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問。悟道明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云何說其行相。| 宗鏡錄 卷三─3

 



宗鏡錄卷三  (精彩節錄)


宋慧日永明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延壽集

敕建慧福寺賜紫臣僧超海 

敕賜遺光寺臣僧通理奉

敕建大慈觀音寺臣僧廣持 


問。悟道明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云何說其行相。


答。前已云諸佛方便。不斷今時。密布深慈。不令孤棄。已明達者。終不發言。只為因疑故問。因問故答。此是本師。於楞伽會上。為十方諸大菩薩。來求法者。親說此二通。一宗通。二說通。宗通為菩薩。說通為童蒙。祖佛俯為初機童蒙。少垂開示。此約說通。只為從他覓法。隨語生解。恐執方便為真實。迷於宗通。是以分開二通之義。


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乃至緣自覺趣光明輝發。若親到自覺地。光明發時。得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群盲眼開。分明照境。驗象真體。終不摸其尾牙。見乳正色。豈在談其鵠雪。當此具眼人前若更說示。則不得稱知時名為大法師。實見月人。終不觀指。親到家者。自息問程。唯證相應。不俟言說。終不執指為月。亦不離指見月。


如大涅槃經云。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敕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善男子。如彼眾盲。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


善男子。王喻如來應正遍知。臣喻方等大涅槃經。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是諸眾生聞佛說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雖滅。次第相續。是故獲得無上如來三十二相如來常色。如來色者。常不斷故。是說色名為佛性。譬如真金。質雖遷變。色常不異。或時作釧作盤。然其黃色初無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質雖無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說。色為佛性。乃至說受想行識等為佛性。又有說言。離陰有我。我是佛性。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說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


善男子。是故我說眾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說有我。而實無我。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善男子。譬如莖葉鬚臺。合為蓮華。離是之外。更無別華。


又佛言。善男子。是諸外道。癡如小兒。無慧方便。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與樂。淨不淨。我無我。壽命非壽命。眾生非眾生。實非實。有非有。於佛法中。取少許分。虛妄計有常樂我淨。而實不知常樂我淨。如生盲人。不識乳色。便問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貝。盲人復問。是乳色者。如貝耶。答言不也。復問貝色為何似耶。答言。猶稻米粖。盲人復問。乳色柔軟。如稻米粖耶。稻米粖者。復何所似。答言。猶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粖。冷如雪耶。雪復何似。答言。猶如白鵠。是生盲人。雖聞如是四種譬喻。終不能得識乳真色。是諸外道。亦復如是。終不能識常樂我淨。


善男子。以是義故。我佛法中。有真實諦。非於外道。夫真實諦者。宗鏡所歸。未聞悟時。不信解者。所有說法。及自修行。皆成生滅折伏之門。不入無生究竟之道。


如菴提遮女經云。爾時文殊師利又問曰。頗有明知生而不生相。為生所留者否。答。曰有。雖自明見。其力未充。而為生所留者是也。


又問曰。頗有無知不識生性。而畢竟不為生所留者否。


答曰無。所以者何。若不見生性。雖因調伏。少得安處。其不安之相。常為對治。若能見生性者。雖在不安之處。而安相常現前。若不如是知者。雖有種種勝辯談說。甚深典籍。而即是生滅心。說彼實相密要之言。如盲辯色。因他語故。說得青黃赤白黑。而不能自見色之正相。


今不能見諸法者。亦復如是。但今為生所生。為死所死者。而有所說者。乃於其人。即無生死之義也。若為常無常所繫者。亦復如是。當知大德。空者亦不自得空。故說有空義也。故知能了萬法無生之性。是為得道。


大般若經云。佛言善現。以一切法。空無所有。皆不自在。虛誑不堅。故一切法。無生無起。無知無見。復次善現。一切法性。無所依止。無所繫屬。由此因緣。無生無起。無知無見。


華嚴經云。如實法印。印諸業門。得法無生。住佛所在。觀無生性。印諸境界。諸佛護念。發心迴向。與諸法性。相應迴向。入無作法。成就所作方便。


是以不了唯心之旨。未入宗鏡之人。向無生中。起貪癡之垢。於真空內。著境界之緣。以為對治。成其輪轉。若能返照。心境俱寂。


如諸法無行經云。若菩薩見貪欲際。即是真際。見瞋恚際。即是真際。見愚癡際。即是真際。則能畢滅業障之罪。乃至凡夫愚人。不知諸法畢竟滅相。故自見其身。亦見他人。以是見故。便起身口意業。乃至不見佛。不見法。不見僧。是則不見一切法。若不見一切法。於諸法中。則不生疑。不生疑故。則不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故。則自寂滅。


不思議佛境界經云。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能了知如來所住平等法否。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我已了知。佛言童子。何者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於空無相無願法中。起貪瞋癡。是故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即是如來所住平等法。佛言童子。空豈是有法。而言於中。有貪瞋癡。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貪瞋癡。亦是有。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貪瞋癡。復云何有。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空以言說故有。貪瞋癡。亦以言說故有。如佛說比丘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非諸行法。此無生無起。無作無為。非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則於生起作為諸行之法。應無出離。以有。故言出離耳。此亦如是。若無有空。則於貪瞋癡。無有出離。以有。故說離貪等諸煩惱耳。


中觀論偈云。從法不生法。亦不生非法。從非法不生。法及於非法。


直釋偈意。法即是有。如色心等。非法是無。如兔角等。若從法生法。如母生子。法生非法。如人生石女兒。從非法生法。如兔角生人。從非法生非法者。如龜毛生兔角。


故般若假名論云。復有念言。若如來但證無所得者。佛法即一。非是無邊。是故經言。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謂何。即無所得。未曾一法。有可得性。是故一切。無非佛法。云何一切。皆無所得。


經云。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云何非耶。無生性故。若無生即無性。云何名一切法。於無性中。假言說故。一切法無有性者。即是眾生如來藏性。


龐居士偈云。劫火然天天不熱。嵐風吹動不聞聲。百川競注海不溢。五嶽名山不見形。澄清靜慮無蹤跡。千途盡總入無生。


故知諸法從意成形。千途因心有像。一念澄寂。萬境曠然。元同不二之門。盡入無生之旨。


所以傅大士行路難云。君不見諸法。但假空施設。寂靜無門為法門。一切法中心為主。余今不復得心原。究檢心原既不得。當知諸法併無根。


又無生有二。如通心論云。一法性無生。妙理言法。至虛言性。本來自爾。名曰無生。二緣起無生。夫境由心現。故不從他生。心藉境起。故不自生。心境各異。故不共生。相因而有。故不無因生。亦云。一。理無生。圓成實性。本不生故。二。事無生。緣生之相。即無生故。


止觀云。若釋金剛經。即轉無生意。度入不住門中。種種不住。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等布施。雖諸法不住。以無住法住般若中。即是入空。以無住法住世諦。即是入假。以無住法住實相。即是入中。此無住慧。即是金剛。三昧。能破盤石沙礫。徹至本際。


又如釋迦牟尼入大寂定金剛三昧。天親無著論開善廣解。詎出無生無住之意。若得此意。千經萬論。豁矣無疑。此是學觀之初章。思議之根本。釋異之妙慧。入道之指歸。綱骨曠大。事理具足。一解千從。法門自在。


故知一切諸法。皆從無生性空而有。有而非有。不離俗而常真。非有而有。不離真而恆俗。則幻有立而無生顯。空有歷然。兩相泯而雙事存。真俗宛爾。斯則無生而無不生。不住二邊矣。如古德頌云。無生終不住。萬像徒流布。若作無生解。還被無生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