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二十五圓通─舍利弗觀眼識圓通 (12)│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14)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舍利弗眼識圓通  (12)


悟顯法師 講述


再來是:眼識。

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恆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我於中路。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為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這是從眼識而入。

舍利弗翻作中文叫「鶖子」,這是跟他媽媽有關連的,因為他媽媽的眼睛長得像鶖鷺,就給他取名字叫「鶖鷺之子」,舍利弗翻作中文就叫鶖子。「曠劫來。心見清淨。」就是說他宿因已深,無始劫來心見清淨,也就是他的眼識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就是所謂的「生滅四諦法」。「心見清淨」眼識不染色塵才叫清淨。世出世間,凡聖諸法,六凡法界,善惡苦樂,四聖法界,大小差別,權實差異,種種變化,他只要眼識一見,就能隨念分別,他就能通達明了,沒有障礙,不必意識計度分別。你要說眼識在分別,沒有意識嗎?當然也是有的,因為眼識它是跟意識同時而起的,只是特別就眼識上來講,就是講「第一念」,它不隨後續的計度分別,所以叫眼識清淨。實際上它在用的時候是同時,即使在清淨的時候,它用也是同時,這是沒有辦法分的;因為後面的人將其分開,要是沒講好,就變成好像眼識它有單獨作用,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它叫「五俱意識」。這裡講他不隨於妄想的計度分別,這是顯他多劫眼識明利。

舍利佛他剛開始是奉侍沙然梵志,沙然死了以後沒有人可以學,後他在路中遇三迦葉波兄弟,一起走在路上,跟人家開示佛法,宣說因緣深義,所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四句偈,舍利佛一聽,就悟圓教的道理。所以說他悟心無際,「無際」就是周遍法界。他悟心周遍法界,所以他從佛出家。一般來說,我們看到小乘經典裡面講,他是因為看到佛弟子的威儀所以來從佛出家的,實際上他最主要還是聽佛法。

什麼叫「見覺圓明」?「見覺」就是眼識,這眼識沒有障礙,剛開始眼識沒有障礙,可是還沒有圓明,如今悟心無際,才發揮本有的圓明,所以說「見覺圓明。得大自在。」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這裡不是指色身,而是指他自性清淨,他是聽聞佛法而開悟,從而證得法身。所以說「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如我所證。心見發光。」他從眼識這裡來成就無礙的智慧。「發光」,這「光」就是智慧。智光極處,徹佛知見,以眼識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心見發光」也可以說他不隨著塵境而產生取相分別,所以說「不由前塵所起知見」。一般講意識,在用的時候是含著五識的功能,所以前五識在起作用的時候,一定會牽涉到意識;但是意識在用的時候,是可以跟著前五識作用,它也可以有獨頭作用,所以也叫「獨頭意識」,就是人可以自己打妄想,他可以自己幻想、作夢,所以這意識是滿厲害的。若你說眼識在作用的時候,意識沒起,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本來就都在一起,不光是意識起了,連七識、八識都在作用,因為它是一體的,只是我們在說法的時候,在分析某一樣東西時,總得說明這樣東西獨特之處,比如:現在在講眼識,那眼識是什麼作用?耳識,它是做什麼的?實際上它這作用是「起必同時」。這都符合大乘經典的義趣,這是講眼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