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中論》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三十一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我於過去世。為有為是無?世間常等見。皆依過去世。
我於未來世。為作為不作?有邊等諸見。皆依未來世。

過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過去世中我。不作今世我。
若謂我即是。而身有異相。若當離於身。何處別有我?

離有無身我。是事為已成。若謂身即我。若都無有我。
但身不為我。身相生滅故。云何當以受。而作於受者?

若離身有我。是事則不然。無受而有我。而實不可得。
今我不離受。亦不即是受。非無受非無。此即決定義。

過去我不作。是事則不然。過去世中我。異今亦不然。
若謂有異者。離彼應有今。我住過去世。而今我自生。

如是則斷滅。失於業果報。彼作而此受。有如是等過。
先無而今有。此中亦有過。我則是作法。亦為是無因。

如過去世中。有我無我見。若共若不共。是事皆不然。
我於未來世。為作為不作?如是之見者。皆同過去世。

若天即是人。則墮於常邊。天則為無生。常法不生故。
若天異於人。是即為無常。若天異人者。是則無相續。

若半天半人。則墮於二邊。常及於無常。是事則不然。
若常及無常。是二俱成者。如是則應成。非常非無常。

法若定有來。及定有去者。生死則無始。而實無此事。
今若無有常。云何有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若世間有邊。云何有後世?若世間無邊。云何有後世?
五陰常相續。猶如燈火炎。以是故世間。不應邊無邊。

若先五陰壞。不因是五陰。更生後五陰。世間則有邊。
若先陰不壞。亦不因是陰。而生後五陰。世間則無邊。

真法及說者。聽者難得故。如是則生死。非有邊無邊。
若世半有邊。世間半無邊。世則亦有邊。亦無邊不然。

彼受五陰者。云何一分破?一分而不破。是事則不然。
受亦復如是。云何一分破?一分而不破。是事亦不然。

若亦有無邊。是二得成者。非有非無邊。是則亦應成。
一切法空故。世間常等見。何處於何時。誰起是諸見?


瞿曇大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一切見。我今稽首禮。

《中論》 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九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眾生癡所覆。為後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隨行墮六趣。
以諸行因緣。識受六道身。以有識著故。增長於名色。

名色增長故。因而生六入。情塵識和合。而生於六觸。
因於六觸故。即生於三受。以因三受故。而生於渴愛。

因愛有四取。因取故有有。若取者不取。則解脫無有。
從有而有生。從生有老死。從老死故有。憂悲諸苦惱。

如是等諸事。皆從生而有。但以是因緣。而集大苦陰。
是謂為生死。諸行之根本。無明者所造。智者所不為。

以是事滅故。是事則不生。但是苦陰聚。如是而正滅。

《中論》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二十四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若一切法空。無生無滅者。何斷何所滅。而稱為涅槃?
若諸法不空。則無生無滅。何斷何所滅。而稱為涅槃?

無得亦無至。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說名涅槃。
涅槃不名有。有則老死相。終無有有法。離於老死相。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為。終無有一法。而是無為者。
若涅槃是有。云何名無受?無有不從受。而名為有法。

有尚非涅槃。何況於無耶?涅槃無有有。何處當有無?
若無是涅槃。云何名不受?未曾有不受。而名為無法。

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
如佛經中說。斷有斷非有。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無。

若謂於有無。合為涅槃者。有無即解脫。是事則不然。
若謂於有無。合為涅槃者。涅槃非無受。是二從受生。

有無共合成。云何名涅槃?涅槃名無為。有無是有為。
有無二事共。云何是涅槃?是二不同處。如明暗不俱。

若非有非無。名之為涅槃。此非有非無。以何而分別?
分別非有無。如是名涅槃。若有無成者。非有非無成。

如來滅度後。不言有與無。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如來現在時。不言有與無。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滅後有無等。有邊等常等。諸見依涅槃。未來過去世。
一切法空故。何有邊無邊?亦邊亦無邊。非有非無邊。

何者為一異?何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說。

《中論》 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四十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若一切皆空。無生亦無滅。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則無四道果。無有四果故。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則無有僧寶。以無四諦故。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亦無有佛寶。如是說空者。是則破三寶。
空法壞因果。亦壞於罪福。亦復悉毀壞。一切世俗法。

汝今實不能。知空空因緣。及知於空義。是故自生惱。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鈍根所及。是故不欲說。

汝謂我著空。而為我生過。汝今所說過。於空則無有。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汝今自有過。而以迴向我。如人乘馬者。自忘於所乘。
若汝見諸法。決定有性者。即為見諸法。無因亦無緣。

即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亦復壞一切。萬物之生滅。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若一切不空。則無有生滅。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苦不從緣生。云何當有苦?無常是苦義。定性無無常。
若苦有定性。何故從集生?是故無有集。以破空義故。

若苦有定性。則不應有滅。汝著定性故。即破於滅諦。
若苦有定性。則無有修道。若道可修習。即無有定性。

若無有苦諦。及無集滅諦。所可滅苦道。竟為何所至?
若苦定有性。先來所不見。於今云何見?其性不異故。

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是四道果性。先來不可得。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若無有四果。則無得向者。以無八聖故。則無有僧寶。
無四聖諦故。亦無有法寶。無法寶僧寶。云何有佛寶?

