頓超的方式。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40問




問:
現在很多法師都引用科學來證明佛經所說,請問能用科學的方法達到明心見性嗎?

開示:
科學它分析的是物質現象或自然界現象。
成佛須是見性;見性不著相,著相就不能見性。
就像佛在經上,他舉的譬喻都是一些大家生活上用得到的、看得到的,來讓你了解佛法;常用「虛空」來比喻心性能包容,用「水」來比喻心性能隨緣,用「火」來比喻心性能燒一切煩惱,用「金剛」比喻心性的堅固。
而這些出家人,他用科學來解釋佛經上的這些道理,他可以拿來譬喻,他可以講到相似,但是,畢竟不是。因為心性不是水,不屬於水,不屬地、水、火、風、空,各各不是。
因為心性無形無相,但能現地、水、火、風。他能用那些來做譬喻,譬喻做相似。
所以你要見性,見性是要消除煩惱,才能見性;所以說見性是不著相。
科學裡面它還是有相,它不會離開「有」,連「著空」都尚且見不了性,何況你「著有」。
所以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有。」你有,「有」就執著了;你若無這一切心,那就不用一切法。
所以佛講法是除你著有的心。你要見性,那是要專心,要消業,叫不著相,去貪瞋癡,這才能見性。

科學方法它要找心,其實心要去哪裡找?說實話,你不用藉由科學方法你就能找得到,而且告訴你,用科學還真找不到,所謂「若欲求佛但求心」,這心在哪裡?就是你的心,「只這心心心是佛」,祖師講:不假外求。說「不假外求」,就有人說:那我就內求;內求也沒有啊!你說「內」在哪裡?「內跟外」,它是一個虛幻的一個概念,會因立足點而有所不同。你看我們在精舍裡面,玻璃以外就叫「外」,可是我們當在裡面的房間,這精舍就叫「外」,這內、外是一個抽象概念,就像東、西、南、北一樣,「東看成西,南觀成北」。你用有相,以所知心,欲證如來境界,無有是處。所以,用科學方式是不會見性的。

所以要見性,是你要除煩惱,科學方法它可以刺激你的腦部,它可以刺激你的身體,因為你這色身是物質,可是它沒有辦法教你轉心。所以你看現在有很多憂鬱症,患憂鬱症吃憂鬱症的藥,最後就自殺,它有一套流程的,最後就是死亡,因為是治不好的。像憂鬱症,我們佛門怎麼解決?很簡單,念大悲咒啊!念就轉心了;咒力就能轉心,念佛就能轉啊。為什麼?因為憂鬱症它是心的問題,心病還需心藥治。佛法是內學,它可以轉變你心裡的問題。

你在科學上,你可以裝個機械手臂,你的力氣可以放大五倍,你可以有一些輔助的東西,它可以輔助你的身體,但是它沒有辦法讓你見性;佛也沒辦法讓你見性,見性是要自悟,所以叫「自性自度」。六祖慧能大師要離開黃梅的時候,到九江渡船口,他的師父說:我送你一程吧。六祖回說:師父且住,「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眾生是自己在轉變自己、度自己,自性自度,外力沒有辦法。所以《楞嚴經》五十陰魔那部分,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了,最後能干擾你的是誰?實際上這五十陰魔都沒有辦法干擾你。那錯在哪裡?錯在「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你這念心是五陰的主人,是一切法的根本,它如果迷了,那麼外在的境界,天魔、魑魅、魍魎......就能「得其方便」,所謂「得其方便」就是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干擾你,如果你心裡面識得,「悟則無咎」,悟了就沒有這些事,就不害怕,所以是結歸在心。

  所以現在的出家人他不看佛經,整天在那邊看科學節目,妄想拿科學來證明佛經所說,最後呢,誰沒修證?就是他沒修證。所以自己要修證,要從心地上下手,不是從物質上下手。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39問



問:
懺法那麼多,怎麼懺悔消業障最快?

開示:
心轉消業障最快,你心能轉,轉心念,你這個消業障最快。所有懺法裡面,當然佛有分別校量他的功德,但是最歸根結底,轉心最快。如果你不轉心,你不懺悔業障,你什麼懺對你來說都是一個「只是懺悔少分的業」。所以你看我們有一首偈,罪從哪裡起?「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空時罪亦亡。」後面告訴你怎麼懺罪最快?心要空,不住相,最快;不取著,最快。所以說心若空時罪亦亡,心亡則罪滅,罪滅則心亡,若心不亡則罪不亡;為什麼?你滅掉以後,它又再生起,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所以說除惡務盡,要能夠把這個惡的根源把它消除掉,這惡的根源就是心取著、心攀緣。所以叫「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為什麼念佛消業障很快?因為念佛,你直接念佛,心裡面就想佛,你從前的這些過患毛病,一念之間轉為阿彌陀佛,轉為清淨四十八願,它是消業障最快了。那重點是什麼?你有懺悔心,你還能念。你看,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這些惡人他都可以轉變,所以你看張善和,我們常在講的張善和,臨終地獄相現;你看畜生道的這些畜生,牠的心本身就沒有所謂的戒定慧,可是牠聽聞佛號,牠念佛,心裡面跟著念佛,牠還可以脫畜生道的身。

你們養過小貓、小狗的都曉得,你給牠聽佛號,牠這個臉相、性情會轉變,為什麼?這佛號的力量,佛號的力量在轉化牠的內心,轉化牠這個貪瞋癡的心;因為牠就是貪瞋癡重,所以墮畜生道。你給牠聽佛號,牠就會轉變。所以本來很兇的,看到人都有攻擊性,因為聽佛號熏習久了,牠就慢慢轉變了。就像我們舉了一個早年內蒙古有一隻鸚鵡,這隻鸚鵡牠很兇,看到人就會想要攻擊,於是牠的主人就把牠送掉,送給一個有學佛的人,他就每天放佛號給牠聽,聽完以後,這隻鸚鵡會學人家講話,牠就會念佛,人家來,牠就跟他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人家來,牠就跟他念佛,那麼念念念……,這隻鸚鵡往生了,往生了全身柔軟。牠本來會攻擊人,後來也不會了,看到人就念佛。往生的時候全身柔軟,送去火化還燒出舌舍利,舌根不壞。所以念佛是消業障相當快的方法,你看這一輩子,牠就脫離了這個畜生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淨土,這個是事實,這鸚鵡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懺法那麼多,轉心念是最快,轉心念的方法,最具體的方法:透過念阿彌陀佛的方式,你心就開始轉變;當然你觀念轉變也是一種轉心,沒有錯,所以不可偏廢。

你說學佛怎麼那麼多重點?你看現在的高科技精密的儀器,有好多重要的部件,然後成就一個高科技的儀器。我們是要作佛,當然有很多精密的地方需要注意,所以有很多重點,都不可偏廢啊!一個元件不足以組成一台電腦,就像一個人只有修一行,沒有辦法圓滿成佛,這是善導大師講的。善導大師說的,念佛脫身可以,但是成佛須修萬行,善導大師說的。那念佛能不能成佛?念佛能成佛,但是他是脫身到極樂世界去,到那裡不退轉以後,聽經聞法又廣修萬行來成佛的,這善導大師說的。那工夫好的,一行攝一切行,就沒有一多的問題。所以說一行沒有問題,說多行也沒有問題;你看像永明延壽大師,他一百零八堂佛事,所以他這個「一」跟「多」就沒有障礙。所以這裡講的,轉心念,轉心是最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