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清淨明誨章(4)│楞嚴經白話直解卷六(22)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六】   (精彩節錄)


清淨明誨章


悟顯法師 講述  ......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

 

這裡講的是顯示持犯的得失,就是持戒跟犯戒的得失。

佛說如果「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就是我們講的「掩耳盜鈴」一樣的意思。你把耳朵塞起來,然後高聲大叫,還希望人家聽不到,這叫「欲隱彌露。」也是我們中文講的「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欲隱彌露。」「欲隱」就是想要隱藏,但是實際上他藏不住,所以叫「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在走路的時候尚且「不蹋生草。」「蹋」就是「踏」,連生草都不會去踩踏,何況用手去拔生草,在戒律上也有制定不蹋生草。「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所以比丘戒裡面就有講到,連草都不讓踏,何況你去吃眾生肉,所以說「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他說「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東方絲綿絹帛就是我們中國的,我們很喜歡絲綿絹帛,是出口大國,從古代就是專門出口絲綢,乃至後面唐朝出口瓷器、茶葉。早期就是出口絲綿絹帛,以及此土的靴履裘毳,「乳酪醍醐。」這是乳製品,你能夠不吃、不穿這些皮毛的東西乃至絲織品,佛說「如是比丘。於世真脫。」他就能夠做到真正的清淨,「酬還宿債。不遊三界。」

所謂的東方的絲綿絹帛就是一些絲織品,一些精致的東西,容易讓人家生懈怠的,乃至「土靴」就是長筒的鞋子,「履」就是鞋子,「裘」就是皮裘,「毳」就是鳥獸的羽毛。主要是現在人講的皮草,穿動物的皮毛,拿來當作衣服。要是在印度北邊接近高原,是比較冷,以前沒有這麼多保暖的東西,現在有,而且很多,用現代科技就能做到保暖,所以你不用再去穿眾生的皮毛。所以說「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這是他真正在修行的。還有一個是「乳酪醍醐。」乳酪醍醐就是乳制品,這「乳酪醍醐」在大、小乘戒律裡面都是可以的,佛制戒是可以吃的。今云不「服」者,「服」就是服用,也就是「吃」。能夠不要吃就不要吃,能少吃就少吃。至於「靴履裘毳。」小乘戒裡面都可以穿,大乘戒裡面也沒有說全部禁止,但是現在其實是做得到的,所以要盡量去避免。在現代你想要一些穿得暖,想要保暖的,鞋子要耐用,是都做得到的。所以要盡量避免使用,不要去傷害眾生,能夠不穿就最好不要穿,這是好事。

剛才講到的「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為什麼?因為你穿這些東西就跟牠結到惡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這話是怎麼講?就像人吃「地中百穀。足不離地。」如同劫初之人,身體有光,足有躡雲,就是他會飛,他不是像人一樣用走的,但是因為吃了地上的自然穀,以致足不離地,他就飛不起來了。所以說人是從「光音天」下來,吃了地中百穀,又造惡業,所以他又往下墮落。你想要真正找「眾生是怎麼來?」其實是退化的。畜生道是人退化的,或是其他道的眾生退化,是這樣子來的。所以應該講「退化論」是比較正確的。但也有進化,因為畜生道的眾生牠修善,或是業報盡了,牠就生人天,也有的,所以說現在講的進化論只講對了一半。要以當初來說的話,你看到畜生,看到爬蟲、蜎飛蠕動之類,這是退化來的,這在佛經上有講,真憑實據,現在的科技是沒有辦法研究到,那你就要用禪定。

 

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這是讓眾生能夠身不要穿這些皮草,心不要貪吃肉食,當然包括口也不要貪吃肉食。所以佛說這是「真解脫者。」「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再來,是以實相印來印定,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就是讓「身心二塗。不服不食。」這個才是真解脫,如果「不如此說。」反認為佛法裡面,世尊還讓人家可以吃肉,或是說吃素只是中國佛教才有,其他的沒有,實際上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管是大乘或是小乘佛法都應該吃素,所以佛說你要是吃肉,那你就不是佛弟子。如果「不如此說。即波旬說。」所以縱然你得禪定,你也是大羅剎,不要說你要明心見性,你學小乘你也是一樣的,學大乘也是一樣,都要素食。「不如此說。即波旬說。」「波旬」是魔王的名字,翻譯為殺者,惡者。不依照佛所說的,那就是魔說。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六道的眾生要是心能夠不偷盜,就不會「隨其生死相續。」

