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大勢至菩薩因地怎麼修行│念佛圓通章講記(15)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精彩節錄)


 大勢至菩薩因地怎麼修行│念佛圓通章講記(15)

悟顯法師 講述......


請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們直接看第一段經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是第一小段,前面是二十三位菩薩講他們於因地修學,各得的圓通法門,這裡是繼彌勒菩薩之後,「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從座而起禮佛,「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為什麼稱為「法王子」?一般講「法王真子」就表示他已見性,所以才稱為「法王子」。最少是圓教的初住菩薩,這才算是法王子。

那麼能夠像大勢至菩薩那樣子稱「法王子」的,最嚴格的標準,稱「法王子」他是受灌頂位,就像太子要繼承王位一樣受灌頂位。《無量壽經》講的「升灌頂階。授菩提記。」多半都在十地以上,「灌頂位」的菩薩又叫「受職位」,所以才稱為法王子。

像你們在唱「爐香讚」裡的「菩薩摩訶薩」,這「菩薩」還有大菩薩,這「菩薩」就是指一般的三賢位菩薩,大菩薩多半是十地以上的菩薩,所以叫「摩訶薩」。「大勢至法王子」按照現在來看,算是入了「受職位」的菩薩,也就是像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教導極樂世界的清淨海會大眾,也算是候補佛。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這「同倫五十二菩薩」就是跟他同類的,包括從初發心,所謂「圓教初信位」一直到「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到「十地」這樣有五十個位次,「十地」以上還有兩個,一個是「等覺」,一個是「妙覺」,所以是五十二菩薩。「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一般算菩薩五十二位次,多半這一段大家都是這麼看。

那麼「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下面經文: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前面世尊跟大眾講:你們因地到底是怎麼修行的?如何獲得圓通本根的?你們每個人說來聽聽。所以大勢至法王子這裡就講了:「我憶往昔恆河沙劫。」就是他憶念過去很久很久的時候,這「劫」,以前也講過了,就是時間的單位。這劫數是一條恆河的沙,恆河裡的細沙,每一沙算一劫。那時有一尊佛出世,名「無量光」,無量光佛;總共相繼有十二尊佛出世,「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那麼這一段經文,拿到《無量壽經》來看,你看第十二品的時候,就會講到,這是阿彌陀佛另外的別號。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又叫「超日月光佛」,又叫「不思議光佛」,前面講的「安穩光」、「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等等的。這是佛另外的十二別號之一。

有的祖師就會把它合會在一起,說是一佛。那實際上,我們直接看經文上就說是「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既然有所謂一尊佛又一尊佛,就顯示這「十二如來」,不是指一佛而多號。教導大勢至菩薩的是「超日月光佛」。

總結來說:這十二尊佛跟淨土宗是有關係的,但你不能說是阿彌陀佛的十二個號。所以,按經文來看,這是最直接、是最客觀的。

這「十二如來相繼一劫。」既然說有「十二尊」,那就不是指一尊佛有十二個號,你們這樣聽得懂嗎?那麼「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所以大勢至菩薩他是學有傳承的,他不是自己發明一個法門叫淨土法門、叫念佛法門,他是有佛來教他的,這佛叫做「超日月光佛」,是超日月光佛教他的,教他念佛三昧。

之前我們講到,有人說「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的法界初祖」等等的,那觀世音菩薩比大勢至菩薩更先學淨土法門,因為觀世音菩薩成佛在先,用功在先。因此他們這樣看就不一定客觀,不過那也無所謂,因為這個不是我們修行的重點,重點是人家已經圓滿成就了。

只是我們看到在佛門裡面,尤其是近代的人,其實很忌諱的一點,就是常常把人家封為祖師以抬高自己,或說人家是菩薩再來,其實有時候只是讚歎。你看,像玄奘大師,他也會讚歎李世民,就像有些人會讚歎我們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會這樣讚歎他如同菩薩。這是「如同」並不是說他的身分「就是」,這是讚歎。

