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跟善知識要學些什麼



佛教常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那麼本師,就是指我們根本的老師,也就是說佛教的教主是「釋迦牟尼」,而祖師要我們不要忘本,也就是說佛法它是屬於師生關係,也就是師道。

學佛的時候,就是一種師道的表現,那麼所謂「師道」,是師於道,不是師於人,你們要聽清楚,是師於道,不是師於人,尤其在末法釋迦牟尼佛教導眾生依法不依人,這個法是什麼?法性、佛性。你要依人,以人為師,那這個道可滅,這個道會滅啊!人沒有道,人是會生滅的,如果會生滅,那這個道不可以依,連世間人都曉得,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也就是說有生滅的、會變化的,那就不能依止啊,這個是世間人他都曉得的道,何況是佛法。

佛教導眾生你要師於道,這道就是佛性、就是法性,而佛性、法性是眾生本具、眾生本有,一切眾生都有,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那麼以這個為你修行的依據,用這個來拓展六度萬行,所以叫「師道」,不是「師師」,師師是師於人啊,佛法可以事師,就是奉事老師,但是這個老師要有道。

道是什麼?就是能教你明心見性,《圓覺經》講的,他所說的法能夠遠離作、止、任、滅這四種毛病,這作、止、任、滅我們之前有講過,他了解佛性,知道佛性非是造作,非是止息煩惱而得,也不是任運放曠不斷煩惱,也不是滅除煩惱住於空寂,像二乘這樣子作斷滅空,所以無作、止、任、滅,心遠二乘者,這個才稱之為「善知識」。若你說這個老師,或是這個和尚有道,那麼你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正對於佛法了解,如果對於佛法了解那可以。

佛法不是在講孝養父母,孝養父母那是人道在說的,佛教講的是明心見性,任何一個宗派不會違背這個宗旨,離開了這個宗旨,就不是屬於佛教了;佛教也不是做善事,不是只有做善事、救濟,那個是佛教當中有提到的一小部分。那佛教的宗旨,出家人要學的是「道」,「道」就是佛性,就是法性,所以教你師道,師就是以道為師,要師於道,所以你要清楚你學的是什麼?你是跟佛學、跟著道而走,不是跟人而走,跟人而走,那當這個人死掉以後,那你所學的東西就破壞掉了,所以你要看你的和尚,或是教你佛法的老師他教你什麼?如果在這裡面夾雜了世間法、夾雜人情在裡面,那他就不是善知識了,他那裡有沒有道呢?沒有啊!因為他所學的是世間道,俗話講的「人間道」,人間道就是人世間的道理,所以我們後世的學人,你要懂得佛法講的師道絕對不是搞世間教育,也不是依止哪一個人、哪一個法師,或是哪一個居士,而是教你依止佛道,依此而修,絕對可以明心見性。

有一句話講:「稱性起修」,什麼叫稱性起修啊?就是你對於心性能夠了解,這個心性不是指你的起心動念。現在有一些掛著禪宗的招牌,講說它是禪,其實你去看,它裡面給你分析的,告訴你的心性、告訴你的佛性,講的都是你的習性、或是你的想法,這個不是真的禪。如果講的是你的想法,那個是煩惱,那個不是菩提,可以說煩惱的「性」是菩提,但是煩惱的「作用」不會是菩提,如果煩惱作用是菩提的話,那麼這個世間所有的因果就會顛倒,就會攪亂啊!所以佛法講的師道是依真如實際、依心性,淨土宗念佛也是一樣,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的心跟佛的心,還有真如本性是完全一樣的,無二無別,諸佛已證,眾生本具,諸佛證的心是眾生本具的心,眾生本具是諸佛已證之心,所以這個道理是一樣的,但是眾生,對於此心他是迷惑的,日用平常而不自覺,日用平常他自己沒有感覺,就好像一個人有眼睛,但是他看不到自己的眼,可是他常常在用。那佛呢?他知道,他能遍觀一切、遍照一切,徹法源底,所以他曉得,那這個是佛,他見得心性,所以《楞嚴經》講:「見見之時」,真見照破了妄見之時,真見就是不落於妄見之中,不被妄見所束縛,叫「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啊,所以就是我剛才講的這個道理,這個是《楞嚴經》十番顯見裡面的第九個「見非是見」。

那麼,回到我們今天所要講的,就是要大家依止的是佛性,不是依人,也不是依哪一個居士、哪一個法師,那個沒有用,那個依了,他死了以後、他不在以後,那你就不知道怎麼修行。所以佛在臨終的時候,教導眾生要依法性、要依真藏,要了知如來從來沒有滅度,從來沒有生滅,你看到釋迦牟尼佛做的一切世間事,佛說這個是表演給你們看的、做給你們看的,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真正像世間人這麼業障,所以你看到佛回去幫他的父親抬棺、受「馬麥之報」,統統都是做給你們看的,如來之心曾無欲念啊,沒有一絲毫的世間愛欲啊,所以你們不要錯解了。如果你認為釋迦牟尼佛也像世間人一樣回去抬棺,在那裡像世間人一樣有所感傷、有所愛欲的話,那佛說你是魔王眷屬,你是隨順魔說。如果隨順魔說就是魔王眷屬;隨順佛說即是菩薩,這個你們要懂得,所以不要把釋迦牟尼佛看成跟你們世間人一樣,這麼業障深重!你要懂得依佛性,不依於人,這個道理非常重要,你們要聽清楚、要弄懂、要永遠記在心裡面,這樣你不管學什麼法門,念佛也好、學密也好、持戒也好、參禪也好,都可以,都能夠成就,隨著你的根器、隨著你過去生用功的善根,都能夠圓滿成佛,真的是《金剛經》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才是真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