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行門與宗派 │拜願開示12─12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二)


行門與宗派 

悟顯法師 開示

在《楞嚴經》第四卷裡面講到,它教我們「一門深入。入一無妄。」這關鍵就在於後面的「入一無妄」。至於哪一門,這隨眾生的根器不同而有所差別,並不執定一門。所以佛講八萬四千法門,目的就是要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希望眾生的煩惱消除,最後都能明心見性,所以說為「入一無妄」。這個是修行的宗旨,也就是它的歸趣,最後一定要達到「入一無妄」的境界。而用的方法有很多種,都可以稱之為「一門」,為什麼?因為這一門一定能斷煩惱。




有的人念佛,單提一句佛號,他可以入一無妄;有的人需要再藉由持咒作為助行,才能夠消除業障。所以每一個人他的狀況不同、煩惱不同,就好像你們來自於各個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成長環境,所以所帶來的習氣都不同。因此為什麼比丘戒有兩百多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八十四條。這些都是在對治各個時候不同的習氣,以及你的煩惱、你的問題,所以不在於執定哪一門。

很多同修,他把「一門」搞錯了,以為是宗派,以為是法門。譬如說學淨宗,他就非得執定「一門」是淨宗,他也不講求持戒,他也不講求教理,這就是他搞錯了。那麼學禪的,認為只有禪宗,他也不要持戒,他也不要念佛,他也不用持咒。我告訴你很多禪宗祖師都是持咒開悟的,大慧宗杲禪師就是一位,這位是禪宗頂天立地的祖師,憨山大師也是。所以很多的禪宗祖師他會修行,他不是執定一門。只要能夠斷煩惱、見性,這一門你去做,或多或少,或是修一門,或是修餘門,就是有加入其他的助行,或是先修、後修,或是中修─中間開始修。《圓覺經》講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都能夠幫助眾生圓成佛道。所以任何的法門,你要看根器,你要看你的習氣。什麼習氣呢?你習氣重的,譬如說:瞋心重的,你要修慈悲觀;心散亂的,你要多念佛、要修數息觀等等的這些方法來作對治。沒有說一定要用哪一個方式,或是執定一句佛號,而排斥其他宗派,這些法門沒有差別,這些行門也沒有差別。

所以你不要把《楞嚴經》所說的「一門深入」,把它變成是一種行門的執著。行門有很多種,都可以配合自己的習氣、自己的業障去做修行。什麼叫配合習氣業障?就是說你有哪方面的業障、習氣要消除,你就必須去對治它,用這樣的方式去對治。我們講的一門深入,你一定要清楚,你不能把宗派跟行門混為一談。譬如說:你修學淨宗,修學淨宗也要持戒、也要明心;持戒就是律誦,阿彌陀佛就是密咒。明心見性有好多種方法,有的藉教來悟宗,有的直指人心,目的都一樣。學禪也要持戒,如果業障重的,你看《禪門日誦》也要配合咒語來修,不能因宗派而產生出這些異見,因宗派而起異見,產生出分歧的這些見解。所以跟大家講什麼叫「一門」?就是能斷煩惱這一門,能消除你業障習氣的這一門,你去修學,或是念佛,或是持戒,或是念佛兼於持戒,念佛兼於持咒,或是念佛、持咒、持戒一起來都可以,這個就是你成佛之門。

修學淨土的人,你要能夠了解《楞嚴經》上講的「一門深入」,不是法門有差別,是眾生習氣厚薄不同。所以你要會修,經要會看,不是依文解義。你依文解義,你看到「一門」,那《楞嚴經》講了二十五種圓通,那應該修哪一門?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這二十五種圓通沒有差別。只是「我今欲令阿難開悟。」這「二十五行誰當其根。」怎麼樣算契合阿難的根器。這一句話拿到現代來看,一樣的,法門有八萬四千,不是亂修,是哪一個法門能讓你斷煩惱、能讓你成菩提。或是用一種,或是用多種,或是先、中、後這三種,先修、中修、後修。所以你要懂得怎麼修行,那你最後的目的、歸趣才能達到,叫做「入一無妄」。你的心是一心、是平等的、是沒有差別的、沒有這些分歧的。我們修行、看經教,聽講經,你要會聽,你不可以起差別念、起高下心。你一起差別念、起高下心,馬上就錯了。所以要知道什麼叫「一門深入」,要知道宗派跟行門,你不要把它混為一談。

宗派在大乘佛法裡面有八個宗派,淨土宗裡面就光念佛,我們大體歸類就還有四種:持名、觀像、觀想、還有實相,就有這四種。那麼配合眾生根器來說又有千差萬別,千差萬別來說的話就是行門,宗派就是淨土宗。禪宗也有五個宗派:雲門、曹洞、法眼、臨濟、溈仰這五個宗派。每一個宗派有它接引的手段、方法。臨濟宗用三玄三要、八棒四喝等等的這些方式在接引學人、接引眾生,目的就是把你的煩惱給打掉。你要說八棒四喝,那「一門深入」的話,你用一棒一喝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八棒呢?淨土宗持名,老實念就好了,為什麼又分四種念佛?這四種裡面還分念自、念他、自他俱念。所以你要曉得這個是行門,你不能跟宗派、不能跟法門混為一談,然後用這四個字,我要「一門深入」來排斥其他的方法,甚至毀謗其他的修行,或是謗禪、或是謗密、或謗持戒等等的,你是在造口業,而且是很重的口業。

《無量壽經》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你要往生淨土,毀謗正法不能往生。密宗、禪宗、律宗、教下、性相二宗都是正法。你要是毀謗,生一念心毀謗、生一念心排斥,起對待想,那不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的關鍵在哪裡?在於你自己心起不起分別、心起不起執著、心起不起異見,同異的「異」;異見就是差別意、差別念、差別見解。所以這一定要讓大家清楚,讓大家明白,希望大家能夠好好修行,真正做到「一門深入。入一無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