我們有聽到一些法師他會去讚歎,但有些讚歎只是讚歎而已,並不是去印證。在佛門裡面很忌諱用這種方式去印證人家是祖師,說哪一個人是祖師、哪一個人是佛菩薩再來。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講?他就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故意講:「你看,他是祖師,是我認可的,我認可他有修的。」這種不好。

祖師大德不用你來認可,人家本來就很有修,人家本來就很有德。或是隨口就說「哪一個人是佛菩薩再來,哪一個人是阿羅漢再來」,這個在佛門都是禁止的,《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

這是剛好講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順便講一下,《楞嚴經五十陰魔》裡面就有講到,這種人他著魔以後,他會去講哪一個人是佛再來,又或預言災難等等的,說什麼時候有災難、會發生什麼事等等,講這些事情,動惑人心,讓人家心裡惶恐不安,這個就是妖魔鬼怪。

或是說:哪一個人是佛、哪一個人是菩薩,這都是在〈五十陰魔〉裡面講妖魔鬼怪的一個作為。又說什麼「你家庭沒有搞好不能成佛」等等之類的,這種都是著魔了。這在〈五十陰魔〉裡面都有講到,「諸魔弟子,淫淫相傳。」所以說大勢至菩薩,我們就是尊稱他為大勢至菩薩,你不用去不斷地用種種的方式,去說他是「法界初祖」,其實不用這樣講,他就是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侍者,這樣就可以了。

佛門其實很忌諱故意尊封人家為什麼菩薩、什麼祖師,不要這樣搞。一般我們佛門的傳承,祖師都是用印證的,像禪宗的祖師他在傳,他都是印證的。所以是一個有修證的人,他去印證這個人他的功夫跟層次。不是用推舉的、票選的,用這種「選舉」選出祖師來;或是說自己的徒眾很多,徒眾覺得自己的師父也是祖師了,就把祖師的名頭往他身上一掛,這個不行。

你去看有一些道場,他的徒眾很多,就會把他自己的師父尊為祖師,這種不行。或是這個出家人或在家人,好像有一點小功夫,他就開始說「哪一個人是佛再來」、「哪一個人是菩薩再來」,就幫人家印證,這類全都不行。

但有一種是像我們會去讚歎,哪一個人的德行很好,猶如佛菩薩再來,這個純是讚歎而已,並不是印證,所以這一點你要搞清楚,你沒有搞得很清楚,這佛門就烏煙瘴氣了。就像印光大師,他教人:「看別人都是佛菩薩,只有我自己一人是凡夫。」難道你看他是佛,他就變佛了嗎?沒有啊。那有人就亂了套,不會學,人家是講存心,他卻把狗也當佛菩薩了,請牠上桌了,請牠跟僧人一起吃飯,亂七八糟地亂了套了。佛門講的是「平等當中它有次第」,它有它嚴謹的規矩在,這個才是正確的。

再來是「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大勢至菩薩說這一尊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這顯示他有傳承。「念佛三昧」這「三昧」翻作中文叫「正受」,是以念佛的方式達到「正受」。

「念佛」有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跟「持名念佛」。

首先講「實相念佛」,如果說「實相」則通一切法門,包括禪、教、密、律、淨都可以,「實相念佛」是通一切法門的。蕅益大師講「唯念自佛」就是「實相念佛」。

那麼一般在我們淨土宗講的是「念他佛」跟「自他俱念」。淨土宗講的「觀想」、「觀像」還有「持名」,特別是講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尤其是我們在用的這「持名」的方法就有很多,你看:能夠大聲念佛、小聲念佛、默念、金剛持、呼吸念,連你走路都可以念,或是盡一口氣念十聲等等的方法,這些都算是念佛的方法。

重點我們之前講過,是在於「存心」,你存什麼心來念佛?你是要存「了生死」的心,這個心要先發在那裡才來念佛,這樣念佛才有用啊。不然有的人念佛他是為求平安、求富貴,說實話,你縱然再富貴,你也沒有那個命可以花。

