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憨山大師 首楞嚴經通議 卷第一 (1-1)

 


首楞嚴經通議 明 南嶽沙門 憨山 釋德清 述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

卷第一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 南嶽沙門 憨山 釋德清 述

懸判

議曰。從前釋經諸師。凡解當經。必先懸判十門。要令學者。知我如來應世。四十九年所說一大藏教。從始至終。而有五時五教之別。謂小始終頓圓。而有淺深次第之不同。刻指一經。定屬何時何教。此乃注釋之軌則。如賢首清涼已後。皆祖述之。莫不皆然。獨此一經。前後解者。凡十餘家。各據一見。所指之時前後不同。多起諍論。難決眾疑。予嘗見有本別題。亦名灌頂部中錄出別行。因諦觀此經。非一時頓說。向無的據。既見長水注疏經本別題。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中錄出別行。璿師判云。佛說此經。非一時頓說。說必前後。是知集者約類纂為一部。以此為準。的信不疑。但詳經中自名灌頂章句。則集者約類可知矣。請試言之。然灌頂部。乃我中央毗盧遮那佛所說之法也。以毗盧乃法身佛也。從法垂報。名盧舍那。坐菩提場。演大華嚴。謂之根本法輪。但被一類大根眾生。而小根之人如盲如聾。故舍那世尊。入剎那際三昧。雙垂兩相。現應化身。示生三界。名釋迦牟尼。始從兜率降王宮。入胎出胎。以至出家苦行。八相成道。始於鹿苑說法。歷方等般若法華等。四十九年。入大涅槃。始終不出剎那際三昧。所說一大藏教。名為攝末歸本法輪。亦名引攝教。為引五性三乘。攝歸一乘寂滅場地。即指華嚴為妙莊嚴海。為所歸之地。猶如窮子之家。而三觀妙門。乃歸家之路。所謂一路涅槃門也。今觀此經發起。示墮淫室。此正阿含之時也。其徵心以破執身常見。匿王以破斷見。乃阿含之教也。其辯妄見以顯真見。破見精以顯本覺。義與深密同時也。五蘊三科。會歸藏性。則同般若真空。法華實相。又歷兩時之間也。七大遍周。性真圓融。實與華嚴理事無礙法界相等也。及至四卷中云。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此乃略顯華嚴事事無礙法界。正是所歸妙莊嚴海。是謂究竟歸寧之地也。三身一體。至是乃顯。釋迦出世之本懷。教化眾生。必欲引攝至此而後已。是知此經無教不收。無機不攝。豈可局定一時哉。蓋釋迦世尊所秉盧舍那佛一實相印。是謂微密一心。而空假中三觀法門。乃為破惑之利具。世尊出世。即欲眾生證此一心。奈何眾生煩惱垢重。不敢頓示此心。姑於阿含會上。且說人天十善。免墮三途。及說無常苦空無我。苦集滅道四諦。及十二因緣之法。令諸眾生權出三界。免離生死。所證涅槃。謂之偏空。執空而不能有。以小乘不達唯識道理。乃說解深密經以立九識。依之而起八識。變起根身器界。要了妄相皆從唯識所變。其相本空。次說般若以顯真空幻有。以破小乘偏空之執。此去阿含四十年矣。及至法華純談實相。直示一心以顯中道。涅槃乃明平等佛性。三乘同歸。五性齊入。凡有心者皆得成佛。方盡世尊出世本懷。然涅槃尚未顯有圓融之旨。今以此經所詮理趣通途。按定一代時教。攝法無遺。況始從阿含。終至涅槃。尚係化佛所說之法。而圓融道理。乃屬華嚴。為報佛所說。由是觀之。豈可局定一時哉。若就法界海慧照之。則釋迦說法四十九年。始終不出剎那際三昧。此乃劫念齊收。無時之時。實無先後。若就應化門頭。機有生熟。從淺至深。不無次第。以一心法門。佛佛同證。三觀乃悟心之要。以歷五時隨機不同。故散出一代時教。各對當機。三根普收。行布亦異。故結集者慮恐末世修行之士。智識狹劣。而教海汪洋。難究指歸。故推報化二佛所說。從本垂末。攝末歸本。二種法輪。總於一代教中拈出一心。特顯眾生從悟至迷。以極七趣升沉之情狀。會歸三觀。按破二執。以顯從迷至悟所證淺深五十五位之階差。通會長途。始終一貫。攝歸一心。從凡至聖直入果海。不涉枝岐。使修行之士一覽無餘。如懸鏡智於目前。了歸家之道路。所謂一路涅槃門。豈可局定一時哉。苟不以理融通。印契佛心。即刻定一時。於法奚益。故弘通者貴在得本。而不貴乎泥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