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輪迴的原因

 


輪迴的原因

悟顯法師    開示

在佛門裡面修行,我們要求的是「了生脫死」,這個觀念大家一定要有,而且要念念不忘。不是來求人天福報,這世間是虛妄的,縱然給你求到還是假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東西,連這個色身都會幻滅,所以修行所要求的是了生死。

 

了生死,佛在《楞嚴經》上講要斷殺、盜、淫殺生、偷盜、淫欲,尤其是男女貪愛,這個稱之為淫。眾生會輪迴就是因為恩愛貪欲,所以經典上講的「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當知輪迴。愛為根本。」所以為什麼我們講,菩薩戒跟你講的是不淫欲,不是一般的五戒,因為菩薩是出三界的、超六道輪迴、明心見性,出四聖法界,入一真法界。你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你修行想要成就,就必須按照戒律上所教的來修行,不可以世俗人的情見「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世間人總是有很多的邪知邪見,他認為「哎呀!要是沒有夫妻那這世界不就滅亡了。」這種就是邪見,認為非殺非偷無有業報。世間人最喜歡撥無因果,否定因果,否定正知正見,或說殺生,或說偷盜是不得已的,或說淫欲是為了延續生命,種種的都是惡業。所以說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各各自言成無上道。

 

其實我告訴你,依照經典來說,縱然這世間的眾生都有眷屬、都有行淫,這世界還是會毀滅,成、住、壞、空終歸壞滅,不是說有行淫這世界的眾生就得以延續。你要知道這世界不管你有沒有行淫,它終歸壞滅,可是你如果在娑婆想要出三界,在十方法界中,你想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你就必須得斷殺盜淫,這是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所以我們學佛為的是了生脫死,不求這些人天福報,這世間一切都是虛妄的,你有再多的財富,你有再美滿的家庭,你要看清楚「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眾生就是在這個和合跟別離當中,產生出愛憎取捨,因為有愛憎取捨,所以就有輪迴,這就是恩愛貪欲故有輪迴。愛得到的、貪得到的生貪著;貪不到的生瞋恨,這是世間的愛情,世間的這些欲望都是相對待的,不是愛就是恨,所以得到了他很高興,得不到的發脾氣,這種習氣你不要說大人有,連小孩子一歲兩歲,他要的糖果你不給他,他就開始生氣了哭鬧了,他從小就帶來了煩惱。所以修行你必須要把這些東西都斷掉,眾生不懂,在這生滅當中認為實有,起貪著心,妄見有世界有眾生這種種虛幻的現象,「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不知我們眾生都本有佛性,本自清淨,所以於無生滅當中妄見生滅,自心取著自心所現的虛妄相想,自心取著自心相,本來沒有這些幻法的,因為你取著,從心幻現,所以就非幻成幻法,只要你能夠「不取」,能夠「不捨」,不取不捨。所謂「不捨」不是捨不得,是無物可捨,故名不捨;了達虛妄無物可捨,所以叫做不捨,不是世間人放不下、捨不掉。所以你要知道佛門講「不捨」的意思是「不取不捨」。

 

那麼「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就是大乘佛法裡面所要教的,所要講的。所以同修們修行不要求人天福報,你有沒有求人天福報其實很清楚,只要你的小孩、只要你的老婆,或是你的先生給你一點臉色,或是你的小孩講一些世俗話,你就被影響,你就沒有辦法來用功了,我可以肯定你這個道心不夠,了生死的心沒有,那你所得的確實就是人天福報,你心裡面所希求的還是人天福報,縱然求到,讓你求到了你所想要的,皆是世間有為功用,都不是真的。所以為什麼梁武帝去問達摩大師,他說「功德」要怎麼修?達摩大師回答他「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不用世間的這些言語造作所能求到的,既然不與世間的言語造作、不與世間的起心動念以及善法來求,那就表示真心本性不隨世間而散壞,不隨世間而變異。

 

為什麼在佛門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就是因為他不知道這一層道理,每天掛著修行的招牌,求的是世間的福報,沒有一絲毫出離三界的心,沒有一絲毫想要了生脫死,雖然每天念佛每天讀經,也做好事也捐錢供養道場、供養法師,但是總是世間有為功用,就像梁武帝一樣。所以大家學佛這個目標一定要非常地明確,所作所為在於你的發心,發菩提心求願出離,這個出離不是無病呻吟,是你對於這個世間諸法實相能夠明白,你這「出離心」才發得出來,不然很困難啊。是對於道理懂,你才能夠真正發出離心,所以佛門講的出離,不是尋死覓活,不是無病呻吟,而是要你了解道理,你能了解,你就要趕緊用功、趕緊修行。

 

修行,相信你們都拜過八十八佛,裡面講的「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乃至聲聞緣覺境界,惟依最上乘發菩提心。」依最上乘就是大乘,願與法界一切眾生同圓種智,同成佛道,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同一體性,沒有「自」沒有「他」,所以當自成的時候一切皆成,無有一法不成,若有一法不成,自亦不成,自己也不成就。所以法藏比丘在《無量壽經》第七品講的「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同樣的道理,表示法藏比丘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依大乘發菩提心,他捨棄了世間這些恩愛貪欲,捨棄了世間的財富,這些財富不能幫你了脫生死,只能造就生死而已。那麼造就生死,你就不要貪著,有錢不要認為這錢是你的,不要認為這世間是實有的,這些道理你要多熏習,不然一接觸到境界馬上就迷惑,馬上就顛倒,菩提心就忘了,道心就忘了,在這裡聽很有道理,覺得很對,可是一接觸境界馬上忘記,這是熏習力量不足。世間的情見、世間的欲望大過於你的道心;世間的愛欲超過你的願力,所以你遇到境界就很容易被境界轉,最可憐的是被境界轉了自己還不曉得,還以為自己在用功,這就是《圓覺經》所說的「雖勤精進。增益諸病。」雖然每天用功,但是長養無明、長養貪瞋,這些人都不能成就。

 

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就是要大家知道,你修行目標要明確,不求人天福報,要以「了生脫死」為第一要務,這世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沒有一樣你帶得走,唯有你修行這個功德、這個福報是跟著你的,不然你世間的事做得再好,都只是倍加虛偽而已,並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