汝說則不因。菩提而有佛。亦復不因佛。而有於菩提。
雖復勤精進。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應得成佛。

若諸法不空。無作罪福者。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汝於罪福中。不生果報者。是則離罪福。而有諸果報。

若謂從罪福。而生果報者。果從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汝破一切法。諸因緣空義。則破於世俗。諸餘所有法。

若破於空義。即應無所作。無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若有決定性。世間種種相。則不生不滅。常住而不壞。

若無有空者。未得不應得。亦無斷煩惱。亦無苦盡事。
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見苦集滅道。

《中論》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二十四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從憶想分別。生於貪恚癡。淨不淨顛倒。皆從眾緣生。
若因淨不淨。顛倒生三毒。三毒即無性。故煩惱無實。

我法有以無。是事終不成。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
誰有此煩惱?是即為不成。若離是而有。煩惱則無屬。

如身見五種。求之不可得。煩惱於垢心。五求亦不得。
淨不淨顛倒。是則無自性。云何因此二。而生諸煩惱?

色聲香味觸。及法為六種。如是之六種。是三毒根本。
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皆空如炎夢。如乾闥婆城。

如是六種中。何有淨不淨?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
不因於淨相。則無有不淨。因淨有不淨。是故無不淨。

不因於不淨。則亦無有淨。因不淨有淨。是故無有淨。
若無有淨者。何由而有貪?若無有不淨。何由而有恚?

於無常著常。是則名顛倒。空中無有常。何處有常倒?
若於無常中。著無常非倒。空中無無常。何有非顛倒?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是皆寂滅相。云何而有著?
若無有著法。言邪是顛倒。言正不顛倒。誰有如是事?

有倒不生倒。無倒不生倒。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
若於顛倒時。亦不生顛倒。汝可自觀察。誰生於顛倒?

諸顛倒不生。云何有此義?無有顛倒故。何有顛倒者?
若常我樂淨。而是實有者。是常我樂淨。則非是顛倒。

若常我樂淨。而實無有者。無常苦不淨。是則亦應無。
如是顛倒滅。無明則亦滅。以無明滅故。諸行等亦滅。

若煩惱性實。而有所屬者。云何當可斷?誰能斷其性?
若煩惱虛妄。無性無屬者。云何當可斷?誰能斷無性?


《中論》 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十六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
陰合有如來。則無有自性。若無有自性。云何因他有?

法若因他生。是即為非有。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來?
若無有自性。云何有他性?離自性他性。何名為如來?

若不因五陰。先有如來者。以今受陰故。則說為如來。
今實不受陰。更無如來法。若以不受無。今當云何受?

《中論》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 (二十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離成及共成。是中無有壞。離壞及共壞。是中亦無成。
若離於成者。云何而有壞?如離生有死。是事則不然。

成壞共有者。云何有成壞?如世間生死。一時俱不然。
若離於壞者。云何當有成?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

成壞共無成。離亦無有成。是二俱不可。云何當有成?
盡則無有成。不盡亦無成。盡則無有壞。不盡亦不壞。

若離於成壞。是亦無有法。若當離於法。亦無有成壞。
若法性空者。誰當有成壞?若性不空者。亦無有成壞。

成壞若一者。是事則不然。成壞若異者。是事亦不然。
若謂以眼見。而有生滅者。則是為癡妄。而見有生滅。

從法不生法。亦不生非法。從非法不生。法及於非法。
法不從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從自他生。云何而有生?

若有所受法。即墮於斷常。當知所受法。為常為無常。
所有受法者。不墮於斷常。因果相續故。不斷亦不常。

若因果生滅。相續而不斷。滅更不生故。因即為斷滅。
法住於自性。不應有有無。涅槃滅相續。則墮於斷滅。

若初有滅者。則無有後有。初有若不滅。亦無有後有。
若初有滅時。而後有生者。滅時是一有。生時是一有。

若言於生滅。而謂一時者。則於此陰死。即於此陰生。
三世中求有。相續不可得。若三世中無。何有有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