再來看,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姦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這是講修行三昧本來可以出塵勞,但是若你「偷心不除。塵不可出。」所以縱然你有禪定,你有多智,「如不斷偷。必落邪道。」邪道有哪幾種?「上品精靈。」就是盜日月之精氣而食者的神靈;「中品妖魅。」就是盜人精氣為妖魅鬼;「下品邪人。」所謂「邪人」就是鬼魅所著,這被鬼魅所附身的。「邪人」是中邪的人。這裡講的邪人是講中邪的,這是下品的。「彼等群邪。亦有徒眾。」那些邪人也都說自己能夠成就無上佛道,也有徒眾。「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很多這種所謂「鬼神附身」的在那裡狂妄說法,「各各自謂成無上道。」說他自己成就了,「熾盛世間。潛匿姦欺。」「潛匿」就是潛藏、隱藏,內心潛匿。「姦欺」就是欺誑,虛偽欺詐。懷著這種欺騙眾生的惡心,「稱善知識。」就是詐現威儀,詐現有德,「詐」就是詐騙的意思,假裝好像有德。「各自謂已得上人法。」這些邪人、妖魅、精靈都認為自己已經成就了,專門欺騙這些沒有正知正見的人。所以說「詃惑無識。」令其失去原有的菩提心、求道的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遇到這類邪人,騙走他財物,偷了他的錢。佛說:「我教比丘循方乞食。」就是佛教比丘托缽,「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要捨貪,以成菩提,乃至要這些比丘「不自熟食。」也就是不自己煮,而是去托缽,以前是這樣子。

 

「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就是講你只是來三界,在這裡旅遊的。這一生報盡,就是「示一往還」。一生報盡去已無返,你就成道了,你就出三界,比丘修行就是這種心態。

經文講:「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也就是說佛教的比丘乞食、成道,他不是想從眾生處求得什麼財物乃至名聞,因為出家人都知道:這一生報盡了要求生淨土,要出三界,這才是真的,在這世間只是像旅行一樣。所以不會像他們那些偷盜的、騙人的,求人家恭敬,或求清名,或是求世間的名聞利養,這些都不是比丘所求。蕅益大師講「好清名者」不要來出家,因為「好清名」也是貪欲,這種人你不要來出家。

所以佛說「云何賊人。假我衣服。」「假我衣服」就是偷穿我的僧服、偷穿我的袈裟。「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裨販如來」的「裨販」就是出賣,「裨販如來」就是講利用佛教、佛法來騙錢,來造種種業。「佛法」當然是不能造業,但因為他們詐現威儀、詐現禪相,「潛匿姦欺。」他們騙人,就是我們中國人俗話講的「神棍」,這種「附佛外道、神棍」還說他自己是佛教,講的是佛法。佛說這些人不是真正出家人,也不是真正比丘,甚至這些人學的是小乘,這都是害眾生,疑誤眾生墮無間獄。「墮無間獄」有兩種意思,一個是這些裨販如來的人將墮無間獄,一個是被害的眾生也墮無間獄,所謂「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就是這個道理。

佛說「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如你要發心修行,於如來像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就是燃香供佛或燃指供佛。就像去受戒時他們燃香供佛,所以燃香供佛是有經典依據的。有人說那是雍正皇帝那個時候提倡的,其實不是的,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的。所以近代這一百年的一些佛教講法,你聽聽就好,參考就好,還是要依據經文,要看經典,有人說是以前雍正皇帝怕有些逃犯假冒出家,因為大家剃光頭,他要做個揀別,所以他就讓出家人頭上燃香,既是供佛也是消業,那也是考驗他是不是真出家,這是雍正皇帝那個時候是有這事情,但也有經典依據,也沒有錯。但雍正還是依據佛經,所以你不能說這是雍正皇帝提倡的我就不做;就像有些愚癡的人,他說:「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我幹嘛吃,我也不是聽梁武帝的,我是跟佛學。」既然你跟佛學,那我們看看,梁武帝是依佛經提倡的,我們也是跟佛學,所以吃素是佛陀教我應該做的,雍正皇帝他也是依佛經提倡的,所以是一樣的,你不要斷章取義。這裡經文講「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這能銷宿世的惡業。

「長揖世間。永脫諸漏。」就是再不來世間輪迴,六根也不漏失功德了,「雖未即明無上覺路。」縱然他沒有馬上知道大乘佛法怎麼修學,但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若不為此捨身微因。」如果不種這小小的善因,「縱成無為。」「縱」就是縱然、縱許的意思,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佛說這人縱然成就無為,還是會墮落的,「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必定再生於人間,償還他的宿債,如同佛受馬麥之報一樣。

 

佛教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就是讓他知世間無常,不過是旅居於此而已,就像旅遊一樣,去已就不會再回來,這就是這裡經文講的意思。一般的眾生他不達五蘊虛假,總想多取資財以養身命,這種的就不是出家比丘,你藉如來的形象用以騙錢、騙取也就是偷盜,就是「裨販如來。」將來一定要償還的。

 

為什麼佛這裡教「身然一燈。燒一指節。」這就是讓你消掉宿世的身業,他有偷盜的業,如果你不這樣做,你業障還是沒有銷;就像佛一樣,示現在毗蘭邑王馬廄當中,吃馬麥三個月,因為他過去生罵比丘應吃馬麥的。所以說用一惡言尚且受這樣的報應,何況是多貪,多貪那你必然要償還。

 

你看佛已經成佛,都還示現有馬麥之報,何況你還沒有成就,還多貪眾生的供養,或是說欺騙眾生,貪取眾生的供養,這都是必須要償還的。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所以說六道眾生其心不偷,自然不隨其生死相續,這是第三決定清淨明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