修行人念佛就是要「求生淨土」,是為「了生死」,你要痛念這生死輪轉的可悲,要深厭塵勞煩惱,舉起一聲阿彌陀佛的名號,打斷種種的妄想;也就是將你所有的想頭,不管好的、壞的,全部用一句佛號掃過去。所謂「境緣無好醜,佛號一掃過,句句念能真,決定出娑婆。」我們念佛這樣念,出娑婆就得到正受。

所以你看往生淨土的人一定是「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就是正受,所以念佛必然是要一心的。你現在散心在那裡念佛,這樣念佛達不到效果。念阿彌陀佛就是要全心全意專注地念,這樣子來用功,念念覺悟,這是講事相上的持名。

實際上,一切時處都可以念佛,佛者「覺」也。你心念覺不覺?生活中心迷了,認境為實有,「取相分別」掉在境界裡面,起「貪瞋癡慢疑」種種惡見煩惱,這就不叫念佛。所以真會用功的人,走路吃飯穿衣睡覺,行住坐臥都是念佛法門,這是廣義的來說;心念覺悟、心不住相、心不取相。這個「心」就是你現在在用的這個心,你只要不取相不分別,你的八識五十一心所,當下就轉成真如,這是簡單講一下念佛法門。

所以一切時處要與經典相應,你不能只誦戒而不持戒,只持戒相而不了戒性,這個不行。你不能只讀經,而不知道經所要表達的義趣;你知道表達的義趣,而不能只是「知道」而已,還要能契入,心裡要能放得下,這個才叫做念佛跟念經。

「持咒」也是一樣,咒為什麼有咒力?有些人他跟我講:你們佛教的那個經文好深哦。我說:奇怪,怎麼會深呢?他說:一遍讀下來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我說:你讀了哪些?他就念大悲咒給我聽。我說:這個東西它本身就沒意思,它是一些鬼神天神的名號,有些咒語它真的是沒意思。我說這個東西,它是鬼神的話或是鬼神的名號顯示出來的,所以你去解它的意思沒有用啊,咒語不是要你解義,念咒語是要你無心。

你看看我們讀經,你在讀經時你還會冒出意思出來,那你的心還是有悟,無論你解了什麼,或你體會到什麼,實際上都是心有所取,心有所得。所以你看,為什麼講有些人參禪,一個禪七打下來,最後寫了一篇心得,長長地五千個字、一萬個字,你就知道他這個禪七報廢了,浪費七天時間。你在這七天裡面應該「不取相不分別」,人家祖師用功,進了禪堂打了三個月的禪七下來,每天這樣用功,吃飯時心不在焉,「食不知其味」,就是吃飯的時候不知飯食的味道,縱然誦經念咒,心也毫不取著,三個月下來,你問他大殿的佛像長什麼樣子,他根本不知道,這樣用功才有相應處。

你一個禪七打下來,或一個佛七打下來,最後寫了一堆心得,還能得獎,你看看這個道場是不是要完蛋了!那要是我來主七,你就慘了,哪有那麼多事呢?你這所有的「心得」,都應該要付之一炬,燒了它。所以達摩祖師講:眾生為什麼叫做「眾生」?就是因為有心,有「心」就取相分別,你一取相分別,你就落文字語言。

五祖弘忍禪師講:「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你妄念不生,這「我所」心:「我」與「我所」才能滅。你念佛,佛七也是一樣,佛七還開示,那個是活動辦到後來,講個話,讓你們調劑一下,實際上真正的佛七根本不用開示,也沒什麼好講的,講的都是廢話,沒有用啊,還要開示什麼!來「打佛七」就是來了生死、來用功的。不管你見佛、你沒見佛,那個都不是重點。

所以「念咒」在於無心,這個咒語你念一遍下來,字句分明,身心不亂,那這就與心性相應,與咒的咒力相應。「咒」是什麼?「咒」是佛與菩薩於禪定中將他的心化作符號表現出來。這我是聽元音老人講的,是密宗有大成就的上師講的。心無形相,透過咒語來表現。所以為什麼說念咒秘密與心相應,為什麼這句「阿彌陀佛」這麼厲害、這麼相應,因為它既是佛號也是咒語,所以歷代有多少人都是念佛成就的。

念佛念到後來,你是萬緣放下的,你是一心不亂的,一心不亂就是你心無妄想,就是《心經》講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就是「一心」。所以你在用功,無論是在打佛七也好,打禪七也好,有的人打觀音七,七天中都念觀世音菩薩;有的人打「大悲七」,七天都念大悲咒,念下來重點是你要心清淨,心無罣礙。

一般打佛七,第一天去還在適應,第二天慢慢開始進入狀況,……到第六天就開始打妄想,亂七八糟地想:明天就要出堂、明天就要解七啦,不知和尚有什麼開示,回去我還有什麼事情要先處理、要後處理,……這妄想全來了,這樣你就得不到念佛三昧。

打七是要「克期取證」,所以你打完七,你就寫了一大篇心得,這個沒有用,表示你這七天都在浪費時間,白磕頭了,白念了,為什麼?因為你在用功的時候都在攀緣:你在看看這個道場是用多大的木魚啊,法師唱的梵唄好聽不好聽等等的;很多人都說:「我去某某道場回來,那裡的梵唄好莊嚴,我打了七天的七……。」我們聽了都笑一笑;你用功就用功,你還管它莊不莊嚴啊?那個是常住法師該管的事情,不是你該管的事情,你用功就用功了。

所以我說你打佛七,你真正要用功,其實用我的方式是可以的。你在家裡把電話關掉,把電視關掉,「電話」包括室內電話及手機,你都把它關掉。即使沒有人護持你也沒有關係,反正你就準備一些簡單的東西:饅頭、包子啊,你可以從念一天的佛,或念兩天的佛開始,這樣開始,念到七天,這樣用功沒有人吵你,或是幾個人也可以。這個效果肯定比你去參加佛七法會那個效果還要好,我不是說人家的佛七不行,但是我講的這個方式,你可以去用用看,這個效果相當不錯,沒有人吵你,你也不用管幾點起板、幾點安板,看到誰、見到誰,你都不用管,你都不會看到,你就在你家裡面,你就在你房間裡面;或是有三、五好友,有同參道友有清淨的地方,大家約了到清淨的地方去,或是到山上,或是到人煙比較稀少的地方,這樣用功,這是可以的。

所以有些人說他要去住山,我說你住過山嗎?你住不住得?我們且不要說山上沒有人,山上有時候有野豬、有蛇、有這些野生動物,嚇都把你嚇死啊。為什麼有些人住山他要養鴨子?有些人沒住過山,我是住過的,你不要說沒有人你能住,沒有人但它還有其他東西,有時山上的野豬會跑來,跟你要東西吃,或來你住的地方給你四處亂轉,你看會不會恐怖。

因為有些人他想要住山,但他想得太天真。像在台灣你住山,你碰到颱風天你定力要是不夠,這強風就好像在你頭上,或雷雨天,雷就好像要打在你頭上一樣,你嚇都嚇死了,你還住山啊!尤其這高山,台灣的山平均算高的,你住山上你在用功,我們台灣到下午有這種午後雷陣雨,這個雷就好像要劈在你頭上,離你非常地近,那個雷打下去,整個屋頂都會震動的。所以有些人,他是因為在市區待久了,覺得煩悶,想找個地方靜一靜,想到佛門有一個詞叫「住山」,聽說不錯,想去住住看……。所以你要用功前,你要先想好,要做好心理準備,不是說不行,但是不能搞得一廂情願,用功也沒用功到,去那裡都在打混,那也不行。「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超日月光佛教大勢至菩薩念佛三昧,念佛是能得三昧。